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1浙教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不再注重细菌和真菌主要特征知识的识记效果,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用肉眼难以看见。但在其大量繁殖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通过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地区分细菌和真菌。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可形成一个菌落,通过菌落的数目可知单位面积内细菌或真菌的数量。因此,通过菌落的数量,可知各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本节内容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以及菌落的有关知识并制订探究方案;第2课时主要进行探究实验的展示与交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琼脂、培养皿、

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教学设计】第1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

2.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吗?”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方案一:教师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该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④恒温中培养。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

②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

④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方案二: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

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2)什么叫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

(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

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中培养。

(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质疑: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

学习目标二:观察菌落

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回答: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提问:(1)什么是菌落?

(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

类别大小形态特点颜色

细菌菌落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

真菌菌落菌落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

状或蜘蛛网状。

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

等不同的颜色。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质疑: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

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总结: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

学习目标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课前准备: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

2.创设探究情景: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些环境中更多一些?哪些环境中少一些?哪些环境中没有?

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进入探究状态。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这一节课,你们想探究哪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你能作出哪些假设?你能否自行设计你们的探究方案?

3.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提示,完成下面的探究题目:

(1)你将选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你将怎样采集细菌和真菌?

(2)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请讨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培养皿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

(4)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

(5)展示并交流你们的探究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提示”部分,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提示”,先进行独立思考,小组成员之间再进行合作讨论,讨论设计实验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达成共识后教师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要及时评价和表扬。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总结出有关实验的注意事项,为实施实验做下铺垫。鼓励学生质疑并补充学生分组设计的具体方案,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4.合作探究,学生实施探究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采集到细菌或真菌后,一定要将培养皿的盖再盖上,并且尽量地密封。

(2)注意设置对照实验,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必须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3)接种后的培养皿尽量放在实验室的培养箱内,为了观察和记录的方便,也可自己带回培养,但要放在较温暖的室内。

(4)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利用下一节课上时间交流研究成果。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细菌分裂的方式。 2、知道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4、知道细菌真菌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存在于生活中。 2、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3、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程学习,知道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 2、加深对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有科学性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吗? 新课讲解: 一、细菌的繁殖

1、细菌的繁殖速度。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 2、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即通过简单的二分裂法产生两个细菌。 3、细菌繁殖过程的描述。分裂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增值一倍,并分裂为两份,移向细菌细胞的两侧,然后细菌中部内陷,形成两个细菌。 4、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5、细菌在对人类的影响。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 6、细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②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①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②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③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二、真菌的繁殖 1、真菌的繁殖方式。可以孢子繁殖或出芽生殖。 2、真菌繁殖方式的举例。青霉菌,蘑菇,灵芝可以孢子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繁殖。 3、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4、真菌和细菌的区别。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5、真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②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①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②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③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实验: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 7、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七年级科学细菌和真菌练习题

第3节细菌和真菌 一、选择题 1.细菌可以生活的环境有() A.土壤B.水和空气 C.人和动物体内D.以上都是 2.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哪种微生物制成的() A.大肠杆菌 B.乳酸菌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A.大肠杆菌B.木耳 C.酵母菌D.青霉 4.自然界中,若无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则() A.人类免于疾病感染,人口会急剧增加 B.生物体尸体和排泄物将堆积如山 C.人类将获得更多的食物 D.草木植物欣欣向荣,动物也可大量繁殖 5.蘑菇是具有菌盖和菌柄的肉质子实体的总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蘑菇都能供人食用 B.色泽鲜艳、外形美观的蘑菇都是毒蘑菇 C.有些蘑菇可食用,而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可能会引起中毒 D.毒蘑菇可使银器变黑,而且不会生蛆,很容易辨认 6.腐烂的水果会散发出酒味,其原因是() A.酵母菌引起的B.乳酸菌引起的 C.霉菌引起的D.醋酸杆菌引起的 7.大量的细菌可以使食物迅速腐败,但是,贮藏在冰箱中的食品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冰箱这个低温环境中() A.没有细菌B.细菌繁殖很慢 C.细菌很少D.细菌都冻死了 8.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不易长霉,原因是霉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 A.较大的湿度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氧气D.丰富的有机物 9.去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国内出现“炭疽”的传染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叫炭疽杆菌的生物,已知这种生物仅有一个细胞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属于哪一类生物() A.细菌B.真菌 C.植物D.动物 二、填空题 10.和称作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制作馒头、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 学的主体 探究、亲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

、1 2 (板书 : 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密切的关系。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 示。

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一)演示发酵实验(板书) 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 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出示Flash,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未知的,)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 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各组组长举起装置示意,表示课下已完成了“发酵实验”。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回答 气球里充的是二氧化碳。 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观看、思索、回答 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一种物质。 打开,闻有酒味,肯定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酒精。观看,记忆。 如有未成功的组,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组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酒曲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馒头。 学以致用: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真菌和细菌的区别

真菌和细菌的区别 真菌和细菌都属于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结构、类型、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所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一、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二、生物类型 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 四是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 三、细胞大小 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而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 四、增殖方式 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 五、名称组成 尽管在真菌和细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是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动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内容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素材。高效课堂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参与度。 授课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活动环节,看到了学生的反应积极踊跃,兴趣浓厚,并且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由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下面几个方面处理的较好: 1、在教学中,我把“发酵现象”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了改进和拓展,教学效果很明显。分组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意识。并且我对书上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把装好材料的瓶子放在保温桶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让学生更快看到实验现象,提高了课堂的实验效率。而且拓展了实验,把气球收集的气体通向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成分,并请同学闻一闻产物的气味。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相关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甜酒的制作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课前把这一制作过程录成了教学短片,而不是利用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甜酒的制作过程加以解说、品尝甜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课下亲手制作酸奶,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3、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节知识性内容不多,但与前后知识联系很密切。在教学过程中,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 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大小形态颜色 小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白色或黄色 # 细菌 真菌大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 、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杂菌。 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 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有的细菌并 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有的细菌则需要有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 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 (1)大小:个体十分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 (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大多数是异养。(6)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③个体微小易扩散。(8)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青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 4、真菌共同特点有:①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因此是真 核生物。②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因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③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1浙教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不再注重细菌和真菌主要特征知识的识记效果,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用肉眼难以看见。但在其大量繁殖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通过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地区分细菌和真菌。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可形成一个菌落,通过菌落的数目可知单位面积内细菌或真菌的数量。因此,通过菌落的数量,可知各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本节内容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以及菌落的有关知识并制订探究方案;第2课时主要进行探究实验的展示与交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琼脂、培养皿、 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教学设计】第1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 2.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吗?”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进新课〗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 课时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 ,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 的创造激情 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对照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已准备好的发酵实验挑选效果明显的一组; (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有关污水处理的多媒件课件或电视节目。 (3)酒曲三块、浸泡一昼夜的糯米4500 g(即9斤)分成三份、 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馏水、清洁筷子、清洁蒸布若干块。 2.学生准备: (1)收集各类药物说明书(特别注意是抗生素药物的);食品保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处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类酸奶袋或瓶。 ?课时安排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_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活动1: 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新课: 一、引入 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 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 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 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 4.真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 2)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 1)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 2)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3)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真菌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三节真菌 课型:新授审核:马生平主备:姚瑜杰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2)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2.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 [教学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你见过那些真菌?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3.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4.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随堂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 A.球状B.丝状C.芽状D.扫帚状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 A.真菌B.酵母菌C.青霉D.曲霉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 A.水绵B.细菌C.青霉D.海带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 A.青霉B.曲霉C.酵母菌D.蘑菇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 A.酵母菌B.细菌C.青霉D.蘑菇 6..对真菌特征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真菌都是单细胞个体 C、真菌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D、真菌能用孢子繁殖 7.真菌与细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细胞结构 B. 都有细胞核 B、都是分裂生殖 D.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板书设计】 【学(教)后反思】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上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人患什么病??【指图片】生:脚癣,臂癣。 师: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一般想到它们的害处,谁知道它们对人类的好处?? 生:食用真菌作为食品,有些细菌和真菌用于发酵。 师:回答真好,发酵问题就是本节要学习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内容。 (板书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发酵现象》视频,想一想下列问题?(播放发酵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演示实验 ?一杯温水+糖+酵母搅拌 思考: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搅拌?? 2、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3、它是什么气体?【】 其实这过程就是一种什么现象?【】 4、为什么用温水,而不用冷水、开水? 5、你能解释以上实验的过程吗?(播放发酵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师:请第一小组讨论第1个问题,有空余时间再讨论其他问题,以此类推,第四小组讨论第4个问题,第五个问题就留给教师自己了。 师:走动察看各组讨论情况,(巡视指导)2分钟后,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师:第一小组同学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生:静……【教师崩溃】 师:其他组的同学来帮助第一小组?? 生:静……【教师崩溃】 师:刚才观看视频时,搅拌前放入什么东西?? 生:糖和酵母。 师:为什么要搅拌? 生:将糖和酵母充分混合! 师:回答真好!就这么简单! 师:(第二组):谁来回答“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静……,【教师崩溃】 师:刚才看到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生:原先挤瘪了的气球胀大了。 师很着急,分组没有效果,只好由班级中会的同学回答。 师:指第3小题,它是什么气体?其实这过程就是一种什么现象?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 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微生物学之父”是 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 2 (1)。 (2) (3 (4 (5) (6) (7) (8) 细菌 3、 4、 。多细胞真菌由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1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 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 生产者吸收利用。 (2 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可使人患扁桃体炎; 臂癣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 和玉米瘤黑粉病等(3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2、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的原因是 3、酿造甜酒的过程是 以发酵时尽量不要打开盖。 4、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 (1)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 ①干蘑菇——脱水法; 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 (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长和繁殖)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③肉类罐头——罐装法。(②③的原理是:高温灭菌) ④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 (原理是: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还可以用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等方法。 (2)疾病防治:

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能治疗细菌性 转基因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繁殖速度快。 (3)环境保护: 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通过发酵把有 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细菌与真菌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 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 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 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 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 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 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 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 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浠水县英才学校艾鑫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发酵的原理; 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的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 (2)日常的利用: 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更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一、发酵原理与食品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1.6.2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七年级科学下册§1.6.2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形式 2、了解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真菌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 1、使面包、桔子发霉的是,它与细菌一样都是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结构上最有的区别是它有。 2、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和。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属于;在真菌的细胞内有,属于。 3、有细胞核的都是_______生物,包括动物______和_____三大类。我们平时吃的香菇、蘑菇、木耳等都是属于______。 4、细菌是通过进行繁殖的。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霉菌和食用菌一般通过进行繁殖。 5、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食物一般的保存方法有;;。 【合作交流】 1、真菌:仔细观察书本36页图1-66及1-67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哪些结构?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除真菌外,还有哪些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2、常见的真菌有哪些?这些真菌各有什么用途? 3、请阅读38页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食物、生活用品及环境中都有细菌、真菌这些微生物使我们染上疾病。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主要方法有哪些?, ★4、在我们身边都会遇到各种食物的保存方法,如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腌制法、充二氧化碳(或氮气)等,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么做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是什么吗?

★【课外拓展】家庭酿制米酒的过程: 将冷却后的糯米饭和冷开水混合,加入酒曲(内有有酵母菌)拌匀,在米饭中间挖个洞。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在25℃左右),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段时间后即可食用。(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请分析: (1)米冷却至25℃后,才加少许水和少量的酵母菌菌种的原因是 (2)在米饭中央挖一小洞的原因是 (3)酿造米酒的过程中加盖、保温的目的是 【课堂小结】对照目标对本节课自我小结,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你需要巩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有的困惑:(红笔写,课后请教老师或同学) 【检测与巩固】 1、下列属于枯草杆菌、酵母菌、青霉的共同特点的是() A.都能够形成芽孢 B.都具有细胞核 C.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D.都进行孢子生殖 2、下课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B.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C.蘑菇均可以食用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3、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斑,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 4、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从哪来的?() A、这些物品中原来有的 B、空气中的 C、因为有这些物品,它们跑来的 D、这些物品中的某些物质变来的 5、袋装肉肠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 A.脱水法 B.真空包装法C.罐藏法D.渗透保存法 6、小明同学准备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其中。你认为最可能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 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 C.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密封 7、右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2

七年级科学细菌和真菌练习题2

细菌和真菌练习题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一、选择题 1、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 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D、细菌都被冻死了 2、将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 A、制作培养基 B、接种C、培养D、观察 3、下列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是:() A、潮湿的环境 B、干燥环境 C、真空D、冰箱的冷冻室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不一定是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是:() A、需要水分B、需要适宜的温度C、需要有机物D、必须有氧气 5、用乳酸细菌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这是为了提供:( ) A、安静的环境 B、有氧的环境 C、无氧的环境 D、防止细菌逃跑 6、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头内细菌和繁殖。 7、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有:() A、细胞膜B、细胞质 C、未成形的细胞核 D、成形的细胞核 8、巴斯德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原因是:() A、肉汤内有细菌B、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 D、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 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10、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棒状杆菌 B、醋酸杆菌 C、痢疾杆菌 D、根瘤菌 1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 12、人们因生病而服用抗菌素药物时间较长、剂量过大时不会导致:( ) A、杀死肠道微生物,使正常菌群失调 B、腹泻 C、引起维生素缺乏 D、肠内菌群大量繁殖 13、龋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贪吃导致对牙的磨损过度 B、牙齿中缺钙、易损坏; C、口腔中微生物分解利用食物产生有机酸,它会损坏牙齿; B、刷牙太勤,牙膏中的化学物质地牙有害。 1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组成 1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个细菌在肉眼下看不见B、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小 C、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在培养基上,细菌会声速繁殖 16、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 17、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 ) A、青霉B、曲霉C、酵母菌 D、木耳 18、下列不易长霉的是:( ) A、受潮的粮食B、洗净的衣服C、水果D、洗净晾干的衣服 19、下列生物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 ) A、乳酸菌 B、根瘤菌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20、下列生物中与蘑菇的营养方式相同的是:( ) A、海带 B、乳酸菌 C、地衣 D、根瘤菌 21、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主要是:( ) A、物体上灰尘 B、霉菌孢子 C、霉菌种子 D、细菌的芽孢 22、芽孢是细菌的:( ) A、生殖细胞 B、休眠体 C、后代 D、分泌物 23、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A、真菌与藻类开成地衣 B、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病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D、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大肠内 24、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物质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 A、自己光合作用制造 B、用化学方法自己合成 C、与藻类共生获得 D、从动、植物体上获得 25、下列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为相利,分开后不能生存的是:( )A、感冒病毒 B、蛔虫 C、根瘤菌 D、吃老鼠的猫 26、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治虫,可减少农药的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方法也属生物防治。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的生物是:() A、苏云金杆菌杀棉铃虫B、白僵菌杀松毛虫 C、用粘蝇纸素毒杀苍蝇 D、瓢虫捕食蚜虫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案

备课组长签名:教案设计者签名: 课题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 计 意 图 个 性 化 修 改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新课 一、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 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在猪肉块上看 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 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1 .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 .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1. 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 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 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 酸菜等.

3. 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由于还没教参所以课件中的有关这里的两幅图我只写了页数,需要看书本内容) 4、真菌的利与弊 弊:1 .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2 .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3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4 .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5 .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 .利用青霉菌可以制造青霉素; 五、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1、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1)适宜的温度 (2)水分 (3)空气 食物的保存方法: 1.冷藏法 2.加热法 3.干藏法 4.真空保存法 5.充氮气或二氧化碳法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七年级科学细菌和真菌练习题

细菌和真菌练习题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一、选择题 1、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D、细菌都被冻死了 2、将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 A、制作培养基 B、接种 C、培养 D、观察 3、下列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是:() A、潮湿的环境 B、干燥环境 C、真空 D、冰箱的冷冻室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不一定是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是:() A、需要水分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需要有机物 D、必须有氧气 5、用乳酸细菌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这是为了提供:() A、安静的环境 B、有氧的环境 C、无氧的环境 D、防止细菌逃跑 6、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头内细菌和繁殖。 7、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有:()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未成形的细胞核 D、成形的细胞核 8、巴斯德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原因是:() A、肉汤内有细菌 B、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 D、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 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10、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棒状杆菌 B、醋酸杆菌 C、痢疾杆菌 D、根瘤菌 1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 12、人们因生病而服用抗菌素药物时间较长、剂量过大时不会导致:() A、杀死肠道微生物,使正常菌群失调 B、腹泻 C、引起维生素缺乏 D、肠内菌群大量繁殖 13、龋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贪吃导致对牙的磨损过度 B、牙齿中缺钙、易损坏; C、口腔中微生物分解利用食物产生有机酸,它会损坏牙齿; B、刷牙太勤,牙膏中的化学物质地牙有害。 1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组成 1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个细菌在肉眼下看不见 B、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小 C、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在培养基上,细菌会声速繁殖 16、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 17、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 18、下列不易长霉的是:() A、受潮的粮食 B、洗净的衣服 C、水果 D、洗净晾干的衣服 19、下列生物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 A、乳酸菌 B、根瘤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20、下列生物中与蘑菇的营养方式相同的是:() A、海带 B、乳酸菌 C、地衣 D、根瘤菌 21、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主要是:() A、物体上灰尘 B、霉菌孢子 C、霉菌种子 D、细菌的芽孢 22、芽孢是细菌的:() A、生殖细胞 B、休眠体 C、后代 D、分泌物 23、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A、真菌与藻类开成地衣 B、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病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D、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大肠内 24、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物质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 A、自己光合作用制造 B、用化学方法自己合成 C、与藻类共生获得 D、从动、植物体上获得 25、下列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为相利,分开后不能生存的是:()A、感冒病毒 B、蛔虫 C、根瘤菌 D、吃老鼠的猫 26、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治虫,可减少农药的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方法也属生物防治。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的生物是:() A、苏云金杆菌杀棉铃虫 B、白僵菌杀松毛虫 C、用粘蝇纸素毒杀苍蝇 D、瓢虫捕食蚜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