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备考:唐朝政治制度一览

公基备考:唐朝政治制度一览
公基备考:唐朝政治制度一览

公基备考:唐朝政治制度一览

唐朝官制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在唐代曾一度称为内书省、西台、凤阁和紫微省,最重要的是负责诏令起草工作,要由中书舍人实际负责,因此中书舍人被视为文学之士担任的最高职务。

门下省,在唐代一度被称为东台、鸾台和黄门省。负责对诏令的审议与封驳,即拥有封还皇帝诏书和驳回臣下章奏的权力。

尚书省是唐代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之下又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吏部主要负责官吏的铨选、考课、封爵和勋赏;

户部主要负责户籍、土地、赋役、仓储和市易;

礼部主要负责科举考试和礼仪、祭祀;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

刑部主要负责刑狱和财政审计;

工部主要负责国家土木工程和屯田、水利。

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汉的宰相。三省六部制把宰相之职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专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中央官制——九寺五监

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以及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为“五监”,实际上是接受尚书省指令的下级事务机构。九寺的长官称为卿,总称为九卿,国子监的长官称为祭酒;都水监的长官称为使者;少府、将作、军器监的长官都称为监。

中央官制——御史台

御史台,负责监督各级行政机构对国家政令的实施,以及对违犯朝廷法纪和律令的官吏进行纠举和弹劾,即“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在唐代的朝廷官制系统中,中书、门下两省与尚书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朝政决策一执行一监察系统,是唐皇朝的核心机构。

中央官制——其他机构

秘书省是掌管皇家图籍档案的机构。

十六卫是武官系统。前十二卫均管辖府兵,后四卫不辖府兵,负责京城和宫殿诸门警卫以及皇帝的贴身宿卫。十六卫直接统属于皇帝,但他们没有调兵的权力。需要命将出征时,一般由皇帝和宰相议定后,颁发诏令到兵部,由兵部再发下符契,与诏令一起同时颁下各折冲府或州郡发兵。

东宫官是皇太子的下属宫廷机构,其设置模仿朝廷的结构:其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总称三太)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称三少)是太子的导师,设詹事府总管东宫官吏和政事,相当于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六部。设崇文馆,掌图书经籍;司经局掌校刊经史;设有十率府,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

地方官制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道在唐代前期,是一种监察区。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

唐朝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由西魏建立,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唐朝将民众户口分九等,据当时法令,下三等民户没有当兵资格,只在上等中等之中,自己愿意当兵的,再由政府挑选。当兵人家的租庸调被豁免,但兵士无饷给,一切随身武装,也由兵士自办。可以说非富户、年轻力壮者无法当兵。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

唐朝土地制度

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至唐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的土地制度,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唐朝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人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即田租;庸则是替政府服劳役,可以纳绢来代役;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租庸调制中以纳绢来代役的方法,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有充足的农耕的时间,不会因为长期服役在外而耽误农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两税法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法是唐中期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试题练习

01

【判断】隋唐时期的官制中尚书省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的礼部是掌管国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学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正确

【解析】隋文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内史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长官叫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处理全国行政事务,长官叫尚书令,副长官叫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故本题判断正确。

02

【单选】历史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均田制②班超出使西域③巨鹿之战④蔡伦改进造纸术⑤两税法实行

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①④⑤

D. ③②④①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时期(公元前207年)。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初期的土地制度。两税法是唐中期(780年)开始实施的赋税制度。故本题选择D。

导氮公基政治

第二天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讲五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哲学概述。第二唯物论。第三辩证法。第四认识论,第五讲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辩证法,不讲唯物主义。这样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大派别 所谓哲学,就是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第一个是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与唯心)和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二个是哲学两种基本形态,重点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唯物论 第一物质观:根本属性是运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指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第二意识观:所谓意识,就是指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和物质关系,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所谓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第三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四时空观:时间是一维性,空间是三维性。 第五实践观: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论唐代婚姻法律制度

唐代婚姻的习俗和其发展的特点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作为其内容之一的婚姻法,也是后代各朝婚姻立法的典范,唐律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在婚姻家庭法律领域所推崇和维护的伦理道德,对于家庭关系的稳定,整个社会秩序的安定,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的立法指导思想、内容不仅有时代特色,而且深刻影响了后世,当代对唐代婚姻立法成功经验的启示与局限性的认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婚姻立法也可提供历史明鉴,也可使我们更好地完善和实施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 一、唐代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 唐代是我国历史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唐代的律令制度是秦汉以来国家制定法发展之集大成,也是中国封建法律最为成熟的阶段。律疏是汉代以来法律学发展的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法律的典范。唐律、疏律对后世法典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终南宋(1279年)之世,一直作为现行法延续实施。因此,唐律是中国古代一部有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法典。唐代的律令制度对于古代周边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相关响。日本以及当时的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受唐代法律的影响更为深远。笔者对唐律在婚姻方面的立法思想和相关规则进行探究。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最为成熟的时期,唐律是我国保留下来的较完备的古代成文法,其主要特征是体现了礼与法的完美结合。“礼教”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仍有存留,并深刻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 二、唐代婚姻法的主要内容 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经过绵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已经成熟和完 备。 (一)结婚年龄的规定 据记载,唐代曾先后有过两次关于结婚年龄的诏令,第一次是在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即下诏令:“其庶人男女之无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并须申以婚媾,命其好合。”规定的年龄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必须婚媾;第二次是在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发布了一条新的诏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将以前的结婚年龄提前为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唐太宗的诏令中“须”申以婚媾即应该婚嫁,对于婚聘年龄的规定具有强制性,这在唐朝初年那种特殊形势下,实行早婚制度对解决劳动力短缺、稳定社会秩序有着积极意义。延至唐玄宗时期,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多地少的问题使得当政者有必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而唐玄宗颁布诏令为结婚设置一个许可年龄的限制,可能正是减少人 口的措施之一。 (二)基本原则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是我国古代婚姻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男女婚配的先行条件。由此可见,“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自古是婚姻缔结的必备条件,唐代也

2019年事业单位备考:公基时政政治自测卷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 公基时政政治自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要加快形成()。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排放大幅降下来, 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A. 协调发展方式 B. 开放发展方式 C. 共享发展方式 D. 绿色发展方式 2.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到,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 平,消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减低关税的主要作用在于()。 A. 激发进口潜力 B. 放宽市场准入 C. 改善营商环境 D. 打造开放高地 3.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告台湾同胞书》的 发表者是()。 A. 中共中央 B. 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 4.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 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B. 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民主集中 C.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 D.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A. 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古为今用,洋为今用 D.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髓是()。 A. 批判精神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科学精神 7.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 A. 建立联合政府的思想 B.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C.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 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 8.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 物质性 B. 可知性 C. 无限性 D. 唯一性 9.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邓小平同志强调()。 A.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一场革命 B.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 坚持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0. 凤眼莲曾被誉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早年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美化环境,但之后迅速 肆虐成灾。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A. 人的主观能动性终究会伤害到人类本身 B. 要顺其自然,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发挥主观能动性无助于解决环境问题 11. 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的 基础上。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

简论唐代刑事法律

简论唐代的刑事法律 法英3班周丽媛 学号:0908074 《尚书-吕刑》中有一句话:“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这句话是说:犯罪有轻有重,刑罚在惩治犯罪时要根据犯罪的轻重处罚。此外,统治者在使用刑罚时,也要考虑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乱世的刑罚会比较严厉,而盛世的刑罚会相对宽缓。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对的强国,而唐朝的刑罚制度也相对较为审慎与宽缓。下面就唐朝刑事法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简论。 一、关于五刑和刑法原则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与之前历代相比,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唐代的刑罚制度基本上继承隋制,以“五刑”为其法定刑种。唐代的五刑是:笞、杖、徒、流、死。 1.笞刑:笞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主要用于对轻微犯罪行为的“惩诫”,带有耻辱刑与教育刑的含义。笞刑分为五等:笞十、笞二十、笞三十、笞四十、笞五十。 2.杖刑:杖刑是仅重于笞刑的次轻刑种。唐代拷讯人犯的杖称“讯囚杖”,而决罚犯人则用“常行杖”,用常行杖击打犯人的背、腿或臀部。杖刑分为五等:杖六十、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 3.徒刑:徒刑是较笞刑、杖刑更重的刑种,是在一定期间内剥夺犯人人身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一种刑罚。徒刑犯人劳作时必须身带钳或枷等刑具。徒刑也分为五等:徒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4.流刑:流刑是重于徒刑,而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是将犯人遣送到一定距离之外的边远地区,并在一定期间内强迫其服劳役,期满后非经特赦不得擅自迁回原籍的一种刑罚。唐代流刑犯人也必须戴钳或盘枷,一方面束缚其自由以防止脱逃,另一方面也是示以“奴辱”,标明其身份。流刑分为三等: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流俱役一年。我认为流刑的确立其实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汉晋以来刑罚制度的困境,就是在死刑和徒刑之间,找到了一种轻重较为适中的刑罚。流刑确立后,在刑罚制度上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流刑自中唐开始反而趋于不稳定。 5.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者生命的极刑。唐代死刑法定的方式有两种:绞刑与斩刑。与以前历代各种残酷的生命刑相比,唐代死刑的方式确实显得比较宽缓、文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朝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立法指导思想。 唐朝的刑罚用于政治性犯罪或违反伦理纲常的犯罪。其适用原则有: 1.十恶重惩原则。 2.贵族官僚犯罪减免原则。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平等、保护贵族 权利的表现。由此可见唐朝并没有按照其制定的法制指导思想而依 法行事。其实不管是古代的社会还是现代的社会,我们都绝不缺乏 优秀的思想,优秀的体制,只是在实施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而我 们当今的法治时代,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实行法治,还需要我们 每个人做出努力。 3.“累犯”加重原则。累犯是指被官府判决,构成三次以上犯罪的罪 犯,均、都要加重处罚。

唐朝法律制度

唐朝 唐初法治指导思想: 一、礼法结合,缺一不可。《唐律疏议,名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二、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 三、慎重行罚。 唐朝立法概况: 一、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 1、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2、令是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正面的积极指导的法规)。 3、格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以禁止为主的单行法规) 留司格:留在尚书省下属24个司总使用的格;散颁格:颁发至全国各州、县使用的格。 4、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知识串联:格起源于东魏《麟趾格》,式起源于西魏《大统式》 5、典指《唐六典》,总结了以往组织法立法的经验,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规定了唐朝组织法的内容,并对以后的组织法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辨析:律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区别。律偏重于消极惩治犯罪,令格式侧重于积极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违反了令格式要依律科刑。 唐律的制定: 《武德律》——唐高祖李渊——第一部 《贞观律》(唐律):长孙无忌、房玄龄对《武德律》修改。修改内容: 1、增设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 2、区分不同的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3、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等主要制度。 至此唐律即定型,以后修改极少。 《永徽律》及《律疏》——唐高宗、长孙无忌,12篇500条 唐高宗编纂《永徽律疏》原因: (1)、科举考试的明法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对律文作个统一官方解释,以解决考试问题。(2)、由于对律的认识不同,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有必要对律文作统一解释,以解决司法问题。 《永徽律疏》共30卷,又称《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刑法典。 4、《开元律》——唐玄宗,李林甫刊定。 唐律的结构: 第一篇:《明例律》(刑罚总则),6卷57条,主要规定唐律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第二篇:(编排根据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排列)《卫禁律》,规定侵犯皇宫警卫和国家关津要塞保卫等方面的犯罪。 《职制律》,规定违反官吏职务方面和有关行政公务方面的犯罪。 《户婚律》,规定妨碍或破坏户籍、土地、赋税管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医疗公基政治常识考点梳理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医疗公基政治常识考点梳理 一、国体和政体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国家结构形式:单-制和复合制(我国是单一制) (1)普通的地方制度: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本机人大产生;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原则:在中央领带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2)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3)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不享有外交和防务权,人大对其基本法有修改权) 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 1.经济制度: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共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3.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方针。不属于国家机构)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的特征:法定性、目的性、相对性和可放弃性 义务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利他性、不可放弃性 五、国家机构

中央国家机关: (1)人大及(修宪、监宪、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国家大事、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其常委会(正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和适当少数民族代表;解释监督宪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 (2) 主席(和副主席由人大选举、年满45岁); (3)国务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批准区域划分)(4)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5)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查院 地方国家机关: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市(含自治州);县(含自治县);乡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责任制;精简和效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法治

公基备考:唐朝政治制度一览

公基备考:唐朝政治制度一览 一 唐朝官制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在唐代曾一度称为内书省、西台、凤阁和紫微省,最重要的是负责诏令起草工作,要由中书舍人实际负责,因此中书舍人被视为文学之士担任的最高职务。 门下省,在唐代一度被称为东台、鸾台和黄门省。负责对诏令的审议与封驳,即拥有封还皇帝诏书和驳回臣下章奏的权力。 尚书省是唐代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之下又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吏部主要负责官吏的铨选、考课、封爵和勋赏; 户部主要负责户籍、土地、赋役、仓储和市易; 礼部主要负责科举考试和礼仪、祭祀;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 刑部主要负责刑狱和财政审计; 工部主要负责国家土木工程和屯田、水利。 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汉的宰相。三省六部制把宰相之职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专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中央官制——九寺五监 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以及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为“五监”,实际上是接受尚书省指令的下级事务机构。九寺的长官称为卿,总称为九卿,国子监的长官称为祭酒;都水监的长官称为使者;少府、将作、军器监的长官都称为监。 中央官制——御史台 御史台,负责监督各级行政机构对国家政令的实施,以及对违犯朝廷法纪和律令的官吏进行纠举和弹劾,即“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在唐代的朝廷官制系统中,中书、门下两省与尚书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朝政决策一执行一监察系统,是唐皇朝的核心机构。

2018龙岩事业单位公基政治知识: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的成就归纳与考点小结

2018龙岩事业单位公基政治知识:2018年“一带一路” 倡议五年来的成就归纳与考点小结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的成就归纳与考点小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重大倡议,更是古代优秀灿烂文化的互鉴交融互惠发展、现代意义上奉行双多边外交、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共存发展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的体现。5年以来,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总原则,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时政知识亦是考试命题的焦点。 一、五年来成就归纳 (一)“五通”建设硕果累累(留意时政多选题目) “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自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响应,并积极支持与参与建设,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有些成就对一些国家而言可以说是历史性的。 1.政策沟通 与各方广泛对接协商,目前已经和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03份相关的倡议合作指导性合作文件,并且在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上系统阐释“一带一路”中国主张,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积极寻求合作。比如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等。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主动和上合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了更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极大了促动了地区整体经济

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合理会等重要决议也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中国的“东方吸引力”与日俱增。 2.设施联通 港口:我国已经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了密切联系,海运互联互通指数、货物总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一。上海洋山四期单体自动化码头建成并运营,港口的运输效率和营商环境得到极大的提升。 铁路:截止到2018年6月底,中欧专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9000列,国内“一带”参与省份积极展开合作,尤其是新疆、陕西、甘肃、河南、四川、重庆、上海、浙江等省市表现突出。 亚吉铁路、蒙内铁路,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航空:我国与“一带一路”62个国家签订政府间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45个国家实现直航,上海、广州、北京等航空枢纽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阎良国家级航空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航空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电力:我国主要电力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密切合作,总金额投资912亿美元。 3.贸易畅通 五年间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700亿美元。协助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创造就业岗位21万个。仅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40%。 4.资金融通 2018年7月,亚投行成员增至87个,成员中超过6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国。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2017年中国再次增资1000亿人民币,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达800亿美元。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一带一路”国家165家银行。已有50多个国家开通银联卡受理业务,大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5.民心相通

唐代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txt-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唐代的主要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法学074洪剑涛200710631123 广义上的唐律指唐王朝制定的三十余部法律,狭义上的唐律指《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总结历代封建王朝所积累的丰富的立法与司法经验,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兴盛时期的产物,篇目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它以保护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为核心。全面维护封建剥削阶级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及人身安全,刑罚适用基本原则严整,概况,犯罪种类规定详尽细密。唐律非常注意经济立法,主要表现在土地立法财政的立法和工商立法。土地立法采取均田制。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同时维护了自耕农的土地经济,缓和了阶级予盾。工商立法主要专门设置了主管市场的官吏“市司”,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唐律还重视调整民事关系,在物权方面唐律规定了严格保护所有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规定了物权取得条件,无主物的占有,埋藏物的发现;孳息物的归属等,在债权方面规定了买卖,借贷租庸,寄托等债的关系。总之,唐律是我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产物,同时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从唐律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可能看出唐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唐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在唐律中,制裁各类犯罪的刑法规范仍然是其主要内容,同时,兼有民事、经济、行政、军事、诉讼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唐律对许多涉及婚姻、债务、财产、继承以及经济、行政上的违法或过错行为也都以刑罚手段予以惩罚。中国自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因此必然需要借助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实行严厉的镇压,以维持统治秩序的安定,而强化立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 2.科条简要,刑罚适中 中国封建法典的编纂和法律的修订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简要的发展过程,唐律继承了北齐“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传统,共十二篇500条,律文之下附有准确而严密的注疏,是中国封建法典中最为简要、精练的一部,成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法典编纂的楷模,反映出唐朝立法技术的成熟。 中国封建刑罚制度也经历

唐朝的法律制度

划分公罪和私罪;自首减免刑罚;共犯区分首从;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累犯加重;同居相隐;比况类推;老小废疾减免刑罚;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同罪异罚;区分故意和过失。 五、唐律十二篇的内容 1、第一篇名例:57条,是关于刑罚种类及其适用的一般原则的规定,为《唐律疏议》的总纲,相当于现代刑法的总则。 五刑--即笞、杖、徒、流、死。 十恶--谋反、谋叛、谋大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各级官僚的法律特权。 刑法原则--划分公罪和私罪;自首减免刑罚;共犯区分首从;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累犯加重;同居相隐;比况类推;老小废疾减免刑罚;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同罪异罚;区分故意和过失。 2、第二篇卫禁:33条,主要是警卫宫廷和守卫关津要塞方面的规定。 3、第三篇职制:59条,主要是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规定。 4、第四篇户婚:46条,主要是户籍、田宅、赋役和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 严格保护封建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所有权 严禁脱户漏口、逃避赋役 维护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离婚以七出、义绝为条件;财产继承采用诸子平分制,贵族身份的继承权只属于嫡长子孙。 5、第五篇厩库:28条,是关于牲畜、库藏管理方面的规定。 6、第六篇擅兴:24条,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及兴造方面的规定。 7、第七篇贼盗:54条,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及生命、财产不受

侵犯的规定。 以谋反、谋大逆、谋叛罪严惩危害封建政权及皇帝特权的行为。 严惩危害生命安全的犯罪。 对盗罪作了明确规定--窃盗、强盗、监守盗 严禁买卖人口 8、第八篇斗讼:60条,是关于斗殴伤人和控告、申诉等方面的规定。 9、第九篇诈伪:27条,是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规定。 10、第十篇杂律:62条,不便编入其它各篇的犯罪,皆归入此篇,包括买卖、借贷、市场管理以及奸情方面的犯罪。 11、第十一篇捕亡:18条,是关于追捕逃犯、捕捉罪人和逃丁的规定。 12、第十二篇断狱:34条,是关于司法审判和监狱管理方面的规定。 六、唐律的主要特点与历史地位 1、唐律的主要特点 (1)规范详备、科条简要 (2)中典治国、用刑持平 (3)诸法合体、以刑为主 (4)依礼制刑、礼法合一 2、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是一部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在漫长的封建法制发展史中,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2)唐律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立法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八、唐律关于物权和债权的规定

论唐代的刑罚制度

简论唐代的刑罚制度 《尚书-吕刑》中有一句话:“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这句话是说:犯罪有轻有重,刑罚在惩治犯罪时要根据犯罪的轻重处罚。此外,统治者在使用刑罚时,也要考虑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乱世的刑罚会比较严厉,而盛世的刑罚会相对宽缓。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对的强国,而唐朝的刑罚制度也相对较为审慎与宽缓。下面就关于唐朝刑罚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简述。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与之前历代相比,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 说起唐朝的刑罚制度,要先说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初唐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1、以隋为鉴,立法宽简,且宽严适中,力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这里 说的宽“宽”是指宽缓,要求做到减轻刑罚;而“简”就是说要简约,要求做到立法简明。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就是要,在立法时应当审慎,不能轻易的制定新的法令。法令一旦被制定出来,就要坚决的执行,不能轻易的改变和废止。 2、初唐的统治者着眼于王朝的长治久安,逐步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 为政教之用”的立法指导原则。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也就是说统治者要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把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 要重视德德指导作用,同时又不放弃刑罚的使用。二者都不可缺少,但是要多德少刑,先德后刑。 3、法律不避权贵,黜陟不分亲疏是贞观时期重要的立法思想。至高无上的只有 法律,而不应该因为掌握了权力,就拥有特权。其实这也就强调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制定完备的法律是实行法治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但只有完备的法律并不能实现一个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完备的法律只有得到正确的实施,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我认为,事实上,为了更好的维护封建统治,这一指导思想并没有真正的被统治者贯彻实施。 唐朝的刑罚用于政治性犯罪或违反伦理纲常的犯罪。包括法定刑和法外刑。法定刑又包括主刑即笞杖徒流死五刑和从刑(没收财产,剥夺官职等)。 刑法的适用原则有: 1、十恶重惩原则。 2、贵族官僚犯罪减免原则。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平等、保护贵族权 利的表现。由此可见唐朝并没有按照其制定的法制指导思想而依法行 事。其实不管是古代的社会还是现代的社会,我们都绝不缺乏优秀的 思想,优秀的体制,只是在实施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当今的 法治时代,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实行法治,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 努力。 3、“累犯”加重原则。累犯是指被官府判决,构成三次以上犯罪的罪犯, 均、都要加重处罚。 4、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7岁以下90岁以上,即使犯 有死罪,也不判刑。10岁以下80岁以上以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 死者,上请,其他犯罪不加刑。15岁以下70岁以上及废疾,犯流罪

【政治】公基政治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8月28日)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的制约。 A.主观认识 B.真理尺度 C.主观能动性 D.价值尺度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A.七大 B.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3.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D.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多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 A.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B.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C.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5..“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 A.政治路线 B.群众路线 C.经济路线 D.文化路线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D 解析: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本题正确答案为BD。 2.答案: A 解析: 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基考点:政治学习方法

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基考点:政治学习方法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各地时间不一样,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考试科目中,政治学科分数占比都是比较高的。很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学习的死胡同,他们认为政治的学习只要“背诵”就可以了。诚然,“背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如果你想顺利的通过事业单位的笔试,纯粹的“背”绝不是一剂良药。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老师认为:政治学科“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政治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你想指望背一背就能应付,不大可能,但是,千变万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只要平时认真听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把握、理解透彻,经过一定的训练,便能掌握政治的学习方法。 政治部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分率是最高的。马哲部分背的成分少,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目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才能选对正确答案。首先,必须把我们授课时讲义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尤其是上课时老师所列举的案例是我们理解教材的钥匙。老师上课的举例多是来自于多年的真题,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教材原理,而且还能够直接定位于考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比较简单,题量比较少,只要把教材基本概念理解清楚即可。但是马哲需要多想,学哲学尤其要注意和时事结合起来。平时看到一则新闻就可以想想,它可以体现怎样的哲学观点或者是可以用什么观点去分析,经常这样问自己,做题时下手就会快得多,角度也比较准确。 近年来,在我们事业单位考试中时事政治分数比重也是很大,大家也要作为重点看待。政治是时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考试范围肯定会联系到当前一些时政要闻、社会热点。除了上课时讲义里面告诉大家的时政热点重点,平时大家也要时刻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掌握时事有许多渠道,可以听新闻,看报纸或者打开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栏目等。 要把政治学活,懂得活学活用。要把政治分数提高还得学会概括,就是要把课本知识概括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一个系统。比方说时事政治常识就可以分成五大板块来学——“会议篇、讲话篇、文件篇、热词篇、新闻篇”。这样关于时事政治的学习我们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宏观知识点体系了,也不至于很多同学学完时事政治之后,在脑海中依然是“一锅粥”的感觉,考试的时候,可以马上把相关知识点快速找出来,这样也可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事业单位公基政治知识:行政决策分类知多少

2019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 ——行政决策分类 公共行政管理是管理学里面常考的部分,公共行政基本包括决策、执行(沟通、协调、控制)、监督等流程。管理学大师西蒙曾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由此可见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行政决策的相关理论有很多,这里探讨一下行政决策的分类问题。 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做出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行政决策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决策可分为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根据决策的依据,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按照决策主体的多少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根据对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最后一个类别稍难区分,这里做详细解释。 确定型决策之所以确定是因为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 状态、客观条件和环境因素等都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所以才叫确定型决策。比如:小王刚拿到5000元工资,他想送女朋友一件衣服作为生日礼物,他想买,也有能力有条件做到,这就是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中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及客观条件 比较清楚,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决策的结果有多种,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可以估算,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比如:某公司生产了一批新能源汽车,这些新能源汽车将来在市场中的销售结果怎样,就属于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 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结果发生的概率也不能控制和预测。比如:张三有一天恰好碰到一只兔子在树上撞死了,结果第二天他就在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这种结果的概率无法预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就属于不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对结果的可预测程度不同,不确定决策中将来出现哪种结果的概率不能预测。 决策的分类主要有以下考试形式: 1、根据决策的依据考察决策分类 【例题】根据决策条件或者说决策的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D) A.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 B.原始决策与追 踪决策 C.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D.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解析:依据决策所掌握的条件或者决策的自然状态不同可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非确定型)决策。本题考查决策的一般分类。本题选D。 2、给出分类考察分类的依据 【例题】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是根据哪种标准分类的?(B) A.问题是否常见 B.决策主体的多少 C.对自然状态、环境因素的把握程度 D.决策的依据 解析:依据决策主体的多少,可将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故本题选B。 3、给出案例选择所属分类 【例题】某地人民政府根据汛情作出炸坝泄洪的决策,这种决策类型属于(A) A.风险型 B.不确定型 C.确定 型 D.应用型

2019法硕考研讲堂丨法制史之“详述唐朝法律制度”

2019法硕考研讲堂丨法制史之“详述唐朝法律制度” (一) 法制指导思想 1.德本刑用。唐太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积极推行以教化为宗,刑罚为辅的政策。把“德礼”作为推行政治教化的根本,刑罚只是为保障推行“德礼”而设,二者相辅而行。 2.法令简约。所谓简约,就是条文简明,使人易知。 3.宽仁慎刑。所谓宽仁就是提倡用轻刑。所谓慎刑,就是对犯罪者处刑采取慎重的态度。 (二) 立法概况 1.基本的法律形式: (1)律:唐朝的基本法典 (2)令:国家政权组织方面的制度与规定,涉及的范围广泛 (3)格: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带有有行政法律的性质,不同于前代的格的含义。皇帝的临时单行制敕汇编称为“永格”,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4)式:各级行政组织活动的规则,上下级之间的公文程式的汇编,称为“永式”,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5)典:行政法律的主要形式。 2.重要法律: (1)《武德律》与《贞观律》:

《武德律》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新格而成;《贞观律》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贞观律》的修订完成,标志着谈朝法典的定型。 (2) 《永徽律疏》:唐高宗以《武德律》和《贞观律》为蓝本,制定颁布《永徽律》,共12篇,500条。后长孙无忌又奉命制定律疏,对律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效力,附于律后合编一起,称为“永徽律疏”。它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但对主要原则和制度从历史上寻根溯源,说明其沿革,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永徽律疏》在元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集中体现了唐朝法律空前发达的盛况。 (3)《开元律疏》:唐玄宗年间完成。 (4)《唐六典》:唐玄宗年间修订,修订原则是“以官统典”,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方法,内容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等六个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封建王朝行政法典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唐律的特点 (1)“礼法合一”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历代都轻。在刑法适用方面实行从轻原则。

事业单位公基常见考题时事政治考试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公基常见考题:时事政治考试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从各种已知的公考考试可以看出,时事政治日益成为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时政出题广泛,弄清楚时政的考点以及出题方式可以增加我们备考的针对性,这里,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时政常考的套路,主要内容包括时政的出题题型及应对策略 1.时政考试题型 时政考试题型按形式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按内容可以分成考察大会,和考察时事新闻,根据排列组合出题形式可以分为可以分为大会类客观题、大会类主观题、时事新闻客观题、时事新闻主观题,但是时事新闻往往只会出现客观题的考察,因此实际考察只有前面三种情况,即大会类客观题、大会类主观题、时事新闻客观题。 1.1客观题 客观题主要可以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 大会类客观题:这个部分可以说所有涉及公基时政的考试中司空见惯的出题方式,由于无论单选多选判断在出题上特点一致,这里金以单选题举例,如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 A.党的领导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有法必依 【答案】B。解析: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依法治国,首先党自身要带头依法执政,故本题答案为B。 考情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时政考试特点用两个字来概括叫做新、重。所谓新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出题紧跟时代步伐,不会考太过久远的东西,2015年考察了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东西,二是出题强调推陈出新,及考试内容往往是比照过去说法来说不一样的地方,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是否同样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从这个角度来讲,2018年有可能考到的新内容包括十九大中党 的基本路线的修改,十九届二中全会中关于宪法的修改,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立的机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高个税起征点,取消流量漫游费的新提法等,所谓重指的是重要,有关键,重点,最本质等措辞的都有可能考到,比如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等。

唐朝法律制度精品资料

唐朝法律制度

唐朝 唐初法治指导思想: 一、礼法结合,缺一不可。《唐律疏议,名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二、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 三、慎重行罚。 唐朝立法概况: 一、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 1、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2、令是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正面的积极指导的法规)。 3、格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以禁止为主的单行法规) 留司格:留在尚书省下属24个司总使用的格;散颁格:颁发至全国各州、县使用的格。 4、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知识串联:格起源于东魏《麟趾格》,式起源于西魏《大统式》 5、典指《唐六典》,总结了以往组织法立法的经验,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规定了唐朝组织法的内容,并对以后的组织法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辨析:律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区别。律偏重于消极惩治犯罪,令格式侧重于积极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违反了令格式要依律科刑。 唐律的制定:

《武德律》——唐高祖李渊——第一部 《贞观律》(唐律):长孙无忌、房玄龄对《武德律》修改。修改内容: 1、增设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 2、区分不同的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3、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等主要制度。 至此唐律即定型,以后修改极少。 《永徽律》及《律疏》——唐高宗、长孙无忌,12篇500条 唐高宗编纂《永徽律疏》原因: (1)、科举考试的明法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对律文作个统一官方解释,以解决考试问题。 (2)、由于对律的认识不同,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有必要对律文作统一解释,以解决司法问题。 《永徽律疏》共30卷,又称《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刑法典。 4、《开元律》——唐玄宗,李林甫刊定。 唐律的结构: 第一篇:《明例律》(刑罚总则),6卷57条,主要规定唐律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第二篇:(编排根据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排列)《卫禁律》,规定侵犯皇宫警卫和国家关津要塞保卫等方面的犯罪。 《职制律》,规定违反官吏职务方面和有关行政公务方面的犯罪。

第七章 唐朝的法律制度

唐朝的法律制度 一、法律指导思想 (一)、唐初统治者的立法思想 唐初的统治者认真总结并吸收了暴政亡隋的历史教训,得出了封建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的结论。在“先存百姓”的思想指导下,又提出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其基本要点就是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缓和阶级矛盾,保证老百姓在丧乱之后得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为了贯彻“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唐初的统治者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外,还积极地修订法律,改革法律制度。 唐初统治集团立法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点: 1、奉行“德主刑辅”(德本刑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从法律思想史角度看,礼与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话题。早在西周初期,鉴于“率民事神”的殷商“神权”政治的覆亡,当时的统治集团就敏锐地感到“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从而提出“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治国方略和法制指导思想。这种殖根于宗法社会的“德主刑辅”思想,成为后世儒家政治法律思想的基本源泉。例如,儒家思想的万世宗师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论语·为政》。)及至汉代,大儒董仲舒更在“天人感应”与“阴阳”学说(神学目的论)的总体框架下阐述“德主刑辅”的道理,认为“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并且认为:天,亲阳疏阴,任德贱刑;所以竭力主张“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注:董仲舒:《春秋繁露·天辨》。)的法制指导思想。唐朝法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大抵不出这一范围。 《唐律疏议·名例》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1)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德礼为本,刑罚为用。(2)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刑罚虽然是辅助手段,可也是不能缺少的。治理国家必须兼有德礼和刑罚,缺一不可。 (3)核心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宽仁治天下” 所谓德主刑辅者,实质上就是礼刑并用,相辅相成。 (1)、礼指导着法律的制定。“一准乎礼”后人对唐律的评价。 (2)、礼的基本原则直接入律。如不孝的内容。 (3)、定罪量刑于礼以为出入。汉以来的春秋决狱宣告结束。 (4)、礼法由互补发展为统一的体用关系。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统观《唐律疏议》,礼完全溶化在律文之中,不仅礼之所许,律亦不禁,礼之所禁,律亦不容;而且“尊卑贵贱,等数不同,刑名轻重,粲然有别。”礼法结合在《唐律疏议》中已达到十分完备的程度,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