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考

今年暑假到上海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职学校管理干

部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专家们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现有的课程设置,总感到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确实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相脱节,不得不引起思考。

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一直以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数量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失调和生源质量的严重滑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引发普高热;二是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误解、忽视、轻视甚至歧视,以及高学历崇拜和职业伦理的退化;三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上的倾斜,为招揽学生,扩大生源空间,降低入学门槛;四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还没有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还没在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老化,实验器械陈旧,实训基地不足,资金缺口大,师资匮乏,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因而缺乏招生的吸取力,就业缺乏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二00六年是“职业教育”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职业教育,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研究和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教育成本的投入。从学生的就业角度来说,其适应性更强,变化性更大,理论和实践的渗透更加明显。

为解决教育和就业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做好课程的设置,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的理念

教育的宗旨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一代代新人,实现现实对人的超越。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理念,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质量。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理念

课程设置要在“双元制”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将企业和学生、社会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重视健全理想人格的构建和人性人情的优化。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实践体验的

途径,改变教育传统观念,拓宽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

2.“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

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老化周期时限急剧缩短,职业更新、更替越来越频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未来也越来越不确定,决定职业命运不再是理论或专业知识的多少,而是职业能力的高低。中等职业教育要构建体现学生个性、时代特征的课程,确保能力目标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发展潜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以及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强化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基础课进行“削枝强干”的课程改革,重视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发展的联系,成立行业管理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生产第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拓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新课程的渠道,开发适合学生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设置的设计

1、培养目标

贯彻国家既定的教育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并以现代企业的职工要求来培养学生。一是掌握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有坚定的目标信念;三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维护企业利益和集体利益;四是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五是具有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2、课程设置原则

有效性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多为三年制,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的最大价值,必须压缩现行的课程中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没有实际帮助,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必须体现学以致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本身的原因,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兴趣不大,难以接受。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岗位职责和职业综合能力确定专业性课程,围绕专项知识、技能界定专业课程内容;以实现专项知识,技能培训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用性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适应性强、就业路宽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同时满足人们对升学和继续教育的需要,尊重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选择。由于综合高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针对学生能力爱好的差异,升学、就业的不同愿望开设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职业潜能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确保课程紧跟时代步伐,确保每门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用价值。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摒弃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的基础上了解本专业的更多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宽更广的专业理论基础。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课程是能力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要以发展学生实践智慧,形成学生实践能力为任务。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能力,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环节及内容,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即专业模拟实训基地(车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成为具有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学校要从专业教学的需要,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产教结合,给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早、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灵活性原则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在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及升学就业的愿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根据学校能力,师资优势、硬件配备,以及学生、社会需要,在保证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美育、现代科学技术、人口资源、环境、法制、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同时要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时数与总学时数一定的比例。

3、课程设置的评价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实用,要在实践中不断评价和总结,经过多次完善,才能形成稳定的有效的评估体系,学校要遵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和企业的实践培训相结合,收集学生、企业、教师的反馈意见,测定和比较学生成绩,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情况,务必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次序、教学时数之间相互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知识上达到互补,能力上达到互动,使课程教学与企业的需要相吻合。

4、课程设置的条件保障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来检验,而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建立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技术的师资队伍。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就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单打一”的理论型教师占比例多,特别从基础教育的学校转轨到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严重影响课程设置和教学的需求。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确保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师资培训的投入,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实践创造提供条件,为课程开发提供人才保障。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上学习一段时间,深入企业中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线的各个工作环节,了解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了解企业引进和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并认真进行职业分析,

提出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拟定适应本校学生发展,“必需、够用”的专项知识内容,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中职的优势,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职教教改论坛文集》上海市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编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浅谈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

浅谈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市场对于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现在市场上需要的动漫行业人才有两类,动漫美术人才和动漫技术人才。这两种人才并不是绝对分离的,搞技术的人要懂美术,搞艺术创作的人也要懂技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动漫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也将是市场需求最大的人才。结合当前企业需求来看,有6类动漫人才紧缺,即: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市场的需要来看,中职学校不能单一的强化技能方面,而忽略艺术素养的提高,应该在设臵课程和教学方面,双管齐下,让艺术和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市场上单有故事情节和单有特技和技术的影视动画等作品,其社会收益大家是可以想象的。 要一个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就能成为动漫的专业人才,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据中职学校以培养中初级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除了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中职学校学生可能面对两种可能选择:就业和进入升大班,所以课程设计和能力要求,一定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作为动漫专业的学生,基本功首先要扎实,不

管是专业课程还是文化课程,都必须兼顾,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方向,对学生自己本身很有益处,因为出到社会,要的人才除了要会“精”,在某一技能有独特的一面以外,还需要是一个“多才”的人,就是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人。不可能让学生面面俱到,特别是相对于一个职业高中生而言,难度就更大了。所以,根据中职学校发展特点,在能力要求方面,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在重点巩固基本功的同时,特别是基础艺术和技能方面要掌握好,再设立好自我发展方向,努力向动漫的一个方向发展。 二、中职学生学习动漫专业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本身就是学习积极性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发展和学习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适量地进行一些直观、动手机会比较多,能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兴趣的课程。因为动漫专业,不是单一的艺术专业,也不是单一的动画技巧人才的培养。如果在课程初期就单纯进行绘画和平面构成等一系列,有重复性质的艺术类教育,本身不单扼杀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而且会误导学生单纯从艺术类角度去考虑本专业的发展。 动漫专业本身是新发展专业,跟其他的专业,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它自身的特点,课程设计可以使用学分制(修满足够的学分,才可以让学生顺利毕业或者取得相应的证书),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调整的策略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调整的策略 ◇胡卫珍 [摘要] 通过对本校1999级与2002级学生两年半在校学习的课程设置调查,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就业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在就业导向背景下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课程调整的策略,意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既有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职业道德的合格劳动者。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现状课程设置原则调整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类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等职业学校为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删课程内容。 一、课程现状调查分析 浙江省平湖市是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浙江光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湖职业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也是一所国家级先进职业学校,就规模而言,可称得上是浙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之一。学校在“办社会欢迎的职业教育,建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宗旨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在社会上的信誉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趋看好。之所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与这几年学校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正确的专业定位和合理的专业设置分不开的。 本人就平湖职业中专两大省级示范专业——服装专业与机电专业1999级和2002级学生

(统计说明:以上统计以就业班为例,由于高三下学期学生参加就业生产实习,故统计以两年半计算,每学期以18周累计。) 从以上1999级及2002级两届学生在两年半内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训练统计情况可以看出: 1、专业设置由大专业向小方向发展。99级服装专业和机电专业只是单纯的两个专业,没有进一步细化。而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2002级服装专业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走大专业、小方向的路子,将服装专业分成两个小专业,即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有工艺。对于机电专业而言,从99级单一的机电专业改变为2002级的数控专业和电子电工专业,而电子电工专业又进一步分成电工技能和家电维修两个小专业,使毕业生就业更适应本地经济要求。 2、课程设置由简单型向复杂型转变。就99级而言,无论服装还是机电专业,都开设了16门学科,除了6门文化基础课外,专业基础和技能课各为10门学科。2002级,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开设22门学科,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有19门学科,数控专业共设18门学科,电工技能与家电维修各为17与22门学科。2002级服装专业中的文化课占22分之5,专业基础和技能占22分之17,明显增加了技能学科的数量。数控专业和机电专业文化基础课各有7门,其中的日语是新增学科,这与日资光机电企业纷纷落户本地有着直接的关系。 3、学科课时数因时因势而发生调整。同样的学科,两届中几乎没有一门学科所开设的课时数是相同的,而且变化幅度相当大,2002级增设了多门学科,如服装专业中的服装英语、考证与考级训练等,以及机电专业中的数控机床及其编程、电机与变压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根据就业需求、硬件设施、师资条件而改变调整的。 4、专业学科朝实用性和能力本位靠近。从两大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学科和课时数明显增多,比如,服装工艺由504课时增加到684课时,增设的数控机床及其编程、数控机床控制、零件造型技术以及电机与变压器、模具制造技术以及内外线施工、家用电器维修等都为培养学生实用能力而设置的。 尽管学校的课程设置总体上满足了就业的一般要求(从就业人员供不应求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也基本符合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比例规定,即按照理论构建的要求,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比例应该是文化课与专业课课时比为4.5∶5.5。但就2002级两年半总课时的课程设置看,文化课与专业课和技能课时之比略有不符合规定的指标要求,分别为:服装两大专业

课程设置 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

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 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社会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企业、单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备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备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阶段三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年级上学期设置公共文化课,一年级下学期设置专业基础课,二年级设置专业理论课,三年级设置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1)。为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我校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使学生适应单位集体生活。 课外活动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专业名称及用书目录大纲,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基本质量,提高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三年职业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小而专、专而精,形成有专业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学校也在逐步开设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专业课程。 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 20XX年10月17日

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的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驻华外国商社、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销售、外贸制单、进出口货物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涉外商务咨询、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了解国际商务工作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 2. 了解国际商务中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运作,包括组织货源、签订合同、报关报验、安排运输、制单结算等。 3. 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较好地用外语进行商务洽谈,能熟练地处理商务函电、合同和单证。 4. 具有国际汇兑的基本知识和经济核算的基本技能。 5. 初步具有公关能力。 6. 具有中英文录入技能。 7. 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国际商务信息及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8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80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7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 设置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我部2001年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我部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达 标的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达标,切实改 变部分地方中等职业学校散、小、差的状况,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七月六日

附件: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第一条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 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学校章 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 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 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 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 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77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

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2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9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摘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中职学校要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并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还要实施“双证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 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 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第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根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平均每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美国转换次数更多,平均每人达11次; 第二,就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可用15年,普高教育可用10年,而职业教育只能用5年; 第三,目前,面对中专生就业率不高的现实,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外还有升专升本的需求,尽管我们反对把升学作为中职的主要职能,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升学的现实。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升学的需求。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中职学校要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并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还要实施“双证教育”。 标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 (一)课程理念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力求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二)课程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来设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选择拓展模块A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内容,以及拓展模块B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 三、课程目标与体系 (一)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考 今年暑假到上海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职学校管理干 部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专家们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现有的课程设置,总感到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确实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相脱节,不得不引起思考。 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一直以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数量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失调和生源质量的严重滑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引发普高热;二是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误解、忽视、轻视甚至歧视,以及高学历崇拜和职业伦理的退化;三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上的倾斜,为招揽学生,扩大生源空间,降低入学门槛;四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还没有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还没在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老化,实验器械陈旧,实训基地不足,资金缺口大,师资匮乏,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因而缺乏招生的吸取力,就业缺乏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二00六年是“职业教育”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职业教育,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研究和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教育成本的投入。从学生的就业角度来说,其适应性更强,变化性更大,理论和实践的渗透更加明显。 为解决教育和就业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做好课程的设置,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的理念 教育的宗旨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一代代新人,实现现实对人的超越。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理念,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质量。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理念 课程设置要在“双元制”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将企业和学生、社会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重视健全理想人格的构建和人性人情的优化。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实践体验的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33 中等职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汇编。内容包括本专业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这些教学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配有光盘,盘中除本书内容外,还附有教育部以教职成[2000]7号文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等23门文化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大纲,以供配套使用。 目录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1)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8) 设备控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8) 数控系统教学基本要求 (13)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19) 数控设备与编程教学基本要求 (24)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29)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 (33) 附录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36) 后记 (42)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职成厅[20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委(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并在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我们结合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项目课题组,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有关院校的大力配合下,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部分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

中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

中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广东省贸易学校(510507)肖剑锋 mail: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的探讨,用具体实例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设置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走市场需求调查——归纳设计专业知识体系——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设置——专业基础课设置——基础课设置——毕业生动态跟踪——课程动态调整的路子,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的道理。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社会需求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在工商业领域应用的迅猛发展,各类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升温,许多中职学校也纷纷把目光瞄准了这一新兴专业,部分学校甚至已率先开设了该专业,但由于课程设置无成熟模式可供借鉴,所以大部分学校都是根据自身已有师资情况“摸着石头过河”开设课程,结果造成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极不科学的做法,因为它很容易造成所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那么究竟应如何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呢笔者在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作了些粗浅的探讨,在此谨供同行批评指正。 一、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越来越苛刻,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职学校是否能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受到社会的欢迎。正因如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只有这样,所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在社会上有发挥作用的舞台,才能真正被社会接纳和欢迎。第二,应坚持打好基础与突出实操能力并重的原则。突出实操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教职成厅〔201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规范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年九月十日 附件: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doc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外专业报表.doc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第三条国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符合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可自主开设、调整和停办专业。

第五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应以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为基本依据。 第六条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做好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七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宏观指导,制定并定期修订《目录》。 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设置的指导工作。 第八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市(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职责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 第二章设置条件 第九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制定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文件; (二)开设专业必需的经费和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以及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基本

中职学校应如何设置商务英语学科课程标准

中职学校应如何设置商务英语学科课程标准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对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明显加大。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举措就是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职业英语能力的提升更是增强人才的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商务英语学科课程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商业英语实用人才,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等目的而设立的一门实践学科。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基础,从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点出发,对中职学校设置商务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 英语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是相关教育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建设对商务技术人才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而设置的英语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专业。区别于英语教育和英文翻译专业,商务英语更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师将商业英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实现综合性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其对于学生的口译、笔译、报关等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标准,要求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外贸商务的专业化处理,成为商务交流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二,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是以现代化经济发展建设为基础的,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于人才而需求标准。在强调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将素质教育的培养放在学生教育的首要环节。教师应加强学生商务联系能力,对运营项目的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对外贸易的商业谈判能力等方面的建设,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发展前景提供更多技能方面的保障。第三,加强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的应用是以交流沟通为基础的,因此,相关院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放在商务英语教育的首要位置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中职学生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交流沟通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 1、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相关院校实施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培养,实现“边教边学”的教育模式,教师应根据最新的科学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巧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中职院校要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引用,加大对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培养教师骨干,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最后,在教师团体内部推行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选拔优秀的教育人才,鼓励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来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为社会输送高级技术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