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

一、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士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注意:在区时的计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因为日界线西侧的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4)求中央经线度数

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零时区外),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和和差就是该时区的围)

2、有关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1)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外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2)已知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经度差(经度差——地方时时差<以小时为单位>×15)

3、日期的计算

1)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固定的,属于人文界线,那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大致是180°经线。为避免把一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这条线在必要的地方发生弯曲,但在计算时,一般把它认为就是180°经线。一般来说,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自日界线西侧向东侧跨越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

另一条分界线是随时间不断移动的,属于自然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这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断西移,这样新的一天所占围不断扩大,旧的一天将不断缩小,直至与180°经线重合,太阳直射0度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全球是同一日期。

2)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180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围为T/124,旧的一天围为(24-T)/24。也可以把T转化为时间Q,即Q=T-4。

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一、已知某日期所占全球围,求某点的地方时(日期)

例1: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9月30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1日,判断

1. 甲地的时间为

A.12时

B.6时

C.9时

D.3时

2. 时间是

A.30日20时

B.1日8时

C.30日11时

D.1日11时

分析:

1. 由箭头所示方向,据“北逆南顺”,可推知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再由题干知两区域分别表示两个日期,可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OA、OB必定是两条日期分界线,且据“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OB必定为180°经线,OA的地方时定为0时或24时。由图知甲所在经线与OA相差90°,又知甲在A的东侧,可知甲地地方时为:0时+90°/15°=6时。

2. 由OB为180°经线,再加上东、西经度的划分原理,可以得出甲地所在经线为45°E,而由第1题知甲地地方时为6时,且在非阴影部分,故甲地为10月1日6时,而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据地方时换算,可以得出时间是10月1日11时。

例2:当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时,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A.8时

B.12时

C.20时

D.24时

分析:先作一个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标出0°、180°、120°E、的大致位置(如下图)。由“规律”知: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但是题干中已经告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这说明东西两侧日期相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使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即人文界线、自然界线重合才能满足。再据地方时的换算,可以得到:时间为10月1日20时时,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二、已知某地某一时刻,求某一日期占全球围

例3:当时间为2003年5月7日15时时,全球属于5月6日的围

A.少于1/3

B.多于1/3

C.多于1/2

D.多于2/3

分析:该题也可作图:图中人文界线(日界线,一般认为是180°经线)已经画出,只要找出另一界线:自然界线即可。而自然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据地方时换算:105°W是自然界线。105°W向东到日界线为5月7日的围;自105°W向西到日界线

为5月6日的围。从而可以判断全球2003年5月6日的围少于1/3,答案为A项。

关于日期比例的问题:确定“昨天”和“今天”围,关键是求算0点对应经线。

解题思路:(1)确定地球中心是南极或北极

(2)按照北逆南顺的原则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根据箭头所指方向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应减1天来确定出180o经线

(4)相对的另一条经线为地方时为0点或24点的经线

4、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

一、寻找时间计算的切入点

在计算时间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一个切入点,既可提高做题速度,又能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方法如下:

1.依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由于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所以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依据太阳直射点确定地方时:

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24时)。

依据晨昏线确定日期

如果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春分日)前后或9月23日(秋分日)前后,而且全球尽夜平分,晨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6时,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8时。当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

昼时,这一天为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夜时,则这一天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

第二部分昼夜长短计算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日期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时刻北半球南北球北极圈南极圈

春、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6时

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夜最长、昼极昼极夜北北球早

图1 图2 图3

3. 结论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

(3)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归纳

昼夜长短变化的地理原理是: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比例变化。

1.、比例法

(1)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在光照图上,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白天12小时,夜晚12小时;

当晨昏线与经线斜交,计算昼长时,公式:昼(夜)长=昼弧的度数/15°=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昼弧的度数的计算:在昼半球围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即从晨线与纬线圈的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的交点所跨的经度数。)

要求某点的昼夜时间的长短,可过该点作一条纬线,这条纬线被晨昏线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两段弧。向着太阳的那段弧长就是昼长,背着太阳的那段弧长即夜长。

如图一中的A点和B点,可分别过A、B点作一条纬线,A点在30°E处与晨线相交,图中A点的昼弧(AA'弧长×2)长240°,由图中可知,240°÷15°=16小时,故A点在一天所经历的昼长为16小时,夜长为8小时。同理,B地经历一天的昼长为4小时,夜长为20小时。实际上,昼夜的长短就是这两段弧长各自所跨的经度。

(2)在侧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计算。

(3)在俯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计算。(如图册P20 图一、图四)

2、日出日落时刻法

(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昼长=(12-日出地方时)×2或昼长=2×(日落时间-1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夜长=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4)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为: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注意:用日出日落时刻法计算昼长,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必须是当地的地方时刻。确定日出日落时刻时,首先要明确三点:一是同一经线上各地时刻相同,但日出日落时刻不一定相同;二是位于同一晨昏线上各地一定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但日出日落的时刻不一定相同;三是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同一经线上各地可以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

3.对称法

(1)在同一天中,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2)某地夏至日的昼长等于该地冬至日的夜长。

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纬线上的两个日期(即对称日期,以夏至、冬至对称),同一地点(纬度),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

(3)某地日出到地方时正午12点的时间长度等于正午12点至日落的时间长度;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通过两极点并与经线重合。因此,只有这两天,各条经线上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刻是相同的。即都是地方时的6点日出,18点日落。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即终年是6点钟日出,18点钟日落。

例1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时间),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

解析:结合经纬网和海陆分布特征,可判断P地位于南纬53度多,而漠河位于北纬53度多,即漠河的夜长约等于P地的昼长,据时间算出P地的日落地方时,再日出日落时刻

法算出昼长。

例2:2001年粤、豫两省高考地理试卷中就有这样的题目:图中有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则甲地时间为: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特殊经线利用

0点和12点经线

0点和12点分别是夜半球和昼半球中间这条经线的地方时,因此有关昼夜长短的题型中,要巧妙地用好这两个时间及所在经线。如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12点为界,上下午各为7小时,就可推知该地该天是5点钟日出,19点钟日落。同样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利用12点和0点分别是昼夜时间的中间性,可推知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如右图为局部地区的晨昏线位置图(a—b为晨线),请说出此时的时间是多少?

解题思路:在图中,因为a—b为晨线,因此它的左侧至昏线之间是夜半球,而95°E 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可得知其地方时为0点。这样关键的一步已解决,就可根据这已知条件,计算出时间。只要注意一下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因此先得把95°E转化成为东6区,就可正确计算出时间是2时。

由黑夜进入白天,是经过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是经过昏线。如图三中D点位于昏线,其地方时为18时,而B点的日落时间则是20时,日出时间要转到E处,就是4时。

注意的问题

①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

②同一经度各地区,同一“时期”昼夜长短不一定相等。

③12时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线,24时所在的经线为夜半球的中线。

④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⑤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昼夜长短一定不相等。

⑥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昼夜长短不一定不相等。

四、日出日落方位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2)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4)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三部分太阳高度角计算

一、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一条经线上一日最大的太阳高度,这一时刻是该经线上地方时的12点。其数值由直射点的90°向南北两侧递减。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等于0。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值。

3、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

4、地方时: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

5、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

H=90°-│α-β│(α是代表当地地理纬度,β是代表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当地夏半年β去正值,东半年取负值

2、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3、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

4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说明:要计算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H,只要知道角α就能得出结果,因为地球表面的地理纬度是指某地与赤道的角度距离,而角α等于地理纬度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即α=40°-23°26′=16°34′,利用互余原理H=90°-16°34′=73°24′。

例题:

1、读图回答:(阴影部分表示黑夜)(10分)

(1)此图以______极为中心,日期为_____月_____日。

(2)图中A点经纬度位置是,

B点此时为时,D点此时为时。(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

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

(4)由A到D,实际方向是先,后。

2、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8分)(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

(2)图示时间为,北半球节气为

(3)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5)此时A点昼长为小时,B点昼长为小时。

N

S

B

A

线

地球运动其他计算

一、地球形状及大小的的计算:

R赤= 6378 KM R极= 6357 KM R= 6371 KM

赤道周长=2ΠR= 4 万KM 地球表面积=4ΠR2=5.1×108KM2

地球体积=1.08×1012KM3 黄道周长=2πR(R取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二、经纬线长度的计算:

10纬度的经线弧长= 111 KM

10经度的纬线弧长在赤道处长度也约为111 KM,但越往两极走距离越短。

三、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计算: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线速度=1670 KM/H

南北纬600处的线速度相当于赤道处的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相等=150/H或10/4分钟

地球公转:近日点速度最快,远日点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30KM/S 均角速度=10/天四、恒星日与太阳日的计算: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例1:某日某恒星通过我们头顶的时刻为20点整,半个月后通过我们头顶的时刻

20-(15×3分56秒) 。

例2:一艘从美国纽约驶往英国伦敦的远洋船只第一次看到太阳上中天与第二次看到太阳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小于一个太阳日。

五、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和各温度带围的计算:

1、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极圈的度数=900—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大小的变化与热带、寒带围变化成正比

黄赤交角大小的变化与温带围变化成反比

3、黄赤交角大1o,热带、寒带、温带围各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热带围大2o寒带围小2o温带围大4o

专题三 地球运动计算题

专题三地理常见的计算题 一、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一)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与西经°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1)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2)东时区度数越大,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 (3)西时区度数越大,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晚; (4)东时区早于西时区; (5)中时区夸东西经。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15°×8=120°)。 4、区时 (1)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 (2)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 (3)求时区的方法:所在经度/15,若得整数,即为时区数;若有余数,>的进上去,整数部分加一,<的舍掉,即所得整数为时区数。 (4)两时区的时间差:“同减异加”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用减;若各在东西时区,则用加(12区-东X区)+(12区-西Y区) (二)地方时 地方时是该地所在经度的时间。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 (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例题1]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球运动练习题 答案

地球运动基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方向北极上空看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自东向西 B.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C.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D.恒星日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 产生昼夜现象 B.使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3.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D.公转速度是在近日点最慢,远日点最快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此日后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5.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24°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6.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7.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中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8.冬至日,我国白昼最长的地点是: A.曾母暗沙 B.武汉 C.沈阳 D.漠河 9.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10.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面与地轴的夹角 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C.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D.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夹角 11. 当晨线与20°W经线重合时: A. 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B. 西半球与昼半球重合 C. 70°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D.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 12.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3.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定 义 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 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 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 经线算 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 和东经 1600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

一、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 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 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 T5。所得的商若 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 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贝U:区时差=(大时区数一小时区数) X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贝U: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 X1小时(不过日界线, 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 —东时区数)+ ( 12-西时区数):刈 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 线两侧即过 日界线的时差); 3) 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一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 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一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一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 士 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 )注意:在区时的计 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大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 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 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 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 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 因为日界线西侧的 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 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 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 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 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 (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地球运动练习题(基础练习,能力提升)

基础练习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运动的是 ( )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 A.一个太阳日 B.昼夜更替的周期 C.24小时 D.23小时56分4秒 3.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5.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百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W 71°N 6、与地球公转远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 A.春分B.冬至 C.夏至D.秋分 7、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A.23°26′ B.66°34′ C.90° D.随季节变化 8、当我们欢度元旦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情况是() A.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9、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A.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去南极点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赤道至南极圈之间10、“五一”这一天()。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11、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D. 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13、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C.南京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 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 14、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6月21日或22日 B.3月20日或21日 C.12月22日或23日 D.9月22日或23日 15、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16、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A.西半球 B.南寒带 C.东半球 D.中纬度 17、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专题4地球运动之地球公转 知识点整理

专题4 地球运动之地球公转 【知识梳理】 一、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1.概念:地球绕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日时分秒(通常使用的日期) 4.速度: 近日点,月初,速度较 远日点,月初,速度较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地轴是字母 赤道面是字母 地轴和赤道面的夹角为(度) 黄道面是字母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字母 黄道面与 赤道面的 夹角为字母,目前为(度) 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春 分,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 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9月23日,太阳直射在,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一天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H) (2)纬度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3)季节变化规律: 在任何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并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全球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夜,且越向北越长。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夜,且越向北越长。(2)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北半球昼渐夜渐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南半球昼渐夜渐 3.四季更替 在气候统计上,北半球的许多国家把: 月划为春季;月划为夏季;月划为秋季;月划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4.五带划分

高中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地球部分(1) 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o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4题。 2.该地的经度约为()A.120°E B.125°E C.115°E D.110°E 3.该日可能在()A.11月B.9月C.7月D.5月 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5-7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 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8、右下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钟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此地纬度可能处北纬45° B.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 C.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 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 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 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中心点为极地。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 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下面是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各位同学赶快来学习吧!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xx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

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

(完整版)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10.2014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D.丁点 11.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一、经纬网 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 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2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 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 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 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

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 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③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划分的界限为30°和60°。其中低纬度地区范围为0°~30°N和0°~30°S;中纬度地区范围为30°N ~60°N和30°S ~60°S;高纬度地区范围为60°N ~90°N和60°S ~90°S。 ④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识别:根据极点周边是海洋还是陆地,其中极点周边是海洋的为北极,也就是北半球;极点周边是陆地的为南极,也就是南半球。

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地球运动基础练习题(Shanbingxiangbianji)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方向北极上空瞧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瞧自东向西 B、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 C、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D、恒星日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产生昼夜现象 B、使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3、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D、公转速度就是在近日点最慢,远日点最快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此日后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5、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24°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6、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就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7、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中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就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8、冬至日,我国白昼最长的地点就是: A、曾母暗沙 B、武汉 C、沈阳 D、漠河 9、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10、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赤道面与地轴的夹角 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C、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D、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11、当晨线与20°W经线重合时: A、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B、西半球与昼半球重合 C、70°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D、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 12、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3、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14、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就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5、轮船在40°N航行,当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就是10时,此时该船的经度位置就是 A、75°E B、94°E C、150°E D、165°E 16、根据提速动车组列车时刻表,乘坐下表中那一车次的旅客到终点站时瞧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 动车组车次始发站终点站开车时间终到时间 D21 北京长春07:15 13:31 D201 南昌长沙08:00 11:15 D584 宝鸡西安11:11 12:23 D776 深圳广州11:18 12:28 注:长春(43°53′N,125°20′E),长沙(28°11′N,113°00′E) 西安(34°15′N,108°55′E),广州(23°00′N,113°13′E), A、D21 B、D201 C、D584 D、D776 17、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就是( ) 18、下列节日中,哈尔滨白昼最长的就是( ) A、劳动节 B、建军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19、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就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快→慢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就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就是小→大→小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就是短→长→短 20、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的地方位于( ) A、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21、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就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南昌 D、广州 22、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就是( ) A、海口 B、汕头 C、上海 D、北京 23、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练习,为高考奋战,下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

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测试题及答案及知识点

知识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月底国内众多网上论坛上有关“太阳耀斑烧毁手机”的传言沸沸扬扬:“根据美国太空总署消息, 9月4日,木星、地球和太阳成一条直线,届时将发生太阳耀斑大爆发,这次爆发将会干扰通讯、损毁手机,建议用户当天关闭手机。”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4题。1.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2.太阳活动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对气候产生影响 B.产生磁暴 C.在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 D.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太阳耀斑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约 A.1恒星年 B.11年 C.28年 D.76年 知识点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4.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知识点三:天体系统 5、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 6、以下有关小行星带的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金星与地球之间 B.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C.位于木星与土星之间 D.位于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 9月3日5时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智能1号”以撞向月球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科学探索使命。读右图回答9~10题。 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知识点四:地球运动 8、地球自转速度是: A.角速度处处相等 B.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线速度处处相等 D.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年一月初,日地距离最大 B.每年一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每年七月初,日地距离最小 D.每年七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10、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的: A.日出时间相同 B.自转速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11、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与夜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12、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北京(东八区)时间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 13、以下属于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春分—秋分 B.夏至—冬至 C.秋分—春分 D.秋分—夏至14、下列地理现象只符合赤道情况的是: A.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B.终年昼夜等长 C.一年中太阳有一次直射 D.正午太阳高度始终为90度 1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16、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圈上一定是极夜B、南半球一定昼长夜短 C、地球一定位于近日点上D、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 17、北京和重庆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重庆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重庆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18、关于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120°E地方时 D.北京的地方时 19.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 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 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 ° +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 勻5。所得的商若 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 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一小时区数) X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 X1小时(不过日界线, 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 ( 12-西时区数)]XI 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 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 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一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一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一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 士 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 )注意:在区时的计 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 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 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 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 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 因为日界线西侧的 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 < I w ■ 1 T %* J 1 / c-b J - ■ r * E - A io ? - 西一区 中时区 * 一区 -■ ■ - 东 + 1 区 w 叶_ 」血 3fc*+*二区 西十一区 西 + 二 IX F L T - — — A I .1 .1- UM- 1 东 十二区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doc

一、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士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注意:在区时的计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因为日界线西侧的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4)求中央经线度数 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零时区外),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和和差就是该时区的范围) 2、有关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1)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外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 (2)已知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经度差(经度差——地方时时差<以小时为单位>×15) 3、日期的计算 1)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固定的,属于人文界线,那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大致是180°经线。为避免把一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这条线在必要的地方发生弯曲,但在计算时,一般把它认为就是180°经线。一般来说,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自日界线西侧向东侧跨越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 另一条分界线是随时间不断移动的,属于自然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这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断西移,这样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一天将不断缩小,直至与180°经线重合,太阳直射 0度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全球是同一日期。 2)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