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

第3课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概述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3.探究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及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

一、废除旧体制┄┄┄┄┄┄┄┄①

1.目的:建立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加强中央集权

(1)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2)1871年,政府宣布“废藩置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3)大名得到优厚的补偿,迁到东京定居。

3.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1)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改称“华族”;武士改称“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被称为“平民”。

(2)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平民有了更多自由。

(3)政府通过以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二、发展新经济┄┄┄┄┄┄┄┄②

1.措施

(1)改革币制: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改革

①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影响: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4)殖产兴业

①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②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2.特点: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三、倡导“文明开化”

1.含义: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

2.措施

(1)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

(2)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1871年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3)在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③

四、建立新军队┄┄┄┄┄┄┄┄④

1.目的:为了加强国家军事国防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2.措施

(1)1873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3.结果:建立起一支现代军队。

4.特点

(1)军队称为“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

(2)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①[点拨]“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点拨]“四民平等”取消了职业限制,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②[阐释]殖产兴业

“殖产”即置产,增殖财产,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殖。“业”指工商业、银行业、军事工业等。

[点拨]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点拨]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相比,有显著不同,首先是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次是政府扶植。

③[思考]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如何认识图中涉及的变革的进步性?

鹿鸣馆

提示:革除了陋习,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

④[点拨]日本通过改革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成为军事强国,但是它强调的忠君、尚武精神,使这支部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并逐渐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核心必记]

1.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如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或利用政府力量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军事工业等重工业,这是由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所致,并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力量。

3.由于日本政府的扶植,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4.利用政府的力量,多以军事手段拓展海外市场。

[史料印证]

1.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解析:选D题干没有体现地主和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B项与“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不符,故错误;C项政策与题干的“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符,故错误;结合史实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殖产兴业政策的第二阶段,由政府建立“样板”企业到低价转让大部分国营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项正确。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史料印证]

2.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总是与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下列促进了日本工业化的因素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 .尊王攘夷

B .“黑船事件”

C .废藩置县

D .文明开化

解析:选D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中有关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造措施。通过文明开化,促进了思想解放,减少了向西方学习的阻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故D 项正确。

一、选择题

1.1871年,木户孝允等以天皇的名义,把在京的56名藩知事召至宫中,宣读诏书:

“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符,政令归一。”为实现“政令归一”,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四民平等”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解析:选A为实现“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建立稳定统一的政治秩序,就必须“政令归一”。而当时对这种政治建设阻碍最大的就是幕藩体制。1871年,明治政府正式“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2.明治维新时,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该项措施的最重要作用是()

A.改变了国家地方体制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解析:选D四项都是其作用之一,但符合题干“最重要作用”之意的应是D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3.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力量领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对此,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出现了以下几种解释,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武士自己取消自己的权力,一定是历史的误传

B.武士们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天皇,做做样子而已

C.领导改革的是资产阶级化的武士,当然要取消封建特权

D.日本的武士阶层文化水平较高,政治觉悟高于普通民众

解析:选C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他们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已经资产阶级化。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是封建的特权。取消封建特权,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明治维新时期取消武士的特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4.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该规定()

①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③不利于工业化的推进

④遭到了新兴地主的强烈反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选C征收地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就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明治政府使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他们对国家的税收政策改革表示理解和支持。因此,③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5.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资金缺乏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信息事业的企业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解析:选D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废除等级身份制后实行的“四民平等”政策也仅仅是形式上的,政府对私人资本的扶植也大多数是针对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或有特权的大商人。

6.明治政府为推行“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国民皆学”的教育政策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成立文部省以管理全国教育

B.建立完备的教育教学体制

C.把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阶段

D.全面清除封建忠君的思想

解析:选D明治政府时期的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大力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十分浓厚。

7.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解析:选B日本改革军制,仿照欧美建立新式军队,最主要的特征是实现军队的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政府颁布法令,要求所有领取俸禄者一律献出俸禄,同时发行“金禄公债”,按照俸禄多寡及不同种类,把不同数量的公债支付给献出俸禄的人,一次支付完毕。所支给的公债从第六年起,政府逐步现金偿还。值得注意的是,巨额公债都集中到少数“皇族”“华族”和上层“士族”手中(明治维新中,大名和公卿的称号被取消,改称“华族”,武士称号被取消,改称“士族”)。他们用巨额公债从事金融活动和投资新兴工业。……而绝大多数的下级武士所得甚微,以致贫困潦倒……

材料二1873年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土地持有者均要交纳地税,地税

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而不以产品的价格变动为转移。土地价格由政府规定,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地租不相上下。……土地持有者除地税外,还要交纳村费(地价的1%),地税加村费,相当于土地持有者每年收获量的34%……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废除封建特权所采取的方式。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要求所有领取俸禄者一律献出俸禄,同时发行‘金禄公债’,按照俸禄多寡及不同种类,把不同数量的公债支付给献出俸禄的人,一次支付完毕”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统治局面、社会财富分配、资本主义发展、下级武士身份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阐述。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政府财政、土地制度、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对外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方式:赎买。

影响: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困难,稳定了政局;使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下级武士沦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雇佣工人。

(2)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农民的贫困造成日本市场狭小,推动了日本的对外扩张。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 一、综述 本文档为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在这节历史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明治维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本专题涵盖了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维新的原因和推动因素、维新的内容和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并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 性和意义; 2.掌握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包括西方列强的 入侵、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等; 3.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措施,如开国方略、改革制 度等; 4.掌握明治维新带来的重要成果,如结束幕府时代、 建立近代化国家等; 5.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和世界的影响,并进行思考和 讨论。 三、教学内容 3.1 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明治维新 是指发生在日本明治时代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其起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日本的封建 社会体制和幕府统治; - 弘化·文久年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对日本的影响。

3.2 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明治维新是源于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一系列思潮的兴起。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西方列强的 入侵和打开国门的压力; - 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和民族意识 的觉醒; - 土佐藩士的行动和倒幕运动的发起。 3.3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措施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具体的措施。 明治维新是一场全面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开国方略的 制定和实施; - 改革制度的过程和成果; - 文明开化的推动和日本的近代化建设。 3.4 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带来的重要成果。 明治维新将日本从封闭的幕府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成为近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结束幕府时 代和建立新的政权; - 近代化的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 - 日本的国际地位提升和对世界的影响。 3.5 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意 义和影响。明治维新不仅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以下活动: 1. 分组 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2. 学生自行搜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

第3课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概述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3.探究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及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 一、废除旧体制┄┄┄┄┄┄┄┄① 1.目的:建立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加强中央集权 (1)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2)1871年,政府宣布“废藩置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3)大名得到优厚的补偿,迁到东京定居。 3.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1)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改称“华族”;武士改称“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被称为“平民”。 (2)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平民有了更多自由。 (3)政府通过以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二、发展新经济┄┄┄┄┄┄┄┄② 1.措施 (1)改革币制: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改革 ①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影响: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4)殖产兴业 ①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②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2.特点: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三、倡导“文明开化” 1.含义: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

2.措施 (1)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 (2)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1871年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3)在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③ 四、建立新军队┄┄┄┄┄┄┄┄④ 1.目的:为了加强国家军事国防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2.措施 (1)1873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3.结果:建立起一支现代军队。 4.特点 (1)军队称为“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 (2)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①[点拨]“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点拨]“四民平等”取消了职业限制,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②[阐释]殖产兴业 “殖产”即置产,增殖财产,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殖。“业”指工商业、银行业、军事工业等。 [点拨]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点拨]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相比,有显著不同,首先是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次是政府扶植。 ③[思考]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如何认识图中涉及的变革的进步性? 鹿鸣馆 提示:革除了陋习,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八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Word版含答案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学习目标:1.了解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公布的《五条誓文》。 2.掌握明治政府破除旧政治体制、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3.归纳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破除旧政治体制 1.纲领政策 (1)1868年,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的组织机构。 2.建立中央集权 (1)措施: ①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其担任藩知事,成为地方官。 ②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③被罢免的藩知事到东京定居。 ④组建“御亲兵”,保证措施的施行。 (2)意义: ①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3.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1)措施: ①旧藩主和旧公卿改称“华族”,家臣、藩士及一般武士改称“士族”。 ②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

③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佩带刀剑的特权,取消武士的俸禄制度。 (2)意义: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武士阶层彻底瓦解。 4.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1)措施:1871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 (2)意义:学到了许多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殖产兴业 1.创办官营企业 (1)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 (2)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 (3)实行“劝业政策”,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近代企业。 2.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1)原因:近代民营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官营企业完成历史使命。 (2)实施:1880年,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 (3)作用:促进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富国强兵 1.措施 (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模式着手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2)按照德国方式训练军队,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3)设立专门的军事院校,培养大量的高级军事人才。 (4)扶植军事工业,改进军事装备。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2.影响 (1)使日本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四、文明开化 1.目的 明治政府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推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习俗,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从而实现近代日本的文明开化。 2.措施 (1)教育改革: ①整顿旧的教育机构,设文部省统辖全国教育事业。 ②1872年,颁布《学制》,宣布普及初等国民教育的方针。 ③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努力普及初等教育。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八单元 第3课 明治维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明治维新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武步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异,日本地势近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明的表现。 (1)问,根据材料“日本地势近我,成效最速”,可知康有为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第(2)问,日本明治维新吸收外来文明表现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上;保留传统文化表现在对日本政治传统中天皇制度的保留等。 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 吸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日本政治史》(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一的进步之处和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与发展。 ?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的特点和影响。答本题时要注意分析比较材料中的观点:材料一坚持闭关锁国,材料二主张对外开放,材料三、材料四则反映了日本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和学习方法,这反映了日本对外学习的不断成熟的过程。 进步之处:批判了闭关说,主张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工商业;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继承与发展:既继承开放的政策,又进一步指出自己走出去,选择并引进适合自己的西方文明。 (2)态度:学习西方文明应结合本国实际,不能全盘西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物质基础) 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 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_2明治维新的举措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明治维新的举措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根本内容。 2.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维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 知识点一破除旧政治体制 1.背景 (1)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的明治政府,为改革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2)明治政府于1868年以天皇名义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组织机构。 2.措施 (1)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①举措: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组建“御亲兵〞。 ②影响: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推进了日本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①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即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 ②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③取消武士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并分化,一局部成为资本家,另一局部成为普通劳动者。 (3)学习西方制度:1871年派岩仓具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概念阐释] 废藩置县 1871年7月,日本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政府曾通过奉还版籍、改革藩制,促使幕藩体制解体。 知识点二殖产兴业 1.第一阶段: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开展。 (1)领导机关:工部省和内务省。 (2)实施步骤

①接收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兴建铁路。 ②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设立“模范工厂〞,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开展。 ③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 2.第二阶段: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1)背景⎩⎪⎨⎪⎧①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开展。 ②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 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③官营企业已完成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等历史使命。 (2)方针:“处理〞官营企业,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开展。 (3)实施:1880年公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局部官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对资本家免征商业税。 (4)作用: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名师指津] 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知识点三 建立新式军队 1.内容 (1)建立新式军队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②公布第一个征兵令,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 ③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 (2)培养人才:注重对本国军事人才的培养,设立军事院校。 (3)建立海军: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4)改革军事机构:形成了直接隶属于天皇的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 (5)扶植军事工业:建立兵工厂和造船所,引进新技术,开展军工生产。 (6)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以内务省统一指挥,建立“国家警察〞制度。 2.影响 (1)使日本能够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展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八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从微观上来看,《明治维新》一课出自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八,主要讲述了近代日本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其在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中影响,展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改革前后的社会概貌。 从中观上来看,本课为选修Ⅰ世界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被侵略国家自救改革运动和传统东方社会融入世界潮流有重要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明治维新同时还处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基本确立的时代,由被迫打开国门到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到最终确立起适合国情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助于理解各国近代化道路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曲折性。同时也有助于树立一种观念:尽管各国近代化的道路和确立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只要是适合国情的,就是好的。 【学情分析】 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高二年级(1)班,在学习了前七个专题后,基本具备从材料中归纳概括改革背景和改革措施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不同时代和社会形态下的政治改革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高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辩证认识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本课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该班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加之缺乏完备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对改革的内容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攻克的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将三维目标整合为如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日本的基本史实,能够理解并能够说出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能够列举并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措施;探究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心人物伊藤博文与明治维新的命运关联,认识大和民族开放的心态,树立开放心态应对世界潮流;同时也应当注意在国际交往中的开放心态不应当凌驾于他人(或别国)的自由及利益之上。 【重难点】 1.重点:能够列举并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措施 2.难点:探究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思路:以伊藤博文生平三次赴欧美学习和考察为明线,展示明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学术观点:明治维新的断限和分期

学术观点:明治维新的断限和分期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明治维新的断限存在1853~1877年说、1867~1868年说和1868~1873年说等不同说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史学界在明治维新的上限问题上基本取得一致,即1853年佩里叩关,而对于明治维新的下限却存在分歧。 ①“1911年说”:万峰认为,大体上自1869~1911年,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这也是明治维新的下限。(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②“1894年说”:吕万和在《日英新约的签定和甲午战争的爆发》一文中提出这一观点,后来他又在《简论明治维新》一文中阐述了理由。(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③“1889年说”:汪森认为,到了1889年日本颁布宪法,已经完成了把日本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武安隆等人认为,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日本近代国家体制的确立和明治维新运动的基本结束;王继麟也认为,从民主性和民族性角度考虑,明治维新只能划到1890年前后,因为此时日本资产阶级和地主的联合专政已经确立,国内基本矛盾和对外基本矛盾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明治维新的分期 ①“两阶段”说:万峰认为,从佩里叩关到1868年为第一阶段,1869~1911年是明治维新的第二阶段,即资产阶级改革阶段。(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王晶认为,从佩里来日到废藩置县为第一阶段,从1875年至1890年宪法颁布为第二阶段,即自由民主运动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课题是在第二阶段提出来的。(王晶:《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载《日本研究》,1994年第1期) ②“三阶段”说:蒋立峰认为,明治维新可以分为准备阶段、革命阶段和改革阶段等三阶段。(蒋立峰:《明治维新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载《日本问题》,1989年第6期) 1/ 1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课文注释: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戊戌变法仅是昙花一现,而明治维新则具有里程碑意义。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有: (1)二者所处的时代及所遇的外部阻力不同。明治维新时,资本主义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并且当时西方各大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再加当时西方列强已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所以招致列强的干涉。 (2)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且不断扩大,他们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迫切需要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力量薄弱。 (3)群众基础和改革的推动力量不同。明治维新前,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不断,幕府统治已摇摇欲坠,以中、小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也展开了积极的倒幕活动。而戊戌变法前,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宣传变法的仅仅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必定失败。 (4)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不同。在幕藩体制下,大名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到幕末时,大名、将军因财政状况恶化而由封建社会的支柱转变为反幕府的力量。而中国的封建制存在时间长,力量强大,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后牢牢控制内政外交,所以,戊戌变法时面临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5)改革的进程不同。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政策能得到贯彻执行。而实行戊戌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无兵权、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1/ 1

高三复习: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高三复习:选修1 第3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考纲要求]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内忧 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酝酿 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②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③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 3.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 (1)内容 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 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评价 ①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 4.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