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二烯烃阻聚剂类型

略谈二烯烃阻聚剂类型
略谈二烯烃阻聚剂类型

聚乙烯催化剂

聚乙烯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性能较好,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工业中,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聚合技术的核心,从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来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开发能够制备特殊性能或更优异性能的聚烯烃树脂催化剂,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2)对于通用聚烯烃树脂的生产而言,在进一步改善催化剂性能的基础上,简化催化剂制备工艺,降低催化剂成本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聚乙烯催化剂研究的重点是追求催化剂效率,经过近30年的努力,聚乙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呈数量级提高,从而简化了聚烯烃的生产工艺,降低了能耗和物耗。目前研究开发的聚乙烯催化剂主要有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双功能催化剂以及双峰或宽峰分子量分布聚烯烃复合催化剂等。 1 铬基催化剂 铬基催化剂是由硅胶或硅铝胶载体浸渍含铬的化合物生产的,包括氧化铬催化剂和有机铬催化剂,最初由Phillips公司开发,主要用于Phillips公司和Univation公司的聚乙烯生产工艺,可用于生产线型结构的HDPE,改进后也可用于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反应。用这种催化剂生产的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有非常宽的分子量分布(MWD),Mw/Mn为12-25。近期,Basell公司已经工业化生产一种被称为Advent C的新型铬催化剂,用于生产HDPE。该催化剂由基于二氧化硅的专有载体负载,用铬化合物浸渍后在氧化条件下高温焙烧活化制得,铬以Cr3+盐的形式存在,含量低于10ppm,安全可靠,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该催化剂可替代钛基催化剂用于气相法和淤浆法HDEP工艺。 2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简称Z-N)是用化学键结合在含镁载体上的钛等过渡金属化合物。由于其催化效率高,生产的聚合物综合性能好,成本低,因此在聚乙烯的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聚乙烯生产公司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研究开发新型Z-N催化剂。诺瓦(Nova)化学公司开发出先进的用于气相法工艺的Sclairtech Z-N 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位于加拿大阿尔伯达焦弗雷的Unipol气相法聚乙烯装置上。与BP公司和催化剂生产公司Grace Davison达成协议,生产供应先进的Novacat T Z-N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可以改进共聚单体的并入方式,形成“不发粘”的树脂,从而提供性能更好的树脂。此外,该催化剂还有更好的抗杂质性能以及更高的生产效率。 Univation公司开发的工业化UCAT-J Z-N催化剂,具有催化剂残渣少,制得的薄膜只需要较少的添加剂,薄膜的透明性提高,凝胶粒子明显减少等优点,我国扬子石化公司的2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就采用了这种催化剂。 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LLDPE生产用新型SN4催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物分子量并阻止低分子量聚合物的形成。Equistar化学公司使用Unipol气相反应器和新一代Z-N催化剂推出高性能乙烯系LLDPE吹塑薄膜用树脂,加工性能和耐撕裂强度优于mLLDPE,熔体强度和落锤冲击强度较己烯系LLDPE好得多,可替代辛烯系LLDPE和mLLDPE产品。Huntsman公司采用DSM公司的溶液过程和新一代Z-N催化剂,生产出一种增强型辛烯LLDPE薄膜树脂-Rexell;Quantum公司开发的双中心 Z-N催化剂,可在单一反应器中生产双峰HDPE;BP公司推出了高活性的LynxZ-N催化剂。 2000年,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分别开发出BCG和SCG-1气相法PE催化剂,

阻聚剂

阻聚剂 定义 能使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完全终止的物质。这 阻聚剂 种作用称阻聚。 为了避免烯类单体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发生聚合,单体中往往加入少量阻聚剂,在使用前再将它除去。一般,阻聚剂为固体物质,挥发性小,在蒸馏单体时即可将它除去。常用的阻聚剂对苯二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所以可用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氯化亚铜和三氯化铁等无机阻聚剂也可用碱洗除去。 阻聚剂可以防止聚合作用的进行,在聚合过程 作用: 单体在贮存、运输中常加入阻聚剂以防止聚合 中产生诱导期(即聚合速度为零的一段时间),诱导期的长短与阻聚剂含量成正比,阻聚剂消耗完后,诱导期结束,即按无阻聚剂存在时的正常速度进行。 阻聚机理 根据抑制聚合反应的作用,将能终止每个自由基而使聚合反应停止,直到它们完全耗尽的物质称为阻聚剂或抑制剂;而只能使自由基活性减弱,减慢聚合反应速度,但不能终止反应的物质称为阻滞剂。 (1)酚类阻聚剂。多元酚及取代酚是一类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阻聚剂,但必须在单体中溶解有氧时才显示阻聚效果。其阻聚机理是酚类被氧化成相应的醌与链的自由基结合而起阻聚作用。在酚类阻聚剂存在下,使过氧化自由基很快终止,确保在单体中有足够量氧,可以延长阻聚期。 (2)醌类阻聚剂。醌类阻聚剂是常用的分子型阻聚剂,用量O.01%~O.1%便能达到预期的阻聚效果;但对不同的单体阻聚效果有异.对皋醌是苯乙烯、醋酸乙烯有效的阻聚剂,但对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仅起缓聚作用;醌类的阻聚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醌与自由基进行加成或歧化反应,生成醌型或半醌型自由基,再与活性自由基结合,得到没有活性的产物,起到阻聚作用。每一分子对苯醌能终止的自由基数大于1,甚至达到2。将四氯苯醌、l,4-萘醌等加入到含苯乙烯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能起到良好的阻聚作用,提高储存稳定性。四氯苯醌是醋酸乙烯的有效阻聚剂,但对丙烯腈无阻聚效果。 (3)芳烃硝基化合物阻聚剂。芳烃硝基化合物的阻聚效果不如酚类,只用于醋酸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但对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没有阻聚作用:硝基苯通过与自由基生成稳定的氮氧自由基而起阻聚作用。 (4)无机化合物阻聚剂。无机盐是通过电荷转移而起阻聚作用,氯化铁阻聚效率高,并能按化学剂量1:1消灭自由基。硫酸钠、硫化钠、硫氰酸铵能用作水相阻聚剂。 (5)氧气的阻聚作用。分子氧有两个未配对的电子,常被视为双自由基,能起阻聚和引发双重作用,低温时则起阻聚作用。氧能与交联剂的自由基和大分子链自由基反应生成较无活性的过氧化自由基,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都不能引发共聚合反应。这种氧的阻聚作用使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固化不完全而发黏。但在高温时氧与自由基生成的过氧化物自由基能分解成活性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当氧在单体中的溶解度达10-3mol/L时,就有强烈的阻聚作用。包装厌氧胶的容器不能装满就是保证有足够量的氧气,阻聚而稳定储存。在聚合反应过程中通惰性气体则是防止氧的阻聚作用。[1]

实验01 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

实验一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及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引发剂的商品组成、特点及精制的意义; 2、掌握在实验室中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进行精制的常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并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 二、实验原理 高分子合成中所常用的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防止其在分离精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热、光、辐射、机械等作用而引发聚合,通常需添加一定量(几~几十ppm)的阻聚剂(多为对苯二酚),此时单体外观呈黄色。用含有阻聚剂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通常不能顺利进行,宏观上表现为有较长的诱导期,更为严重时甚至不发生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微观上则表现为引发剂分解所产生的初级自由基与阻聚剂反应生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再具有引发聚合能力的自由基,使聚合完全停止。只有当阻聚剂被消耗完后且体系中尚含有多余的引发剂时,聚合反应才有可能发生并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此时所引入的引发剂不是全部被用来生成高分子,引发效率降低,聚合速率减慢,且不利于对所合成的高分子的分子量及配方进行设计与控制。因此,在聚合前,需要对单体及引发剂等进行精制,以脱除阻聚剂或微量杂质,尽量降低其对聚合的不利影响。 实验室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对单体进行精制,一为碱洗法,另一为减压蒸馏法。 碱洗法是利用单体与阻聚剂在碱液中的溶解性能差异来进行精制分离的。而减压蒸馏则是利用单体的沸点随其分压的降低而下降进行精制的。 根据聚合反应体系和所得高分子对纯度及分子量等的具体要求,可以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也可以两种方法都采用。 表1 苯乙烯沸点和压力关系 压力/kPa mmHg 0.67 5 1.33 10 2.66 20 5.32 40 7.98 60 13.30 100 26.60 200 53.20 400 101.08 760 沸点℃18 30.8 44.6 59.8 69.5 82.1 101.4 122.6 145.2 表2 甲基丙烯酸甲酯沸点和压力关系 压力/kPa mmHg 3.19 24 4.66 35 7.05 53 10.77 81 16.49 124 25.14 189 37.11 279 50.80 397 72.75 547 101.08 760 沸点℃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6

常用化学试剂物理化学性质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无色有微香液体。易着火。比重0.788(25/25℃)。沸点56.5℃。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分子量60.05。醋的重要成份。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比重1.049。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为无毒性抗冻剂。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学名1,2,3-三羟基丙烷,分子式C3H8O3,分子量92.09,有甜味的粘稠液体,甜味为蔗糖的0.6倍,易吸湿,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比重1.26362(20/20℃)。熔点7.8℃,沸点290℃(分解)167.2℃(1,3332Pa)。折光率1.4758(15℃),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其水溶液(W/W水)的冰点:10%,-1.6℃;30%,-9.5℃;50%,-23℃;80%,-20.3℃。与水、乙醇互溶,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可以制备炸药(硝化甘油)、树脂(醇酸树脂)、润滑剂、香精、液体肥皂、增塑剂、甜味剂等。在印刷、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作润滑剂。医学上可用滋润皮肤,防止龟裂;作为栓剂(甘油栓)可用作通便药。切勿与强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爆炸。 蓖麻油 化学式C57H104O9,分子量933.37。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凝固点-10℃,比重

阻聚剂的性质

阻聚剂的性质 1.对苯二酚, 有机化合物,白色结晶。毒有,成人误服1g,即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等症状。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主要用于制取黑白显影剂、蒽醌染料、偶氮染料、橡胶防老剂、稳定剂和抗氧剂。 管制信息,本品不受管制. 名称: 中文名称:氢醌,1,4-二羟基苯,几奴尼,海得 英文别名:Hydroquinone ,p-Benzenediol ,p-Dihydroxybenzene ,Hydroquinol ,Quinol 化学式: C6H6O2 相对分子质量: 110.11 性状 无色或白色结晶。在空气中露光易变色。其水溶液在空气中能氧化变成褐色,碱性介质中氧化更快。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14份水,微溶于苯。相对密度(d15)1.332。熔点170~171℃。沸点285~287℃。闪点165℃。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320mG/kG。有致癌可能性。 储存:密封避光保存。 生产方法:对苯二酚我国目前普遍使用苯胺法生产。

用途: 光度测定磷、镁、铌、铜、硅和砷等。铱的极谱法和容量法测定。杂多酸的还原剂,铜和金的还原剂。检验磷酸盐、钨酸盐、硝酸盐、硝酸盐、硒和碲等。显影剂。抗氧剂。 安全措施 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小量泄露: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内。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灭火方法 燃烧性:可燃引燃温度(℃):499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误食: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有害物成分CAS No. 对苯二酚123-31-9 健康危害: 本品毒性比酚大。成人误服1g,即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紫绀、恶心、呕吐、腹痛、窒息感、呼吸困难、心动过速、

实验一 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

实验一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 —、实验目的 1. 了解单体、引发剂的精制原理,掌握它们的精制方法; 2. 纯化几种烯类单体、自由基引发剂。 二、实验原理 试剂的纯化对高分子聚合反应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极少量的杂质往往会影响反应的进程,离子聚合反应对杂质尤为敏感,杂质浓度要求更低,而阴离子聚合反应还需绝对无水,所以聚合以前试剂的纯化是必需的。 固体单体常用的纯化方法为结晶和升华,液体单体可采用减压蒸馏、在惰性气氛下分馏的方法进行纯化,也可以用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单体。单体中的杂质可采用下列措施加以除去:(1)酸性杂质(包括阻聚剂酚类)用稀碱溶液洗涤除去,碱性杂质(包括阻聚剂苯胺)可用稀酸溶液洗涤除去。(2)单体中的水分可用干燥剂除去,如无水CaCl2,无水Na2S04,CaH2或钠。 (3)采用减压蒸馏法除去单体中的难挥发杂质。 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有如下几种类型: (1)偶氮类引发剂:常用的有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于40℃~65℃聚合)和偶氮二异庚腈,后者半衰期较短。 (2)有机过氧化物:最常用的是过氧化苯甲酰(BPO,用于60℃~80℃聚合),还有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和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脂。 以上两种引发剂为油溶性,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3)无机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钾(KSP)和过硫酸铵,这类引发剂溶于水,适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4)氧化-还原引发剂:活化能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0℃~50℃)引发聚合反应。水溶性的有氧化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以及还原剂Fe2+,NaHS03,Na2S203和草酸;油溶性的氧化剂有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还原剂有叔胺、硫醇等。 三、化学试剂与仪器 化学试剂:乙酸乙烯酯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 无水硫酸钠 饱和碳酸钠溶液 盐酸(4mol/L)氯仿 甲醇 无水乙醇 仪器设备:100mL分液漏斗锥形瓶蒸馏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 滤纸 四、实验步骤 1. 乙酸乙烯酯的精制(商品中含苯胺、乙酸、水分及固体杂质) 在1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乙酸乙烯酯单体,用15mL盐酸(4mol/L)洗涤两次,15 mL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二次,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分离出的单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至液体透明。干燥后的单体进行常压蒸馏,收集72℃~73℃的馏分。如单体暂时不用,可储存在烧瓶中,充氮封存,置于冰箱中。 2.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100mL的烧杯中加入6g过氧化苯甲酰,在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氯仿约25 mL,稍作加热使其溶解,如有不溶物时趁热过滤。向澄清的溶液中加入甲醇(50 mI—100 mL),有过氧化苯甲酰晶体析出。过滤,固体用甲醇洗两次,抽干,置于真空干燥器内除溶剂。 3. 过硫酸钾的精制 取10g过硫酸钾放于100mL烧杯中,于40℃水浴中加热,电磁搅拌下加入尽量少的蒸馏水使其溶解(如有不溶物加以过滤),然后于冰箱中冷却30 min,溶液中析出晶体。过滤,用冰水洗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结晶置于真空保干器内,减压除去溶剂,放在冰箱中保存。

实验室中常用抗凝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它们的应用特点分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实验一 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1

高 分 子 化 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

(一)苯乙烯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乙烯的储存和精制方法。 2、掌握苯乙烯减压蒸馏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乙烯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沸点145.2 摄氏度。 为了防止苯乙烯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自聚,通常在苯乙 烯中加入阻聚剂,实验室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来降低苯乙烯的沸 点,从而在不是很高的温度苯乙烯不会聚合的情况下精制苯乙 烯。 减压蒸馏是分离可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方法之一,特别适用 于那些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物质。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能与微量的水、氧、二氧化碳、 酸、醇等物质反应而导致活性中心失活,因此苯乙烯的精制要先 除阻聚剂,再除去过程中混入的水,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 学方法两种:物理吸附是用多孔的物质与水接触,而把水吸附在 空隙中,通常采用0.5纳米的分子筛;化学方法是加入某些物质 与水反应,再除去生成物。氢化钙常用来做干燥剂,也可以两种 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如将除去阻聚剂的苯乙烯先用分子筛浸泡 在加入氢化钙,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进行检验蒸馏,收集所需的 组分。 苯乙烯沸点与压力的关系如下: 沸点18 30.8 44.6 59.8 69.5 82.1 101.4 122.6 145.2 压力 0.67 1.33 2.66 6.32 7.98 13.30 26.6 53.2 101.0 /Kpa 压力 5 10 20 40 60 100 200 400 760 /mmHg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苯乙烯,氢化钙 仪器:500ml 三口瓶、水浴锅、直型冷凝管、接液瓶、铁架台实验装臵如下图: 四、实验步骤 1、向50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250ml 本苯乙烯,用5%氢氧化纳洗数次至无色,然后用无离子水洗至中性.用干燥剂干燥一周,再换纳米分子筛浸泡一周。 2、按图安装实验装臵,要求整个装臵密封。先用水浴一段时间,开动真空泵抽真空、加热,反复3 次。 3、开动真空泵抽真空,开始抽真空,水浴加热回流2 小时。控制压力在22mmHg 进行减压蒸馏,收集44 摄氏度的馏分。由于苯乙烯沸点与真空度密切相关,多余对体系真空度的空要仔细,使真空度在蒸馏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形成暴沸。 4、为防止苯乙烯自聚,精制好的苯乙烯在纯氮的保护下放进冰箱保存。

常用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种类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 凝固:将血液从血管中抽出,如果未经抗凝,也不做其他处理,通常在几分钟内便自动凝固。一定时间分离后上层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清。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无FIB 抗凝:应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促凝:帮助血液快速凝固的过程。 促凝剂:帮助血液快速凝固以达血清快速析出的物质。一般成分为胶类物质。 二、常用抗凝剂的抗凝原理及适用 1、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红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

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2、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EDTA盐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一般血液学检测。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盐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3、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分析和生化测验。

紫外固化胶粘剂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紫外固化胶粘剂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UV胶(紫外固化胶粘剂)的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和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UV固化;胶粘剂;研究进展,结构胶,发展前景。 1.前言: 紫外线胶又称无影胶、光敏胶、UV胶,它是指必须通过紫外线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它可以作为粘接剂使用,也可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紫外线固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近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应用于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领域。在辐射固化领域中,UV固化胶粘剂虽然所占的比例仅为1%,但发展却是最为迅速的。UV固化胶粘剂中,结构性UV胶约占UV胶的20%。 近年来,自由基和阳离子引发体系、杂化引发体系以及双重固化体系都有大量研究报道,有很多成果应用于时间。预聚物和活性稀释单体的种类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这些都促进了辐射固化胶粘剂的发展。 2.作用机理 粘结机理:人们对粘结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粘结理论,其中主要有以下5种。 ①机械理论 机械理论认为,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媳妇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 ②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粘接是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力和范德华力。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叫浸润,要使胶粘剂润湿固体表面,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黏

剂进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孔隙就形成良好润湿。 ③扩散理论 扩散理论认为,粘接是通过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脸大分子聚合物时,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 ④经典理论 经典理论又称为双电层理论,由于在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了静电引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当胶粘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有明显的电荷存在,则是对该理论有力的证实。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聚合物之间的粘接。 ⑤弱边界层理论 弱边界层理论认为,当粘接破获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往往是内聚破坏或若边界层被破坏。 固化原理:UV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枝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3.结构型UV胶的组成与传统结构胶的比较 结构型紫外线固化胶粘剂的固化属于光引发的自由基,其基本组成为:基础聚合物,即光交联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5000);光聚合性单体,即单体或活性稀释剂(常带有可自由基聚合的乙烯基官能团);助剂,如阻聚剂(或稳定剂)、着色剂、触变剂、增粘剂、填充剂、增塑剂等;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活性自由基。 光交联性聚合物对UV固化胶粘剂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有聚酯类,聚醚类,环氧类,氨基甲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等。合理选择光交联性聚合物,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和不同性能紫外线固化胶的要求。配方设计时,要综合平衡胶液固化前的工艺性、稳定性以及固化物的特性和价格。 经过配方设计,结构型UV固化胶可以达到传统结构胶的各种性能。而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10~120min初固,7d才能达到最高强度;第二代丙烯酸酯结构胶1~30min 初固,24h才能达到最高强度;结构型UV胶1~5s初固,1h即可达到最高强度,可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线节奏的需要,这是其他类结构胶无法比拟的。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评述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的近五十年时间里聚烯烃催化剂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讨论了Ziegler-Natta催化剂、无烷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组成及特性,提出了我国在聚烯烃催化剂开发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催化剂;聚烯烃;对策 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聚烯烃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世界市场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掌握和采用先进技术,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众所周知,聚烯烃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聚烯烃树脂性能的改进与聚烯烃催化剂的开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和总结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对制定我国在聚烯烃工业中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各种聚烯烃催化剂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是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它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经过各国共同开发研究,经历了由第一代至第四代的发展,催化性能不断提高,推动了聚烯烃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如高等规聚丙烯)的合成均可归因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成熟与发展。目前对这类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高活性和高度立体定向催化剂的研制上。 1976年德国汉堡大学的Kaminsky教授偶然发现向Cp2ZrCl2 /三甲基铝(TMA)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催化剂活性会明显增大,后来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少量水的引入使TMA变成了甲基铝氧烷(MAO),由此揭开了烯烃聚合催化剂又一个新的篇章。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具有理想的单活性中心,通过变换其配位基团又可以改变活性中心的电负性和空间环境,从而能精密地控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共聚单体含量和在主链上的分布及结晶构造。因而茂金属催化剂在聚合物品种的开发上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很难实现的聚烯烃树脂的功能化在茂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则很快得到了解决。正是由于茂金属聚烯烃所具备的优异性能,才使得茂金属催化剂自八十年代中期逐步成

阻聚剂的性质及作用

生产与技术 阻聚剂的性质及作用 田建波2014/5/26 【摘要】阻聚剂的性质及作用和在苯加氢中的应用。【关键词】阻聚剂、结焦、三苯 一.特性:外观呈橙红色液体,有芳烃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阻聚剂为有机混合物,和芳香烃互溶性好,可以燃烧,。 指标名称指标 外观橙红色液体 密度(20℃)Kg/M31000-1130 水含量(Wt%)≤0.15 苯不溶物(Wt%)≤0.2 二、阻聚剂的主要成分:由耐高温的特效阻聚剂、抗氧防胶剂、清净分散剂、金属离子钝化剂及石油溶剂按一定比例复配、调和而成。 三、芳烃混合物分离:在芳烃混合物中一般含有大量的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二聚环戊二烯及茚等不饱和物。上述不饱和物在芳烃馏分精馏分离过程中因受热会快速聚合而形成大 量焦油状物,从而造成目的产物收率降低,甚至造成设备堵塞使生产无法顺利进行。阻聚剂具有耐高温、对芳烃馏分中不饱和物阻聚效果好、本身蒸汽压低不影响目的产品纯度等优点。阻聚剂可有效

抑制不饱和物的热聚合,大幅度降低焦油物产生量,提高目的三苯 的收率,避免设备结胶、堵塞。 四、使用方法:阻聚剂成液态,可预先与原料按一定浓度混合好后 再进料;也可在连续进料时用计量泵按一定比例与原料一起加入系 统中。对苯加氢装置而言,可根据装置设计的不同,选择两点或一 点加入:对有脱重组分塔的装置,推荐选择两点加入:即在脱重塔 预热器前和预加氢加热器前加入阻聚剂;对没有脱重组分塔的置, 可在预加氢加热器前加入。 五、阻聚剂既可以用计量泵直接按比例与原料一起连续加入系中, 也可以根据需要用溶剂稀释成合适浓度再使用。 六、推荐用量:对粗苯加氢精制装置而言,推荐使用量一般为: 100~200ppm。 粗苯中不饱和物总量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推荐加入量0.05-0.1‰0.1-0.15‰0.15-0.2‰0.2-0.25‰0.25-0.3‰ 七、阻聚剂使用注意事项: (1)危险特性:阻聚剂为有机混合物,可以燃烧,无腐蚀性。 (2)安全措施:·远离火种,避免阳光暴晒,储于阴凉通风处。 ·保持容器密封,竖直向上存放,避免猛烈撞击。 ·避免与食品类接触。 ·注意个体防护,避免身体直接接触。操作者一定 要佩戴防化学品手套。 ·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身体接触部位。

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 实验报告 PB10206252 黄鹏

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 黄鹏 PB1020625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10级本科班 【摘要】商业上面制备好的用于聚合的单体往往含有阻聚剂,寡聚物,水分等杂质,直接用于聚合的效果不是太好,一般需要精制单体,阻聚剂。 【关键词】单体引发剂溶剂精制聚合物 1,引言 试剂的纯化对于聚合反应来说至关重要,极少量的杂质就可以影响反应的进程,离子聚合反应对杂质尤为敏感,杂质浓度要求更低,而阴离子聚合反应需要无水,所以反应以前试剂的纯化相当重要。 2,实验内容 ①实验仪器 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氢氧化钠,蒸馏水,氯仿,甲醇,无水硫酸钠,pH试纸。 100毫升分液漏斗,锥形瓶,减压蒸馏装置,回流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电磁搅拌器。 ②实验步骤 首先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纯化 在100ml的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MMA单体,用15ml的NaOH溶液(百分之5)洗涤两到三次。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分离出来的单体置于锥形瓶当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至液体透明。干燥后的单体进行减压蒸馏,收集39-41摄氏度的馏分,压力在100KPa左右,如果单体暂时不用,可以储存在烧瓶中充氮气置于冰箱保存。 再就是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在100ml的烧杯中加入6g过氧化苯甲酰,在搅拌的条件下逐滴加入氯仿大约25ml,稍微加热使其溶解,如果有不溶物时趁热过滤。向澄清的溶液中加入甲醇大约50-100ml,有过氧化苯甲酰晶体析出。过滤,固体使用甲醇洗两次,抽干,置于真空干燥器中除去溶剂。 ③实验现象记录以及分析 在MM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时会在下层有黄色液体分层,初步分析是对苯二酚的钠盐的颜色,也就是对苯二酚阴离子的颜色。 在减压蒸馏前一段时间,温度计的温度不断升高,当压力在100KPa左右时,温度上升到了38度时就稳定不动了,这时候开始收集我们所需要的馏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 在减压蒸馏中装置的密闭性需要的要求较为高,在接口处涂上适量的凡士林可以提高装置的密闭性。 注意调节蒸发管气泡的速率,气泡鼓出的太慢的话影响反应的速率,气泡鼓出太快容易使单体爆沸,很危险。 精制过氧化苯甲酰的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晶体析出的时候要注意饱和溶液,

康派特

产品简介 [商品名称] 康派特?医用胶 [产品名称]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α-cyanoacrylate alkyl) [主要成份]α-氰基丙烯酸和烷氧基酯混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合少量稳定剂、阻聚剂,采用特殊工艺精制而成 [结构特征]由于α-碳原子上结合-CN、-COOC4Hn使得β位置上的碳原子具有很强的吸电性,在微量阴离子存在下,就能产生瞬间聚合反应,生成链状化合物,对生物体组织及金属、橡胶、陶瓷、玻璃、塑料(除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硅橡胶等表面活性很低的材料以外)任何极性材料都能产生较强的胶接强度。其中在生物体组织的聚合速度最快,因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中各种细胞的基础物质,蛋白质是氨基酸的线性高聚物,首尾由-NH2及-COOH组成,有机胺类是该类酯单体聚合的催化剂。 [性状]康派特?医用胶为无色透明液体 [作用机理]本品在创面血液、组织液中阴离子作用下,快速聚合、固化成膜并与创面镶嵌紧密。胶膜由直径2-3μm的纤维缠绕,呈网状结构。胶膜与创面紧密镶嵌,牢固地保持伤口的对合状态,其强度可达7N(牛顿)。该网状结构可阻止血球、血小板通过,在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的共同作用下,封闭创面断裂之小血管网达到有效止血。成膜将组织和细菌隔离,具抗感染和护创作用。聚合物中的醚链[-CH2-O-CH2-]具有止痛作用。因此本品具有粘合、止血、止痛、消炎、护创、促进愈合等功效,医用胶固化反应时间为5-15秒。体表7-10天随角化皮肤脱落,在体内喷涂应用时,胶膜可逐渐降解吸收排除体外; [应用范围]适用于手术切口和创口的粘合;内脏创面的止血、修补、加固;窦道、瘘管的粘堵;骨折片的粘合;血管栓塞等。

阻聚剂

阻燃剂产品介绍大全 锑系阻燃剂 1、三氧化二锑(656℃熔点) 2、五氧化锑(70℃分解) 3、锑的卤化物-三氯化锑和五氯化锑 4、锑系阻燃协效机理 氢氧化铝阻燃剂(ATH) 1、氢氧化铝理化性能 2、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制造方法 3、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应用 氢氧化镜头镁阻燃剂 1、氢氧化镁的理化性能 2、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造方法 3、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应用(430℃分解)无毒 含磷无机阻燃剂 1、红磷阻燃剂(赤磷危险)红磷加热时会产生极毒的磷化氢必须加入磷化氢捕捉剂 2、磷酸二氢铵(磷酸一铵)一盐基磷酸铵(熔点190℃)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 3、磷酸氢二铵(二碱式磷酸铵;二盐基磷酸铵;双盐基磷酸铵) 5、聚磷酸铵(APP)与有机阻燃剂相比价廉、毒性低是较理的无机阻燃剂,热稳定 含硼阻燃剂 1、水合硼酸锌(FB阻燃剂)无毒无污染、无机阻燃剂、熔点980℃,300℃上失去结晶水 2、硼酸锌的阻燃机理 3、硼酸锌的用途 4、硼酸锌的应用实例 5、偏硼酸钡 含钼阻燃剂及抑烟剂 1、三氧化钼、795℃熔点750℃升华、不溶于水易溶于碱生成钼酸盐,可溶于浓硝酸和浓盐酸或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 3、钼酸钠、熔点687℃溶于水 有机阻燃剂 含卤溴系 有机磷系有机卤系 不含卤氯系 反应型含溴阻燃剂 1、四溴双酚A(TBA或TBBPA)熔点175℃-181℃分解温度240℃,295℃时迅速分解、使用加工温度220℃,不溶于水、溶于碱的水溶液乙醇、丙酮苯水醋等有机溶液、溴含量:57~58% 2、四溴双酚A双(羟乙氧基)醚(EO TBBA)溶点115-118℃失重5%不低于300℃微溶于于水,溶于苯、丙酮、近于无毒 l 3、四溴双酚A烯丙基醚、(四溴醚)熔点110~120℃含溴量51%不溶于水、可溶于氯苯

实验一 单体、引发剂和溶液的精制

实验一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 学号:PB11206292姓名:姚奉奇 【摘要】试剂的纯化对聚合反应至关重要,极少量的杂质往往会影响反应的进程,而制备好的用于聚合的单体通常含有阻聚剂,聚合物,水分等杂质,所以要经过纯化后才能进行聚合反应。 【关键词】单体、引发剂、聚合物、纯化。 一、引言 苯乙烯是聚合物的重要单体,而制备和贮存过程中难免会混入少量水。故精制苯乙烯需要除去对苯二酚、水分和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广泛使用的有机玻璃的单体,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容易聚合。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也会混入一些水分,故精制甲基丙烯酸甲酯需要除去对苯二酚、水分和聚合物;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强氧化剂,极不稳定,在受热情况下产生自由基,由此可以作为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能在室温下很好的结晶,因此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来除去其中混有的杂质。 本文描述了纯化以上三种物质的一般方法,精制后的单体即可用于聚合反应。 二、实验目的 了解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原理,掌握它们的精制方法; 纯化几种烯类单体、自由基引发剂和溶剂。 三、实验原理 固体单体常用的纯化方法为结晶和升华,液体单体可采用减压蒸馏、在惰性气体下分馏的方法进行纯化。 先将样品溶解,溶液为一混合物,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控制温度蒸馏到自己所需的物质,从而达到精制和纯化样品的目的。 四、实验试剂及仪器 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氢氧化钠,蒸馏水,氯仿,甲醇,无水硫酸钠,pH试纸。 仪器:100毫升分液漏斗,锥形瓶,减压蒸馏装置,回流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电磁搅拌器。 五、实验步骤 1、苯乙烯 在1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苯乙烯单体,用15~20ml的NaOH溶液(5%)洗涤三次,再用蒸馏水至pH为7。分离出的单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至溶液透明。放置半小时,然后进行减压蒸馏,收集59~60℃的馏分,储存在烧瓶中。 2、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1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用15~20ml的NaOH 溶液(5%)洗涤三次,再用蒸馏水至pH为7。分离出的单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至溶液透明。放置半小时,然后进行减压蒸馏,收集37~45℃的馏分,储存在烧瓶中。 3、过氧化本甲酰

阻聚剂作用机理

阻聚剂 阻聚剂分子与链反应,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不能引发的低活性自由基,从而使聚合终止。 阻聚剂 - 阻聚剂 ? 阻聚剂 - 正文 能使烯类的反应完全终止的物质。这种作用称阻聚。阻聚剂分子与链自由基反应,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不能引发的低活性,从而使聚合终止。? 为了避免烯类单体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发生聚合,单体中往往加入少量阻聚剂,在使用前再将它除去。一般,阻聚剂为固体物质,挥发性小,在蒸馏单体时即可将它除去。常用的阻聚剂对苯二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所以可用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氯化亚铜和三氯化铁等无机阻聚剂也可用酸洗除去。? 阻聚剂类别和作用? 一般分为分子型阻聚剂和稳定自由基型阻聚剂,前者主要有:对苯二酚 (见结构式a)、对苯醌 (b)、酚噻嗪(c)、β-苯基萘胺(d)、(e)、亚甲基蓝(f): 氯化亚铜、三氯化铁等无机物以及硫黄等也可作阻聚剂。稳定自由基型阻聚剂主要有1,1-二苯基-2-苦肼(g)、2,2,6,6-TMP(h):

虽然它们本身也是自由基,但由于它们很稳定,不能引发单体聚合,只能有效地与链自由基结合,使链自由基消失,以DPPH为例,其反应如下: 在这一反应中,一个DPPH分子与一个链自由基 P·结合,几乎是定量的。反应物料由紫色变为无色,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出参加反应的DPPH的量,从而算出自由基的浓度,所以此法常被用来测定引发速率。? 三苯甲基自由基(结构式如下) 也可算作自由基型阻聚剂,但稳定性较差,温度较高时可引发聚合,所以使用较少。工业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阻聚剂是对苯二酚,一般加入量为单体量的%~%。其阻聚机理是先在氧作用下转化成苯醌,再与自由基反应: 为此,在用对苯二酚作阻聚剂时,容器中不宜装满单体,应保留一点空间以贮存空气,提供阻聚所需的氧气。? 一般来说,效率高的阻聚剂首先是极易与链自由基发生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又很稳定,不具有再引发的能力。以M代表烯类单体,Z代表阻聚剂,则生成高分子的链增长反应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