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1809A】一种柱5芳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专利】

【CN109851809A】一种柱5芳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专利】
【CN109851809A】一种柱5芳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84998.8

(22)申请日 2019.03.12

(71)申请人 华东师范大学

地址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72)发明人 廖小娟 武玥 赵萌 侯诚昊 

谢美然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215

代理人 徐筱梅 张翔

(51)Int.Cl.

C08G 8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柱[5]芳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二炔官能团的柱[5]芳

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其二炔官能团修

饰的柱[5]芳烃具有式(Ⅰ)结构;侧基为柱[5]芳

烃的均聚物具有式(Ⅱ)结构。这是第一例将二炔

官能团修饰在柱[5]芳烃上,并采用易位环化聚

合方法得到的柱芳烃聚合物。此聚合物的主链为

聚乙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侧基含有大量的柱

芳烃主体分子,可进一步与客体分子络合,用于

搭建基于柱芳烃聚合物的超分子平台。本发明的

制备方法克服了柱芳烃单体难以形成均聚物的

困难,并且大大缩短了聚合时间,提高了聚合效

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851809 A 2019.06.07

C N 109851809

A

1.一种二炔官能团修饰的柱[5]芳烃,其特征在于,

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2.一种侧基为柱[5]芳烃的均聚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式(II)的结构:

式中,n=38~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基为柱[5]芳烃的均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聚物的绝对分子量为3.5×104~6.0×104g/mol,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PDI为1.37~1.85。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炔官能团修饰的柱[5]芳烃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对羟基苯甲醚和1,4-二溴丁烷溶解在丙酮溶剂中,加入无水K 2CO 3催化剂,在50℃下反应24h,待反应完成后,将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化合物A,其结构式为

(2)将化合物A和4-羧甲基-1,6-庚二炔溶解于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无水K 2CO 3,在70℃下反应24h,待反应完成后,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化合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851809 A

新型柱芳烃的合成与超分子性能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 V页 目录 1绪论 (1) 1.1超分子化学简介 (1) 1.1.1超分子化学的兴起 (1) 1.1.2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程 (1) 1.2柱芳烃的合成 (3) 1.2.1柱芳的合成方法 (3) 1.2.2高阶柱[n]芳烃的合成 (5) 1.2.3柱芳烃的成环机理 (5) 1.3柱芳烃的结构与构象 (7) 1.3.1柱芳的骨架结构 (7) 1.3.2柱芳的构象 (8) 1.4柱芳烃的衍生化 (8) 1.4.1柱芳的全衍生化 (9) 1.4.2柱芳的选择性衍生化 (9) 1.5柱芳烃的分子识别 (10) 1.5.1烷氧基柱芳烃的分子识别 (10) 1.5.2全酚羟基柱芳烃的分子识别 (11) 1.5.3水溶性柱芳烃的分子识别 (12) 1.6论文研宄意义与研宄内容 (12) 2实验设计 (14) 2.1超分子体系的设计 (14) 2.2主客体化合物结构分析 (15) 2.3主体分子的合成路线 (17) 2.4客体分子的合成路线 (18) 3实验试剂、仪器和实验方法 (19) 3.1实验试剂和仪器 (19) 3.2柱[5]芳烃的选择性氧化 (20) 3.2.1甲基化柱[5]芳烃的合成(Compound 1) (21) 3.2.2 柱[4]芳烃[1]醌的制备(Compound 2) (21) 3.2.3 柱[3]芳烃[2]醌的制备(Compound 3)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___________第V 页 3.2.4 柱[2]芳烃[3]醌的制备(Compound 4) (22) 3.2.5 柱[1]芳烃[4]醌的制备(Compound 5) (23) 3.3主体H1、H2、H3的制备 (23) 3.3.1 Compound 6 的合成 (23) 3.3.2 Compound 7 的合成 (24) 3.3.3 Compound 8 的合成 (24) 3.3.4 Compound 9 的合成 (25) 3.3.5 Compound 10 的合成 (25) 3.3.6 Compound 11 的合成 (26) 3.3.7 Compound 12 的合成 (26) 3.3.8 Compound 13 的合成 (27) 3.3.9 Compound 14 的合成 (28) 3.3.10 Compound 15 的合成 (28) 3.3.11 H1 的合成 (29) 3.3.12 H2 的合成 (30) 3.3.13 H3 的合成 (31) 3.4客体G2-G5的合成 (31) 3.4.1 G2 的合成 (31) 3.4.2 G3 的合成 (32) 3.4.3 G4 的制备 (32) 3.4.4 G5 的制备 (33) 4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4.1柱[5]芳烃的选择性氧化 (34) 4.2 H1 (H1a 和 H1b)的制备 (35) 4.3 H1a与G1、G2组成的超分子体系 (37) 4.3.1 H1a与G1的主客体化学 (37) 4.3.2 H1a与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乙腈(v/v) =1:1) (40) 4.3.3 H1a与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二甲亚砜(v/v) =3:1) (40) 4.3.4 H1a与G1-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乙腈(v/v) =1:1) (48) 4.3.5 H1a与G1-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二甲亚砜(v/v) =3:1) (49) 4.4 H1b与G1、G2组成的超分子体系 (54) 4.4.1 H1b与G1的主客体化学 (54) 4.4.2 H1b与G2的主客体化学 (56)

混合芳烃的生产技术

混合芳烃的生产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芳烃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介绍了产品苯、甲苯、二甲苯的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芳烃生产技术;催化重整;芳烃抽提;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t also introduced the product benzene, toluene, xylene market price and the market foreground. Keywords: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Catalytic reforming; Aromatic extraction; 芳烃是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在总数约八百万种的已知有机化合物中,芳烃化合物占了约30%,其中BTX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被称为一级基本有机原料。随着石油化工及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对芳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统计,2002年全球苯、甲苯、二甲苯的消费量分别为33.6,15.0,23.3Mt,预计2008年将分别达到42.1,19.1,33.5Mt,未来5年全球平均年需求增长率仍维持在4%以上[1]。最初芳烃生产以煤焦化得到的焦油为原料。随着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芳烃生产已转向以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为主要原料,以石油为原料的芳烃国外约占98%以上,国内约占85%以上。 本文主要介绍芳烃的生产技术,同时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产品的市场分析。 一芳烃生产技术 目前,石油芳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通过现代化的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通常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通常芳烃联合装置包括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加氢、芳烃分离等装置。 1.1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在芳烃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世界大约70%的BTX 芳烃来自炼油厂的催化重整装置。催化重整一般都采用含铂的催化剂,因此,通常又称作铂重整。铂重整工艺按催化剂再生方式,主要有半再生重整、连续重整和循环再生重整三种形式。按照加工能力统计,这三种重整的比例大约为6:3:1。 连续重整工艺一般采用铂—锡系催化剂,并以UOP公司的CCRPlaformer工艺(采用叠合床反应器)和IFP公司的Aromizer工艺(采用平移流动的移动床工艺)为代表。与其他两种重整工艺相比较,连续重整增加了一个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可将因结焦失活的重整催化剂进行连续再生,从而保持重整催化剂活性稳定,并且随着操作周期的延长,催化剂的性能基本保持稳定,因而连续重整具有装置规模大、运转周期长、对原料的适应性好、生产灵活性大、操作苛刻度高、反应压力低、氢油比低、产品的辛烷值高、产物收率高、氢产高等特点。另外,连续重整工艺流程复杂,装置的投资和能耗也比其他两种工艺高。 1.2 芳烃抽提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环丁砜为溶剂的Sal-folane工艺,苯纯度为99.9%时,苯的回收率可达99.95%,甲苯回收率99.8%,二甲苯回收率超过98%。

【CN109851809A】一种柱5芳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84998.8 (22)申请日 2019.03.12 (71)申请人 华东师范大学 地址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72)发明人 廖小娟 武玥 赵萌 侯诚昊  谢美然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215 代理人 徐筱梅 张翔 (51)Int.Cl. C08G 8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柱[5]芳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二炔官能团的柱[5]芳 烃单体及其均聚物及制备方法,其二炔官能团修 饰的柱[5]芳烃具有式(Ⅰ)结构;侧基为柱[5]芳 烃的均聚物具有式(Ⅱ)结构。这是第一例将二炔 官能团修饰在柱[5]芳烃上,并采用易位环化聚 合方法得到的柱芳烃聚合物。此聚合物的主链为 聚乙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侧基含有大量的柱 芳烃主体分子,可进一步与客体分子络合,用于 搭建基于柱芳烃聚合物的超分子平台。本发明的 制备方法克服了柱芳烃单体难以形成均聚物的 困难,并且大大缩短了聚合时间,提高了聚合效 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851809 A 2019.06.07 C N 109851809 A

1.一种二炔官能团修饰的柱[5]芳烃,其特征在于, 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2.一种侧基为柱[5]芳烃的均聚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式(II)的结构: 式中,n=38~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基为柱[5]芳烃的均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聚物的绝对分子量为3.5×104~6.0×104g/mol,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PDI为1.37~1.85。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炔官能团修饰的柱[5]芳烃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对羟基苯甲醚和1,4-二溴丁烷溶解在丙酮溶剂中,加入无水K 2CO 3催化剂,在50℃下反应24h,待反应完成后,将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白色固体状的化合物A,其结构式为 (2)将化合物A和4-羧甲基-1,6-庚二炔溶解于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无水K 2CO 3,在70℃下反应24h,待反应完成后,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化合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851809 A

聚磷酸铵_APP_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

聚磷酸铵(A PP )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 李 蕾1,杨荣杰1,王雨钧2 (11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鑫龙海防火器材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摘要:聚磷酸铵是膨胀型阻燃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效、安全、经济等特点使得聚磷酸铵的生产成为阻燃剂发展一个重要课题。对聚磷酸铵现有的生产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介绍了几种简便易行的改性方法。关键词:聚磷酸铵;合成;改性 1 引言 阻燃剂是用以提高材料抗燃烧性,即阻止材料被引燃和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已广泛用于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木材、纸张、油漆、涂料等)的阻燃。在塑料助剂领域,阻燃剂已跃居为仅次于增塑剂的第二大助剂类别。常用的阻燃剂按其所含的阻燃元素可分为卤系、磷系、铝镁系、硼系、钼系等[1]。 卤系阻燃剂虽然具有其他阻燃剂系列无可比拟的高效性,但是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不论是在灭火剂范围还是在阻燃领域中含有卤系元素的产品正逐步被替代[2]。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其热稳定性好,吸热分解后不会产生有害的气体,抑烟能力好,而且价格便宜,是无机阻燃剂中的重要品种[3]。但是其应用于阻燃时,所需的添加量较大,与有机物质的相容性较差,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以聚磷酸铵(A PP )为主要组分的膨胀型阻燃剂将是今后阻燃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膨胀型阻燃体系一般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酸源、炭源、气源[4]。A PP 在这一体系中有多种功能,既可以作酸源又可以作气源。A PP 的阻燃机理是,催化降解,由于在整个膨胀体系中A PP 的质量百分比占到10%~20%,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催化[5]。A PP 同时含有磷、氮两种阻燃元素,作为无卤阻燃剂,在阻燃材料中具有重大价值。 2 A PP 发展历史和应用 聚磷酸铵(amm on ium po lyp ho sp hate ),简称 A PP ,是长链状含磷、 氮的无机聚合物,其分子通式为:(N H 4)n +2P n O 3n +1[6]。 A PP 热稳定性好,产品近于中性,并可以与其他 阻燃剂混用,分散性较好,同时价格便宜,毒性较低,使 用安全。因此广泛应用于配制膨胀型阻燃剂、防火涂 料、电缆防火处理、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的阻燃。 根据聚合度的大小,A PP 可分为短链A PP (n =10~20),又称为水溶性A PP ;长链A PP (n >20),又称为水不溶性A PP 。当n 大于50时,分子式近似为(N H 4PO 3)n 。已知A PP 有五种不同的晶体结构: 2型、 2型、 2型、 2型、 2型,其中 2型晶粒具有不规则的外表面, 2型具有规则的表面,属于正交晶系。 2型为中间体, 2型和 2型为高温下的稳定结构[8]。在不同条件下,几种晶体结构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3 A PP 的合成方法 日本、美国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水不溶性的A PP ,如Hoechest 公司开发的一种A PP 化合物(聚合度达2000),提高了A PP 的热稳定性,其溶解度几乎为0,且具有特别高的白度指数[7]。制备高聚合度的A PP 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反应条件的控制对产品质 量影响很大,目前常见的生产方法有以下几种: 磷酸与尿素缩合法; 磷酸二氢铵与氨化缩合剂——尿素缩合法;聚磷酸氨化法; P 2O 52N H 32H 2O 高温气相反应法; 正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 在A PP 存在下,磷酸与氨化缩合剂聚合法;磷酸二氢铵、五氧化二磷和氨气缩合法;磷酸和氨气缩合法等。 除前两种外,其他几种都需要在密闭体系中完成。(1)磷酸尿素缩合法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 其反应原理为;x H 3PO 4+x CO (N H 2) 2 (N H 4PO 3)x +x CO 2+x N H 3 在生产过程中有几个因素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原 3 42003年第6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轻芳烃装置工艺流程简述

辽宁亿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0万吨/年轻芳烃装置工艺流程简述来自罐区原料油经泵加压后,送至原料预处理单元进行换热、加热后进入原料精馏塔进行精馏分离。分离出的重组分作为燃料油产品送至产品罐区;分离出的轻组分作为凝稀油送至改质单元,进入改质原料缓冲罐D-101,凝稀油用泵经加压后与来自罐区的碳四混合后进入原料/反应产物换热器(E-101A)换热,然后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F-101A)加热至280~415℃进入反应器(R-101A)反应。反应产物与反应原料经原料/反应产物换热器(E-101A)换热后,经反应产物空冷器(A-101A)和反应产物水冷器(E-102A)进一步冷却至40℃左右,进入产品分离罐(D-102)进行气液分离。 分离后的气相物流进入富气压缩机入口分液罐(D-103),然后经富气压缩机(K-101)增压,进入吸收解吸塔(T-101),以回收干气中携带的液化气等;液相物流用稳定塔进料泵(P-102A/B)加压,经塔进出料换热器(E-105A/B)和稳定塔底汽油换热,与吸收解吸塔底的富吸收液混合进入稳定塔(T-102)。 液化气和汽油产品在稳定塔中进行分离。塔顶液化气经塔回流泵(P-105A/B)增压后,一部分返回塔顶用作回流,一部分经碱洗、水洗脱硫化氢后送出装置;塔底汽油产品和塔进料换热后,再经稳定汽油冷却器(E-108)冷却至40℃后,一部分作为汽油产品送出装置,一部分经吸收油泵(P-104A/B)增压,返回吸收解吸塔塔顶作为吸收油。 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上的结焦量会逐步增加,当一条反应系统的催化剂失活后,需将此反应系统切入再生系统,进行催化剂的烧焦再生处理。将另一条反应线切入系统进行正常生产。

单体液压支柱维修规程完整

单体液压支柱维修规程 一、概述 为保证煤矿回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以下简称支柱)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煤矿生产工作安全。需对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日常维修、大修、技术要求和检验等工作,结合煤矿实际,根据煤炭工业部发布的《MT 76液压支架用乳化油》、《MT 112矿用单体液压支柱》使用和维护标准,特制定本日常维修规程。请有关部门审批,维修人员严格按审批、贯彻后的本规程进行操作。 二、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煤矿井下使用的所有单体液压支柱的日常维修工作。 三、维修规程 (一)、维修总则 1、煤矿建立维修车间,负责支柱的日常修理。支柱需要大修时,联系生产厂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煤矿进行指导和修理工作。 2、根据支柱用量配备维修工,一般每使用200根支柱配备一人。 3、维修人员须经必要的培训,全面了解支柱结构、性能、使用、检验,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等,只有经考试合格的维修工才能上岗。 4、维修车间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5、除三用阀、顶盖、接长管、卸载装置可在井下更换外,支柱修理一律在地面维修车间进行。 6、维修后的支柱应按本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任何性能指标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许下井。

7、维修车间建立维修卡片,详细记录每根支柱编号、下井日期、升井日期、维修日期、故障、维修容、检验情况、维修人等。 8、经过大修后的支柱应有检验合格证,方可入井使用。 (二)、日常维修 1、升井支柱首先应进行操作试验和高、低压密封试验,检查支柱是否损坏、故障部位及原因。 2、日常损坏或有故障的支柱应及时维修。 3、日常维修主要是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清洗、更换橡胶密封件等。 4、凡升井的注式支柱无论是否损坏,均需清洗通气装置,补充液压油。 (三)、支柱大修 1、大修主要是修理油缸、活柱体,改制支柱,全面检查零部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2、大修时应更换所有橡胶密封件、塑料件,注式支柱还需更换工作液。 3、油缸、活柱应选用经正式鉴定、技术成熟的工艺修理。无论研制还是检修中心首次采用何种工艺修复的油缸、活柱都应经国家煤矿支护设备检测中心按MT 112中6.2和8.2.3的规定(寿命试验为1000次)检测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四)、技术要求 1、标准件、密封件、外购件应选用部定点厂产品,并由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饶海英20114209033 摘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目前已经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有机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其性能的可设计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航、交通、体育等领域,纳米复合材料则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80年代初Roy等提出的纳米复合材料[1-3],为复合材料研究应用开辟了崭新的领域。纳米复合材料是以树脂、橡胶、陶瓷和金属等基体为连续相,以纳米尺寸的金属、半导体、刚性粒子和其他无机粒子、纤维、纳米碳管等改性为分散相,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将改性剂均匀性地分散于基体材料中,形成一相含有纳米尺寸材料的复合体系,这一体系材料称之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纳米微粒独特的效应,使其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性能。将纳米材料与复合材料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兼有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优点,因而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的研究[4-5,44,45]。纳米复合材料的基体不同,所构成的复合材料类型也不同,如:金属基纳米材料[9-11,43]。陶瓷基纳米材料[12]、聚合物基纳米材料。 近年来发展很快,世界发达国家新材料发展的战略都把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碳管功能复合材料、纳米钨铜复合材料。 1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1 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合成进展 在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面,主要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方法分散纳米粉体,分散水平达到纳米级,得到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纳米复合材料。较早发展起来的几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3-14]有共混法、溶胶-凝胶法(sol-ge1)、插层复合技术(interaction),可分为插层和剥离(exfoliate)两种技术、原位(in-situ)法、母料法、模定向合成法(template directed)包括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 声化学合成(sonochemical synthesis)是制备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的有效方法。

轻芳烃安全技术说明书

轻芳烃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轻芳烃 化学品英文名称:Light aromatic 企业名称:XXXXXXXXXXXXX石化分公司 地址:XXXXXXXXX石化工业园 邮编:XXXXXXXXX 电子邮箱:XXXXXXXXX@https://www.360docs.net/doc/464861359.html, 传真号码:XXXXXXXXX 企业联系电话:XX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X 技术说明书编码:011 化学品推荐用途:主要用于橡胶工业,胶黏剂,制鞋业等。 化学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 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 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吞咽可能造成胃肠道刺激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产生恶心、 头痛、头晕、兴奋等,严重的可造成昏迷和死亡。吸入其蒸汽可产生呼吸 道刺激,造成化学性肺炎等,还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高浓度吸入 时可造成障碍性贫血和骨髓损伤。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红斑和水疱等,长 期或反复接触可产生干燥鳞屑性皮炎和继发感染。眼睛接触可造成严重刺

激。长期接触还可造成不良的生殖效应,造成胎儿发育畸形或迟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 29-2013)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A,生殖细胞突 变性-2,生殖毒性-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1,吸入危害-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2,对水环境的危害-长期慢性2,急性毒性-经口-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怀疑可致遗传性缺陷; 怀疑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有毒;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吞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要注意流速不要过高,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倒空的容器可

黄飞鹤 柱芳烃综述

Pillararenes,A New Class of Macrocycles for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MIN XUE,?YONG YANG,?XIAODONG CHI,?ZIBIN ZHANG,? AND FEIHE HU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d?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310018,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CEIVED ON DECEMBER31,2011 C O N S P E C T U S B 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novel macrocycles in supramolecular science,interest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se substances has grown considerably.However,the discovery of a new class of macrocycles presents challenges because of the need for routes to further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se molecules and good hostàguest complexation.Furthermore,useful macrocylic hosts must be easily synthesized in large quantities.With these issues in mind,the recently discovered pillararenes attracted our attention.These macrocycles contain hydroquinone units linked by methylene bridges at para positions.Although the composition of pillararen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calixarenes,they have diff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One conformationally stable member of this family is pillar[5]arene,which consists of five hydroquinone units.The symmetrical pillar architecture and electron-donating cavities of these macrocycles are particularly intriguing and afford them with some special and interesting physical,chemical,and hostàguest properties.Due to these features and their easy accessibility,pillararenes,especially pillar[5]arenes,have been actively studied and rapidly developed within the last4years. In this Account,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illararene chemistry,summarizing our results along with related studies from other researchers.We describe strategies for the synthesis,isomerization,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pillararenes.We also discuss their macrocyclic cavity sizes,their hostàguest properties,and their self-assembly into supramolecular polymers.The hydroxyl groups of the pillararenes can be modified at all positions or selectively on one or two positions.Through a variety of functionalizations,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many pillararene derivatives that exhibit very interesting hostàguest properties both in organic solvents and in aqueous media.Guest molecules include electron acceptors such as viologen derivatives and (bis)imidazolium cations and alkyl chain derivatives such as n-hexane,alkanediamines,n-octyltrimethyl ammonium,and neutral bis(imidazole)derivatives.These hostàguest studies have led to the fabrication of(pseudo)rotaxanes or poly(pseudo)rotaxanes, supramolecular dimers or polymers,artificial transmembrane proton channels,fluorescent sensors,and other functional materials. Introduction It is of continuing interest to design and synthesize novel macrocyclic host molecules because of their important roles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The successful examples include crown ethers,1à3cyclodextrins,4cucurbiturils,5 calixarenes,6à8and their structurally similar scaffolds.9à11 Currently a new class of[1n]paracyclophanes12,13is grow-ing with similar composition but different structural features compared with calixarenes.This new class of macrocyclic molecules are made up of hydroquinone units linked by methylene bridges at para positions.Their descriptive name “pillararene”was coined by Tomoki Ogoshi in2008.14 Pillar[n]arenes(n=5,6,7)have som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hosts.First,they are highly https://www.360docs.net/doc/464861359.html,/accounts Vol.XXX,No.XX’XXXX’000–000’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 10.1021/ar2003418&XXXX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张凌燕 牛艳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E-mail:zhly@https://www.360docs.net/doc/464861359.html,或niuyanping2004@https://www.360docs.net/doc/464861359.html, 摘 要:本文从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各种制备方法及原理、优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增韧;表面改性 1 前 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二相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00nm以下)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吉布斯固相至少在一个方向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1]。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简称OINC)是以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相)、无机物以纳米尺度(小于100nm)分散于基体中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2]。按照无机物纳米粒子形态结构,OINC可分为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纤维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片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备OINC的无机物包括:粘土类如滑石粉、蒙脱土、云母、水辉石等,陶瓷如SiO2、TiO2、Al2O3、AlN、ZrO2、SiC、Si3N4等,聚硅氧烷,CaCO3,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如V2O5、MoO3、WO3等,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或硫代亚磷酸盐如MoS2、TiS2、TaS2、MPS3(M=Mn、Cd等),层状金属盐类化合物、双氢氧化物,以及碳黑、碳纤维等[3]。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由于纳米粒子带来的纳米效应和纳米粒子与基体间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于相同组分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新一代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2 无机纳米粒子的增韧机理及表面修饰 2.1 增韧机理 (1)在变形中,刚性无机粒子不会产生大的伸长变形,在大的拉应力作用下,基体和无机粒子的界面部分脱粘形成空穴,使裂纹钝化,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缝;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引发粒子周围的树脂基体屈服(空化、银纹、剪切带)。这种界面脱粘和屈服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起到增韧作用。 (2)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缺陷越多,粒子与高分子链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的机会越多,因而与基体接触面积增大,材料受冲击时,会产生更多的微开裂,吸收更多的冲击能[4]。 2.2 表面修饰 刚性无机粒子的粒径越小,与基体接触面积越大,若能均匀分布,增韧增强的效果就越 1

单体液压支柱

单体液压支柱产品详情: 单体液压支柱为外供恒阻式单体液压支柱,它可以与各种顶梁配合,也可以作主柱应用。可供炮采事情面支护顶板应用,也可做其他临时性支护应用。 单体液压支柱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25度--35度的歪斜煤层回采事情面,所适应的煤层顶底板条件是:顶板落后不影响支柱的收购,底板不宜过软,支柱压入底板深度不恶化底板的完整性,否则应加大底座。在煤质较松软的炮采事情面内应用时,对活柱体镀层表面采取保护措施,以防崩坏。支柱与木顶梁配合或做点柱应用时,应将顶盖换成柱帽,省得损坏木梁。 单体液压支柱产品特点: 1、事情行程大,安全经管老本低。 每个规格可替代传统活塞式单体支柱2-4个规格,减少了由于事情面采高和巷道受顶板、底板移进量的变化需求换差别型号单体支柱的频次,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支柱分外备用数量。 2、支护强度高,安全稳定性好。 支柱无承载焊缝,同时支柱采用悬浮式技术原理,高压液产生的悬浮力直接作用在顶盖端,达到事情阻力的五分之四,立柱受力仅为五分之一,大大进步了支柱支护的稳定性和偏载能力。 3、泄漏易发现,安全可靠能高。 由于布局上的改进,避免了因内泄漏造成的支柱虚顶、脱顶环境,支柱一旦泄漏,在井下现场用肉眼直接就能检查出,可随时更换支柱;采用密封补偿和密封涨紧技术原理,顶板来压越大,密封面配合越紧密,越不易泄漏。 4、应用寿命长,操作维护简便。 整体布局简单,应用寿命长;操作方便,易于维护,能够大大降低支柱升井及维修率。 单体液压支柱产品分类: 1、支柱按供液方式和事情液差别,分为外供液式(简称外注式)和内供液式(简称内注式)支柱。 2、支柱按事情行程差别,分为单伸缩(单行程)支柱和双伸缩(双行程)支柱,在不注明行程特征时,为单伸缩支柱。 3、支柱按应用材料差别,分为普通钢质支柱、高钛合金支柱、铝合金支柱、不锈钢支柱等,在不注明材质特征时,为钢质支柱。 4、支柱根据布局形式可分为活塞式支柱和柱塞悬浮式支柱两大类。活塞式支柱按事情行程又分为单伸缩和双伸缩支柱。柱塞悬浮式支柱采用水介质,属于“环保型”支柱。

[高分子材料] 吉林大学杨英威《JACS》:基于拓展型柱芳烃的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

吉林大学杨英威《JACS》:基于拓展型柱芳烃的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 分子机器的出现是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以模块化的组成和微观的运作方式能够在实现能量转化的同时,完成转动、装配、伸缩、运输等特定行为,使人类向认识生命体系的本质迈进了一大步。人工合成大环受体作为分子机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件,一直备受关注。新型大环受体的设计合成、功能化、以及应用开发是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杨英威课题组在新型超分子大环受体的设计合成和组装体功能开发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继拓展型柱芳烃(Chem. Commun. 2016, 52, 5804)的成功设计合成后,2018年,该课题组首次报道了斜塔芳烃及其系列功能化衍生物(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853),并在后续工作中致力于研究新型大环芳烃的应用开发。2019年2月,杨英威教授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upramolecular Assembly-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 for Efficient Mercury(II) Detection and Removal”的研究论文,成功构筑了基于胸腺嘧啶功能化联苯拓展型柱[6]芳烃的荧光超分子聚合物体系,实现了对水中污染物汞离

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低检测限的荧光传感检测和快速吸附去除。 结合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和大环合成受体的超分子组装,该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积累中总结并提炼出了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Supramolecular Assembly-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SAIEE)的概念,为超分子功能体系在传感检测、药物递送、生物成像、自组装和智能发光材料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Adv. Opt. Mater. 2018, 6, 1800668)。在最近发表的JACS工作中,该团队通过对联苯拓展型柱[6]芳烃进行双功能化的修饰,将胸腺嘧啶基团作为侧臂连接在大环主体上,进而将其与作为客体分子的四苯乙烯季铵盐衍生物进行主客体键合,所形成的主客体复合体系可通过胸腺嘧啶-汞离子-胸腺嘧啶的特定作用与汞离子高强度结合构筑出新型的三维超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体系。该团队发现这种新型体系具有SAIEE的现象,并基于此开发出了该体系对水中污染物汞离子的高效检测和分离去除功能。同时,该团队还发现这种体系对汞离子的检测限低、去除效率高,且材料本身的可循环利用性强。这种新型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不仅开拓了拓展型柱芳烃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分离中的应用,更延伸了SAIEE这一现象潜在的应用价值,为设计可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量存储的新型超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文链接: 来源:吉林大学

基于大环的功能超分子组装体材料的研究

基于大环的功能超分子组装体材料的研究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科学。大环主体分子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每一类新型大环主体的出现都极大地丰富了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内容,并且推动着超分子化学不断向前发展。大环主体,如冠醚、环糊精、杯芳烃、葫芦脲、柱芳烃、联苯芳烃以及金属大环,在构筑功能超分子组装体材料及其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基于各种大环主体来构筑的功能超分子组装体系已被广泛应用在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两亲、大环两亲、药物传递和吸附分离等领域。本论文主要针对功能性超分子组装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论文的主体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通过单官能团化柱[5]芳烃(2.1)和四苯乙烯衍生物(2.2)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新的超分子发光体。形成主客体络合物后,2.2的荧光显著增强,这是由于[2]准轮烷结构的形成,限制了TPE苯环分子内旋转,从而增强了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 通过重沉淀技术得到平均直径约为43 nm的纳米粒子,可作为显像剂对细胞进行成像。这些结果表明,AIE效应与超分子化学的结合在生物传感器、药物和基因传递系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细胞成像等生物相关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研究了阳离子型水溶性柱[6]芳烃(CWP6)与ATP的选择性络合。主要受熵变驱动,CWP6与ATP形成稳定的1:1包合物CWP6(?)ATP。 在碱性磷酸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CWP6疏水腔的存在,ATP的水解被有效抑制。采用叶酸连接的二嵌段聚合物FA-PEG-b-PAA对CWP6进行PEG修饰,获得缓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字 Abstract 1.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显微组织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寸在1-100nm以内的材料。由于平均粒径小,表面原子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隧道等特性,具有许多材料所没有的性能。介于其超凡特性,纳米材料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纳米材料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尤其是聚合物纳米材料。本文就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改性、应用及问题和未来展望展开叙述。 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定义与分类 2.1定义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各种纳米单元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各种方式复合成型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纳米单元可以是金属、无机物和高分子等。 2.2分类 根据组分不同,可分为: a)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混在一起而其中有一纳米尺寸的聚合物分散于其它聚合物单体所构成的 复合材料。如第三代环氧树脂粘接剂,它是将预聚合的球状交联 橡胶粒子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固化而成的。 b)聚合物/层状纳米无机物复合材料:是将层状的无机物以纳米尺度分散于聚合物中而形成的。通常采用插层法制备。目前用的最多 的是蒙脱土,蒙脱土是以片状晶体而构成的。 c)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复合材料:是将纳米级无机粒子填充到聚合物当中去的。由于小尺寸效应使材料具有光、电、声、磁等 功能,赋予材料良好的综合性能。 3.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3.1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是目前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根据复合过程,插层复合法可分为两类,1)插层聚合法:原理是将聚合物单体分散,插层进入层状硅酸盐片层中,然后再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克服硅酸盐片层间的库仑力,使其剥离,从而使硅酸盐片层与聚合物基体以纳米尺度相复合;2)熔体插层法:原理是将插层无机物与高聚物插入层状无机的层间,该方法优

2017研究前沿--化学与材料科学

2017 研究前沿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科睿唯安 七、化学与材料科学 1. 热点前沿及重点热点前沿解读 1.1 化学与材料科学Top 10 热点前沿发展态势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合成、纳米技术、超级电容器、自由基聚合、上转换发光等领域。与2013-2016 年相比,2017年Top10热点前沿既有延续又有发展。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连年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在今年的Top10热点前沿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延续了去年对非富勒烯受体(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侧重空穴传输材料研究。在有机合成领域,碳氢键的活化反应也是连年入选,往年侧重在钌、铑等贵金属的催化转化,今年是非贵金属钴的催化转化,另外今年还突出了间位碳氢键的活化。在纳米技术领域,不仅继续有具体的前沿研究入选,而且首次出现宏观的研究概念――纳米组装学。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基于纳米孔碳电极(2014年)、纳米二氧化锰电极材料(2016年)的超级电容器曾经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今年入选的是基于NiCo2S4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在自由基聚合领域,继2014年入选新兴前沿后,光引发的聚合反应今年成为热点前沿。在上转换发光领域,“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入选热点前沿。

1.2 重点热点前沿——三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传统的合成化学基于活性官能团的相互转化,通常需要繁琐的预官能团化步骤。而碳氢键的直接化学转化可以避免这一过程,大大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蓬勃发展。近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合成工具,特别是贵金属(铑、钌、铱、铂、金、银等)催化成果显著。然而,高昂的成本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限制了贵金属催化的大规模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第一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镍、铜等)。这点在《研究前沿》系列报告中也得以体现:在2013年和2014年的报告中,“钌、铑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进入化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本年度则是“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入选。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可分为低价钴(CoⅡ)催化和高价钴(CoⅢ)催化两类。本研究前沿是高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金井求(Motomu Kanai)教授和川岛茂裕(Shigehiro Kawashima)博士报道了Cp*CoⅢ(Cp*= 五甲基环戊二烯)络合物催化的2-苯基吡啶碳氢键活化直接加成到亚胺、烯酮上的反应。此后,研究人员不断扩大Cp*CoⅢ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并研究其催化机理。与其替代对象Cp*RhⅢ相比,Cp*CoⅢ不仅可用于前者催化的反应,而且由于反应活性差异,导致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路线从而生成不同的产物。 如表31所示,在本研究前沿中,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发表了多篇核心论文。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研究机构的工作也比较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