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

关联分析

学院:经管学院

专业:国际贸易学

学号: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及应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研究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但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理论的问题和不足,将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关联研究,使外贸依存度以纵向的视角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论证现阶段我国外贸依存度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写作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国经济与外贸及外贸依存度关联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根据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选择经济发展几个重要指标。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将选择的经济发展指标用于我国发展现状与实际外贸依存度进行关联分析,其中在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并对结论进行详细论述。进行探索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第四部分针对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字词:外贸依存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关联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economy one of the main indexes of external dependence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Many scholar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a lot of research, the theory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ic external dependence degree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but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ising year by year since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re analyzed in depth. But these studies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from a 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moderate.

Writing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untry's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ion studies were reviewed.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select several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will choos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elation analysis, which in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number,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u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ctual match the 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The fourth part for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make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Key words: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目录

1 绪论 (4)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

1.2 本文研究方法 (4)

2 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及现状 (5)

2.1外贸依存度定义与度量 (5)

2.2我国外贸依存度历史发展及现状 (6)

3 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7)

3.1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7)

3.2 外贸依存度与现阶段经济特征关联分析 (9)

3.21.科技发展水平与外贸依存度 (9)

3.22.城市化水平与外贸依存度 (9)

3.23.宏观经济结构与外贸依存度 (10)

3.3实证总结 (12)

4 我国外贸依存度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12)

4.1外贸依存度未来发展趋势 (12)

4.11.短期发展趋势 (12)

4.12.长期发展趋势 (13)

4.2政策建议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受到一国经济规模、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技术发展水平及所采取的对外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其高低不能一概而论,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部分国家的为外贸依存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将其称为“19世纪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外贸依存度一直受到关注。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贸依存度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随着中国外贸依存的不断攀升,国内外关于中国外贸依存度的研究也越来越热。这部分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外贸依存度定义及计算公式的修正问题上。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很多,将名义外贸依存度调整到实际外贸依存度是个复杂的过程,就此问题国内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的是找寻真正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实际外贸依存度。

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性展开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中国政府应警惕,另外一部分则认为目前的外贸依存度适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界的研究多是将中国与外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横向比较而开展起来的。总体来说这些研究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研究中国目前的依存度是否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本文基本上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研究目标而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进行整合,将外贸依存度放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这个大前提下进行全面概述,文章基本涵盖以上所提到的重要研究内容。

1.2 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属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类论文。从整体来看,更侧重于理论性。关联性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来说,将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两者结合有利于精确认识经济变量的性质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研究外贸依存度与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关联度分析时采用此方法。

2.理论研究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本文的中心问题,即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联性,采用此方法,一方面进行两者关联性的理论探讨,另一方面也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

3.归纳总结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分析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与政策建议中都采用此方法。

2 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及现状

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名义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1978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还低于10%,然而到了1990年已经到了30%,2000年达到40%,尤其是最近几年,名义外贸依存度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节节上升。根据WT0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90年升至38.7%,2003年已接近45%。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针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态势,国内外有些人士开始担心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关联性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2.1外贸依存度定义与度量

1.外贸依存度传统定义

外贸依存度通常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或者用来判断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传统衡量外贸依存度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来表示,如果分别用出口额和进口额在GDP中的比重来计算,外贸依存度则包括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如

果分别用商品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来计算,外贸依存度则包括商品外贸依存度和服务外贸依存度。计算公式如下:

1)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

2)外贸依存度=商品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依存度

2.外贸依存度新定义

传统外贸依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外贸依存度一般是利用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来计算的。这个公式是否科学,目前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现在看来,传统的外贸依存度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外贸依存度内涵与形式不符。因此新的外贸依存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良:

1)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经济活动总量

2)出口依存度=出口/经济活动总量

3)进口依存度=进口/经济活动总

新公式可保证各依存度的取值不超过100%,经济意义也很明确:外贸依存度就是外贸总额在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即全部经济活动对外贸的依赖程度。由新公式得到的外贸依存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它反映全部经济活动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时,可立即得到全部经济活动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只需用100%减去外贸依存度即可。

2.2我国外贸依存度历史发展及现状

我国外贸依存度历史发展及现状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在我国经济逐步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名义我国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9.7%上升到2000年的39.6%,再由2003年的52%到2007年高达72.5%。1978年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稳步上升阶段(1978--1989年)。这个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增加到16909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11 17亿美元。同期,我国名义外贸依存度从9.7%逐步上升到24.8%,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而利用新算法得出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在这一阶段也由4.1%上升到17.2%,增长了13%。第二阶段:大幅波动中缓慢上升

阶段(1990-2000年)。这个期间,受人民币贬值和以人民币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我国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实际外贸依存度均出现较大幅度上下波动。第三阶段:快速上升阶段(2001-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这个期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4743亿美元提高到11547亿美元,年均增长24.9%;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89468亿元提高到136515亿元,年均增长9.5%。由于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5.4个百分点,再加上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8.27水平上,使得我国外贸依存度出现快速上升,从2000年的14.17%上升到2007年的23.67%。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自1978--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基本上呈不断上升态势。(2)在进出口总额增幅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份,外贸依存度也相应提高。

3 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3.1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贸依存度受各国经济规模、自然禀赋和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特征。库兹涅茨对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做了比较后得出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经济规模呈负相关的结论。其理由是小国国内市场较小,只有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才能克服先天市场规模的制约。而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规模更大,通过发展内需也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实证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程度证实了这一结论,那么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又是否符合这一结论呢?在此章,本文选取了GDP、汇率(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EX)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建立了中国外贸依存度与GDP、汇率(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EX)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回归模型,来分析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怎么样来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的。因为汇率通过直接影响进出口产品的价格来影响进出口额,而外商直接投资作通过加工贸易来影响进出口额。

表1 中国GDP、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2000-2010)

兑日元的汇率EX)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自变量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表2 中国外贸依存度与GDP、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回归结果(2000-2010)

从以上表2回归结果中我们看出R-squared=0.9187,说明此方程有很好的拟合优度,且各解释变量的系数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值基本上都很小,方程的F统计量的P值达到了22.6,说明系数和方程基本都能够通过置信水平为90%以上的检验。所以基本上可以用TD*100 = -3.743426967 + 0.0004220773254*GDP + 128.5541882*EX +0.007936245416*FDI 来表示各变量

与中国外贸依存度的线性关系。这个回归方程显示了中国外贸依存度与国民经济的规模、人民币汇率和国际直接投资都呈正相的高度相关关系。GDP每增加1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则上升0.0004个百分点,而人民币汇率如果贬值,外贸依存度就会上升,反之则反是。由此,我们知道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确实较小(修正后),但是却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中国正处在内需和外需共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

3.2 外贸依存度与现阶段经济特征关联分析

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水平与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特征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可以说正是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不同导致外贸依存度在各国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行走路线,换句话说即外贸依存度是经济发展现状一个外在表现指标。下面我们要分析的就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

3.21.科技发展水平与外贸依存度

我国目前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出二元性,即总量与人均值不均衡发展。科技的这种发展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外贸依存度的提升: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科技投入总量迅速增加,技术进步会带来诸多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如运输成本下降、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高、各国间交流成本降低,另外还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和各国居民消费偏好呈现出多样化,这些因素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并提高了贸易依存度;然而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出于这个发展阶段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当然科技发展也不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进口依存度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分析:

3.22.城市化水平与外贸依存度

通过上文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二元性。这种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依存度: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增大,目前绝对量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有可能会影响我国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于消费结构而言,城市对比农村消费层次会有提升。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

加,消费结构会向上层发展,这自然会拉动进口的发展,即对进口依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该同时注意我国的城市化指数与高收入国家甚至于低中等收入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吸纳过多的劳动力,而二三产业却吸纳劳动力不足;从劳动力配置的动态调整看,中国存在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过慢的现象。这必将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速度,间接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

3.23.宏观经济结构与外贸依存度

宏观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等等。通过上文研究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政策安排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与外贸依存度紧密相关的宏观经济结构主要集中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两方面。下文将总结这两种宏观结构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影响。

(1)消费结构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这里讲的消费结构主要是指国内消费结构。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或者升级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也就是说消费结构是需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使表现具有时滞性,但并不妨碍我们利用需求结构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替代消费结构特征来分析其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

(2)产业结构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而产业结构中能够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就是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因为农业、工业、建筑业相对于服务业而言的可贸易程度要高得多,因此如果GDP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越高,一国的外贸依存度也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外贸依存度影响的计量模型:首先来选取数据,以1982-2011年间的模型数据。

以下我们将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率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看看两者之间在目前我国现阶段具有怎样的关系。仅过一系列检验与修正我们得到两者的模型如下:

LNY t= 1.651 107972*LNX t一0.1727378377

9.543901 —4.546191

R2=0.771353 F=91.08604

其中Y t为外贸依存度,X t为第三产业占GDP比率。

该模型表明我国自1982年以来30年间的发展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

计量模型分析:

显而易见,我们的模型与以上所阐述的理论并不吻合,在模型中LNX t与LNY t成正比例关系恰好与理论相反。经过分析,笔者认为是由于以下因素引起的:理论中阐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外贸依存度成负相关关系,这种结论的由

来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国情的若干各国进行横向比较得出的。而本文模型是以我国1982年以来30年以来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得来的。

3.3实证总结

上面主要就对各种经济因素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收入水平、科技水平、城市化水平和贸易政策、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缘故导致以上经济因素具有备自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征导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改革开放阶段发展的特征。而这些因素中笔者认为最为核心的因素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其他因素通过影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间接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而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外贸依存度是市场供求关系外在表现。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都是微观行为,正是这种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微观行为再加上政府的若干指导性政策扶持造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具有这种或者那种的特征,而我国现阶段的外贸依存度也恰恰能反映出这些特征。因此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是相匹配的。

4 我国外贸依存度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4.1外贸依存度未来发展趋势

4.11.短期发展趋势

根据计算我们可知,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高,其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相符。但是短期内我国外贸依存度会继续保持增态。原因如下: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均影响外贸依存度会继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特征决定我国的消费结构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国内消费依然以初级产品为主。而且这些初级消费品的消费量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因此进口依存度在短期内是增长的。居民的消费结构导致企业的生产行为,因此国内的产业结构短期内也不会有质的变化,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膨胀,出口产品会逐渐增加,出口依存度短期内也会随之提高。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依旧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据大半江山,尤其是第二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状态而第三产业由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增长幅度有限。

这就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并不会在短期内不会调整到第三产业对外贸依存度的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那个阶段,因此,从产业结构角度来分析,我国外贸依存度在短期内会继续增长。

4.12.长期发展趋势

在经济很长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经济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届时我国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会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的内需将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会在经济中占到最高的比重。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导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可能最后会逐渐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我们利用新的外贸依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各国外贸依存度数值大约为美国为9.7%、日本为9.8%、德国为24.9%、英国为17.3%、澳大利亚为16.2%、俄罗斯为24.4%。①根据这些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数据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大概预测出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中长期会落于10%-15%的区间内。

4.2政策建议

保证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发展阶段保持匹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构建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要力争把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更多地建立在经济自身和企业内部,加速提高内需,实现内外需均衡。目前由于产业结构等内部原因,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等与世界相关联的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出口增长略有疲软倾向,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能会从外而转向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消费热点,促进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减少贫富差距;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调整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使外贸出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从劳动密集型主导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主导。

3.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区域内的经贸合作,目前重点开发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适当降低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外贸依存度。

4.积极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即水平的限制,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其发展较其他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金融、法律、咨询、租赁等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篇论文主要就对各种经济因素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收入水平、科技水平、城市化水平、制度安排和贸易政策、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缘故导致以上经济因素具有备自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征导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改革开放阶段发展的特征。而这些因素中笔者认为最为核心,或者说最为根本的因素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其他因素通过影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间接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而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外贸依存度是市场供求关系外在表现。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都是微观行为,正是这种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微观行为再加上政府的若干指导性政策扶持造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具有这种或者那种的特征,而我国现阶段的外贸依存度也恰恰能反映出这些特征。因此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是相匹配的。

参考文献

[1] 许统生,黄彦. 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 当代财经,2009(4):71-73.

[2] 陈家勤. 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比较研究. 财贸经济,2008(2).

[3] 史德信郑桂换.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贸易平衡问题.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2004 (9):29—32.

[4] 崔大沪.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 世界经济研究,2010(4).

[5] 郭羽诞:《外贸依存度指标存在内在缺陷》,《解放日报》,2008年11月

6日.

[6] 罗进强:《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修正与实证分析》,《北方经贸》,

2009年第1l期。

[7] 易行健:《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判断与长期趋势预测:一个发展阶段假

说》,《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6期。

[8] 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隆国强:《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经济日报》,2006年9月12

日.

[10] 张旭宏、庞锦:《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和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56期。

[11] Pingyao Lai. China’s Foreign Trade: Achievement, Determinants

and Future Policy Challenges.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4, 12(6):38-50.

[12] Eswar Prasad and Thomas Rumbaugh. Beyond the Great Wall. Finance

and Development,2003(12):35-39.

经济管理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宏观经济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宏观经济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不断地融合加深,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能找到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广泛地使用,能更好提升工作效率,基于这点,文章对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地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经济管理 为了更全面地得知大数据统计在经济管理领域上的运行情况,合理有效运用大数据统计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对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管理领域以及经济上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方面中运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

如何完善和加强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方面中的运用提出了观点。 一、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方面中运用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领域1.企业在运营的时候,需要根据有关的政策,对企业业务产品和发展方向做出的调整,这就得需要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和参与,尽快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方案;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把企业有关的运营数据进行整合,及时地为企业领导部门做出反馈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简化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流程,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现如今随着全球经济开放性的加大,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外资企业的冲击,这就得要求企业在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企业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生产经营战略,在制定这些战略之前,需要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为决策提供保障和依据。

(二)经济宏观领域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企业的运营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市场上行业发展形势得到一个很好的判断和分析,在这些操作之前需要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对行业发展形式的了解,能更好地为企业结构做出合理的调整,对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管理领域以及经济上的应用 (一)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1.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是降低企业资金风险、确保企业资金资源得到有效地使用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更有效地把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提供有效的决策保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良好地分析,能更好地为企业投资评估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2.在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中,财务的工作压力是很大,往往需要重复一些操作,致使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效率过低,间接影响了财务有关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大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论文

应用统计学课程论文 经过这学期短暂的学习应用统计学,我对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认识。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各个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是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所以学好应用统计对不久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绪论 一、应用统计学的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大致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第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学时期是指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这是统计学的创立时期,亦称古典统计学时期。在这时期出现了政治算术学派和德国的国势学派两个统计学派. 1、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其创始人是威廉和约翰.“算术”是指统计方法。主要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实际情况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近代统计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这一百年的统计学,它是古典统计学的继续和发展,是古典统计学向现代统计学过渡的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的发端,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的卓越员献。他既继承了国势学和政治算术的传统,把统计学从作为管理国家行政的“政治医学”,扩展到作为研究社会内在矛盾及其规律性数量表现的科学认识方法,又积极地把古典概率引人统计学,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偶然变化中的规律性表现。 1、数理统计学派 指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形成数理统计学,以概率作为理论基础,抽象掉统 计学的社会经济现象内涵,变成了抽象的数学分析和推断技术. 2、社会统计学派 指研究社会现象变动的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社会统计学在这里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犯罪统计等多方面内容. 第三、现代统计学时期: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宏观经济学学年论文范文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宏观经济学》学年论文 题目最低工资调整对东莞经济的影响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张三 指导老师黎伟 2013年月

摘要 2010年3月18日广东省人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调高该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相应提高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过21.1%,该标准从今年5月1日起执行。 调高最低工资到底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通过对了解东莞人群的薪金以及劳动成本占企业成本的状况来分析最低工资调整对东莞的企业、居民和经济的总体影响来说明了调整最低工资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不仅可以缓解贫富矛盾滋生的问题提高广大工人的工资,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还缓解了民工荒问题、加速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东莞最低工资经济影响

目录 绪论 (1) 一、东莞目前的工资状况 (1) (一)东莞企业各职位的薪金状况 (1) (二)东莞最低工资的人群状况 (3) (三)东莞企业的基本状况 (4) (四)劳动力成本与东莞企业生产成本的关系 (4) 二、对居民的影响 (5) (一)提升人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5) (二)调整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6) (三)缓解了贫富差距 (7) 三、对东莞企业的影响 (8) (一)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削弱了一部分企业的竞 (8) (二)有利于吸引更多劳动力来莞工作 (9) (三)迫使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9) 四、对东莞经济总体的影响 (10) (一)有利于东莞经济的稳定发展 (10) (二)加速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 (10) (三)收入增加带动了东莞消费增长 (11) 五、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统计分析论文

实验名称: 用SPSS软件寻找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数据如下表所示 最终消费 年份国民总收 入 1990 18718.32 12090.5 1991 21826.2 14091.9 1992 26937.28 17203.3 1993 35260.02 21899.9 1994 48108.46 29242.2 1995 59810.53 36748.2 1996 70142.49 43919.5 1997 78060.83 48140.6 1998 83024.28 51588.2 1999 88479.15 55636.9 2000 98000.45 61516 2001 108068.2 66878.3 2002 119095.7 71691.2 2003 135174 77449.5 2004 159586.7 87032.9 2005 184088.6 97822.7 2006 213131.7 110595.3 2007 251483.2 128444.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实验过程: (一)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之间的关系及模型(1)用散点图进行直观分析

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的散点图 (2)皮尔森相关性检验 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独立样本t检验 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国民总收入最终消费N 18 18 Normal Parameters a Mean 9.9944E4 5.733E4 Std. Deviation 6.70326E4 3.3808E4 Most Extreme Differences Absolute .123 .090 Positive .123 .076 Negative -.113 -.090 Kolmogorov-Smirnov Z .524 .384 Asymp. Sig. (2-tailed) .947 .999 a. Test distribution is Normal. P值都大于0.05,满足正态分布。

经济毕业论文分析电力市场经济论文

分析电力市场经济论文 一、电力市场经济发展和以及规划 1.电价的机制。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耗形成了从发电成本、输电成本以及供电成本的成本链,以及由进网电价、输送电价、和消耗电价形成的电价链,并本着以电力供求和电价互动、竞争为机制来形成对电价的定位。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消费群众所喜欢的定价并非就是对国民的有利电价。电价不仅要反映出一系列的成本以及资源的缺少度,还要保证电力企业应有的合理利润和对节能口号响应的实施作用,从而维持电价和其余能源价格之间的合理比例是相当重要的。 2.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对于我国来说电网建进度相对滞后,也是电力市场向更深度发展的瓶颈。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中的国民经济与能源分布的状态来看,我国电力市场的应用是凭借强大电网基础而形成的国家和区域、省的三级电力市场,从而全面做好优质供电服务,也为电力市场和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电力市场中的投资。当下电力作为资金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具额的资金。从目前来讲,我国的电力建设不仅在电源建设上缺乏资金,在电网建设上更加地缺乏。因而,应该发展电力特有的金融市场,开发以电力为核心的金融工具,建立起电力在金融市场上有重要意义的商业融资制度,还要加强在电力投资中的风险与决策的评估,从而完善和扩大电力融资的重要渠道。 4.电力市场中和谐的沟通。电力体制的改革与电力市场经济化发展都涉及到了国民生计的诸多方面,各个行业以及全体

社会公众。因而,电力市场经济化过程便需要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沟通。对此,既要有对制度的规范,也要 有对道德的约束,既要让电力系统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也要能 够让各个机构和行业以及广大社会群众对电力市场建设的支持和 理解。 二、我国电力市场经济化的特征 一个能够实现市场化的电力市场能够从产权、结构、交 易和市场的体系结构以及电价都有鲜明的特点。从市场体系和结 构来看。明确地区别电力市场的结构,其中可以从电力行业所拥 有的厂商数量来判断,二是能够从电力行业厂商的产品相互代替 的程度来判断。按照电力商品对消费者的功能满足上可以进一步 的细分为电能、电力、备用、等一系列产品,并且对应相关的市 场经济。应该尽量让市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让电力用户的选 择余地大大增加,在发电,配电,零售等环节中能够让用户直接 参与到服务评价中。从输电和配电的定价来看。在我国输电配电 价格的模型还没有建立,可以参考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应用方案。 三、电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展望 电力工业在市场中的结构、以及定价模型的都会对大众 用电情况带来严重影响。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或区域,电费 定价是按照用户使用时间而在波谷与波峰的分时段情况来定位的,而有的地方则是无论用电时段都采用统一的定价。前一种模式除 了计费比较科学以及对“消峰填谷”的作用之外,对上班族也比 较有利。因上班族白天都在外工作,夜晚才回家,便因此很少在 用电高峰期用电,而在20点至次日的8点对于电器的使用较为频繁,从而这种计费方式将为上班族节省一定的电费支出,同时也 能够对促进其购买能定时运行以及关闭的设备和家电技术的进步 等都有着莫大的帮助。而对于长期在家中的住户而言,特们使用

宏观经济论文宏观经济指标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宏观经济指标论文 宏观经济与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文运用2008-2010三年间的月度宏观经济指标与上证股指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探讨影响股指涨跌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大小,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时滞。 [关键词]股票指数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股票指数影响的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是影响证券市场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 本文在宏观经济指标中选取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新增信贷额、财政收支、进口和出口额等多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 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当存在通货膨胀时,代表人民币间接贬值,将导致股市上涨以配合利率的相对降低,从而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上涨因素,相反,CPI的值相对较小则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利率上扬,股市将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2.广义货币(M2):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3.新增信贷:中国股市跟信贷新增贷款正相关,信贷投放得多,股指就会走高;投放少就会走低,股市主要还是资金推动型,而市场上的资金,最重要的来源就是银行信贷,股市和新增贷款的走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4.财政收支关系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发生影响,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财政收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采用结余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可以减少社会总需求,给过热的经济降温,股市应呈现下跌的趋势;财政收不抵支出为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的功效,股市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强势。 5.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净出口额直接反应本国对外经济,净出口额增加,意味贸易顺差,将对股市是利好影响,股市会上涨。相反,净出口额为负,则表明本国对外经济逆差,股市相应下跌。 二、相关性实证检验

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 关联分析 学院:经管学院 专业:国际贸易学 学号: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及应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研究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但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理论的问题和不足,将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关联研究,使外贸依存度以纵向的视角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论证现阶段我国外贸依存度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写作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国经济与外贸及外贸依存度关联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根据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选择经济发展几个重要指标。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将选择的经济发展指标用于我国发展现状与实际外贸依存度进行关联分析,其中在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并对结论进行详细论述。进行探索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第四部分针对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字词:外贸依存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关联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economy one of the main indexes of external dependence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Many scholar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a lot of research, the theory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ic external dependence degree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but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ising year by year since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re analyzed in depth. But these studies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from a 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moderate. Writing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untry's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ion studies were reviewed.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select several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will choos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elation analysis, which in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number,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u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ctual match the 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The fourth part for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make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Key words: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姓名:许玲 学号:14313105

【摘要】本文从现状出发,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业,就业市场分割 近些年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调越来越严重,人才供给可以说远远大于人才需求,特别是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更显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的表现是人才供给太过充裕和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考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逐渐在下一代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也许要不了几年,大学教育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大学生已不是过去的大学生一样的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数据显示,2001年大学毕业生仅114万人,到去年为止已经增加到727万,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会增长到749万。而据统计2009-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多万左右,总计2014 年要解决近9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拐点,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国GDP增长下降到百分之七点多,保8难以持续。同时多年来结构相矛盾充分暴露,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热的太热,冷的太冷,比如房地产,股票基金等行业近几年被炒得越来越热,而制造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越来越被冷落,年轻一代可以说很少有人会愿意做这些,除非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另一方面是分派结构的矛盾,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严重。 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我们外向型企业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而这些企业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象。收入的减少迫使他们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减少员工数量正是节省开支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企业通不招收新员工的方法减少人工成本,这样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泛滥,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 但是,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4.7%,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 年。这种受教育程度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

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课题.doc

郑重声明: 以下课题均属个人网上整理而得,仅做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因个人因素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 区域服务业饱和度与溢出度研究 2 微区位人流量测算技术研究 3 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富裕度测算方法 4 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测算技术研究 6 区域质量指数的计算技术研究 7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8 微区位富裕度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9 柳州主导产业同构性与差异性研究 10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技术研究 11 富裕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的存在性研究 13 非统一收银商场交易量与经济总量调查技术研究 14 综合评价权数确定的坎蒂雷方法实证研究 15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6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柳州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 18 柳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9 柳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20 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22 柳州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23 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 24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5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6 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7 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聚类分析 28 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 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改革 30 柳州城乡收入差距预测 31 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2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效果—以柳州为例 33 柳州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 34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 房地产市场供求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6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3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区域比较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 摘要:学科素养不仅包含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掌握,还包括对未来职场思维、态度和技能的训练,学科素养成为衡量一个学科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学科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学科范围广,数理性强,有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其学科素养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并指出目前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二者基础上给出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未来培育方向。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学科素养,能反映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某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积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所受到的基本技能、知识、思考方式和能力的训练,并将影响到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操守,以及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科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通过几本书或几门课程能够提高的。这是通过与每位教师的接触,通过学校的正确引导,通过深深感

受大学的精神才能培养出来的。这正好是目前大学所缺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大学是靠名师支撑的,学生所学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熏陶下培养一些必备的学科素养和对事物的批判能力。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经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而硕士研究生处于本科生与博士生之间,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硕士生的学科素养在考虑到培养全面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原则上,还要重视对学科前沿的知识的了解,重视未来职业道路上发展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具有敏锐的专业嗅觉和果断的判断力。因此,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包含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素养的培育,其中要以经济学和统计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为主,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素养的培养为辅。对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而本文尝试通过建立数量经济学学科内涵给出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学科素养,通过指出目前数量经济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学科素养培育方向,以期对数量经济学学科建设有所帮助。 二、学科素养含义

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决定经济增长的有: 1、市场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范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 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 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 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 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 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 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 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 23、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 24、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25、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 26、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 27、**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8、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

29、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30、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31、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32、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33、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 34、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 35、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 3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 37、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8、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09 39、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 40、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1、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42、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3、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4、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45、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46、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47、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 48、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49、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50、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5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52、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5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54、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 55、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 56、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 57、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分析论文,欢迎浏览。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篇一一、中国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解决好粮食经济的问题十分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不单是保障粮食产量、满足供给,粮食流通市场化也很重要,它是联系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的桥梁,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直接作用并且这个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解决粮食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流通的体制问题。 首先,我国改革了粮食购销的体制。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流通制度,不过是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仍然对粮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我国在2004年飞出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粮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场化。 其次,我国在农业税方面给予了农业发展很大的帮助,我国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这不仅给农民减轻了很道德种粮开销,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加的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粮食收购价格方面、信贷方面,我国政府也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还减少了粮食的定

购数量,从而也间接的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了。 二、中国粮食经济的未来与发展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匮乏的状况。再加上我国的农业基础本来就不雄厚,所以怎样保持粮食的平稳增长,使之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对我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994年国外的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中国对能否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了极大关注。同时国外的一些研?a href='https://www.360docs.net/doc/462973359.html,/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第一,对于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了,还要保证我国粮食的流通,粮食市场的稳定有序进行。当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还是首要的。第二,中国要重视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例如,农业用具的改进,农业机械的改革。更重要的还有研究优良品种,提高粮食的产量,还要加强有关粮食的机构的科学建设。第三,在发展农业时要着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资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究,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一)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对于国外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疑问,在此我有绝对的把握说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量绝对能满足国民的需求,并且我国

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

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X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及其治理政策选择分析 【摘要】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同我们的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在普通大众眼里,通货膨胀就是 "钱不值钱了"或者是"又涨价了"。目 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非常严峻。人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通货膨胀给日常生活 带来的影响,“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所表现的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都 是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本文结合本学期所学宏观经济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分 析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及其治理政策。并浅谈根据现有情况,选择相应的治 理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治理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

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物价上涨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上涨;第二,物价的上涨是持续的;第三,这种物价的上涨是公开的。也就是在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期内普遍上涨。和失业一样,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指示器。描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西方学者认为存在着三种通货膨胀:(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价格上涨的比例在10%以内。目前我国存在的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虽然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对经济收入和收入的增长有积极地刺激作用。但针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这却不适合我国的国情。(2)通胀率在10%-100%的奔腾的通货膨胀。(3)通胀率在100%以上的超级通货膨膨胀。 (二)按照对不同商品价格的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1)平衡的通货膨胀,及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的比例上生。(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我国现在的通胀类型就是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农产品的价格和生活日用品的价格上涨比例要远远高于其它商品。 (三)按照人们的预期加以区分,存在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涨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就没想到价格会上涨。(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现在我国的通货膨胀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援引温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提到, 在物价上涨较快时,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本轮通胀从食品价格开始,从人们日常消费的商品价格开始,使人们有着最深切的体会。人们,尤其是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人们会发现生活成本明显增加。近期央行的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预计物价会再度上扬,而通常情况下仅有半数受访者有此预计。通常情况下,一旦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继续上涨,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现有的通胀原因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的理论解释清其成因。我认为造成我过现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分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推动的通货膨胀。 (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随着我国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就我国农产品来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