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分析

吴良镛和菊儿胡同改造

从吴良镛“菊儿胡同”看中国旧城改造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城市改造的文章,只是一直没有动笔的契机。今天看了王受之先生《传统现代——中国设计何去何从》的文章后当初写作的初衷又开始强烈的萌动了,觉得不写出来有种不快之感。于是走笔疾书成此下文—— 旧城是过去式、是过去的东西。很明显是为了满足当时人的生活需要和生活习惯而建造的。让现代人去居住使用当然会觉得不习惯、不自在,改造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何改造却困饶了几代人:是原封不动的保护?还是有选择性的保护?亦或是象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一般全盘否定? 旧城改造涉及到两类建筑:一类是皇宫、宗庙建筑等官方或公众性的建筑;一类是以居住为主的建筑,包括名人故居和民居。现在好多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对前一类是采取保护或有选择性的保护,而对于后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对名人故居还是适当的保护,但是对待民居却是拆你没商量。所以在现代中国的城市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满是现代建筑的夹缝里突然出现几间极不协调的旧式建筑,就象在满是白子的棋盘中出现了几粒黑子。所以一些激进派认为这种不和谐是旧式建筑惹的祸,于是几间仅存的旧式建筑也从视野中消失了。这下清静了,到处都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天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相同的方盒子,都是相同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好似一统了,但城市却变得没有了个性,也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这还是原来的城市吗?这还可以用原来的名称来称呼它吗?用陈丹青的话来说:现在的上海已不是当年的上海,但悲哀的是它还叫上海。 中国的城市将向何处去?成为高速城市化的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解决这一问题的人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者,还应该包括城建决策者,如何协调这几方的观点是困难的。除了一些比较超前的城市外,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建还是杂乱无章的,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 如何来保护和改造现代仅存的古代建筑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有破坏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借鉴。

《北京的胡同》教案

《北京的胡同》教案 一、指导思想: 《北京的胡同》属“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本可把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北京胡同的文化为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的胡同是北京人组祖辈辈生存的地方,他是北京地方文化重要内容,每一条胡同里都蕴藏着丰富的美术和人文的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综合探索,可以让学生拓展美术的视野,以美术的角度观察北京的民居建筑特色,发现其中的美,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此外,通过综合性探索活动的锻炼,也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北京胡同的历史、民俗、名人典故等受到人文教育,丰富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价值,发展学生热爱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 我校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班里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孩子们居住在北京的某某小区里;一部分学生是从外地来京的,大都居住在北京的周边地区。这些孩子对北京胡同的了解太少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表现北京

的胡同了。再者三年级的学生初次进行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探索活动,作为教师,知道应该具体,准备应该充分,达到让学生了解北京传统文化的目的。 2、教学方式说明: 本课重点是认识北京胡同文化和民居建筑艺术的特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片段,通过多媒体来拓展课堂的时空,观看北京胡同的景观,了解北京胡同历史的变迁、趣闻轶事、名人典故、邻里社情等文化的内容。 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学校入手,了解“打磨厂胡同”的历史与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胡同文化概念的内涵。其次借助教师精挑细选的有关胡同的照片,让学生欣赏胡同的景观,发现并体验北京胡同的独特意境。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书中的图片,从中发现北京胡同建筑的不同形制和结构,与环境的搭配结合、美术形式的装饰等的特色,体验不同的审美感受。此后课中多次播放了胡同的录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通过看、听、学、演、说等形式,对胡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技术准备: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古城风貌的特征,其中记录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本课的综合探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前期,教师准备了大量胡同的实际景观照片、录像《古都深巷》、CD《吆喝》、课件、歌曲磁带、

1989 菊儿胡同改造 危改住宅合作社的尝试

1989 菊儿胡同改造危改住宅合作社的尝试https://www.360docs.net/doc/464338207.html, 来源:新京报发布时间: 2009-08-06 作者:

交道口南,这一片属于元大都规划中最早建设的街坊———昭回靖恭坊的一部分,与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大街一街之隔的菊儿胡同是东西走向,从胡同口远眺,看不到中间部位躲藏着一些三层小楼,爬山虎缠绕整个墙壁、窗口。 20年过去了,在这个多雨的北京夏天,古树还在,屋顶有野草摇摆,青苔晕染墙角。经过胡同口的公车视频上,不断闪回一个有奖问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北京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几倍?答案有:A.1倍;B.2倍;C.3倍。 菊儿胡同试验田 1993年10月4日,世界住房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因为菊儿胡同改造,两院院士、城市与规划设计师吴良镛在接受“世界人居奖”时致答谢辞:这项大奖颁发给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中国数以百计的重要历史名城中,一次迫切的任务是如何创造一种社会住宅。不仅满足现代生活舒适的要求,还要使之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在居住问题上,再也不能承受繁重的、无休止的专断、争论及会议,现在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数以百计的重要历史名城”中,最重要的是北京城如何改造,方案在三十年前就已经酝酿。吴良镛称,从1978年开始,北京市旧城整治开始研究方案。在1979年对什刹海规划方案的研究中,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居住区整治的“有机更新”和“新四合院”住宅设计方案的思路。十年后,这个方案选择了菊儿胡同作为试验标本。1989年,这个试验的具体落脚点定在了菊儿胡同41号院。 为什么选择菊儿胡同41号院,居住在此的老人介绍,这里本来是一座寺庙,叫“弘德禅院”。日军曾在这里驻军,解放后,沦为大杂院,一共有24户居民。当时的情况是:三分之二的家庭室内无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

收稿日期:2003-06-23;修改日期:2003-09-04 作者简介:苏继会(1964-) 男 安徽庐江人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第27卷第4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7No .42004年4月JOURNAL OF ~EFEI UNIVERSITY OF TEC~NOLOGY Apr = ===============================================================.2004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 苏继会 权薇(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摘要: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是我国新时期探索旧城住区更新的杰出典范 它以~有机更新 理论为指导 在胡同-院落体系下发展了~新四合院 模式,用类型学的一般理论和罗西的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对该工程的分析能使该工程被更深地理解 并能启发人们借鉴类型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旧城住区更新中关于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建筑类型学;新四合院;新里巷系统 中图分类号:TU -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04)04-0372-04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House Renovation Proj ect of Ju er Hutong SU Ji -hui GUAN We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 ~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fei 230009 China ) Abstract :The ~ouse Renovation project of Ju er ~utong is an outstanding prototyp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renewal in Chinese old cities .The project has been directed by the Organic Renewal Theory and has developed a new -guadrangle pattern in the ~utong -Courtyard system .The renovation project is analyzed by the theory of typolog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project more deeply and arouse comprehensive and rational reflections on how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heritation and creation with the use of typology of architecture . Key wor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篇一:南锣鼓巷实践报告??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 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客人以国外游客、“明日之星”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

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 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现在??时光在这里老去,也 依然还在这里回荡。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 条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 ,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 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

关于北京胡同保护性发展的决策

关于老北京胡同保护性发展的决策 【摘要】本文运用管理学基础课中的科学决策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现存胡同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论证其保护性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区分类处理胡同的方法和相关的人性化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胡同保护性发展科学决策八步法 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胡同”这一北京市最富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时得到重视。 步骤一:识别和界定问题:老北京胡同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巨大危机 胡同起源于元代,它作为北京的符号、城市的血脉,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博物馆。然而,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现代北京城里,这个本应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得到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却失去了它的地位,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城市化发展和市民居住的迫切需要,很多胡同都遭到破坏和拆毁。跟据《北京胡同四合院类型学研究》中的统计数据,“从元代建城至20世纪末,北京市共有3067条胡同;截止2005年,北京旧城内现存的胡同仅剩1300余条。在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北京旧城改造建设中,共拆除危旧房屋400多万平方米。剩余的500多万平方米旧住宅中,大约有200多万平方米质量较好、文化价值较高、格局较完整的四合院建筑。”除了紫禁城、皇城和保护区外,北京内外城的街巷胡同许多都面临着被拆除、改造而彻底消失的危机。众多被拆除的胡同均被改建为道路和楼群。例如,原天安门广场两侧的胡同在1958年国庆十周年时被大规模地拆除,用于扩建天安门广场和修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纪念馆时。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胡同被拆除的原因与经济利益相关,胡同成了开发商的眼中的致富之道。除了上一点所说的城市扩展的需要,还存在某些房地产商是为了商业需求和经济利益而“铲平”胡同,建高档住宅和写字楼、购物中心,东方广场、金融街、西单附近的购物中心便是典型代表。2007年1月27日,开发单位考虑到梁启超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但北京市文物局并不知晓。即使立即叫停并采取事后复建,该建筑所遭受的历史性的创伤也无法弥补了。胡同能保留至今必定有其原因,它们不仅仅是有形的建筑遗产,更是北京人的情感寄托和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众多开发商趁机钻空子,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却破坏了北京的文化遗产。 第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历史上保留至今的胡同通常道路都十分狭窄,并由于战争和自然等原因,胡同中存在众多危房。古建筑漏水、木结构损坏、采光不足、地面下沉等问题使得危旧房改造成了必然的选择。198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依靠改造胡同中的危房,1990年11月19日危房改造竣工,但至今基础设施与现代化楼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出现居民遇到突发病情、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问题无法获得最迅速的解决。部分原始居民也因此而搬离胡同。 第四,并不是每条胡同都得到了合理的改造,部分胡同四合院的原有结构在修缮过程中

中国旧城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

中国旧城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 摘要:旧城更新是涉及多种领域的巨大系统工程,关乎城市综合发展、城市规划与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中,对“旧城更新”作了如下定义,“更新”主要包括改造、整治、保护三方面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旧城面临着大面积的改造和保护,短时间大规模,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要先研究我国旧城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近年来工程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矛盾。 关键词:旧城更新问题研究 1历史遗留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的旧城更新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因资金匮乏而更新速度缓慢、建设标准较低。由于旧城的无计划建设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旧城环境恶化,导致我国旧城交织存在着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物质性老化等严重问题,与目前城市发展呈现高速增长和高速变化的趋势形成强烈的反差,出现严重的滞后。 1.1土地配置效率低下、住宅拥挤、房屋破旧 土地使用上的问题以前十分突出的表现为布局混乱,旧城区内居住、工厂、仓库、机关、文物古迹相互混杂。现在,土地使用问题还突出体现在土地配置低效率和用地集约化程度低上。 住宅拥挤和房屋破旧一直是我国旧城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破旧房屋的数量仍居高不下。 1.2基础设施滞后和不足现象与日俱增 我国旧城基础设施滞后和不足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并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态势。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供水不足、旧城交通日益紧张、城市污水处理不及时、旧城绿化水平不高、环卫问题多等。 1.3历史风貌和特色丧失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我国旧城中文物古迹遭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随着许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颁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缺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经验,在大面积的旧城改造中,“建设性”破坏现象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建设项目选址过于随意;主观改变规划确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高度控制等指标;在利益的驱使下,在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违反

北京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激励机制探索——以钟鼓楼地区为例

北京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激励机制探索 ——以钟鼓楼地区为例 朱洁王雅捷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模式正在发生重要转型,在城乡发展建设的背景发生变化的形势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必须更加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更加强调公共利益的保障,以及满足更高标准城市发展建设要求的实现。旧城保护更新一直是北京在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规划和有效的实施,平衡旧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鼓楼地区的拆迁改造引起了社会较大的重视,如何结合特色商业发展,寻求适合鼓楼地区乃至旧城的更新改造模式,是我们需要研究探索的内容。本文以此为例,探索适合北京旧城更新的实施激励机制。文章梳理了北京现行的旧城保护更新的相关政策和主要手段,根据特有制度环境特点,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案例,提出适合北京的规划实施激励措施、建议和相关激励工具,使规划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北京;旧城保护更新;规划实施;激励机制;钟鼓楼地区;公众参与 1.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模式正在发生重要转型,包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利益主体多元化。在城乡发展建设的背景发生变化的形势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必须更加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更加强调公共利益的保障,以及满足更高标准城市发展建设要求的实现。 旧城保护更新一直是北京在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规划和有效的实施,平衡旧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重要节点,在清代空间占地有1.4万平方米,现在由于私搭乱建的挤占,只剩下不到4000平方米了。作为集中反映老北京生活形态的最有特色的地区,其商业价值不可估量。这种历史与生活并存的社区将很快让位于北京如火如荼、永不停止的城市建设,未来10年内,北京将耗资7.3亿美元,将鼓楼变成“北京时间文化城”包括商城、博物馆和广场。鼓楼本身将留下,但附近的小店、酒吧、老院子可能会从此消失。

国内旧城改造模式的分析与反思

对国内旧城改造模式的分析与反思 作者: 叶东疆 浙江大学 建筑系 引言 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 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中国城市正经历着急剧而持续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旧 城更新改造也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展开,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 点。 正文1.旧城改造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传统的旧城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人口较为密集地段,且低层建筑占绝大多数。 最初旧城区建筑以低层中密度为主,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旧城的人口数量也不 断膨胀,旧城区逐渐成为低层高密度建筑群。容积率在低层高密度建筑模式下已 经达到极限,而这样的容积率显然不能和多层高密度和高层高密度模式下的容积 率相比,这种建筑格局与当今房地产开发商所追求的土地利润最大化存在着巨大 的差距,而这正是旧城改造的前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住房商业化的推进,给旧城改造带来巨大活力, 缓解了旧城长期积累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状况,旧城面貌也有了 显著改观,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市场机制本质上以经济利益唯上,存在自发 性、投机性局限,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往往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或流于表面 形式上的改造。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常以牺牲社会利益、环境利益为 代价,给生产、生活带来负效应,而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旧城 改造以大拆大建为主,而这样大规模的改造方式,缺少弹性,导致城市宜人环境 的丧失和旧城历史文脉的湮灭;而如果排斥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城市将会千篇一 律,缺乏个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尊重私人产权而导致的大规模拆迁,使得 旧城区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拆迁费用和地价的累加使得旧城区 的非富有阶层难以回迁,只能选择远离市区、地价相对便宜的地段居住,而经过 大规模改造的旧城区则有可能成为富人聚居区,这样无疑会加剧城市中的贫富分 化,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观西方模式的旧城改造,则是一个长 期、渐进的过程,这样使它们的城市表现出自然的城市更新状态,每一小块的改 造,都是一个时代建筑特点的真切反映。这样,不仅城市文脉就得以延续,而且 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富分化的速度,对社会的平稳发展有好处。 2.旧城改造模式不同的根源在于经济动因 造成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旧城改造模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根 源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资本主义社会土地一般为私人所有,私有产权受法 律保护,在进行旧城改造时,必须保障原物业业主和租户的利益不受侵害,尽可 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购业权。但是,由于待改造地区的业权较为分散,加上某些 业主常常漫天要价,有时甚至无法找到某些业主,故而在收购的时候花费的时间 和精力较多。这样就产生了成本过高的问题。首先是财务成本过高,旧城区往往 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地价昂贵,加之谈判之中的抬价因素,使得大面积收购的 代价十分惊人,不得不依靠于银行的贷款。如果收购的周期过长,那银行贷款的 利息数额也十分庞大。其次是时间成本过高,房地产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在动辄 几年甚至长达十几年的马拉松收购完成以后,市场形势究竟如何都是一个未知 数,这无疑会使风险增加。再次,大规模开发,置旧城区的文脉和历史于不顾,

城市规划有机更新的现实思考

有机更新影响下的现实思考 ——聚焦有机更新理论及其重要实践 姓名:朱思武 学号: 0910020208 学科:城市规划 所在院系:建筑与城乡规划 指导教师:王海燕 2012 年10 月30日 摘要: “有机更新”理论强调城市的新陈代谢,是一种逐渐的、连续的、自然的变化,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其概念,既包括历史性城市整体的有机更新,也包括历史城区街巷肌理的有机更新,还包括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的有机更新。所以说,有机更新包括三个层次。整体更新是最高层次,其次是街区,再次才是单个建筑的有机更新。并且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

体到局部, 像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 城市建设必须顺应原有城市结构, 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对旧老建筑的更新和保护。 关键词: 有机更新旧城改造有机整体性菊儿胡同 目录 1. 绪论 (2) 2.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概念及内涵 (2) 2.1 城市有机更新概念的提出 (2) 2.1.1 理论提出的经济背景 (2) 2.1.2 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 2.1.3 理论提出的文化背景 (2) 2.2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内容 (3) 2.3 有机更新理论的构成 (3) 2.3.1 城市整体的有机性 (3) 2.3.2 细胞和组织更新的有机性 (3) 2.3.3 更新过程的有机性 (3) 3. 有机更新的第一实践——菊儿胡同 (3) 3.1菊儿胡同概貌 (3) 3.2 特色解读 (4) 3.2.1 成片整治、成片建设,保持这一片的完整性 (4) 3.2.2 建筑格局——永恒中寻求变化的老北京“四合院” (5) 3.2.3 住宅建筑采用淡雅灰白色调 (5) 3.2.4 保持原有棋盘式道路网架和街道胡同体系 (5) 3.3 菊儿胡同有机更新实践的启示 (5) 4. 其他城市的有机更新实践 (5) 4.1 苏州: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5) 4.2 济南:“积极保护、小规模逐步改造” (6) 4.3 西安: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有机更新层面的尝试 (6) 5. 有机更新在我国城市规划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6) 5.1 我国城市有机更新中出现的问题 (6) 5.1.1 对有机更新理论的认识不全面 (6) 5.1.2 有机更新理论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7) 5.1.3 法律机制不健全 (7) 5.1.4 缺乏综合改造观念 (7) 5.2 中国城市有机更新方法的发展建议 (7) 5.2.1 需要全面系统的整体性 (7) 5.2.2 注重社会结构形态 (7) 5.2.3 注重物质空间形态 (8) 5.2.4 对城市正确的定位是有机更新的基拙 (8) 5.2.5 对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采用法制化的管理 (8)

菊儿胡同改造分析

北京旧城改造研究 ——以菊儿胡同改造为例 姓名:李泽宇 学号:13121107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 任课教师:汪坚强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日期:2016年4月

北京旧城改造研究 ——以菊儿胡同改造为例 李泽宇13121107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进程。但现行的改造模式引发了众多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当前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旧城改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菊儿胡同为例,分析其改造理念与在旧城改造中的得与失。 【关键词】旧城改造人文精神庭院交往模式 1 概念解读与理论基础 1.1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作为整体存在的形体环境和行为环境。保护不仅意味着保护现存的城市空间、居住邻里以及历史建筑,而且要注意保护有助于社区健康发展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活动。 1.2旧城改造概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旧城区的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达不到城市生活水平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有计划地改造。旧城改造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旧有城市基础设施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有规划地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主要包括再开发、整治、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旧城区改造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布局合理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旧城改造合理则能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改造不当则造成诸多不利局面,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1.3国外旧城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于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旧城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全盘改变,以新换旧 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 (二)保留旧城不动,新建卫星城

菊儿胡同改造分析

菊儿胡同改造分析

————————————————————————————————作者:————————————————————————————————日期:

北京旧城改造研究 ——以菊儿胡同改造为例 姓名:李泽宇 学号: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 任课教师:汪坚强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日期:2016年4月

北京旧城改造研究 ——以菊儿胡同改造为例 李泽宇13121107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进程。但现行的改造模式引发了众多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当前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旧城改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菊儿胡同为例,分析其改造理念与在旧城改造中的得与失。 【关键词】旧城改造人文精神庭院交往模式 1 概念解读与理论基础 1.1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作为整体存在的形体环境和行为环境。保护不仅意味着保护现存的城市空间、居住邻里以及历史建筑,而且要注意保护有助于社区健康发展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活动。 1.2旧城改造概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旧城区的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达不到城市生活水平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有计划地改造。旧城改造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旧有城市基础设施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有规划地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主要包括再开发、整治、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旧城区改造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布局合理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旧城改造合理则能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改造不当则造成诸多不利局面,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1.3国外旧城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于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旧城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全盘改变,以新换旧 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 (二)保留旧城不动,新建卫星城

菊儿胡同调研

被遗弃的“合院形式”的复萌与创造 四合院在50年代后的规划中是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全盘保之若有之,全盘否之者有之。在规划实践中从50年代学苏的周边式与行列式之争,以至当时作为“先进”的小区规划的推行……已经不怎么采用“合院形式”,它被遗忘了,被遗弃了。上述这一过程并不是中国的孤立现象,还要从西方近现代城市建筑史上的思潮谈起。 (一)从城市肌理的被忽略到寻找失去的肌理 现代建筑学派的历史功勋这一点从住宅建设也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就住宅设计本身来说,在现代建筑学派影响下,它逐步在改进,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它经历了下述的历程:—由于近代城市化带来住宅问题的严重性,一些旧的街坊沦为民窟,粗制滥造的廉价工宅充斥于各工业城镇。经“工业慈善家”等提倡,出现各种工人新镇的理想,住宅的建设在改进,如芝加哥帕曼企业城镇(ComPanyTown)等。—一些杰出的建筑师代表人物开始投入住宅与居住区设计这一域,井作了一定的推动,例如1917年的向勺斯特丹规划等住宅的兴起,推进住宅建设。 (二).寻找失去的城市秩序和机理 从房屋脱离街道.到对传统城市空间的不屑一顾,忽略城市的整体性和历史的连续性,差不多走了几十年扭长的过祖。这不是一种孤欧洲周劝式住宅的复翁。当然,这时立的现象,而是近代建筑在这个历的周边式无论住宅单元本身与院内史转折前进过裸中的片面性。 二次大战前后城市建设的复杂性,捉也在这一时期前后,无论建筑徽见肘,应接不暇。建筑与城市设与规划界逐步认识到CIAM所倡导计脱节,失去了城市的整体观念和的机械的概念化的“功能分区”空间组合的艺术。(原因当然多端,所带来的恶果,很合分区(Mixed 从这一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Zoning)的思想重新被认识。由此建般。)虽然早在1904年在世纪转折之筑的形态学、类型学、城市建筑学交,CamilloSitte就提出城的种种思想逐渐形成。1979年Rot市的空间艺术原则与城市的设计问Krie『着眼于广场和街道研究,题,40年代Saarinen总结古代城再塑造城市空间,提出城市规划与市与中世纪城市的创造原则,对更新必须要从属于城市的整体的逻Sitte理论重新予以提倡,呼吁城市辑。用设计术语来说,要求新建设计的重要性。但所有这些还处于必须对原先存在的空间状态要相正理论的准备时期,到了60年代才较好地呼应为广泛地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是基于上述认识的必

旧城改造的浅析

8?城市周刊 CHENGSHIZHOUKAN 2019/17 城乡规划 中心区;在我看过的旧城改造案例中,菊儿胡同也好,上海新天地、798艺术街区等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延续上,对区块的街道形状及尺度、节点与水文地貌的联系、标志以及组织模式进行分析和规划,从而在后续的工程中打造了独具历史风格的区块特色;在旧城改造规划时,要达到可持续发展,需将功能与区位相匹配,同前文关注区位地理因素同理,每次改造的功能置换都是为了各因素间的有机配合,塑造一个城市的生生不息。 旧城改造需要有机更新。吴良镛先生提出,有机更新最主要的特色是尊重历史,反对大拆大建。在改造方式上,有及更新是一种通过维护性的改造逐步将旧城区中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用地性质、建筑形式、基础设施等进行更新改造,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在经济投入方面,可通过开发商的介入,以该地区优化升级后创造的经济效益来填补前期改造的投入,即是一种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更新方式。这种方式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有机更新进一步论述了我上文所提及的,旧城改造需从人民、区位条件、历史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 四、实例应用 身边近期正有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麓山南路两厢的有机更新。麓山南路曾给万千学子留下美好记忆,但它近日给附近学生的印象就是想逃离那里......麓山南路上的建筑都太老,质量欠佳,住房太矮,建筑密度过大,违章建筑太多,且住房间距又过于“亲密”;麓山南路两厢商业用地太少,大多数被旅馆与培训机构所占领,其余的商业多为零售业与餐饮,连一个像样的购物广场都没有;除此之外麓山南路还有个最大的隐患,它的道路曲折,在湖南大学路段车道突然从四车道转为二车道,且道路边卫生太差,整条街上不是小摊小贩就是拥挤的人群。 建筑方面,为了应和该地的文化特色,建筑应带有“大学红”,建筑高度可根据用地性质或不同商业类型来控制地高低起伏一些。如前文所说的第四种情况,结合当地居民不愿离开麓山南路居住的人占大部分,居住区的房屋应建较小户型为宜,让暂时搬迁的原住民还可以回到故里并可增加住房产权面积,保障人们生存空间最基本的要求。此处不应建设高档住宅,此处住民身份比较复杂,不利于房屋的出售以及该地区文化的传承。另外由于长沙土地权属的规定,土地经批准确定给中南大学该单位后,居民在单位征用或划拨的土地上可兴建住宅用地。这就注定了麓山南路两厢居民区的特殊性,他们若建造造价太高的房屋,会因为房价问题被高校机构导致亏损。 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能源、资源和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作为规划者进行旧城改造的必须要达到的目的。抓住人民、区位条件、历史文化以及持续发展几个要点,将旧城改造做的更加人性化,规划先行是各种理论运用的良好基石。 一、案例阐述 深圳华侨城于2004年由开发商公益开发改造。本次以保留为主,退二进三,以填空式进行更新。在旧厂房的氛围下,将酒吧、书店、创作室等填充到厂房间空地内,待地价升值后再将锈迹斑斑的厂房置换为新的建筑,最终形成新的社区。 长沙朝阳二村于2006年在市政府的决策下建设起了第一批安置小区。长沙这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在于增加迁居民的住房产权面积,以旧房换新房,住房面积最小51平方米,特困户还可或物业补贴,所有公共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开创“朝阳模式”建成现代化花园大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受某国资企业委托于2011年常德市老西门综合片区进行改造。为了实践提出的100%非异地回迁的策略,此次设计制定的每户面积控制在40、60、80平方米内,采取最为集约的方式,不拘泥于正南正北,使得老住户有机会回到老西门社区,避免绅士化现象的发生。 二、案例解析 若改造目标是具有休闲元素的社区,可参照第一个案例。在老旧悠闲的氛围中,引入新兴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元素,营造休闲浪漫的社区氛围并增加此地区的吸引力,待市民视线逐渐聚集到此地时,再将厂房或原居民楼改建为现代化高楼,逐渐吸引外资与住民。 若想打造历史文化社区,可参照第二个案例。在建筑形式上以保留建筑风格为主,通过保留建筑的形态和符号,来传承老城区的建筑文化。对于特殊建筑和文保建筑则采取保护修缮的方式,并作为旅游观光或商业行为的节点。不能脱离当地的文化以及旧城所在的区域环境,并以文化为主线来表达商业主题。如此这片地区的原住民不能太多,且用地性质将会改变。居民可选择不搬迁,在原址扩建并以前店后宅式居住在原址,抑或获得补偿款后原房屋用作店面,所属权归开发者。 若想发展为区块中心社区,可借鉴第三个案例,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中心地块是一个区块的空间节点,应融合多种元素,充斥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就建筑而言可以有形态、高度、色彩等的多元化,可以利用参数化表达公众的想法,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中心,引导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三、观念阐述 旧城改造大致是产权、政策和居民生活状态的维持,还需解决反绅士化问题,在我看来,旧城改造要成功,必须抓住人民、区位条件、历史文化以及持续发展几个要点。 为人民服务很显而易见,以上五个旧城改造的例子对于保护居民实际利益方面是愈加强烈。旧城的主体是人,所有的设计起点都应源于关于“人(原住民)”的生存空间最基本的质疑和探讨;善于利用改造地区的区位条件能更好的确定改造方向。如上海新天地改造前便离著名景点较近,还紧邻上海的商业中心淮海中路,这样的区位便直接引导新天地成为现在的上海的商业繁华 旧城改造的浅析 蒋皓琛?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