ATG治疗无效的重型再障病例分析

ATG治疗无效的重型再障病例分析
ATG治疗无效的重型再障病例分析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安小蕊,男,15岁,出生日期:1992年12月12日,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人。住院号:42302;初诊时间:2007-8-20

(1)主诉: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

(2)病史:患者于2006年10月份无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无发热及出血倾向,未重视,此后乏力加重,活动后心慌气短明显,于2006年1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3.7×109/L,HGB 56g/L,PLT 24×109/L,行骨穿(具体不详)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口服环孢素50mg 3/日、司坦唑醇2mg 3/日、复方皂矾丸、维生素B12,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间断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且血象进行性下降,WBC 0. 7×109/L,HGB 50g/L,PLT 9×109/L,且出现高热、腹痛、腹泻,最高体温达39.0℃,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输血、血小板支持后而转至天津血研,行骨穿(髂骨):增生重度减低,G:14%,E:0%,粒系比例减低,以杆状及分叶核为主,红系缺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大致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胸骨:增生减低,G:31.5%,E:11.5%,粒系比例减低,部分粒系胞浆颗粒增多,红系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57%。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支持治疗外,于2007年3月21日~3月25行ATG治疗(150mg d1-5),后口服环抱菌素,仍需输注血、血小板。于2007-8-3复查骨穿:增生减低,G:52%,E:10.5%,粒系比例大致正常,红系比例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共数巨核细胞2只,骨髓小粒面积20%,以非造血细胞为主。血象仍未恢复,WBC波动于(1.1~1.41)×109/L、HGB波动于(48~50)g/L、PLT波动于(9~10)×109/L 之间,主要靠输血、血小板维持(每半月输血一次)。建议其行同胞供者配型,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做骨髓移植,为求中医治疗而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全身乏力,间断牙龈出血,无骨痛及酱油色尿发作。

(3)体格检查:

T 36.9℃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苍白,口腔内无血泡。颈软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舌淡,苔薄微黄,脉细。

(4)化验检查

血常规:WBC1.1×109/L、HGB54g/L、PLT37×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正常,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肝脾肾胰未见异常;凝血六项检查无异常。

(5)诊断要点

①青少年男性,急性病程;

② 以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查体肝脾不大;

③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

A、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

B、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

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D、血小板<20×109/L。

④ 骨穿示:多部位骨穿示减低或重度减低,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缺如;活检示:增生减低,造血组织减少,无巨核细胞。

(6)诊断与辨证:

西医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急性再障)

中医诊断:急劳

中医辨证:脾肾亏虚外感热毒

二、诊疗难点及治疗经过:

该患者病程较长,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发病当时未引起重视,病情进一步发展,至当地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曾行现代医学免疫抑制、促造血治疗,口服环孢素、司坦唑醇、复方皂矾丸、维生素B12、粒细胞刺激因子、输血、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效果不佳,血象仍呈下降趋势,且出现感染。因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该患者病程、病情、查体及经济条件考虑:患者应用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予输血、输血小板对症治疗,以度过危重阶段,赢得时间,留人治病,同时以中医药为主,配合理疗。

辨证论治:患者禀赋不足,素体亏虚,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肾亏虚,气血无以化生,故有面色苍白、乏力。体虚则易感温热毒邪、热毒侵袭可见高热等感染征象,热毒内陷营血、灼伤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可见牙龈出血,脉外之血经久不去可见瘀斑、瘀点。结合舌苔脉象,此时为邪盛正虚,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兼顾扶正,自拟方药如下:再生4号、再生3号、止血1号、升板1号、三七粉、龟板胶、焦三仙、滋阴1号、虎杖等药物,口服环孢素(200mg/日)、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配合III

号足浴液、激活液磁疗、理疗、穴位选用涌泉穴以使病情尽快稳定。

嘱患者此病治疗需积极,通过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及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比较满意,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效,需要增强信心与耐心,同时需要输血、输血小板以缓解急症,为中医药的治疗争取时间,所以医生与患者的配合非常重要。静养休息防止大出血,避风寒防止再次感染,避免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摄入防止加重病情。

二诊:服用上方40剂后,患者牙龈出血减轻,表现为间断渗血,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输血小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0天),面色苍白、乏力较前未见明显好转,舌淡,苔薄白,脉细,此时患者病情较前有所好转,邪衰正虚,治以益气扶正,兼顾祛邪,选取方药如下:再生6号、再生3号、止血1号、升板1号、三七粉、龟板胶、焦三仙、鸡血藤、仙鹤草、茜草、黄芪、当归等,因患者担心西医药的副作用而拒绝西医药,考虑患者病情略有好转,环孢素减量为(150mg/日)、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继续磁疗、理疗。

三诊:以上方为基础加减40剂后,无出血,已脱离输注血小板,输血间隔时间较前又有所延长(1个月),仍有乏力、面色无华,有头晕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时患者体内邪气已去,为气血亏虚、脾肾亏虚的表现,治以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助运,方药如下:再生7号、再生6号、止血1号、升板1号、山药、莲子肉等,环孢素(100mg/日)、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已脱离输血小板,继续磁疗、理疗辅助治疗。

四诊:以上综合治疗20天后,无出血,脱离输血,面色无华较前略有好转,自觉体力较前增加,间断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气血亏虚、脾肾亏虚的表现,治以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助运,进入慢性期,病情无特殊变化,守上方。停用环孢素,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

随访:继续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中药汤剂以补肾填精为基本治则,方药:再生6号、止血1号、山药、莲子肉、菟丝子、山萸肉、补骨脂等,2008-2-27查血常规:WBC 5.6×109/L、HGB 97g/L、PLT 108×109/L, 2008-5-17查血常规:WBC 4.4×109/L、HGB 125g/L、PLT 161×109/L。随访至今,患者血象正常,正常生活。

三、医案评析:

该患者也应用了免疫抑制及促造血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因经济条件所限,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故选择在输血、血小板的支持治疗前提下行中医药治疗。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急性再障属中医学“急劳”、“发热”、“血证”等范畴,我们按“急劳髓枯温热型”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法则,方用我院自拟凉血解毒汤随症加减,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患者发病时无明显诱因,考虑素体亏虚,禀赋不足,患病后曾有感染,考虑为外感温热毒邪,后经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但毒邪未祛,内陷营血,就诊时面色苍白、乏力,间断牙龈出血,故初期以清热凉血止血为治法,经治后显效,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后期采用补益的方法,最终该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随访期间病情稳定,可正常日常生活学习。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以及反复感染发热。发病以青壮年居高,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能查出原因者为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已知原因有药物、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骨髓抑制。 治疗: (1)支持疗法禁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血小板。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2)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 (3)骨髓移植是治疗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一旦确诊严重型或极严重型再障,年龄<20岁,有HLA配型相符供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60%~80%,但移植需尽早进行,因初诊者常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这样易使受者对献血员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致敏,导致移植排斥发生率升高。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障。 健康教育: (1)预防感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 (2)预防出血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粘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粘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粘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易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情绪稳定,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贫血、出血较重时,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住院治疗。 (4)用药注意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或减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题库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发病率1.87-2.1/10万,男﹕女2.6-4﹕1 一、病因:1. 遗传因素再障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有家族倾向和其他先天异常,如Fanconi 贫血。 2. 化学因素2.1药物:在继发性再障中,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2.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农药所致的再障近年来也时有发生。2.3.物理因素:X射线、r射线,可损害造血微环境,造成再障。3. 病毒感染,所有能够导致肝炎的病毒都可导致再障。 4. 其他因素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SLE、类风湿性关节炎,PNH和AA的关系密切,15%的再障可转变为 PNH,20%—30%PNH可转变为PNH,叫做AA-PNH综合征。 二、发病机理: 1. 造血干细胞异常: CD34 + 细胞减少 2.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基质细胞分泌异常 3. 免疫机制: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亚群失衡, Th1 、 CD8+T 抑制细胞, CD25+T 细胞,γδ TCR +T 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如 IL-2 、 INF- γ、 TNF ),造血干祖细胞凋亡。 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以口咽部感染、肺炎、皮肤疖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是一种发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很多慢性再障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都会绝望,焦虑,但紧接着又会最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还会活多久?为了让患者本身安心,让家人放心和知道正确的调理方法,让更多的患者能够高质量的生活,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大多起病缓,主要的表现常常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控制。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急性型。 慢性再障的发病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系统衰竭,原本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不具备造血功能的黄骨髓,在正常的血细胞死亡后,身体不能及时充分的补充新细胞,于是出现了贫血,白细胞低下等等症状。 通常使用激素刺激尚且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使他们加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使人体位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再障起病急,病程快,有极高的短期死亡率;慢性再障病程进展缓慢,患者可以带病生存10几年,甚至20几年,但是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通过上述内容了解到,要想缓解慢性再障平时要多加调理,合理搭配饮食。也要加强日常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而且还要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放松心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病魔。

(推荐)首 次 病 程 记 录(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2/5/31 17:57:17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老年男女性。病前6个月有无病毒感染、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工作环境接触史。 2、隐匿急性发病。贫血、发热、出血为病史特征。 3、体征:贫血貌,皮下出血点,淋巴不及,肝脾未扪及。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Lymph Gran% Lymph% Rbc HGB HCT MCV MCHC PLT 初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 诊断依据: 1、可疑病史: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再障的高危因素。 2、(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a:血红蛋白<100g/l b:血小板<50×10^9/L c:中性粒细胞<1.5×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 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血红蛋白尿不发作者极易误诊为再障。本病出血和感染较少见,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尿中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Ham试验呈阳性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低于正常,均有助于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重型再障的护理

重型再障的护理 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主动迎接,并引导患者家 属办理入院手续,同时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与责任医生和护 士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基本设施设备,并宣讲住院制 度;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信心,并缓解焦 躁情绪,同时也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 隐私信息加以保护。 2、住院期间的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加强防护,防止跌倒,指导其 卧床休息,说明休息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预防压疮,改变体位;保持床单位平整、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床 头交接制度,做好护理记录,指导翻身、离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 正确处置导管,躁动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床尾悬挂防滑脱警示标 识;冬季禁用热水袋和电热毯,防止烫伤; 高热冰袋降温不能直 接敷,要用干毛巾包裹再敷,20~30min更换部位;对意识障碍、躁动的患者加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对情绪抑郁的患者,多与 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加强陪护。 3、预防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 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室内家具、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限 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避免到人群集聚的地方或与上呼吸道感染 的患者接触。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进餐前后、睡前、晨起用 生理盐水、氯已定漱口的习惯,防止口腔溃疡。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勤沐浴、更衣和床上用品。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清洁卫生,适当增加局部皮肤的清洗,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 用力排便引起肛裂。 4、出血护理:保持床单的平整,避免肢体的碰撞与外伤,保持皮 肤清洁。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擦浴降温。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 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防止鼻粘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 相对湿度,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指导 患者勿用力擤鼻,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 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 出血严重时,可用凡士林纱布条填塞。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 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进 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损伤。减少活动量,关节腔出 血宜抬高下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部组织出血者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可用冰袋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后, 应改为热敷,以利于淤血消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 颅内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以及瞳孔、尿量的变化,做好交接班。

首次病程记录(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2/5/31 17:57:17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老年男女性。病前6个月有无病毒感染、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工作环境接触史。 2、隐匿急性发病。贫血、发热、出血为病史特征。 3、体征:贫血貌,皮下出血点,淋巴不及,肝脾未扪及。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Lymph Gran% Lymph% Rbc HGB HCT MCV MCHC PLT 初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 诊断依据: 1、可疑病史: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再障的高危因素。 2、(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a:血红蛋白<100g/l b:血小板<50×10^9/L c:中性粒细胞<×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血红蛋白尿不发作者极易误诊为再障。本病出血和感染较少见,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尿中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Ham试验呈阳性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低于正常,均有助于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ATG治疗无效的重型再障病例分析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安小蕊,男,15岁,出生日期:1992年12月12日,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人。住院号:42302;初诊时间:2007-8-20 (1)主诉: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 (2)病史:患者于2006年10月份无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无发热及出血倾向,未重视,此后乏力加重,活动后心慌气短明显,于2006年1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3.7×109/L,HGB 56g/L,PLT 24×109/L,行骨穿(具体不详)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口服环孢素50mg 3/日、司坦唑醇2mg 3/日、复方皂矾丸、维生素B12,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间断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且血象进行性下降,WBC 0. 7×109/L,HGB 50g/L,PLT 9×109/L,且出现高热、腹痛、腹泻,最高体温达39.0℃,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输血、血小板支持后而转至天津血研,行骨穿(髂骨):增生重度减低,G:14%,E:0%,粒系比例减低,以杆状及分叶核为主,红系缺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大致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胸骨:增生减低,G:31.5%,E:11.5%,粒系比例减低,部分粒系胞浆颗粒增多,红系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57%。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支持治疗外,于2007年3月21日~3月25行ATG治疗(150mg d1-5),后口服环抱菌素,仍需输注血、血小板。于2007-8-3复查骨穿:增生减低,G:52%,E:10.5%,粒系比例大致正常,红系比例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共数巨核细胞2只,骨髓小粒面积20%,以非造血细胞为主。血象仍未恢复,WBC波动于(1.1~1.41)×109/L、HGB波动于(48~50)g/L、PLT波动于(9~10)×109/L 之间,主要靠输血、血小板维持(每半月输血一次)。建议其行同胞供者配型,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做骨髓移植,为求中医治疗而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全身乏力,间断牙龈出血,无骨痛及酱油色尿发作。 (3)体格检查: T 36.9℃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苍白,口腔内无血泡。颈软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舌淡,苔薄微黄,脉细。 (4)化验检查 血常规:WBC1.1×109/L、HGB54g/L、PLT37×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正常,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肝脾肾胰未见异常;凝血六项检查无异常。

2019年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试试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1.0分,共1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再生瘴碍性贫血骨髓组织中绝对增多的细胞是( ) A 脂肪细胞 B 组织嗜碱细胞 C 网状细胞 D 浆细胞 E 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管内溶血 B 骨髓内溶血 C 出血失血 D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E 缺乏造血原料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 ) A 肝脾肿大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血小板减少 D 网织红细胞减少 E 红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符合( )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急性白血病 E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 造血原料缺乏 B 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乏 C 血管内溶血过多 D 免疫机制异常 E 造血微环境缺陷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 A 畸形红细胞性贫血

B 大细胞性贫血 C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药物是( ) A 输血 B 雄激素 C 切脾 D 糖皮质激素 E 一叶蔌碱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应首选( ) A 雄激素 B 胎肝输注 C 骨髓移植 D 脾切除术 E 中医中药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鉴别的是( )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导语:可能大家都很少听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它是由于多种病因,通常是药物影响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它的发病高峰期是在青年人群以及 可能大家都很少听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它是由于多种病因,通常是药物影响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它的发病高峰期是在青年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及病状,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急性和慢性。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有什么。 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急性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慢性型再障起病缓慢,以出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主要是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血多限于外部皮肤,尚不严重,但不及时止血有可能并发感染。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 相信大家看了上文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急性和慢性的区别都有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前沿学术概述 传统观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一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原因不明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这是一个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概念,诊断主要依据血象和骨髓象改变,是个综合征。既往根据“种子(造血干祖细胞)、土壤(造血微环境)、虫子(异常免疫)”假说和W/W v、Sl/Sl d动物模型及放化疗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现象,认为再障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是综合征。该“综合征”涵盖了众多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是多病共有的“症”,而非独立的疾病体系。目前国内外对再障的认识较传统观念有显著进步:①确定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不等同于AA,AA只是其中的一种;②明确了AA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介导的以造血器官——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役抑制治疗可以治愈AA[1-3]。AA概念一旦被明确,不仅利于AA的正确诊断与治疗,而且使得AA发病机制研究及对其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认识均有极大帮助。 1 大量的研究结果均提示细胞免疫尤其是T淋巴细胞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障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①再障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失常及功能亢进。 再障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表达激活标志,如CD25、HLA-DR、CD56、CD57的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且骨髓中的比例高于外周血。免疫抑制治疗后,这些活化细胞数量下降。 ②致敏T淋巴细胞为寡克隆性。 如果认为再障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在骨髓中应可以看到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用RT-PCR法检测发现AA患者Vβ基因中Vβ3、Vβ20、Vβ21、Vβ22表达率增高,且每例CDR3均有1-2个占优势的不同的J基因重组,表明AA患者的多克隆T淋巴细胞已被高度增生的寡克隆淋巴细胞代替。 ③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的造血抑制与促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前AA的CD8+细胞可以抑制BFU-E、CFU-GM形成。AA患者T淋巴细胞在体外不经预先刺激即可自发分泌IFN-γ,刺激后分泌IFN-γ、TNF-α的T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培养上清中的IFN-γ、TNF-α的水平也增高。重型再障(SAA)骨髓标本中可检测到IFN-γ mRNA,而健康对照、其它慢性贫血需经常输血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MDS患者BMMNC均无IFN-γ mRNA表达。 IFN-γ、TNF-α均可以诱导CD34+细胞表达Fas抗原,其所介导的对骨髓造血细胞免疫攻击,不仅仅是简单的造血抑制作用,而且是对造血祖细胞的直接破坏。实际上,在再障患者的骨髓CD34+细胞也确实高表达Fas抗原。内生性造血抑制因子(如IFN-γ)在造血干祖细胞旁近作用时,很低水平就能够起到显著效应。 还有其他抑制因子亦起一定作用,如部分再障患者血清中有MIP-1α水平升高。 ④Th1/Th2失衡及DC1亚群失调 虽然过去长期认为CD8+淋巴细胞(CTL)在再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近来研究提示CD4+细胞(Th细胞)也有着重要作用。 对AA患者骨髓细胞进行T细胞克隆培养,均为CD4+细胞,可抑制BFU-E、CFU-GM 的形成,能直接攻击自身或异体的CD34+细胞。去除SAA患者BMMNC中的CD4+细胞,可以增加BFU-E、CFU-E及CFU-GM的集落形成。而且,在SAA患者HLA确定的易感基因也均是HLAII类分子,而HLAII类分子介导的是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 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骨髓中Th1细胞(CD4+IFN-γ+细胞)数量增加,Th1/Th2显著升高。Th1细胞的效应细胞和效应因子——CD3+CD8+细胞、TNF-α均与网织红细胞、中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由于:①多种病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②造血调控因子产生或功能异常;③造血干细胞表面死亡受体表达增强或对致凋亡作用敏感性升高;④机体产生针对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自身免疫。 国际上,再障分为重、轻型,我国相应的分型是急性和慢性再障,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没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1.贫血:有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急重型者多呈进行性加重,而轻型者呈慢性过程。 2.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急重型者多有发热,体温在39oC 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轻型者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易控制,很少持续1周以上。 3.出血:急重型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衄、龈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可见呕血、咯血、便血、尿血,女性有阴道出血,其次为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轻型者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 虽然大多数再障是原发性的,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仍可提供一些先天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线索。 范科尼贫血患者一般在3-14岁出现临床症状,但有极少数可能出现在30岁以后。在儿童及年轻的患者如果出现身高、咖啡斑及骨骼的异常常提示可能为范科尼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中位发病年龄约7岁,有黏膜白斑病、指甲营养障碍及皮肤色素沉着。肝炎相关性再障多在发病前2-3个月有黄疸史和肝炎史。 虽然证据不够确凿,但许多药物及化学物质都和再障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应详细患者发病前6个月内的用药史、化学物及毒物接触史和暴露史。

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

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重点专科髓劳病协作组2009年制定的慢性髓劳(慢性再障)诊断标准。 (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史。 (2)症状: 多有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数。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较急性再障缓慢,贫血、感染、出血症状相对较轻。 (2)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低,但达不到重型再障程度。 (3)多部位骨髓穿刺:三系或两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活跃,则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如脂肪细胞等)增加。 (二)证候诊断 1.肾阴虚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但不思饮,尿黄,舌边尖稍红,苔薄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2.肾阳虚证: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形寒肢冷,面色?白,食少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 3.肾阴阳两虚证: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时冷时热,自汗盗汗,食少纳呆,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舌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益肾,填精益髓 (1)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补骨脂、仙鹤草、阿胶(烊化)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技术:采用具有滋阴益肾,填精益髓功效的中药煎煮,洗按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A1 1、能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是 A、红细胞数 B、网织红细胞数 C、血红蛋白量 D、血氧饱和度 E、铁蛋白量 2、某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呕吐,疑为颅内出血。护士首先应给予病人 A、头部置冰袋 B、低流量吸氧 C、头低脚高位 D、保持口腔清洁 E、鼻饲流质饮食 3、对于既有发热和出血征象,又伴有肝、脾肿大的患者,为明确血液病诊断,最有鉴别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肝功能 B、B型超声 C、CT D、骨髓检查 E、X线胸部摄片 4、某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出现高热,伴抽搐,此时,最合适的降温措施是 A、温水擦浴 B、酒精擦浴 C、冰水灌肠 D、口服退热剂 E、头部及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5、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是 A、雌激素 B、雄激素 C、生长因子 D、维生素B12 E、免疫抑制剂 6、常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红霉素 B、青霉素 C、氯霉素 D、林可霉素 E、头孢氨苄 7、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出现

A、进行性贫血 B、感染 C、出血 D、全血细胞减少 E、肝、脾淋巴结肿大 8、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贫血 9、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部分病人可作脾切除 B、注射雄激素 C、作骨髓移植 D、感染时可用氯霉素 E、输新鲜血 10、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是 A、雄激素 B、免疫抑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阿托品 E、氯丙嗪 1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发的表现是 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全血细胞减少 E、肝脾肿大 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 A、造血原料缺乏 B、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C、急性失血 D、严重感染 E、红细胞破坏 13、下列哪个药物肌注时,注射部位特别容易出现硬块 A、丙酸睾丸酮 B、青霉素 C、阿米卡星 D、地塞米松

再生障碍性贫血题库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发病率 1.87- 2.1/10万,男﹕女2.6-4﹕1 一、病因:1. 遗传因素再障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 有家族倾向和其他先天异常,如贫血。2. 化学因素2.1药物:在继发性再障中,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2.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农药所致的再障近年来也时有发生。 2.3.物理因素:X射线、r射线,可损害造血微环境,造成再 障。3. 病毒感染,所有能够导致肝炎的病毒都可导致再障。 4. 其他因素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 的关系密切,15%的再障可转变为,20%—30%可转变为,叫做综合征。 二、发病机理: 1. 造血干细胞异常:34 + 细胞减少 2.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基质细胞分泌异常

3. 免疫机制: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亚群失衡, 1 、8抑制细胞,25细胞,γδ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如 2 、γ、),造血干祖细胞凋亡。 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以口咽部感染、肺炎、皮肤疖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2. 慢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缓、病程进展较慢,病程较长。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输血可改善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出血一般较轻,多为皮肤、粘膜等体表出血,深部出血甚少见。病程中可有轻度感染发热,以呼吸道感染多见,较易得到控制,如感染重并持续高热,往往导致骨髓衰竭加重而转变为重型再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