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

摘要:学科素养不仅包含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掌握,还包括对未来职场思维、态度和技能的训练,学科素养成为衡量一个学科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学科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学科范围广,数理性强,有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其学科素养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并指出目前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二者基础上给出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未来培育方向。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学科素养,能反映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某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积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所受到的基本技能、知识、思考方式和能力的训练,并将影响到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操守,以及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科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通过几本书或几门课程能够提高的。这是通过与每位教师的接触,通过学校的正确引导,通过深深感

受大学的精神才能培养出来的。这正好是目前大学所缺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大学是靠名师支撑的,学生所学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熏陶下培养一些必备的学科素养和对事物的批判能力。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经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而硕士研究生处于本科生与博士生之间,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硕士生的学科素养在考虑到培养全面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原则上,还要重视对学科前沿的知识的了解,重视未来职业道路上发展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具有敏锐的专业嗅觉和果断的判断力。因此,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包含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素养的培育,其中要以经济学和统计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为主,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素养的培养为辅。对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而本文尝试通过建立数量经济学学科内涵给出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学科素养,通过指出目前数量经济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学科素养培育方向,以期对数量经济学学科建设有所帮助。

二、学科素养含义

(一)素养含义

在我国《辞海》中是“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等”,认为素养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培育的。英语中对“素养”(Literacy)的解释:一是指有学识、有教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有文化跟大众有关。从“素养”的解释可以看出,它们都持动态发展的观点,都有相似的内涵。素养与能力不同,比能力内涵更加丰富,包括可以认知的和不可认知的部分。素养也与素质不同,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而素质是先天拥有和后天积累的共同“结晶”,素质包含素养的内容,但素质比素养更加复杂,难以测量。关于素养的研究更多的是分别到具体的领域或范畴,如:科学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等。

(二)学科素养含义

学科素养是指个体在某一个学科领域通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与自我修养而形成的专业的品格和重要的能力,包括从事专业活动的基础能力,例如专业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与反思能力等,和综合性素养,例如学科思想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同学科由于其固有的本质属性不尽相同,例如学科方法与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不同学科要

求的素养也不尽相同,对于具体的学科具体分析。百度中对“学科基本素养”的解释是:学科基本素养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到某门具体学科所要前进的基本目标。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几个方面。除上述“四基”之外,学科素养还应包含“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内研究现状

学科素养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是很难界定、量化和评价,所以国内关于学科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科素养概念的厘定、学科素养指标的选择与建立模型对学科素养进行量化和学科素养效果的评价这三方面上。目前国内有关学科素养的研究较多,仅在知网上以关键词分类检索“学科素养”就得到2447条结果,大部分是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其中2016年有501篇论文,可见学科素养的研究正在不断得到重视。岳辉和和学新(2016)就学科素养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在最后指出了未来学科素养研究应该的走方向。他给出了素养的含义以及素养与能力和素质

的不同之处,基于素养的概念界定了学科素养的概念,认为学科素养应包含宏观层面学科素养和具体学科的学科素养。评价作为学科素养研究的难点,学科素养评价要重点解决情感、态度和思维等内隐因素的评价问题,他介绍了国外的评价方法,例如PISA、TIMASS、NAEP和Kassel等国外的方法。另外,他也指出目前学科素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认为国内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专门研究匮乏,在关于学科素养的论文中,很少一部分是专门研究学科素养的;(2)学科分布不均衡;(3)研究深度不够;(4)研究方法单一。最后,他给出了未来学科素养研究的方向:(1)厘清核心概念的内涵;(2)加强对弱势领域的研究;(3)拓宽研究思路;(4)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国内部分学者学习国外学科素养建设的成果,介绍了国外学科素养模型,强调借鉴国外经验用于中国,同时要注意本土化。邵朝友(2016)指出了学科素养的基本性质和逻辑起点,他认为在国际上学科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科素养是学科目标的体现;(2)学科素养是统领性的素养;(3)学科素养是可学可教的;(4)学科素养是有机整体。学科素养的逻辑起点是核心素养,要发挥核心素养在融合各学科素养培养中的作用。他介绍了目前国外存在的五大类型学科素养模型:第一类由学科主题+学科素养构成,如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NCTM)1989年提出的数学模型;第二类由学科主

题+学科素养+认知要求构成,如德国教育标准研制者2003年描述的物理素养模型;第三类由学科主题+学科素养+表现水平构成,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数学素养模型(1997);第四类由学科主题+学科素养+问题情境构成,如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科学测评框架(2005);第五类由学科主题+学科素养+认知要求+问题情境构成,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9)。最后,他根据国际经验给出我国建设学科素养的建议:在借鉴国外学科素养模型时要构建本土化的学科素养模型。国内也有学者将学科素养的内涵进行进一步拓展,认为在知识碎片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深度学习是学科素养培育中的一部分。康舒敏(2016)认为学科素养的培育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深度学习实现,即需要学习者进行思考、探究、推理、反思等深度学习过程,但传统教育方式形成的接受性的学习习惯和数字化时代流于表面的阅读,带来了学习缺乏深度的问题。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习的现实诉求是创生性学习,需要深度的理解和基于境脉的价值考量与研判,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和知识构建。他从认知角度、情感维度、学习过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效角度给出了深度学习的内涵特质,同时阐释了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1)强调学习的高投入性;(2)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整合利用;(3)促进学习结果发生质变。最后,作者主要指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深度学习素养的培育:(1)

培育主动进取的学习品质;(2)培育敏锐的专业阅读能力;(3)强化专业思想表达;(4)注重思辨能力培养;(5)养成自我反思习惯。

四、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内涵

在上述学科素养内涵中阐述了“四基”和“四能”作为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给出了学科素养构建的标准。另外,深度学习在知识经济化的今天是各个领域的现实要求,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是学科素养的一部分。而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四基”和“四能”具有其学科固有特点,下面以“四基”、“四能为原则,阐释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内涵。”

(一)专业知识

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素质。系统的学科知识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建构系统,影响着学生思维形成的方式、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方法化,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数量经济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具有其学科专有知识,这种专有知识不同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

计算机各学科专业知识,他们是相关联而又是相互独立的,独立性表现在其处理现实经济问题时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建模方法。而通过数量经济学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是形成利用数量经济学思维方式、方法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途径。

(二)综合知识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数量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应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强化本学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渗透,使自己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数量经济学研究生不仅要关注学科内的知识和方法,更要作为社会中的人关注社会去发现探索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寻找相关证据、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名对社会负责的青年。

(三)相关学科知识网络

数量经济学涉及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其中以计算机、数学为工具,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数量经济学”方向的硕士应具备综合的知识

网络,才能使本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落到实处。“数量经济学”方向的研究生的知识网络要求主要有:了解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方法,了解个学科知识之间的依存关系。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哲学、科学人文、历史、文学等。

(四)职场素养

职场素养不仅包括通过学科专业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处理本领域内职场问题的能力,还包括职业道德的修养、职业思维方式和养成职业技能的掌握。不同的学科对应不同领域的职业,而作为学科灵魂的老师及导师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起着标杆作用,学科老师及导师的职业道德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同时老师及导师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对学生的教导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观。另外,职场不同于学校,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与残酷激烈的竞争都要求学生改变在学校里养成的思维方式,以适应职场生活,所以在数量经济学学科开设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经过为期几个月的实习经历,对其对职场经验与职业技能的初步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五)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研究生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职场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深度学习应该作为学科素养中的一部分受到重视。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偏数理的复杂学科,不同于普通经济学学科,其要求更深的数理知识与更前沿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数量经济学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所以数量经济学总与一些前沿的理论相关。只有依赖于深度学习的思维学生才会去探索最前沿的内容,从而推动学科发展。

五、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培育方向

(一)数量经济学学科现状

数量经济学学科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开设的院校也不多,由于其课程特点本科生并不开设此专业。数量经济学其理科性极强,本学科内的大部分老师是学习数学出身,对于经济学并不十分精通,而一部分老师是经济学专业出身,数理能力较差,只有一小部分老师既有经济学背景又有数学背景。相比于国外,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学科实力较弱,大部分院校愿意招收海龟或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博士。目前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以计量经济学课

程为主,涉及少量的数学与经济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例如数理经济学、数理金融学,然而开设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非常少,主要以一些统计及计量软件的介绍为主。学科课程的课堂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另外大部分课程考试仅以论文的形式,由于论文选题广泛,所以大部分课程内容并未在论文中出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未得到考察。

(二)培育方向

根据上述对数量经济学现状的介绍,可以发现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教师队伍不平衡,具有文理科双重背景的任课教师较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2)课程设置不合理,关于计算机类课程少甚至没有;(3)授课方式单一并未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程考察简单,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和学科思维方式。结合前面对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含义的阐述和数量经济学学科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在现有数量经济学培育方式的基础上给出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中应该重视的方面:(1)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接触,这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也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2)增加课程考核难度与多样性,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所

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构架和学科思维方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3)多样化授课方式,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学科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职业技能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岳辉,和学新.学科素养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6,(1).

[2]邵朝友,周文叶.学科素养模型及其验证:别国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16,(5).

[3]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

[4]邵朝友.学科素养的国际理解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0).

[5]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6]刘奕涛.学习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现教育论丛,2015,(2).119.

中国企业效率的经济学分析论文4500字

中国企业效率的经济学分析论文4500字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其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率。改革以来,随着各项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效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总体上说,国有企业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给国有企业自身运行机制带来的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发展使配置效率提高给国有企业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促使其提高产出效率;尤其是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崛起所形成的国有、私营以及三资企业平分天下的局面,对国有企业以及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到底如何?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引起效率增长的源泉在哪里?与非国有经济成分相比,国有企业的效率水平是高是低?这些问题值得分析。 一、企业效率的经济理论基础 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集中在“厂商理论”部分。所谓厂商是指能做出独立生产决策的单位,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在研究生产者行为时,一般的理论假定是,企业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者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厂商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理论。主要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即如何配置资

源,使生产要素既定时产量最大,或者说使产量既定时投入的生产要素最少。(2)成本理论。主要研究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厂商只有在扣除成本后,才能谈得上利润的最大化。(3)市场理论。市场有不同的结构,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它研究的是当厂商面对不同的市场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企业只有处理好以上三方面问题,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实际上,现代经济学家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厂商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例如美国经济学家W·鲍莫尔分析了厂商以销售量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K·加尔布雷斯则把稳定与增长作为大公司这样的厂商的目标,它们追求的是适度利润。但是,在一般的微观经济理论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假设,本文的分析也不例外。 在研究企业问题时,国内普遍使用的“效益”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对应的理论。西方经济学中,一般使用的是“效率”概念。虽然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主要关注的是实物量,但关注的不是总量,而是比率(ration)以及比率的变化率。例如,关注的不是总产量,而是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关注的不是总收益,而是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关注的不是总成本,而是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关注的不是总劳动量,而是劳动生产率等。因此,研究企业状况时使用“效率”作为指标顺理成章。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从《卖疯了的iPhone4,背后的秘密!》谈商品效用的特点 苹果品牌作为时尚电子系列产品的领航者,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iPhone系 列手机的更新换代在国内引发的消费热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从今年来看,iPhone4S 在国内一经上市就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领头军。消费者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新款的iPhone 手机,纷纷熬夜排队等候,甚至不惜花高昂的价格去收购、竞拍。那么一款iPhone手机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如此吸引消费者? 对此,有网友称:“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拥有iPhone手机,象征了一个人的身份。大多数人在看到手上拿着一部iPhone手机的人,往往会露出一种羡慕的眼光,而大部分拥有iPhone手机的人就是为了享受这种眼光,让自己可以炫耀!“在这里,“炫耀”这个词间接揭示了一部iPhone手机的本质属性。往往,能够禁得起人们炫耀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 而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定义为”效用“。 商品效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观性。主观性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一种完全取决消费者本人的感觉。也 就是说,效用有很多不确定性,效用的度量也只对消费者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 (2 ) 相对性。相对性说明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品的效用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由此可见,一部iPhone手机的真正价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它的使用价值上。换言之,虽然能够上网、发微信、刷微博、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的手机早已屡见不鲜, 但是iPhone手机之所以能够在与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中崛起,是因为它的效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手机被赋予了高端、时尚、个性、奢侈等内涵。这些内涵的追加不是单纯靠研发生产所能带来的,更多是体现在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消费者认为iPhone手机能够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它的效用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通讯工具转变为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时尚奢侈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使用iPhone手机,部分消费者甚至对人们痴迷iPhone 手机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iPhone手机的诞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孤立了使用非智能手机的消费人群。因此,对于购买iPhone手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再次说

经济毕业论文分析电力市场经济论文

分析电力市场经济论文 一、电力市场经济发展和以及规划 1.电价的机制。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耗形成了从发电成本、输电成本以及供电成本的成本链,以及由进网电价、输送电价、和消耗电价形成的电价链,并本着以电力供求和电价互动、竞争为机制来形成对电价的定位。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消费群众所喜欢的定价并非就是对国民的有利电价。电价不仅要反映出一系列的成本以及资源的缺少度,还要保证电力企业应有的合理利润和对节能口号响应的实施作用,从而维持电价和其余能源价格之间的合理比例是相当重要的。 2.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对于我国来说电网建进度相对滞后,也是电力市场向更深度发展的瓶颈。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中的国民经济与能源分布的状态来看,我国电力市场的应用是凭借强大电网基础而形成的国家和区域、省的三级电力市场,从而全面做好优质供电服务,也为电力市场和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电力市场中的投资。当下电力作为资金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具额的资金。从目前来讲,我国的电力建设不仅在电源建设上缺乏资金,在电网建设上更加地缺乏。因而,应该发展电力特有的金融市场,开发以电力为核心的金融工具,建立起电力在金融市场上有重要意义的商业融资制度,还要加强在电力投资中的风险与决策的评估,从而完善和扩大电力融资的重要渠道。 4.电力市场中和谐的沟通。电力体制的改革与电力市场经济化发展都涉及到了国民生计的诸多方面,各个行业以及全体

社会公众。因而,电力市场经济化过程便需要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沟通。对此,既要有对制度的规范,也要 有对道德的约束,既要让电力系统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也要能 够让各个机构和行业以及广大社会群众对电力市场建设的支持和 理解。 二、我国电力市场经济化的特征 一个能够实现市场化的电力市场能够从产权、结构、交 易和市场的体系结构以及电价都有鲜明的特点。从市场体系和结 构来看。明确地区别电力市场的结构,其中可以从电力行业所拥 有的厂商数量来判断,二是能够从电力行业厂商的产品相互代替 的程度来判断。按照电力商品对消费者的功能满足上可以进一步 的细分为电能、电力、备用、等一系列产品,并且对应相关的市 场经济。应该尽量让市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让电力用户的选 择余地大大增加,在发电,配电,零售等环节中能够让用户直接 参与到服务评价中。从输电和配电的定价来看。在我国输电配电 价格的模型还没有建立,可以参考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应用方案。 三、电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展望 电力工业在市场中的结构、以及定价模型的都会对大众 用电情况带来严重影响。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或区域,电费 定价是按照用户使用时间而在波谷与波峰的分时段情况来定位的,而有的地方则是无论用电时段都采用统一的定价。前一种模式除 了计费比较科学以及对“消峰填谷”的作用之外,对上班族也比 较有利。因上班族白天都在外工作,夜晚才回家,便因此很少在 用电高峰期用电,而在20点至次日的8点对于电器的使用较为频繁,从而这种计费方式将为上班族节省一定的电费支出,同时也 能够对促进其购买能定时运行以及关闭的设备和家电技术的进步 等都有着莫大的帮助。而对于长期在家中的住户而言,特们使用

经济学小论文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一经济现象 贪污犯罪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近年以来,各类贪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贪污的钱款数目也日趋庞大。贪污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然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注意。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特别当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直接冲突时,人民群众就不拥护我们的党,不信任我们的党。这种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廉吏十一,贪吏十九。”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杜绝贪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有自利性,每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经济人会在预算的限制下,最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自己的最大效用和利润,或者在固定效用或利润下实现最小的成本。政府官员们之所以进行贪污是因为他们认为进行贪污所获得的效益大于其他方式所获得的效益,另外他们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我们有理由相信贪污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对每一项犯罪进行分析,特别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应该考虑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犯罪成本是商品生产的产物,是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在犯罪学中的反映。主要由现实的犯罪成本和惩罚成本构成。其中现实的犯罪成本是指犯罪分子用于实施犯罪、贿赂、逃避侦查、逃跑

等所支出的费用;惩罚成本是指犯罪分子应犯罪受到惩罚而遭受的损失。(有关概念来源于资料)贪污犯罪实施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为了逃避罪责或者贪污更多的钱,有些政府官员会进一步贿赂领导干部,这应该也属于现实的犯罪成本。贪污腐败分子在进行贪污前后所经历恐惧、悔恨等心理成本也属于惩罚成本。对于犯罪收益主要来源于直接的金钱收益。当一些政府官员有了足够的钱,他们会尽情挥霍享受,自己和家人过着浮华的生活,以最大限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望。贪污腐败分子也必然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一定的利益,往往贪污事件的败露不是由于犯罪分子本身被揭发而是周围得到便利的人过于招摇,典型的就是‘官二代’,‘富二代’。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人们的各种欲望是通过各种偏好表现出来的,而偏好又具有非饱和性,即同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经济人更喜欢数量多的商品或商品组合,他们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是多多益善的。一些人有求于政府官员,他们便抓住政府官员喜欢更多的钱这一特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贿赂数目庞大的金钱。由于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数量越多,他的满足或对重复刺激的反映能力越弱,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之一,所以贿赂分子在进行下一次贿赂相比前一次贿赂需要送更多的钱以维持政府官员对金钱总的效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政府官员的胃口越来越大的缘故。对于犯罪收益的分析还应包括团伙勾结的规模收益。规模收益表示所有要素投入成比例变化时,产出比例的变化情况。一般来说,查出一个人贪污应该可以拉起一整条犯罪链条才对。因为犯罪分子联合在一起,会有一种安全感,降低了罪责感,心理成

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 关联分析 学院:经管学院 专业:国际贸易学 学号: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及应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研究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但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理论的问题和不足,将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关联研究,使外贸依存度以纵向的视角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论证现阶段我国外贸依存度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写作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国经济与外贸及外贸依存度关联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根据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选择经济发展几个重要指标。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将选择的经济发展指标用于我国发展现状与实际外贸依存度进行关联分析,其中在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并对结论进行详细论述。进行探索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第四部分针对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字词:外贸依存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关联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economy one of the main indexes of external dependence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Many scholar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a lot of research, the theory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ic external dependence degree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but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ising year by year since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re analyzed in depth. But these studies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from a 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moderate. Writing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untry's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ion studies were reviewed.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select several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will choos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elation analysis, which in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number,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u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ctual match the 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The fourth part for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make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Key words: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关于XX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XX经济学的论文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 __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 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 摘要:学科素养不仅包含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掌握,还包括对未来职场思维、态度和技能的训练,学科素养成为衡量一个学科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学科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学科范围广,数理性强,有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其学科素养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并指出目前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二者基础上给出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未来培育方向。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学科素养,能反映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某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积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所受到的基本技能、知识、思考方式和能力的训练,并将影响到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操守,以及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科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通过几本书或几门课程能够提高的。这是通过与每位教师的接触,通过学校的正确引导,通过深深感

受大学的精神才能培养出来的。这正好是目前大学所缺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大学是靠名师支撑的,学生所学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熏陶下培养一些必备的学科素养和对事物的批判能力。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经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而硕士研究生处于本科生与博士生之间,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硕士生的学科素养在考虑到培养全面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原则上,还要重视对学科前沿的知识的了解,重视未来职业道路上发展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具有敏锐的专业嗅觉和果断的判断力。因此,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包含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素养的培育,其中要以经济学和统计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为主,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素养的培养为辅。对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而本文尝试通过建立数量经济学学科内涵给出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学科素养,通过指出目前数量经济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学科素养培育方向,以期对数量经济学学科建设有所帮助。 二、学科素养含义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一、信用问题概揽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我们的交易各方,都在抱怨别人信誉差,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得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活动能在一个有序、安全的氛围中进行,但对自己这一方是否会遵守约定、恪守信用,却并不严格要求,甚至自己在交易时就预留了不守信的伏笔。也就是说,在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均希望别人守信、社会诚信,而惟独自己可以不完全诚信。当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思维时,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差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普遍现象了。北京市工商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被列入“黑名单”的个人及企业近七万,其中,自然人占两万七千八百七十六人,企业有三万九千两百七十五户,这些个人及企业,因为失信,被锁进“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他们将为各自的欺诈、哄瞒等失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在全国各地,因失信而导致的经济纠纷,甚至恶性案件,拾俯皆是;有些地区因信用度普遍低下而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汕头经济特区因90年代以前不太重视经济活动中的契约信用,甚至在90年代末因国税部门开出的增值税发票可信度低,而被国家税务总局通报不能作为出口退税之用,致使汕头特区1000多家外向性企业不得不外迁,严重影响了汕头经济发展。 信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彰显重要,传统主流经济学对此已有诸多的分析,“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内容是:人是“理性经济人”,“经济人”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揭示了市场利益原则,把道德、情感等因素排斥于经济动机分析之外,使“经济人”成为纯理性的人,忽视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主体行为中的作用,“经济人”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市场利益原则,并以此作为行为(包括信用行为)的动机。信用是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信用行为作为“经济人”的市场行为,其出发点是利益预期,利益成为信用行为的经济杠杆,“商人是否愿意使用信用,则取决于他对赢利的预期。”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信用问题,特别是行为主体优选守信还是失信行为,从理论上归纳为以下几种解释:一是信用的成本收益核算。行为主体(个人、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是否恪守信用契约,关键在于守信或失信可能给他带来的成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分析论文,欢迎浏览。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篇一一、中国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解决好粮食经济的问题十分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不单是保障粮食产量、满足供给,粮食流通市场化也很重要,它是联系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的桥梁,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直接作用并且这个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解决粮食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流通的体制问题。 首先,我国改革了粮食购销的体制。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流通制度,不过是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仍然对粮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我国在2004年飞出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粮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场化。 其次,我国在农业税方面给予了农业发展很大的帮助,我国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这不仅给农民减轻了很道德种粮开销,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加的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粮食收购价格方面、信贷方面,我国政府也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还减少了粮食的定

购数量,从而也间接的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了。 二、中国粮食经济的未来与发展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匮乏的状况。再加上我国的农业基础本来就不雄厚,所以怎样保持粮食的平稳增长,使之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对我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994年国外的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中国对能否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了极大关注。同时国外的一些研?a href='https://www.360docs.net/doc/529006805.html,/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第一,对于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了,还要保证我国粮食的流通,粮食市场的稳定有序进行。当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还是首要的。第二,中国要重视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例如,农业用具的改进,农业机械的改革。更重要的还有研究优良品种,提高粮食的产量,还要加强有关粮食的机构的科学建设。第三,在发展农业时要着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资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究,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一)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对于国外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疑问,在此我有绝对的把握说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量绝对能满足国民的需求,并且我国

经济学概论论文

浅谈经济学 经过一个学期对经济学概论这门学科的学习,让我对经济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经济学的概念不在停留在以前的股票银行等金融市场,而是一个渗透在人们生活中,与人们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经济关系。它反映了经济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及客观规律。对于人们预测经济走势,解释经济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下面我将从经济学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谈谈我对经济学的一些简单认识。 一、经济概述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 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要把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理论加以考察。一、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二、以往积累的经济理论;三、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背景。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当时的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一是当时所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 ·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综合派。 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可用下图来表示:

二、启蒙阶段 在文艺复兴的高潮时期,经济领域开始了深刻变革。始于16世纪、从西班牙征服者而开始的杀人越货的海外扩展,使欧洲成为庞大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这个时期,出现了配第等著名经济研究家,并形成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大经济思潮。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随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而一同兴旺起来的,其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这一学派的倡议者支持并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政府允许企业在某一地区进行贸易垄断,成为重商主义者与资本家利益吻合的实例。例如英属东印度公司。这是这是欧洲殖民主义的开端。 (二)、重农主义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论文 摘要 内容摘要:回归分析方法是数量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Eviews、Excel、spss这三种计量经济软件,然后通过实例,分别用这三种软件进行回归并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计量经济软件;回归分析 1 Eviews、Excel、spss的简介 简介 Eviews是美国QMS公司于1981年发行的第1版的MicroTSP的Windows 版本,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之一。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设计模型、收集资料、估计模型、检验模型、运用模型进行预测、求解模型和运用模型。Eviews是完成上述任务得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Eviews 拥有数据处理、作图、统计分析、建模分析、预测和模拟六大类功能,可应用于科学计算中的数据分析与评估、财务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拟、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正是由于Eviews 等计量经济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计量经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成为实用与严谨的经济学科。 Eviews 除了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还可以应用于金融、保险、管理、商务等领域。Eviews中的数据处理、作图、统计分析功能以及伯克斯3杰廷斯的时间序列建模方法等则可以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的各个领域。所以,Eviews 软件适用范围广泛。 Spss简介 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最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该软件包理论严谨,各种统计分析功能齐全,其内容覆盖了从描述统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到多元分析的几乎所有统计分析功能,目前已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Spss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

数量经济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分析论文–文献回顾 学号: 2009251057 姓名:陆乐 课程:数量经济分析 授课教师:周国良 年级: MPAcc 2009级

论文题目:《利率、实际控制人类型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兼论中国利率政策的调控成效》 作者:宋芳秀、王一江、任颋 论文出处:《管理世界》第2010-04期 研究核心问题:从利率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入手,区分具有不同所有 制结构特别是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的房地产企业对宏 观调控的反应,分析房地产企业投资行为的决定机制。 学术贡献:结合中国转型经济中房地产业的特征,使用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引入实际控制人这一变量,研究房地产业投资的 决定机制,并对利率政策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的效果做出系统性 评价和解释。 研究过程: 1)理论综述 2)实证分析 3)对实证结果的解释 一、投资和利率、实际控制人类型关系的理论综述 1、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经典经济学分析 -根据经典经济学的分析,投资主要受收益和成本变量的影响,并和收益正相关,和成本负相关。关于利率和投资的关系,利

率是使投资和储蓄趋于均衡的因素,并用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来说明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由于各国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差别很大,利率和投资并不总是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利率和投资关系及投资利率弹性大小的重要因素。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消除利率上升的影响,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很小;反之,如果利率水平很高,投资的利率弹性就会提高。-从转型经济的特征出发来解释投资和利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压低利率来保障企业低成本地获得资金,较低的利率抑制了资金的供给,并造成经济对资金的超额需求;如果这些国家提高利率,会促使经济中的总储蓄增加,从而增大经济中的资金供给,最终提高经济中的均衡投资水平。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投资缺乏利率弹性,政府的行政性资金配置导致中国经济中存在利率软约束,市场机制的缺位是中国投资利率弹性较低的重要原因。 2、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中国转型经济中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政府的密切关系,由于向所有者分红较少等原因,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性相对充足,因此具有较高的投资冲动。 -目前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处在发展完善过程中,控股股东乃至最终控制人有时不能构成对一个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这就需要引入实际控制人这一概念。并经研究,实际控制人类型是描述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方针受谁控制的最佳变量。

经济学论文1000字

浙江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的“民营经济”全国皆知,拥有全国最多的民营企业。我国的民营经济与改革开放同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限制、取缔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日益成为推动市场改革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并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经营环境。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更加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2004年宪法修改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写入了宪法,国家的政策对其也由“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政策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空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行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享受同等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新的重要政策依据。现阶段,民营经济基本上已成为我国各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对象。所以,浙江更应该发展民营经济。 在浙江,对民营经济更流行的称呼是“百姓经济”,政府官员如是说,大小老板如是说,普通民众更是对此津津乐道。最近,学者又为这一说法换上一个更有理论内涵的概念——“民本经济”。在“十五”规划中强调发展民营经济,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全民创业”、“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巢湖市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近几年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浙江的整体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加大,但浙江民营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过去几年发展的势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热点分析 论文

姓名:韦朝锭班级:计算机1002班学号:10425222 《经济热点分析》论文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对当时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形成了某种经济思想,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财富规律都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 在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商品传递给另一个商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 在剩余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次竞争传递给另一次竞争。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争议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贫富差距是经济学中的问题,应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富就是表示占有财产多,富裕表示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多。贫困就是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

少。贫富差距的本质就是私有者所占有财产有差距,所占有财富有差距。消除贫富差距就是倡导和推行平均主义,实行平均主义就是消灭贫富差距。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学习经济学就是学习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经济学就是探索经济变化的必然规律。可见,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 经济理论界对我国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的争论,自2003年第2季度开始就一直不绝于耳,媒体炒作的介入和境外传来的声音更是使这个热点变得沸沸扬扬。随着200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基本明了,围绕着2004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与宏观政策的取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再度“热”起来。由于这种讨论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决策层都会产生影响,对其中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进行梳理综述,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蓄势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波动变幻莫测,中国经济空前过热,经济过热最后导致市场经济不稳定,出现物价上涨。这样的发展在于中国经济只注重表面量的飞升,而忽视了质的稳定发展,例如:一味的关注GDP指数的飞升,而忽视了AGP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确实提高了,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总值却还是在缓慢的发展。过分的发展一些“泡沫式”产业,而对一些能稳固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却是还在缓慢发展中。中国即需要快速发展也需要稳步发展,达到量和质的同步发展,这样中国的经济才能毅然强硬。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我们国家应该进行相关调节和防范,让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蓄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正确解决经济蓄势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结合经济规律加强我国经济的势头。

经济学分析论文精华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学分析 (1) 对论文抄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9) 腐败行为经济学探析论文 (14) 关于房价问题的初步分析 (17) 建筑安全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23) 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课程论文 (31) 关于人大超市内伊利“大果粒”酸奶市场的分析 (39)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经济学分析 (4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学分析 【摘要】最近几年,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在我看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商品供给需求机会成本 【正文】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全国高校毕业生2001年117万人,2002年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近五年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除毕业生就业需求外,还有其他的需求。据劳动部提供的数据, 2004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2004年各类新增劳动力超过1300万。2005年全社会各

类新增劳动力约2400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因此,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人力资源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是通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的。在双向选择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其基本内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紧俏,是卖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给方,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滞销,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方,没有供给方选择的余地。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是商品,大学毕业生也是商品。高等院校是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方,用人单位是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是紧缺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供给方的高校,用人单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紧缺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