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国的地质博物馆 黄伯裔(89-92)

34-中国的地质博物馆  黄伯裔(89-92)
34-中国的地质博物馆  黄伯裔(89-92)

1什么是地质博物馆

要介绍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包括陈列馆,以下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博物馆?关于这个问题,在博物馆学的研究中都有个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概念也有所扩展,但原则上都离不开“辞海”中所解释的内容,即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博物馆的分类,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型,地质博物馆即属于前者。

什么是地质博物馆?顾名思义它是以地质科学为内容的博物馆。地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地质科学又有很多学科,如:矿物学、岩石学、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古生物学、矿床学、海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此外,还有边缘学科如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因此,地质博物馆应该是以地质科学以及地质学史为内容来“陈列、研究和

中国的地质博物馆

黄伯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武汉430074)

Chinese Geological Museums

Huang Boyi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

Abstract:The author put forwards the definition of Geological Museum,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Geological Museum,and summarize the type of Geological Museum.Finally,the author gives two ad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Museum.

Keywords:geology;museum;land resource

CLC Number:G26Document Code:Article ID:1673-8357(2009)03-0089-4

收稿日期:2009-05-05

作者简介:黄伯裔,原中国博物馆学会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Email:dzhby@https://www.360docs.net/doc/472123965.html,

89

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

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

2创建和发展

纵观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自1905年张謇创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博物馆始,经历了百年来的发展道路,其中,随着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地质博物馆,在博物馆界具有中国的特色。

地质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可追溯到1916年由民国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建立的地质矿产陈列馆(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它是随着我国近代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开展而创建的。初创时,馆的主要任务是:在地质工作的过程中,大量采(收)集岩石、矿物、地层古生物和矿藏等标本,设馆陈列展出和进行科学研究。馆内最初设有四个陈列室(矿物岩石、地质系统、煤铁矿产、金属矿产),后发展为七个陈列室(增加了非金属矿产和两个古生物室,并增加了动力地质内容),后又增加了煤炭、石油、土壤和新生代部分,专门供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观学习和交流,用于指导地质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反映本地区地质矿产资源的状况,展示我国地质工作的成果。当时馆藏标本10万件左右。陈列面积从最初不足百平方米发展到1000平方米,这是中国的地质博物馆雏形。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开展,特别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展地质找矿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矿产资源,在1952年成立了地质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的建立了地质局和地质研究所,地质找矿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在这新的形势下,为了陈列、研究和保藏地质工作所获得的珍贵标本和资料,1958年新建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地质博物馆大楼在北京落成,于次年10月完成布展,并向社会开放。到1960年,地质部系统已经建有省级以上博物馆10个,其中三个是全国性的,即地质部全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地质学院地质陈列馆和长春地质学院地质陈列馆;七个地方性的,即江苏、

湖南、湖北、山西、河南、广东、广西省地质局所属的地质博物馆。当年,地质部全国地质博物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除地质部所属的博物馆外,国务院五个部委所属的博物馆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博物馆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1982年以后,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博物馆学会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1986年12月1日),标志了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时,地质博物馆已有近70个,其中在1982年以后建馆的占了50%之多。它们分别属于地质矿产、有色金属、煤炭、冶金、石油、地震、黄金、核工业、环保、水利、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地方文物等部门。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中国的地质博物馆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展出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十平方米。根据1986年不完全的统计,在中国从事于地质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约有300多人。馆藏地质标本50多万件。年接待观众约30万人次。馆的主要任务除了初创时的内容外,为了面向社会宣传我国地质工作的伟大成就和面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的需要,各馆增加了地球科学的陈列内容,使博物馆发展成为对外开放,以宣传、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课堂。地质博物馆在展示我国地质工作(包含地质科学研究)伟大的成就,在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方面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有的博物馆现已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3馆的几种类型

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从收藏、陈列的内容上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综合型

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各省地矿局的地质博物馆。此类型地质博物馆在陈列内容上,一般都设有地球、矿物、岩石、古生物和矿产等陈列室(厅),主要反映了地球的形成、结构构造

90

和物质成分,以及改变地球面貌的各种地质作用;同时展出有各种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和各种矿产等。

(2)专业型

如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陈列馆、大庆石油科技馆、中国岩溶地质馆等。其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如石油科技馆陈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了石油的生成、埋藏、运移以及探采和炼油等各种科学知识内容。

(3)专业遗址型

如“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铜录山古矿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其内容为古人类和古代人们曾经生活、生产劳动过后被保存下来的地点和出土的遗物,以及在发掘古生物化石的遗址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

(4)院校教育型

如中国地质大学(包括北京、武汉)博物馆、原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原成都地质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当初,地质院校博物馆主要是专门为地质教学服务的,其陈列内容的特色是:普通地质(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结构构造和物质组成,以及内外力的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和矿床等。

(5)纪念馆型

如湖北黄州的李四光纪念馆。这是李四光的家乡为纪念地质学家李四光而建的纪念馆。主要陈列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生平和他对地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4现状和展望

20世纪末,中国的地质机构进行了体制改革和转型。因此,给随中国的地质事业发展而形成的地质博物馆,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今,有的地质博物馆已成为有名无实,有的尚且保持现状,但也有部分馆在进行重建或改造。在国土资源系统的博物馆重建的过程中,由于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门,所以提出要成为国土资源部门的“窗口”。所以,在陈列设计中,均安排了一个“国土资源厅(室)”。内容是安放了一些有关土地的图片资料,几种典型的矿产标本,一些测绘仪器和资

料,以及海洋资料图片。它替代了过去的矿产

资源厅(室),和最早的矿床厅(室),似乎成

了某一部门的“产品”展览厅(室)。且该厅(室)冠于“国土资源”也是不够恰当。因为

“国土资源”这一概念,我认为可以有两种理

解:一理解为国家的土地资源,这范围只局

限于土地;二理解为国土内的资源,这范围

就大了,它包含了国土内的所有资源。因此,

在重建或改造地质博物馆的过程中,类似这

样的问题还有探讨和商榷的必要。目前,地

质博物馆日处萎缩状态,必将引起有关部门

和领导的关注。地质博物馆是随中国的地质

事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因此,随着中国

地质机构体制的改革和转型,地质博物馆也

应该考虑进行改革和转型,以及如何改革和

转型的问题。

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今后的发展,从战略上

来考虑,这里有二点意见可供研究和讨论:

第一,目前有条件的地质博物馆仍保留和

继续发展。但在地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以

下三个问题值得馆领导思考和深入研究:什么

是博物馆?什么是地质博物馆?什么是中国的

地质博物馆?(如果能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认真深

入的研究,并能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博物馆

的建设,那么地质博物馆才能建设得更加完善,

更名副其实。)

目前,中国还缺少一个完善的地质博物馆,

现存的地质博物馆,从其内容而言,只不过是

反映了地质科学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只是一个

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的陈列馆或展览馆。

中国是一个地质状况非常复杂,且内容非常丰

富的国家。以地层而言,从新到老均有出露。

地质构造复杂,矿藏类型繁多,古生物种类丰

富。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内,理想的馆藏应该有

中国完整的地层剖面标本、地质构造的典型标

本、各类矿物和岩石的标本、各类古生物化石

标本、各类典型的矿床标本……等等。同时,

也要有中国地质学史内容的收藏、陈列和研究。

中国的地质工作,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已经

积累了大量地质科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

财富。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国内一流的各类地

质学科专家和博物馆界的有关专家,深入研究

91

和规划,建设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中国的地质

博物馆。

第二,因缺乏条件而难以生存的地质博物馆,则可以考虑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统一规划,在地质博物馆的基础上,充实有关内容,改造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博物馆(据目前情况,许多省、市还缺少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建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省、市,可以考虑将地质

博物馆并入其馆,扩大和完善地球科学的部分内容,专门设地球科学厅(室),成为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高振西,刘毅.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概况

(1960年5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地质博物馆会议上的发言稿)

·科普简讯·

中国科协规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2009年4月,中国科协制定并颁布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据此将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

中国科协于1999年开展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并分别于1999年、2005年先后命名了26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2003年颁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准》的基础上,中国科协出台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随着该办法的实施,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并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

《办法》规定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当具备的条件,明确了申报资格、申报程序、步骤和认定办法。根据《办法》,凡符合相关规定,且科普活动特色鲜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场馆或设施,均可自愿申请成为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采取属地和行业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省级科协或国家相关部门受理本地或本系统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填写推荐意见后报中国科协。对部分科普教育业绩突出,社会影响力大,且符合相关基本条件的科普教育基地,可由省级科协或国家相关部门直接推荐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科协将会对申报单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进行社会公示。社会公示后,由中国科协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颁发证书、牌匾,享受国家给予公益性科普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期限为5年。命名期结束后,经综合评估认定为合格,可被继续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积极吸纳和使用社会各方面的优秀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依据新出台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中国科协将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同时,中国科协将对前两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评估和认定,综合评估认定为合格的,将继续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8年中国科协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状况的调研显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存在以下问题:科普展示和教育能力不足;学校科学教育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的衔接不够;国家有关的科普优惠政策难以具体落实到科普教育基地;各级科协组织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水平不高;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类型对覆盖农民这个重点人群考虑不够等。

(来源:中国科协网站)

92

地质博物馆展示一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 (1)博物馆布局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位于潭瀑峡口东侧,建筑面积约600m2,分上下两层,底层以介绍地学知识为主,分别为多功能厅、地学科普厅、云台山地学厅等,上层主要为云台山地学产品与社会交流展示。 (2)地质博物馆展示更新情况 地质博物馆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01-2003年处于兴建国家地质公园时期,地质博物馆以地学科普知识为主,含地层、岩石、古生物、地质地貌等。 第二阶段:2004-2005 年为世界地质公园揭碑阶段,地质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地学研究的新成果,还引进了东亚大裂谷概念,并与东非大裂谷对比等。 第三阶段:2006-2007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公园对外交流的频繁,特别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公园后,重新对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展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地质公园的交往活动及成果等。 博物馆后期建设:由于地学知识内容的增加,对外交流的频繁,时下的地质博物馆很难适应与当代地质公园发展同步,因此,焦作市国土资源局拟新建地质博物馆,选址方案已初步确定,地址选择在原云台山地质公园入口处,拟建面积为5200平方米。 丹霞山地质博物馆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丹霞山风景区山门右侧,建于2003年,总面积700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丹霞地貌及研究成果厅,规划与未来厅。 博物馆入门即总体规划大厅,大厅正中央是丹霞山风景区微缩模型。模型按实景1:6000比例制作,向游客展现了真实,完整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全貌景观。此厅还包括丹霞山简介及多幅风光图画,可以让游客初步了解丹霞山。 多媒体厅是演播厅,以多媒体形式播放丹霞上的宣传视频,向游客介绍丹霞山的地质、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及旅游发展方面的内容。 景观展示厅里展列的内容包括丹霞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山中各种动物及鸟类的样本,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 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里包含了丹霞山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演化、丹霞地貌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向游客系统第介绍了丹霞山的地质知识。并陈列了丹霞盆地里各个地质时期沉积的岩层标本和植物标本。

看博物馆的观后感

看博物馆的观后感 打开尘封的记忆,越过历史的长廊,去追寻几百年前的印记。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看博物馆的观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看博物馆的观后感【一】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看博物馆的观后感【二】从我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味道,璀璨文化的古老沉香,多姿多彩的世界民族之林的风俗雅致,还有这里人民长期和自然搏击而产生的一种粗狂壮丽的深沉。这些都让我着迷。 那天,很幸运的被老师带去看了新疆历史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它独具魅力的沧桑历史。跟随着解说员的脚步,我谦卑的走过了新疆数千年的历史跨度,感受到了那动人心魄的美丽。 刚入门你就看到那个恢弘的建筑,由于对文化的敬畏,我对这个于1959年落成的建筑物肃然起敬。它的一楼,绕过那个立体的新疆全景地图,便可以看到新疆古代历史文物,并且了解到新疆民族风俗。一路从新疆的石器时代,走向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概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200字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200字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1 10月19日,学校以“感悟自然的神奇感受科学的奥秘”为主题,组一走进自然博物馆,同学们就发出阵阵兴奋的惊叹声。高大的恐龙化石、逼真的动物模型深深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边走边学习。有的同学还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认真的记录在笔记本上,有的同学则用照相机拍摄下喜欢的图片。同学们在每个场馆所看到的均是在课堂上难得一见的新奇事物,学生贪婪而兴致勃勃地汲取着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自然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织6年级全体师生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自然博物馆主要从动物的奥秘、探索角、植物世界、恐龙公园、古哺乳动物、古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繁荣、生命的起源等方面进行展出,一件件标本和化石,一组组科学数据,一张张精美图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最终形成了缤纷复杂的多样性生物世界。 然而,看过灭绝物种介绍却让我心情沉重!迄今为止,地球上大

约175万个物种被鉴定,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大约有300万到1亿个物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正是生命形式、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三者的结合,使得地球成为唯一适宜人类栖息的场所。 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但是,森林滥砍乱伐、偷猎偷运珍稀濒危动植物、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致使很多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物种濒临消失,我国生物多样性仍面临诸多威胁。目前我们国家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20世纪中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普氏野马、高鼻羚羊。接近和濒临灭绝的有蒙古野驴、野骆驼和普氏原羚等。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与自然科学有了亲密接触,也极大提升了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使我进一步了解到,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资源和财富,伴随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全力拯救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然我们的年龄还小,但也同样能够为保护环境,拯救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一份力,我们可以成立环保假日小队,制止那些破坏动植物的行为;我们要成立科学探索小队,和科学老师走进大自然,

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策划书

.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 1.1.2项目选址 XX市XX大道西侧(XX市武装部与XX市民政局办公楼之间) 1.1.3建设性质及规模 新建 拟建项目用地20亩,项目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 1.1.4建设单位 XX市国土资源局 XX市国土资源局位于107国道旁。该局成立于1987年,内设下设机关科室15个:办公室、政工股、规划股、财务股、地籍股、用地股、耕保股、地产股、矿管股、地环股、测绘股、法规股、纪检监察股、政务信息中心、办证大厅等,二级机构10个:储备中心、交易中心、后勤中心、执法大队、研开中心、土整中心、征拆中心、地籍中心、地理信息中心、地环站。20

.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个乡镇国土所,现有干部职工328人。国土管理事业呈现出科学规范有序的新局面。一是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1998年划定农田基本保护区,分别树立标牌,按丘块造册建档,在耕地保护上,该局大力开发整理土地,新增粉地1000多亩。二是盘活国有土地资产,努力为市财政创收,通过发展小城镇建设,加大土地有偿使用力度,为市财政土地创收3000多万元。三是严格监察执法,依法依序行政。1998、1999、2000年度连续获得“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称号。四是加大基本设施建设,全市20个乡镇国土所大部分都建了办公楼。五是服务重点建设项目,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证,为市财政节省用地投入资金1000万元。1996年以来,市国土局连续被岳阳市国土局评为先进单位。 1.2报告编制依据 ⑴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⑶《XX市城市总体规划变更》(2005-2015年) ⑷《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最新博物馆观后感400字大全

博物馆观后感400字大全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军事博物馆。在这里我不但看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武器,更让我增添了许多兵器知识。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博物馆观后感400字7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博物馆观后感400字1 沐浴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感觉十分惬意,因为今天,我将作为《三峡商报》小记者,去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 校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我的心儿也在歌唱:我一直特别喜欢看有关恐龙的影片,今天终于可以看一看它们的真面目了。只是可惜我没有生活在它们的那个年代,要不,我还可以像蓝猫、菲菲那样和恐龙们一起游戏呢,不过,我会选择食草型恐龙做朋友,我可不想成为霸王龙的午餐呢! 我还没有想完呢,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走进大厅,我穿过其他生物的化石,直奔我喜欢的恐龙化石。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具巨大的恐龙化石。我的妈呀!虽然我早就有心理准备,可是看到这么高大的骨骼化石,我还真吓了一大跳呢!听解说员介绍,这是鱼龙的化石,有16米长呢!不过,从它平平的牙齿看,它应该是吃素的好龙吧! 霸王龙在哪儿呢?虽然说,我很怕这种恐龙,但是心里总老想去看看它的真面目!唉!真可惜,它被收起来了。我想,它的牙齿应该是尖尖的吧,可能还有锋利的闪光呢!我们又看了海百合,还看了恐龙的粪便

呢,我觉得,我似乎离恐龙又接近了一步。我希望以后还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博物馆观后感400字2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踏上博物馆的路上,我和爸爸迎着的春风来到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举行了“国家宝 精品展,这次精品展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文物西汉的金缕玉衣,秦始皇兵马俑,陶俑,战国编钟等66件国之瑰宝。 我们来到金缕玉衣展位前我们看到了这件古代衣服,真是与众不同,这件衣服非常像古代的盔甲,要是人能穿上这件战衣,真是不同凡响, 我看见他是一片一片的玉片做成的全都是金黄色的,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件金缕玉衣工节精细,保存最好,这些玉片中最大的10平方厘米而且非常薄,有的仅厚0.1厘米。玉片的表面抛光光洁度很高,打孔工节也很规范,修复后的金缕玉衣长1.74米从头到脚 成一体非常像古代的盔甲 ,看了这件金缕玉衣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古代的人真了不起,是什么样的智慧,把这些玉能用金线穿起这件美丽的衣服,来到了兵马俑区,我看见高大威猛的士兵 站在我面前,他身材高大,是秦始皇的武士 ,他站了几千年,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的一部分,造型逼真,无一雷同。 这次游览让我知道了许多文物,也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这次收获还真不少呢!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地质学讲解词 课程名称地质学 授课老师韦传慧 系别班级旅游系1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生姓名申聪

学生学号 1514071007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解说词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美丽的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其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 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恐龙厅首先通过展板介绍恐龙家庭成员的形式,介绍恐龙的分类,同时进一步说明其分类的科学依据。展出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骨架,复原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雕塑。并说明恐龙这个庞然大物是怎样产生的,以多媒体形式介绍恐龙特殊的身长、体重,展示体长24米的天府峨嵋龙,体长14米的釜溪峨嵋龙,以及体长仅1米左右的鹦鹉嘴龙恐龙的食物。其中这几个方面最令我感兴趣:(1)展板介绍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并复原它们头部雕塑,模拟肉食恐龙攻击素食恐龙的打斗场景。(2)恐龙的行走:多媒体演示介绍恐龙的行走和运动方式,展示恐龙足印。(3)恐龙的生产:模拟复原恐龙产蛋、窃蛋龙孵蛋的场景;展出1—2枚有横切面的恐龙蛋;展出42枚一窝恐龙蛋、28枚一窝恐龙蛋、19枚一窝恐龙蛋等不同数量的恐龙蛋;展出一窝多只的鹦鹉嘴龙幼年个体等化石标本。(4)分别介绍称霸中生代海、陆、空的爬行动物,解释鱼龙和翼龙不是恐龙只是恐龙近亲的理由;展示海洋霸主——鱼龙类的杯椎鱼龙标本和鱼龙的复

原雕塑;展示空中霸主——翼龙类的准噶尔翼龙模型等。(5)系统介绍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围绕渐变说和灾变说来展开,让观众思索、联想恐龙灭绝除自身原因外,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今天的人类如不保护好生存的环境,同样会面临灭绝的威胁。此单元中还重点介绍地史时期的几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如三叶虫的灭绝、笔石的灭绝、菊石的灭绝等等。复原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场景。 恐龙厅采用展板图片形式介绍恐龙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分别标出目前我国恐龙蛋发现地:内蒙古、辽宁、山东、广东、江西、湖南、安徽、宁夏、新疆、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以及目前我国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四川、云南、陕西、河北、湖南、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安徽。而恐龙在安徽的分布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安徽在距今8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晚白垩纪,分布着很多恐龙喜欢栖息的湖滨、河流三角洲和沼泽地带,恐龙也曾在其间活动,活动时间长达2千多万年。现已发现的恐龙种类主要是鸟臀类、鸟脚类恐龙。1968年曾在皖南岩寺发现鸟脚类恐龙——肿头龙的零星骨骼化石,随着近年来恐龙热的升温,陆续在宣城、青阳、定远、繁昌、凤阳、屯溪、休宁、歙县等地发现了恐龙骨骼、恐龙蛋等化石,尤其是在屯溪附近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以及恐龙足迹、尾迹等遗迹化石,恐龙化石“三位一体”地在一个地区发现,实为世间罕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采用展板图片介绍恐龙在安徽的分布;对皖南岩寺发现的肿头龙科皖南龙、休宁渠口腔骨龙类休宁龙、歙县鸡母山附近发现的恐龙(待鉴定)等恐龙骨骼进行复原装架、展示;同时展示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我们的一个教学特色就是:自然特色。为加强学习,我

们决定参观“自然博物馆”。 3月30日我们冒雨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标本,还有着历史悠久的化石。 首先我们看的是恐龙展厅,刚一进门就被硕大的恐龙吸引,它是恐龙家族里个体最庞大的马门溪龙。这只恐龙成年后长22米以上,重达十吨。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四川盆地一带。它的最重要特征是脖子很长。吃东西的话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胃里,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恐龙,慢慢的,仿佛回到了几亿年前的恐龙世界。站在霸王龙的脚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小,想到了我们刚上过的一节课《小人国的故事》。 转弯处,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是蕨类植物不是树木。我们可以看见一只很大的蜻蜓。足有70公分长,很难想象当时的蜻蜓有那么大,感觉像进入了科幻世界。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空气含氧量高达30%。 将我要离开这恐龙世界时,我看到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一些科学家的推算,是恐龙灭绝的种种假说,当我认真地读完这些字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我们又看了昆虫,哺乳动物,森林等展馆。听着讲解员跟我们讲解着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讲到很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动物的标志,又有很多动物都已经人为地灭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 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

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学14-01班 5月30日,我们来到了合肥地质博物馆,作为地质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参观地质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便进入了地球厅,刚一进 入,便能看见一个地球悬于上方,展厅以 “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 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 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 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地球产生的 “沧海桑田”变化以及形成多姿多彩的地 形地貌特征。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告 诫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进一步 提醒人们要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摇篮--地 球” 接着,我们进了生命演化厅和恐龙厅,进入其中,我们仿佛真的到了亿万年前,看着生命一点一点的演化成型,仿佛看见凶猛的恐龙野兽在奔跑、在觅食。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 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的资源与环境厅。 该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 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 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让人们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安徽境内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情况。尤

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各地的矿产,让我们对于课本中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比如马鞍山市陶村的阳起石磁铁矿,怀宁县查山的镜铁矿,滁 县琅琊山的斑铜矿,以及原油和无烟煤等 等,看到这么多的矿产我就会思考它们的 产出与安徽省本地的地质构造有什么必然 的联系吗?于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许 多方面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些地质专业在野 外工作时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及其发展的历 史。有些在近期的工测实习里刚刚用到, 感觉特别亲切。 再之后就到了与我们专业课最贴切的矿物岩石厅,许多曾在实验室见过和没见过的矿物标本以及许多作为观赏的精美玉石都一一陈列在矿物岩石厅里。不过博物馆是以美学和观赏的角度来展览,而作为学此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内在,就像岩石的具体成分,性状,岩石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构造,层理等,比如水平层理,波痕,龟裂构造。当然,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只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就是查阅资料或百度。下面有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矿物和一些查到的资料: 玄武岩,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 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 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具有70 多年历史的老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科学普及法》、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同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江苏省政府先后拨款1.68 亿元,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老馆(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造(一期工程)与新馆建设(二期工程)。在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新老馆展厅内容设计编写、形式设计及招标,老馆建筑物加固工程招标及施工,2006 年10 月28 日,南京地质博物馆一期工程(老馆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目前,南京地质博物馆二期工程(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二期工程包括建设博物馆新馆和地调院科研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7200 平方米,共设置“恐龙世界球” 、“行星地球” 、“生命的演化”3 个主要展厅,2010年4月2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形成由老馆和新馆组成的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国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20 多万人次。本馆现为全国和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2002 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感悟到“石人合一”的无我境界,其中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园林和观赏石文化,陈设形式新颖独特、展品内涵丰富。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设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采用互动形式展示了世界、中国、江苏的矿产资源分布。用先进的真人幻像技术和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场景,使观众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

参观地质博物馆后感

参观地质博物馆后感 地质学在解决天体起源与生命起源等当代自然科学基本理论问题上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地质学在社会生产、自然灾害防治、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也要求地质学的课程更多的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因此我们去参观了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的展厅并不算大,但各种岩石、化石、矿物却多种多样。有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刚玉、萤石、玛瑙、橄榄石、黑云母、长石、电气石;含金质的大理石、和田玉、蓝宝石、紫水晶等平时不多见的矿物;各种古生物的化石,包括始祖鸟、恐龙蛋、鱼、三叶虫;另外还陈列了石油、煤炭的地质成品、岩石风化后的“沙漠玫瑰”和各种地质野外考察的工具。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展示的玛瑙、风化的“沙漠玫瑰”和石油。摆放在展柜里的玛瑙名叫“聚宝盒”,产自巴西,其被切为两半,中间是自然形成的镂空状,周围分布着各种水晶,在灯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闪光,往外便是黑色的玛瑙,厚度约为5厘米左右,外层包裹的是普通的岩石,若仅仅从外层看,是无法发现内在的玛瑙和水晶的,只有切开之后才会展现出来。 沙漠玫瑰,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石英,一种石膏类晶体,石中之花。据展厅的工作人员介绍,沙漠玫瑰因其形成的地理条件特殊而产量稀少,是细沙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万万年的风雨雕塑中风化而形成的,其中还有零星的细沙镶嵌在花瓣的中间。 在展厅的另一个角落,我们看到了展示的原油,原油陈放在一个玻璃瓶内,成黑色粘稠液体状,有一个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介绍了石油的产生和分类。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石油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所以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几个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次的课外实践中,让我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在实践中看到了教材上所举例的矿石,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并对矿石的风化、化石的形成、石油和煤的产生所需的地质条件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矿石的各种分类也更加明确。 09环科2班 王敏 0914020061

34-中国的地质博物馆 黄伯裔(89-92)

1什么是地质博物馆 要介绍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包括陈列馆,以下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博物馆?关于这个问题,在博物馆学的研究中都有个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概念也有所扩展,但原则上都离不开“辞海”中所解释的内容,即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博物馆的分类,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型,地质博物馆即属于前者。 什么是地质博物馆?顾名思义它是以地质科学为内容的博物馆。地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地质科学又有很多学科,如:矿物学、岩石学、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古生物学、矿床学、海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此外,还有边缘学科如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因此,地质博物馆应该是以地质科学以及地质学史为内容来“陈列、研究和 中国的地质博物馆 黄伯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武汉430074) Chinese Geological Museums Huang Boyi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 Abstract:The author put forwards the definition of Geological Museum,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Geological Museum,and summarize the type of Geological Museum.Finally,the author gives two ad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Museum. Keywords:geology;museum;land resource CLC Number:G26Document Code:Article ID:1673-8357(2009)03-0089-4 收稿日期:2009-05-05 作者简介:黄伯裔,原中国博物馆学会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Email:dzhby@https://www.360docs.net/doc/472123965.html, 89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 这种博物馆参观。 作为亚洲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共有五个基本陈列展厅。分别是一层的地球厅,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和宝石厅,三层的史前生物厅和四层的国土资源厅。 进入博物馆后,一位来自地质大学的大三学姐负责为我们卓越班进行展品的介绍。听她讲得头头是道的样子,我真的好生羡慕。不过,与此同时,她也激发了我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强了我对地质知识学习的信心——几年之后,我也会有质的转变! 在地球厅中, 展馆是以地球的内 动力地质作用为主 线来设计展品的。 它为我们呈现了火 山喷发、断裂和褶 皱等地质现象、地 震等地质灾害和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景观,形象地使我们对地球有了一

次更深入的了解。 而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则展出了近千件矿物珍品和典型岩石标本。 它以宏观产出状态和微 观结构组合的方式,为我 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岩 石标本及知识。同时,它 也让我认识到我现在所 学的知识仅仅是一点皮毛,要想将来有所建树,我还需一步步地努力探索。 宝石厅则展出了各种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融入了东西方的珠宝文化,介绍了宝石鉴定和鉴赏 方面的知识。看着这些色彩缤 纷、闪烁耀眼的各类宝石,我 不禁有了一个不知该不该有的 想法——要是哪天,我能找到 一两块这样的宝石,那就太好 了!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这 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幻想。 史前生物厅则以史前重大事件为线索,为我们介绍了生物的发展过程。其主要包括早期的生物大爆发、生物登陆、恐龙和鸟类、生物大灭绝和人类时代等内容。我打小时候就对生物的演化极为感兴趣,而参观过这个展厅之后我对古生物的演化的印象又进一步加深,相信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观河南地质博物馆后有感 十二月四日早上七点,我就随我班一起乘公交出发去久违的博物馆。终于在八点十分左右到达目的地,这时发现来的太早了,还不能进去。于是我就先在外面对这个藏着河南宝藏的心慕已久的地方做一项尽全面的观察,猜测她里面到底藏有河南的什么宝贝。 门口赫然挺立着大小两恐龙,似在诉说它们当年的飒爽,于是一颗对远古时代地质以及河南矿产的好奇心汹涌澎湃。 终于等到了九点,可以进去参观了。大家都似乎因为对于这个地方太过于好奇,进门的时候造成拥挤,我听到保安在大声叫着农大的老师过来。顿时我感觉,咱们还是大学生吗?咱们是不是给农大的老师丢脸了,或者是给农大丢脸了? 进去之后,首先是观看一段立体电影《史前历险》,讲述的是关于一个小恐龙由于一场自然灾难而与妈妈分离,之后经历艰辛的寻找妈妈,但最终也没找到妈妈。看的时候,由于立体感太强,大家都感觉似乎身临其境,那距今千万年之远的年代的古生物如同就在面前。另外,其中还有一些有些恐怖的动物,让我们有些胆颤,于是同学们都大呼大叫起来,果然是史前历险,够惊险。虽然是历险记,但其中出现的自然界的美丽画面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灵。那景色,真是太美了!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到处都是绿绿的草木,参天的大树,对于这样的美景,每个人都渴望能在里面生活一天。然而,今天,经过自认为是创造了自地球有生命以来最先进文明的人类改造后的自然界,与此相比,简直不堪比较。

然后,我们就正式开始进行关内参观。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大量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 从展馆内的介绍看,馆内有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站在这个庞然大物脚下,真的让人感受万千。就连这么大的一个家伙都逃脱不了自然这只拥有无形力量的手心,而我们这么渺小的人类又怎可高傲的自认为能征服自然,人类会因自己聪慧而加快自然灭绝人类的速度。终有一天,人类会看到结果的。另外里面还有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以及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恐龙等等…… 除了恐龙外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以及河南几乎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标本。 展厅内循环播放有针对河南地域特色的《矿业河南》、《大陆漂移》、《地质环境与人类居住》、《地球的生物进化》、《恐龙世界》等多部动画影视,吸引了不少在场的小学生争着观看。还设有古代和现代的露天采场、金矿采铜等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让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我发现里面根据摆放的内容不同设有生命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等。 其中在生命演化厅中,展示了地球上的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生命演化过程。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2010年,4月22日,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一年来,有15万多人次参观了博物馆,纷纷给予了好评。博物馆已经迎来多位国家和省级领导前来参观,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外游客,国内各大社会团体也热衷到此参观学习,嘉兴本地很多大、中、小学师生把这里视为最好的第二课堂,5万多名学生参观游览过博物馆。博物馆馆长董利华表示,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地学知识。 而在今天,我们同浙的学生就随着地质学老师去参观位于学校旁边的东方地质博物馆。据老师说,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是全省第一个综合地质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地球演化、矿物生长和生命发展的进程。博物馆开设了恐龙厅、地球厅、岩石厅、矿物厅、化石厅、宝石厅、火山厅、浙江山水映画放映厅、石油勘探厅和浙江省地质地貌沉降厅以及地震逃生演示厅等9个展厅,共有藏品12000多件。一些难得一见的展品前更是围满了参观者。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分别拿出照相机、手机进行拍摄,闪光灯频频闪烁。一楼展览大厅摆放着一具27米高的马门溪龙标本,标本高大威猛,配上影像、灯光、声响等,让人对侏罗纪时代浮想联翩。对爱美的女生而言,展示着200多种天然宝石原石的宝石厅最吸引人,通过对翡翠、红宝石、祖母绿等宝石原石知识的了解,参观者可以学到宝石鉴赏、开采、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占地1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里,还有不少重量级的宝贝,其中多项藏品正在申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例如:“双龙携子迎百合化石屏”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屏吉尼斯纪录;还有一母11胎的鱼龙化石以及长达48米长的硅化木等,都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走进东方地质博物馆展厅就看到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嫦娥奔月"等热点科研项目的地球厅;接着就是展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数以千计岩石标本,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瑰丽的地下世界的岩石厅;然后是收藏300多种矿物晶体,包括美幻美伦如神仙洞府的石膏晶洞、晶莹剔透的萤石晶体等20多种绝品的矿物厅;继续往前走就是展示200多种天然宝石原石,汇集翡翠、软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众多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珍品,学习诸如宝石鉴赏、开采、加工等知识的宝石厅;接着走就看到用巨型天然火山弹堆成火山口,模拟火山喷发场景的火山厅;还有未开放的体验地震场面的地震厅;再走就看到展示褶皱、断层等多种构造的浙江省地质地貌沉降厅;最后就是复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繁荣景象的化石厅;其地质藏品规模之大,馆藏标本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 之一。 与目前中国的地质博物馆相比,东方地质博物馆呈现出以下三个特色:一是古代原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展览馆大厅摆放了高达27米的马门溪龙,高大威猛,气势轩昂,还有剑龙、角龙、气龙、峨嵋龙、禄丰龙、翼龙等15条不同品种的恐龙,霸气十足,通过恐龙角斗、嬉戏以及灾难来临,濒临死亡时拼命挣扎等状态,再现侏罗纪公园的场景,其影像、灯光、声响等效果绝佳,仿佛时空倒转,使人们如身临上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二是普及科学知识与游戏趣味相结合。博物馆引进"恐龙下蛋"游戏,参观者投入特制硬币,恐龙就会下蹲下出"恐龙蛋";在宝石厅参观者不仅能领略到金刚石、祖母绿等宝石的熠熠风采,揭示了宝石的迷人光学效应,还可以现场购买原石,自行设计,定做宝石

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总结

地质博物馆参观总结 说来也真是感到十分惭愧,在四九城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我竟是第一次参观近在北京西四的地质博物馆。同样也很荣幸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地质学课程后参观博物馆,算是给地质学实验的一个总结、复习、升华。 先说说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几个矿物岩石吧,没别的就觉得它们长得特漂亮,平时在实验室没见过这么大这么有特点的矿物。首先就是那个放在地质博物馆外面的中国水晶王,石 英我们都见多了啊,随便一块岩石里大部分都会有那么一点石英颗粒,但这么大这么完整的石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据我估测它高约1.7米,宽达1米,柱面有横纹,算得上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 下一个我想说的就是辰砂,平时感觉课本里很不起眼的一个矿物,之前对它的印象只有红色的,但这次我清晰观察到了它呈菱面体或短柱形,具平行柱面的完全解理,并了解到它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成因上与近代火山作用有关。还特意照了不同的辰砂,虽然差异很大,但根据颜色以及解理情况还是可以清晰辨认出这些都是辰砂的。

(辰砂与方解石、水晶共生) 接下来美美的矿物当然是躲不开萤石啦,多向不完全解理但是就是那么透明、颜色多种多样,摩氏硬度表里面为标准硬度4,没别的就是很喜欢萤石,可能跟它有缘吧,岩石考试也抽到了萤石,让我加深了对它的印象。在博物馆里见到的萤石首先都很大只,颜色也更多,透明度更高。在这里我也见识到了紫外线下它能发出荧光的特点,印证了它的名字。

之后记录一下在博物馆看到的两张十分有用的图表,尤其是那个光泽表。平时在课上讲油脂光泽、土状光泽、蜡状光泽、丝绢光泽等等的时候我真的纯粹凭借几十年来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来的,没见过实物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才是所谓的正确光泽,然而在博物馆每种光泽都有相对应的矿物举例,让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区别,之后再描述矿物的时候也算是有了依据。 之后我们也参观了古生物馆和宝石馆,之后一张用美美的水晶球结束这个参观小结,此生与各类岩石相识相知,定是一大幸事。希望今后不管还有没有地质学相关的课程,我仍然可以保持对岩石的热爱,在旅途中发现任何有特色的岩石都不会放过,拓宽视野,竭尽所能的学到更多知识。

地质博物馆布展大纲4—宝玉石厅

第四单元宝玉石厅 一、展厅概述 宝玉石神秘的吸引力、高雅的色彩以及缤纷的光泽深受世人的珍爱,因其稀有、坚硬和耐久,更使其弥足珍贵。宝玉石天然的美丽、坚韧和弹力储存性令人不仅要相信它们拥有超自然的起源和神奇的力量,那些经历数世纪而流传至今的宝玉石则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和浪漫故事。 二、展厅设计 展厅位置:展厅位于**** 展厅面积:面积约***平方米 展厅设计:(附展厅设计平面图)

三、展示内容 (一)宝玉石的概念 1.知识点 宝石、玉石、宝玉石形成、宝玉石特征、宝玉石分类 2.展示形式 展板/灯箱展示: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 3. 展示内容 【宝玉石概念】:宝玉石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自然界中的天然矿物有三千多种,能够用来做宝玉石的矿物仅有五十多种。 【宝玉石形成】:宝玉石矿物分布在岩石或由岩石衍生出的砂砾中。岩石本身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岩石可分成三大类,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因此宝玉石的形成与岩石相同。在岩石中,宝石矿物或许能地在地表找到,但也有可能被深埋于地下。有些宝石矿物分布于基岩中,如产于金伯利岩中的原生钻石矿,有些由于侵蚀作用而与基岩分离,被河水携带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如产于纳米比亚海

岸的钻石砂矿。一般来说,岩浆岩岩石冷却凝固得越慢所产生的宝石矿物晶体就越大。许多品种的宝石都形成于侵入岩中,如碧玺、橄榄石等。有些宝石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生成的,有些则是风化剥蚀后在河滩砂砾岩中存在。有机宝石的形成来自动物或植物。如珊瑚是由一种极小的海洋动物珊瑚虫的骨骸所组成,而琥珀则是石化的树脂,可从松软的沉积物或海洋中采集到。宝石的化学成分多数属于硅酸盐矿物,其次为氧化物类,少数为磷酸盐,自然元素类仅有钻石一种。 【宝玉石发展历程】:在人类生活中,中国是最早开发利用宝玉石的国家之一,早在距今1 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开始利用天然宝玉石资源,如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遗址就发现有石珠、砾石石坠等。无论石珠还是石坠,其穿孔由两面进行对钻而成。有的装饰品还用赤铁矿粉末染成红色。这些艺术品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掌握选材、打制、钻孔、研磨、着色等工艺美术过程。说明中国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利用天然宝玉石制作原始艺术品,显示玉石雕刻艺术的萌芽。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距今1 万年至距今4000 年前)创立了中国宝玉石业,出土的大量实用玉器、仪礼玉器、饰用玉器,其纹饰的设计、雕刻和玉器的美化是新石器晚期玉器生产的一大特色。虽然当时尚未发明文字,但人们所具有的原始想像力和对玉器的艺术造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所以有研究者认为称新石器时代为“玉器时代”似也符合历史真实。 新石器时代结束,人类历史过渡到了奴隶社会,其历史时代包括夏、商、周、春秋等,在中国,宝玉石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玉在人类文明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功效也突出地展现出来,此时期所发现和利用过的宝玉石资源有金刚石、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硅孔雀石、和氏璧、昆山玉、夜光玉、岫岩玉、南阳玉、大理石、煤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