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一必修模块2综合考试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一必修模块2综合考试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一必修模块2综合考试

高一数学必修模块2综合考试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一、 选择题(每3分,共36分)

1、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a ,则c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异面

C 、平行

D 、异面或相交

2、如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1=300,直线L 1⊥L 2,则L 2的斜率为( )

A、33- B、 3

3 C、3- D、3 3、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7部分时,它们的交线有( )

A、1条 B、2条 C、3条 D、1或2条

4、若A(-2,3),B(3,-2),C(2

1,m)三点共线, 则m的值为( ) A、21 B、2

1- C、-2 D、2 5、直线032=--y x 与圆9)3()2(22=++-y x 交于E、F 两点,则?EOF (O 为原点)的面

积为()

A 、23

B 、43

C 、52

D 、556

6、下列四个结论:⑴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⑵两条直线没有公

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⑷一条直

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

7、棱台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1∶9,则棱台的中截面分棱台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是()

A 、1∶7

B 、2∶7

C 、7∶19

D 、5∶16

8、直线032=--y x 与圆9)3()2(22=++-y x 交于E 、F 两点,则?EOF (O 是原点)的面积为() A、23 B、43 C、52 D、556 9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2cm,则球的表面积是( )

A、8Лcm2 B、12Лcm2 C、16Лcm2 D、20Лcm2

10、已知在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若

CD=2AB=4,EF ⊥AB ,

则EF 与CD 所成的角为( )

A、900 B、450 C、600 D、30

0 11、圆:06422=+-+y x y x 和圆:0622=-+x y x 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 、x+y+3=0

B 、2x-y-5=0

C 、3x-y-9=0

D 、4x-3y+7=0

12、圆:012222=+--+y x y x 上的点到直线2=-y x 的距离最大值是()

A 、2

B 、21+

C 、221+

D 、221+ 二、 填空题(每4分,共16分)

1、与直线5247=+y x 平行,并且距离等于3的直线方程是

2、已知:A (1,2,1),B (-1,3,4,),C (1,1,1,),PB AP 2=,则PC 长为

3、如图:四棱锥V-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其他四个侧

都是侧棱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二面角V-AB-C 的平面角为 度

4、已知点M (a ,b )在直线1543=+y x 上,则22b a +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48分)

1、如图,ABCD 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的中心,PO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

求证:(1)PA ∥平面BDE (4分)

(2)平面PAC ⊥平面BDE (6分)

2、已知三角形ABC 的顶点是A (-1,-1),B (3,1),C (1,6).直线

L 平行于AB,且分别交AC,BC 于E,F,三角形CEF 的面积是三角形CAB 面积的41.求直线L 的方程.(7分)

3、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3AD,E,F为AB的两个三

等分点,AC,DF交于点G,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证明:EG DF

(8分)

4、如图:S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

SA 、BD 上的点,且SM AM =ND

BN , 求证:MN ∥平面SBC (8分)

5、过点(2,3)的直线L被两平行直线L1:2x-5y+9=0与L2:2x-5y-7

=0所截

线段AB的中点恰在直线x-4y-1=0上,求直线L的方程(7分)

6、已知三条直线L 1:02=-Y X L 2:01=+Y L 3:012=-+Y X 两两相交,先画出图形,再

求过这三个交点的圆的方程(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C3、C4、A5、C6、A 7、C 8、C 9、B 10、D 11、C 12、B

二、填空题。1、080247=-+y x 或070247=++y x 。2、377。3、600。4、3。 三、 解答题

1、 证明(1)∵O 是AC 的中点,E 是PC 的中点,∴OE ∥

AP ,

又∵OE ?平面BDE ,PA ?平面BDE ,∴PA ∥平面BDE

(2)∵PO ⊥底面ABCD ,∴PO ⊥BD ,又∵AC ⊥BD ,且AC I PO=O

∴BD ⊥平面PAC ,而BD ?平面BDE ,∴平面PAC ⊥平面BDE 。

2、解:由已知,直线AB 的斜率K=2

1,∵EF ∥AB ∴ 直线EF 的斜

率为 K=21 ∵三角形CEF 的面积是三角形CAB 面积的41,∴E 是CA 的中点。 又点E 的坐标(0,25) 直线EF 的方程是x y 2

125=-,即052=+-y x 3、解: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D=1(单位)则D (0,1)A (0,0),E (1,0),F (2,0)

C (3,1),求得直线AC 的方程为x y 31=,直线DF 的方程为022=-+y x

解方程组?????=-+=02231y x x y 得???

????==5256y x 所以点G 的坐标)52,56( 所以直线GE 的斜率K=215

6052=--,直线DF 的斜率K=212001-=--,K GE K DF =-1

∴EG⊥DF。

4、证明:连结AN 并延长交BC 于点G ,并连结SG ∵平行四边形ABCD

∴ND BN =NG AN ,∵SM AM =ND BN ∴NG AN =SM

AM ∴MN ∥SG 而MN ?平面SBC ,SG ?平面SBC ,∴MN ∥平面SBC

5、解:设线段AB的中点P 的坐标(a ,b ),由P 到L 1,、L 2的距离

相等,得??=++-2252952b a ??225

2752+--b a 经整理得,0152=+-b a ,又点P 在直线x-4y-1=0上,所以014=--b a

解方程组???=--=+-0140152b a b a 得?

??-=-=13b a 即点P 的坐标(-3,-1),又直线L 过点(2,3)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3(2)3()1(3)1(----=----x y ,即0754=+-y x 6、如图:通过计算斜率可得L 1⊥L 3,经过A ,B ,C 三点的圆就是以AB

为直径的圆

解方程组???=+=-0102y y x 得?

??-=-=12y x 所以点A 的坐标(-2,-1)

解方程组???=+=-+01012y y x 得???-==1

1y x 所以点B 的坐标(1,-1)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1,2

1(--,又3)11()12(22=+-+--=AB 所以圆的方程是4

9)1()21(22=+++y x

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测试试卷

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测试试卷 考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 (1,2),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B.-2 C. 2 D. 不存在 2.过点(1,3)-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 .072=+-y x B .012=-+y x C .250x y --= D .052=-+y x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4.已知点(1,2)A 、(3,1)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5.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 已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c ∥a ,那么c 与b 的位置关系( ) A.一定是异面 B.一定是相交 C.不可能平行 D.不可能相交 7. 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8. 圆22 (1)1x y -+= 与直线y x =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 9. 两圆相交于点A (1,3)、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 +c=0上,则m+c 的值为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R B )= . 2.已知函数20()10x x f x x x ?=?->?,≤,,,若1()2f a =,则实数a = . 3.方程)2(log )12(log 255-=+x x 的解集为 . 4.函数23 )(-=x x f 的定义域为 . 5.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32()2f x x x =-,则0x <时,函数()f x 的表 达式为()f x = . 6.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2{,,}A B x x x x x A x B *==+∈∈其中,若{1,2,3}A =, {1,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 7.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x f 满足),()2(x f x f -=+则)6(f =_________. 8.若2()2(1)2f x ax a x =+-+在(3,3)-为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9 .函数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0.函数)86lg()(2++-=a ax ax x f 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1.若关于x 的方程a a x -+= 523)43(有负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12.如果函数()223f x x x =-+在[]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范围是 .

13.已知定义域为()(),00,-∞+∞U 的偶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 不等式()0x f x ?>的解集为 . 14.不等式012 ≥+-ax x 对所有]2,1[∈x 都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 二、解答题 15.设集合{}2|lg(2)A x y x x ==--,集合{}|3||B y y x ==-. ⑴ 求B A ?和A B U ; ⑵ 若{}|40C x x p =+<,C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1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212833)21() 32(??? ??--+-- ; (2) 2lg 2lg3111lg 0.36lg823 +++.

2019-2020年高二数学必修3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必修3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能用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估计总体的水平。初步了解如何动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研究,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利税学。感受统计不仅是列表、画图的低层次的工作,而且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 2、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并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的方法。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估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平均数和组中值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估计。 教学难点:最小二乘法的思维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在2.2节中,我们通过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条形图、折线图、密度曲线和茎叶图来对数据从分布规律角度进行分析和估计,发现数据的规律。从本节起,我们利用上节的相同背景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取数量规律进行分析和估计。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常见的“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对某季篮球联赛中队员得分情况统计,也常利用“平均得分”,成绩统计中,也利用 “平均分”等,都涉及到“平均数”的概念。 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这些数字都能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 学生思考:在频率直方图中,众数是指最高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中位数是指样本数据中累积频率为0.5时所对应的样本数据值,平均数是指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定义:能反映总体某种特征的量称为总体特征数 思考:怎样通过抽样的方法,用样本的特征数估计总体的特征数呢? 新课讲授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 课本P50页引例: 我们可以计算7月25日至8月10日平均气温为34.02度,8月8日至8月24日的平均气 温为30.02度。 学生自学、讨论课本引例,教师引导,适当提示分析最小二乘法的思维过程。注意以下两点: (1)n 个实数a 1,a 2,a 3,……,a n 的和简记为 ∑=n i i a 1 ; (2)n a a a a n +++= ......21称为这n 个实数a 1,a 2,a 3,……,a n 的平均数或均值。(算术 平均数) 例1:教师在电脑上用EXCEL 展示数据,并直接用EXCEL 中的函数“AVERAGE ”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练习:课本P66页第3题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2练习与答案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系列训练之模块二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 A .圆锥 B .正四棱锥 C .正三棱锥 D .正三棱台 2.球的体积与其表面积的数值相等,则球的半径等于 ( ) A . 2 1 B .1 C .2 D .3 3.已知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平行,那么 ( ) A .α∥β B .α与β相交 C .α与β重合 D .α∥β或α与β相交 4.下列四个说法 ①a //α,b ?α,则a // b ②a ∩α=P ,b ?α,则a 与b 不平行 ③a ?α,则a //α ④a //α,b //α,则a // b 其中错误的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经过点),2(m P -和)4,(m Q 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是 ( ) A .4 B .1 C .1或3 D .1或4 6.直线kx -y +1=3k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 A .(0,0) B .(0,1) C .(3,1) D .(2,1) 7.圆2 2 220x y x y +-+=的周长是 ( ) A . B .2π C D .4π 8.直线x -y +3=0被圆(x +2)2 +(y -2)2 =2截得的弦长等于 ( ) A . 2 6 B .3 C .23 D .6 9.如果实数y x ,满足等式22(2)3x y -+=,那么y x 的最大值是 ( ) A .1 2 B C D .3 1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x ,y ,z ),给出下列4条叙述: ①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 ,-y ,z ) ②点P 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 ,-y ,-z ) ③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 ,-y ,z ) ④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 ,-y ,-z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 .3 B .2 C .1 D .0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6分,共24分). 11.已知实数x ,y 满足关系:2 2 24200x y x y +-+-=,则2 2 x y +的最小值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 为虚数单位,则z =i 1-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选B.z = i 1-2i = i (1+2i )1-(2i )2= -2+i 5=-25+1 5 i , 其对应的点? ?? ??-25,15位于第二象限. 2.(2019·高考全国卷Ⅱ)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选B.对于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当这无数条直线互相平行时,α与β可能相交,所以A 不正确;对于B ,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知,B 正确;对于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所以C 不正确;对于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如长方体的相邻两个侧面都垂直于底面,但它们是相交的,所以D 不正确.综上可知选B . 3.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3 B .6 C .3 2 D.32 2 解析:选B.由直观图可得,该平面图形是直角边边长分别为4,3的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S =1 2 ×4×3=6. 4.在120个零件中,一级品24个,二级品36个,三级品60个,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容量为20的样本,则在一级品中抽取的比例为( )

A.1 24 B. 1 36 C.1 5 D. 1 6 解析:选D.由题意知抽取的比例为20 120= 1 6 ,故选D. 5.从某校高三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对该班50名学生在普通高校招生体验中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其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某专业对视力要求在0.9及以上,则该班学生中能报该专业的人数为( ) A.10 B.20 C.8 D.16 解析:选B.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视力在0.9及以上的频率为(1.00+0.75+0.25)×0.2=0.4,人数为0.4×50=20.故选B. 6.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方差都是2,则这组数可以是( ) A.2,2,3,1 B.2,3,-1,2,4 C.2,2,2,2,2,2 D.2,4,0,2 解析:选D.易得这四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都是2, 所以只需计算它们的方差就可以. 第一组数据的方差是0.5;第二组数据的方差是2.8; 第三组数据的方差是0;第四组数据的方差是2. 7.已知a=(1,0),b=(1,1),且(a+λb)⊥a,则λ=( ) A.2 B.0 C.1 D.-1 解析:选D.因为a+λb=(1,0)+(λ,λ)=(1+λ,λ),所以(a+λb)·a=(1+λ,λ)·(1,0)=1+λ.由(a+λb)⊥a得1+λ=0,得λ=-1,故选D. 8.从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任取一个,其个位数为0的概率是( ) A.4 9 B. 1 3 C.2 9 D. 1 9 解析:选D.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则个位数与十位数中必有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高中数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2

高二数学(文)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下图(1)所示的圆锥的俯视图为 ( ) 2 若直线经过( (1,0),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 3、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梯形 D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4、对于直线:360l x y -+=的截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y 轴上的截距是6; B 、在x 轴上的截距是6; C 、在x 轴上的截距是3; D 、在y 轴上的截距是3-。 5、直线 134 x y +=与,x 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等于( ) A 、6 B 、12 C 、24 D 、60 6、ABC 的斜二侧直观图如图所示,则ABC 的面积为( A 、1 B 、2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a αα?? B 、,a b b a αα⊥??⊥ C 、,//a b a b αα⊥⊥? D 、,a a αββα⊥??⊥ 8、如图,AB 是 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 PA ⊥平面ABC ,则四面体P ABC -的四个面中,直角三角形的 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9、、已知两条直线12:210,:40l x ay l x y +-=-=,且12l l //,则满足条件a 的值为 ( ) A 、1 2 -; B 、12; C 、2-; D 、2。 10、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 A 图(1) A B C D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配套练习+章节测试卷汇总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配套练习+章节 测试卷汇总 第1章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A级基础巩固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①0∈N;②2∈Q;③1 2?R;④-2?Z.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 解析:①正确,因为0是自然数,所以0∈N; ②不正确,因为2是无理数,所以2?Q; ③不正确,因为1 2是实数,所以 1 2∈R; ④不正确,因为-2是整数,所以-2∈Z. 答案:D 2.若一个集合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 3.集合M={(x,y)|xy<0,x∈R,y∈R}是()

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D .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解析:集合M 为点集,且横、纵坐标异号,故是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答案:D 4.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则a 为( ) A .2 B .2或4 C .4 D .0 解析:若a =2∈A ,则6-a =4∈A ;或a =4∈A ,则6-a =2∈A ;若a =6∈A ,则6-a =0?A . 答案:B 5.方程组?????x +y =2,x -2y =-1 的解集是( ) A .{x =1,y =1} B .{1} C .{(1,1)} D .(1,1) 解析:方程组的解集中元素应是有序数对形式,排除A 、B ,而D 不是集合的形式,排除D. 答案:C 6.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 A .{x ∈N|x 2≤0} B .{x ∈R|x 2-1=0} C .{x ∈R|x 2+x +1=0} D .{0} 答案:C 7.设集合A ={2,1-a ,a 2-a +2},若4∈A ,则a 的值是( ) A .-3或-1或2 B .-3或-1 C .-3或2 D .-1或2 解析:当1-a =4时,a =-3,A ={2,4,14}.当a 2-a +2=4

2019-2020年高一数学必修2模块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一数学必修2模块试题及答案 卷面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图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 A B C 2.下列四个结论: ⑴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4.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 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5.已知0,0ab bc <<,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6.圆2 2 (2)5x y ++=关于原点(0,0)P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A .2 2 (2)5x y -+= B .22 (2)5x y +-= C .2 2 (2)(2)5x y +++= D .2 2 (2)5x y ++=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 A.4个 B.2个 C.3个 D.1个 8. 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 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图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 第一行中前两个和第二行中后两个为棱柱. 答案:C 2.五棱柱中, 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 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B.15条 C.12条D.10条 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 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 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 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2×5=10(条). 答案:D 3.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 不是棱锥的为()

解析: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 关键看它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且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故A不是棱锥;B是四棱锥;C, D是五棱锥.答案:A 4.关于棱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的棱都相等; ②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③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侧棱. 解析:①错误, 因为侧棱与底面上的棱不一定相等;②正确, 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知, 棱柱的两个底面一定是全等的, 故棱柱中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③错误, 因为底面和侧面的公共边不是侧棱. 答案:② 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 共有________对平行平面, 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________对.

解析:观察图中的正六棱柱, 可知共有4对平行平面, 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1对. 答案:4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②各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底面是正三角形, 其余各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一定是正三棱锥; ④正四面体是正三棱锥. 解析: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④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__个. 解析:从长方体中寻找四棱锥模型. 答案:4 8.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 解:不一定, 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 (时间:90 满分:120分) 班别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直线x+6y+2=0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21 3, B.-- 213, C.--1 2 3, D.-2,-3 3. 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则系数a= A 、 -3 B 、-6 C 、2 3- D 、3 2 4.点P (-1,2)到直线8x-6y+15=0的距离为( ) (A )2 (B )2 1 (C )1 (D )2 7 5.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 A 3x-y-8=0 B 3x+y+4=0 C 3x-y+6=0 D 3x+y+2=0 6.过点M(2,1)的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P,Q两点,且|MP|=|MQ|, 则L的方程是( ) A x-2y+3=0 B 2x-y-3=0 C 2x+y-5=0 D x+2y-4=0 7. 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1,-2) D (1,2) 8. 直线0202=++=++n y x m y x 和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但不垂直 (D )不能确定 9. 如图1,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 则必有 A. k 1

高一数学必修2模块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数学学科必修2模块试题 命题人:宝鸡市斗鸡中学 谌晓敏 卷面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图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 A B C D 2.下列四个结论: ⑴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4.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 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5.已知0,0ab bc <<,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6.圆2 2 (2)5x y ++=关于原点(0,0)P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A .2 2 (2)5x y -+= B .22 (2)5x y +-= C .2 2 (2)(2)5x y +++= D .2 2 (2)5x y ++=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 A.4个 B.2个 C.3个 D.1个 8. 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一参考答案

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1、90 2、2,1-==b a 3、0 4、-2 5、),1(),(+∞?-∞a a 6、ο307、18、25 9、3 39210、311、112、直角 13、32 312214、③ 15、解:(1)()[]()21cos cos cos - =+-=+-=B A B A C π∴C =120° (2)由题设:???=+=322b a ab ? -+=?-+=∴120cos 2cos 222222ab b a C BC AC BC AC AB ()()102322 222=-=-+=++=ab b a ab b a 10=∴AB 16、(1)因为x>0,y>0,且2x+y=1 所以

12121x y x y ??+=+? ???()122x y x y ??=++ ??? 44y x x y =++ 448≥+=+= 4112,,42y x y x x y ==上式中,等号当且仅当 即也即x=y=时成立 min 128x y ??∴+= ??? (2) ( )()()( )( )2 2min ,,23 302 3 ,3a+b 22260 1 121 a b R a b ab a b ab a b a b R a b a b ab a b a b a b a b a b ++∈++=-++∴=>∴+<∈+≥-++??≥= ???∴+++-≥∴+≥== ∴+=因为且而当时,有 即上式中等号当且仅当时成立 17、 45451530453015sin sin 1000sin 30sin15sin15cos 7541000100010005001 sin 30sin 302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ABS SBC BSA AS BS ABS BAS BS BS ?∠=-∠=-=∠=-=∴=∠∠∴=∴=?=?=?=在ABS 中,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F B E A N D C M 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个条件中,能确定一个平面的是( ) A. 一条直线和一个点 B.空间两条直线 C. 空间任意三点 D.两条平行直线 2.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α?a ,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必定是( ) A. l 与a 无公共点 B. l 与a 异面 C.l 与a 相交, D.l ∥a 3.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确定平面的个数最多的是(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8个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公共点不在平面α内,则//l α. ②若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则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0 B.1 C.2 D.3 5.123,,l l l 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313221//,l l l l l l ?⊥⊥ B.313221//,l l l l l l ⊥?⊥ C.321321,,////l l l l l l ?共面 D.321,,l l l 共点321,,l l l ?共面 6.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这个正方体中: 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 ③CN 与AF 垂直.④DM 与BN 是异面直线. 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7. 已知不同的直线,l m ,不同的平面,αβ,下命题中: ①若α∥β,,l α?则l ∥β ②若α∥β,,;l l αβ⊥⊥则 ③若l ∥α,m α?,则l ∥m ④,,l m αβαββ⊥?=⊥若则 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 下列命题中,错误.. 的命题是( )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苏教版本高中高一数学必修一学习知识点归纳总结计划.doc

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点 【一】 一、集合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 “集合” 个首先我想到的是上体育或者开会老常喊的“全体集合”。数学上的“集合”和个意思是一的,只不一个是一个是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是:某些指定的象集在一起就成一个集合,称集,其中每一个 象叫元素。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 b ,c}。 a、 b、 c 就是集合 A 中的元素,作a∈ A,相反, d 不属于集合A,作 dA 。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 非整数集 (即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数集 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法与描述法。 ①列法: {a,b,c ??} ②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R|x-3>2},{x|x-3>2} ,{(x,y)|y=x2+1} ③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 {xR|x-3>2} 或 {x|x- 3>2} :描述法表示集合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 与 B={y|y=x2+3x+2} 不同。集合 A 中是数元素(x,y),集合 B 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B={2,1},集合A=B。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序,如集合A={1,2},集合 例:集合A={1,2},B={a,b},若 A=B,求 a、 b 的。 解:,A=B 注意:有两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成集合的元素的性必明确,不允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二、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 A 包含于 B,:,有两种可能 (1)A 是 B 的一部分, (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A=B, A、B 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B,作。 如:集合 A={1,2,3} ,B={1,2,3,4}, C={1,2,3,4},三个集合的关系可以表示,,B=C。A是 C 的子集,同 A 也是 C 的真子集。 2.真子集 :如果 AB, 且 AB 那就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作 AB(或BA)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方程 1、直线的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 且tan k α=,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中数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2)

实用文档 高中数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1 、若直线经过((1,0),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梯形 D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3、已知圆心为(1,2)C -,半径4r =的圆方程为( ) A 、()()2 2 124x y ++-= B 、()()2 2 124x y -++= C 、()()2 2 1216x y ++-= D 、()()2 2 1216x y -++= 4、直线 134 x y +=与,x 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等于( ) A 、6 B 、12 C 、24 D 、60 5、ABC 的斜二侧直观图如图所示,则ABC 的面积为( A 、1 B 、2 C 、2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a αα?? B 、,a b b a αα⊥??⊥

实用文档 C 、,//a b a b αα⊥⊥? D 、,a a αββα⊥??⊥ 7、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PA ⊥平面ABC ,则四面体P ABC -的四个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已知圆221:1O x y +=与圆()()22 2:3416O x x -++=,则圆1O 与圆2O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交 B 、内切 C 、外切 D 、相离 9、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这个正方体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交 B 、平行 C 、异面而且垂直 D 、异面但不垂直 10、对于任意实数a ,点(),2P a a -与圆22:1C x y +=的位置关系的所有可能是( ) A 、都在圆内 B 、都在圆外 C 、在圆上、圆外 D 、在圆上、圆内、圆外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A D

2017-2018学年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 1.2子集、全集、补集(1) (4) 1.2子集、全集、补集(2) (7) 1.3交集、并集 (9)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 (12)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 (15)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1) (17)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 (20) 2.2函数的简单性质(1) (23) 2.2函数的简单性质(2) (25) 2.2函数的简单性质(3) (28) 2.2函数的简单性质(4) (31) 2.3映射的概念 (34) 3.1.1分数指数幂(1) (37) 3.1.1分数指数幂(2) (40) 3.1.2指数函数(1) (43) 3.1.2指数函数(2) (46) 3.1.2指数函数(3) (49) 3.2.1对数(1) (52) 3.2.1对数(2) (55) 3.2.2对数函数(1) (57) 3.2.2对数函数(2) (59) 3.2.2对数函数(3) (61) 3.3幂函数 (63) 3.4.1函数与方程(1) (65) 3.4.1函数与方程(2) (68) 3.4.1函数与方程(3) (70) 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 (72) 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2) (75) 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 (78)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 “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 特征? 二、学生活动 1.介绍自己; 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 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 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 ...、确定的 ...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 描述法 图示法 个体与群体 群体是由个体 组成 自然语言描述如{15的正整数约数} 数学语言描述规范格式为{x|p(x)}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人教版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直线y =3x +1与直线x +By +C =0垂直,则( ) A .B =-3 B .B =3 C .B =-1 D .B =1 解析:选B.y =3x +1即3x -y +1=0 ∴3×1+(-1)×B =0,∴B =3. 2.棱长都为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 B .2 3 C .3 3 D .4 3 解析:选A.棱长都为1的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与底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表面积S =4× 3 4 ×12= 3. 3.空间五点最多可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 .1个 B .5个 C .10个 D .20个 解析:选C.最多的情况是任意三点不共线,此时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故共10个. 4.已知直线mx +4y -2=0与2x -5y +n =0互相垂直,垂足为(1,p ),则m -n +p 为( ) A .24 B .20 C .0 D .-4 解析:选B.由两直线垂直,得2m -20=0,∴m =10.将(1,p )代入10x +4y -2=0,得p =-2,再将(1,-2)代入2x -5y +n =0,得n =-12. ∴m -n +p =10-(-12)+(-2)=20. 5.表面积为36π的一个球,有一个表面积为Q 的外切多面体,则这个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Q B .2Q C.13 Q D.43 Q 解析:选A.易知球半径为3,将多面体分割成若干个锥体,每个锥体的高为3.∴V =1 3Q ·3 =Q . 6.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各标出A 、B 、C 、D 、E 、F ,现摆成下面三种不同的位置,所看见的表面上的字母已标明,则字母A 、B 、C 的对面的字母分别是( ) A .D 、E 、F B .F 、D 、E C .E 、F 、D D . E 、D 、F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2)A -,(3,0)B ,那么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 ) A .(2,1)- B . (2,1) C .(4,2)- D .(1,2)- 2. 直线y kx =与直线21y x =+垂直,则k 等于( ) A .2- B .2 C .12- D .1 3 3.圆2 2 40x y x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A .(0,2),2 B .(2,0),4 C .(2,0),2- D .(2,0),2 4.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1,4)-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2,1,4)-- B .(2,1,4)- C .(2,1,4)--- D .(2,1,4)- 5. 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2π B .4π C .8π D .16π 6. 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若直线a 、b 互相平行,则直线a 、b 确定一个平面 B .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 C .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D .两条异面直线不可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7. 关于空间两条直线a 、b 和平面α,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b α?,则//a α B .若//a α,b α?,则//a b C .若//a α,//b α,则//a b D .若a α⊥,b α⊥,则//a b 8. 20y +-=截圆22 4x y +=得到的弦长为( ) A .1 B . C . D . 2 9. 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均 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16 B .13 C .1 2 D .1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配套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 配套练习汇总 课后训练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 ①NBA 联盟中所有优秀的篮球运动员;②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 ;③美韩联合军演时发射的所有导弹;④校园花坛里所有鲜艳的花朵. 2.给出下列6个关系: 1 2 ∈R , Q ,0∈{0}, tan45°∈Z , 0∈N *, π∈Q , 其中, 正确 的个数为________. 3.(1)“被3除余1的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________. (2)设集合6 {}3A x x =∈∈-N N , 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4.已知集合A ={1,2,3}, B ={3, x 2,2}, 若A =B , 则x 的值是________. 5.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①cos30°∈Q ;②若a -∈N , 则a ∈N ;③方程x 2+4=4x 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④若a ∈N *, b ∈N , 则a +b 的最小值为2;⑤|-3|∈N *. 6.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①若以集合S ={a , b , c }中三个元素为边可构成一个三角形, 则该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 三角形;②满足1+x >x 的实数x 组成一个集合;20y +=的解集为{2, -2};④方程(x -1)2(x +5)(x -3)=0的解集中含有3个元素;⑤今天正午12时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构成的集合为无限集. 7.已知二元素集A ={a -3,2a -1}, 若-3∈A , 求实数a 的值. 8.已知集合A ={x |ax 2+2x +1=0, a ∈R }. (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 求a 的值; (2)若A 中最多有一个元素, 求a 的取值范围; (3)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求a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