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点展示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点展示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点展示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点展示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点展示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编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希望大家理解这些知识并牢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悠久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文化瑰宝。

1、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设计出了“人”字型的路轨。

2、侯德榜:撰写《制碱》探索出了新的制碱工艺“侯氏

制碱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编成《海

国图志》。

4、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天演论》是他译著的书中影响最大的,

书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论和“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论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打击封建势力,

对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师夷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海国图志》

回答:(1)魏源编制《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材料提出主要从哪个方面学习西方?你认为这种做法能

达到书中的目的吗,为什么?

答: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不能达到目的。因为仅仅学习军事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如洋务运动学习军事技术,但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却遭到失败。

严复著《天演论》的背景是什么?

《天演论》提出学习西方是主张和《海国图志》相比有何发展?

答: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给严复以很大的震动,在此背景下,他译述了《天演论》,

魏源的'思想借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巩固清朝的统治,

《天演论》则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生物进化论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论,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打击封建势力,

对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

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编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s();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点展示】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

专题三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 ●高考趋势展望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近现代的科技文化、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等。从近年的高考来看,文化方面命题的能力倾向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纵横联系,并从政治、经济、地理、社会等各方面挖掘其成因。从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考查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也有所涉及。如选择题有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2001年全国)、代表作品(2000年广东)、启蒙思想的主张(2000年广东)(2001年全国)(2001年上海)(2004年上海)、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001年上海)、作用(2003年广东)、凯恩斯的基本主张(2002年上海)、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2000年全国春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的影响(2002年全国)、特点(2004年天津)、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研成果(2002年上海)、牛顿理论的指导作用(2000年全国春季)、东西方科技特点的比较(2003年全国)。主观题考查过的有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评述(2002年全国春季)、对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分析(2004年江苏)、评述美国总统杰斐逊的主张、启蒙科技对经济发展、劳动力构成、产业结构的影响(2001年全国)、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及国家经济结构的作用(2003年北京春季)等。 在“3+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文化史的命题将突出对文化概念、科技、思想等方面的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地理等各种社会现象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文化现象极易成为跨学科综合的考查切入点,因而文化专题在命题中具有持续不衰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考查角度的灵活设计。在复习中注意:(1)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传承、比较及与中国历史相关问题的比较,形成学科内综合;(2)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理解文化各领域的成果,运用图表、时间线索、比较等方法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主干知识整合 1.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 (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其中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突出强调人性、人文主义,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因而被称为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力量还比较弱小,这一时期的斗争仍披着古典文化或宗教的外衣。 思考讨论 启蒙运动在内容方面比文艺复兴运动有哪些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提示:主要发展在于强调理性,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原因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有关。 (2)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去驱散封建教会的黑暗,它猛烈抨击腐朽落后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完整的政治构想——议会制度、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启蒙运动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19世纪初~19世纪末,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政治方面的三大思潮。19世纪中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的工人运动和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思考讨论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自然辩证法》作业—— 浅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过,“从表面上看,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人文是求善,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但从两者内在的关系来看,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两者不可分割。”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左膀右臂,两者在浩瀚的文明发展史上相爱相杀,纠葛不止。 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文文化的发展状况要远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繁荣。在那个长达几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受到了歧视和打压,被视作一种与固有人文、宗教精神格格不入的“异者”,是一种可怕的需要打压的冲突,是荒谬而又可笑的“外乡人”。 15世纪至17世纪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发现和发展了“日心说”,这个本可以让人类对宇宙星空的认识进一个大步的新发现,却因为与天主教所遵从的“地心说”相悖而得到罗马教廷的封杀和禁锢。以至于,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 在中国古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一步步成为统治思想。朝廷里一些迂腐的儒士片面理解儒家典籍中孔子对待技术的思想,将科学技术视为“艺成而下”的“小道”。头脑灵光的年轻人都秉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鲜有人涉足民用工具或军事器械的革新创造。有发明被采纳,无非也是因为辅助了人文文化的发展而得已延存,如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等。

从文艺复兴开始,科学技术逐渐赶上人文文化的发展步伐,两者开始有了一些新鲜而有趣的交融。达芬奇的著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就是一部科学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达芬奇将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都运用到这幅人体素描之中,使《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既展现出精妙的比例又有了艺术的美感。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号召下,各级政府、大中专院校、研究所都将推动各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定为最重要的工作。一大批知识青年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曾被长期冷落的科学技术终于在知识体系中翻身,成为先进和富强的代名词。国家对科技的重视造就了科学技术文化的繁荣,也成就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此时,已没有人再说科技使无关紧要的东西,更没有人用排斥的眼光看待它。科技一跃成为了无比重要的一个工具,甚至一度超越“人文”在人们内心中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发展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国际社会接轨。除了获得巨大的国际市场这一好处外,我们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竞争,而文化竞争就是一方面。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群众的实惠就是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强国战略的硕果。然而,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文文化发展的滞后。广大群众普遍拥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但却没有相对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外国的文化产品趁着国内市场的空缺而迅速涌入。进口的文化产品带来的是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造成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和人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这两者的后果就是国人道德观念的沦丧与一系列有悖社会公德的违法活动的出现。如食品生产中“毒豆芽”、“地沟油”、“激素奶”等有毒食品的层出不穷以及拐卖妇女儿童、建造“豆腐渣”工程、在景区乱写乱画等违法行为的屡禁不止。 面对如此多棘手的社会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意识到,人文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一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两者的关系。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

【配套K12】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 第一课使用工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或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 ———————————————————————————————————————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有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的距离和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和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在轮上用 力时,在轴上用力时。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石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技术一般属于物质文化。科学器物、工具等也属物质文化之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知识成果,才属于精神文化。科学技术文化与其他文化共存于人类文化的整体之中,构成一个有机体。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不能不把它和其他文化区分开来,这便要找出它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本质力量投射到自然界,并通过自然界实现自我的外化,这便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自然,或现在一般说的“人工自然”、“第二自然”。这是人创造的,属于人的,属于人类的自然,这就是科学技术文化及其成果。 二、科学技术文化的自然性。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不断地作用于自然,也就是人的价值目标外化,通过自然界这个载体,实现人的目的性和人的存在价值。然而,自然界并非俯首听命,任人摆布,而是以它特有的方式不断地作用于人。在这种自然和人的相互作用之中,铸造了人类文化,其主体是科学技术文化。自然科学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的质料和运动,科学技术文化既没有内容,也没有载体,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我们从这种文化的内容上说,它具有自然性。 三、科学技术文化的客观实在性。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创造了科学技术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营造成为一个独立的客观世界,一个可直观的外在世界,成为人面临的客观世界的一个实在的部分,并成为人再次对象化的对象世界。 四、科学技术文化具有理性。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种力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智能,也就是人的理性的批判能力。无论是经验理性,还是近现代的实验理性,都是科学技术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科学理论、科学思辨纯粹是在理性世界中游弋,即使科学技术物质成果,也是人类的心智的结晶。情感的东西,在科学技术文化中已被生产实践所清洗,部分地被分化到宗教中去了,正是在这里,科学和宗教发生分野。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及其成果。 五、科学技术文化的人类性。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所反映的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是一个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统一的大自然。因此,虽然这种文化从个体上,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创造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它一经产生,便是全球文化、国际文化,是没有民族性、国家性和阶级性的。从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的鉴定标准,到提倡的科学精神乃至所要求遵守的道德规范,全球都是一致的。科学的价值观念,虽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取向,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开始从全球利益来思考,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逐步成为科学技术文化的一致追求。 六、科学技术文化的整体性。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然而

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一、科学常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各种各样的()就是简单机械。家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拧下螺丝钉你用()。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上有()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5、杠杆是一种(),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和()。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7、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8、杆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11、杆秤是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13、轮轴可以()。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14、生活中的轮轴有: ()、()、()、()、()、()等。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刀杆相当于()。在轮上用力(),在轴上用力();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 16.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17、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要数吊着动滑轮的绳子几段】 18、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19、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上安装的是(),窗帘上安装的是()。 2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有()的作用。 2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22、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 )越省力。(道理同上) 23、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 24、生活中的斜面: ()、( )、( )、( )、( )、( )、( )。 25、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转速(慢),()转速(快)。 26、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刹车是(),脚蹬子是(),螺丝是()。 27、自行车综合运用(),(),()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精品文档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反思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教学反思 田庄中学----李洪敏 通过本课教学,在广大教师的评课与指导中,在同学们接受过程中,我认识到了教 学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闪光点: (一)本课教学设计基本上贯穿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 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1、对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制订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选择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本课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础教育课改所提出的“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1、有机整合了“三维目标”。 2、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双提高。 (三)本课的教学对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运用进行了尝试,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教师打破常规,一反教科书先介绍两位科学家,后介绍两位思想家之顺序,而将其颠倒, 并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统领全文,大胆创新,此举并不违反教学理论。 2、发挥了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师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了学生合作与 交流的作用,最后让学生自我反馈。 3、不歧视问题学生,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智能强项 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所以我们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堂堂讲,堂堂练,堂堂思,反思中,让我的教学得到实践,水平得到提高,课堂效率也在稳中上升。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为什么世界各国至今仍称中国人为“唐人”,而不称“清人”呢? 答:唐朝的对外开放使社会高度繁荣,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发展的潮流。 ◆你认为唐朝的开放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结局对我国今天有何启示? 答:我们必须实行开放,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人类的不同文明总是在交流中前进的,若是“闭关锁国”,就会被世界潮流抛弃。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丧权辱国的结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青铜器、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识记) 商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称为“青铜时代”。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1600多年);创有一套医疗保健操“五禽戏”。被人们誉为“神医”。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后人誉为“医圣”。 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2、都江堰、赵州桥、长城北京故宫(理解)P指南17 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你认为李冰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 ①他巧妙地设计最值得我们纪念。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②他“绿色环保”的治水特点最值得我们纪念。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③他治水的经验最值得我们纪念。形成了一套科学治水和管水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④他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值得我们纪念。

论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而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核心,自古以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与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承载着不同的任务,但二者共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作用未曾改变过。科学技术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融合、促进,二者既有联系、区别、统一、融合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生活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做突出贡献。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融合;统一;区别 一、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情形下,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流日益紧密与深入,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为指导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帮助。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潮流中不断改革创新,经久不衰,为人类生活不断创造新的血液与活力,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为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创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精神映射,反映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和思维方式,同时承载着引领社会进步和提升人类素质水准的功能,从侧面指导着一个时代所特有的科学技术应发展的方向。经过岁月年轮的不断洗礼,二者从最初的相互独立,到如今不断地相互交错、融合,让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有更为鲜明的旗帜,当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应成为我们的尤为关注的目标。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内涵与界定 对于特定的名词都会有本质上的概念,而概念的最本质解读就是传统意义上该名词的定义或内涵,一旦弄清其内涵,对我们了解其本质与认识其功用起到重要作用。同样的,对于科学技术及文化这样两个重要名词,从根本上解析其内涵,对于我们研究或阐述二者的关系,分析现状等起着指导作用。 1.科学技术 我们熟知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是科学、技术两个名词的统称,我们习惯上将二者统一称为科技。实质上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自然学科,主要解决理论问题。而技术则是生产实践中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方法等,主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总而言之,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科学是新的发现与认知,是技术的完成的重要指导,而技术反过来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应用。 2.文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思想文化建设方案

思想文化建设方案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正因为如此班级文化建设显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上好这门隐性课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环境育人、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创建优良的人文环境使班级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建设富有眉县中学特色的和谐班级使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班级文化建设逐步构建具有眉中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使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三、工作重点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中心以高考为目标本学期工作着重完成以下任务: 1、加强学生前途理想教育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3、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排除隐患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加强安全教育和感恩教育 四、具体内容: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 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文化墙发挥其作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评比制度、值日生制度、宿舍公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班风建设学法指导至关重要 严肃班级纪律加强课间纪律、自习、课堂、就餐和住宿纪律的管理突出班级干部、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班形成齐抓共管、“班级有我”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经常组织学习专题交流养成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学习课后认真巩固复习的习惯养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并激励他们成功完成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主题7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

高考历史“主题”复习全程突破指导—— 主题7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 主题内容认知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阶段性。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学习本专题历史,要掌握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掌握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活动和作用;加强对共性与个性特点的理解,提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复习目标:把握近现代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线索,概括和归纳中共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 一、近代前期 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洪秀全的探索,《资政新篇》。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2年:洋务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 二、近代后期 1.1919~1927年: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 2.1927~1937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人民战争路线,持久抗战方针;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4.1945~1949年:党的优良作风建设;工作重心转移。 三、新中国建国后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字方针,整风运动。 3.1978~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 考点详情例析 〔例1〕(2001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该文件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不论从土地分配原则,还是从产品分配方案上看,都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思想,尤其产品分配方案,充分体现出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答案〕B 〔例2〕(2001年全国高考题)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将历史事件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从而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的能力。“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是革命战争时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是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应注意的问题。而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新政权将定都北平,中共将取得和建立全国政权。显然,“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和“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是这一形势下最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C项是正确的。一些考生错误地选择B项或D项,表现出对题目所给信息不能正确分析其深层含义,对中共在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任务缺乏正确了解。 〔答案〕C 〔例3〕(2001年全国高考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整合+单元测试题1套)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网络任我游,要点全掌握!) 单元测评(嗯,是有难度,仔细想一想……原来如此!)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科技进步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C.航天技术的发展 D.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4.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3%,而在1950~1970年的20年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有80%以上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有80%以上是靠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达到的。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结果 C.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5.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 A.《静静的顿河》 B.《美国的悲剧》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约翰·克利斯朵夫》 6.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军将领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对毕加索此言理解正确的是() A.毕加索的自谦之辞 B.《格尔尼卡》描绘了德国风光 C.毕加索对德军在西班牙狂轰滥炸、滥杀无辜非常愤怒 D.毕加索不满他人对现代派艺术的不理解 7.以下关于爵士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A.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在非洲产生后传入美国 B.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还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C.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是爵士乐演奏的特点 D.爵士乐兴起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8.2008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 A.93周年 B.95周年 C.103周年 D.113周年 9.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包括 ①原子弹②无线电报③电子计算机④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世纪90年代,绵羊“多利”的诞生宣告了 A.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网络技术的突破 C.基因工程的突破 D.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端 11.考试结束后,都要进行大量的、繁重的数据分析、统计,最终把人类从这种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 电动机的发明 C.生物工程的发明 D.计算机的发明 12.以下哪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艺术品中的珍品 A B C D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 C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帮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A 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A 4.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解析从唐到宋的这一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了火药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答案 C 5.“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是理解材料,材料一方面指出现代科学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应用科技比西方发达。材料不能体现A、C、D,此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科学理论的研究,故答案为B。 答案 B 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解析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可排除A、B项;“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主要与领土被金占领有关;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直接得益于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D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