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篇一: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 2012-02-17 09:05:00

一、探究型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落实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自主、责任、生存、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

展、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分阶段目标:

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在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有极大差异,因此整个课程的目标应具

有明显的实践性、反复性和递进性,现根据学期安排,分阶段落实学期目标如下:

1、第一阶段

以“选题”为载体,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答辩等几种常见探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着重培养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网络运用、与人沟通、

数据归类统计、临场应变等能力。

以“课题探究方案的制订”为载体,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几种常见的探究方法,同时尝试观察、实验等新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的科研意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制订计划、独立构思的能力,观察生活、独到地分析问题的意识等。

2、第二阶段

以“实施探究”为载体,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同时着重培养:预见困难并进行预防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坚韧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综

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关注

他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以“撰写研究报告、演示汇报”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整理并利用资料佐证观点的能力,熟练操作、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清晰自如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条理明晰的书面表达能力,综合思辨能力和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体验是学生获取信息、自我完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兴趣点多,探究欲强,因此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新颖有趣的实践机会,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获

取各种知识和培养各种技能。

(2)指导性原则

教师指导在初中研究型课程中应该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很少,这是初中探究型课程的一个难点。“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不仅有利于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和危险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并从中获取自信和动力。

(3)激励性原则

课程在实施、评价等环节中尤其应当注重对初中学生的激励。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兴趣点多但往往没有长久性,耐挫力弱,这些特点会使一部分学生在课程的半途中失去兴趣或信心。因此,课程在实施中教

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关注和鼓励。

(4)基础性原则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重在体验而非在结果,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的课题探究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初中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尤其理论方面更为贫乏,不可能进行高层次和深程度的研究活动,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尽可能选择一些初中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探究课题,可将课题的范围界定在“与中学生有关的生

活现象”的范畴内。

(5)安全性原则

负责制、对危险和困难进行事先预见并准备应急方案、家长带领等

形式加以引导。

三、课题的实施:

(一)课题的产生:

按学校确定的探究课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课题探究阶段的每学期在

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探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预备年级以

小为主)。学校的探究型学习指导小组,对学生、老师的课题进行

基本的可行性审定后,将师生、教师提供的课题汇集起来,供学生

选择课题时参考。学校选择科学性、可行性强、

操作性强的课题作为学校的倾向性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的提出,拟

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教师深入班组,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

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不知晓,日常用品的缺点;交通状况、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例如,可以从城市垃圾的处理存在的问题,设计“城市新型垃圾

站的设想”课题;从广播操排队的拥挤提出“广播操班次人流走向的

最佳设计”等。同样,对学生提出的课题,教师应予以尊重,鼓励他

们在实践中开展。

2、要求教师通过课程与探究性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为

学生提供研究和课题。例如常识课中结合各种常识知识进行研究,

语文课中对一些语文课的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深化研究,数学课中结

合生活实践的知识运用等。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列一些探究性、探究性活动课的题目,通过探究型、探究

性活动课和探究型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

3、培养骨干,及时让在选题、探究、探究报告中做得好的同学介绍

经验,让他们的探究在班级中起

到良好的熏陶和带动作用,带动全体学生一起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

围中去。

4、组织学生学习在发明创造等方面有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5、开展各种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灵感,找到探究的兴趣点,激发探究的兴趣。

6、请专家来校辅导,指导教师学会选择探究的课题,学会如何指导

学生选择课题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二)组织教学

a.学生方面:

1.探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在学校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之前

必须对探究型课程的特点、方式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顺

利进行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学

习的

重视和兴趣。

2.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演说答辩等形式逐步缩小选题

范围,直至确定一个探究课题。

3.根据老师公布的选题,依据个人兴趣、特长填写志愿单,在老师

的协调下成立课题组,每个课题

组4~7人。

4.各课题组进行讨论,民主推举一人担任组长,组员依据各人性格、特长进行分工。

5.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分子课题、制定探究计划等步骤后,完成探

究方案。

6.进行全年级的开题报告会,各课题组派1~2人进行汇报。

7.各课题组利用课程时间或课余时间依照探究方案实施研究,并以

汇报文稿形式上交。

8.各课题组依据探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上交。

9.各课题组利用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等任何有利于表

现活动成果的形式进行公开展示

和汇报。

b.教师方面

1.在活动前进行一次专题辅导讲座,发放讲义,主要以探究方法的

传授为主,也可以是一些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报告的撰写方法等。如以“怎样使水仙花开的更漂亮”为例,教师可进行《探究型课程基

本常识辅导》、《如何通过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获取可能的课题信息》、《如何通过问卷调查缩小选题范围》、《如何通过访谈初步

确定课题》、《如何通过演说、答辩论证课题》、《如何撰写课程

学习心得体会》等

指导。

2.组织、协调、监控课题组的活动。教师在课题组研究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和途径;组织课题组进行交流和

总结,不断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协调处理课

题组

内的突发问题和矛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及时纠正学生不恰当

的做法。

3.评价。对每一次活动的结果和汇报,教师组织评分和表彰,组织学生成果答辩和撰写成果汇报。

(三)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整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

实践体验,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这是探究型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由于初中学生年纪较小推初中探

究型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比高中更应该得以强化。教师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针对初中学生研究方法欠缺的特点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针对初中学生耐挫力弱的特点给予及时的鼓励;针对初中学生

知识储备不足的

特点给予耐心的咨询和答疑等。

(四)探究方案的制定

探究课题或问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学生阅

读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长负责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

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

学生设计的探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

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准备突破或创新的地方、

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经费、主要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校级

课题的开题报告由校科研室统一组织。当然,研究方案内容不一定

都齐全,只要有主要的过程和体会,对预备班学生而言,也是获得

了直接的感受,也应

该加以肯定和支持。评价的尺度不应该整齐划一,否则会伤及学生

研究的积极性。

(五)课题的结题

我们要求课题结题后,应该有相应的论文或作品的一个设计方案等,还要有相应的探究工作小结或研究纪录,总结探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探究的体会,汇报探究思路、探究过程与探究取得的

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初步的评审,不合格的修改

或继续研究。课题结题或中期完成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

或成果展示会。同时我们还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课题

后要写出一个案例,形成学校探究型课程案例包。由校科研室统一

整理,对一些有影响力的重要课题探究成果进行汇编并归档。

【篇二:北桥中学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选】

北桥中学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选

中预年级探究性课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猫科动物

——科教片引领我们观察大千世界

开课时间:2006年11月14日开课班级:中预(5)班执教教师:宋妮娜

课题背景:

中预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探究型课程,对于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没

有清晰的概念以及科学的方法。而本单元所借助的教学载体《猫科

动物》科教片中,动物学家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探究课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极为相似。因此通过富含科学性及趣味性的科教片引领学生

掌握探究课的学习方法成为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根本目标。

课时及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学会记录重要信息、学会速记;学会分工合作;掌握科

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课时:讲解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带领学生查

询资料,完成专题资料报告。第三课时:专题资料报告的评价及展示。

第一课时:科教片观赏《猫科动物》——狮子

课前准备:

1、确立所放映科教片,熟悉其内容并做相应加工处理。

《猫科动物》片长52分钟,内容丰富,介绍了猫科动物的起源、种类及其分布、各自生活习性。其中重点介绍了狮子。考虑到中预学

生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至少不陌生),而影片中内容科学性与趣

味性并重,尤其是动物学家研究“狮子鬃毛的作用”一节,与探究性

学习的方法完全一致,对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与特点非

常有借鉴意义。所以,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影片重新剪辑

制作成一小一大、先短后长2个内容精练的视频文件,以便于课堂

教学时使用;再考虑到中预学生认知能力及课堂笔记纪录的速度,

需要预留一半时间用于暂停、提示、讲解,所以该视频文件长度应

该控制在25分钟内。如果无法剪辑制作视频文件而直接使用vcd教学,则应在教学课时上另做安排。 2、学生分小组布置座位,须准备

记录用具。

1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判断选择重要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速记技巧;(2)帮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科学家研究动物的过程和方法;(4)小

组完成一份观看记录。

教学过程:

2

教学提示:

看科教片,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本课时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习影片中的科学知识(尽管伴随

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会在这方面有所收获),更不是让学生看热闹、看新鲜,一定要学生学会“看门道”——从课堂教学中掌握收集

信息的能力,即学会判断那些信息是重要的、值得收集的。

本课时影片不长(17分钟),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

可多利用暂停帮助学生做好记录;同时可以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科学家为什么要制作多个假狮子模型?”、“科学家为什

么要把两个狮子模型分开十码摆放在母狮子面前?放一起可不可以?再分远一些可不可以?”、“你给科学家的方案提什么修改建议?”

第二课时:图书馆补充资料,完成专题资料报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确立资料报告的专题;

(2)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搜集课外资料加以补充;(3)指导学生

对已收集资料的整理筛选;

(4)指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插图加以搭配,最终排版、书写,完成专

题资料报告;(5)小组完成阅览活动记录。教学过程:

3

教学提示:

帮助学生确立资料报告的主题、明确搜集补充资料的方向,是本课

时前的首要准备工作。中预的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

此在学生阅览活动中,教师要参与,观察学生的表现,多提示、多

指导,以提高学生小组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时教学以补充资料为主,资料报告可允许学生课后完成。

第三课时:专题资料报告评价及展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资料报告的正确制作方法;

2、训练学生规范的口

语表达;

3、指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及对待他人的评价;

4

教学提示:

中预学生的报告,常见问题是图多文少、排版布局不合理、书写时

字体过大或偏小等等,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气婉转,避免挫伤学生

的积极性,修改意见要简便易行,使学生在下次活动中能提高进步。 5

【篇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一】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一

-----《相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②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2.过程与方法

①训练学生利用数轴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相反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感受事物之间对立、统一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交流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观察下列数:6和-6,22255和-2,7和-7,和-,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3377

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

观察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距离原点相等的两个点.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

上的对应点关于原点对称.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

的相反数就是零。

【总结】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是一个正数。

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填空

(1)-5.8是 5.8 的相反数, 3 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

–a ,a-b的相反数是 -(a-b),0的相反数是 0 。

(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0 的相反数

是它本身.例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c)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

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

号相反的两个点。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3 化简下列各符号:

(1)-[-(-2)] (2)+{-[-(+5)]}

(3)-{-{-?-(-6)}?}(共n个负号)

【答案】(1)-2 (2)5(3)当n为偶数时,为6;当n为奇数时,为-6。

【提示】化简的规律是:有偶数个负号,结果为正;有奇数个负号,结果为负。例4 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

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

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

【答案】 c点表示2或6,则相应的b点应表示-2或-6。

【提示】画出数轴,结合数轴的特点来分析。

【点评】经历观察数学活动,发展自己的指导能力。

备选例题

【点拨】由数轴上的位置,不难知道a是一个负数,这是解决本题的前提。

【答案】 -a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归纳①相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②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③符号的化简。

1.(1)王亮说:“一个数总比它的相反数大”.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2)若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8,求这两个数。

【答案】(1)不正确,如0的相反数还是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2)其中的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为13.4,所以这两个数是+13.4和-13.4。

2.你若a是不小于-1又不大于3的数,那么a的相反数是什么样的数呢?

【提示】结合数轴进行观察比较.

解:由题意知-1≤a≤,而-1,a,3的相反数分别是1,-a,-3.

∴-a在1和-3之间

故-3≤a≤1

∴a的相反数是不小于-3又不大于1的数。

【点评】在解决问题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判断题

(2)-7和7是相反数(∨)

(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0,4。5,-2。5,3

【答案】相反数分别为:-1,2,0,-4。5,2。5,-3,数轴表示略。

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B)

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

4.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B)

a.正数 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

6.比-6的相反数大7的数是 13 。

提升能力

7.若a与a-2互为相反数,则a的相反数是–1 。

8.(1)-(-8)的相反数是–8 。

(2)+(-6)是 6 的相反数。(3) 1-a 的相反数是a-1。

(4)若-x=9,则x= -9 。

9.已知有理数m、-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m、-3、n?的

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并将这6个数用“”连接起来。【答案】 -3-

nm-mn3

开放探究

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1,12,11,-2,-12,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的正方体后,对面上的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

2

1211-12-11

-2

11.试讨论-a的正负。

【答案】当a0时,-a0,当a0时,-a〈0,当a=0时,-a=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及概念应用课。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先以

发散思维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变化,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

全集中在课堂上.带有激励性的语言,使数学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

思考之中,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

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对相反数概念的提炼及应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师生有目的的对话,使学生对相反数有了更深的理解,培

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用数学知识进行了检验,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兴趣高.通过对0有没有相反数的讨论,我又设计

了一个开放问题,让学生自己解释有没有的原因,它具有思维的跨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发现、推理、验证到判断这一重要数学探

究过程,同时这一问题也是相反数概念的外延,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参与面不够大,部分学生在活动

中没有积极思考,不够大胆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自己说错

了会让老师和同学们笑自己。

通过本节课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一)导入新课要结合实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

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

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

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

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加深理解新知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

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

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

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要在生活实践应用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

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今后我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

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

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模板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模板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模板篇1 本学期我担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这门功课对我来讲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课本,作为一门功课来授课。所以我们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和学生。 一、指导思想:“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 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小去,在“做”、“实验”、“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小发 现和解决问题,体验 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选择小学习,在生活小发展,在探索小创新。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儿童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接触社会的范围较广,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较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操作为主。设计“拼搭”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拼一拼,搭一搭,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通过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其特征认识。通过观察、触摸等形式,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形,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获得亲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篇一: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 2012-02-17 09:05:00 一、探究型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落实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自主、责任、生存、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 展、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分阶段目标: 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在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有极大差异,因此整个课程的目标应具 有明显的实践性、反复性和递进性,现根据学期安排,分阶段落实学期目标如下: 1、第一阶段 以“选题”为载体,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答辩等几种常见探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着重培养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网络运用、与人沟通、 数据归类统计、临场应变等能力。 以“课题探究方案的制订”为载体,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几种常见的探究方法,同时尝试观察、实验等新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的科研意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制订计划、独立构思的能力,观察生活、独到地分析问题的意识等。 2、第二阶段 以“实施探究”为载体,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同时着重培养:预见困难并进行预防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坚韧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综

初中科学教案 科学探究9篇

初中科学教案科学探究9篇 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活动:巧提沙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湿沙、干沙若干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 3、统计表4张。(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导语:老师发现一个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树枝,就能把沙提起来。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 导语: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提沙? 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导语:为什么细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样让细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来? 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导语: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沙,你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将这杯沙也提起来。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科学探究 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弹簧秤、刻度尺、钩码、杆称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次序师生互动教学目标 活动1 提问1、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杠杆; 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3、提问:(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 (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1、巩固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平衡; 3、激发探究的欲望。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一): 课题:有烧不着的纸吗 课时:1课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能够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探究: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探究,分析: 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 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仿佛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构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研究性学习教案(二): 课题:乌拉特前旗大气污染调查及防治推荐 课时:1课时 授课人: 目的:期望透过此次监测调查活动能给人们以启迪,从而使人人能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实施过程 1、记录乌拉山镇一周内的空气质量日报。 2、绘制以日期为横坐标、污染指数为纵坐标的图象。 3、寻找首要污染物及原因。 4、提出推荐。 三、研究结果 1、开发及推广先进的燃烧技术和消烟除尘技术。 2、实施资源综合利用。 3、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如植树造林,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潜力。 研究性学习教案(三):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 4.社区(村镇)安全问题及防范》优质课教案_4

一、课题:校园日常安全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安全的概念与安全六要素,掌握安全知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过程与方法。运用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各个场所查找安全隐患的现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汇总,得出校园日常安全的主要类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采用课件、视频等手段再现校园安全事故的情景、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又通过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不断完善充实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学校各个场所的安全隐患; 难点: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一方面搜集相关课件制作资料(视频湖南湘乡育才中学踩踏事件,上海工商学院宿舍火灾事件等),力争直观展现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另一方面设计参观学习→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的教学流程。 2、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到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室外公共场所等区域查找安全隐患。各小组整理好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问题探究。 (二)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课程基本内容。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采用笔记和照相相结合的方式搜集课程内容素材。由原因:一踩踏事件发生是学生在楼梯口嬉闹、推搡、拥挤所致;二火灾是由于宿舍楼使用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5)若自己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6)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2、课间活动安全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 3)不在校内无序追逐打闹,不在护栏、水井、窗户、比赛场地等有危险处嬉戏,不坐在走廊、栏杆、楼窗边沿、墙头屋顶玩耍,不从楼上往下抛掷任何物品;打扫卫生、擦拭玻璃时注意安全。 4)不攀爬翻越围墙、建筑物;不到施工现场玩耍,不触摸校内电线、插座,不自行修理电器。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探究实验设计“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与教学过程:一、探究实验目标 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二、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馒头、淀粉、麦芽糖、碘液、烧杯、试管、温度计、三角架、石棉网、清水、火柴、标签纸、消毒棉、镊子、刀片等。 2、实验安排 全班48人,2人一组,共分2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三、探究实验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运用观察、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活动。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四、探究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胖一瘦两名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的饮食情况,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分析两人出现胖瘦的原因,以引起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胖瘦关系的思考:探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 2、提出问题: 细嚼馒头,说说能尝出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3、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②将A块和B块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漱口,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a、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里,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b、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c、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d、另加4号和5号分别放入淀粉和麦芽粉,并各加入2毫升清水。⑤将这5支试管—起放入37度的温水中。 ⑥5—10分后取出这5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 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得出结论: 2、3、4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3、4号试管中馒头(淀粉)没有被消化;1、5号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试管中馒头(淀粉)被消化成麦牙糖。 5、交流讨论: 1、2、3号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从全班28组中抽出8个小组,由学生把自己实验中得到的颜色结论汇总并交流: ①你的实验结论与其他组学生一样吗?如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②食物与牙齿、舌和唾液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要放在37度的温水中? ④根据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证明:馒头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⑤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 6、课堂评议: ①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②实验结果和假设与观察是否一致? ③学生在操作中是否有问题? 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哪些知识? ⑤学生在实验中有无改进的设计? 第二部分总结与分析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案1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 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 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及有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教师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知识,以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察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这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出现白雾、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而后运用投影,进行反应实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这种运用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最新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了更好的贯彻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本学年计划如下: 一、课程设置目的: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两类: 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主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质疑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课程实施基本要求: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种子及泥土。 课时:三课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3.家乡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保护》优质课教案_10

《南北民居大不同》教学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建筑是凝固的诗篇,它决定着一座城市的面貌,影响着千百万人的心灵感受,它的艺术感染力往往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成为思想文化的象征,也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志。 在漫步建筑长廊”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对我国民居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南北方民居的不同之处;从而启发学生总结从地域、人文、气候等方面构成的不同民居的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本主题活动中通过收集有关民居的材料,到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体验过程,到最后的评价方式的渗透和评价过程的体验,无不体现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为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在设计本主题活动时确定开展本主题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收集信息、 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能力的 培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和交流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价值、成就感,同时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为今 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打下根基。 二、本主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指导纲要中指出:本活动课程的开设将面向初中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本着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为本学科活动总体的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中我着重尝试加入了这次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结合活动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系统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进行处理信息,学会多种形式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活动结束后逐渐形成自评和互相评价的意识及能力。 四、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民居资料,了解我国南北民居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 的原因。 2、通过收集民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及在考察中深入挖掘信息的能力。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 作为初中生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探究班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亲身感受物理现象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和探究。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让广大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探究班。 一、课程设置 本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初中物理实验为核心,包括电学、热学、力学、光学等常见实验内容。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建议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电学实验(8学时) (1) 线路中的电流分布 (2) “同阶电阻并联”规律的探究 (3) 串联电路中电场分布的研究 (4) 单节干电池的内阻电性质测定 2.热学实验(8学时)

(1) 热导率与材料导能力的实验 (2) 热膨胀和塑性的实验 (3) 比热容实验 3.力学实验(14学时) (1) 测力与称重 (2) “阿基米德原理”研究 (3) “杠杆原理”与“力的平衡”实验 (4) 单摆的实验 (5) “弹性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4.光学实验(8学时) (1) 迈向物理测量亲身感受 (2) 可见光谱的探究 (3)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原理的实验 (4) 透镜成像原理的实验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班的课程设置建议,也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兴趣设定其他实验内容,在保证基本物理实验的同时,充分发扬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物理实验需要耐心细致的操作,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前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示范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试操作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学生需要采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实验探究班的教学实践一般采用课下自学和课堂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学生需要自行研读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探究物理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推崇学生思维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1. 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在学科中应用时,更注重的是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不断试错,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数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教师不再只是一味地讲述知识点,而是将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调查等方式,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设计 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2.1 课程目标 教师需要设定清晰的课程目标,以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有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让学生有明确的期望和目标,并能够根据这些目标和期望去完成任务。 2.2 组织方式 教师需要决定使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不同的主题,组织方式也是不同的,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个人探究。另外,教师在组织方式时,需要也考虑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 2.3 资源准备

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常需要学生在实物或文献资料上进行调研、实验或考察。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所需的资源与设备,以 确保研究性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2.4 问题设置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核心与灵魂。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具有 挑战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可以让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不断钻研,突破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2.5 学习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环节。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激励学生接受挑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评价也是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 3.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初中道法小情境探究教案

初中道法小情境探究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道法小情境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究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道德的定义和意义; 2. 分析道德规范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3. 运用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2. 促使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3. 道德情境案例。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情境,引发学生对道德的思考和讨论。 探究: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道德情境案例。 3. 学生小组讨论该情境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总结: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道德规范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并强调道德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 6.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份道德规范手册,包括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道德规范和解决方案。 作业: 7. 学生个人撰写一篇关于道德判断和决策的心得体会,包括他们在探究活动中的思考和学习收获。 教学评估: 8.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9. 阅读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道德判断和决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0.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将道德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小情境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际情境的讨论和解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初中《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探究活动教案

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学生自行探究和研究为主,教师引导贯穿始终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主动地探索与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把学习知识过程和探索知识过程统一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探究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初中《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探究活动教案 一、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文化: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而且相互交融和渗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从而也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再生力。 第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活跃的多元性。 第三,长于积淀,注重交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开放性。 二、注意事项 1. 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 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并争取家长的支持。 3.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伙伴。 5. 在进行总结评价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一)组织形式和教师配备 1. 组织形式: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策划和讨论时,可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外出考察活动和开展宣传活动,可自由组合成3~5人的小组,各小组独立行动。 2. 教师配备:需配备专职指导教师l~2名,进行活动指导和活动组织工作。 (二)准备工作 1. 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 2. 进行调查问卷设计方法、摄影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情境探究型课件-01d9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情境探究型教案 (建议配套“《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科九年级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内容。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主要讲“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如何缓解学习压力”、“怎样面对考试”等内容,是第十课整体内容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学习压力 (2).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是正常的 (2).在学习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良好的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难点:如何正确对待考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一部分学生压力过大,过度焦虑,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及正常水平的发挥,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无压力、考试无焦虑,缺乏学习动力和上进意识,止步不前,此时,对学生进行学习压力及考试焦虑的心理指导及调适很有必要。 三、教学方法

根据九年级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2)教师准备:搜集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了解学生当前知识背景,对学生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行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 本学期主题:植物栽培 ——某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交流1 1课时(本学期第16节课) 年级:初一年级 指导教师:陆霄旻一、课题背景介绍 植物是生物的一大类群,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它们,也可以通过光顾城市园林、小区菜场等接触到各种植物。但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并不真正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在探究课上亲手栽培植物、观察植物进而亲近植物、认识了解植物,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栽培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实施操作,力求初步解决该问题。 该课题的意义有三:首先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工合作的协调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其次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持续不间断的观察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坚持做某一事情的毅力;第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了认识生命的过程与体验,从而更加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二、研究建议 (一)、内容: 1、学习种植植物的方法。 2、学习用表格记录观察现象。 3、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 4、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方法: 1、资料查询 2、教师指导 3、设计实验方案 4、撰写探究报告并展示交流 三、基本涵义 (一)、核心概念 “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有作用。 植物生长有它们自己的规律,也受到诸多因素的作用。有的因素可以促进生长,而有的又会阻碍植物的生长。 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课题的探究,经历探究过程,掌握基本探究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初中的学生,在生理、智力和个性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地去思考问题,逻辑性增强,喜欢像

探究型课程教案

探究型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探究型课程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探究型课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通过引 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激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2.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和实验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确定学生小组,分配角色和任务。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图片或视频。 - 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活动(30分钟): - 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和假设。 - 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变量和控制变量。 -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数据。 - 学生小组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3. 结果分享与讨论(15分钟): -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 -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拓展活动(10分钟): - 提出一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参考资料。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或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写作,将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整理成报告或展示。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等方面进行评价。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也可以作为评价的参考。

初中语文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篇一:对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 对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 【摘要】语文学科是中考与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这门学科,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重点以《敬畏自然》一文案例讲述为重点阐述对象。探究式教学的另一种称呼为研究教学法,主要包含的是在整个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例与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来达到独立探究与思考的目的,这与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相比有着很大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能动性与主动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加符合新课改的发展和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敬畏自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教学情境 将探究式教学法有效、全面的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并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增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情感体验,其包含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了,当在语文课堂上已经

导入了新课程时,一定要先创设情境,此时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意识的创设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求知积极性,并使其全部融会贯通到语文学习中,为语文课堂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情境,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倘若遇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还应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够提升 篇二: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红桥区 第五中学 语文学科 雷佳 ----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他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正是“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核心所在,也是

七年级探究型课程

七年级探究型课程 第一篇:七年级探究型课程 科目概况 初中生离父母有多远 科目名称: 初中生离父母有多远 教师及简介: 王文涛,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顾美霞,中学语文教师 科目目标: 1、了解当前初中生和父母间存在的问题,尝试为消除初中生和父母的隔阂、缓解彼此矛盾找到合适方法。 2、能合理确定访谈对象,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3、对如何处理好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改进个人行为。 4、能体谅尊敬父母,养成感恩很珍惜幸福的良好品质。 5、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科目内容概要: 步入中学校园,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少学生已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意识与日俱增;与父母的关系、对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父母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大,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本课程通过对亲子关系的探究,发现确实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班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学安排(科目实施): 1、确定访谈的问题。 2、确定访谈对象。 3、进行访谈。 4、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 5、班级交流探究的成果。

6、畅谈探究活动结束后的感想。 教学方式: 访谈、讨论交流 资料来源: 《初中探究型课程学习包》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探究成果 第二篇:四年级探究型课程教案 四年级探究型课程教案 第一课寻找“粘斗士” 活动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粘斗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活动过程: 1.“粘斗士”知多少 “粘斗士”有哪些种类?为什么“粘斗士”有这么多种类? 2.了解“粘斗士”的秘密 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粘斗士”?从哪些方面对“粘斗士”进行区分和归类? 3.整理和总结 第二课 “糨糊粘斗士”诞生记活动目的: 交流“糨糊粘斗士”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过程: 1.准备材料 材料:土豆、芋头、百合……,碘水 2.做糨糊 制作技巧和要领,注意事项材料—搅碎—加水—熬煮记录具体的制作过程 3.试试粘不粘 由于材料不同,糨糊的粘度不一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糨糊粘不粘?4.评价和总结 第三课侦察家庭垃圾活动目的: 增长环保的知识、提高节约意识活动过程: 1、制定侦察计划 明确侦察什么?明确侦察记录方法 2.进行侦察注意按时 3.统计和分析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 思想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使用错别字的危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错别字,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确错别字的成因。 2.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地使用汉字。 3.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加工处理资料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能力目标:1.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方法。 方法目标:小组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突出重点的方法: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出研究报告,在课上讲解,并出练习题检测。 难点: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研究报告 突破难点的方法:给学生多种形式的示范。 教法:小组研究讨论法、示例法、学生演示法。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展板 学生准备:1.每个学生找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逐个列举,填写个人研究报告单(课下)。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1)进行小组汇总并按出现频率排序;(2)小组分析10个典型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诊治;(3)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4)填写小组成员个人评价表2;(5)写小组研究报告或制作演示文稿,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词汇量相当大,有很多同音、形似、近义的现象。这就使大家使用时,经常觉得吃不大准,写出错别字来。写错字不仅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也影响我们通过书面与人沟通。使用电脑时,也时常因为认字不准,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我们经常出现哪些错别字?为什么出错?又怎样避免呢?我们看看同学整理的结果。 二.同学展示研究结果。 (多媒体、幻灯片或者大字报等等) 三.教师总结: 几个组的同学都上来展示了研究结果,各组都有自己的优点。我想请同学评价一下,其它组的展示,对你们的研究分析有什么启发?(学生谈其他组的同学想到的,而自己没想到的) 好,我把大家的研究结果总结一下: (一)产生原因:多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 1.因同音而写错: 举例:副和付带和戴噪、燥和躁很和狠 2.因形似而写错: (1)偏旁形似:例衤和礻竖心底和水字底戈和弋九和丸(这一类实际上是写了错字,即写了不成形的字) (2)字形似:例竟和竞戌、戍、戊、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