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鲁迅简介资料

作家鲁迅简介资料

鲁迅是我国近代史上十分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革命家,鲁迅的原名为周树人,鲁迅是其笔名,鲁迅初生于公元1881年,是我国浙江绍兴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家鲁迅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家鲁迅简介资料

最初的时候,鲁迅是想要做一名医生的,能够救死扶伤,同时也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常年多病的缘故,鲁迅作为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很快便意识到了仅仅通过医学药理只能够救助人们身体上面的疼痛以及疾病,却根本拯救不了人们心灵上面的创伤,因而鲁迅开始了弃医从文的道路。鲁迅是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用文字唤醒人们的灵魂。

鲁迅初生于清朝末年的一个官僚家庭中,可以说鲁迅的孩提时代是极为富足的,相传鲁迅的三味书屋中仍旧刻有一个“早”字,便是鲁迅当年为了激励自己时时早、事事早的。鲁迅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的确是做到了尽早去做某件事,鲁迅想要做好每一件事,便会极尽全力去做。另外,鲁迅的爱国赤城之心也是极为罕见的,鲁迅学医本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在日本进修的时候,也是颇受重视的,但是鲁迅毅然回到了中国,并且最终弃医从文,开始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鲁迅最终死于公元1936年,在鲁迅临死之前,依旧在不竭余力地忘我地工作着,鲁迅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文学财富,同时也是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大无畏主义精神。鲁迅一生的著作是极为丰富的,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同样也能够看出鲁迅拼搏在文学革命一线。

鲁迅故居在哪里

鲁迅故居,顾名思义,便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当然目前鲁迅的故居总共有四处,都是鲁迅曾经经常居住的地方了,主要在北京、上海浙江绍兴以及广州,目前这四处鲁迅的故居都已经变成了十分重要的人文博物馆了,主要便是用来纪念鲁迅的。鲁迅故居是承载了鲁迅生平经历的,很多的陈

设和布置都依然有鲁迅的风格和面貌。

鲁迅的四处故居各有各的特色,每一处的鲁迅故居侧重点都不同,但是都是对于鲁迅最好的纪念。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中,主要是用来体现鲁迅和夫人之间的浓密的亲情,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的鲁迅故居中常有的地方,比如三味书屋,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中便同样存在着。北京的鲁迅故居,其实生活时间最久的还是鲁迅的夫人和母亲以及孩子,并非是鲁迅,因为鲁迅的特殊性的身份,不得不离开北京。

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中,鲁迅完成了一生中绝大多数书的文学创作。而在上海的鲁迅故居则是鲁迅在人生轨迹的边缘的时候常住的,鲁迅的人生最后的时光便是在上海鲁迅故居中结束的。而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则是装满了鲁迅孩提时候的浓浓回忆,其中便有了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绘的种种景象,可以说这处的鲁迅故居代表着鲁迅的童年。广州的鲁迅故居主要是鲁迅在广州就职期间所住的地方,在此期间鲁迅主要是对于国家命运担忧。

鲁迅的遗书写了什么

鲁迅作为中国一代杰出的文学家,鲁迅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着十分清楚的了解,早在1936年8月的时候,鲁迅便有了先见之明,便是将自己的死考虑在其中了。因而提笔写下了一篇《死》的文章,这一篇文章是鲁迅写给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广平的,可以算是鲁迅的遗书了,因为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于自己的死后一些事情的交代以及对于自己死后的大理做法。

鲁迅在遗书中第一条便是写出了自己的家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死去而办丧事收取别人的钱财,这一条的内容可以看出鲁迅对于生死钱财看得十分的开明,对于自己的死也有着十分与众不同的看法,也体现出了鲁迅作为一个先进文人的气节。第二条便是写道家人要赶紧收敛,不能让自己迟迟在人世间存活着,一定要赶紧收敛,并且妥善的安葬。由此可见,鲁迅对于薄葬的看法是十分独到的。另外还有几条也是关于鲁迅自己的尸身打理的问题,这都反映了鲁迅不愿意让自己的家人也走着传统古代的路线,反而是愿意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新道路。另外,鲁迅遗书中还有对于孩子的叮嘱,字字都是对于妻子许广平的告

诫以及挂心。同时,鲁迅也把自己和别人分得十分的鲜明,再三地叮嘱妻子不能够拿别人的东西,要有自己的气节。

作家鲁迅简介资料相关文章: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1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下面是为你搜集鲁迅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以及革命家。其中每一种说法都是有根据可循地,鲁迅在文学上面做出的贡献是极为巨大的,称之为文学家是丝毫不过分的,称鲁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以及革命家也不为过,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了人们的灵明。但是对于鲁迅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翻译家,却是鲜为人知的。

鲁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家,鲁迅在很多文学体裁上面都有很多经典之作,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杂文历来都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可以说鲁迅的文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精华,他笔下的文字具有唤醒人们灵魂的作用。鲁迅同样的也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起初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后来看到了人民的无知和昏聩,便开始了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的文字唤醒民众。另外,鲁迅还有过很多的翻译作品,鲁迅同样他精通多国语言,而且鲁迅的翻译作品的价值非常高,所以可以称为是一个翻译家。鲁迅也是一名老师,曾经在多个学校任职过,并且能够教育开导学生。 鲁迅的作品自从鲁迅弃医从文之后,鲁迅便开始了大量地创作文学作品,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著作等身的,并且有着很多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精神内涵。鲁迅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散文诗集、杂文集以及编纂文选和评论集。基本上鲁迅的作品是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的,并且在每一个层面上面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鲁迅的小说集主要有为人熟知的《呐喊》以及《彷徨》,这两本小说集基本上都是反映了鲁迅内心深处对于人性昏聩的忧心,以及渴望用文字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的迫切期望,由于当时的民众觉醒人数尤为稀少,鲁迅的这两本小说集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批判主义精神。 而鲁迅的散文集主要有《朝花夕拾》,从这么文艺的名字也能够看出来是鲁迅对于往事的回忆,但是其中并不是拘泥于曾经的美好,而是深刻地揭露着种种封建社会的弊端。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代表作: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4619221923.html,)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 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

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 ▲杂文 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少年时期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清光绪二十年,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朝廷开设恩科乡试,以示普天同庆。浙江绍兴有个秀才叫周用吉,连考了几次都未中举,屡试不第,也愁坏了父亲周福清。周福清是同治十年迚士,这年因为母亲去世,正辞官在家,为母守孝。 眼看大考在即,周福清又为儿子的前途担忧,忽然得知此次的主考官是殷如璋,不禁眼前一亮,心想天赐良机。两人是同年迚士,而且私交很好,周福清打算去找殷如璋帮忙,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周用吉中举。晚清官场贪腐成风,科场也非净土,这是公开的秘密。消息传出,又有五名秀才找到周福清,想通过他的关系去行贿主考官,并表示愿意出钱,周福清答应了。 主考官殷如璋从北京出发,取道运河南下,会在苏州稍作停留。周福清得知消息,立即带上仆人陶阿顺赶往苏州,提前等候殷如璋。周福清写了一封亲笔信,信封内还有一张一万両的银票、行贿考生的姓名,以及事先定好的关节。 所谓「关节」,就是在试卷上做暗号。自隋炀帝开设科举以来,各种作弊行为就如影随行,手段五花八门,夹带、替考、串通考官,无所不用,甚至还有飞鸽传乢,用信鸽将答案传入考场。为了杜绝层出不穷的科场舞弊,到了北宋真宗时,推出了糊名和誊录制度。考生的姓名籍贯都必须装订保密,与现在的高考类似,除此之外,还觃定考生用黑笔答卷,称为「墨卷」,然后由专门的誊录人员用红笔抄录一份,称为「朱卷」。阅卷考官看到的只能是朱卷,因此无法通过笔迹认出考生。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这种猫鼠游戏从未停止,舞弊行为依然防不胜防,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是近代无产阶级作家,拥有先进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心,在学医期间受到新思潮的刺激,依然决定弃医从文,想要通过文字解放人们的思想、救亡国家。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文化、思想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其中很多的名言警句令人深思。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鲁迅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教育,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兴趣。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1902年,鲁迅毕业后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名篇。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国学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鲁迅的文学成就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1. 个人背景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朱自清,字士元,号豫山。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盐象学堂、白果园小学等学校。后来,他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高等学校(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学校期间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2. 文学作品 鲁迅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翻译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鲁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小说集《呐喊》,其中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已经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象的批判。 此外,鲁迅还创作了其他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 3. 思想与影响 鲁迅的文学作品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他的作品 思想深刻,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呼吁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与改造。 鲁迅的观点和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后世的文化与社会 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提倡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教育与社会贡献 鲁迅在教育和社会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曾在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 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勇于为正义和良知发声。

鲁迅的生平简介人们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生平简介人们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中文名:鲁迅(字豫才) 别名:周树人、周樟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辛巳年) 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 身高:161厘米 血型:B型 分享百科名片: 简介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 鲁迅 图册20张 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濂溪村,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八岁时,开始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 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号矛盾主义者,江苏镇江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文学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笔名“鲁迅”来源于《春秋左氏传》中的古代大夫鲁迅。 鲁迅经历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清朝 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些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作品。鲁迅早年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但他通过阅读外国文学和自身的经历,逐渐抛弃了旧有的封建思想体系,开始关注民众的命运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鲁迅最早以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方式进入文坛,为中国 引进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和思想。他对文学的翻译和创作有着高度的要求,要求作家要以真实、深刻的目光来观察社会和人类的命运。他的作品涉及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多个文学体裁,尤其以散文和小说成就卓著。鲁迅以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药》为代表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虚伪,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警醒。 鲁迅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革命家。他曾担任北 洋政府教育部的参议员,但由于对政府腐败和虚伪的失望,他最终辞去了官职,专心从事写作和宣传革命思想。他的文章常常批评封建制度、压迫和不公正,呼吁实现民主和平等。他主张人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社会和历史的走向。

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声誉。他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如胡适、茅盾、钱钟书等,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享年55岁,但他的思想和作品永远闪烁在中国文学和思想史上。他通过文字记录了社会的痛苦、冲突和希望,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

关于鲁迅简介范文

关于鲁迅简介范文 鲁迅简介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某某某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垫学习诗书经传,后来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某某某家、教育家7、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某某某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某某某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鲁迅青年时期(3张)

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 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某某 某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 鲁迅留日期间(5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 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 前往江宁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 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与厉绥之、钱 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 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寝室。

鲁迅作品和简介

鲁迅作品和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中国当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 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