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药理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治热毒血痢、肠风带血、赤白带下、黄疸尿闭、疳积、皮肤瘙痒、阴疮湿痒、烫伤、疥廯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1]。其主要成分苦参素(Kushenin)是一类含有苦参次碱15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含量在98%以上;还含有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有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病毒、抗生育、对心功能影响、中枢抑制等药理作用。现将药理作用简要综述如下。

1 对肝病的作用

1.1 抗肝炎病毒作用:研究证实,苦参素具有明显、明确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抗肝纤维化的双重作用。陈亚军[2]用其治疗慢性乙肝患者40例,并与对照组40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HBeAg转阴率为35%,HBV-DNA转阴率为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苦参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其具体表现在:(1)可抑制含HBV基因转染的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2)可抑制HBV转基因小鼠抗原的表达[3];(3)显著降低鸭HBV(DHBV)感染鸭血清DHBV-DNA水平。

1.2 抗肝损伤作用:苦参素对各种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肝功能损伤较重并伴有黄疸的患者[4]。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肝损伤并非因HBV在肝细胞内繁殖引起,而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苦参素不仅抑制HBV的复制,还对感染后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而减轻肝损伤程度。此外,苦参素可阻断肝细胞的异常凋亡,对实验性小鼠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1.3 抗肝纤维化作用: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和共同病理过程,因此延缓或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对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5],应用苦参素(实验组)的肝组织增生程度明显低于肝纤维模型组,其胶原含量及胶原的mRNA表达均低于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表明其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2 抗肿瘤活性

2.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素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C2增殖。MTT 试验显示,苦参素对HepC2 抑制作用有时间计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C2 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电镜下细胞的恶性形态表型减弱甚至消失,胞核减少,核浆比减少,核仁缩小。以上结果显示苦参素可抑制肝癌HepC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6]。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人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

2.2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近期的研究表明,苦参素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效应。司维柯[8]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苦参素能显著降低K562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同时伴随细胞的明显分化。

2.3 抗肿瘤细胞黏附与浸润转移:肿瘤转移时关键的一步是必须使癌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细胞的内皮细胞发生粘附,然后再通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组织从而形成癌灶。Ermak等[9],CD44V6可以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某种配体结合,从而转移到那里的肿瘤细胞能更好的粘附和生长。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1 抗心律失常作用:黄彩云等[10]通过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苦参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表明:苦参素10 mg/kg、20 mg/kg能明显对抗乌头碱20 mg/kg,BaCl2 2 mg/kg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苦参素也能明显对抗CaCl2-Ach(CaCl20.6%+Ach0.0025%)混合液10 mg/kg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实验证明苦参素有负性传导作用,这些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

3.2对心肌功能的影响:苦参素可增强离体豚鼠右心房收缩力。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苦参素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李青等[11]报道,苦参素能不同程度的加强离体豚鼠乳头肌的收缩力,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

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苦参素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拮抗苯丙胺所致兴奋,加强戊巴比妥、水合氯醛和氯丙嗪等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化学、热刺激有明显镇痛效果。对戊四氮、士的宁惊厥无保护效果,反而增强士的宁的毒性[12]。

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苦参素可使小鼠血白细胞增高,使白细胞吞噬异物活性明显增强。但对巨噬细胞则有细胞毒作用,能明显降低巨噬细胞抑制P815细胞增殖的效应,且降低其吞饮中性红染料的能力,并能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抑制白介素-2的产量,ID50前者为0.55~0.65 mg/ml,后者为0.1 mg/ml。

6 平喘

苦参系列剂型对多种实验性哮喘模型均有较强的平喘效果。苦参素能明显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所致体外气管平滑肌和肠平滑肌的兴奋,其平喘原理与其组胺H1-受体发生竞争性拮抗有关。苦参总黄酮则有祛痰作用。

7 展望

目前,已经从苦参中分离得到生物碱、黄酮、挥发油和脂肪酸等多种成分,具有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肝脏、皮肤等方面广泛的药理活性。1998年2月24日,卫生部批准氧化苦参碱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五类新药。苦参素注射液是我国自主开发完成、享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纯天然生物碱类药品,由于其疗效可靠,临床应用量迅速增长,故进一步加强对苦参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1.

[2] 陈亚军.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166.

[3] 陈小松,王国俊,蔡雄,等.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0):746.

[4] 赵平,李捍卫,楼敏,等.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联合干扰素或苦参素治疗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18(1):80.

[5] 康文臻,谢玉梅,聂青和,等.苦参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J].世界消化杂志,2003,11(2):198.

[6] 司维柯,尚桃元,康格非.苦参碱对人体癌细胞HepG2的细胞形态影响和相关增殖因素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6):553.

[7] 王兵,王国俊,徐钧.氧化苦参碱对肿瘤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实用肿瘤杂志,2000,15(5):297.

[8] 司维柯,秦建平,蒋纪恺.苦参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研究[J].中草药,1997,28(5):309.

[9] Ermak G,Jennings T. Restinicted pattern lf CD44 variant exon ex-pression in human papitlary thyroid carcinoma [J].J Can Res,1996,56(5):1037.

[10] 黄彩云,黄胜英,谢世荣,等.氧化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1,23(4):262.

[11] 李青,王进,毛小洁,等.氧化苦参碱的强心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4):281.

[12] 蒋袁西絮,于建强,彭建中.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22(3):157.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1 苦参碱的来源 苦参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明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言:“苦以味名,参以功名”。苦参也是常用蒙药之一,其主要功效为化热、调元、燥“黄水”、表疹,治疗瘟病初期、风热、麻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苦参异名为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等,分布于全国除青海、新疆外的大部分地区,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国外最早对苦参的研究记录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国内对其系统研究则始于1972年。1958年苦参碱首次提取、分离和确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陆续发现了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啶碱、异苦参碱等其他生物碱。目前从苦参中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为生物碱和黄酮两类,此外还有少数酚类、三萜类、苯丙素类、脂肪酸类和氨基酸类成分。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在于其生物碱成分,现已从苦参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得到的生物碱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异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等。苦参碱由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得,一般为苦参总碱,其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苦参碱的分子式为C15H24N2O(图1),属于四环的噻嗪啶类,分子骨架可看作2个噻嗪啶的杂体,其它来源为中药苦豆子和广豆根。在苦参碱研究的最初阶段,国外采用含有20%的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苦豆子生物碱提取物制成氧化苦参碱片,这种制剂于1988年上市。中国古代主要利用苦参碱的利尿和杀虫作用进行疾

病的治疗,近年来逐渐开发出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等苦参碱制剂。 图1 苦参碱的分子结构 2 苦参碱的药理作用 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抗肿瘤、抗肝损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降血脂、抗炎等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苦参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其机制为苦参碱能够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改变癌基因和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苦参碱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自噬,还对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孟凡等研究苦参碱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和PEG10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在苦参碱的质量浓度大于0.1g·L-1时具有抑制HepG2增殖的作用,该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HepG2细胞经苦参碱处理后,其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EG10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此外,苦参碱能调控肝癌细胞HepG2端粒酶的活性并影响其细胞周期,这些作用与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2.2 抗肝损伤作用 苦参碱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过程中细胞分泌的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并且该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苦参碱进

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 应用的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在我国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治疗以放、化疗为主,不良反应较大。近年来,植物提取物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研究受到肿瘤学者的重视,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属于四环的喹诺里西啶生物碱。有研究显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如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癌、镇痛、抗过敏及抗感染等。苦参碱类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及广豆根等中,这一类生物碱包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目前,有研究证实,苦参碱主要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力等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还没有定论。氧化苦参碱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抗肿瘤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笔者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作用机制 苦参碱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包括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同时具有改善患者恶病质状态及降低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中晚期肝癌、肺癌、直肠癌等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复杂,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1.1 胃癌 苦参碱能抑制胃癌细胞株增殖、黏附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DNA合成。朱晓伟等研究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可增加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S期和G2/M 期细胞百分比。郭俊等研究显示,苦参碱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崔若凡等在ARK5与MMP-2及MMP-9表达的相互关系中证实,MMP-2及MMP-9作为ARK5的下游信号分子,共同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标签:苦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化学成分 1.1生物碱类苦参生物碱大多数是喹诺里西啶类,极少数为双哌啶类。已从苦参中分离出生物碱41个,按其骨架类型分为以下几种:苦参碱型30个,金雀花碱型3个,臭豆碱型4个,羽扇豆碱型1个,双哌啶型2个,以及l,4二氮杂茚满型1个。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定碱、异槐定碱、异苦参碱、别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醇、氧化槐醇、异槐果碱、金雀花碱、羽扇豆碱、臭豆碱、黄叶槐碱、苦参胺碱、异苦参胺碱等[1]。 1.2黄酮类到目前为止,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共分离得到10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化合物的A环上存在有异戊烯基侧链。多数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少数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和双环系黄酮类。按黄酮化合物的骨架来分,主要类型有:二氢黄酮类31个,黄酮醇类12个,二氢黄酮醇类12个,查耳酮类5个,异黄酮类21个,二氢异黄酮类3个,高异黄酮类2个,紫檀素类12个,二聚黄酮类2个和其他黄酮类化合物7个[2]。 1.3脂肪酸类和挥发油类脂肪酸类成分有乙酸甲酯、十二烷酸甲酯、芥子酸十六酯等[3]。挥发油类有己醛、正壬酸、1-辛烯-5-醇等47个成分,为苦参特殊香气提供了物质参考[4]。 1.4其他类化合物苦参中还含有氨基酸类、糖类、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木脂素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5~7]。 2药理作用 2.1对心脏的作用 2.1.1抗心律失常韦祎等[8]以乌头碱为参照药物,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钠离子通道电流(INa),观察不同浓度苦参碱对豚鼠乳头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能抑制INa电流,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较高时抑制INa电流作用减弱,表现为双向调节的药理作用。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作用温和、持续时间长的优点。苦参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及负性传导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作用,推测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的传递系统,延长其绝对不应期,降低其应激性,从而抑制异位起博点,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王雪芳等[9]通过观察正常灌流液、低镁灌流液和低镁+苦参碱灌流液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4相自动去极速度(Vmax),自发放电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前言 苦参是一种传统草药,被广泛用于亚洲的中药治疗各种疾病,特别 是皮肤病和风湿病。近年来,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对苦参所含 的化学成分和其药理学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将简要概述苦参药 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苦参的生物活性成分 苦参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苦参素、异黄酮、芦丁、山茱萸甙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 抗炎、抗肿瘤、抗菌、解热、镇痛等等。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 苦参所含的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预防 这些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苦参素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脐静脉 缺血导致的胎儿脑损伤。 抗炎活性 苦参所含的芦丁和苦参素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研究表明,这些天然化合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 骨质疏松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肿瘤活性 苦参所含的异黄酮具有非常强的抗肿瘤活性。它们可以通过对肿瘤 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的阻碍、细胞迁移的抑制等多种方式抑制肿瘤 生长。研究表明,苦参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抗菌活性 苦参所含的化合物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具有一定的抗菌 作用。研究表明,苦参素可以通过抑制肺炎链球菌的DNA聚合酶和改 变其细胞膜来达到抗菌的效果。 其他活性 苦参还具有一系列其他的药理活性,如解热、镇痛、抑制纤溶酶等 作用。研究表明,苦参素可以减轻高渗脑病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临床应用 目前,苦参药理学研究的的新进展已经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如治 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和风湿病等。例如,在乳腺癌细胞治 疗方面,苦参素可以增强阿霉素和多柔比星的抗癌效果;在心血管疾 病治疗方面,苦参素可以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总结 综上所述,苦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解热、镇痛等作用。目前,它已经成为了传统中药利用的 重要来源之一,并且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希望,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综述)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 ) 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苦参中的成分在被慢慢的发现中,很多已经明确的有效成分在被不断的研究,已经确定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多。随着人们的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毒副作用小,药效明显的中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苦参就是其中一种现在就以现代苦参研究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苦参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醌类化合物。除外苦参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成分,但是这些都无明显的药理作用故而研究较少。 1.1生物碱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定碱、N-氧化槐根碱、槐醇碱、N-甲基野定碱等,其中以前五种为目前认为的具有主要药理活性的生物碱[1]。苦参中的生物碱类为最主要的成分,是苦参的重要有效成分,有多种药理作用。《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苦参干燥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不得低于1%,可见这两种成分在苦参中的重要性。 1.2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苦参新醇、苦参查耳酮、苦参醇等。 1.3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苦参皂苷(Ⅰ、Ⅱ、Ⅲ、Ⅳ)、大豆皂苷等。 1.4醌类化合物包括:苦参醌A等。 2 药理作用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杀菌消毒、抗寄生虫、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抗肿瘤等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诸多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2.1杀菌消毒张顺合等[2]研究发现苦参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霉菌)具有消毒作用。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传统中药苦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如抗感染、抗病毒、抗炎等。近年其抗肿瘤作用受到较大关注,大量研究证实,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中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肿瘤;进展 苦参碱(Matrine,MAT)、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是苦参碱类生物碱的主要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苦参、广豆根、苦豆子等中草药中。苦参碱类生物碱被广泛用于临床,其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感染、抗病毒、抗炎、抗心律失常、抗纤维化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1]。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在抗肿瘤方面也具有明显功效。本文对苦参碱类生物碱抗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胃癌 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下调蛋白PCNA的表达,发挥抗肿瘤增殖的作用。苦参碱对胃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苦参碱通过激活凋亡和自噬从而诱导胃癌细胞的死亡。Zhang[2]等发现苦参碱通过调节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结构分布、表达和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黏附和迁移。 2 肝癌 研究发现将人肝癌细胞HepG2种植于裸鼠腋部皮下建立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采用腹腔注射给药,随机分组予苦参碱100 mg/kg给药处理,发现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早期给药比晚期给药抑瘤作用明显。周欢[3]等发现苦参碱可通过调节细胞内Bid、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经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发生凋亡。 3 肺癌 徐非洲[4]发现MAT对A54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与顺铂联合后,增殖抑制作用高于单药组,说明两药联合后具有协同作用,其细胞增殖的抑制机制,可能是和它们阻滞细胞周期,诱导了细胞凋亡相关。苦参碱处理人非小細胞肺癌A549细胞后,能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和G2/M 期降低,从而下调Bcl2的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4 乳腺癌

苦参素抗肿瘤作用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苦参素抗肿瘤作用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苦参素;抗肿瘤药,植物;实验研究;临床应用 苦参,又名牛参,野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要紧成份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份,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份,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份等[1]。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苦参生物碱是传统中药苦参的活性成份之一,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最近几年来以抗肿瘤作用最受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临床应用目前仍处于探讨时期。笔者对苦参素抗肿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苦参素的抗肿瘤机理 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样所致,而且仍是肿瘤细胞异样凋亡的结果。最近几年来,苦参素抗肿瘤作用倍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说明[2],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阻碍是普遍的、多部位的。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阻碍肿瘤细胞周期张丽萍[3]等分析了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周期的阻碍,结果显示经苦参碱作用72h后,%的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而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说明苦参碱能显著抑制部份肿瘤细胞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抑制端粒酶表达与活性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有学者发觉[4],肿瘤细胞株及大部份肿瘤组织可异样地高表达端粒酶活性,而正常细胞(除生殖细胞外)很少或没有端粒酶活性表达,不能无穷割裂,因此端粒酶已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有学者[5]用苦参碱作用K562细胞后,2天就显现端粒酶活性抑制,5天后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可见苦参碱能降低端粒酶活性。 引发DNA甲基化模式转变刘小珊等[6]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了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时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转变。发觉苦参碱作用24h后,基因组DNA对5'-甲基胞嘧啶灵敏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灵敏性下降,提示处置组细胞基因组DNA该酶的酶切位点被封锁,致使对酶的灵敏性降低。由此说明苦参碱诱导细胞K562分化时普遍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提示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转变同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有关。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苦参 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 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近几年,对苦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国内外对苦参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肿瘤活性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所致,而且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凋亡的结果。因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对苦参碱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概括起来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MTT试验显示,苦参碱对HepG2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病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碱抑制部分肿瘤细胞从G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苦参碱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良性分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分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效应,这一结果为临床探索中药非杀伤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晖等人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mL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株48h,光镜下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苦参碱防治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防治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 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苦参碱在临床上的作用有很多,特别是针对肾损伤有着各种疗效,例如抗化疗、抗内毒素、抗尿酸、抗免疫性以及抗糖尿病等肾病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苦参碱对肾脏的保护机制属于一种对受体的识别表达,可以对下调脂多糖进行识别,通过对ERK1/2进行通路抑制,达到阻断NF-κB、TGF-β1/Smad 的目的,从而产生对肾脏炎性基质的沉积阻断作用,最终可以产生对肾脏的保护延缓作用,从而让肾脏纤维化的更慢一些。 【关键词】苦参碱:肾病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苦参碱属于一种天然形成的生物碱,其主要产生于苦豆子、越南槐和豆科槐属植物苦参这些植物当中,因其属于碱中的典型代表而受到大家的格外关注。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苦参碱在抗菌、抗氧化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病毒和对人体免疫进行调节的相关作用。对人体的心脑血管和肝脏肺肾也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时还可提升白细胞、镇静、平喘等功效。本文主要从抗内毒素等化疗药导致肾脏损伤这些方面,阐述苦参碱对防治肾病起到的药理作用,并概述机制研究进展,为以后的苦参碱临床应用给拱一些好的防治肾病参考。 1抗内毒素肾损伤 在关于对苦参碱的报道中,苏婕等人曾提出观点,苦参碱320 mg/L可以对人体肾小球的系膜细胞产生一定积极作用,可以增进系膜细胞的再生长,增加其繁殖效果。而且可对转录激活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起到信号抑制作用,对其因子的分泌力产生挫败,使其无法快速繁殖,产生对脂多糖诱导系膜细胞增殖的对抗作用。 2抗免疫性肾损伤

进行肾原位移植同种异基因模式试验。可使用大鼠进行试验,观察急性排斥 反应,术后当天乃至一周内7 d,每天都进行苦参碱的使用,每天使用10 mg/kg,再结合25 mg/kg的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效果最佳的是环孢素,两药联合使用后,明显可延长受体存活时间。可以分别设置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充分对比。 模型组(8.00±1.80)d的用药量,分别加以延长,改至(10.00±1.40)、(10.50±1.23)、(19.00±2.20)d;得出结果:24小时尿量得到明显增加, 泌尿持续时间得到相关改善得到延长,血肌酐数值降低,淋巴受体、白介素及干 扰素水平明显得到水平提高,数值为IL-11。经过一段干预时间后,模型组 6.00±0.00又继续得当降低,数值分别为4.35±0.54、2.69±0.54、 2.19±0.43,结果显示,肾脏的肾小球、小管等,明显降低了细胞坏死和变性的 程度,且血管在炎性损伤方米看,也得到了一定减轻,皮下细胞很少有血浆溢出,肾脏间质无明显肿胀现象发生,事实显示,两种药物联合进行使用后的结果明显 要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模型组的受体存活时间明显得到了相关改善,对比对照 组的单药使用方法,数值明显优化。对比显示对照组肾脏移植试验的受体在血清 肌酐、尿素氮和IL-2方面,均不如实验组两药联合使用的效果显著,两药具有 良好的协同作用。因此提示苦参碱确实存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通过其免疫抑制 作用,来产生对肾脏的保护性,提高免疫力,对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起到一定 的良好积极作用。 3抗糖尿病肾病 通过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7例,设置两组病人试验对比,加用组44例,不加用组33例,加用组病人采用格列喹酮药物口服方式,3次/d进行,每 次服用30 mg,加以配合使用苦参碱同时口服,80 mg/d,整个治疗期为22 d, 不加用组只进行格列喹酮单独口服,不加用苦参碱。结果显示,加用苦参碱同时 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不加组,加用组有效率为88%,不加用组数据仅为56%。苦参碱对于患者起到的积极作用有降低全血、血浆的粘度,降低患者胆固醇和血 清三酯,患者尿素氮、尿蛋白的排除率明显得到了抑制,降低许多。患者同时还 提高了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效果,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各方面都强于不加用组 的患者状态和治疗结果。在血糖对比上,两组患者却并未显示出特别差异性。由 此可得出结论,苦参碱对于尿蛋白的排除,以及患者的血液粘度,都有一定的积

中药苦参的抗癌、升白、止血、止痛和利尿去胸腹水作用

中药苦参的抗癌、升白、止血、止痛和利尿去胸腹水作用 苦参是中药中抗癌活性较强的一味中药,不但中医,就连多数肿瘤科的西医,也承认苦参的抗癌作用,苦参注射液是肿瘤科西医常用的一种中草药新型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苦参对多种癌症具有明确的疗效,可明显的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苦参在肿瘤科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抗癌、升高白细胞、止血、止痛和利尿去胸腹水、心包积液等。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例乳腺癌患者,该患者的哥哥是一位胃癌患者。发现胃癌时,他已是晚期。进行腹腔手术时,外科医生发现其腹腔内长满了肿瘤,无手术价值,于是未作切除肿瘤的处理,将患者腹腔缝合起来,让患者出院回家。 后该患者在本地一个草头郎中的指点下,自己采挖苦参,单纯用苦参熬汤喝,存活五年半,一度健康恢复至如常人。五年半后病情突然恶化,复查时,胃部肿瘤和腹膜转移瘤均消失,但是肝脏长满了肿瘤,患者最终因为肝脏的转移瘤太严重而去世。 这个患者单用苦参所取得的疗效,可以说是很多中西医用各种办

法都难以取得的。笔者甚至怀疑,如果当时患者在用苦参的同时,配合了相关的保护肝脏的药,如柴胡、黄芩、白芍、茯苓等,其生存期可能会更长。不过该患者自己的妹妹患乳腺癌后,也仿效了其哥哥,服用苦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可见苦参对癌症的疗效的有效率也不是百分之百。 该患者用苦参的一个特点是,其剂量远远大于临床中医师开出的剂量,常用量均在二两以上。实际上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了,苦参的抗癌作用与苦参碱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有很大的关系。浓度越大,疗效越高。目前一些中药类书籍对苦参的临床建议用量一般在10g左右,这个剂量是很难取得该患者所取得的疗效的。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苦参对白血病、肝癌、骨肉瘤、口腔上皮癌、胃癌、大肠癌、脑胶质瘤、肺癌、宫颈癌、乳腺癌、鼻咽癌、结肠癌、肾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有明显的疗效。现代临床医生主要将苦参用于治疗癌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和肝癌、胃癌、肠癌、肺癌等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等,能够明显的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苦参中所含的苦参碱是苦参抗癌的主要成分。苦参碱对白血病、肝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能够促进相关癌细胞的凋亡。苦参碱的抗癌作用与用量呈正比关系,但是苦参碱也有一些副作用,用量过大时会出现急性中毒的迹象,所以实际使用时要把握好尺度。 笔者近年来对白血病、肺癌、泌尿系统肿瘤以及多种消化道肿瘤,常常使用苦参作为主要抗癌药,用量上一般较大,最少用量30g,疗效比较理想。一般来说,笔者在用苦参的时候,会采用开始时用量较少,视患者服用苦参后的身体反应,逐渐加量的办法,大剂量时用到100克以上。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摘要】苦参是一种有着多方面药理活性和多种临床用途的传统中药。文章主要对苦参的部分药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资料。 【关键词】苦参药理 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t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临床研究证实,苦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分别具有不同的化学活性。苦参传统药理以抑菌、抗心律失常为主,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中枢抑制、抗生育、平喘、对心功能影响作用研究及免疫药研究等[1]。本文对苦参药学研究成果予以综述,以期利于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1 抗心血管药理 1.1 抗心律失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类生物碱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肯定而显著的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或大鼠和兔静脉注射苦参总碱、苦参碱均能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对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尤佳,认为其作用机制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作用,即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降低心肌应激性,延长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苦参碱能明显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也能明显对抗氯化乙酰胆碱CC1-Ach混合液诱发的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实验证明苦参碱有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有研究报道,乌头碱可使心肌细胞膜的Na+通道持续开放,加速Na+内流,促使心肌细胞膜去极化而诱发心率失常;苦参碱可抑制乌头碱诱发大鼠左心房自律性作用,延长乌头碱诱发自动节律的潜伏期和减慢其初始率,有效对抗乌头碱的心脏毒性,认为苦参碱可能有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膜钠内流的作用。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多途径的,既可能是对心脏的直接抑制作用,也可能延长ERP,提高DET。是否有β-阻滞剂样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对钙钾通道电流作用尚无报道[2]。 OMT通过减少TNF生成,抗氧化和减少能量消耗,保护线粒体等发挥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3]。尹永英等[4]认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降低心肌缺血时MDA的生成、升高SOD活性,保护心肌细胞膜,并同时使NO含量增加、NOS活力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苦参碱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增强内源性抗氧自由基活性等有关。 1.2 强心作用据李青等报道,氧化苦参碱(0.5,5,50 mol/L )能明显增加正常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强心同时不增加心率;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和低钙离体心衰模型的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P<0.05或P<0.01);50 mmol・L-1可使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完全恢复到心衰前水平,对心率无明显影响;能不同程

苦参的药理研究与合理应用

苦参的药理研究与合理应用 苦参又名牛参,野槐,性寒,味苦。归肝、肾、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本草纲目》卷十三苦参条引孙氏仁存堂方),原文: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15丸,米饮下。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蕴结之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 白脓血,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1 化学成份 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膺靛叶碱、脱氢苦参碱、d-异苦参碱、苦参啶。去甲苦参酮、苦参啶醇、苦参醇、新苦参醇、去甲苦参醇、异苦参酮,另含芒柄花黄素[1]。 2 药理研究 2.1抗寄生虫作用药理试验及临床观察证明苦参对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或杀 灭作用,其醇浸膏在体外有抗滴虫作用,强度弱于黄连而与蛇床子相近。 2.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苦参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苦参对痢疾杆菌、大 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对结核杆菌和皮 肤致病性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用蟾蜍、家兔、大鼠等多种动物实验证明苦参对心血管系统有以下 作用:对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负性自律作用、负性传导作用、负性频率作用、负 性肌力作用;抑制异位起搏点,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扩血管作用,苦参能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能扩张离体兔的肾及耳血管,但对后肢血管无明显影响;有一定程度 的降压作用,能延长小白鼠在常压下的耐缺氧时间。 2.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用小鼠和豚鼠实验表明,苦参对由组胺引起的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其平喘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2.5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苦参有保护骨髓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给家兔静脉或肌 内注射苦参总碱30mg/kg或氧化苦参碱100mg/kg能治疗X线全身照射所引起的白细胞减 少症,而苦参碱无此作用。 2.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苦参具有显著的中枢镇静作用。苦参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与其能增 加脑和脊髓中GABA和GLY的含量有关。 2.7 利尿作用用苦参煎剂或苦参碱给兔灌服,或用苦参注射液于皮下、静脉、腹腔或肌内注 射均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钠排出量显著增加。 2.8免疫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是一种有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由于氧化苦参碱能持续地升高 淋巴细胞胞浆内游离钙水平,当细胞内游离钙浓度过高时,T淋巴细胞膜通道可被关闭,致 使淋巴细胞不能被激活或使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功能发挥。 2.9抗癌作用药理试验证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3 临床应用 3.1治疗寄生虫病用单味苦参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成人剂量为每日30g生药量,分次服(小儿按年龄递减),连服7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1~4个疗程;苦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也有 显著疗效。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肺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肺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恩慧王琪瑞来梦茹程汝滨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10期 【摘要】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但预后差,不良反应较多,患者生活质量不高。研究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抗肿瘤、镇痛、增强免疫等功效,主要用于减轻癌痛。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抑制癌细胞转移、减毒增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逆转多药耐药性等作用。文章对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肺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相关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肺癌后续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并为肺癌新的中医药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肺癌;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0-0059-0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the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With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and Other Methods Against lung Cancer WU Enhui WANG Qirui LAI Mengru CHENG Rubin*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China Abstract:Lung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our country. The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Although Clinical applications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the following prognosis is poor and it might cause mor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s not high. The study found that Compound Sophora flavescens injection has anti-tumor, analgesic and immune enhancing effects, and is mainly used to relieve cancer pain. Compound Sophora flavescens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other treatment methods has the effects of inhibiting cancer cell metastasis, attenuating toxicity and enhancing efficac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ing survival rate,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mpound Sophora flavescens

苦参碱的药理作用以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苦参碱的药理作用以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摘要】苦参碱别名苦骨、川参、草槐、地槐等。苦参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类生物碱,在于苦豆子、广豆根中,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与 生物活性,本文通过总结概况了苦参碱的多种药理作用以及生物活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苦参碱;药理作用;生物活性 1 苦参碱生物活性研究 苦参碱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和苦参碱在农业上应用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据报道,苦参 碱对菜青虫、黄掌舟蛾和榆蓝叶甲有强触杀作用,通过对苦参碱中提取的生物碱进行了活性 分析发现,苦参碱型生物碱6-内酞胺环的不饱和程度对于杀线虫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其活性 主要受到分子结构中官能团对类型及其中官能团类型控制的[1],推测具骨架的生物碱有较高 的杀线虫活性,而且认为生物碱的立体构型、双键位置、数目等均会影响生物碱的杀线活性。从苦参碱根中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少数为黄酮、异黄酮、查 耳酮及其醇。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抑菌活性。 2 抗肝纤维化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趋势发展的基础是肝纤维化,这个阶段是可逆的病理过程,但目前缺 乏理想的治疗方案。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碱对肝纤维化均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与其它常规护肝药协同使用[2-5],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其作用机制①抑制纤维 细胞的活化以及胶原合成、增加胶原酶的活性、促进胶原降解以及肝细胞再生;②抑制纤维 化因子的释放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白介素、枯否氏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细胞因子;③抑制HSC的活化、增殖从而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④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加快清除自由基,延缓肝细胞膜的老化与损伤,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沉积的目的。 3 抗肝癌作用 苦参碱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用苦参碱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可发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使用苦参碱以后后发现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基因表达谱有 一定的影响。其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上调,而它作为位于3q27的原癌基因,其产 物Bcl-6过于表达可引起细胞凋亡,PCNA表达下调是DNA聚合酶辅因子但是在使用 苦参碱后的细胞PC-NA表达减弱,这就说明细胞生长增殖得到抑制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分 析结果表明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是通过激活G1期抑制癌基因p53,Rb和促凋 亡基因Bax的表达,抑制癌基因MYCN和抗凋亡基因Bal-2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苦参碱可以诱导HepG2细胞P53蛋白的表达[6] 4 抗肿瘤的作用 在抗肿瘤方面,因为可以有以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受到了非常 大的关注,尤其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抑制相关酶的活性、 影响肿瘤细胞的正常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控制与其相关因子的表达来抑制肿瘤 的转移;通过影响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端粒酶的活性,来诱发细胞发生凋亡,诱导 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等抗肿瘤近年来,大量的国内外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在抗肿瘤方面 具有非常显著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有效地抑制多种肿 瘤细胞增殖,其抑制效果和时间、浓度相关.而其抑制的原因可能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抑 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物周期,阻止其进入S期,和抑制相关酶活性 有关[7].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琴;高云 【摘要】Oxymatrine is the main effective monomer of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Kushen) , which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and valuable clinical applications. Recently,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oxymatrin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giving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anti-in-flammatory, anti-fibrosis and antineoplastic effects. These effects are achieved through resisting of oxidation and free radical, anti-
virus, and affecting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and ap-optosis and so 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port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protection on liver, cardiovascular sys-tem, endocrine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 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其对肝脏、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4页(P759-762)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炎症因子;细胞凋亡;抗纤维化

苦参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苦参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关键词】苦参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方面的活性,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方法,查阅了国内近十年来有关其所含生物碱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苦参这一传统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 对心脏的作用 阮长武等[1]实验设对照组、内皮素组(ET组)、苦参碱组(MA组:ET+MA)共3组。每组设4只平行瓶,重复4次实验。细胞培养第5天加ET、MA,浓度分别为1.0×10-6 mol/L、3.0×10-6 mol/L,作用24 h,采用测定心肌细胞直径、数目、3H-亮氨酸掺入率及分子杂交的方法,观察内皮素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及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用苦参碱治疗。结果内皮素显著促进心肌细胞直径增大(P<0.05)及3H-亮氨酸掺入率的增加(P<0.01),并诱导心肌细胞β-肌球蛋白基因表达,α-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相应减少,苦参碱显著抑制内皮素致心肌细胞肌球蛋白基因同功蛋白病理性转换作用。金英等[2]选用封闭群大鼠50只,雄性,体重(266±31)g,随机分为5组,通过测定清醒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心电图、酶活性改变及缺血区面积,观察到槐胺碱13.3 mg/kg和15 mg/kg能显著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1.2 抗心律失常作用 李进禧等[3]将SD大鼠乳鼠12只消毒后,取出心室肌,用冰Hanks 液,剪成约1 mm3小块,加入无菌胰蛋白酶溶液,放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消化10 min,用DMEM培养基加小牛血清(小牛血清含量为10%)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用DMEM培养基加小牛血清调整心肌细胞数为5×105/mL,将已经消毒好的盖玻片放于6孔培养板中,把心肌细胞细胞悬液5 mL滴入培养板孔中,使之盖满盖玻片,放置于培养箱中(5%CO2、37 ℃)培养24 h,随机分为10组,负载Fura2/AM,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分别加维拉帕米、氯化钾、不同剂量的苦参碱等),应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心肌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间接测定苦参碱对钙内流的影响。结果显示氯化钾提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可以被苦参碱所阻断,由此可以认为,苦参碱主要是通过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影响钙离子内流的,这种作用可能是苦参碱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谢世荣等[4]将用乌头碱、氯化钡、氯化钙-Ach混合液诱发心律失常后的32只大鼠和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通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