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物质基础)

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

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③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合农民和贫民的暴动。(性质)

⑶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

萨摩、长州等大名,加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更多的话语权。

⑷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统治地位。

(“黑船来航”)

年,美国,佩里。

⑵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称《神奈川条约》。

⑶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①政治上:国家主权受损害,内政遭干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上:A.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B.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④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⑴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⑵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二、从“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

㈠面对列强侵略,日本各阶层态度

1.“开国”与“攘夷”之争

⑴开国者认为:只有通过对外交往,才能学习外国先进科技,使国家强大。

⑵攘夷者主张:日本国体尊贵,必须抗击外来侵略。(结果:攘夷论占主导,成为民族革命旗帜)

2.德川幕府反对统治:

⑴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打击改革力量;1858年制造“安政大狱”,杀害吉田松阴。

⑵对外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㈡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安政大狱”打破了改革派大名的幻想,使人们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2.倒幕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3.领导力量:长洲、萨摩等大名。(他们结成军事同盟,改变力量对比,成为倒幕顺利发展的基础)

年:⑴倒幕派京都秘密会议,获得明治天皇讨幕密旨。

⑵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和辞去“征夷大将军”,却暗中伺机反

⑶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体制。

1868年: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德川庆喜投降。(戊辰战争)

⑵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东京。

①倒幕派联合,组织自己的武装。

②倒幕派取得人民支持。 ③利用天皇的名义,舆论导向有利于倒幕派。

①幕府腐朽没落,不得人心。

②农民起义、城市暴动不断从根本上动摇幕府统治。

③列强无暇顾及并且在日本利益争夺中矛盾重重。

⑴是使日本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关键步骤。

6.历史意义 ⑵使日本免遭中国和印度的厄运,保卫了民族独立。

⑶为明治维新的实施创造了和平的国内环境。

三、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1.《五条誓文》:发展资本主义,改革封建制度,向西方学习。

2.《政 体 书》:整顿充实组织机构。

四、维新内容

⑴剥夺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他们担任藩知事,成为天皇的地方官。

⑵“废藩置县”:1871年

①原因:应对日益激化的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

②措施:A.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地方体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B.发布建立天皇亲兵法令,组建“御亲兵”,保证这一措施的实行。

③意义:A.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天皇的中央集权。

B.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重要一步。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⑴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即: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四民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⑵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⑶取消武士特权(哪些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一部分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成为普通劳动者。

3.派岩仓具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学到了许多有助于日本实现独立和富强的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大力创办宫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⑴成立工部省:负责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接管幕府和各藩经营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

⑵成立内务省:接管幕府诸藩建立的军事工业,日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军事工业生产体系。促进了日本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运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业

⑷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

2.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⑴背景:①经过较长时间发展,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出现新型资本家。

②国内自由民权运动提出“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

⑵方针:将官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⑶措施: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拥有特权的“政商”以及少数经营近代工业的新型资本家去经营。并免征商业税,为商业资本转化工业资本创造条件。

⑷评价:这些政策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⑴国家创办示范工厂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方针:“强兵”是“富国之本”,实行以发展军事力量为目的有近代化军事改革,重视军队和警察的建设

2.措施:

⑴建立新式军队:

①措施:A.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山县有朋)

B.颁布第一个征兵令,聘请外籍教官,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

C.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

②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天皇依靠这支军队平定叛乱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⑵设立军事大学:为日本军队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军事人才。还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⑶改革军事机构:学习德国经验,逐渐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直接隶属于天皇。

⑷扶植军事工业:建立兵工厂和造船所,引进新技术改进军事装备。生产步枪和各种口径的大炮。

⑸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为了维护国内治安,明治政府还逐步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

3.意义: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1.整顿旧的教育机构:

⑴措施:①建立文部省,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

②颁布《学制》,明确普及初等教育的方针。参照欧美教育制度,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

③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

④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⑵意义:①普及小学教育使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②实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⑶缺陷:在教育改革中,明治政府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地服从天皇的命令。

2.推行军国主义教育:1890年,天皇下达的《教育敕语》。

3.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明六社”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进行启蒙教育。

4.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实行“断发”;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例如?)

四、目的、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

1.目的:巩固明治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

2.性质: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进步性:⑴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⑵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各国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人民的信心。

4.局限性:⑴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⑵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五、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历史潮流:19C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2.力量对比: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

⑴工业化高潮的出现:

①时间:19世纪80年代。

②行业: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分发展异常迅速。

③作用:近代化棉纱厂抢占国内市场,驱逐进口的洋纱,又向国外市场销售。

⑵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

①政策:对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营企业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②作用:使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大资本家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发展成为“财阀”。

⑶垄断组织产生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①垄断的特点:依靠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工业化,垄断组织较早地产生

②主要垄断组织: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操纵着国家经济命脉。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

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及影响

⑴局限: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还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

⑵影响:由于不及西方列强,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⑶特征: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⑵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日本帝国宪法》

⑴颁布:1889年。

⑵内容: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②臣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

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期分别为终身和7年;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4年

④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⑶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⑷特点:①同西方的资产阶级宪法相比,却又极其保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局限性)

②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③议会、内阁和法院只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实际上并不能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⑸进步性:宪法承认了人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

1、废除不平等条约

⑴条件:国内:①政治: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经济军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③人民呼声: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

国际:①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化趋势。欧美之间矛盾重重;

②中日甲午战争取胜,日本利用这一时机采取灵活策略重新谈判。

⑵废除:①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

②1910年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同时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

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

成。

2、对外侵略扩张

⑴吞并朝鲜:①在1855年,日本国内就产生了从朝鲜、中国夺取土地的思想。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朝鲜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赔款,取得驻军的特权。

③1910年,又强迫朝鲜国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⑵打败清政府:甲午战争取胜,迫使清签订《马关条约》,勒索赔款,并强占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

⑶打败俄国:1904年日俄战争,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3、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⑴原因:①外交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

②军事上,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

⑵表现: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功,表明日本已成为区域霸权国家,成了帝国主义角逐行列中

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

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

出现了高潮;在政府的保护下,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末20初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

2.政治上: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对外关系上: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需求,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探究一】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军事改革方面有哪些差异?

相同点:指导思想相同: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发生背景相同:都没有近代化的军队,都面临强大的外患;

领导者相同:都是要求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派;模式相同,都模仿欧洲模式建立军队。不同点:

重点不同:中国着力改革军队,没有从根本上去建立一支新的军队,日本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结果不同:中国的军事改革基本上失败,日本却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近代化常备军;范围不同:中国军事改革局限于军队人员、地方部队方面;日本从军事机构、人才培养、军队装备、思想动员等进行大规模改革。

这些差异,使两国军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探究二】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有什么借鉴经验?

⑴重视国民素质教育;⑵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办学;

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探究三】读《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条款,想想天皇在日本国家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其职位世袭。大体上仍保持着封建时代专制君主所享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等大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天皇也受到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制约,并不直接行使统治权,而是通过国务大臣来统治。

【探究四】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

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注意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并联合了一切反幕府的力量。

戊戌变法的领导集团却没有掌握实权,缺乏斗争经验,没有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第二,要掌握领导改革的实权。

日本改革的领导者大多是从旧大名、武士中分化出来的,他们掌握着改革的领导权,中国主要是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国内的顽固势力很大。第三,要重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日本明治维新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改革,建立完备的学校体制,提高国民素质,注重培养人才。

中国的戊戌变法虽进行教育改革,但仍未充分接受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人才。

第四,要乐于接受和消化外来先进文明。

日本非常重视并接受消化外来先进文明,充分利用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中国却固守自己的传统,自大、保守,漠视外来先进文明。

第五,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日本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民族独立。

中国正值列强在中国的争夺白热化,各国进行联合,扶植反动政权,维新派失去有利时机。

第六,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探究五】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有哪些有利因素?

(1)国内:①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力增强。

②自由民权运动日益发展起来,人民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日益强烈。

③日本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摆脱不平等地位,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家实力。

(2)国际:列强对日政策出现矛盾。

【探究六】日本是如何“挤进帝国主义俱乐部”的?

(1)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逐渐废除了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和奴役亚洲弱小民族:

①侵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1875年《江华条约》、1910年的《日韩合并条约》。

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③日俄战争后,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日本通过这次战争加入了世界帝国主义的行列。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物质基础) 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 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八+明治维新+第1课+Word版含答案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第1课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目标导航] 1.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重点) 2.理解黑船事件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重点) 3.认识明治维新的必要性。(难点) 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1.表现 (1)商品经济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了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2)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展起来。 2.影响 (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新兴地主。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少数人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部分高利贷商人购买武士头衔,参与藩政,成为新兴阶层。 [重点精讲] 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渐瓦解了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封建领主经济,这是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1)经济上: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政治上: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二、幕府统治危机 1.人民的抗争 (1)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由于受到将军、大名和地主的残酷剥削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活极端贫困,他们多次发动起义。 (2)城市中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是下级武士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暴动,它表明幕府的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2.幕府政权面临严重内部危机 (1)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地的大名,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实力迅速增长,他们挑战幕府的权威,离心倾向日益加剧。 (2)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不甘大权旁落,企图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3.民族危机严重(佩里叩关) (1)概况 ①1853年7月,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江户湾的浦贺港,以武力胁迫日本接受美国的要求。 ②1854年,美日双方代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影响 ①叩开了日本大门,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冲击,日本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经济上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思维点拨] 1.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与中国封建王朝有很大不同。脆弱的幕藩体制容易使地方藩国产生离心力,发生倒幕运动。 2.幕府统治时期,掌握实权的是幕府将军,而不是天皇。 [概念辨析] “黑船事件”是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部分先进的日本人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他们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史论要旨] 1.幕府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维护了其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并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黑船事件”进一步暴露出了日本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既加深了原有的社会矛盾,又激起了日本人民的爱国热情。反对幕府统治和要求社会变革的斗争急剧高涨起来。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了封建经济和幕府统治。而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倒幕运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 Word版含答案

1.纲领政策 (1)1868年,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的组织机构。 2.建立中央集权 (1)措施: ①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其担任藩知事,成为地方官。 ②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③被罢免的藩知事到东京定居。 ④组建“御亲兵”,保证措施的施行。 (2)意义: ①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3.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1)措施: ①旧藩主和旧公卿改称“华族”,家臣、藩士及一般武士改称“士族”。 ②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 ③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和佩带刀剑的特权,取消其俸禄制度。 (2)意义: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武士阶层彻底瓦解。 4.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1)措施:1871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 (2)意义:学到了许多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深化认知]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对封建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确立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定的障碍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是明治维新能够取得

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 1.创办官营企业 (1)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 (2)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 (3)实行“劝业政策”,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近代企业。 2.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1)原因:近代民营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官营企业完成历史使命。 (2)实施:1880年,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 (3)作用:促进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化认知] 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而实现富国强兵的关键又在于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针对当时日本远远落后于欧美列强的实际情况,日本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日本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殖产兴业”政策也因此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 1.措施 (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模式着手建立近代意义的常备军。 (2)按照德国方式训练军队,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3)设立专门的军事院校,培养大量的高级军事人才。 (4)扶植军事工业,改进军事装备。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2.影响 (1)使日本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深化认知] 近代化常备军的建立,为镇压国内士族叛乱和人民起义提供了工具;阻止了日本进一步殖民地化,克服了民族危机,还为侵略亚洲各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_2明治维新的举措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明治维新的举措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根本内容。 2.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维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 知识点一破除旧政治体制 1.背景 (1)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的明治政府,为改革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2)明治政府于1868年以天皇名义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组织机构。 2.措施 (1)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①举措: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组建“御亲兵〞。 ②影响: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推进了日本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①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即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 ②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③取消武士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并分化,一局部成为资本家,另一局部成为普通劳动者。 (3)学习西方制度:1871年派岩仓具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概念阐释] 废藩置县 1871年7月,日本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政府曾通过奉还版籍、改革藩制,促使幕藩体制解体。 知识点二殖产兴业 1.第一阶段: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开展。 (1)领导机关:工部省和内务省。 (2)实施步骤

①接收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兴建铁路。 ②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设立“模范工厂〞,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开展。 ③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 2.第二阶段: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1)背景⎩⎪⎨⎪⎧①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开展。 ②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 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③官营企业已完成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等历史使命。 (2)方针:“处理〞官营企业,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开展。 (3)实施:1880年公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局部官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对资本家免征商业税。 (4)作用: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名师指津] 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知识点三 建立新式军队 1.内容 (1)建立新式军队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②公布第一个征兵令,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 ③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 (2)培养人才:注重对本国军事人才的培养,设立军事院校。 (3)建立海军: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4)改革军事机构:形成了直接隶属于天皇的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 (5)扶植军事工业:建立兵工厂和造船所,引进新技术,开展军工生产。 (6)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以内务省统一指挥,建立“国家警察〞制度。 2.影响 (1)使日本能够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展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八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从微观上来看,《明治维新》一课出自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八,主要讲述了近代日本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其在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中影响,展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改革前后的社会概貌。 从中观上来看,本课为选修Ⅰ世界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被侵略国家自救改革运动和传统东方社会融入世界潮流有重要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明治维新同时还处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基本确立的时代,由被迫打开国门到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到最终确立起适合国情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助于理解各国近代化道路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曲折性。同时也有助于树立一种观念:尽管各国近代化的道路和确立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只要是适合国情的,就是好的。 【学情分析】 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高二年级(1)班,在学习了前七个专题后,基本具备从材料中归纳概括改革背景和改革措施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不同时代和社会形态下的政治改革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高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辩证认识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本课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该班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加之缺乏完备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对改革的内容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攻克的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将三维目标整合为如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日本的基本史实,能够理解并能够说出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能够列举并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措施;探究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心人物伊藤博文与明治维新的命运关联,认识大和民族开放的心态,树立开放心态应对世界潮流;同时也应当注意在国际交往中的开放心态不应当凌驾于他人(或别国)的自由及利益之上。 【重难点】 1.重点:能够列举并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措施 2.难点:探究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思路:以伊藤博文生平三次赴欧美学习和考察为明线,展示明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一)学案:专题八 明治维新 24 含解析

学案24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标要求]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1.条件 (1)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列强的模式,大力扶植资本主义。 (3)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积极推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政策。 2.表现 (1)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并走向国外市场。 (2)日本政府对国内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发展很快,日本较早地产生了垄断组织.(3)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逐渐统治了各个工业部门,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名师指津]

推翻幕府统治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幼苗还非常脆弱。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以最新技术装备自己的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化探究 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一 个大型冶金企业—-官 办的八幡制铁所 材料如右图 思考 (1)日本八幡制铁所在19世纪末得以迅速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它的发展、壮大有何特点? 答案(1)倒幕运动消除幕府势力,明治政府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扶植和保护. 二、君主立宪政体

1.原因 (1)明治政府认为德国情况和日本相似,决定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2)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日本帝国宪法》 (1)颁布:1889年. (2)内容 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②臣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享有。 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期分别为终身和七年;众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④内阁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3.评价 (1)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同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宪法形式上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议会、内阁和法院,只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并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权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1、本课近代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而妄想用战争手段吞并中国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通过回顾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使学生产生疑问“日本一个弹丸小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强大实力去实现它的狼子野心?”,从而引出本单元的内容---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摆脱了民族危机,完成了明治维新,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2、本课的重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本课的难点是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和特点。通过重难点分析让学生掌握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本课内容涉及到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对于研究日本的历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知

识点。在世界的发展过程当中,日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对本课的学习,是对了解世界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在高考中要求: ①考查理解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 ②考查1868年明治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的内容: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改革,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储备:高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高中历史一年了,对于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基础的掌握,但是在运用知识、知识迁移、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是欠缺。所以对学生们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加以重点锻炼。 教学班级特点:通过我的观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以及和课代表的交流,本班学生特点如下:活跃好学,思维敏捷,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能力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不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因为是新组建班级,学生还在适应小组合作模式的阶段,不知道该讨论什么,该从什么方面着手,缺乏合作意识,不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怎么改?我经过一段时间地思考,决定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历史,用心去体验当时的历史从而体现出生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历史课它的特点就在于,历史永远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学习它的人要将自己“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感受。结合历史本身的特点,我尝试将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老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导演”,学生自己选主持人和记者,并且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作为受邀嘉宾来接受采访。每一堂课就是一期访谈节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了解倒幕的过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明治维新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影响 2、难点:如何评价明治天皇等历史人物。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5—10分钟时间,由小组表演历史小故事,小故事的设置,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的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 (二)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即谈的过程。由于让学生自己讲课,他们在知识点上把握肯定不到位,所以通过给他们前置性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基础知识,小主持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老师的角色,这样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当“小老师”的兴趣。基础知识的学习,主持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抢答、集体回答或是小组派代表回答等等。可以说小故事的表演,是让学生的一个“预热”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加热”过程,谈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通过以上的准备,探究知识的采访阶段,就会将这节课推向一个高潮。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专题八—九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明治维新 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1) ●教学目标 1.“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一目,教学中要抓准四个要点:①背景;②资本主义因素出现的途径;③表现;④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明治维新的物质基础。 2.“人民的抗争”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农民的反抗斗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民反抗斗争的原因、表现及说明的问题。②大盐平八郎起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起义的性质、时间、领导人、经过及意义几个方面掌握。③人民反抗斗争的作用:教师结合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出发点,也影响着后来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步走向世界经济强国。那么,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背景——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教学过程 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1.原因 生产力提高,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表现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2)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有所发展。 3.影响 (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新兴地主。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少数人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

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有些商人获得了购买武士头衔和参与藩政的特权,成为新兴阶层。 二、人民的抗争 1.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1)原因: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残酷剥削,生活在死亡线上。 (2)代表: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领导:中下级武士。 ②地点:大阪。 ③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④影响 a.武士主动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暴动,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第一次。 b.暴露了幕府政权的腐朽和无能,幕府政权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c.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2.大名开始挑战幕府政权的权威,离心倾向加剧 (1)代表:萨摩、长州等地的大名。 (2)措施: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 (3)影响 ①天皇也称机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②幕府政权面临着内部的危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