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1、重要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常见的金属、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肥等。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后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供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反应后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反应: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该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4)水:由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等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构成水的粒子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金属:

(a)共性:常温下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热和电的良导体(用作加热器具和导线),有延展性(能展成薄片、拉成丝)、密度大、硬度大、熔点高等共性,但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b)特性:铁、铝等多数金属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多数为固态,而汞为液态等。 (c)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合金的强度、硬度和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好,有更广泛的用途,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如生铁和钢;钛和钛合金等等。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d)金属的化学性质因它们的活泼性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要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的反应。

(e)有关酸碱盐部分重点是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碱的通性,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示: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可分,分子间的距离可变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分子中的原子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二)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三)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

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 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 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①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②量筒必须放平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常见的化学变化学问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根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局部。 2、酒精灯使用留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灯帽盖灭,不行用嘴去吹灭;C、肯定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肯定制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展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裂开;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其次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问点总结 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样(“一样”或“不一样”),不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分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行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 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1、重要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常见的金属、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肥等。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后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供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反应后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反应: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该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4)水:由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等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构成水的粒子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金属: (a)共性:常温下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热和电的良导体(用作加热器具和导线),有延展性(能展成薄片、拉成丝)、密度大、硬度大、熔点高等共性,但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b)特性:铁、铝等多数金属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多数为固态,而汞为液态等。 (c)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合金的强度、硬度和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好,有更广泛的用途,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如生铁和钢;钛和钛合金等等。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d)金属的化学性质因它们的活泼性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要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的反应。 (e)有关酸碱盐部分重点是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碱的通性,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上) 一、物质和化学反应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等 3.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法则和化学计量法则的应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反应热和热化学计量的应用 4.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和速率常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机理、实验方法、反应动力学等 5.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位置、酸碱平衡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原理、周期表的应用 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3. 氢、氧、氮、碳等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反应及应用,如氢氧化物、氢气、二氧化碳、氨气等 4. 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电荷、价电子构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5. 酸碱和盐类化合物:酸的定义、常见酸,酸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碱的定义、常见碱,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酸碱中和原理及方法;盐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及应用 三、化学实验 1.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药品及其用途:如实验室常用药品、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器材 2. 化学实验技术:如取样、称量、过滤、结晶、干燥等实验技术;实验中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其措施 3.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如数据读取、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的上半部分,下一篇将继续介绍化学实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能量和化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锦集6篇)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锦集6篇〕 篇1:初三化学知识点上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用CO复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展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顿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别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搜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搜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搜集; ④实验完毕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元素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一样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那么: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 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 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 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如化学方程式所示。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组成 本章介绍了物质常见的组成形式。空气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态物质,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水的分子式为 H2O。盐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氯化氢和水组成。 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本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延展和磁性等性质,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和冶金等领

域。石蜡是一种固体物质,用作蜡烛和防水剂。草酸是一种有机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清洗实验仪器。 第四章:常见化学反应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氧化还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 反应类型,涉及到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例如,金属与非金属 之间的反应通常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第五章:离子反应与溶液 本章主要介绍了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 组成的。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溶液 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是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 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根据溶质的溶解性,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第六章: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净化

本章介绍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净化方法。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维持呼吸和燃烧。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存在于空气中并参与光合作用。氯气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金属具有导电、延展和可塑性等特性,常用于电线、建筑、制造等领域。非金属多为脆性物质,如碳、氮和氧等。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会产生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第八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速率 本章介绍了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能是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包括化学键能和内能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 第九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0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贝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p-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相同价相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用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娴熟口诀常用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 +3价fe3+,al3+ hg2+、亚fe2+ -1价cl-、oh-、no3- 3.必须记诵的制备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实验室制备氧气二: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4)实验室制法co2: 2kmn04===k2mn04+mn02+02个 2h===2h20+02个 2kc===2kcl+个 caco3+2hcl==cac12+h20+c02个 zn+h2s04==zns04+h2个 (5)实验室制备氢气: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0===2h2十+02个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04==fes04+cu (8)炼铁原理: 3c0+fe===2fe+3c02 (9)生灰水[ca(oh)2]的制备方法:cao+h20==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02个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至弱: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篇二: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包括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可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 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不可燃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物理变化是指 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其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分子结 构并未改变,如溶解、融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败等。 第二章:原子与分子 1.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具有质量、电荷和能量。原子由原子核和外部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外部电子带有负电荷,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金属钠等。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盐酸等。 3. 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分子是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第三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碳的化合物 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多种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碳为主要元素,如烷烃、醇等。无机化合物主要是碳与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2. 金属元素和金属氧化物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金属氧化物是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氧化铝、氧化钙等。 3. 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弱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的概念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转变,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物质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表达的符号表示,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化学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九年级化学上册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现象: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C+O2点燃2CO 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燃烧、放热。生成有毒的气体CO 3、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现象: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有浓厚的白烟生成。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现象:燃烧、放热、淡蓝色火焰,干燥的烧杯壁有水雾出现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6、镁条子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①做此实验时,瓶底要放少量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实验时,铁丝一端要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放入氧气瓶中,用火柴在氧气中燃烧的热量引燃铁丝。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应该就是知识点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有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 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9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 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篇二 一、碳的几种单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2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 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__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大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化学知识点。本 文将为大家简要概述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大全。 一、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通过周期表,我们 可以了解到各种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化合物是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确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在九年 级上册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属性与应用。 二、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 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我们还学习了 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价电子的概念。价电子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 质和反应特性。 三、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 编写和平衡。同时,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 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四、酸碱与pH值 酸碱是化学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定义和性质。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在化学考试常见的试题中,也会涉及到溶液酸碱反应方程式的平衡。 五、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元素的一种分类。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金 属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此外,还探索了金属 与非金属的反应特性,如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酸碱反应等。 六、离子和离子反应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我们学习了离子的定义和产生的 方式,如阳离子和阴离子。在离子反应中,正离子与阴离子结合 形成离子化合物的例子。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 解了离子和离子反应的特点。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 2、与化学有关的成就: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就会炼铁、炼钢;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酿酒等。近几年,化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动力,为农业提供农药和化肥,为生命提供了药物的保证等。利大于弊。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食品——无污染的安全、优质食品,并非指“绿颜色”食品。 4、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两种变化的关系: (1)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2)微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3)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5、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6、NH4HCO3(常用化肥)受热易分解P3-4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存方法:密封、低温环境。 7、硫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会导致酸雨的形成P6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内壁有水珠)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是石蜡蒸气。 9、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10、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一是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减少生产生活中废物的产生,三是处理已造成的污染1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12、加热铜绿[Cu2(OH)2CO3],铜绿与盐酸的反应(略)P17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镁带的实验(略)P19表1-1镁的性质 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性质。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需垫石棉网使它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放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酒精灯不使用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也不应少于________。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注意: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___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