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研究综述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研究综述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物流学

班级与班级代码09物流2班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林勋亮

姓名(学号):陈健辉(09250191204)

刘伟俊(09250190330)

姚文川(09250190260)

提交日期:2011 年12 月30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题目: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综述

目录

一、引言 (1)

二、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 (1)

三、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四、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评述 (8)

五、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展望…………………………………………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综述

陈健辉,刘伟俊,姚文川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闭环供应链设计是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就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在分析国内外有关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在姚卫新提出的八个闭环供应链独有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闭环供应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简称CLSC)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其产生最初源于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短缺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多重压力。CLSC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传统的供应链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认识,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求得增长,消费后系统的废弃物又使生态环境恶化。而CLSC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新增回收、检测/筛选、再处理、再配送或报废处理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和相关网络,旨在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应链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应链。闭环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二、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

郑晓静(2007)1根据闭环供应链的内涵及特点能够建立了一种闭环供应链的总体结构,它包括逆向供应链技术基础、参与成员、研究内容和目标。如图:

三、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当下,国外对闭环供应链的主要研究成果为:Lee H. L. (1997)2认为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种新策略,是一种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Fleischmann ( 2001)3从绩效考核角度分析了闭环供应链设计与前向供应链设计的区别,并提出需要将逆向物流和前向物流进行整合; Haroldetal.(2001)4从经济、环保、物流渠道等角度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原则;Walkfr(2005)5预言供应链包括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在速度、可变性、有声化、可视化和价值五个方面日趋复杂,即所谓5V原则。Pohlen 和Farris(1992)6根据再生和再制造功能的不同,构建了不同的逆向物流回收系统, 但没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Harold(2001)7 从经济、环保、物流渠道等角度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原则。Fleischmann(2001)3 进一步从绩效考核角度分析了闭环供应链设计与前向供应链设计的区别, 并提出需要将逆向物流和前向物流进行整合。Brito 和 Dekker(2002)8 从战略角度, 针对设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运作决策三个层次提出了逆向物流系统的设计框架, 分析了不同决策层所对应的活动。

在国内,朱博等在传统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开拓新市场、应对不确定性、物流网络与回收方法匹配、提高回收质量和再循环能力等角度研究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赵晓敏认为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哲理,该理念同样强调通过链上各个实体的协同运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益;孙林岩等将逆向物流与传统的前向物流、闭环供应链、绿色物流、废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了比较。姚卫新(2003)9在分析了一般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闭环供应链设计的独特原则,即:(1)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约束供应商;(2)利用会计系统核算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3)善于利用各种管理方法,ISO9000-14000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环境会计方法等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4)建立新的市场,环保要求会引发建立某些特定物料的新市场,也可能引发生产过程中现有物料流程的重组;(5)应付不确定因素;(6)对物流网络设计与回收方法进行匹配;(7)提高再循环的设计;(8)提高回流的质量和比例。

在对闭环供应链整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据国人姚卫新(2003)9提出的闭环供应链设计的独有原则体系是相对比较成熟,涵盖了整个闭环供应链的细节,从整体效益大局观出发,我们用这个设计原则为框架,在国内外物流,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管理科学,工程设计,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拓展,根据这8个基本原则体系的综述,方便我们归纳当下的研究成果缺陷,优势和未来的深化完善方向。

(一)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约束供应商

选择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标准的供应商需要增加额外的选择标准,如必须为供应商解决两难的悖论:生产可重复使用的零配件的供应商可能因此失去大部分业务。这种损失应该得到补偿,可以将维修等业务外包给原始制造商,一方面原始制造商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设备,可以提供较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供应商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以便于产品回收。

国内学者朱庆华,窦一杰(2007)10.就针对这一设计原则,作出了相关研究, 在分析政府和企业在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政企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和收益、政府对企业是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奖惩力度,都直接影响博弈结果;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群体,在三种情况下

存在进化稳定策略。政府和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利益,政府制定不断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奖惩力度;核心企业应首先主动实施环境管理,积累相关环保经验,并进一步影响其上下游的企业,这是政府和企业保护环境、双方实现长期共赢的必由之路。

曲英等(2007)11更是针对我国国情,在目前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环境管理和环境意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企业而言还非常薄弱,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求生存或艰难维持发展阶段这种环境意识相对较低、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对环境管理给予应有的足够重视。而且,大多数环境管理需要企业前期的投资较大,而投资回收的期限却较长,因此很难在短时期见到经济效益;另外,实施环境管理所带来的效益部分是隐性的,很难引起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促使中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首要动力应为企业供应商及上级部门的环境要求;其次,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实施的成本高低也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要考虑的因素;第三,国外环境法规及国外公司的环境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压力所在;最后,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绿色消费观念对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

(二)利用会计系统核算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首先,开发设计出的可回收产品,应该具有下列特点:经久耐用、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可无害化回收、在废弃处置时对环境友好;其次产品功能应具有可扩展性,这样在使用时能提高生态效益和可再用性;再次,设计产品应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原则,这样可以使维修更加容易、部件和物料可重复使用(甚至可以跨供应链使用)。但是,关于再制造产品替代作用的研究会计领域尚未涉及, 此类研究要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 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到Debo等( 2005)12的研究,它们检测了激励的一致性, 回收再制造需要的是耐用性产品, 而当制造商再制造零部件的数量非常少时, 供应商就没有动力

来改进产品耐用性设计, 因此制造商要在投资于耐用性的成本与降低新产品成本之间寻

找利润的平衡点。

(三)善于利用各种管理方法

IS09000-14000、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环境会计方法等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举例来说,使用较少的能源不但对环境有好处,而且由于减少成本而对公司也有利,同时又避免了潜在的环境法律责任。其实,Fleichmann(2000)13早就有研究,把产品生命周期与供应链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了产品回收操作已经把传统供应链变成一个闭环的系统,即环境友好型的闭环供应链。该系统实现了物质从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的循环过程,更有利于研究系统对资源的消耗和最终废弃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供应链逐渐成为主要的社会经济单位,而前向供应链和逆向物流的整合,则使得传统供应链向闭环供应链发展。

而善于利用这些管理方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取代不可再生资源和具有污染的技术,企业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以便减少能源消耗。正如Benita M. Beamon(2005)14建立了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CSCM)--即环保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中的工厂选址策略,供应链设计,应用道德决策,伦理决策的障碍4个方面分析了ECSCM的运作和实施方法。从生产运作的工程设计师角度,给广大的生产商和供应链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路和大局观。无独有偶,Herbert Kotzab(2009)15从企业利益以及CSR(企业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的矛盾发展,提出了SSCR(绿色供应链管理)的3P理论,即(planet,people,profit)给Benita M. Beamon (2005)14的ECSCM(环保供应链管理)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国内学者孔秀梅,高厚礼(2007)16结合ISO14000标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企业应构建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到逆向物流等的全面绿色供应链管理

模式。

(四)建立新的市场

环保要求会引发建立某些特定物料的新市场,也可能引发生产过程中现有物料流程的重组。借助于新技术,以前作为废物处理的物料会变成有用的副产品。处置设施应尽可能地接近终端消费者,这样可以便捷地运送来自消费者的废旧产品,此外,企业应尽可能提供废弃物处理服务。

叶佑林,吴文秀(2010)24提出过第三方回收市场,并且研究出,零售商第三方同时负责废旧品回收情况下,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定价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两种情况下各成员的最优利润策略,发现分散决策情况下存在双重边际化.造成系统效率的损失。

(五)应付不确定因素

在回收的产品中,只有部分是有价值的,但正确预测哪些部分有价值比较困难,因此用来区分回流产品中有用部分和无用部分的分类 /测试工作需要分散进行。由于逆向渠道固有的推 /拉特性,即使在完美信息状态下,在回收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不匹配

问题和回收渠道的选择问题。从事物料和能源经营的企业应该进行一定的准备,使自己能对管理和流程中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推动设计的变化,为了达到生态最优化,必须多研究一些备用的设计方案。

特别提出的,这个模块,正确评估回收产品的价值很关键, 因为其决定了再制造的利润率, 目前会计领域文献尚无此方面的研究。Tok tay( 2007)17的研究发现, 在回收再制造产品价值评估方面, 有两种极端观点: 一种悲观观点, 认为产品回收是损失和成本,

由于产品返回到再制造部门的过程, 要支付高额的转移价格, 这使再制造很难产生利润, 因此再制造部门是成本中心;另一种乐观观点, 认为产品回收是沉没成本, 转移价格是获得回收产品来源的成本, 回收再制造是潜在的利润来源。此两观点基于不同的关注点, 前者关注于损失减少, 而后者关注于利润最大化, 这决定了制造商参与再制造行为的积极

性以及相关会计做法的确定。Tok tay( 2007)17对转移定价和成本分配方法进行探索, 发现将最初的制造成本在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两生命周期阶段中进行分配是最有效的。然而再制造产品价值评估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很不充分, 尤其是关于再制造产品替代作用的研

究会计领域尚未涉及, 此类研究要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 尚处于起步阶段。

(六)对物流网络设计与回收方法进行匹配

有些研究者对成本和服务驱动式的网络设计进行了案例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与传统的正向物流相比,闭环供应链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尤其在流程方面。产品回收网络的典型特点是它包括:专门从事收集与运输的汇聚部分、将可再用产品配送到市场的发散部分、与回收处理各个环节有关的中间部分。他们对物料回收、再制造、可再用部件、可再用包装、保修和商业回收等的网络进行了区分,这些网络类型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等方面不同。在此,国内学者李新军等(2008)18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收人共享契约问题,销售商决定销售价格、回收努力水平,制造商决定产品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表明供应链及其成员绩效受3个系统参数,即销售价格、回收努力水平和收入分享比例的影响,从而为闭环供应链的契约双方签订最优契约提供决策依据。同样地, 国内学者史成东(2011)19等以风险中性制造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具有下行风险特性的销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为背景,证明了在Downside—Risk约束下收益费用共享契约不能使闭环供应链协调。通过将补偿策略附加到该契约,设计了风险共享契约,既能满足下行风险约束,又保证供应链参与方利润均有增量,实现了Downside.Risk约束下闭环供应链的协

调。最后通过应用算例说明了风险共享契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而Savaskan(2004)20在二级供应链和该供应链中只有单一的生产商、零售商的闭环供应链的运营模式下提出四种可能的回收渠道,并对它们的产品零售价、废旧产品回收率、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生产商——零售商型的集中化决策要优于其它类型的闭环供应链。Atalay(2008)21等则结合企业里的绿色制造部门、与OEM(贴牌生产)的竞争和同样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对再制造系统的利润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里的再制造系统的利润显著地依赖于以上因素。从企业垄断角度出发证明了在再制造成本节约、绿色技术的使用规模、市场的成长率和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价值的估值水平中存在阀值,只有高于该值再制造才有利可图。同时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法规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分出了有效率地回收废旧品的条件Atalay证明在竞争环境下,再制造可以在制造商通过价格歧视巩固市场份额方面作为有效的市场策略被制造商所采用。

此外,Ferguson(2006)22等通过博弈分析,描述了由于其他再制造企业的竞争导致的潜在利润流失的特征和分析了两种企业进入新产品市场的威胁策略:进行再制造和先行回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在垄断的环境下不会选择再制造或者先行回收废旧产品,但是当市场有新进入者时可能会采取这些策略来威胁新进入者。最后得到每种策略下利益达到最大化的条件。同时,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加强、顾客可自由退货制度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研究自由退货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显得非常重要。

张韩(2005)23基于可自由退货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建立模型,并设计了生产商和零售商达成合作的合同,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均衡结果相比较,零售价偏高而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则较低。只要零售商向生产商提供一定的固定费用,且规定顾客每退回一单位非次品零售商得向生产商支付一定费用,则供应链上下游能实现合作共赢。

而叶佑林,吴文秀(2010)24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零售商和第三方同时负责废旧品回收情况下,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定价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两种情况下各成员的最优利润策略,发现分散决策情况下存在双重边际化.造成系统效率的损失。因此引入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机制,来对系统中各成员进行协调,使得闭环供应链系统总利润达到集中决策的水平。

邢光军等(2009)25建立了分散决策、集中决策的生产商、零售商利润模型,得到了两种决策模式下的最优订购量、生产商利润、零售商利润、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讨论了集中决策模式下,柔性订购契约与生产商、零售商利润的关系并提出利润协调机制。

(七)提高再循环的设计

关于环境驱动式网络设计,有研究者从闭环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电池回收问题,讨论

了许多网络设计方法,环境因素影响着网络的拓扑结构、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有文章认为产品如何设计是一个关键因素,决策时要考虑模块化、物料类型、供应商的参与程度、可拆解性、生命周期、所用设备的类型、产品中模块/部件的标准化程度,影响决策的参数包括污染的产生、能源的使用、残余废弃物、生命周期成本、生产技术、辅助材料、副产品、可回收性、产品复杂性、产品功能等——Geyer(2007)26等建立了一个由两个基本因素(零部件的有限耐久性和有限的产品生命周期)约束的废旧产品回收和再制造的生产系统模型。证明为了实现节省成本最大化需要协调生产成本、废旧品回收率、产品生命周期和零部件的耐久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国外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配套的再循环设计也有一定的研究,对提升再循环设计,有着显著地功效。例如,Flapper等(2004)27从流程、顾客和产品三个角度研究了信息管理在闭环供应链实施中的重要性。流程观点主要关注回收过程,市场需求、产品回收质量的信息管理通常决定了逆向供应链的结构: 顾客观点关注于为客户关系管理收集信息;产品观点则关注于获取产品及部

件信息,从而改善闭环供应链的流程。

同样地,Ferguson(2004)28认为要有效进行闭环供应链管理,企业应重新设计与完善其原有信息系统,并应对以下六类信息进行管理: (1)产品组成结构信息;(2)回收流的类型、数量和具体位置信息;(3)产品使用情况的历史记录信息;(4)市场对再生产品的需求信息;(5)再处理方式和废弃物管理的实际运作信息;(6)相关法规信息。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开发的闭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1)减少各种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使生产和计划更好地被执行,进而制定最优的回收策略( 如回收时间、回收方式等)。(2)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的所有信息高度可见。(3)可充分利用信息流平衡逆向物流的运输和仓储,降低运输与仓储成本。

在这个原则上,Joakim Wikner,Ou Tang29比较独特地提出了在生产计划中,CODP(客户订单分离点)在闭环供应链上的研究与应用,因为原本的正向物流的供应链参与者生产计划已经够复杂了,何况在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结合的闭环物流呢,在回收利用再生资源背景下的MRP的设计和CODP(客户订单分离点)的研究与应用,正好迎合了这个缺陷,给企业的减少成本,提高了物料管理及生产计划的运作效率。

(八)提高回流的质量和比例

有文章从经济和生态标准介绍了优化冰箱供应链的模型。此模型使用了不同的参数类型,如集中式运营、分布式运营、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法、回收的可行性、回流数量、将要出台的法律等。该文的结论是:除了高效的物流管理和优化的产品设计外,系统的优化程度依赖于回流数量和回流比例。而这里我们引用的是Geyer(2007)30的研究结果——为了提高回收时间价值, 供应链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开始准备, 将闭环系统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子过程进行相互整合, 实现供应链系统的闭合。三个子过程并非相互独立的, 回收率(前端)和生命周期(后端)决定了产品的耐用性(中端), 当前端回收率低且后端市场生命周期短时, 企业可能会在中端对产品进行过多的耐用性设计, 导致高额费用设计的产品没有返回率, 不能再利用, 还可能导致产品技术过时, 市场不再销售。可知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取决于回收率、产品耐用性和生命周期的相互整合。

四、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评述

经过对姚卫新(2003)5提出的闭环供应链设计的独有原则体系的综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在各个设计原则的研究上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现评述如下:

(一)研究闭环供应链,存在着国家企业的生存矛盾限制,即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约束供应商;设计闭环供应链须在法律约束,政府补贴或企业盈利趋利性的前提下,较容易实现。政府介入监管,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毕竟,实施闭环供应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企业缺乏闭环供应链的意识;构建逆向供应链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再制造成本;产品恢复等相关重要问题的复杂性;销售已使用过的产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闭环供应链的设计要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问题;某些产品实施闭环供应链时存在较大困难,如易腐烂变质的产品。把闭环供应链拓展到其他行业。企业利益与政府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较为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取得供应商的约束力作用,必须研究出更适合的双赢模型和解决方法,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二)关于再制造产品替代作用的研究会计领域尚未涉及, 此类研究要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 尚处于起步阶段。Debo等( 2005)13研究提出制造商要在投资于耐用性的成本与降低新产品成本之间寻找利润的平衡点。但缺乏更多相关理论的支持,在往后的研究中必须进一步探讨。

(三)闭环供应链的管理模型研究已相当完备,理论体系也比较多,不过多为绿色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方法。

(四)在建立新的市场如第三方回收市场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普遍较为匮乏,虽然部分研究有提到过,但真正研究细节或建立模型探讨的不多。是闭环供应链中的一个缺口。对于物流回收方法,作为闭环供应链资源再利用的重点环节,体系较多,方向也各异,部分细化到具体行业的也已经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1)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回收处理废弃产品的行业,包括报废汽车(如欧盟的ELV3指令)、废旧电气电子设备(如欧盟的WEEE4指令),及废旧电池等。(2)企业能够从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产品,包括使用过的金属和各类包装材料、废旧汽车、电器、计算机等。(3)通过接收顾客退换货和渠道退换货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增强竞争能力的行业,如B2B和B2C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等。学者对减少回收成本,增加信息管理技术支持这方面都有类似的见解。

五、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展望

经过这几年国内外学者对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可以发现,闭环供应链从2003年提出这个概念起,短短几年间众多学者竞先在此基础上研究拓展。无论是物流,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管理科学,工程设计,环境科学等领域,都热情不断。但实施闭环供应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企业缺乏闭环供应链的意识;构建逆向供应链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再制造成本;产品恢复等相关重要问题的复杂性;销售已使用过的产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闭环供应链的设计要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问题;某些产品实施闭环供应链时存在较大困难,如易腐烂变质的产品。但闭环供应链在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应用已成为成功的典范。故未来研究方向应是在实施闭环供应链过程中所存在障碍的基础上研究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和解决障碍的方法。

六、总结

闭环供应链是从属于绿色供应链模块下的热门领域,从近几年的发展看可谓是突飞猛进。在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及供应链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下,企业应严把闭环供应链设计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并为企业实现闭环供应链管理带来不可低估的效益。闭环供应链这个模式会在未来得到积极的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该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应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已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晓静.闭环供应链的流程设计与信息管理[D].2007.

[2] Lee H L,Padmanabhan P.Whang 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J].the bullwhip effect. 1997,(04).

[3] Fleischmann,M.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Structure and Design[D]. 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ERS- 2001- 52-LIS, The Netherlands,2001.

[4] Harold K,et al. Design principles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optimizing economic, logistic and environment performance[Z].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ERS-2001-62-LIS,The Netherlands,2001.

[5] Walkfr W T. Emerging trends in supply chain architectur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5,43(6):3517-3528.

[6] Pohlen,T.L.,M.Farris II. Reverse logistics in plastic recyc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1992,22(7):35-47.

[7] Harold,K., P.P.Costas, T.T.Giannis, et al.. Design Principles for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Optimizing Economic, Log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ERS- 2001- 62- LIS, The Netherlands,2001.

[8] de Brito,M,P., R. Dekker. Reverse Logistics- a framework. Econometric Institute Report EI 2002- 38,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2002.

[9]姚卫新.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D].物流技术.2003,(5):18.

[10]朱庆华,窦一杰.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2):85-89,95.

[11]曲英等.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压力因素实证研究[J].预测.2007,(5):1-6.

[12]DEBO L, TOKTAY L, LUK 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Product Technology Se lection for Remanufacturable Products[J].Management Science.2005, 51( 8): 1193-1205.

[13] Fleischmann M,H R Krikke,R Dekker S,DP Flapper.A Characterisation of Logistics Networks for Product Recovery [J].Omega.2000,28(6):653-666.

[14] Benita M. Beamon: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Ethic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05,(11):221-234.

[15]Herbert Kotzab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n the crossroad to sustainability.a blessing or a curse Logist Res. 2009,(1):83-94.

[16]孔秀梅,高厚礼.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7):127-129.

[17] TOKTAY L, BER IL D. Internal Transfer Pricing for Remanufacturable Products.2007.

[18]李新军,林欣怡,达庆利.闭环供应链的收入共享契约[J].东南大学学报,2008,(3):535-539.

[19]史成东等. 第三方负责回收的Downside-Risk闭环供应链协调性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11,20(4).

[20]Savaskan.R.c.,S.BhaRaeharya.,L.N.Van Wassen.hove.Closed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product manufacturing [J].Management Science.2004,(2):239.

[21] Atalay Atasu.,Mildos Sarvary.,Luk N.Van Wassen.hove.RemanuFactuding 8s a Marketing Strategy [J].Management Science.2008,(10):1731-1746.

[22] Mark.E.Ferguson.,L.Beril.Toktay.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Oil Recovery Strategles [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3):351-368.

[23]张韩.自由退货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物流技术.2005,(10).

[24]叶佑林,吴文秀. 混合回收渠道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科学管理研究. 2010,(17)

[25]邢光军等. 柔性订购契约下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协调机制研究. 软科学.2009,23(8).

[26] Roland.Ceyer.,Luk N.Van Wassenhove,Atalay Atasu.The Economics of Remanufacturing Under I.a'tnited Component lhtmblh'tv and Finite Product Life Cycles[J].Management Science.2007,(1):88-100.

[27] FLAPPER SDP,JAEENUNEN,LNVWASSENHOVE. Managing closed - loop supply chains [M]. Berlin: Springer Verlag.2004.

[28] RAHIMIFARD A,NEWMAN ST,RAHIMIFARD S. A web-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end-of-life product recovery[C].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04,218(9):1047-1057.

[29] Joakim Wikner,Ou Tang..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19(3):34-36.

[30]GEYER R, LUK N, ATASU A. The Economics of Remanufacturing Under Limited Component Durability and Finite Product Life Cycles[J]. Management Science.2007,53(1): 88-100.

供应链整合及设计研究综述

供应链整合及设计研究综述 一、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 1.1供应链整合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竞争的激烈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化,供应链整合能力成为企业达到良好绩效,巩固竞争优势的强有力武器。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开始于制造业,逐渐发展到各个行业。 1.1.1供应链整合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整合。Giffietal在1990年提出供应链整合是传统制造战略决策之外的一套精密的战略选择;Clark(1996)等认为制造商面临的如零部件短缺、送货延迟和产品质量问题、成本上升等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供应链整合。供应链整合就是一种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竞争优势,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合作的管理方法。Garter从价值链的角度对供应链整合进行了定义,认为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能更加广泛地选择供应商、销售渠道、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Tanetal(1998)指出供应链整合是整合企业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这些流程的整合跨越了公司的界限,把供应商和顾客变成价值创造流程。我国学者马世华等(2005)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供应链从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摊贩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在此基础上,谌小红(2007)认为供应链整合就是以核心企业为核心,对行业供应链上相关的过程组织、流程及其管理的优化,以提高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绩效的经营管理活动。 1.1.2供应链整合的内容 供应链整合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整合的范围包括所有影响供应链效率的因素。Stevens(1989)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四个阶段:各自独立阶段,功能整合阶段,内部整合及外部整合阶段。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内部和外部整合。内部整合: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将不同功能单元在企业内部执行的工作联结成一个紧密无缝的流程。内部整合具体事务:定期的跨部门会议的采用;流程改善中,跨职能团队的采用;新产品研发中,跨职能团队的采用等。外部整合:公司和它的主要供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理论相关内容,演进机制,关系风险,理论研究等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希望能够对以后的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研究做出指导。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同理论 一、前言 关于供应链协同,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广为接受的定义,但主要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过程方式说。Anne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所有供应链中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有效的协作,这种协作可以描述为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Bauknight认为协同是一个过程,一个包含着价值创造机会的过程。(2)战略说。一些研究者认为供应链协同具有战略意义,与供应链竞争优势密切相关,主张应从战略高度定义供应链协同。如xu认为,供应链协同是对来自于相互依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所面临挑战的战略响应。(3)整合管理说。这种学说强调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成员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所开展的业务或管理活动,该学说将供应链协同定位于运营和操作层面。如Xue认为所谓协同,是指整合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各个部分通过共同行动以实现多方利益;Larsen认为协同是指一些协同业务活动,诸如联合计划、联合产品开发、互相交换信息、整合信息系统、长期协作以及坦诚地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学术界对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有很多种。学者们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供应链协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供应链协同是整条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相互协调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供应链参与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因素 既然供应链是价值链在企业外部的扩展,那么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价值链体系,其成员之间合理的价值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价值的合理分配需要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相互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同时完成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成员之间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 1、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同。它包括:(1)由于供应链成员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在其作决策的时候往往先从个体利益出发,总是基于最大化自身利润给出相应决策,而成员的各自决策往往不能达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只能使供应链处于一种次优的均衡状态;(2)供应链成员的性质不同,经济生活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一项决策的风险往往与其收益成正比,个体决策面临着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而不同的个体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可能不同。 2、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难以预测、信息的不对称等,使得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即使供应链成员一开始达成了协同协议,双方也都愿意严格遵循契约执行各自决策,但是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供应链身处的环境发生变化,那么能够保证原始协同状态的协议可能不再适合新的环境,最终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 三、供应链协同的演进 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模式来阐述供应链协同的演绎过程。国内学者程国平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方法的演进,将供应链管理分为分布式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随着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我国的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起初比较晚,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我国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了思维的扩展以及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以问题入手,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因素,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 1.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供,一个方面是销,为了将这个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些优化的系统,从而降低成本在呼出。这其中涉及到的主体不但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还包括了零售商和分销商,只有对这个产业链条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零售行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零售业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 管理观念淡薄 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在产品、运输等各方面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点放到了管理方面。但是我国的零售业中,缺乏相关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1 缺乏必要的认识大多数零售业对于供应链的理解还停留在物流运输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就是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等职能。缺乏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宏观立体化的认识,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信息系统的建立、客户之间的维系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并不是非常到位。由于在认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我国的零售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就存在诸多漏洞,自然经济效益就会受到 一定的影响。 1.1 .2 职能部门不健全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分工合作是保证效率的基础。虽然现在很多零售业在管理中已经将具体的职能,诸如采购、仓储、销售等进行了划分,对于零售业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1.2 长远战略缺乏 零售行业的发展往往具有周期长、利润低的特点,现在我国的很多零售行业虽然都有了一定稳定的供货商,但是缺乏合理的战略布局。零售商和供货商之间往往展开价格博弈,以期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 1.3 物流效率低下供应商和零售商为了确保自己在经济交往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都倾向于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供货商或零售商的净利润都需要将仓储以及运输的成本扣除,这样往往造成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另根本调查现实,缺货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并非供应商生产能力不足,而是物流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由于在信息采集上存在着问题,导致供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不但加剧了仓储成本,对于销售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1.4 技术水平偏低 零售行业对市场很敏感,只有及时把握市场的信号,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零售企业的零售终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都不是非常完善,这大大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__ 3.总结 零售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1 供应链的内涵及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 演化而来的,主要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环节进行延伸。企业将供应商的活动当成是生产活动的环节而加以协调和控制,这就是生产向前延伸;企业将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纳入生产活动的环节,这就是生产向后延伸。因此,所谓的供应链就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产品批发商、产品零售商、终端用户共同组成的价值增值链。但其中最重要的含义是指用户的需求,即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条生产链条。简单的说,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条的管理,即从原材料等供应商开始一直到终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07040601 学号:01 姓名:刘宁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Iy Chain Manegement)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本文从概念入手对供应链管理及战略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及趋势。【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is the product of mass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way of marketing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趋势 【Keyword】suppIy Chain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Developement tendency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一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这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时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场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积极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之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原有供应链上

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精品课程”《供应链管理》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1JPKC12;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简介:李蓬实(1984-),男,广东汕头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物流科技2014年第4期Logistics Sci-Tech No.4,2014誗基金项目誗 文章编号:1002-3100(2014)04-0046-04 摘要:供应链网络设计的目的是使供应链的长期盈利能力最大化。供应链网络设计必须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相一致。供应链战略、区域需求、成本、基础设施和竞争环境决定了企业供应链网络配置结构。因此研究供应链网络以及供应链网络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供应链;网络模型;电子表格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goal of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is to max - imize the supply chain's long term profitability.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must be aligned with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firm.The supply chain strategy,regional demand,cost, infrastructure,and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determine a firm's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So study supply chain net - work and network modeling is significant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Key words:supply chain;network model;spreadsheet 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综述 Review of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 李蓬实LI Peng-shi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zhou 510545,China) 近些年来,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物流、生产运作管理和管理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热点。供应链管理(SCM )(Oliver 和Web -ber,1982;Porter,1985)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被视为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个企业总是一直不断地寻求新的生产技术和竞争战略。这些新的生产技术和战略,比如JIT 、精益生产、全质量生产管理等,已经使许多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正在采用的新战略是供应链战略。因为,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一个企业为了在某个时期内最大化本企业的效益和实现本企业的战略目标,那么该企业必须设计与本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供应链。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因此以前的供应链结构也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再设计。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公司并购浪潮和全球化经济使得供应链的再造流程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促使跨国公司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供应链网络的设计。因为供应链网络设计所带来的全球业务整合有利于减少成本,同时增加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1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的意义 供应链网络模型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化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对外部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削减成本,缩短产品配送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供应链整合来提高竞争力,所以对供应链整合以及供应链网络模型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供应链网络模型还有利于企业更进一步了解其供应链的结构和运作。供应链网络模型可以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企业供应链中的流程信息。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客户需求的各方组成,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还包括顾客。在每一个企业组织中,例如制造商企业中,供应链包括接受并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功能。在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在各个环节之间不断的流动,所以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比如批发商库存的减少有可能会影响到下游零售商补货的及时程度。所以供应链的设计和优化不能仅从一个环节来考虑,而是应该从全局出发,将供应链当做一个系统来研究。 当企业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时,必须理清整个供应链网络中各个环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企业做供应链的研究和设计时必须借助供应链网络模型,通过所建立的供应链网络模型,对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供应链中存在的瓶颈,并找出改进方法。供应链模型还可以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辅助决策,这样可以更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绩DOI:10.13714/https://www.360docs.net/doc/452003360.html,ki.1002-3100.2014.04.013

1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1 12 19 作者简介:董安邦(1957 ),男,内蒙古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董安邦,廖志英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目前供应链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研究框架;存在问题;未来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7375(2002)05 0016 05 Review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ONG An bang,LI AO Zhi ying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School of Managemen t,Xi an Jiaotong Universi ty,Xi an 71004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 xplains the c 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 M),then presents a research frame work of current literatures,points out proble ms e 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 M practice.In the end,the paper dis 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research framework;problems existed;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引言 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企业独立经营,纵向一体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实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分立-联合-再分立 的过程,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是推动组织管理模式演变的原动力。 20世纪上半叶,是企业独立经营的时代。迈克 波特著名的 五力 模型向我们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竞争格局,企业和它的供应商、各种竞争者以及顾客的关系都表现为一种对立和竞争[1]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核心企业加强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出现了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2] 。它通过控制所有权消除供应商和/或销售商的对立,增强抗风险能力,这是纵向一体化受到严重依赖供给(销售)的企业青睐的重要原因。这种模式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联 合,但联合体与外界竞争者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竞争和对立。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以生产产品为中心的前提下,纵向一体化模式非常有效。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顾客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市场机遇,更增加了竞争难度,以Internet 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使纵向一体化管理,暴露出很多缺点[2],为此企业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单项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如MRP 、MRPII 、JI T 、LP 、AM 、C E 、ERP 、CI MS 等。虽然这些技术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仍需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人们开始将目光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转向整个生命周期不同过程的结合部,以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开始关注核心能力,摒弃那种从设计、制造直 第5卷第5期2002年9月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5No.5Sep t.2002

供应链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探讨把教育作为供应链系统看待的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兴趣班,以期让孩子上一个名牌学校,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目前整个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行业准入门槛低,各类大大小小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有的打着一对一教学的旗号、有的声称聘请了高校名师、还有的推出了保过班,不能升入心仪的学校就全款退费,花样百出,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纵观世界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供应链管理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就最普遍的制造业而言,产品的设计可能在美国,而原材料的采购可能在中国大陆,零部件的生产可能在越南、非洲等地同时进行,然后在印度组装,最后销往世界各地。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应届大学生人数足足有700多万,如果把教育培训行业也用供应链的视角来看的话,那么行业的上游是学生,经过培训机构有计划的组织、管理、培训后进入各个下游领域,而培训机构就是一个针对学生的中游服务机构。在这个流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组织和网络,这就是所探讨的教育培训供应链的概念。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供应链系统视角的教育管理,以期为教育培训企业的成长和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供应链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1)供应链的定义 现代管理教育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

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Stevens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整个过程,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Christopher提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而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给出的定义是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自生产至制成品交货的何种工作努力。这些努力可以用计划、原材料、制造、交货和退回等五个基本过程来表述。 (2)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各行业的极大关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发布的最新供应链管理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Mentzer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及企业之间的职能从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及每个企业的长期绩效。而Stevens提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此外,Phillip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内较为经典的是马士华等人提出的,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支撑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后一个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虽然定义各不相同,但整体思想都是将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大化。 (3)教育供应链的定义 翟丽丽(2010)等人将高等教育供应链定义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接受教育者(学生)为中心,以高等院校为盟主,将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高等院校的招生、高等院校的培养、劳动力市场、社会需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网链结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国际商务黄晨阳 2015050002 摘要: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大型公司的普遍运营模式。因此,了解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供应链理论的起源,内涵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且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的起源 供应链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物流学(后勤学),70年代发展为物料需求计划,进入80年代后,著名的迈克尔波特在“五力”模型中揭示了企业和它的供应商、竞争者、替代者、产业潜在进入者及顾客之间的对立和竞争,许多企业采取了对其它企业的投资、兼并、控股的“纵向一体化”管理以占据支配地位。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的出现加快了供应链的发展进程。虽然这些方法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但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不能完全共享使企业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然而差不多从1993年开始,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兴起,供应链与网络结合从而进入了新的供应链时期,也就是供应链网络时代,在这个时期,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引发了行业热潮,各大企业开始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 尽管供应链管理很早就出现并且发展,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来定义供应链管理。Mentzer 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从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 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及每个企业的长期绩效。Stevens 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而Phillip 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 而是一种新的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 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虽然定义不同, 但基本思想都是强调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 把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二,国内外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其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虽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已经提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 问题的提出 供应链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关研究从单个企业的内部物流系统到传统的企业间的供应链系统,再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相互协作的供应链网络系统,直至现今为满足经济全球化需求而出现、涉及不同数量和规模的企业、跨越不同空间的庞大而又复杂的供应链虚拟整合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虚拟整合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适应复杂环境、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缓解外部不确定性、转移风险、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来临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同地区企业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虚拟整合在不同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网络关系,有利于参与企业从供应商和顾客的长期互惠合作关系中获取诸如互补性资产、信息、知识等关键资源。在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以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互惠来增加经济利益(Lado等,1997;Chen和Paulraj,2004a),并且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 供应链虚拟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演进过程。其任一阶段的存在形式和形成途径,都是对过去发展的不断积累,以及对已经丧失价值的形式的摒弃和突破。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虚拟整合这种组织结构形态及其形成途径决定了供应链协作企业之间的能力、发展方向和“制度”框架。 基于此,在供应链虚拟整合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愈发重要的今天,有必要对其形态演变以及形成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换言之,探讨供应链虚拟整合在不同时期的结构形态、演进规律以及形成途径,将关系到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对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着重探讨不同时期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存在形式以及形成途径,同时基于上述演变规律,指出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的演进发展及相关评价 (一)供应链 供应链虚拟整合是由供应链逐渐演化而来的。关于供应链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Jay Forrester(1961)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对产业上下游关系进行优化时,率先提出供应链的概念。如若将界定范围进一步拓宽,关于分销(Heekert和Mineo,1940)和物流成本(Lewis,1956)等相关研究实际上也可纳入供应链的研究范畴,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摘要:供应链管理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管理模式,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环境发生巨大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采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使得企业迅速发展。本文对供应链的产生到发展及理论基础和新趋势作了进一步阐述说明。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市场竞争结构模型流程重组 1.供应链的市场环境 市场竞争环境 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市场开放及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 与严峻的市场环境相呼应的是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认清主要竞争因素的影响力,对于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供应链市场竞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产品生命周期变短;随着消费者需求、产品功能的多样化,新的产品接踵而至,令消费者和开发者应接不暇,稍有不慎,产品就落伍。二、产品品种变得多样化;厂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其要求,便不断推出新的品种,从而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产品开发竞争,结果是产品的品种数成倍增长。三、交货时间缩短和交货期的准时性被提上日程;用户不断要求厂家准时交货,并且缩短交货期,并以此作为竞争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因素(顾客对产品、产

供应链管理系统文献的综述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国际商务黄晨阳2015050002 摘要: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大型公司的普遍运营模式。因此,了解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供应链理论的起源,内涵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且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的起源 供应链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物流学(后勤学),70年代发展为物料需求计划,进入80年代后,著名的迈克尔波特在“五力”模型中揭示了企业和它的供应商、竞争者、替代者、产业潜在进入者及顾客之间的对立和竞争,许多企业采取了对其它企业的投资、兼并、控股的“纵向一体化”管理以占据支配地位。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的出现加快了供应链的发展进程。虽然这些方法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但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不能完全共享使企业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然而差不多从1993年开始,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兴起,供应链与网络结合从而进入了新的供应链时期,也就是供应链网络时代,在这个时期,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引发了行业热潮,各大企业开始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 尽管供应链管理很早就出现并且发展,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来定义供应链管理。Mentzer 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从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 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及每个企业的长期绩效。Stevens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07040601 学号:01 姓名:刘宁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Iy Chain Manegement)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本文从概念入手对供应链管理及战略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及趋势。【Abstract】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is the product of mass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way of marketing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趋势 【Keyword】suppIy Chain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Developement tendency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一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这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时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场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积极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之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供应链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供应链管理国内夕卜 研究现状 供应链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原材料的库存控制及优化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经讲全球化的进程中,传统的骨理漠式E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嵐了'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的方向謳0年代末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在全球引发了新的浪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一沖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怦理的出现及应用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帶來的巨大的市场压力,承受科技革命带来的冲击审在供应链溝理的思想樂面包含很多的琶理理念,如;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洪应链生产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其中供应链库存管理在供应謎管理中至关重要。

库存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慄证企业生产和销俗顺利进行的关鹽。由于市场的变幻莫测,整个供应链竞争坏境需求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不同层次节点的生产系统会出观a■种不同的问髭「擁个拱应链系筑也会随时出现各种故际因此*为了抵御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对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卜在供应链中或者在企业内部保留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必要的,但是过多的库存又会造成库存枳压*并且增加仓储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因此,对于库存的控制和优化变得十俞璽要。 而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电力己经出现了严輩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参地方都出现拉闸限电这样的悄况,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在我国仍然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发电方式存在。从我国目前的用电情况来看,湖南、湖北、江刖、重庆、河南、江苏等中东部地区严重缺电.都因严重电荒,华中、华东地区的燃料库存已绘无法满足这些拋区火力发电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资源形勢也不被看好,煤炭餐涵的紧缺己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现今阶段,煤歩瓷源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H益发展的今天,煤炭价格会因为它自身的不可再生性而逐渐增 加,很多火力发电企业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发电他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須控制发电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这其中燃料的库存控制就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火力发电金业后续地正常运管样因此,燃料库存控制及优化已经成为火力发电 企业所面辎的重要课题” 供应谁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供应链的定义, 不同的硏究者和学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Ayers (2001)在地的研究中,将送些解释归纳为3类叫 第一种认为供应链的定义与物流相近,是将原料通过采购,加工,制造.销售到顾客手中的一个过程(Lamber> 1998) [2J. 第二种认为供应链不仅是第一种星文涉及的一个脸业,而是将它推广到多个企业 之间。在这个过程中,下游企业作为匕游企业的顾客,上游企业作为下辭企业的供应商.反映的是最初始原料流向最终客户的过程(ChopraandMeinU 2001)叫 第三种认为应该在第二种的基咄上加上信息流,资金流和知识流"这将供应链的定义拓展到另外一个广度.就是相互联系的多个供应商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知识流向顾客提供合适的产品的流程. 供应造管理的思想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却世纪郭年代廿始广泛传播,共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