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内容

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内容
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内容

综述

题目: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

姓名:吴文凡

学号: z1415005

科目:中药制药工程

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药五类新药生产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对五类新药中中药饮片进行了相应的概述,随着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工作的开展,中药五类新药有了更高的生产工艺要求,只要企业严格遵照GMP标准,高度重视饮片生产、质量管理,同时监管部门对企业加以引导和加大质量意识宣传,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定会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中药五类新药生产工艺中药饮片 GMP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of Chinese five new dru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blems for the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corresponding overview of five new drugs, with the laun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GMP certification, the Chinese five class of drugs have higher production process requirements, as long as the enterprises in strict compliance with GMP standard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medicine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guide and to increase quality awareness campaigns for business, Chinese five scheduled meet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ew drugs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Chinese five new drugs Production Process TCM Pieces GMP

中药五类新药分类是按照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药品研发和生产申报时的分类,将中药新药注册进行分类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中药五类新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1.国内中药生产工艺现状

中药行业的装备和生产工艺仍比较落后,中药质量不高,其中具有“三效”(速效、长效、高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三便”(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品种很少,与世界先进的中医药产业水平相比有相当的差距[1]。

国产中药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效成分的标识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监控指标,这也是加入WTO后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

国产中药生产缺少GMP规范管理。目前我国的中药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6%,这些企业中达到GMP要求的不足10%制剂设备水平仅相当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国际水平,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致使中药内在质量、包装和有效成分测定等与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中药饮片加工由于生产厂家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工艺落后,炮制规范不统一,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饮片质量不稳定[2]。

我国中药生产从整理、炮制、灭菌到提取、制剂、包装及一些传统制剂的生产等[3],都基本上使用机器,有的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有些装备还实现了程序控制。目前单机制药设备已有丸剂设备,包括大小蜜丸机、沾蜡打印机、塑料扣皮机、折方机、蜜丸中盒小盒包装机;颗粒剂设备,包括一步造粒机、喷雾干燥设备、流化床设备;煮提设备,包括连续动态提取、薄膜蒸发、三效浓缩设备;药材前处理设备,包括转锅炒药机、滚筒式炒药机等;多工序连续生产设备,包括动态提取一过滤一浓缩一干燥设备,渗透薄膜蒸发连续提取、连续提取设备、口服液灌装线、药酒灌装生产线等。其次,新型药品的生产引进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剂、包装、检测设备,如软胶囊生产线、滴丸生产线、巴布剂生产线,有的还进行了消化吸收,实现了国产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有些企业在某些新剂型生产上已达到了生产工艺工程化,有的已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哈尔滨中药二厂研制的“双黄连粉针”,由于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制剂设备、检测仪器,工艺、剂型都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可以说生产工艺工程化达到世界领先地位)。第三,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校十分重视中药生产工艺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促进了生产装备的改进和提高。用正交法优选煮提工艺、滴丸工艺基制配比。口服液澄明度等研究等,不少成果投入生产。采用均匀设计法、模式识别法优选生产工艺。新赋型剂的使用,如卜 Cd101果汁澄清剂,控辅料等使工艺水平大大提高[4]。此外薄膜包衣技术超滤技术,中药生物工程技术超声技术等新技术大量应用在制经工艺研制和生产中。第四,采用或引进了先进的检测仪器,HPLC、GC、UV等,使部分企业对传统制剂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测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从一般的感观检查提高为内在质量标准的客观具体指标定量检测。定量检测使药品质量的客观评价、优化生产工艺、工艺工程化有了量

化标准。

2.中药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讲,我国中药制药还处于从经验开发到工程化生产的逐步过渡阶段,在工艺研究方法和生产技术上与先进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药材原料生产发展与质量标准化,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最大“瓶颈”。传统剂型的生产企业水平低,传统工艺以师带徒传授,装备根据传统工艺主要靠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缺乏全盘考虑。由于时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与新剂型相比还落后很多。新剂型可以引用西药相同剂型的装备,但是不少企业由于达不到规模生产,所以先进设备的利用率普遍比较低,难以形成相应的经济效益。工艺研究项目不少,转化为生产力用于开发成功的药品又十分有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工艺工程化的进程。

2.1加强对典型中药装备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国家应给予典型中药装备、典型零件、部件、执行元件和在线检测装置的基础研究工作以较强力度的资助。上述基础性研究耗资较大,短期内又不可能收回投资,但一旦研究成功,可以提高整个中药制药工业技术工程化的水平。

2.2制订“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工程化标准”

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制订“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工程化标准”,规定企业生产技术及工艺工程化的内涵标准,标准可分为初级标准、合格标准,并提出技术关键等。

3.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要求

中药饮片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和直接口服的中药饮片。这几类中药饮片在生产管理上有其共性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3.1中药饮片生产工艺GMP标准

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同其他制药企业一样,要求按照药品GMP的要求,将规范管理落实在中药饮片生产的全过程,即从药材采购、验收入库、加工生产,到质量审批,直至储存、发运,一直到市场使用的全过程。并将药品GMP的管理重点与中药饮片的实际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为差错到最低限度;防止中药饮片受到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建立中药饮片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中药饮片质量,中药饮片生产对厂区、厂房和设备的要求中药饮片的生产同其他药品生产一样,同样要求生产环境整洁,总体布局合理;要有足够的储存用房及适合生产规模的各种功能间,以满足生产需要;如果企业有直接口服的中药饮片的生产,该类饮片的生产厂房还应达到30万级洁净区的要求,其生产管理也应符合洁净

区的管理模式,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还应根据企业自身所生产品种及其炮制方法的不同选用合适的生产、检验设备,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2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过程

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概括起来讲,主要是生产文件的管理、生产流程的管理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确保按现行经批准的文件进行生产,确保饮片生产全过程受控,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生产文件的管理中药饮片生产过程,既是管理文件的传递过程,也是生产物料的流转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通过对文件的控制来实现对物料流转的控制。生产文件的管理是要求所有物料、中间产品、成品都要有质量标准和内控标准,要求生产操作和过程监控有章可循,要求生产记录的真实、可靠,能进行生产全过程的有效追踪及成品放行前审核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生产文件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规程和批生产记录等[4]。生产流程的管理生产流程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管理.生产前中药饮片生产前最重要的是原辅料的管理,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药材质量的好坏。因此,原辅料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药饮片生产前还应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确认生产现场无上次生产的遗留物,清场合格,并准备好本次生产所需的文件、记录、物料等[5]。生产中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行工艺查证,不得擅自改变操作内容;②计量要准确,计量准确就是进行称量复核,特别是毒性药材等物料要严格监控投料;③要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对关键岗位进行动态监督,不得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④各种状态标志要到位,不得出现无状态标志的设备、容器具及物料,以防止交叉污染和混淆。生产后生产结束后,主要是做好生产现场的清洁及场地、设备、容器具、物料等的清场工作;半成品、中间产品的整理。

3.3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管理与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的管理对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管理,主要表现在验证的管理、批号的管理、物料平衡的管理、状态标志的管理、不合格品的管理、偏差的管理等。验证工作是保证中药饮片生产出合格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产品的验证、工艺的验证、设备的验证等,许多的工艺参数、生产条件只有通过验证才能达到最佳的生产状况,如炒制工序中大多采用炒药机进行操作,但当前的国家标准、地方炮制规范只规定饮片用文火或武火进行炒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设备,对文火、武火就有不同的要求,这都需要通过验证才能确定。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中药饮片的批号应以同一批中药材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生产一定数量的相对均质的中药饮片为一批。所谓同一批中

药材应指一个检验批号;所谓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所谓一定数量应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确定;所谓相对均质是指用于工艺验证考核的定性或定量指标[6]。

3.4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过程设备管理

状态标志的菅理状态标志分为设备状态、生产状态、物料状态、清洁状态等。每台设备无论其处于使用、检修、清洗、待用、闲置等,在其显著位置都应有符合该状态的标志;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有醒目的生产状态标志,以显示本次生产的品种、数量、批号;而物料状态标志内容必须完整,使之一目了然;清洁状态标志要能很明显地看出所标示的设备、容器具、生产工具及清洁工具的清洁状态。不合格品的菅理生产中的不合格品来自原药材拣选过程中及生产过程中监控时发现的部分不合格品,以及质量问题造成的整批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品的管理,要有一整套非常严谨的程序,从不合格品的确认、到不合格品的隔离、标志、原因的查明、处理的申请、最终的审批及监督处理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合格品,应仔细分析不合格原因,并要有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3.5中药饮片生产工艺管理的建议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对中药饮片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药饮片生产混乱秩序得到了好转,中药饮片生产不规范,出厂不检验、市场饮片质量不合格等不足[7,8],因此要真正保障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做到从源头控制质量,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加快法规体系建设,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当前我国药品管理法中针对中药管理方面的条款还较少,缺乏政策法规配套[9]。中药饮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量影响因素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饮片数量少,加之各地区、各品种又有不同的炮制规范,因此绝大部分饮片品种还没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同时,还存在药材与饮片界限不分,中药饮片经营企业贴牌分装饮片,药品使用单位直接购进药材等不良行为,由此国家要进一步加快中药饮片施行批准文号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等中药方面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为加强中药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实施中药饮片,一方面生产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注重中药饮片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加大企业投入,改善生产和检验条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药监部门要落实责任制,认真实施中药饮片GMP认证,在中药材生产各关键环节较好地实现质量控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企业,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辖区内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中药饮片生产公平环境。实行中药饮片质量公告和追溯制度,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由于中药饮片品种很多,特别是中药饮片大多数还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使一些非法加工产品、掺杂掺假的产品通过多渠道流入

市场。因此要建立严格的中药饮片质量追溯制度和中药饮片质量公告制度,对不合格饮片要加大曝光力度。规范中药饮片企业的包装,要求在包装上必须有完整的企业、产品及质量信息,便于开展对不合格品种的公告前核查,杜绝企业将本企业生产资质、产品包装、标签出售给其他企业以贴牌的形式包装产品,有利于质量追踪和对挂靠经营、冒牌生产企业的查处。真正树立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重视中药饮片质量安全宣传,提高饮片加工人员的素质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当前我国很多中药饮片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还存在品种多、批次多、批量少、价值低、质量没有保障等特点,一部分企业领导因为对职工缺乏质量安全教育,自身也没有高度重视中药饮片质量意识,使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还存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不安全因素[10.11]。因此要加大中药饮片质量安全教育,各企业要自觉培养专业的中药饮片生产人员,提高企业全员药品安全质量意识,实现中药饮片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障公众安全有效使用中药饮片。

4.展望

中药新药生产技术及工艺工程化是在中药生产向现代大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应用各种基础自然科学和相关的工程学等,在掌握中药制药单元物理操作和单元化学过程的规律性的基础上,用多学科的高新技术使中药制药生产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体系化。具体要求是在满足质量标准化体系及在工艺优选的原则下,适合中药生产特点、符合GMP要求,在生产中采用对生产、质量、工艺参数可控,并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生产装备。

目前可以推广使用的先进工艺包括如下几项:

3.1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是80年代才开始获得发展的高新技术。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相继研制出了工业化生产装置,继而我国也研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业化生产成套装备。该项高技术装置以低温提取和惰性气体保护为特点,防止“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使提取物成分达到100%的“全天然”,将萃取和分馏合为一体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耗。该项技术提取的各种成分无化学溶剂残留、无氧化、无污染,可广泛用于中药制药领域中。

3.2超微粉碎技术

超微粉末是跨世纪的新材料,超微粉末设备是近20年来世界迅速发展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高科技产品,它利用了名列世界前茅的风洞技术优势,在我国超细粉碎技术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国研制的CF超音速气流超细粉碎分级系统,采用 LAVAL原理,集国际上先进的多喷管技术、流化床技术与卧式分级技术于一体,从而使物料平均粒径破微米大关。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1: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本附件中的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本附件中的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一、注册分类及说明 (一)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二)说明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中药复方制剂; 6.2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3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主要包括: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等。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是指不同给药途径或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中药新药注册

中药新药注册 为适应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作相应的修改。拟将原来的《新药审批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和《仿制药品审批办法》中有关药品注册管理规定统一,修订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注册分为新药申请和简略申请两类。现将中药新药注册分类的修订部分说明如下: 1、因为目前对“中药”、“天然药物”、“植物药”在管理上没有明确界定,经多次召开专家会讨论,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参考目前国际上对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管理模式和界定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目前进口注册天然药物以植物药为主,一直归中药进行管理,新法规中将进口天然药物与国内新药实行统一分类注册管理,所以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将天然药物归入中药类进行注册管理。 2、中药的涵盖范围很广,包括我国范围内的民族药及其药材和饮片,传统上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天然药物一般指从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中,通过一定手段获得的、不经过化学修饰而应用于临床的物质。为了界定中药与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的管理范围,在本《办法》中,不论在临床使用中是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只要未经化学修饰的天然药物都列入中药管理范围;被纯化后经过化学修饰的则不列入中药管理范围。 3、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材、中药饮片逐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考虑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已有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已在市场流通,所以按简略申请申报。 4、目前中成药的生产中,直接用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投料的情况相当普遍。为加强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对其提取物也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并明确只限于单味提取物。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提取物列入简略申请管理并规定仅供生产制剂时作为原料使用,不能作为药品流通。 5、目前国家标准收载的中成药品种,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简单、落后,缺少技术参数,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和保证临床疗效。有的产品因为生产设备的更新带来了工艺的改变,为鼓励规范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情况下,本法规把对已收载为国家标准的药品的生产工艺作重大改变的纳入简略申请管理。 6、一些专家及新药研究单位认为,许多“经典方”、“经验方”和中药医院制剂在民间及临床使用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数据,要求审批管理部门对开发这些“经典方”和“经验方”新药时应减少申报资料、简化审批程序,即减少有关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并按简略申请办理,以降低开发、研究成本。但是,由于“经典方”和“经验方”难以界定,我局也曾多次组织专家开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如“经典方”以何种典籍或历史文献为准?也有专家认为,数以万计的“经典方”中,临床疗效好的处方基本上已被开发上市,未被开发的处方一般临床较少使用;又如有批准文号的且临床使用多年的医院制剂,各级各类的三级甲等医院到一级医院都有这样的制剂,临床应用和研究水平差距很大,如何遴选?以上情况均需做出详细的政策方面的规定,因此,“经典方”、“经验方”及中药医院制剂申报新药拟进一步征求意见后再定。 7、原法规中将中药注射剂单列放在新药第二类,考虑到注射剂是一个剂型,在申报中药注射剂时已有《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的具体规定,所以将中药注射剂放在各有关条款分述。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材料说明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申报材料说明 一、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1.1注册分类 中药新药注册按审批管理的要求分以下几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1.2说明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二、中药新药的研发及申报流程 中药新药的研发申报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选题立项——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报审批——正式生产,其中,新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列举如下: 2.1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理化性质、纯度、检验方法、处方筛选、剂型、稳定性、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新发现中药材还应包括来源、生态环境、栽培(养殖)技术、采收处理、加工炮制等研究。 (二)注意事项: 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相应要求,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各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 新药的临床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二)注意事项: 1. 新药临床研究的病例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某些类别的新药可仅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2. 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单位进行新药临床研究,均须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有关规定。 3. 研制单位在报送申报资料的同时,须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选择临床研究负责和承担单位(Ⅳ期临床除外),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如需增加承担单位或因特殊需要在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研究,须按程序另行申请并获得批准。 4. 新药临床研究的申请批准后,研制单位要与被确定的临床研究单位签定临床研究合同,免费提供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药品,包括对照用药品,承担临床研究所需费用。 5. 被确定的临床研究单位应了解和熟悉试验用药的性质、作用、疗效和安全性,与研制单位按GCP要求一同签署临床研究方案,并严格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进行。 6. 新药研制单位应指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遵循GCP的有关要求,监督临床研究的进行,以求保证按照方案执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负责对临床研究进行监督检查。 7. 临床研究期间若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承担临床研究的单位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受试者安全,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8. 临床研究完成后,临床研究单位须写出总结报告,由负责单位汇总,交研制单位。 三、新药申报的资料项目及说明 3.1申报资料项目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中药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项目 本文中的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本文中的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一、注册分类及说明 (一)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 (二)说明 注册分类1~8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 6.2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 6.3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药学方面的常见问题 (一)、制备工艺及研究资料5,6 号资料 1、剂型选择的依据 (1)未充分了解所选剂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盲目求“新”或赶时髦而选择某些新剂型,如蛇胆川贝含片、 XX皂甙软胶囊。 (2)未考虑临床对所选剂型是否需要,或所选剂型的给药途径是否适于临床适应症。如生脉滴丸,保心包贴膜用于手术创口; (3)未从处方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极性、解离度、稳定性等)方面,考虑所选剂型是否会影响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或稳定性。如牛黄不宜做成口服液,水溶性较差,在成品中较难鉴别检查出来。 (4)用药对象选择不合理,治疗牙痛的药制成XX香口胶。 ( 5 )用药剂量偏多。胶囊一次服用6粒以上,偏多;若一次服用量为15 克生药,出膏率为10% ,1.5 克浸膏,若加辅料为2.0 克,装0 号胶囊,5 粒,基本认可。若一次服用量为50 克生药,制成胶囊剂偏多,制成颗粒剂则不会偏多。若是50 克生药,作成胶囊偏多,作成颗粒剂则不偏多,但服用不如胶囊方便,应综合考虑。( 6)同一品种已有多个剂型,但剂改所选剂型并无先进性。如双黄连栓,用于治疗成人感冒。 2、工艺路线设计 (1 )设计依据:①未提供;②阐述不够清楚,未从处方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有关药材提取物的现代药理报道、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及剂型要求等方面阐述设计思路,以说明处方中各药味的处理方法 (如水提、醇提、打粉等)及所采用的成型工艺路线;③设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时,未设计多条工艺路线进行实验对比。 (2)打粉入药:①选择过多药味以生粉入药,造成服用量偏大或卫生学指标难以控制;②未说明药材生粉入药的理由,或提供的依据不够充分。 (3 )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①未提供某些含挥发油药材不提挥发油的依据;②挥发油与制剂的疗效有关,但未考虑提油;③固体制剂中,挥发油未设计对其包合,以增加其稳定性。 (4 )醇提与水煎:①对方中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未加分析,就盲目沿袭传统用药习惯而设计将全方药材用水煎提;如青皮、大黄等②对某些既含水溶性又含醇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未说明理由而设计单用水提或单用醇提,如丹参、五味子等。 (5)分提与混提:①未考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或配伍变化(如生物碱类与有机酸类、鞣质类成分在共煎中可形成沉淀而在滤过操作中损失)而设计群药混提;②一些药味可混提而设计为分提,致使工艺复杂化。 3、工艺条件的优选 (1)药材的前处理:净制,炮制:未说明符合药典或各地的炮制规范,自拟的炮制方法应提供理由和检验标准,并适合大生产。粉碎:①未提供药材打粉的出粉率;②出粉率偏低。 (2)提取工艺:①正交试验的具体实验方法不明确(如未说明试验中药材的投料量、药材的含量、评价 指标的测定方法与计算方法);出膏率不应完全作为量化指标,水提和醇沉不宜放在同一正交表中。②因 素水平选择欠妥,随意性太大,缺预试验摸索;③评价指标的含义表述不清,如黄苓甙含量% ;③所 选定的方案在正交表中不含或与直观分析的结果不一致时,未进行说明或进行验证;④多指标评价时,应用综合评分法计分所设计的权重系数缺乏依据。 (3)纯化工艺:①醇沉:未考察醇沉前药液浓缩程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放置温度等因素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未与醇沉前比较;可以通过正交试验,也可以单因素逐个做。②高速离心法:未提供具体的工艺条件(如药液的相对密度、转速);未说明高速离心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3000?4000转/分的转速偏低。③大孔吸附树脂法:未按有关技术要求提供树脂的相关资料及大孔树脂法纯化工艺的研究资料(尤其是未对成品中大孔吸附树脂的有机残留物进行

中药新产品开发学

第一章中药新药研究概述 主要内容: (1)新药的概念 (2)中药新药的研究过程 (3)中药新药的分类 (4)申报资料项目 (5)与中药新药研发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一、新药的概念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生产工艺的制剂按照新药管理。 二、中药新药的研究过程 三、中药新药的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 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 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 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和天然药物制剂(仿制药) (1)~(6)类为新药,(7)、(8)、(9)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但不属于新药,不颁发新药证书。 特别说明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包括: ◆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又分为:①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②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③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1)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中所记载的方剂。(该类中药复方制剂的具体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 ▲符合以下条件的该类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 处方中药味均有法定标准; 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 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 功能主治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 适用范围不包括危重症,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

中药的新产品开发学

第一章中药新药研究概述 主要容: (1)新药的概念 (2)中药新药的研究过程 (3)中药新药的分类 (4)申报资料项目 (5)与中药新药研发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和技术要求 一、新药的概念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生产工艺的制剂按照新药管理。 二、中药新药的研究过程 三、中药新药的分类 (1)未在国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 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 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及其制剂。 (6)未在国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 复方制剂。 (7)改变国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和天然药物制剂(仿制药) (1)~(6)类为新药,(7)、(8)、(9)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但不属于新药,不颁发新药证书。 特别说明 ?°(6)未在国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包括: ◆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又分为:①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②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③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1)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中所记载的方剂。(该类中药复方制剂的具体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 ▲符合以下条件的该类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 处方中药味均有法定标准; 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 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 功能主治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 适用围不包括危重症,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

中药新药研发三要素

中药新药研发三要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忠奇 中医药具有原始创新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明确提出“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以此为契机开展的系列改革,将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良好的时机。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呢?个人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基于临床需求 中药新药研发立题出发点从“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到“满足临床需求”,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的必然;只有体现出临床价值的新药才有市场价值,如果还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立项,必然导致低水平重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无法取得预期成效。 临床需求是什么?临床需求由谁来提出?这些需求是否可以达 到?这是目前企业进行中药新药立项考虑的最紧迫问题!如果这个方向没有把握好,后面工作将非常困难。所谓临床需求定义非常宽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别:(1)目前已有防治方法但不满意,例如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等;(2)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大部分恶性肿瘤疾病等;(3)临床出现的新情况例,如新的传染性疾病、新发现的疾病;或者一直存在但以往未得到重视的临床情况,例如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等。企业要充分了解有意研发领域的最新治疗进展,深入临床一线,充分论证咨询。

二、实现“优准”定位 确定这些临床需求方向后,不仅要充分了解该领域目前诊疗现状和防治效果,更应该注重中药治疗是否有优势,同类品种研发情况如何。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例,目前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方法很多,效果较为理想,且已经上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品种众多,要再开发出有优势品种十分困难。同样情况存在于中药新药热衷的病种,例如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气管炎等等。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例,目前治疗西药包括ACE、强心药、利尿药、B受体阻滞剂、f通道阻滞剂等,虽然疗效较好但是还远未达到理想,已经上市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品种不多;由于老年化社会到来,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需求很大,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优势,因此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确定中医治疗有优势后,还要进一步强调精准定位,避免出现临床适应症过于宽泛的弊病。以开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新药为例,首先要准确定位是哪类疾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因为不同基础心脏疾病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其基础干预措施、纠正心衰措施与预后是不同。其次要明确是哪类类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是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还是混合性心功能不全?因为不同临床类型心力衰竭症状差别、治疗效果和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很大。只有精准定位才能够客观、科学、充分评价新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市后才能得到医生认可。 三、倡导“中医”价值

中药新药分类

中药新药分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 1.其主要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还有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成分。局部使用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疣。 2.中药新药研发分类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3.药学研究资料: 1.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2.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3.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分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4.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5.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6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7.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 8.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9.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4.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 对癌症和心脑血管等疾病有显着疗效的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等的提取,SFE-CO2技术几乎无能为力,这种尴尬局面促使人们大胆地将SFE-CO2技术的长处与其它方法有机结合,从而取得了各种联用技术的成功。因此进一步开发和完善SFE-CO2和各种分离手段的联用技术,对于促进SFECO2技术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中药超临界萃取对象的多种多样,选择应视情况而定。从学术或科技立项的角度,应该是没人做过或有人做过但有创新的品种。从经济角度考虑,要有市

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

综述 题目: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

姓名:吴文凡 学号: z1415005 科目:中药制药工程

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要求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药五类新药生产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对五类新药中中药饮片进行了相应的概述,随着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工作的开展,中药五类新药有了更高的生产工艺要求,只要企业严格遵照GMP标准,高度重视饮片生产、质量管理,同时监管部门对企业加以引导和加大质量意识宣传,中药五类新药的生产工艺定会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中药五类新药生产工艺中药饮片 GMP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of Chinese five new dru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blems for the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corresponding overview of five new drugs, with the laun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GMP certification, the Chinese five class of drugs have higher production process requirements, as long as the enterprises in strict compliance with GMP standard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medicine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guide and to increase quality awareness campaigns for business, Chinese five scheduled meet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ew drugs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Chinese five new drugs Production Process TCM Pieces GMP 中药五类新药分类是按照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药品研发和生产申报时的分类,将中药新药注册进行分类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中药五类新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1.国内中药生产工艺现状 中药行业的装备和生产工艺仍比较落后,中药质量不高,其中具有“三

中药新药分类、研制程序及有关要求

中药新药分类、研制程序及有关要求 扬州大学张传力中药学 1. 中药新药研发分类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2. 研制步异和审批程序 2.1. 新药选题选题为关键环节,如选题不当,不但风险大,成功率低,即使研制成功,市场“寿命”也很短。选题应根据中医药学术特点、优势和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信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功能紊乱性、免疫性疾病,从传统古方、名医验方、民间验方和科研方等方面选方,要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调创新和应用。凡无特色、属低水平重复或毒副作用严重者不宜开发研制。可请有关专家咨询论证和进行预实验,然后定方立题。 2.2. 临床前研究新药研究题目确定后,根据新药类别规定进行临床前研究,包括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药理、毒理研究等。临床前研究结束后,打印各项申报资料,准备上报申请临床研究。

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药学方面的常见问题 (一)、制备工艺及研究资料5,6号资料 1、剂型选择的依据 (1)未充分了解所选剂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盲目求“新”或赶时髦而选择某些新剂型,如蛇胆川贝含片、××皂甙软胶囊。 (2)未考虑临床对所选剂型是否需要,或所选剂型的给药途径是否适于临床适应症。如生脉滴丸,保心包贴膜用于手术创口; (3)未从处方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极性、解离度、稳定性等)方面,考虑所选剂型是否会影响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或 稳定性。如牛黄不宜做成口服液,水溶性较差,在成品中较难鉴别检查 出来。 (4)用药对象选择不合理,治疗牙痛的药制成××香口胶。 (5)用药剂量偏多。胶囊一次服用6粒以上,偏多;若一次服用量为15克生药,出膏率为10%,1.5克浸膏,若加辅料为2.0克,装0号胶囊, 5粒,基本认可。若一次服用量为50克生药,制成胶囊剂偏多,制成 颗粒剂则不会偏多。若是50克生药,作成胶囊偏多,作成颗粒剂则不 偏多,但服用不如胶囊方便,应综合考虑。 (6)同一品种已有多个剂型,但剂改所选剂型并无先进性。如双黄连栓,用于治疗成人感冒。

2、工艺路线设计 (1)设计依据:①未提供;②阐述不够清楚,未从处方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有关药材提取物的现代药理报道、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及剂型要求等方面阐述设计思路,以说明处方中各药味的处理方法(如水提、醇提、打粉等)及所采用的成型工艺路线;③设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时,未设计多条工艺路线进行实验对比。 (2)打粉入药:①选择过多药味以生粉入药,造成服用量偏大或卫生学指标难以控制;②未说明药材生粉入药的理由,或提供的依据不够充分。 (3)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①未提供某些含挥发油药材不提挥发油的依据; ②挥发油与制剂的疗效有关,但未考虑提油;③固体制剂中,挥发油未设计对其包合,以增加其稳定性。 (4)醇提与水煎:①对方中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未加分析,就盲目沿袭传统用药习惯而设计将全方药材用水煎提;如青皮、大黄等②对某些既含水溶性又含醇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未说明理由而设计单用水提或单用醇提,如丹参、五味子等。 (5)分提与混提:①未考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或配伍变化(如生物碱类与有机酸类、鞣质类成分在共煎中可形成沉淀而在滤过操作中损失)而设计群药混提;②一些药味可混提而设计为分提,致使工艺复杂化。 3、工艺条件的优选 (1)药材的前处理:净制,炮制:未说明符合药典或各地的炮制规范,自拟的炮制方法应提供理由和检验标准,并适合大生产。粉碎:①未提供药材打粉的出粉率;②出粉率偏低。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含目录)

附件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 (2015年11月3日-CFDA发布) 一、概述 (4) 二、伦理学及受试者的保护 (5) 三、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特点 (6) 四、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计划的制定及研发风险的控制 (7) (一)药物的临床定位 (7) (二)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的科学性 (8) (三)早期探索性临床试验 (8) (四)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8) 五、风险/受益评估 (9) (一)开展风险/受益评估的要求 (9) (二)风险/受益评估重点 (11) (三)风险/受益评估原则 (12) 六、中药新药Ⅰ期人体耐受性试验设计 (14) (一)I期人体耐受性试验设计要点 (14) (二)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判断 (21) (三)Ⅰ期耐受性试验的总结要点 (21) (四)Ⅰ期耐受性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2) 七、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考虑 (23)

(一)试验目的 (23) (二)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24) (三)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33) (四)对照的设置 (38) (五)样本量 (39) (六)给药方案 (40) (七)基线和均衡性 (42) (八)有效性指标观测与评价 (45) (九)安全性指标观测与评价 (52) (十)随访 (66) (十一)试验的中止 (68) 八、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68) (一)主观症状评价或量表应用的质量控制 (69) (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质量控制 (69) (三)非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质量控制 (70) (四)受试者选择及疗效评价的质量控制 (71) (五)临床试验原始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 (71) 九、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安慰剂研制的要求 (72) 十、肝脏安全性评价要求 (74)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74)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74) (三)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分级 (75) (四)肝脏安全性评价指标 (76) (五)药物性肝损伤的评价要点 (76) (六)决定停药的判断依据及处理 (79) (七)随访 (79) (八)再暴露 (79)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图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标准操作规程(一药学) ----------------房树标初拟于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流程草图: 立项选题:3.立题目的与依据,病人发病率、市场、疾病发病机制,目前治疗进展,可能开发的治疗药物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病理模型与检测指标、临床病例采集难易,药理临床费用,原料辅料供应情况,制剂工艺,新药成本,研发周期及风险控制。前期要做配方药效筛选,同步考察毒副作用等以减少开发风险。 8.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 1、药材或饮片,提取物(少用):供货方资质证明、购销合同、发票、产品质检报告或与质量标准。 2、物流入库登记,质检科检验产品并出具检验报告。 3、检验项目参照新版药典各药材项,包括:性状(外观、气味等)、鉴别(经验、理化、显微)、检查(水分、灰分、杂质、毒性成分、重金属、有害元素、农残)、含量测定或浸出物测定。 药材辅料 药学成型工艺 摸索质量标准 稳定性加速及长期实验 主要药效学 急毒 长毒 药学提取工 艺 小试3 包装 临床 大生产同一批 建立质量标 准草案 中试3 稳定性三因素实验 工艺验证 完成稳定性,申请生 产时完成质量标准 稳定性加速长期各6月 不 包 装

9、10、11三项原料药材符合法定标准的可不提供。 12.生产工艺研究资料,工艺验证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1.(12与13文献资料):文献检索包括复方中各位药材的成分、理化性质、含量测定方法、药理、药代、临床,新药制剂工艺等全面信息,为以后的药学工艺、质量标准的制定,药理模型的建立、临床方案的设计奠定科研基础。 2.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供货方资质证明、购销合同、发票、产品质检报告与质量标准。物流入库登记,质检检验产品并出具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参照新版药典各辅料项。 3.生产工艺研究资料,工艺验证资料:购进原料后,现通过实验室摸索(正交设计等摸索提取及制剂工艺)再通过实验室小试建立工艺。 注意:工艺指标选择要有意义(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小试工艺参数最好是个范围,以便于生产条件的实现,同时也要有一个最佳工艺参数。 如提取工艺参数:溶剂量,时间、温度;直接浓缩至一定密度的浸膏,考察出膏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可进一步考察浓缩参数:温度、压力、时间;指标可选膏的浓度。成型工艺参数:辅料种类、辅料量、制粒粒度、干燥温度,指标可选制粒成本与有效成分含量等。 生产车间中试及大生产验证工艺(车间要有批记录,质检要有检验报告)。 最后要做一个:工艺流程图。 14.质量研究工作的实验及文献资料,15.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药品标准物质及有关资料(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1.在前期小试及工艺摸索建立过程中所形成的初步质量标准,需要中试或以上产品(3批)的验证,质检科出具质检报告16.样品检验报告书,同时建立质量标准草案。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见附录(参照药典及新药研究技术要求及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指南) 2.小试3批一是用来摸索质量标准,二是用来考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实验(高温、高湿、光照各10天)(不要包装)。同时做质量标准的3批中试及以上产品也可用来做稳定性加速6个月及长期实验(要求带包装样品)17.样品稳定性研究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影响因素做完后,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包材(厂家资质证明,合同、发票、质量标准、质检报告),并用包装的样品做加速及长期稳定性实验,验证包装的安全、封藏性能;当然包材也要考虑便宜及美观性能。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材料说明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申报材料说明 、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1.1注册分类 中药新药注册按审批管理的要求分以下几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1.2说明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二、中药新药的研发及申报流程 中药新药的研发申报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选题立项一一临床前研究一一临床研究一一申报审批一一正式生产,其中,新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列举如下: 2.1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理化性质、纯度、检验方法、处方筛选、剂型、稳定性、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新发现中药材还应包括来源、生态环境、栽培(养殖)技术、米收处理、加工炮制等研究。 (二)注意事项: 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相应要求,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以 保证各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新药的临床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I、n、川、w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n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川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 W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二)注意事项: 1. 新药临床研究的病例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I、H、川、W期临床试验。某些类别的新药可仅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2. 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单位进行新药临床研究,均须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有关规定。 3. 研制单位在报送申报资料的同时,须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药品临床研 究基地中选择临床研究负责和承担单位(W期临床除外),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 如需增加承担单位或因特殊需要在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研究,须 按程序另行申请并获得批准。 4. 新药临床研究的申请批准后,研制单位要与被确定的临床研究单位签定临床研究合同,免费提供I、H、川期临床试验药品,包括对照用药品,承担临床研究所需费用。 5. 被确定的临床研究单位应了解和熟悉试验用药的性质、作用、疗效和安全性,与研制单位按GCP要求一同签署临床研究方案,并严格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进行。 6. 新药研制单位应指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遵循GCP的有关要求,监督临 床研究的进行,以求保证按照方案执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负责对临床研究进行监督检查。 7?临床研究期间若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承担临床研究的单位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受试者安全,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8?临床研究完成后,临床研究单位须写出总结报告,由负责单位汇总,交研制单位。 三、新药申报的资料项目及说明 3.1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1. 药品名称。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目录 一、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 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三、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 四、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五、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 七、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 制备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制备工艺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剂型选择、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和中试等系列研究,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制备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新药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制备工艺研究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 一、剂型选择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备形式。中药剂型的选择应根据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和预试验予以确定。应充分发挥各类剂型的特点,尽可能选用新剂型,以达到疗效高、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储运、携带、使用方便的目的。 二、提取工艺研究 由于中药新药的研制一般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除少数情况可直接使用药材粉末外,一般药材都需要经过提取。针对影响提取效果的多种因素,可从三方面进行提取工艺研究。 (一)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 中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是保障制剂质量的基础,投料前原药材必须经过鉴定,符合有关规定与处方要求者方能使用。此外,还应根据方剂对药性的要求,药材质地、特性和不同提取方法的需要,对药材进行净制、切制、炮炙,粉碎等加工处理。凡需特殊炮制的药材,应说明炮制目的,提供方法依据。 (二)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组成复方并非药物简单相加,因此对复方中药一般应复方提取。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新药类别、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并应提供设计依据。(三)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 在提取工艺路线初步确定后,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采用准确、简便、具代表性、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方法,优选合理的提取工艺技术条件。在有成熟的相同技术条件可借鉴时,也可通过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制订合理的工艺技术条件的依据。合理的提取工艺,应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提供相应文献资料)。 三、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一)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 分离与纯化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根据粗提取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与条件,以得到药用提取物质。二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可采用各种净化、纯化、精制的方法,以为不同类别新药和剂型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新药类别、剂型、给药途径、处方量及与质量有关的提取成分的理化性质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