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简介

自闭症简介
自闭症简介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简介: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的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患儿在社会交往、沟通,尤其是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父母往往只能在手足无措之余,添加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

病因暂时不详,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现状:

2006年我国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自闭症者被纳入相关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自闭症人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50万。

现状1:起步晚。我国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比先进国家晚了将近40年。1938年,Leo Kanner 教授(美国)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儿童孤独症概念并做出系统研究,我国直到1982年才由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提出。国外早在60年代就已经对“行为与教育途径的干预(以下称‘干预’)”这一措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持科学研究的态度做出系统性报告;而我国仅仅在90年代中期以来才开始经验式地摸索与模仿。认识的落后,绝不仅仅限于对其医学知识方面的知之甚少,而是对整个体系性质的认识模糊,也就是说对孤独症的干预缺乏深度的理论理解与循证层面上的操作经验。

现状2:患病率上升,对干预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大。不管是相关的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亦或是媒体,孤独症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的话题。其患病率由最初的极为罕见,到万分之几,到而今的千分之几,虽然从来没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公信的数据,但是患病率的一路走高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多数结论认为,ASD(孤独症普系障碍)在新生儿中的比例达3/1000,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1000,以此推算,国内ASD(孤独症普系障碍)将不低于400万,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00万。虽然良莠不齐的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现状3:患儿回归主流社会困难大。治疗自闭症的黄金阶段是1-3岁,错过了这个阶段,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病情还极有可能反弹,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一旦他们失去父母的依靠,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那些攻击意识强烈的患者,还可能造成社会危害。自闭症被国内绝大多数医生定义为不治之症。自闭症儿童家长十分希望孩子实现生活自理,在家长去世后可有亲朋好友、托养机构接收他们。

此外,中国广袤的农村对自闭症了解甚少,难有家庭愿意向调查人员报告孩子患有自闭症。他们情愿养自闭症孩子一辈子,并生一个健康孩子陪伴他终老。公众对自闭症缺乏认识将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现状4:干预体系不健全,干预水平整体低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在医疗系统中,开展ASD诊治工作的医院屈指可数,多数医生对ASD的认识欠缺,只有少数医院的少数医生能诊断ASD,就连卫生部规划的五年制与七(八)年制儿科教材均未涉及ASD。医院也只是以诊断、评估及个别训练为主,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训练,而且收费较贵,大部分家长望而却步。(2)、目前我国ASD干预是以民办机构为主,手段以全天训练及少数机构培训家长为主,由于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限制,导致其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3)、以残联系统为主的公立机构才刚刚启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训练的针对性较差。(4)、我国大多数ASD儿童因其社交障碍及行为问题以及特殊教育资源缺乏而无法在主流学校随班就读,同时又基于其特殊的思维及学习方式以及某些超常的能力而不适合在智障学校就读。

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是目前国内对自闭症康复所主要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大概有400家,其中约90%是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自己筹办的。与此同时,从事这方面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及经费也都严重匮乏,机构经营举步维艰。

比较系统规范且有一定规模的只有少数的几家,且方法各异,对于目前国内自闭症的现状只能是杯水车薪,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资金支持。对自闭症的整体治疗效果不甚人意。亟待政府相关机构能够加大资源投入和行业的规范以及优化

现状5: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能认识与诊断ASD的临床医生缺乏,社工(义工)也缺乏,特殊教育及康复人员更是缺乏。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特教专业人员总人数为3.1万,美国特教专业人员为38万人,而且34万已获得资格认证。同时供需也极不平衡,市场需求大,行业竞争少,致使许多短平快的短线训练机构产生,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却不高。机构的负责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为员工们做系统的素质培训,直接影响了执业操守与执业素质,使得孤独症康复训练行业极端不规范。

现状6:相关政策与法规才初步建立。随着人们对孤独症及其干预工作认识的逐渐深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1日,中残联已把孤独症的康复纳入到精神病康复,整合资源,建立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选择了31个试点城市,发挥现在妇幼保健、特殊教育网络和有关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与此同时,编写统一康复训练教材,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及筛查、诊断专业人员培训。

我们能为自闭症做些什么:

日本自闭症专家白崎研司曾总结:“治疗自闭症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将自闭症患者作为正常人来对待,换句话说,就是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在此前的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致辞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多次呼吁人们采取行动,努力建设一个更包容的社会。

正确看待自闭症患者,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这些是人人都可参与的行动,此外,我们还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向社会宣传自闭症,呼吁更多的社会认识来了解自闭症,来关心爱护帮助自闭症患者,进而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主持人:迟雅老师,听说新的自闭症诊断标准,已经不强调语言了?是这样吗? 迟雅:最新的自闭症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疾病协会2013年出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简称为DSM-5标准。DSM-5标准,只强调了两条:一是社交,二是刻板行为。语言不再单列,而是归类到社交当中。 主持人:迟雅老师,今天我们就跟听众聊一聊自闭症的诊断问题吧。迟雅:好的。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利奥·康纳,将唐纳德诊断为自闭症。这是最早的关于自闭症的诊断,他认为:患者具有“情感交流的孤独性障碍”。文章描述了11个病例,高智商却表现出“强烈的孤独倾向”和“执着地坚持千篇一律”。他后来将这种情况命名为“早期婴儿自闭症”。 主持人:这其实这就是关于自闭症的最早的症状标准吧? 迟雅:可以这样理解。美国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是1952年颁布的。这个标准就是DSM-I。不过DSM-I标准,把康纳教授发现的新病种不叫自闭症,也不叫孤独症,而叫做“儿童精神分裂症”。这种儿童精神分裂症不同于成人的精神分裂症,他们没有妄想,也没有幻觉,不打人毁物,突出的表现就是“孤独”。 1968年出台的DSM-II,仍然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它将孤独症继

续划分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自闭,不正常和孤僻的行为。标准中进一步解释说:这些孩子发展可能不平衡,不成熟,而且“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 DSM-II 这一版的标准比较反动。 主持人:迟雅老师,一般都认为一个诊断标准应该是科学的,怎么能用反动来评价它呢? 迟雅:因为它是建立在“冰箱妈妈”这种错误理论基础上的。你看它最后一句话:“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冰箱妈妈”理论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妈妈们像冷漠的冰箱,不爱自己的孩子造成的。那时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人们认为许多心理疾病都来自于童年的心理创伤,所以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为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这些“问题”家庭生育权、养育权都被剥夺了。据记载,仅仅在1933年,美国的加利佛尼亚州有8504家庭被禁止生育,那些被医生诊断为不正常的孩子,命运就更加凄惨,他们都被从父母身边带走,进入封闭的机构里。 主持人:这个“冰箱妈妈”理论是有严重问题。 迟雅:这种“冰箱妈妈”理论竟然在四十多年时间里,影响着人们的认识。 一直到1977年,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因和生物学上的发育差异造成的。“冰箱妈妈”理论被推翻了。1980年,DSM-III颁布,终于将孤独症正式与精神分裂症区分开来。DSM-III-R进一步修订了DSM-III,将幼儿孤独症扩大为孤独症障碍,

中国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现状报告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

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的自闭症儿童病例。 我国自闭症的研究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涌现出一大批自闭症研究的专家学者。而媒体的大量宣传,使自闭症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但总体还是落后于西方。报告对国外和国内自闭症的研究发展史进行了简介。 (三)自闭症的发病率 自闭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原因还不能确定。 2014年,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统计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68,男孩患病率为1/54。 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2004年北京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永骏 (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 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2.行为方式、兴

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自闭症的病因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2.1生物学因素 2.1.1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脑区之间的所构成的网络是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功能基础,自闭症儿童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与此相关。[6] 1.1.2遗传因素 自从Folstein等(1991)认为自闭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 %, 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7],一些学者也随之做了相似的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自闭症可能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因素。 2.2营养因素

“自闭症”大爆发背后的真相

关爱“自闭症”儿童,让更多的孩子走出疾病的魔咒,让更多家庭回归幸福与平 和 这篇文章很长,是我数年研究的结论,迄今为止我国关于自闭症最全面、最客观的论述,不仅呈现了自闭症“大爆发”的真相,也为这些家长们指明了解决路径。本文主要容有如下12个方面,有不同意见者请必须以本文观点来讨论是非,凡不看文章、拿着自编的“论点论据”来说事的,一律拉黑。 1“自闭症”宣传中的水分及其悖论 2“自闭症”孩子怎么了? 3盲人摸象的医疗诊断及“贴标签”的危害 4“康复训练”是严重的二次伤害 5“自闭症”大爆发的背后推手 6世上是否真有“自闭症”这种病? 7教育工作者不是医生,有资格谈自闭症吗? 8如何解释同一个家庭的孩子,甚至是双胞胎,会出现有的患病有的健康? 9为什么男孩子“得病”的多? 10自闭症天才现象如何解释? 11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诊断“自闭症”? 12如何看待联合国设立“国际自闭症日”?

现在有一种趋势,儿童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时,人们不再有耐心去思考孩子的个性差异或教育生态环境,而是直接把这些问题推给医疗,所以围绕孩子大脑和意识的疾病越来越多。 活泼亢奋的得了多动症,向孤僻的得了自闭症,迟迟不说话的得了语迟症,说话太多是威廉姆斯综合症,不好好吃饭是进食障碍症,吃得太多是嗜食症,动作不协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症,经常说脏话的得了秽语综合症,霸道或懦弱的孩子有社交障碍症,不敢和生人说话是选择性缄默症,上网太多的患了网瘾,玩具不离手则是患了恋物癖……疾病的会很长,几乎儿童成长中所有的情况——只要它不被成年人满意——最后都会进入医疗,成为一种需要医生和治疗干涉的病症。 尤其“多动症”和“自闭症”,因其事关儿童整体行为状态,涉及点多,目前成为最大的两支流行病。 关于“多动症”,我已在另一本书中探讨过这个问题。这几年以来,“多动症”在中国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少,在人们的概念中逐渐淡化。我相信它的生命周期本该这样,虚假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很多儿童不必因为淘气或注意力不集中而轻易被扣上“多动症”的帽子。他们虽然有缺点,却没有病。这一简单概念的确立,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深远。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能逃过“有病”的厄运,“多动症”之后,取而代之的是“自闭症”。此病的宣传、阐释、诊断及治疗等等,与“多动症”如出一辙,但较之“多动症”,更加来势汹汹。虽进入中

一图看懂真假自闭症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一图看懂真假自闭症 根据新闻报道,3岁11月大的男童嘉嘉近日在广州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基地”不幸身亡。据悉,嘉嘉每天会和其他孩子一样,被要求穿上棉衣外套,在 28 度的亚运城附近拉练 10 - 20 KM 。所谓拉练,即孩子们拉着工作人员腰上的绳子行走,而这种训练方式,基地把它称为是“全新、全封闭式的康复方式”的一部分。 4月27日,嘉嘉被医生诊断为因为“肺出血、病毒性脑炎、重症手足口病”而死。是日,嘉嘉远在辽宁的小职员母亲接了机构的4通电话,隔空经历了自己儿子的死亡。 为什么会有机构用这种“行军”的方式来训练自闭症孩子? 为什么又会有家长轻易受骗? 想要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我们需要更多人知道自闭症的含义。 一、花几分钟时间看看,您对自闭症的认知错得有多离谱? 自闭症不是心理问题,不是智力障碍,不是电影里的“天才”,更不是个性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自闭症到底是什么? 二、1分钟,就 1分钟!看图了解自闭症的核心。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三、听听看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呆超人能力”?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接纳,引导社会服务的健康发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我把自闭症人士的视觉比作昆虫的小眼面视觉 —— 同时看到众多零碎且细微、不同的资料。” 一位自闭症学生的神回复: “校长要退休了,您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 “我初次见到您是2011年7月12日。2012年10月11日您邀请我进学生会,我们一起吃了15次午饭,我会想念您的。” 他们因环境微小改变而产生不安,但也会拥有一些常人所没有的独特能力,有学者曾将这种思维方式总结为自闭症者的"呆超人能力"。 比如,特强的硬记能力(注:自闭症人群中高智商者的比例比普通人群中的天才比例要高。但是大部分都在正常智商范围内。) 再比如2012年活跃新闻的自闭症患者小龙,据报道,您告诉他一个年月日,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的判断标准

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2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 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四、不能与同龄人交往,难于介入同龄人,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五、对声音没有反应,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

八、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九、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言语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 十、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或刻板,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十一、有一定说话能力者,但却缺乏语言技巧。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 十二、不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 友情提示 一、请排除舌系带是否过短,如是,请五官科行舌系带截断术。 二、排除听力不佳的问题,因为“十聋九哑”,请五官科医生检查听力为好。 三、排除家庭中方言过多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对该学谁的话会无所适从。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从自闭症的涵义概述、语言发展障碍及其成因、相关的言语发展理论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对自闭症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 自闭症患者语言发展障碍研究成果整合归纳 1、引言 1943年堪纳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一名称,至今自闭症仍然是一种病因不明、无治愈方法的广泛性发展障碍。自闭症的两大典型缺陷是语言和人际交往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发展障碍这一方面。自闭症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引起了多方专家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其进行整合归纳。 2、研究成果 自闭症的涵义概述 基本定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般出现在3岁前,显著干扰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以及社会交往的一种发展性障碍,对学习成就产生负

面影响。经常伴随出现的其他特点有重复行为和刻板活动,抗拒环境的变化或日常琐事的改变,以及对感觉经验的异常反应。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给自闭症的明确定义为:自闭症症状通常皆在出生至30个月内出现,是一种症候群。自闭症儿童对视、听觉刺激有异常反应,语言发展迟缓或语言正常但有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反转、文法结构混乱现象,在抽象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上存在困难。人际关系的障碍在5岁以前最为严重。智能分布范围相当广,由极低至正常或正常以上。 “自闭症”这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ner在1911年提出。自闭症不是指正常的儿童闭门不出或退缩在某种“壳”的状态中,而是在社会性、沟通和想象方面表现出严重障碍,因此借用了精神病学中“自闭”一词来命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中的“自闭”指患者自己主动从外部世界中退回丰富的内心想象中,但我们这里所说的自闭症患者并不是主动“退缩”,而是因为缺乏形象力,无法“进入”外部世界,所以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中的“自闭”症状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他定义 最早对自闭症进行了临床研究的是美国精神学家堪纳,他于1943年的学术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中发表临床研究的成果。在论文中他指出自闭症儿童的障碍是天生的,在成年期也会持续不变。[1]同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会有以下特征,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综述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7-05T14:39:35.1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作者:傅文静刘繁 [导读] 心理理论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量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近些年也有新的进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012 摘要:心理理论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量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近些年也有新的进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心理理论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错误信念 当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广泛关注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时,研究者也开始将自闭症儿童纳入最新的研究领域之中,要想帮助社会更全面的发展,那就需要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1.心理理论发展迟缓与缄默。 正常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方面遵循着一般轨迹,而自闭症儿童尽管年龄在不断地增长,但是他们的心理理论发展依旧迟缓。错误信念指在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前提下,并且可以正确地判断他人接下来的行为和意图,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常儿童在4岁时可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测试,因此他们有心理理论。 2.心理理论缺陷说。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但是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很难与他人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这种障碍这也正是心理理论缺陷说中主要讲述的内容。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顺序大致上相同,通过研究自闭症儿童简单错误信念任务的研究、标准错误信念任务区分事物的表象和本体任务以及欺骗任务中的表现,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自闭症的心理缺陷。心理状态在自闭症儿童身上难以研究,因为他们自身都无法了解,更不要说去理解他人。 3.自闭症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自闭症儿童的病因仍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者把心理理论作为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方面,发现自闭症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密不可分。 (1)早期研究。Baron-Cohen,A M Leslie和U Frith是最先钻研自闭症与心理理论领域的,并且他们在1986年设计了一项测试,要求被试将四幅按顺序编成一个故事。一共是三种顺序:第一种是机械物理故事,需要人与物建立起物理上的关联;第二种是人们之间的交流故事;第三种是通过用心理理论来描写这个故事。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不能给他人增加错误的信念。 (2)当前研究。经过初期的研究,许多的学者也从各个角度论证了Baron-Cohen等人实验的结果。学者们认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就和年龄较小的正常儿童相似,不具备理解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也不会进行欺骗,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都比不上4岁的正常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1.经典范式——标准错误信念任务。 信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动力,通过自己做事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于自闭症心理理论最经典的范式就是Baron-Cohen等设计的“Sally-Anne”任务,它的主要内容是告诉被试某个东西原来的放置地点和改变位置之后的地点,但是在故事中并没有任何的提示。其次,是意外任务(unexpected content) ,它的主要内容是给被试看一个从外面易于看出是什么物体的容器,然后给被试看容器里面真正的物体(与外表看出的物体不同)。这两个错误信念任务的特征就是: (1)它们都是简单的言语故事,便于儿童的理解。 (2)“通过”是一分,“未通过”是零分。 2.区分事物的表面和本质的任务。 Baron-Cohen(1989)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出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物品的表面和本质。实验表明,四岁的正常儿童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但自闭症儿童却回答不出,这表明,如果自闭症儿童要区分物体的表面和本质还是很困难的,他们难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3.欺骗任务。 Sodian and Frith(1993)和Russell and Tidswe(1991)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也不能通过制造错误信念来欺骗他人。 三、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未来转向 1.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任务呈现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计算机可以协助自闭症儿童改善这些方面的缺损:动机、交互损伤、刺激的选择(stimulus overselectivity)等,多媒体程序还可以促进孤独症的阅读和交流技巧。Moore研究了自闭症儿童(3-6岁)词汇的获得与计算机的运用之间是否有联系,因为计算机的使用步骤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使用步骤是类似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情景教学模式。 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言语故事来呈现,那就需要自闭症儿童有更好的言语理解能力和集中精神的注意力,如果能通过改变任务的呈现方式来达到让自闭症儿童理解故事,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实验研究。 2.自闭症儿童错误信念与特定句法的关系。 在错误信念任务测试的过程中,如果自闭症儿童能够根据自身的心理理论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给出准确的答案,这就可以说明自闭症儿童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他们不是无意义的回答,而是在脑海中有故事的因果关系,然后通过言语系统表达出来。值得推敲的是在错误信念的任务中,包含着解释问题和预测问题两种,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测自闭症儿童回答的正确性,但是这两种问题在句法上有一定的区别。解释问题要求儿童能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对他人行为的评价,然后儿童根据自身的言语水平回答问题,但是预测问题对言语水平的要求则没那么高。 3.心理理论缺失是否对自闭症的筛选有影响。 自闭症心理理论缺失说,主要内容是自闭症儿童很难揣测他人的心理状态,也很难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所以造成了他们在人群中的“孤独”。自闭症的三种症状是包含关系还是非包含关系,他们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着彼此,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就算忽略语言水平对实验这一

《经济学人》科技类文章整合

Autism? 自闭症 Why it's not “Rain Woman”? 为什么它不是“雨女” Women have fewer cognitive disorders than men do because their bodies are better at ignoring the mutations which cause them? 与男性相比,患有认知障碍的女性较少,因为她们自身的身体能更好的忽略导致认知障碍的基因突变 AUTISM is a strange condition. Sometimes its symptoms of “social blindness”(an inability to read or comprehend the emotions of others) occur alone. This is dubbed high-functioning autism, or Asperger's syndrome. Though their fellow men and women may regard them as a bit odd, high-functioning autists are often successful (sometimes very successful) members of society. On other occasions, though, autism manifests as part of a range of cognitive problems. Then, the condition is debilitating. What is common to those on all parts of the so-called autistic spectrum is that they are more often men than women —so much more often that one school of thought suggests autism is 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what it means, mentally, to be male. Boys are four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diagnosed with autism than girls are. For high-functioning autism, the ratio is seven to one.?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知识讲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

自闭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孤独症研究的若干进展(上) 王红怡,温晓梅综述,杨健审校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海南海口570102) ·综述.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 常行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国外近60年的研 究,包括孤独症的病因学从神经免疫学、感染、自身免疫、细胞活素、胃肠和免疫遗传学等发生、发展以及孤独症 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综述。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病因;医学免疫;遗传;临床特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11)01-105-09 1943年Leo Kanner首先报道一个综合征,这组 11例患者除强迫性兴趣和行为刻板外,还表现为群 居相互接触和沟通的严重缺陷。 在随后的60多年研究中,医学工作者对孤独症 在医学免疫学、解剖学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进行了大 量的探索,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概念的界定 (1)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tion)降碍; (2)不变的语言及刻板的行为; (3)重复的感觉运动; (4)脑电图常提示大脑皮质纤维的减少。 2 常用的孤独症筛查表或检查表 (1)发育标准及诊断的精神检查(Developmental Dimensional and Diagnostic interview); (2)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utism Behavior check- list); (3)孤独症诊断的精神检查(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 (4)孤独症诊断精神检查的修正(Autism Diagnos- tic Interview-Revised); (5)孤独症诊断观察一览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6)孤独症诊断观察一览表(同类的)(Autism Di- 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Generrc); (7)孤独症疾病谱的诊断(Autism Spectrum Dis- orders-Diagnosis); (8)行为功能一览表(Behavior Function Invento- ry); (9)行为观察量表(Behavior doservation Scale); (10)幼儿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 ing Scale);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2篇)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于儿童早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出现严重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其列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DD)。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沟通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坎纳教授自从1943年首次正式描述自闭症以来,尽管自闭症诊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到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公认定义,其诊断指标和分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都认为自闭症的社会互动和交流的识别能力受损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行为特质和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为了真实地了解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向康复医院、残联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主题为“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调查现状和研究”的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课题组把搜集到的220名学龄自闭症儿童(其中30名儿童在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0名在机构设立的特殊学校分教点接受特殊教育),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或机构)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情况)。基于全面地了解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与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深入沟通,选取普教老师10名,机构特教老师30名,进行深度访谈,由此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访谈和观察中的思考进行研究记录。 二 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州市自闭症儿

关爱自闭症儿童个人感悟讲解学习

关爱自闭症儿童个人 感悟

关爱自闭症儿童个人感悟以前只是听过有关自闭症儿童的信息,但从未跟他们有过接触。大家把这些患自闭症的孩子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充耳不闻;有语言却很难与你交流;有行为却总是与你的愿望相违。这次志愿活动给了我一次直接接触这群孩子的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第一天,第一次,他们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开始时还担心自己会和他们相处不来,怕吓着他们,接触了才发现,其实他们也只是个孩子,有着孩童的猎奇心理,有着孩童的纯真顽皮。看着他们那可爱的脸,我不禁有些心疼。其实他们跟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爱玩的特性,但他们却只将所有的欢乐和苦楚锁在自己的心中,他们为自己构筑了一堵冷漠的墙,外人走不进,他们亦走不出。原本美好灿烂的孩提时光因为自闭症而失了色。 很多孩子都是由家长陪伴来的,有个小女孩,只要我们一接近,她就立刻跑开,完全抗拒外人。还有个小男孩的妈妈气急了,打了他一巴掌。但他并未像其他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尽管眼泪湿了眼眶,他也只是轻轻抹去,继续玩耍。其实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更强,他虽然不肯与人交流,但也有着自己的倔强和坚持。 在与孩子们一同学习、玩耍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注意力不易集中,亦或是一旦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就对外界一切不予理睬。有的小朋友上课不停地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有时候也可以一直盯着一个小圆孔长时间不动。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

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他们不善于跟别人沟通,缺乏与其他小朋友的情感接触,因此,往往是每个人自己玩自己的,但他们却能和睦相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发展着。 我还发现,有的孩子会非常渴望更多的人陪她玩,比如我认识的小朋友依依,她很喜欢跳舞,而且喜欢大家和她一起跳舞,很多次当我在陪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她会把我和其他志愿者拉过去陪她一起跳舞。我深深的感觉到他们这些特殊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 同时我也感觉到他们的父母真的是非常伟大,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家长们从早到晚,天天陪孩子来做治疗,这样的康复训练不知道一直要持续到孩子几岁才能结束。更重要的是自闭症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没有人知道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艰难,而家长又不可能陪孩子一生,家长们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极大的精力,付出全部的爱,来引导和陪伴他们成长,忍受着别人异样的眼光,依然不辞劳苦地坚持。我坚信他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感触很深,我为他们心疼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他们的自闭?答案有很多,但我觉得父母为创设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同时,更应开设对父母的教育课。只有两者同心协力才能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融入到大环境中来。 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人不了解自闭症,不了解自闭症儿童,但是他们真的需要更多人的关爱,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物质上需要爱心人士资助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恢复训练场地,精神上需要关爱,鼓励,耐心和强大的师资力量。

(完整word版)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299.00 (F84.0) 诊断标准 A. 当前或历史地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的缺陷,表现如下(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 社会情感互反性存在缺陷,例如,从社交途径异常和无法正常往复交谈;到缺少兴趣、情绪和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 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协调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理解和运用手势存在缺陷;直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详细说明当前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B. 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 运动动作、物品使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模仿言语、措辞怪异)。 2. 坚持单调无变化,僵硬的坚持常规习惯,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变化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3. 极为局限的、迷恋的兴趣,并且兴趣强度和兴趣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淡漠、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应不适、过多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详细说明当前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C. 症状必须在发展时期早期出现(但症状有可能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才会充分显现,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对策掩盖)。 D. 症状在社交、职业的或该功能起作用的其他重要领域中临床上导致显著的功能受损。 E. 这些障碍无法用智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性发育迟缓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常并发;若要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并发症的诊断,其社会交往水平应低于预期的整体发育水平。 注释:过去由普遍接受的 DSM-IV 诊断为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阿斯伯格症(Asperger’s Disorder)或未区别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的,应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具有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但症状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其他标准的,应针对社会(实际)交往障碍(Social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进一步评估。 详细说明: 是否具有伴随的智力缺陷 是否具有伴随的语言缺陷 是否与已知的药物或基因状况或环境因素有关 (规范使用说明:使用附加规范确认相关的药物或基因状况。)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综述1

儿童异常心理学课程论文 论文名: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班级:09应用心理学 作者:姚梅芳 学号:091200041 指导老师:刘莹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本文试图综合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从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特征、其发展的核心障碍,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治疗等方面展开而成。 关键字: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严重的发育性心理障碍。其障碍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异常等方面。语言障碍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工具,是许多其它能力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但是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因此,本文综合已有相关研究,尝试从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特征,其发展的核心障碍,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等方面展开。 二、一般概念 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功能的发展性障碍,又称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点是显著口语或非口语沟通困难,社会互动困难以及固定而有限的行为模式和兴趣。 三、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障碍 3.1自闭症儿童语音发展 在语音方面,自闭症儿童存在构音障碍和声音障碍!前者指说话时出现的音素的替代、歪曲、遗漏和添加的言语异常,后者指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量方面存在问题。如音调的高低分不清楚、语流不顺畅等。 3.2自闭症儿童语意发展 在语意方面,尽管自闭症儿童掌握的词汇不少,但由于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词汇的迁移很困难。例如他们学会了花园里的玫瑰花叫花,但他们往往弄不明白客厅花瓶里的玫瑰花或者花园里的喇叭花也都叫花。 3.3自闭症儿童语法发展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地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结构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的语言结构差别不大,只是其语言结构和语法发展较为缓慢而已。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结构进行研究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颠倒句子中的词序和其语言的重复性。例如他们会把“我把花瓶打破了”说成“花瓶打破了我”;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性语言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重复性的话语并不具有针对性,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 3.4自闭症儿童语用发展 在语用方面,尽管自闭症儿童能尽量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如食品、玩具等,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持续交谈,很难进行更高层次的社会人际交往。例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被球撞了,他就说“去医院”问他去医院干嘛,他却问“头破了,痛不痛苦”,因此旁人难以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

对自闭症患者家长心理压力来源的探讨

通过电影《自闭历程》探讨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 10110540102 贾晨心理学(特殊教育) 一、Temple有哪些独特的症状表现? 1.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用图片思考以及关注细节。 2.语言发育异常.尽管她能够顺畅地与人沟通,但是其语音语速语调韵律还是异于常人。 3.感知觉异常。 触觉:Temple不喜欢与人有肢体接触,但她通过与木板之间的挤压来获得生理上与人接触的满足。 味觉:Temple对于食物很挑剔,只吃果冻和酸奶。 听觉:对于高频的声音很敏感。 4.刻板行为:Temple对环境有着刻板的要求,环境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导致Temple情绪的失控。 5.攻击性行为。Temple在面临同学的嘲笑时,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对同学采取攻击性行为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 6.面部表情识别困难。Temple不能很好地识别他人的表情,也不能在各种情景中运用合适的表情。 二、如何安置自闭症儿童? 我认为,面对自闭症儿童的安置问题时,一定要关注儿童的年龄。如果儿童年龄较小,即小于四五岁,那必须要进行高强度的干预,从语言、肢体接触等多方面给予他刺激,以期最大程度地加强其社会化。对于年纪较大且智力较高的孩子,教育者应全面观察儿童,找到其兴趣所在,以此来引发其思考,并借机对其施加教育。而面对一些普通的自闭症大龄儿童时,教育者在对其施加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情绪的变化,探索其情绪变化的原因,尽量让孩子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三、自闭症儿童带给父母和家庭的压力及应对办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十分宽容的社会。面对自闭症患者,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歧视的目光。因此,自闭症患者家长的心理压力便是不言自明的。然而这压力的来源是多方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压力来源分解为内部来源与外界来源。 (一)内部来源 1.父母对儿童将来发展的担忧。 以Temple的母亲为例,在得知Temple患有自闭症孩子且可能需要终身在疗养院疗养时,她脸上的绝望也是溢于言表。此后,Temple的母亲便更加用心地与Temple沟通交流,以期发展出她的语言。我想,她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在帮助Temple迈出社会化的第一步。只有有了语言,Temple才有可能与他人交流并独立生活。由于母亲对Temple的早期干预进行地还算不错,因此Temple最后的发展让人非常出乎意料。 然而在这方面,中国的父母可能会比国外的父母压力更大。首先,在中国,自闭症的早期干预这一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错过了发展关键期,患儿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其次,自闭症儿童一般结束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就面临无处安放的问题,当父母年老体衰无力照看他们之时,自闭症患者可能连正常的生活都依然无法自理。这让父母们怎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