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个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仅仅靠校长的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观念正确是不够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含教育手段)。学生是受教育者,而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措施的功能,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在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活动过程。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大小,将决定学校教育成果的好坏。由此,当代教育理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学新编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当代中小学教育理论界就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融“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观于一体,主张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自身得到发展,同时又要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一定规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做到三个“着想”和两个“不允许”,即:为全校所有的学生着想,要为学生的各个方面着想,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不允许只为少数尖子生着想而放弃对不能升学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教育,不允许只对学生的智育或者某一方面负责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心理、生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三个“着想”做文章,正如当前一些学校提出的,学校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其次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施教活动中不能把学生当作可随意处置的、被动的教育对象看待。学生也有思想、有情感,学校教育要重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提倡教学民主化,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那种在施教活动中的高压式、体罚式、训练式、灌输式的做法,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动物,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容器,他们错在不是以学生为本。我们提倡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以无限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四有即才”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人才有没有标准?这涉及到人才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做出许多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来。

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就有其深层的原因。他们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成为

文学家,作文写不好就训斥;他们的数学老师希望他们成为数学家,分数考低了就上门告他们的状,家长就打骂他们;他们的英语老师希望他们成为翻译家,记不住单词就讽刺挖苦他们……他们的老师都希望他们成为某种家,恨铁不成钢,心是好的,但久而久之,他们就厌学了,甚至逃学、辍学。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除了对教育的目的作出了规定外,也提出了人才标准。这个标准除了接班人中的各种“家”之外,还有建设者。专家是少数,建设者是大多数,这说明我们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的、多规格的,即便是高级人才济济的美国硅谷,也不能没有中等层次的技术工人和其他服务人员。不能设想,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所有的人都是本科生或研究生,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那样的话,恐怕也不成其为社会了。

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青年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这“四有”实际上是对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而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师要树立起“四有即才”的人才观念。

有了“四有即才”的人才观,我们教育者的眼光才不会只盯着少数的专家苗子,而会为了祖国的千秋大业,把眼光放在将来可能成为工人、农民和各类服务人员等大多数学生的身上,按照“四有”的标准,公平地教育和培养每一个学生。

三、和谐发展的质量观

质量是事业的生命,一个学校如果办学质量不高,那么这个学校就不会兴旺,甚至可能办垮。那么什么是中小学的质量标准呢?

首先应该是数量,即普及程度。普及程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就说明这所学校没有完成国家办学的任务,那就谈不上是高质量的教育了。除此之外,就是教育教学的质量了。

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现在一般都提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的提法。但是马克思对全面发展的解释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而我们现在普遍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成为各方面都出众的人。这其实是办不到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天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从古到今,全才是没有的,也永远不会有,即便是历史上那些盖世奇才,他们也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出众,永远不可能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拔尖。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起和谐发展的质量观。所谓和谐发展,就是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学科比较突出,在其它方面虽不出众但比较协调.成为“山”字型的人。你看“山”字,基础平实,一峰突出,他峰相应,十分和谐。这在教学上不仅能办到,而且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

树立了和谐发展的质量观,我们的教师就不会只希望学生在自己这一科成为“家”;我们的学校也不会为了对付考试,搞什么“治跛”之类的抑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的做法。相反,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就会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全面夯实的基础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和谐发展的各种专才。

四、“为了不教”的教学观

现在的教学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千方百计地教给学生知识,即教学目的是完成课时知识目标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是一位善教者,他的课堂教学也会十分活跃、丰富,但无论教师教得怎样好,学生只能受益一时,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或者十分出色地掌握知识。

另一种教学观是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努力教给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即教学目的不仅是完成课时知识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学法,自己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将终身受益。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总结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十分透彻地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教学观的高度概括。知识是无限的,学生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靠教师传授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更何况一个人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碰到的都是新知识、新问题。要适应社会。解决问题,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就需要自身具有学习、研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得到开发和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很通俗、很形象地注解了“为了不教”的教学观。“授之以鱼”就是灌输书本知识,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授之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读书、做学问、做研究的方法,就是“教为了不教”。现在美国教育界有很多人都在研究这句具有深刻哲理的中国古谚,他们把它翻译成“Give me a fish andI will eat today.teach me to fish andI will eat for a life time.”(送我一条鱼,我今天就吃完了,教给我捕鱼的方法,我一生都会有鱼吃了。)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如此青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还认认真真把它拿去“中”为“洋”用,我们就更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 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认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一只蚂蚁一条腿的进化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何况人乎!因此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效率。面对生命,教师教学要有激情,要融氛围之美、学科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教学观 ?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同时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

牢固树立四个观念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牢固树立四个观念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牢固树立四个观念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实施,内涵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教育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是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的新要求。 近期,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将相关的情况归纳起来,有政策层面的也有执行层面的,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也有干部层面的,有能力层面的也有认识层面的。 总结起来讲,就是要着重树立四种观念,即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教育幸福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以解决问题为共识的教育研究观、以特色鲜明为亮点的教育品牌观。 一、树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教育幸福观近期,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为目标,以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教育内涵推进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进幸福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 / 11

要切实实现教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即把教育由基本满足适龄人口的就学需求,转变到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各类教育全方位发展上来;把教育由追求提升人的知识水平,转变到以享受幸福为标志的幸福教育上来,使教育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体验幸福的美好过程。 从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进程来看,幸福教育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的教育,更加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途径,更加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首先,我们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三贴近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广泛沟通学校和家长、学生的联系,不断加深社会对教育的了解和理解。 进一步实施家校合力育人工程,聘请家长代表担任学校安全工作的义务监督员,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家长代表到学校进行安全巡视,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管理,不断听取家长和社会的批评与建议,形成人民监督、人民支持的办学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减少考试次数,不滥发讲义、复习资料。 尤其要重视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生活的愉悦。 积极倡导义务帮辅,关爱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心理,做到在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教育就是唤醒》学习笔记 第一讲守望道德星空 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活动的范围内,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不仅是一种规范,而且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一种境界和追求。 1.科学的质量观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多元的人才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P4 3.发展的学生观(差异有限,潜能无限——我的未来不是梦) 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树立哪些新的教育观念?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理想状态 二、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3.关爱学生——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 4.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6.终身学习——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简述1.爱岗和敬业关系P16 2.关爱学生的具体内涵P18 3.教书和育人是有机联系的P21 填空: 1. 教师基本的社会责任是(热爱祖国)。 2. 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是(依法执教)。 3. 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是(爱岗)。 4. 教师职业的行为体现是(敬业)。 5. 育人的主要途径是(教书)。 6. 教书的最高目的是(育人)。 7. 教师学习方式最主要的是(自主阅读)和(进修培训)。 三、提升自我心理素养 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宽阔的胸怀;稳定的情绪;坚定的气质;乐观的心境。(P25)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我心理素养: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享受工作。(P26) 阳光思考就是当我们面对烦恼、挫折和不幸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用积极、正面、光明、有利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爱岗敬业是基石 爱岗敬业是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热爱学生是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进行思想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应该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灵魂 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行、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育生活是由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构成的,而教育的作用以及科学的育人观念,就是通过这些小事显现出来。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常常从关注小事入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学范和引领,因此,学校应成为一片道德的净土,心灵“精神特区”,这就要求教师用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好的道德教育,应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用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多元的教育意图。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一,不以学习成绩论学生。教育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也

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理念的更新 小学数学老师在知识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面对新的教育创新,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理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改变那种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切为了教师转的思想,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质量观;要树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等。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自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增强信心,在新课程实验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名教师如果心地是善良的,但他自身缺少知识和教育能力,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其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注重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更应具有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既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又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和谐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本”是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日益受到青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一定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四、客观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学习锻炼的热情。。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方法,给他人评价、给自己评价,从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参加终身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个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仅仅靠校长的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观念正确是不够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含教育手段)。学生是受教育者,而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措施的功能,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在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活动过程。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大小,将决定学校教育成果的好坏。由此,当代教育理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学新编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当代中小学教育理论界就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融“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观于一体,主张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自身得到发展,同时又要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一定规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做到三个“着想”和两个“不允许”,即:为全校所有的学生着想,要为学生的各个方面着想,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不允许只为少数尖子生着想而放弃对不能升学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教育,不允许只对学生的智育或者某一方面负责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心理、生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三个“着想”做文章,正如当前一些学校提出的,学校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其次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施教活动中不能把学生当作可随意处置的、被动的教育对象看待。学生也有思想、有情感,学校教育要重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提倡教学民主化,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那种在施教活动中的高压式、体罚式、训练式、灌输式的做法,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动物,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容器,他们错在不是以学生为本。我们提倡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以无限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四有即才”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人才有没有标准?这涉及到人才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做出许多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来。 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就有其深层的原因。他们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成为

新时期教师的新观念

新时期教师的新观念 [摘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适应整个教育事业的需要。 [关键词]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关系观 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应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将是一个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将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种高标准的时代要求下,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适应整个教育事业的需要。 1、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育人”首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其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既具有高尚品格又具有聪明才干;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善于团结合作。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神圣职责,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本领,必须自觉的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知轻德、重教轻学、重知轻能的教育观念。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在合作、主体、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珍视学生个性,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学习的主人。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心成绩优秀、升学有望的学生,同时也要关心成绩落后、升学无望的学生,教育者尤其要加强对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教育和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信任,尽可能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扬善救失,鼓励上进,使他们成为成功者。 2、树立“教育促进者”的教师观

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需要

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需要 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青杨小学尹可秋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变革。要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当务之急是更新教育观念。 一、教师首先应具备素质教育观 所谓素质教育观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主动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差异,不歧视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落伍。 自1996年以来,我国就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这固然与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转变。正如李岚清总理所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白天搞素质教育,晚上搞应试教育。天天喊减负,学生的负担却有增无减。进入复习考试阶段,音、体、美等统统给数学、语文、英语让路。久而久之,我们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缺乏丰富想象力及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多年来,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每次都夺金牌,但目前中国没有一人获得科学最高奖——诺贝尔奖。是中国人不聪明吗?当然不是,美籍华人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等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20世纪的一百年,世界有100项重大发明,中国没有一项。这足以看出中国教育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祖先的“四大发明”上,而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

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育人的教师,只有具备了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得生命里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二、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的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的定位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就是要求我们改变过去被动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得学习方式,体验、感悟其中得道理。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1、转换自身角色。以往在某些教师的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孩子甚至会受到斥责。结果,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想象和创造热望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孤陋寡闻。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是课堂的主宰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是信息的参与者。只有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才能达到师生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们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得教学氛围了吗?教师的架子放下了没有?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是

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下一代、塑造未来的重要责任。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指教 师对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的看法和态度。教育理念不仅 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 的影响。 一、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在多 元化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 励学生表达个性、发展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实施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 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教育等,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为 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 发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下,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 源的提供者。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特 点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教 学内容和活动。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培养他 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教师应以身为学习者 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应不断学习、不 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 在实施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 会和教学交流等活动,与同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不断充实 自己的教育知识储备。 四、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 局限于学术成绩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社会 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 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此外,教师 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社会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和应 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新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是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观念和观点的统称。从本质上讲,教育教学观是一种关于教育教学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它决定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持有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以适应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关于教育教学观方面比较重要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不能因为某个孩子某方面能力较强而忽视其其他方面。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时刻谨记以生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师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指一个人的一生都要不停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不断地学习作为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基础。所以说终身学习是教师的必修课程。 三、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所以知识必须以人的智慧为基础,同时知识也具有价值性和客观性。 教学活动要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科学文化素质又有人文精神的人。

谈教师应有的教育思想 【完整版】

一、教育思想概述 二、有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努力做学生“奉献祖国、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育是教人做人成人的良心事业,是存续社会发展基因,存续家庭国家民族的基础事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社会功用特点。一句话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教育最凝炼的概括。在教育教学中,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立德树人为已任。努力做学生“奉献祖国、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和黄金期,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指引铺垫陪伴点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长身体、长智慧、长志气、长能力。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教30年,带班60多,弟子3000多。基本都成人,其中不乏优秀者。近20年培养出的达二本线学生不下180人。其中有两个考入兰州大学是区文科状元。教育教学教研中一直都贯彻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的思想。 二、实现小我,成就大我的教育理念: 人都是从小到大的;国是从家到国的;民族是从家庭、家族、宗族到民族的;世界是从国家到世界的。人是从实现小我,再到大我的。儒家教育讲格物、致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得最是明白。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做好自己,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正能量,成

教师应树立的观点

教师应树立的观点

谈市属高校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 李诚涛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市属高校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改革观、学习观、教学观、科研观、服务观、健康观、师德观等八个方面的教育观。 关键词:市属高校教师教育观 加强市属高校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研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对提高市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市属高校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现阶段市属高校教师应树立学生观、改革观、学习观、教学观、科研观、服务观、健康观、师德观等八个方面的教育观。 一、学生观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师生关系淡漠或疏远的现象,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是非常不利的。导致师生关系淡化的因素不少,例如,招生数的大量增加,生师比增大,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学习动力的不足,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头脑中学生意识的降低和不足,影响了教师主动接触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讲授式的课

生喜爱这一学科,教师如果对本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不能融会贯通、不能了然于胸,是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的。第四,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的理论和知识,使教师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课堂心理,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第五,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计算机运用为主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第六,教师可以有自己感兴趣的业余学习领域,以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如,健身运动、书法绘画、花卉养殖等。 三、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应树立的基本观点,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方面。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没有中小学那么明确有力,也缺少了社会及学生家长的监督,包括学生监督的校内监督效果有限,使教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搞好教学的动力不足,逐渐就产生了轻视教学的思想,没有了教师应有的教学观。加上高校固有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作怪,从深层次上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