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朗月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朗月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下 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句的意思是:年 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 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时”由熟字“日”加部 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 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如“台、古” 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 下撇起笔。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朗月行_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朗月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 计(实用文本) 教学设计示例 3.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古朗月行》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 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 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 行,课文节选其前4 行。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 1. 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 和“乍”构成。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 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如“台、古” 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3. 朗读指导 朗读时可借助挂图,想象自己在宁静的夜晚面对圆月欣赏的情景,语速稍慢些。先听听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再反复练习,注意读出节奏与韵脚。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古朗月行 2教案 长春版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学生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小学一年级语文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朗月行教案 人教版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一年级语文上册4.6古朗月行教案北京版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认识“朗”、“识”“玉”三个字,会写“识”、“玉”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重点难点: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众星下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找出生字宝宝 1.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宝宝,读读它们,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一)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二)检查生字的学习,并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认识“朗”,并理解题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给“朗”字组词吗? 2.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古时候有个叫鲍照的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见了月亮,于是写下了“朗月行”这首古诗。几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见了这样的朗月,他也特别想为月亮写首诗,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鲍照写过的《朗月行》的题目,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古”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朗月行。学生接读题目。 认识和书写“识”这个字,并理解“小时不识月”。 1.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这个字呢?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古朗月行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 思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呼疑镜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古朗月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朗月行(节选)》教案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朗月行(节选)》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朗”、“识”“玉”三个字,会写“识”、“玉”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重难点: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众星下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找出生字宝宝。 1、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宝宝,读读它们,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一)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二)检查生字的学习,并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认识“朗”,并理解题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给“朗”字组词吗?

2、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古时候有个叫鲍照的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见了月亮,于是写下了“朗月行”这首古诗。几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见了这样的朗月,他也特别想为月亮写首诗,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鲍照写过的《朗月行》的题目,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古”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朗月行。学生接读题目。 认识和书写“识”这个字,并理解“小时不识月”。 1、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这个字呢? 2、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识”字,(什么结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告诉老师该怎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学生再书空,然后在书上写这个字。 3、给“识”字组词。 4、李白小时候不认识什么呢?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认识和书写“玉”,并且朗读和理解“呼作白玉盘”。 1、出示“玉”,这个字和哪个字很相像?(区分:玉王)怎样在田字格里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书写。 2、给“玉”字组词。 3、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称呼为什么?齐读第二句诗:呼作白玉盘。想象白玉盘是一只什么样的?如果你见到了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李白小时候和你们一样,见到如此美丽神奇的月亮,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声呼唤:呀!天上有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4、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1、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再指名

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 3.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古朗月行》教学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朗月行》教学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朗月行》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朗月行》课文及教学设计 【导语】《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长春版一年级上《古朗月行》教案

长春版一年级上《古朗月行》教案 导读: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5分)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7分)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8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强化了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教学这一重点。 四、读诗句,学生字(10分)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五、朗读、背诵课文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6.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古朗月行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ulang Yuex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古朗月行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

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