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音乐课程及音乐讲座的情况

浙江大学音乐课程及音乐讲座的情况
浙江大学音乐课程及音乐讲座的情况

1.浙江大学主要设置了哪些与音乐相关的课以及课程情况

①《外国音乐欣赏》

课程简介:《外国音乐欣赏》是一门包括音乐知识、作品欣赏、外国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课程贯穿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线索和脉络,对不同时期音乐大师的经典名作、音乐形态、风格特征、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分析鉴赏,并将音乐欣赏上升到音乐文化、人文史观的较高层次上。

开课目的:《外国音乐欣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教程,它具有较宽广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外国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外国灿烂的文化、增长感性知识、扩大文化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鉴赏、表现、创造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想象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使大学生音乐审美价值取向和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具有一种文化观,以此来体察人类的整个精神领域,并扩展文化视野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②《音乐剧艺术》

课程简介:音乐剧是一种音乐、舞蹈、戏剧三个元素灿然并陈,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它作为20世纪以来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非常深刻的人文内涵,对现代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课程以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讲述其定义、特征及艺术特色,介绍著名的剧作、作曲、导演、舞蹈创作、舞美设计、表演和制作大师,赏析经典剧目。

开课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剧,从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在哲学、心理、文化、思维学等不同层次上,使学生的感性与理性、德性得到协调发展,在心灵的震撼中呈现自己的生命本色,唤起内心的艺术自觉。

③《中国当代民族音乐赏析》

课程简介及开课目的: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把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2.音乐讲座及音乐会

讲座:①Mark Clague 教授为浙大学生介绍美国音乐

②打开灵魂的门有一扇是音乐——记张铭“音乐与人文素养讲座”

介绍:音乐是一条河流,淌过生命的每一个细节,折射出灵魂的每一次感动。没有什么能像音乐一样触及到我们心灵的最深处,让我们忘却所有的卑微,接近崇高。3月29晚,国际会议中心, 张铭,一位执着的音乐人,用自己对音乐的心灵渗透带我们一起领略音乐的无上境界,徜徉音乐的绚丽海洋。

③西方现代音乐讲座---蓝调世界

音乐会:①爱乐,一个热爱音乐的传说——记浙江大学第十三届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中国爱乐乐团专场演出

介绍:真正的音乐是一个不能言说却容易让人上瘾的秘密。悠扬的乐声穿透骨髓,充满磁性的声音感染每一个细胞,点燃人心底最原始的那一把火。5月14日晚,中国爱乐乐团用专业和激情引爆浙大紫金港小剧场,让浙大学子感受到高雅音乐非凡的生命力与强大的吸引力。

②跨越太平洋的音乐对话——密歇根大学管乐团中国巡演首站来浙

介绍:雨果曾经说过,音乐是思考着的声音。从密歇根湖到长城,这种声音沟通起了两个文明。5月11日晚7点30分,密歇根大学管乐团中国巡演首站浙江大学专场在紫金港校区小剧场拉开帷幕。密歇根大学管乐团和浙江大学文琴交响乐团为现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演出。

③让我们相约台湾——记浙江大学文琴交响乐团113周年校庆专场演出暨赴台专场交响音乐会预演

④高山流水遇知音——记第十六届DMB(登攀)节之“春光弦影”古琴专场音乐会

⑤琴韵绕紫金-----加拿大Hochelaga乐团浙大专场音乐会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篇 心得体会一 放下工作的繁琐,放下家庭的牵绊,2016年8月18-22日,我有幸重回校园,参加了费县检察院、费县国税局***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干部素能培训班,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感受到了浙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杭州人的谦虚大度及创新精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每天都会有收获、有感动、有喜悦。 一、通过课程学习,感受浙大魅力 这次学习所确定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均是知名的专家和学者,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事半功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浙大法学院李华博士讲授的《预防职务犯罪与提高抵御职务风险能力建设》《新形势下犯罪疑难问题探讨》、浙大法学院博导胡铭讲授的《司法体制改革与检察制度完善》、浙大法学院叶良芳副教授讲授的《刑法解释的新问题》、浙江警察学院马列社科部主任杨持光讲授的《犯罪心理学》紧扣检察工作实际,对一些当前办案中的遇到的理论难点答疑解惑;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高国舫讲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国情和政策,为我们的努力目标指明了大的方向;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蔡亚萍讲授的《干部阳光心态与压力调试》让我们认识了心理健康,学会了处理婚姻关系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浙大人文学院教授计翔翔讲授的

《解读中国历史》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历史,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正视现实;杭州巴洛克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张博讲授的《音乐与人文素养》让我们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他通过音乐改变人、改变社会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立讲授的《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从理论上给我们的创新提供的思路。这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以往的理论进行了巩固和充实,让一知半解的知识得到诠释和解读,同时还汲取了全新的理论营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参观交流,学习萧检精神 在学习之余,我们到曾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人民满意检察院、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的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进行了考察,看到了萧山区检察院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通过座谈学习及对口交流,我们认识到萧山区检察院的众多荣誉并不是凭空得来的,领导班子的创新精神和规范办案理念以及建院思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差距。萧山检察院“业务立院、规范建院、科技强院、人文兴院、从严治院”的建院方针,以及“维护公正、勇立潮头”的萧检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萧检品牌的内涵。 三、通过城市游览,感受人文思想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在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白蛇传》、《新白娘子传奇》等影视作品,更是让杭州充满了一层浪漫色彩。初入杭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十字路口设立的一个个遮阳棚,方便了行人和骑车的市民,街头随时可以看到的出租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2017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乳山市普通高中 201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习寄语

学习现场 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一、“20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 课 程 类 别 选修I 选修II 选修课课程 名称 学时学分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及当地社会音乐文化特点、特色资源和学校办学理念 自主开设。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学分值范围0-4合唱每个模块18学时1

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 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 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I(六个可选)+选修II 学份与选课的变化: 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 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

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基础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如: 【1】2(必修)+1(选修) 【2】2(必修)+1(必修) 【3】1(必修)+1(必修)+1(必修)

【4】1(必修)+1(必修)+1(选修)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 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 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 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 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 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 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以美育人”为导向。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 以“完善评价机制”为抓手。 2、落实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 面向对象: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七、课程教学网站 示例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 课程编号:06112200 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 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 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ZJU课程覆盖关系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大类课程替换关系一览表 序号课程代码级课程中文名称学分替换关系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学分替换关系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学分 1 011A0011 宏观经济学(甲)3.0 ≥011A001 2 宏观经济学(乙)2.0 2 011A0041 微观经济学(甲)3.0 ≥011A0042 微观经济学(乙)2.0 3 031A0010 教育学3.0 ≥031A0040 教育学2.0 4 061B9050 分析化学(甲)Ⅰ2.0 ≥061B9070 分析化学(乙)3.0 061B9060 分析化学(甲)Ⅱ3.0 5 061B0030 概率论1.5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 061B0100 数理统计1.5 6 061B0270 数理方法(甲)Ⅰ4.0 ≥061B0290 数理方法(乙)4.0 061B0280 数理方法(甲)Ⅱ2.0 7 061B0110 数学分析(甲)Ⅰ4.5 ≥061B0170 微积分Ⅰ4.5 061B0120 数学分析(甲)Ⅱ4.5 061B0180 微积分Ⅱ2.0 061B0190 微积分Ⅲ1.5 8 061B0110 数学分析(甲)Ⅰ4.5 ≥061B0170 微积分Ⅰ4.5 9 061B0120 数学分析(甲)Ⅱ4.5 ≥061B0180 微积分Ⅱ2.0 061B0190 微积分Ⅲ1.5 10 061B0170 微积分Ⅰ4.5 ≥061B0060 高等数学4.0 061B0180 微积分Ⅱ2.0 11 061B0040 高等代数Ⅰ3.5 ≥061B0200 线性代数2.5 061B0050 高等代数Ⅱ3.5 12 061B0300 物理学Ⅰ3.0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4.0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3.0 061B0310 物理学Ⅱ5.0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4.0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3.0 061B0320 物理学Ⅲ4.0 13 061B0300 物理学Ⅰ3.0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4.0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3.0 061B0310 物理学Ⅱ5.0 14 061B0320 物理学Ⅲ4.0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4.0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3.0 15 061B0330 物理学实验Ⅰ1.5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1.5 061B0340 物理学实验Ⅱ1.5 061B0350 物理学实验Ⅲ1.5 16 061B0450 无机及分析化学4.0 ≈061B0430 普通化学3.0 ≥061B0410 工程化学2.0 17 061B0580 综合化学实验3.0 ≈061B9101 综合化学实验(甲)3.0 ≥061B9102 综合化学实验(乙)2.0 18 061B0421 化学实验(甲)1.5 ≥061B0422 化学实验(乙)1.0 ≥061B0423 化学实验(丙)0.5 19 071B0031 生态学及实验(甲)4.0 ≥071B0032 生态学及实验(乙)3.0 20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4.0 ≥181B0052 生物化学(乙) 3.0 21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2.0 ≥181B0062 生物化学实验(乙) 1.5 22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4.0 ≥181B0052 生物化学(乙) 3.0 ≥071B0070 生物化学及实验(丙) 4.0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2.0 181B0062 生物化学实验(乙) 1.5 23 071B0041 微生物学及实验(甲)4.0 ≥071B0042 微生物学及实验(乙)3.0 24 071B0081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甲)4.0 ≥071B0082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乙)3.0 25 071B0091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4.0 ≥071B0092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乙)3.0 26 071B0101 植物学及实验(甲)4.0 ≥071B0102 植物学及实验(乙)3.0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浙江大学工商企业管理都有哪些主要课程

浙江大学工商企业管理都有哪些主要课程 一、浙江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介绍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自学考试学科调整后产生的新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经过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应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有广泛的知识。熟悉各类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学工商管理专业的自考生应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遵守法纪、法规,热爱并乐于从事各类管理工作,具有责任心。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学习,以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基础课程和适用广泛的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为主。专科成绩合格者应能从事具有管理性质的基础工作和一般的经营活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学习,是在专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增加中、高层次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提高本科自考生的工作适应性。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 二、浙江大学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 1.课程分类 专科段课程 (1)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品德教育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应用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语文(专)”、“英语 (一)”。

(3)学科基础课:“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财 经类)”、“企业会计学”、“中国税制”(4)专业课:“企业管理 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国际企业管理”。 独立本科段考试课程: (1)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概论”。 (2)应用基础课:“英语(二)”【或“日语(二)”或“俄语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 (3)学科基础课:“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4)专业课:“企业经营战略”、“质量管理(一)”、“企业管 理咨询”。 2.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三、浙江大学工商企业管理报考条件 1.热爱祖国,立志求学,遵纪守法 2.应届高考毕业生,无文理科类型限制 3.对口专业中专毕业生 4.少量优秀往届高中毕业生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1.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心理负担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四、注重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5120660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 学分: 5.0 周学时:4.0-2.0 面向对象:大学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工科学生学习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的一门课程,重点在于理解ARM体系结构及其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ARM体系结构,ARM编程模型及指令集,ARM调试结构与存储器层次,操作系统的I/O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和管理、并发、进程间通信,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策略,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等内容,并以树莓派实验板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二)英文简介 《Embedded System Design》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RM core design,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the main process of embedded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priority of this course is making students have an initial capacity of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ARM archite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re design of ARM processor, ARM architecture, ARM programming model and instruction set, ARM debug architecture and memory hierarchy, IO technologies of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concurrent,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memory managem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etc. Experimental design on Raspberry Pi2 development board may also be made to know the 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ell.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本课程通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使学生熟悉嵌入式应用开发流程,更方便地学习和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以ARM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

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内容标准更加具体 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

思想汇报-浙大郑强教授讲座学习心得

寒假里我通过网络学习了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的一堂党课,郑强教授的课讲得很生动,也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现在,我将学习后的一些感悟汇报给组织。 郑教授的这节课的主题是六个字:追求、信仰、忠诚。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追求好的工作;追求健康的身体;追求自由的生活;追求美满幸福的家庭......在学习郑教授的党课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追求有什么问题。而听了郑教授的课我才意识到,我所有这些追求都是仅仅关乎我自身,都是以我个人为中心。我没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这代人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中,虽然自小家长老师就教导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仍然无法真正体会这样安定团结的社会是来的多么不容易。我们这代人缺失的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历史责任感。 郑教授同时还批判了目前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风气的追求,郑教授说到,“一个穷国、弱国,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把它凝聚起来,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弱小群体”不堪一击。而中国共产党正是这股凝聚力量。 我们入党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信念?我们追求这个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这些积极想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首先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这些年,在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正的风气,某些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档案光彩等等的个人利益,而追求党员的身份,把入党当成是为自己谋幸福的手段。用郑教授的话讲“这是卑劣的行为”。 郑教授告诉我们,在入党的问题上一定要联系到做人,对党的信仰容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每个人心中必须要有一个颠簸不破的对入党这个追求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的确确是中国人民幸福的根本,我愿意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并不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处处拔尖,共产党员可以很平凡,但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坚决的挺身而出。郑教授的党课中提到巴勒斯坦的“人肉炸弹”,姑且不论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但他们身上那种精神却值得我们深思。当代大学生缺乏的就是一种为国家、为人民而舍生忘死的精神。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仅仅贪图于自己的幸福安逸的生活,而忘了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落后、贫苦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建设,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教授还提到另外两个字——奉献。他说,因为听课的同学还都不是共产党员,所以这两个字他不讲,如果是面对共产党员,那么他就要和他们谈谈奉献了。不过我认为,对于我们这些想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甚至对全体当代大学生都要谈谈奉献。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能做的可能不多,但我们应当从一些小事做起,从这些小事中去学习,去体会这种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当我们进入工作岗位,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我们才能发自内心的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追求党的事业,信仰党的精神,对党忠诚,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以上就是我学习郑强教授党课后的一些体会,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组织批评我、指正我。 ‘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浙江大学音乐课程及音乐讲座的情况

1.浙江大学主要设置了哪些与音乐相关的课以及课程情况 ①《外国音乐欣赏》 课程简介:《外国音乐欣赏》是一门包括音乐知识、作品欣赏、外国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课程贯穿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线索和脉络,对不同时期音乐大师的经典名作、音乐形态、风格特征、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分析鉴赏,并将音乐欣赏上升到音乐文化、人文史观的较高层次上。 开课目的:《外国音乐欣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教程,它具有较宽广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外国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外国灿烂的文化、增长感性知识、扩大文化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鉴赏、表现、创造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想象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使大学生音乐审美价值取向和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具有一种文化观,以此来体察人类的整个精神领域,并扩展文化视野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②《音乐剧艺术》 课程简介:音乐剧是一种音乐、舞蹈、戏剧三个元素灿然并陈,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它作为20世纪以来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非常深刻的人文内涵,对现代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课程以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讲述其定义、特征及艺术特色,介绍著名的剧作、作曲、导演、舞蹈创作、舞美设计、表演和制作大师,赏析经典剧目。 开课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剧,从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在哲学、心理、文化、思维学等不同层次上,使学生的感性与理性、德性得到协调发展,在心灵的震撼中呈现自己的生命本色,唤起内心的艺术自觉。 ③《中国当代民族音乐赏析》 课程简介及开课目的: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把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浙江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选课操作手册(2016年6月)

浙江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选课操作手册 一、选课登录 1.一定要使用以下浏览器: 二、选课及选课调整 1选课界面介绍 在点击菜单“选课”—>“自主选课”进入选课界面。 A区域介绍了学生选课信息,如学生姓名,学号,选课学期,选课要求等。 B区域介绍了选课选项,点击“”按钮可以查看更多的选课信息。左侧有“”选课选项,鼠标点击任何一个选项,都会弹出一个子类型选择菜单,点击其中的菜单选项可打开对应该子类型课程的选课界面。

如点击“通识课程”,子类型选择菜单如下图所示: 点击其中的菜单选项“历史与文化类”进入对应选课界面。 C区域是选课列表,该区域一开始只显示10门课程,如果要查看更多课程信息,点击“”按钮。 D区域可以查看已选课程信息。 2.本类(专业)选课

点击课程名称,可以查看课程简介 有预修要求的课程可以在课程简介上查看。 在确定修读课程后,点击要选课程所在的栏目,弹出学生选教学班的窗口,如下图所示: 点击教师姓名可以查看相关教师的基本信息和教学日历。

在决定选择上课教师后,在与之对应教学班的点击“”按钮,如果选课成功,会有选课成功的提示: 如果选课失败,会有失败提示,(失败原因有“选课时间冲突”、“选课容量超过限制”、“没有权限选”等等)。 学生可根据学校设定志愿数目选择该门课程多个不同的教学班。

如果要调整志愿的先后次序,点击“选课信息”,鼠标左键按住拖动教学班来进行志愿排序。 在选课信息界面内,点击“选课信息”,可以快速找到该课程对应的教学班。 然后点击“”按钮,对应课程的所有教学班都会被搜索出来。

若要删除某门课程的选课,可以进入相应课程的教学班选择界面,点击“”按钮;也可以进入选课信息界面,点击“”按钮。 选课栏目中,“黄色”显示课程状态是“已选”,蓝色显示课程状态是“未选”。 3.跨大类(专业)选课 在选课主界面中点击“跨类(专业)专业选课”,首先选择学院、年级,系统会自动显示对应的专业名称,然后选择专业名称,再点击“”按钮,弹出一个选课子界面, 其中列出的是你所选择的年级和专业的本学期培养方案推荐的课程,学生可以按个人需要进行选课,操作方法与选本大类(专业)推荐课程相同。

浙江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浙大培训心得体会(1) 赴浙大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的学习短暂而难忘,每堂课的内容都是那么充实和精彩,可 谓理论观点鲜明,佐证案例生动,整个学习严肃活泼,引人入胜,触发思考。自己体会10 天的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相信对今后的工作 一定会有所帮助。 一、学习认识上有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实践与理论推动的结果,而实践和理 论(转载于:浙江大学学习心得体会)的推动始终与一个关键词密不可分,那就是“学习”。处 于工作状态,特别是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让人对学习有所倦怠, 对地税部门来说,长期围绕着税收征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开展工作,既辛苦又压力大,在当前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社会对地税工作要求和期待较高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但压力再大,也不 能忽视学习,这从市局近年连续组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赴高校集中学习培训可以看到,学习 已成为领导干部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工作安排,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学习。当 下集中式的培训学习固然重要,但日常工作中的学习更为重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 作中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当作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努力 学习,学而不倦,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二、知识视野上有拓展。本次学习培训知识汇集丰富,开设的课程讲座包括:当前宏观 经济形势分析、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中国税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儒道禅与现代管理、法律 风险防范、党风廉政建设、十八大精神解读、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等,可以说是经 济理论、社会热点、人文管理、廉政法律、内政处交、税收专业等全方位的知识涉猎。虽然 时下媒体和网络十分发达,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已十分容易,但身处知名高校讲堂,面对面 聆听各学科领域专家教授的授课,其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透过他们的讲课,在体味他们深 入专业领域治学严谨、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集中分享了专家教授们长期教学和研究 积累的知识成 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对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思维,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能力促进上有帮助。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地税干部学习培训的效果是要 体现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但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高 效地服务于纳税人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培训,在理论知识上给 予了我们新的认识,在思维拓展上给予了我们新的想象,在能力提升上给予了我们新的空间, 相信在今后的税收工作中,自己一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素质提升,促进工作水平提 高。 2012.5.17篇二: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县委决定委派科级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培训。2012年6 月15日至25日,我有幸作为xx培训班的一员,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10天 的学习培训。在学习培训期间,浙江大学严谨求是的学风和治学态度感染了我,浙江人的一 种谦虚大度及创新创业精神感动了我,浙江的深厚文化底蕴感染了我,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和 城市建设震撼了我。特别是在十天时间里,县委组织部及学院领导精心安排了内容丰富,切 合实际的课程。30多个学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并结合我县及乡镇实际进行了 座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收获与体会 在浙江杭州十天的学习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在课堂学习、现场教学及生活中,杭州 给我留下了极为深深的印象,我感到收获很大,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吴斌 一、为什么要进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