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检验题型—答案

临床细菌检验题型—答案
临床细菌检验题型—答案

1.痰标本采集的要求正确的是(D)

A.不宜取晨痰

B.不需漱口

C.留取第一口痰

D.弃去唾液和鼻咽分泌物

2. 做细菌检查时的尿液应收集(B)

A.晨尿

B. 晨尿的中段尿

C.定时尿

D.餐后尿

3. 采集标本时最易受正常细菌污染的标本为(C)

A.血液

B.脑脊液

C.前列腺液

D.胸腔积液

E.关节液

4.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痰液标本的接种方法适宜用(C)

A、平板倾注培养法

B、平板连续划线法

C、平板分区划线法

D、斜面接种法

E、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二、填空题

1.尿细菌定量培养诊断标准是以细菌数>105 cfu/ml为真性细菌尿,<5×104CFU/ml为可疑阳性,需再复查。

2. 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尿液标本的普通培养推荐使用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接种。

1.简述痰半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

2.简述尿培养的结果评价

答:正常情况下从肾脏排泌至膀胱的尿液是无菌的,但膀胱中的尿液

经尿道排出体外时可受到下尿道中正常菌群的污染,而出现细菌。因

此对不同方法获取的尿液标本培养结果需正确评价,才能有效指导临

床合理治疗。一般认为,清洁中段尿标本中单种细菌菌落数>

105 CFU/ml可能为感染;<5×104CFU/ml可能为污染,在两者之间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3.存在于上呼吸道和外尿道的正常菌群有哪些?

答: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有α、γ链球菌、微球菌、拟杆菌、梭杆菌、厌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奈瑟菌、嗜血杆菌、棒状杆菌。

外尿道中主要正常菌群包括α链球菌、肠球菌、奈瑟菌(不包括淋病

奈瑟菌)、分枝杆菌(不包括结核杆菌)及一些常见菌。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

式报告,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1.4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获取新信息。因为细菌学检验,投资人员培训远比投资与仪器设备更重要。 2.2操作手册及参考书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从各种标本中查找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明确诊断、指 导用药、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标本,应根据实际要求和标本特 点选择适当的检验步骤及方法,准确、快速地检测病原菌,分析检验结果并报告,同时应注 意低耗和安全防护。分离细菌的目的是查找与疾病相关的病原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很有价值。 1临床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标本的质量对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1临床标本的采集 1.1.1细菌学检验申请单的检查与登记:应仔细检查检验申请单上的内容,如标本类型、来源、送检目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如未明确,应注明主要症状)及是否已用 抗生素等,并及时登记。 1.1.2标本盛放容器:采集的标本,尤其是采自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必须盛放于无菌容器内[1]。容器灭菌应采用干热、湿热等物理方法灭菌。容器上 应贴上标签,注明待检患者姓名、床号等信息。 1.1.3无菌操作: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骨髓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 污染标本。采集粪便、痰液、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虽无需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 免杂菌污染。 1.1.4采集时间和部位: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尽量在疾病 早期或在症状、体征明显时,在抗生素治疗之前采集,一些特殊检验的标本应按规定的时间 采集。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标本。 1.1.5安全防护:采集的标本可能含有病原菌,因而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注 意安全,防止标本中的病原菌溢出导致污染甚至传播;同时还需防止自身感染。 1.2标本的送检与保存 采集标本后,在盛装标本的容器上应贴好标签,并在标签上写明相关信息,立即将标本送至 检验室。标本收集时间应加以准确记录,使检验人员接种时能判断标本是否延误。如不能及 时送检,应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冷藏或保温等措施,以及将标本放入相应的保存 液或培养基中保存运送。常规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在采集后,应于1 h内送交实验室,否则可 能影响病原菌检出。若需保存于4℃,也不能超过24 h,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包括 厌氧菌培养的临床细菌检验标本,运送时间与原始标本的量有关,标本的量少应加快运送, 可在15~30 min内送达,否则必须于厌氧环境中25℃存放,不超过20~24 h。不得冷藏及 冷冻。如怀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脑脊液、生 殖道、眼睛、内耳标本绝对不可以冷藏[2]。任何临床标本,包括拭子、体屑、体液或组织块,已知或可能含有被分离的致病菌,都应视为生物危险材料。运送时,无论距离远近都必须严 格执行有关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管理规定,注意安全防护,且标识清楚、包装完整且符合 要求,然后安排专人运送。 2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与报告 对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或特异性抗原、直接药敏试验,同时进行病 原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纯菌药物敏感试验,最后报告检验结果。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 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 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临床细菌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

临床细菌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 临床细菌学检验在检验医学中具有特殊的位置,主要表现在它的高风险性(如脑脊液培养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高干扰性(如标本采集、运送等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干扰检出率和正确率)、高技术性和高严谨性(准确表达、报告和解释结果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因此,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属于高度复杂的试验范畴。 由于致病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临床细菌学始终是一门知识更新和发展较快的学科。为此,从事临床细菌检验的医师和技师必须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要勤于学习和探索,要有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这是高质量完成细菌检验任务的首要条件。 细菌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质量管理过程,包括从患者准备,申请单书写,标本采集、标识、保存、运送、处理和检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直至医师的理解和应用(诊治)。为了有效地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本文从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一、检验前的质量管理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细菌检验项目的申请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临床医师应在熟悉人体各部位正常菌群以及常见致病菌的基础上,结合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科学地提出检验申请。对于有感染迹象者(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CRP>20mg/L等),应尽快申请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送检标本,以便及时获得致病菌的有关资料和药敏结果,正确选用抗菌药。对于低临床价值的细菌标本,如口腔和肠内容物、直肠周围脓肿、褥疮、多毛的脓肿、恶露、呕吐物、Foley导管尖等,由于易受正常菌群的污染,细菌培养价值较低,一般不做细菌培养;必须申请细菌培养时,其结果应结合临床分析。由于细菌检验的特殊性,细菌检验申请单必须提供临床信息,特别应说明患者是否使用过抗菌药以及使用过何种抗菌药,以便于实验室有的放矢地抵消抗菌药的作用,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 (二)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和验收 1.患者的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采集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正常菌群的污染;二是耐心细致地交待患者,使其主动配合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 2.标本采集标本正确采集十分重要,其目的是千方百计捕捉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以提高检出率,同时又要尽可能避免非病原菌的污染和干扰。为此,要根据各种感染性疾病和目标病原菌的不同特点,正确合理地确定采样部位、时机和次数。要选用恰当的采样器材并严格按规范操作。一般来讲,采样量多一些有利于病原菌的检出,但应以不影响患者健康和便于操作为前提,因此采样量要恰当。 3.标本保存与送检盛标本的容器应无菌、不漏和便于密封。要根据目标病原菌的特点决定是否使用保菌液、运送液或增菌液,以及选择何种保菌液、运送液或增菌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可能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要根据目标病原菌的特点确定保存条件(如温度等),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实验室。 4.验收和登记标本的验收和登记要有专人负责。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采样时间与送检时间(注意时间间距)以及送检条件是否符合保存致病菌活力的要求;盛标本容器是否有溢漏和污染;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标本标识是否与申请单一致和唯一等。对不合格的标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实验室有责任将标本选择(包括时间和解剖部位)、收集、保管、运送、接受和安全等 关键性信息,用户里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各临床部门参考。 一、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 1.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 2.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无菌容器中运送。 3.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时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至检验科。 4.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导致假阴性。 5.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标本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6.常规性细菌学检验的标本,采集后不能超过1小时送至检验科,4℃保存也不能超过24小时,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标本应在半小时内送至检验科(不能及时运送组织标本必须在 厌氧环境中25℃不超过24小时)。 7.脑脊髓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应立即送检,绝不可冷藏。 二、标本的处理和要求 1.血液和骨髓: 1)急性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发热患者,应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2次血液培养,分别接种于各种培养瓶中 立即送检置于孵箱内培养 2)疑似心内膜炎患者:急性病例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3次血液培养 3)亚急性病例:第一天24小时内,相隔1小时连续采集3次血液做培养,若24—48小时全部阴性,再采集2—3次血液做培养 4)若已经抗生素治疗患者,连续3天,每天取2次血液做培养 5)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切不可放冰箱暂存。 2.脑脊液: 脑脊液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中,15分钟内送检,绝不可冷藏。每种检验最小需 要量:细菌培养≥1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 3.尿液: 1)中段尿采集: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截留中段尿,,置于无菌尿杯中立即送检。尿量不少于1ml. 2)直接插导管采尿:一般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流弃15ml再留取培养标本。尽量不采用此法,极易将尿道细菌丛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危险。 3)滞留导管采集尿:用75%酒精消毒导管口,用针筒抽取5—10ml尿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滞留导管会使膀胱带有细菌,尽可能不采用。 4)尿液采集后2小时内必须送检,立即处理。规定每日一次。 5)若同一份标本检到3种以上不同细菌则认为标本污染。一般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计数大于104cfu/ml,方有诊断意义。 4.痰液: 1)先用冷开水漱口清洗咽喉,用力咳出痰液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2小时内接种。 2)符合要求的痰液应在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皮≤10个,白细胞≥25个。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B1型题)_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B1型题) 1、不会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RNA病毒是 A.HAV B.HSV C.HCMV D.HIV E.HPV 2、通过性接触传播的RNA病毒是 A.HAV B.HSV C.HCMV D.HIV E.HPV 3、接种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新型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的是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壁孢子形成试验 C.酚氧化酶试验

D.尿素酶试验 E.毛发穿孔试验 4、假丝酵母菌属中仅白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试验是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壁孢子形成试验 C.酚氧化酶试验 D.尿素酶试验 E.毛发穿孔试验 5、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感染源为 A.患者 B.医院工作人员 C.探视者 D.陪同人员 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 6、可作为共同传播媒介物引起医院感染的为 A.患者 B.医院工作人员 C.探视者 D.陪同人员

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 7、不属于钝化酶的是 A.乙酰转移酶 B.核苷转移酶 C.磷酸转移酶 D.红霉素酶 E.CTX-M型酶 8、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为 A.乙酰转移酶 B.核苷转移酶 C.磷酸转移酶 D.红霉素酶 E.CTX-M型酶 9、具有高度变异性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0、可形成包涵体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1、耐碱不耐酸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12、细胞壁含脂类最高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各科室采集的4500例细菌标本进行临床实验。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优良为2412例,合格为1778例,不合格为310例,合格率为93.11%。结论规范管理程序,保证标本质量采集的质量,对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样本采集;检验质量;细菌学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菌学检验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入院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研究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由于临床细菌学检验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标本采集、运送、保存、药物过敏检验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一环节出错,都会对检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格外注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现对我院采集的4500例细菌标本的检验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各科室采集的细菌标本4500例,其中559例血液标本,678例粪便标本,894例尿液标本,686例脓液标本,759例生殖道分泌物,924例痰液标本。 1.2方法将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处理,对不同的标本进行临床细菌学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1.3临床评价标准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对本组实验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优良、合格、不合格作为评价等级。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 2结果 本组4500例标本,其中优良为2412例,合格为1778例,不合格为310例,合格率为93.11%。其中,以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的检查合格率最高,见表1。本组31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6.89%,其具体影响因素见表2。 3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细菌学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过程主要包括细菌采集、运送、管理、检验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检验质量。 3.1影响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因素

关于临床细菌检验正确分析的研究

关于临床细菌检验正确分析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3-23T14:26:46.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张学文 [导读] 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检验材料数量的增加,病原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逐年提高。 (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会宁730799)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到2016年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临床材料各400例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集标本并进行临床细菌检验,其中尿液标本104例(26.0%),创伤组织标本84例(21.0%),粪便标本60例(15.0%),血液标本56例(14.0%),痰液标本48例(12.0%),生殖道分泌物标本48例(12.0%)。结论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检验材料数量的增加,病原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逐年提高。 【关键词】病原性细菌;检验;正确分析 0 引言 细菌检验为临床实验室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在临床诊断上有助于确定患者所感染的致病菌的种类,是临床疾病诊断和临床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在整个细菌检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临床细菌检验正确性的因素。 本文为更好地提高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性,加强细菌检验的可靠性。随机抽取2015年到2016年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临床材料各400例,比较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阳性率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6年在本院接受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400例。采集标本并进行临床细菌检验,其中尿液标本104例(26.0%),创伤组织标本84例(21.0%),粪便标本60例(15.0%),血液标本56例(14.0%),痰液标本48例(12.0%),生殖道分泌物标本48例(12.0%)。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方法 按照常规的细菌培养程序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培养,培养基为营养肉汤、血液增菌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以保证菌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细菌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试剂均采用专业试剂,以此提高细菌检验效果。 1.2.2 评价标准与检验方法 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细菌检验,其中在进行菌种鉴定时以双歧索引法为依据,分类采用伯杰氏分类法。以合格率对细菌标准进行判断,在检验中以卫生部所提供的标准菌株为对照,将培养的菌株与标准菌株做比较。通过与标准菌对比分析分别对各类菌种的合格率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送检的6种临床细菌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合格率依次为尿液细菌(97.1%)、血液细菌(96.4%)、创伤组织细菌(95.2%)、痰液细菌(93.8%)、生殖道细菌(89.6%)和粪便细菌(86.7%)。尿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最高,粪便的检验合格率最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细菌检验主要用于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价值。其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治疗医师为患者选取的药物类型及治疗方案,从而决定了患者能否及时接受正确治疗。另外,由于正常人体中存在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在正常环境中相互制约,处于平衡状态,且由于不同菌种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及敏感性不同,一旦选用与致病菌无关的药物,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可能因为药物对机体正常菌种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体内菌群失衡,一旦患者内环境平衡被打乱,病原菌将对人体产生进一步损伤。因此保证临床细菌检验的可靠性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 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分离培养基菌种鉴定等。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产生影响。据有文献显示,目前细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不够规范:临床实践中标本的采集常由护理人员完成,由于护理人员对采集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认识不足,对标本的送检时间、采集的最佳时机及采集标本的最佳部位把握不准,常导致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一)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绪论 选择题 A 型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 二分裂方式繁殖 D 有细胞壁 E 对抗生素敏感 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3.第一架观察微生物的显微镜放大的倍数 A 200倍 B 266倍 C 500倍 D 366倍 E 1000倍 4.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螺旋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真菌 E 放线菌 5.首次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 A 琴纳(Edward Jenner) B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C 伊凡诺夫斯基(Iwanovsky) D 列文胡克(Leewenhoek) E 郭霍(Robert Koch) 6.微生物特点描述哪项错误 A 形体小,结构简单 B 肉眼看不见的低等生物 C 分布广,种类多 D 繁殖快,代谢强 E 不易发生变异 B型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重复被选)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郭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中国的汤飞凡 E 荷兰的列文胡克 1.最早观察到细菌 2.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细菌 3.病毒发现起重要贡献的是 4.狂犬病疫苗、炭疽病疫苗研制者 5.首先证实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6.首先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7.结核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的发现者 X型题(选2个以上答案)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A 大多数微生物可导致人发病 B 微生物可以制造菌肥和杀死害虫,促进农作物生长 C 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 D 微生物可为基因工程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酶和载体系统 E 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发病 填空题 1.微生物的特点:; ; ; 。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 、; 缺乏,只有核糖体。

检验士 复习资料

1. 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2. 普通培养基:含有细菌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血培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SS选择培养可选择所欲分离的细菌生长,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厌氧培养基加有还原性的物质,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不利于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3. 药物敏感试的稀释法用来定量测定药物对被检菌的MIC和MBC; 4. 临床细菌学检验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5. WHO推荐梅毒血清学诊断的过筛试验是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WHO推荐梅毒血清学诊断的确证试验是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6. 大肠埃希氏菌在KIA上分解GLU和乳糖,产气、不产生H2S、在MIU上,动力阳性,吲哚阳性,脲酶阴性,在IMVIC试验++--(加加减减); 7.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有些自然疫源性; 8. 我国流行广泛开展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是:血吸虫、疟疾、黑热病、钩虫、丝虫病; 9. 检查微丝蚴制作厚血膜时应注意:应在晚上九点钟以后采血、取三大滴血、应自然风干、血检季节应以夏季或气候温暖时为宜; 10. 可致腹泻的原虫是:结肠小袋纤毛虫、人毛滴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11. 瑞特染料的质量可采用吸光度比值(RA)来作为瑞特染料的质量规格,当瑞特染料成熟时,其RA值应接近于1.3; 12. 消化道肿瘤与消化道溃疡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主要区别在:阳性持续的时间; 13.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14. 脑脊液中IgM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15. 精子形态异常超过30%时为不正常,可影响受孕; 16. 胆固醇结晶可存在于:胆汁、胸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粪便中; 17. 血浆中能使血沉减慢的物质有白蛋白和卵磷脂; 18.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19.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20.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1.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2. 待测孔最后显示的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呈正相关的是: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 3. HbF检查,2周岁后正确值是小于2.5%; 4. 正常人红细胞内没有:HbH和HbS; 5. 在正常凝血过程中,可形的复合体的有:A:III、VIIa和Ca2+;B:IXa、VIIIa、磷脂和Ca2+;C:Xa、Va、磷脂和Ca2+; 6.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因子XII,外源性的是因子III(组织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