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与检测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与检测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与检测题,推荐文档

1.5

、如图所示的物体是一个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左下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形所搭成的几何体及从上面看这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那么从左边看这个7、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是()

(A)(B)(C)(D)

B C D

、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

下列四幅图形中,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

切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 B. C. D.

第三章 正投影与三视图

第三章正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结构框架】 【重点难点提示】 l.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的技影,空间概念的培养。 【知识要点精讲】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的概念:灯光或日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得到影子的现象称为投影。 2、投影法:一组射线通过物体,射向预定平面而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一组射线——称投影线; 其中预定平面——称投影面; 得到的图形——称投影。 3、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汇交于一点。如图3-1。 投影法分两大类正投影:投影钱垂直于投影面。如图3-2。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 斜投影: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如图3-3。

由于正投影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所以在机械制图中得到广泛应用,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4、三视图的形成: ①设立三投影面体系:如图3-4 正投影面V—正立位置;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水平投影面H—水平位置; 侧投影面W—侧立位置。 X轴—H面与V面的交线;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轴 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一个原点O—— X、Y、Z三轴的交点。 ②三视图的形成:如图3-5 把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的方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面技影和侧面投影。如图3 - 5(a)。 为了方便画图,按GB规定,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 V面一不动 如图3-5(b),即 H面一绕ox轴向下旋转90° W面一绕oz轴向右旋转90°

H面上的用"Y H"表示。 注意:展开摊平后,Y轴被分为两部分 w面上的用"Yw"表示。 V面上的投影-称主视图 展开摊平后: H面上的投影-称俯视图统称三视图。如图3-5(c) W面上的投影-称左视图 去掉投影面范围线(它的大小与视图无关)如图3-5(d),待熟练之后,投影轴也可省略不画。

九年级下册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整理

投影与视图 知识要点 1、投影 (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projection),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parallel projection).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center projection)。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注: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2、三视图 (1)三视图:是指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2)特点: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人教版

《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课题:29.1投影(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有条件的)放映电影《小兵张嘎》部分片段---小胖墩和他爸在日军炮台内为日本鬼子表演皮影戏 (二)你知道吗 (有条件的)出示投影: 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 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试题

机械制图(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07年高考题) A.主视图只反映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B.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 C.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D.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2.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07年高考题) A.定位尺寸 B.定形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3.在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已知线段是指()。(09高考) A.定形、定位尺寸都不全的线段; B.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C.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 D.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 4.A0图纸幅面是A4图纸幅面的()倍。 A.4倍 B.8倍 C.16倍 D.32倍 5.国家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纸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6.用下列比例分别画同一个机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是()。 A.1:1 B.1:5 C.5:1 D.2:1 7.在机械图样中,不能用细实线表达的是()。 A.图面线 B.尺寸线及尺寸轮廓线 C.不可见轮廓线 D.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A.长度和宽度 B.长度和高度 C.高度和宽度 D.长度、高度和宽度 9.表示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的尺寸为()。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10.机械图样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A.正投影法 B.中心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11.粗实线主要用于绘制()。 A.过渡轮廓 B.可见轮廓 C.不可见轮廓 D.轴心 12.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A.cm B.mm C.dm D. m 13.角度数字的书写要求()。 A.一律水平书写 B.随着角度的方向而改变 C.与角度水平书写 D.视情况而定

人教版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详解】 解:从正面可看到从左往右2列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 2.如图,小明用由5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研究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变化情况.若由图1变到图2,不变化的是() A.主视图B.主视图和左视图C.主视图和俯视图D.左视图和俯视图【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左视图是左边看得到的图形,可得答案. 【详解】 主视图都是第一层三个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正方形,故主视图不变; 左视图都是第一层两个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正方形,故左视图不变; 俯视图底层的正方形位置发生了变化. ∴不改变的是主视图和左视图.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利用三视图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3.图2是图1中长方体的三视图,若用S 表示面积,23S x x =+主,2S x x =+左,则 S =俯( ) A .243x x ++ B .232x x ++ C .221x x ++ D .224x x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已知视图的边长结合其面积得出另一边长,即可得出俯视图的边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S 主23(3)=+=+x x x x ,S 左2(1)=+=+x x x x , ∴主视图的长3x =+,左视图的长1x =+, 则俯视图的两边长分别为:3x +、1x +, S 俯2(3)(1)43=++=++x x x x ,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已知三视图求边长,正确得出俯视图的边长是解题关键.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5cm B .28cm C .29cm D .210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推知几何体为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1cm 、1cm 、2cm ,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求其表面积.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第3章正投影法与三视图05

基本几何体(一)(棱柱、棱锥)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和辅助线法求作棱柱和棱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3、能正确标注棱柱、棱锥的尺寸。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难点分析] 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分析学生] 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 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法、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 机器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体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棱柱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

初三-上册第五章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

名师精编优秀资料 投影与视图; 一.投影: 1.光源 点光源:像手电筒、路灯、台灯都可以看成一个点光源。 平行光源:太阳光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行光源 2.概念 定义: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1)平行投影: 由平行光线(太阳的光线是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 (2)中心投影: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 (3)两者区别与联系: 区别 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 联系 时的投影 平行投影平行的投射线全等都是物体在光 线的照射下,在某中心投影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放大(位似变换) 个平面内形成的影 子。(即都是投影) 3.投影知识点: 测量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 ①若两物体的高度之比等于影长之比时,则这两个物体的影子是平行投影。 ②若两物体的高度之比不等于影长之比时,则这两个物体的影子是中心投影 4.投影的性质: ①将两个等高物体垂直于与地面放置时,离点光源较近的物体的影子较短,反之则越长。 ②将两个等高物体平行于与地面放置时,离点光源较近的物体的影子较长,反之则越短。5.易错题整理: 1)直线的平行投影一定是直线(×)原因: 2)矩形的投影一定是矩形(×)原因: 3)一个圆在平面上的投影一定是圆。(×)原因: 二.视图: 1.概念: 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 2.分类: 视图有: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3.正方体的主要视图及展开: 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 1)1-4-1型:6种 2)2-3-1型:3种 3)2-2-2型:1种 4) 3-3 型:1种 4.看视图确定物体有多少正方体组成:在俯视图中画圈标注法,取较小数值的和。

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课题:34.1投影(1)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29.1投影,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目标,下面请按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100--101内容: 问题:1、什么是投影呢? 2、什么是平行投影? 3、什么是中心投影? 自学过程中如有不懂的地方,可小声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一比谁会解答类似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紧张的自学。 2、检测P101练习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 (四)后教(在课前布置,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 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质和区别 1、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2、不断改变木杆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杆的影子成为一点,三角形纸板的影子是一条线段?当木杆的影子与木杆长度相等时,你发现木杆在什么位置?三角形纸板在什么位置时,它的影子恰好与三角形纸板成为全等图形?还有其他情况吗? 3、由于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这两种投影下,物体的影子也就有明显的差别。

4、请观察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清为什么?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 平行投影平行的投射线全等 都是物体在光线的照射 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 的影子。(即都是投影 ) 中心投影 从一点出发的投 射线 放大(位似变换) (五)当堂训练: (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①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 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并画出投影示意图; (2)一个正方形纸板ABCD和投影面平行(如图),投射线和投影面垂直,点C在投影面的对应点为C’,请画出正方形纸板的投影示意图。 (3)两幅图表示两根标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投影的光线.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并说明理由。 解:分别连结标杆的顶端与投影上的对应点(图4-17).很明显,图(1)的投射线互相平行,是平行投影.图(2)的投射线相交于一点,是中心投影。 六、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七、作业: 画出一个四边形的不同平行投影图和中心投影图 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9投影与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9投影与视图 【编者按】本章中我们将了解投影的基础知识,并借助投影的原理认识视图,然后进一步讨论:如何由立体图画出三视图,如何由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会画事物的三视图,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应该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4.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5.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能够做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投影:从初中数学的角度来说,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联系 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 时的投影 平行投影平行的投 射线 全等都是物体在 光线的照射下,在 某个平面内形成 的影子。(即都是 投影) 中心投影从一点出 发的投射 线 放大(位似变换)

最新中考复习 视图与投影 教案

中考复习视图与投影教学设计 王绪影 【教学目标】 1、了解视图与投影的基础知识,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 2、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的原型,能计算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 了解视图与投影的基础知识,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 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的原型 【教学难点】 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投影 1、投影:光线照射物体,会在平面上(如地面、墙壁)留下它的,把物体映成它的影子叫做投影. 2、平行投影:由形成的投影.例:阳光下树影的形成。 3、中心投影:从的光线形成的投影.例:灯光下物体影子的形成. 考点二:三视图 1、三视图的概念: 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影线与投影面互相垂直,就称为。 (1)主视图:从_____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2)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3)俯视图:从____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2. 三视图的原则 (1)位置:俯视图在主视图的,左视图在主视图的。(2)主

视图的长与俯视图的 ,主视图的高与左视图的, 左视图的宽与俯视图的. 【注意】画三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 3.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1、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圆柱体的展开图是:; 圆锥体的展开图是:; 三棱柱的展开图是:。 2、正方体侧面展开图类型 二.观看视频,中考典例精析。 三.基础巩固训练

1.由两块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搭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2.如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 B.正方体 C.圆锥 D.球 3.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4.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 据可求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12π B.24π C.36π D.48π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中心投影有关概念 1、投影现象: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 2、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个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3、作一物体中心投影的方法:过投影中心与物体顶端作直线,直线与投影面的交点与物体的底端之间的线段即为物体的影子。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知识点2:视点、视线和盲区观测点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观测线称为视线 视线不能穿过障碍物,若视线遇到障碍物,则会有观测不到的地方,就称为盲区。 知识点三:平行投影及应用 1、平行投影的定义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当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 2、平行投影的应用: 1 / 9 精品文档 (1) 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太阳光下的影长相等。

(2) 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太阳下的影长相等。 3、作物体的平行投影:由于平行投影的光线是平行的,而物体的顶端与影子的顶端确定的直线就是光线,故根据另一物体的顶端可作出其影子。 知识点四:视图 1、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的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主视图的长度一样;左视图放在主视图的右面,高度与主视图的高度一样,宽度与俯视图的宽度一样,可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注意:在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对看得见的轮廓线用实线画出,而对看不见的轮廓线要用虚线画出。在三种视图中,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宽和高。因此,在画三视图时,对应部分的长要相等。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3、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由三种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2)给出三种视图,求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 2 / 9 精品文档 数。 2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总结 一、视角与盲区如图 小明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出发的线称为视线,两条视线的夹角称为视角。小明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哪个区域是盲区,小丽坐在哪里,小明就可以看到明她, 二、投影:

《投影法和视图》教案

《投影法和视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餐饮部的地位与作用》

相交流讨论并作答。极思考踊跃回答。并导入投影的概念,为本节内容的开展做准备。 2知识构建(30min)1.投影法概述 通过情境导入引申出工程图样中的 投影法是指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 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1.思考并回答 问题。 从观察日常 生活及自然现象 的经验出发,让 学生轻松熟悉投 影法的概念。 2.投影法分类 (1)投影法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演示不同光源、不同 角度下物体投影形状、大小的变化,引 出投影线、投影面、斜投影、正投影等 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各投影法的特点。 (2)正投影特性 提出问题:如果用正投影的方式对 物体进行单一平面的投影,所得到的物 体有什么特征呢? 利用实物和投影仪演示正投影的基 本特性,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a.真实性:物体上与投影平面平行 的平面投影反映其实形,线段则反映其 实长。 b.积聚性: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 平面,其投影成为直线,垂直线段则成 认真观察老师 演示过程,理解并 记忆投影法的分 类、各投影法的优 缺点及正投影特 性。 利用实例演 示的方法,让学 生自主建构投影 法的分类及各类 投影特点的知识 联系。使学生对 知识的接受轻松 自然而印象深 刻。

为一点。 c.收缩性: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其投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线段的投影则比实长短。 3.总结提升(5min) 让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动画,学生分 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老 师最后做补充和修正。 分组积极讨 论,回忆课堂所学 知识,并积极互 动。 在学生已掌 握三视图绘制的 基础上总结三视 图作图的规则和 一般性规律,促 进学生知识的提 升和内化,培养 学生 细致严谨的态度 和规范作图能 力。 4.能力拓展(5min) 针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安排相应 的练习,主要是以学生动手为主,帮助 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学生总结、吸 收、消化所学知识 并重新利用。 锻炼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知识 应用能力。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课题: 正投影与三视图 使用教材:为了发展双语教学,我将把中文教材(P120-P123)与英文原版教材(P42-P47)相结合。 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一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准备 利用投影仪自制平行光源,利用厚胶纸制作多个透明的模型,水彩笔多盒,卡片纸(三投影面)、模型(两个),直尺,圆规。 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投影与三视图的原理及其画法。多媒体动画能够清楚地

正投影与三视图公开课说课稿

常见的技术图样(第一课时)说课稿 正投影与三视图 一、说三维目标的确定 本节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它主要描述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首先,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绘图和识图的前提。其次,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最后,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高中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三视图的知识,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来引导教学。此外,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教师应注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综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是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组织方法、教学进程及原理 环节一:情景导入 【教学目的】回顾上节内容“技术语言的种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 【教法设计】用教学课件展示情景导入内容及“不规则物体”的图片,教师介绍故事内容,并设置问题。 【时间分配】约2分钟。 【故事情景】 一位学生前去一家加工厂为其班级加工一件重达50千克且中空的不规则物体,以下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 首先该学生试图用口头语言描述所加工物体的形状,发现难以表述清楚。接着,他又用

初中数学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知识点

第29章投影与三视图 一、目标与要求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4.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5.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知识框架 四、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能够做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中考所占分数及题型分布 本章在中考中会出1道选择或者填空,也有可能不出。在简答题中会在几何题中穿插应用,本章约占3-5分。

第29章 投影与三视图 29.1 投影 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例.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测量可知: (1)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11A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11AB A B =; (2)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22A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22AB A B =; (3)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3A . 例.把一正方形硬纸板P (记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试题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机械制图(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07年高考题) A.主视图只反映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B.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 C.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D.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2.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07年高考题) A.定位尺寸 B.定形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3.在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已知线段是指()。(09高考) A.定形、定位尺寸都不全的线段; B.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C.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 D.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 4.A0图纸幅面是A4图纸幅面的()倍。 A.4倍 B.8倍 C.16倍 D.32倍 5.国家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纸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6.用下列比例分别画同一个机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是()。 A.1:1 B.1:5 C.5:1 D.2:1 7.在机械图样中,不能用细实线表达的是()。 A.图面线 B.尺寸线及尺寸轮廓线 C.不可见轮廓线 D.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A.长度和宽度 B.长度和高度 C.高度和宽度 D.长度、高度和宽度 9.表示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的尺寸为()。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10.机械图样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A.正投影法 B.中心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11.粗实线主要用于绘制()。 A.过渡轮廓 B.可见轮廓 C.不可见轮廓 D.轴心 12.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A.cm B.mm C.dm D. m 13.角度数字的书写要求()。 A.一律水平书写 B.随着角度的方向而改变 C.与角度水平书写 D.视情况而定 14.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中间线段是指()。 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A.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与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教案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课题: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投影法的概念、种类、应用 2、讲解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3、介绍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 教学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2、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1、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教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简单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演示、举例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三、教学内容 (一)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投影法的概念 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 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我们把光线称为投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 下面进一步从几何观点来分析投影的形成。设空间有一定点S和任一点A,以及不通过点S和

点A的平面P,如图2-1所示,从点S经过点A作直线SA,直线SA必然与平面P相交于一点a,则称点a为空间任一点A在平面P上的投影,称定点S为投影中心,称平面P为投影面,称直线SA 为投影线。据此,要作出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其实质就是通过物体上的点、线、面作出一 系列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交点,并根据物体上的线、面关系, 对交点进行恰当的连线。 图2-1 投影法的概念图2-2 中心投影法如图2-2所示,作△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先自点S过点A、B、C分别作直线SA、SB、SC与投影面P的交点a、b、c,再过点a、b、c作直线,连成△abc,△abc即为空间的△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上述这种用投射线(投影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2、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1)中心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有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汇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如图2-2所示。 缺点:中心投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适用于绘制机械图样。 优点:有立体感,工程上常用这种方法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2)平行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无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都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如图2-3所示。 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可以分为两种: 1)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如图2-3(a)所示。

[初中数学]三视图教案3 人教版

《三视图》教案 内容简介 本节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 (2)通过画三视图,体会几何体及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向的观察,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对待和分析问题,学会全面认识事物,而不能片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体味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几种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画法. 2.难点:根据三种视图,画出原几何体. 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是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提升,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三视图的位置要准确,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这是画三视图的一种规定. 第1课时物体的三种视图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

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 我们知道,单一的视图通常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面的形状,为了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生产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视图来反映物体不同方面的形状.例如课本图29.2-1中右侧的视图,可以多角度地反映飞机的形状. 探究新知 三视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究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呢?让学生联系自己所见过的图纸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一般此就,一个简单的几何体只需要3个视图就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本章中,?我们只讨论这种三视图. 教师提问:课本图29.2-2是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视图,你能说出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时得到的吗?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由学生派代表回答.回答后教师总结: 当书立在桌面上时,左上方的视图是正面观察时的视图;右上方的视图是人站在左方侧面观察时的视图;左下方的视图是从上往下观察时的视图. 教师讲解:为了沟通方便,我们必须给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视图加上专用的术语.如课本图29.2-3(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

正投影与三视图分析

正投影与三视图(公开课) 温溪高级中学李茂林2009-12-4 地点:31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投影法的含义。 (2)掌握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及其展开方法。 (3)了解三视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2)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绘制 【难点】 三视图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阅读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影子(展示图片) 投影: -----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投影平面上产生的影子。 2.新课教学 1.投影法 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投影平面进行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展示视图的投影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正投影法: ------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例1.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 学生练习 例2.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 学生解答: 是正投影吗?

提问: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一般要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形状? 学生:不能,一般需要是三个方向来描述物体。 2. 三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 学生观看思考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提示长、宽、高)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V H W X 长 Y 宽Z 高 主视图从前向后看 俯视图从上往下看 向后翻90 o 正面投影面 水平投影面 侧面投影面 左视图 从左向右看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几何体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其中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的是()A.B.C.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正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选项C左视图与俯 视图都是,故选C. 2.如图,小明用由5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研究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变化情况.若由图1变到图2,不变化的是() A.主视图B.主视图和左视图C.主视图和俯视图D.左视图和俯视图【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左视图是左边看得到的图形,可得答案. 【详解】 主视图都是第一层三个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正方形,故主视图不变; 左视图都是第一层两个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正方形,故左视图不变; 俯视图底层的正方形位置发生了变化. ∴不改变的是主视图和左视图.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利用三视图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3.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若其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A .48 B .57 C .66 D .482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三视图画出长方体,再根据三视图得出32,4AB CD CE ===,然后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AC BC 的长,最后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得. 【详解】 由题意,画出长方体如图所示: 由三视图可知,32,4AB CD CE ===,四边形ACBD 是正方形 AC BC ∴= 22218AC BC AB +==Q 3AC BC ∴== 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4233434184866AC BC AC CE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视图的定义、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知识点,掌握理解三视图的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章 投影与三视图

课题:3.1投影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及平行投影的概念; 2、体会并理解平行投影的特征,利用光的影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放映电影《小兵张嘎》部分片段---小胖墩和他爸在日军炮台内为日本鬼子表演皮影戏 二、你知道吗 出示投影: 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光线叫做投射线,影子(也叫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因为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成为平行投影( parallel projection ). 三、问题探究(在课前布置,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 合作学习:在平行投影下,线段和平面图形的投影与图形本身、投影面、投射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以数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2、不断改变木杆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杆的影子成为一点,三角形纸板的影子是一条线段?当木杆的影子与木杆长度相等时,你发现木杆在什么位置?三角形纸板在什么位置时,它的影子恰好与三角形纸板成为全等图形?还有其他情况吗? 3、根据前面的探索,你能解释下列示意图的实际意义吗? 四、概括新知,形成结构 1、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当小棒、三角形等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它们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全等,当小棒、三角形等纸片与太阳光线平行时,它们的影子形成一个点,一条线.。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2、应用新知: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 (4)练习:课本作业题第2、3、4 题。其中第4题要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有一定难度,要适当点拨。 三、小结: 1、由同一点出发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2、区别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关键在于投影线是否相交,若投射线相交于一点,则是中心投影,否则就是平行投影。 四、作业 见课课通第190—191页。 课题:3.2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