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

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
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

第2页共8页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中秋之夜月儿的美丽、神奇。 3、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活动准备: 1.古诗、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说说像什

么。)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古代的客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大家都叫他“诗仙”。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师: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又圆又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认识月亮。他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 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教师朗诵古诗、配上音乐)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李白又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住的地方,瑶台镜就是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 出示瑶台和镜子 师:为什么李白会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呢?月亮和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目录 1、咏鹅 2、春晓 3、梅花 4、小儿垂钓 5、登鹳雀楼 6、鹿柴 7、静夜思 8、古朗月行 9、望庐山瀑布 10、早发白帝城 11、绝句 12、春夜喜雨 13、绝句 14、枫桥夜泊 15、游子吟 16、江雪17、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池上 19、忆江南 20、悯农 21、悯农 22、寻隐者不遇 23、山行 24、清明 25、小池 26、夜宿山寺 27、江南春 28、村居 29、所见 30、江上渔者 31、梅花 32、惠崇春江晓景 33、晚春 34、望洞庭 35、浪淘沙 36、渔歌子 37、送元二使安西 38、39、别董大 40、蚕妇 41、陶者 42、乐游原 43、蜂 44、元日 45、泊船瓜州 46、泊船瓜州 47、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48、题西林壁 49、夏日绝句 50、示儿 5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凉州词 54、宿新市徐公店 55、出塞 56、芙蓉楼送辛渐 5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8、赠注伦 5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0、望天门山 6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2、春日 63、题临安邸 64、游园不值 65、乡村四月

66、墨梅 67、石灰吟 68、竹石 69、己亥杂诗 70、三衢道中 71、约客 72、兰溪棹歌 73、长歌行 74、七步诗 75、回乡偶书 76、过故人庄 77、鸟鸣涧 78、秋浦歌79、早春 80、晚春 81、劝学诗 82、画眉鸟 83、金缕衣 84、清平乐·村居 85、归田园居 86、登幽州台歌 87、山居秋暝 88、滁州西涧 89、观书有感 90、马诗 91、乌衣巷 92、登飞来峰 93、相思 9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5、过分水岭 96、鹿柴 97、冬景 98、冬夜读收示子聿 9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0、浪淘沙 101、西江月 102、寄扬韩绰判官 103、琵琶行 104、小儿垂钓 105、房兵曹胡马 106、送灵澈上人 107、从军行 108、江畔独步寻花 109、入京 110、华山 111、易水送别 112、鸟 113、秋夕 (试行) 咏鹅 唐代诗人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代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 汉乐府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唐代诗人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代诗人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唐代诗人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登鹳雀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一年级语文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幼儿园语言新课程标准教材语言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语言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锻炼大脑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增加自信心、提升自身魅力,并增加就业中的竞争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语言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中秋之夜月儿的美丽、神奇。 3、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活动准备: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说说像什么。)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古代的客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大家都叫他“诗仙”。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师: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又圆又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认识月亮。他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 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教师朗诵古诗、配上音乐)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李白又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住的地方,瑶台镜就是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下 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句的意思是:年 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 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时”由熟字“日”加部 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 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如“台、古” 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 下撇起笔。

大班古诗教案古朗月行

大班古诗教案《古朗月行》 ——彭晓和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能认读古诗中得生字“朗”、“行”、“盘”、“疑”、“端”,能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1.本课生字卡片,观月图片。2、幼儿已经了解李白这个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客人,是我国古代非常出名的天才诗人,大家都叫他“诗仙”,谁能猜出他是谁呢(在上节课中教师提过李白,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静夜思》的作者)他的名字就叫做李白。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猜诗人的名字,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所学的古诗的作者)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静夜思》的内容,并请幼儿完整的背诵。 师:我们这昨天也学过一首李白的诗,谁还记得那首诗的名字 师:那你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下来吗(分组再集体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更多李白写过的诗,并请个别幼儿表演背诵。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昨天刚学的故事现在就已经会背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李白写的诗呢你会背诵吗 (设计意图:回忆复习古诗《静夜思》,同时回忆幼儿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古诗,引出活动主题)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将挂图遮挡住,露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一下老师的这张纸上有什么你觉得它应该会是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教师揭下遮挡的纸让幼儿观看图片, 3、自己认出月亮。引出主题 师:这个是李白小时候看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教师揭下遮挡纸) 师:他看到的是什么(月亮)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大大圆圆的又白白亮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不认识月亮。于是,他也和你们一样看这它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教师朗诵古诗)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提高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和动力。)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李白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师:哇,李白又把月亮当成了“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看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镜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可解释一下瑶台镜是什么。(添加点神话色彩)) 师:诶,老师是怎么知道李白吧月亮当成了瑶台镜的(引导幼儿自己说

《古朗月行》吟诵教学

《古朗月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式阅读法--吟诵,初步感知平长仄短的规律。 能较自如地吟唱《古朗月行》。 过程与方法:以《古朗月行》入手,通过读、吟、舞伴随着手势节拍等方式喜欢上吟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诗文中的吟诵,感受吟诵带来的快乐!将吟诵这颗种子种植于内心。 教学重点:通过《古朗月行》感受吟诵的快乐 教学难点:能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正确吟唱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孩子们参加了最美吟诵,谁来为大家吟诵一首你最拿手的古诗? 2.教师设置情景,现场吟诵唱一首诗。 二、诵诗歌、吟诗韵 1.今天我们学习吟诵这首诗——(板书:古朗月行)读一遍,试题应该这样停顿《古/朗月行》什么是“朗月”呢?朗读是大声、响亮地读,另一种在诗中出现的朗会有明亮、光线充足的意思,朗月就是又大又亮的月亮,“行”通常我们怎么理解?在这里是指歌唱的意思,“朗月行”就是在哪里唱歌?(月亮下)在明亮的月亮下就得唱赞美月亮的歌。最后来理解下古,因为在李白之前有位著名的诗人写过,李白很喜欢这首诗、也喜欢这个题目,他也想用这个题目写首诗,为了表示他是向别人学习的,所以加了一个“古”字。(再读题目)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就是可以吟唱的。 2.我们来回忆学习吟诵的步骤:(出示诗歌) 第一步是——为诗歌划分平仄(画平仄),还记得划分平仄的规则吗?(出示诗歌中的入声字、找出韵字)请你自己试着画一画吧! 第二步,按平仄诵读,诵读时要注意“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指名学生诵读、齐诵读)

第三步,吟诵,吟诵时除了要注意“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是——依字行腔 3、自己试着按依字行腔的规则来吟(指名展示) 4、教师纠正,逐句教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什么意思呢?(请生说)小朋友的语气,很童真,很轻快。(教吟)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谁来理解一下,“瑶台镜”,传说中王母娘娘住瑶台,瑶台镜就是仙人用的镜子,所以才能“飞在青云端“,(教吟)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刚刚四句是写李白看到的月亮,这里又是再写什么呢?(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接着写,又写到了什么?(月亮上的玉兔在捣什么?——药)白兔的药容易捣吗?终于把药捣好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教吟)长生不老药捣成了,该给谁吃呢?(教吟) 5、师示范吟诵,学生认真体会活泼跳跃,你觉得老师吟的节奏怎样?(好快乐的歌声呀 李白写好这首诗,怎样检验他写得好不好呢?他一定要诵出来,吟出来,好听,不仅我喜欢,大家一定也喜欢,所以诗人吟诵,情到深处,自然有体态,就像我们听歌听到深处,手舞足蹈似的,身体很舒适,和着韵律舞动起来。 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手舞动起来, 6、学生自行练习 7、指名展示、齐吟 三、拓展延伸 1、拓展欣赏《古朗月行》全诗。 2、师吟诵整首诗,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 3、拓展延伸,整首诗歌的 提出希望:每周去吟诵一首诗,我相信,你一定会真正的爱上古诗的。

学前班教学内容

幼名中心幼儿园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 2013年-2014年度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 一:拼音 1.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 2.二十三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3.十八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4.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能够熟练掌握四个声调,并进行单拼。 6.熟练标调歌。有a不放过,没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i上要标调,帽子要摘掉。ü和j q x y相拼时,眼泪要擦掉。 备注: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是难点,要求小朋友不断拼读,敢于出声,连贯拼读。 以下是要求家长们辅导监督孩子们拼读的音节。 ai bái tài sài gài ei hēi gěi lèi bèi ui guǐzhuīshuǐhuī ao bāo pǎo māo dāo ou dǒu gǒu zǒu tóu iu niú liú jiǔxiū ie jiěliěbiēpiě üe jué què xué lüè er ēr ér ěr èr an bān tǎn dàn zhàn en fēn gēn bèn hèn in yīn qín jīn xīn un gǔn zūn sūn tūn ün xún yún jūn qún ang yáng bāng táng hang eng fēng děng zhěng méng ing tīng jīng bīng xīng ong zhōng gōng dōng yǒng

二年级上册课文《古朗月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课文《古朗月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 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 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 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 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 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 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 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朗月行_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朗月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 计(实用文本) 教学设计示例 3.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古朗月行小班教案

古朗月行小班教案 【篇一:《古朗月行》典型课教案】 《古朗月行》典型课教案 实验小学西校区马淑兰 教学目标: 1、认识“朗”、“识”“玉”三个字,会写“识”、“玉”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重点难点: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众星下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 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 开想象的翅膀。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 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找出生字宝宝 1.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宝宝,读读它们,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一)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二)检查生字的学习,并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认识“朗”,并理解题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给“朗”字组词吗? 2.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古时候有个叫鲍照的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见了月亮,于是写下了“朗月行”这首古诗。几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见了这样的朗月,他也 特别想为月亮写首诗,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鲍照写过的《朗月行》的 题目,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古”

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朗月行。学生接读题目。 认识和书写“识”这个字,并理解“小时不识月”。 1.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这个字呢? 2.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识”字,(什么结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 的位置?)然后告诉老师该怎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学生再书空,然后在书上写这个字。 3.给“识”字组词。 4.李白小时候不认识什么呢?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认识和书写“玉”,并且朗读和理解“呼作白玉盘”。 1.出示“玉”,这个字和哪个字很相像?(区分:玉王)怎样在田字 格里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书写。 2.给“玉”字组词。 3.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称呼为什么?齐读第二句诗: 呼作白玉盘。想象白玉盘是一只什么样的?如果你见到了这样的月 亮你会怎么样?李白小时候和你们一样,见到如此美丽神奇的月亮,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声呼唤:呀!天上有个白玉做成 的盘子! 4.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 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1.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再指名回答。 2.这面镜子是从哪里来的?瑶台是个什么样地方?镜子本来应该放 在什么地方?可是现在它飞到哪里了?想象一下从这面镜子里,我 们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见到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 3.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才能读出月亮的神奇与美丽呢?在指名读 后的评价上引导学生读出惊叹的语气。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示 范读。 四、整体感悟,指导背诵。 1.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晴朗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一个小孩子抬头望着它,他不知道那是 什么。啊,它那样洁白,美丽,一定是最好的白玉做成的盘子吧? 不对!不对!它那样明亮,那 样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了云朵之上。

(完整版)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走进唐诗》

走进唐诗 ●阅读目的 1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 2 通过对唐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3 在阅读中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搜集、背诵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 2 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激发阅读兴趣; 2 授予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涌现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不免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挞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唐诗奇葩中尽情徜徉。 二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1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2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自由发言,体现感悟)。 3 我最欣赏的唐代诗人(学习诗人品质,从中受到启发)。 三品位唐诗 [出示课件]: 1 到唐诗中赏雪景: ①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到唐诗中听鸟鸣: 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 到唐诗中赏月: ①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空涧中。 ②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 到唐诗中旅游: ①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 看牵牛织女星。 ②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 到唐诗中体验真情: 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亲近唐诗: 唐诗的魅力远远不只这些,唐诗的背后更是充满悬疑、充满诱惑与神秘!下面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所积累的与唐诗有关的逸闻趣事。 ①“推敲”一词的来历。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宋之问吟诗遇老虎; ④白居易进长安。

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古朗月行》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备课笔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四年级 科目:经典诵读 教师:袁冬平 2016年9月1日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

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古诗词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 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 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 行,课文节选其前4 行。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 1. 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 和“乍”构成。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 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如“台、古” 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3. 朗读指导 朗读时可借助挂图,想象自己在宁静的夜晚面对圆月欣赏的情景,语速稍慢些。先听听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再反复练习,注意读出节奏与韵脚。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古朗月行 2教案 长春版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学生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 例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如“台、古”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幼儿园唐诗必背30首

幼儿园唐诗必背30首 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16.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校本诵读古朗月行教案

校本诵读《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武汉市吴家山三小柏修平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4、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想象画面。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吗?谁能来背诵一下?大家都会吗?集体来背诵一下吧。 2、今天呢,老师再和大家一起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古朗月行》,板书课题:古朗月行,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件)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 师:我听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诗人李白听了一定会很高兴。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出示课件幻灯1)认识李白。《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2、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认识汉字“古,朗,行”, 3、出示第二句,认识白玉盘,认识汉字“呼,作,玉”,玉的字理识字,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三句,认识瑶台镜,认识汉字“台”,指导朗读,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师: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正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吧。(1)学习第一句:(出示图画),看到了谁在干什么?觉得月亮像什么?像一个大玉盘,多美呀,指名说说,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谁能用美的语气来读一读?(指名),再美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一边欣赏图画,一边用美的语气来读好吗?(齐读)白玉盘指的是什么呀?这句诗主要写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句:再来欣赏(出示大屏幕)圆圆的月亮像个玉石的盘子,这回月亮更像什么了?你们能找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吗?谁来读一读?有谁比他读的更好的吗?这句诗把月亮比作了什么?这句诗又说了什么呢?多美,多神奇呀。 (3)整体感悟,背诵古诗。 1、诗人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是瑶台仙境里的镜 子,飞到蓝蓝的天上了,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美读出来好吗?(出示古诗、音乐) 2、闭上眼睛,想象月亮的样子读一读古诗。 3、背诵古诗。(学生背一句,就贴一句) 四、回顾小结 1.月亮美吗?月亮美,但诗人用诗把月亮描绘得更美,我们再来背诵一遍好吗?同时老师请 四位同学上来把同学们读的诗句贴在黑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