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维生素C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物化学反应,能够保持人体细胞及血管基质的完整性,维生素C现已广泛应用于抗感染、过敏性反应、心血管系统、癌症、糖尿病等临床辅助治疗,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维生素C;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维生素C的药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为3-酮基-L-呋喃古洛糖酸内酯,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本品与机体内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维持免疫功能,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2 临床应用

2.1预防感冒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证实,维生素C

可以帮助维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高剂量的维生素(1000毫克/天)更可以有效增强白细胞活力,促进免疫系统抗击细菌和病毒的能力,从而减少感冒次数。

2.2对心血管的作用

维生素C有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促进胆固醇在肝脏转移,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维生素C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肌糖元,促进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对心肌细胞缺血损伤有预防和修复作用。

2.3抗过敏

维生素C其有抗组胺和缓激肽作用,可协同组胺药增强抗过敏作用。维生

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可保持细胞同质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及其正常功能,降低细胞间质的通透性,也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2.4预防扁桃体摘除术后出血

采用术后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C预防术后出血。具体方法是术前30分钟内用维生素C 0.5g加入20%或50% 40分钟内静脉推入,术后立即用维生素C 1g 加入10%GS静脉推入。扁桃体摘除手术前后静脉注入维生素C安全可靠,又无副作用,应用方法简便,不失为预防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2.5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采用维生素C加氨茶碱治疗寻常银屑病,具体方法是维生素 C 5g加入10%GS 500ml中静脉点滴、qd,同时口服氨茶碱0.1g、Tid,连续应用30天为一疗程。

2.6治疗酸性化学眼病

酸性化学眼伤过去强调用磺胺嘧啶钠来中和,研究发现伤后1小时内,结膜囊内pH值已恢复正常,化学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其治疗原则主要是促进胶原合成,回事组织修复和防止角膜溃疡发生。由于维生素C在胶原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早期应用可防止角膜溃疡发生。

在酸性化学眼伤投以大剂量维生素C能迅速纠正烧伤后维生素C的锐减,对预防角膜溃疡和穿孔都有明显效果。

2.7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采用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使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上升到正常,疗效与对照组用泼尼松治疗相似。方法:分3次口服维生素C 1.5~2.0g,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再持续服用60天。维生素C仅适应于轻、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3 皮肤疾病与美容方面

3.1 继发性红皮病临床应用维生素C可使全身皮肤肿胀消退,潮红、脱屑逐渐好转,直至消退。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糖的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能使组织产生细胞间质,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抗组胺作用。

3.2 黄褐斑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作用与其氧化还原作用有关。

3.3 抗衰老作用由于维生素C具有高度还原性质而胡抗氧化的生理作用,因而它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生物膜的破坏,降低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直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4 维生素C应用过量的问题

在应用维生素C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就警惕其副作用,尤其过量长期不恰当的使用,也会给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大剂量维生素C,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还可致高尿酸血症、泌尿道结石、巨幼红细胞贫血甚至停药反应等。另外,连续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停药后可出现维生素C缺乏,发生坏血病。因此,临床医师应当视病情选择适应症,酌情使用,避免濫用。

5 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维生素C高于4g,可出现以下情况:①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由于尿中草酸盐急剧升高,故可以出现草酸盐过多所形成的结石症。②由于它是强还原剂,故可升高血中、尿中草酸盐含量,导致痛风病突然发作。③孕妇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使后代产生坏血病。④维生素C的强还原作用,可使大便潜血实验呈假阳性反应,还会常出现腹痛腹泻。⑤儿童大量服维生素C易患骨质疾病,高浓度维生素C静脉注射还可产生溶血反应。一般认为服维生素C的剂量应控制在2g以下。

6 结语

维生素C是维生素中供给量最大的一种,最早应用于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病。对于维生素C的摄入量,成人每日摄入45mg即可维持一般的营养水平,低于10mg则可能患坏血病。临床应用除预防感冒、心血管病、抗过敏、眼伤等,其多以大剂量使用,联合应用。临床医师应当视病情选择适应症,酌情使用,避免滥用。除了上述临床联合辅助用药之外,现在维生素C 还应用于肾病,以及急性酒精中毒等的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肿瘤等临床应用,维生素C 多以大剂量、联合应用方式为主。而维生素C 粉针具有比水针更稳定、比片剂疗效更快、剂量调节更灵活的特点,所以未来维生素C 粉针在临床联合辅助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丁焱.维生素C的功能与应用[J].宿州师专学报,2002,3(17):61-62.

[2]曾翔云.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与膳食保障[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4:52-54.

[3]文涛.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6(6):646-647.

[4]宋修爱、单淑波、张丽香,维生素C注射液外用治疗口腔溃疡[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2):1821

[5]王希成,维生素C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2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8):1178

致谢

论文是在赵芳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和大纲的题写中老师都给予我启发性的意见。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对我严格督促,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老师认真负责。在此,我很诚挚的感谢他给予我的指导,感谢他繁忙教学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维生素的全部种类及作用

维生素的全部种类及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 维生素A:维生素A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维生素A 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carotene),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provitaminA,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A的效用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维生素A 可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生病时能早日康复;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有助于祛除老年斑;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外用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维生素A缺乏时的表现:干眼症,夜盲症。长期对脂肪的吸收不良往往会导致缺乏维生素A,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孩身上,主要是因为饮食的摄取量不足所致。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牛奶、奶制品、奶油、黄色水果。 维生素A副作用: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 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 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中毒征兆有脱发、胃痛、呕吐、腹泻、皮疹、骨痛、生理功能紊乱、疲劳、头痛、肝脏肿大、皮肤剥落、视力模糊等。 B族维生素: B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 族维生素。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纪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菌。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 B2:又叫核黄素。核黄素(维生素B2)为黄素酶类的辅酶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的呼吸链中起递氢作用,对神经细胞、视网膜代谢、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与核黄素密切相关。若缺乏时,可出现舌炎、口角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眼结膜炎、畏光等。核黄素的缺乏主要是因为机体摄取维生素B2量不足所致,成人每天需要量是15~20mg,肠道细菌虽能合成维生素B2,但量少,故主要靠食物提供。机体贮存有限,多余部分随尿排出。 b3:又称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在体内转化为烟酰胺后,发挥药理作用,后者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无分解的过程。烟酸还可降低辅酶A的利用;通过抑制密度蛋白的合成而影响

维生素C

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已糖醛基酸,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关键词:维生素C,质量控制,含量测定 1.简述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英文名称:Vitamin C ,Ascorbic Acid 1.1性质 分子式:C6H8O6;分子量:176.12u;CAS号:50-81-7;酸性,在溶液中会氧化分解。 1.1.1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沸点:(无);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nm,荧光波长-无nm; 1.1.2维生素性质 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推荐摄入量:每日60毫克;最高摄入量:引起腹泻之量; 缺乏症状:坏血病;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柑桔类水果、蔬菜等 1.2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2.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

2.1 药理毒理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 2.2 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2.3 适应症 1.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 2.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 3.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 4.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3.维生素C系列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厂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的VC衍生物,如瑞士罗氏公司除了生产VC、VC粉、脂肪包膜VC外,还有一定生产规模的VC钠(L-抗坏血酸钠)、VC钙(L-抗坏血酸钙)、VC多磷酸酯、VC棕榈酸酯、VC磷酸酯镁、VC硬脂酸酯、VC-葡萄糖化合物等品种,这些产品的售价远远高于VC。我国也有厂家在研究,但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规模上仅是刚刚起步。 《中国药典》2005版收录了以下复方制剂: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颗粒、维生素C钙、维生素C钠、维生素C片。 由于VC在生产片剂时常用湿法制粒,需经过制软材、制粒、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与水份、高温接触时间较长,会加速VC的氧化。而将普通VC原料用不同的辅料进行微囊包衣处理,制成含量不同的可直接压片的颗粒VC,即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附加值。目前VC的复方制剂已发展了水溶性、脂溶性、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类等多种品种。 4.维生素C的鉴别 4.1与硝酸银反应。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基,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产生黑色金属银沉淀。 4.2与2,6-二氯靛酚反应。2,6-二氯靛酚反应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作用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 4.3与其他氧化剂反应。维生素C可被亚蓝基、高锰酸钾、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磷钼酸等氧化剂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抗坏血酸可使其试剂褪色,产生沉淀或呈现颜色。

维生素C使用说明书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 【药理作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维生素c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14u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适应症】 适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于克山症,心源性休克时抢救。亦可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 维生素类药。适用于 1.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于克山症,心源性休克时抢救。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2血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1)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2)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3)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0.1g~0.25g,每日1~3次;小儿每日0.1g~0.3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需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 1 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 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 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 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 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6 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核黄素、三氯叔丁篇二:注射用维生素c说明书核准日期:2007年1月22日 修改日期:2009年12月31日 注射用维生素c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维生素c 英文名称:vitamin c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weishenɡsu c 【成份】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6h8o6 分子量:176.13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水溶液显酸性反应。 【适应症】适用于:防治坏血病和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于克山症,心源性休克时抢救。本品亦可用于慢性铁中毒、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

维生素C说明书

维生素C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维生素C片 商品名称:维生素C片(东北)维生素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 拼音全码: weishengsuCpian(dongbei)weishengsuweishengsucfuheweish engsu 【主要成份】维生素C。 【性状】本品为片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预防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规格型号】 100s 【用法用量】口服。用于补充维生素C:成人一日50-100毫克。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成人一次100-200毫克,一日3次;儿童一日100-300毫克。至少服2周。 【不良反应】 1.长期服用每日2~3克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故宜逐渐减量停药。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3.过量服用(每日用量1克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恶心呕吐、胃痉挛。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不宜长期过量服用本品,否则,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2.本品可通过胎盘并分泌入乳汁。孕妇服用过量时,可诱发新生儿产生坏血玻3.下列情况应慎用:(1)半胱氨酸尿症(2)痛风(3)高草酸盐尿症(4)草酸盐沉积症(5)尿酸盐性肾结石(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7)血色病(8)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9)镰形红细胞贫血(10)糖尿病(因维生素C干扰血糖定量)。4.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6.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本品参与机体内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C注射液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妊娠:大量使用会诱发新生儿坏血病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7年2月8日 修改日期:2010年10月1 【药品名称】 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称】 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 Weishengsu C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L-抗坏血酸。辅料为无水碳酸钠、胱氨酸、无水亚硫酸钠、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1)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 (2)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 (3)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规格】 5ml:1g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l00-250mg,每日1-3次;必要时,成人每次2-4g,每日1-2次或遵医嘱;小儿每日

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 【禁忌】 未进行相关试验且无可参考文献,故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 (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 (2)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 (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

维生素C说明书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兽用非处方主治:维生素C缺乏症,也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和高热、外伤或烧伤及贫血、过敏性皮炎等的辅助治疗。 【兽药名称】 通用名称:维生素C注射液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Zhusheye 【主要成分】维生素C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维生素C在体内和脱氢维生素C形成可逆的氧化还原系统,此系统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及神经递质、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促进铁在肠内吸收,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以及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等作用。 维生素C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25%,在肝脏代谢,维生素C主要以原形从尿排泄,过量时被代谢为草酸(乙二酸)。 【药物相互作用】①与水杨酸类和巴比妥合用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②与维生素K3、维生素B2、碱性药物和铁离子等溶液配伍,可降低药效,不宜配伍。 【适应证】用于维生素C缺乏症,也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和高热、外伤或烧伤,还用于贫血、有出血倾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过敏性皮炎等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肌内、静脉注射:一次量,马10~30ml;牛20~40ml;羊、猪2~5ml;犬0.2~1ml。 【不良反应】给予高剂量时,尿酸盐、草酸盐或胱氨酸结晶形成的风险增加。 【注意事项】(1)不宜与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维生素B12、维生素K3等溶液混合注射,因易氧化失效。 (2)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灭活作用,因此不宜与这些抗生素混合注射。 (3)大剂量应用时可酸化尿液,使某些有机碱类药物排泄增加。 (4)给予极大剂量时可能导致腹泻和诱发尿结石。 【休药期】0日。 【规格】10ml∶1g 【包装】10ml×10支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兽药字(2012)140062795 【执行标准】《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 【生产企业】江西博莱大药厂

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它在人体内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作用,可以帮助抵御疾病,促进健康。本文将从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两个方面来阐述其重要性。 一、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 1.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对细胞结构的损伤,并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长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降低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2. 促进铁吸收 维生素C可以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易于吸收的铁离子形式。因此,维生素C不仅可以预防贫血,还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3. 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C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少 感染的风险。此外,它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巨噬细胞的 活性,加速伤口愈合。 4. 抗炎作用 维生素C可以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减轻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并缓解风湿性关 节炎等慢性疾病的病情。 二、维生素C的应用 1. 预防感冒 维生素C可以帮助身体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一些研 究表明,每日摄入500毫克的维生素C可以减少感冒的症状和病程。

2. 保护心血管系统 维生素C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从而保 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长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防止晒伤 维生素C可以帮助抵抗紫外线的损伤,并促进皮肤细胞的修复。因此,人们可以在外出时使用含有维生素C的防晒霜来保护皮肤。 4. 维护口腔健康 维生素C可以促进牙齿的生长和修复,预防牙龈出血和牙周病 的发生。此外,它还可以缓解口腔溃疡等口腔炎症的症状。 总之,维生素C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保持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人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 如柑橘、猕猴桃、绿叶蔬菜等。同时,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

高剂量维生素C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高剂量维生素C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研究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被广泛认可为能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剂量维生素C还可能对结直肠癌 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一、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机制 维生素C通过多种方式发挥着其抗癌作用。首先,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应激,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其次,维生素C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使癌细胞凋亡。 最后,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 二、维生素C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剂量维生素C对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阻断肿瘤细胞增殖来抑制结直 肠癌的发展。另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调节肿瘤干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 结直肠癌的扩散和转移。这些实验证据表明,维生素C可能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 潜在药物。 三、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前景 维生素C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临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一项最新的临床试验发现,高剂量维生素C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还 发现,维生素C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的效果。然而,目前 相关的临床试验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维生素C在结直肠癌治疗 中的作用。

四、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维生素C具有抗癌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小心谨慎。高剂量维生素C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腹泻和肾脏问题等副作用。此外,维生素C的治疗效果还 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在使用维生素C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辅助 疗法时,需谨慎选择剂量,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五、其他研究进展和挑战 除了对结直肠癌,维生素C在其他癌症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如乳腺癌、肺癌等。然而,维生素C的抗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临床应用中还有许 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来提高维生素C的生物 利用率和抗癌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结语 维生素C作为一种天然物质,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使细胞凋亡以及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维生素C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实 验和临床的验证。然而,在将维生素C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时,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解决其剂量和给药方式等问题。维生素C的抗癌机制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和探索。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维生素C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角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不良反应】 1.长期服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 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3.大量应用(每日用量1g 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时)、 恶心呕吐、胃痉挛。 】 葡萄糖 不良反应】静脉炎;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外渗可致局部肿痛;反应性低血糖;高血糖非酮症昏迷;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原有心功能不全者补液过快可致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左心衰竭;Ⅰ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时偶有发生高钾血症。 哌替啶 为吗啡的1/10-1/8,与吗啡在等效剂量下可产生同样的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但后者维持时间较短,无吗啡的镇咳作用。与吗啡相似,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及κ受体激动剂而产生镇痛、镇静作用。肌内注射后10分钟出现镇痛作用,持续约2-4小时。能短时间提 对胆道括约肌的兴奋作用使胆道压力升高,但亦较吗啡弱。本品有轻微的阿托品样作用,可引起心搏增快。 不良反应 1.治疗剂量时可出现轻度的眩晕、出汗、 23.本品逾量中毒时可出现呼吸减慢、浅表而不规则,发绀,嗜睡,进而昏迷,皮肤潮湿冰冷,肌无力,脉缓及血压下降;偶尔可先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瞳孔扩大、心动过速、兴奋、谵妄,甚 至惊厥,然后转入抑制。4.中毒解救

维生素C泡腾片

维生素C泡腾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维生素C泡腾片 英文名称:Vitamin C Effervescent Tablets 【成份】 本品每片含主要成份维生素C1克。辅料为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2,糖精钠,碳酸氢钠,氯化钠,蔗糖,酒石酸。 【适应症】 1.增强机体抵抗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 2.用于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3.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 【用法用量】 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后服用,溶解后成为一杯鲜甜味美的橙味饮品。成人一日2片,儿童一日半片。 【不良反应】 1.长期服用每日2~3克可引起停药后维坏血C缺乏症宜逐渐减量停药。 2.长期应过量服用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过量服用(每日用量1克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1mg以上)、恶心呕吐、胃痉挛。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不宜长期过量服用本品,否则,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维生素C缺乏症症状。

2.本品可通过胎盘并分泌入乳汁。孕妇服用超过推荐剂量时,可能诱发新生儿产生维生素C 缺乏症。 3.下列情况应慎用:(1)半胱氨酸尿症(2)痛风(3)高草酸盐尿症(4)草酸盐沉积症(5)尿酸盐性肾结石(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7)血友病(8)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9)镰形红细胞贫血。 4.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品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妊娠妇女每日大量摄入本品可能对胎儿有害,但未经动物实验证实。 老人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1.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维生素C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C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药物。它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发热和炎症等症状。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药理作用外,布洛芬在神经系统中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本文将从维生素C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 布洛芬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在神经系统中,氧化应激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布洛芬通过提供维生素C,增加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 炎症抑制作用: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前列腺 素合成,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炎症反应在神经系统中常常伴随着疾病的发展,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布洛芬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3. 神经发育促进作用:维生素C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促进神经发育和修复的作用。它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和维持神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布洛芬通过提供维生素C,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加速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 4. 神经传导调节作用:布洛芬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过程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它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如神经病症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综上所述,布洛芬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除了常见的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它通过提供维生素C,增加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此外,布洛芬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发育和修复、调节神经传导等方式,保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然而,需要注意的

维生素C的工作原理

维生素C的工作原理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本文将详细解析维生素C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一、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维生素C的化学名为L-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O6。它是一个六碳酸,带有多个羟基。维生素C是一种弱酸,可以在水溶液中电离,形成抗坏血酸阴离子。 二、维生素C的工作原理 1.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细胞内自由基的生成。自由基是一种高度反应性的化学物质,会对细胞和DNA造成损害。维生素C通过捕捉和中和自由基,减少了自由基对细胞的危害,保护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辅酶作用 维生素C对于某些酶的活性具有辅助作用。它能够促进某些重要酶的催化反应,如胶原合成酶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等。这些酶在人体内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维生素C的辅酶作用对于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3. 细胞信号传导

维生素C参与了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它可以调节细胞内信号 分子的生成和释放,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节基因的表达等。维 生素C的参与使得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更加精确和高效。 4. 免疫调节 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它可以促进白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5. 血管保护 维生素C对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它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和 抗氧化能力,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6. 促进铁吸收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它可以将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 转化为血红素铁,增强人体对铁的吸收效果。这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等疾病非常重要。 三、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C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尤其是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菠菜、西红柿、花椰菜等都是 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四、维生素C的摄入建议和缺乏症状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Zhusheye 剂型:注射剂 【成分】维生素C。 化学名称:L-抗坏血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6H3O6 分子量:176.13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适应症】(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②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③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用法用量】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必要时,成人每次2~4g,每日1~2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

大剂量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大剂量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维生素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来源不同,生理功能各有所异。人体内维生素来源绝大部分是从食物吸收和药物补充,仅少数 如维生素K1、B6、叶酸是体内细菌合成。维生素是临床各科常用药物,主要是治疗维生素缺 乏症,也可用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C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水溶液不稳定,遇空气或加热都易变质;在碱性 液中易氧化失效;氧化剂、光、热、核黄素及微量的铜、铁等能加速其失效。在体内参与糖 代谢及氧化还原反应;是某些酶的成分;能使组织产生胶原质;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血 液的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使血脂下降;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且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故临床上用于坏血病的预防和治疗;用于出血性素质及机体器官出血;亦用于传染病、药物 中毒、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急性克山病、创伤愈合不良等疾患。 近年来,由于对维生素C治疗危重病的机理及其症状价值进行了更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 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是治疗严重感染,包括病毒性感染及多种危重病的 有效药物之一。其理由是:维生素C除具有前述药理作用外,尚是一种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而氧自由基则可引起蛋白质、核酸、脂类和多糖等大分子损伤,引起组织器官的毛细血 管壁通透性改变,造成组织器官的水肿、出血及变性坏死等改变。而体外实验证实,维生素 C可减少多种因素激发的嗜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维生素C能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溶化,阻断发病的病理环节。故可阻抑DIC的发生。大剂量的维生素C(0.25/kg)能阻断氧自由基的 链式反应。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阻抑心律失常,控制和减轻心绞痛,促进心 肌梗塞的修复。这主要是由于维生素C是较强的抗氧化剂,能阻止氧自由基对心肌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可减轻心血管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维生素C能治疗肝脏疾患,主要是因为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肝糖元的合成,从而 增强了肝脏的解毒和抗毒能力。 维生素C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1)阿司匹林:减少抗坏血酸的肠道吸收,最高可达1/3,同 时增加维C的排泄,因此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必须加大维C剂量。(2)华法令:是常用 的抗凝血剂,维C可能对部分患者减少华法令的抗凝效果。(3)避孕药:较大剂量维C(1 g/d以上),有可能影响避孕药的效果。(4)铁制剂:维C可增加铁离子吸收。(5)饮酒和含乙 醇的药物均使维C消耗增加,造成维C缺乏。(6)巴比妥类安眠药:当此类药物与维C同时使 用时,可加速后者从尿中排泄,导致体内维C缺乏。(7)三环抗抑郁药:临床较常用。但 如果与维C合用,可增加肾小管对抗抑郁药的重吸收,因此增高其血药浓度,容易导致其过 量和中毒。(8)异丙基肾上腺素:与维C同时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加快心率的变时性作 用可以被减弱。 维生素C不仅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而且对肿瘤细胞还有抑制及杀伤作用。有文献报道维生素 C可影响肿瘤凋亡相关基因p53,c myc及bcl 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内DNA复合物合成,干扰 肿瘤细胞代谢周期,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因维生素C水溶液不稳定,遇空气或热易变质,在碱性药液中易氧化失效,故应现用现配、 避光和热。尽量单独使用,不与碱性药伍用,以免降低效价。大剂量使用时,由于浓度较高,故刺激血管引起疼痛。所以最好利用深静脉置管给药;或给药后即给等渗液快速冲洗血管, 减轻维C对血管的刺激。可间断给药,且速度不宜过快。维生素C很少引起严重反应。个别 病人应用时偶可出现口唇麻木、头晕、胸闷、气促、心悸、荨麻疹等,应减慢给药速度或停药。有资料认为,维生素C与磺胺类药物伍用可增加后者的不良反应;与阿斯匹林、巴比妥 类药合用可使后者排泄加快,与核黄素、氯丁醇、铁及铜制剂合用能加速维生素C失效;与 抗凝药合用可降低抗凝效果,故应注意。 参考文献

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维生素C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物化学反应,能够保持人体细胞及血管基质的完整性,维生素C现已广泛应用于抗感染、过敏性反应、心血管系统、癌症、糖尿病等临床辅助治疗,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维生素C;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维生素C的药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为3-酮基-L-呋喃古洛糖酸内酯,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本品与机体内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维持免疫功能,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2 临床应用 2.1预防感冒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证实,维生素C 可以帮助维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高剂量的维生素(1000毫克/天)更可以有效增强白细胞活力,促进免疫系统抗击细菌和病毒的能力,从而减少感冒次数。 2.2对心血管的作用 维生素C有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促进胆固醇在肝脏转移,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维生素C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肌糖元,促进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对心肌细胞缺血损伤有预防和修复作用。 2.3抗过敏 维生素C其有抗组胺和缓激肽作用,可协同组胺药增强抗过敏作用。维生

维生素C防治肿瘤作用的研究

维生素C防治肿瘤作用的研究 [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当它转化成脱氢维生素C的形式则被氧化。维生素C发挥的许多生物学功能与它的氧化还原作用有关。近年来维生素C作为一般的抗氧化剂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抗氧化剂它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和预防肿瘤过程中,由于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 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弄清这些矛盾的结果,对临床合理使用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维生素C 肿瘤抗氧化剂 [前言] 维生素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来源不同,生理功能各有所异。维生素是临床各科常用药物,主要是治疗维生素缺乏症,也可用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水溶液不稳定,遇空气或加热都易变质;在碱性液中易氧化失效;氧化剂、光、热、核黄素及微量的铜、铁等能加速其失效。在体内参与糖代谢及氧化还原反应;是某些酶的成分;能使组织产生胶原质;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血液的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使血脂下降;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且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故临床上用于坏血病的预防和治疗;用于出血性素质及机体器官出血;亦用于传染病、药物中毒、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急性克山病、创伤愈合不良等疾患。维生素C在不同情况下显示不同的作用:低浓度时为抗氧化作用而高浓度时为强氧化作用[1]。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的水溶性己糖衍生物,它的分子式是C6H8O6,其分子中2位和3位碳原子的两个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释放出H+,而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维生素C和脱氢维生素C在人体内形成可逆的氧化还原系统,此系统在生物氧化、还原作用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的吸收,促使血脂下降;提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抑制病毒的增生;增加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参加解毒功能,并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 1 现就维生素C防治肿瘤的研究 人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低下与肿瘤的发生关系。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尽管红细胞中维生素C的浓度比其它有核细胞低很多,但它能很好的保护红细胞免受细胞外氧化应激,能保护红细胞免受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可以还原超氧化物、羟基、次氯酸以及其它活性氧化剂,这类氧化剂可能影响DNA转录或损伤DNA、蛋白质或膜的结构,所以维生素C在细胞氧化防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最近发现其在决定数千种细胞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羟化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羟化反应是由各种含非血红素铁的二氧化酶催化,包括脯氨酰、天冬酰胺酰和赖氨酰二氧化酶、DNA修复酶,最重要的是在这些酶中活性形式的铁离子

盘点维生素C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盘点维生素C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维生素C(Vc,又称L-抗坏血酸)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抗坏血酸在大多的生物体可借由新陈代谢制造出来,但是人类是最显著的例外。最广为人知的是缺乏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在生物体内,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其广泛的食物来源为各类新鲜蔬果。 不过,人类不能自己制造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这是因为人类本来用于制造维生素C的基因(即“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gene for L-gulonolactone oxidase, GULO)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突变,所以人体无法合成蛋白质GULO酶,也就无法制造维生素C。 维生素C为酸性己糖衍生物,是稀醇式己糖酸内酯,Vc主要来源新鲜水果和蔬菜,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Vc有L-型和D-型两种异构体,只有L-型的才具有生理功能,还原型和氧化型都有生理活性。 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说法,似乎是从著名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1901-1994)开始流行的。1979年,鲍林出版了《维生素C与癌症》一书,竭力宣称大剂量维生素C对癌症有效。此后,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维生素C确实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不过,也有不少研究人员指出维生素C不能滥用,若滥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除了抵抗癌症的作用之外,维生素C也具有延缓白内障发展、改善心血管等功能。 1.Redox Biol:揭示高剂量维生素C杀死癌细胞机制 作为一种癌症疗法,维生素C并不那么完美,但是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经常以一种注定会失败的方式使用它。 大多数维生素C疗法涉及口服这种物质。然而,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证实静脉注射维生素C---绕过正常的胃肠道代谢和分泌途径---会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 1 引言 维生素C注射液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所以,维生素C注射液的适应人群较广,比如在污染环境工作的人,体内维生素C高的人,几乎不会再吸收铅、镉、铬等有害元素;对于从事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的人,这些人因流汗过多会损失大量维生素C,应及时予以补充;对于脸上有色斑素的人,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C 可抑制色斑素的生成,促进其消退。 维生素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是L-抗坏血酸,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维生素C注射液用于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由于人类健康越来越收到重视,而维生素C对人类健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它的抗癌作用的认可,使人类对维生素C日趋重视。显然,对维生素C的研究很有必要。而对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的预测对维C的应用亦有很大的帮助。 2预测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 2.1预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原理 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反应是一级反应。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c/dt=kc,将其进行积分变形得到LgC=kt/(-2.303)+LgC0,式中C0为t=0时维生素C的浓度,k为维生素C 的氧化降解速度常数。在70℃,80℃,90℃,100℃分别各在不同的时间段由恒温加速实验得出维生素C的含量,而由上式在变量C和t中求出斜率,即k值,在四种温度下得出k70,k80,k90,k100,再根据在不同温度下不同k值,由Lgk = ( - Ea/ 2.303R)· (1/ T) + LgA,线性回归得出Ea和A,从而可求出25 ℃或任何温度下的氧化降解速度常数及其有效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