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拓展】小数的故事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拓展】小数的故事

小数的故事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写成⊥|||???_ ||。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

五年级数学上册1 小数乘法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1) (2)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和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小数乘法是《数学课程标准》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小数乘法,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数。 5.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小数乘小数(3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积的近似数(1课时)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6)解决问题(2课时)

(7)练习课(1课时) (8)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有梯度的练习掌握知识技能,巩固算法,培养他们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1) 课题小数乘整数(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 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两个重点: 1.关注知识迁移,注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中借助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关系,通过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学习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 境,引入新 知。(3分钟) 师:瞧!文化广场真热 闹,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 筝,你们想玩吗?(课件出 示教材第2页例1)从图中 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 息? 观察课件,交流得到的信 息。 1.填一填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篇 姓名: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①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②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口诀:小数意义好理解,它与分数很亲密。分母是10、100、1000……小数位数一、二、三……小数单位来计数,0.1、0.01、0.001……要记牢。 提醒: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字就称为几位小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小数和分数的转化方法: (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2)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3)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解读:小数由、和组成。 ⑴、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⑵、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整数部分的 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整数○小数 ⑶、没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举例: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记住: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是由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组成的。 (3)9.426中的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十分之一/0.1)。 (4)2.5表示(2个一和5个十分之一)或者(25个十分之一)。 (5)能根据提示写出小数:一个数十分位上是1,百分位上是5,还有6个千分之一,这个数是(0.156)。 易错题解析: ⑴、小数都比1(整数)小。( × ) 此题错在对小数认识不够,小数点的左边可以是任意的整数。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⑵、0.35里面有5个0.01. ( × ) 此题错在对小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因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将小数变成分数,更容易理解其意义。 ⑶、最大的一位小数是0.9. ( × ) 此题错在对一位小数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谓一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而整数部分可以是任意的数。比如:10.9、100.9、999.9……都是一位小数。没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③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切记: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0也要读出。 例如:20.040 读作:,四百零七点零七写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1.1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1.1小数的意义 一、单选题 1.7.60元中的“6”表示( )。 A. 6元 B. 6角 C. 6分 2.把5元8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是()。 A. 0.58元 B. 5.8元 C. 58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B. 9个十分之一和0.9相等 C. 9和9.0的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 4.把+ 改写成小数是()。 A. 2.43+3.4 B. 0.243+0.34 C. 2.43+3.4 5.在0.55、、0.5和54.6%中最大的数是() A. 0.55 B. C. 0.5 D. 54.6% 二、判断题 6.一个数(0除外)乘0.01,等于把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7.0.08元就是8分。 8.十分之五就是0.05。() 9.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5份就是5分米。() 10.5.42和5.672中的“2”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三、填空题 11.4个1角就是4个________元,是________元;6个1分米是6个________米,是________米。 12.填空 8元零7分=________元5角4分=________元8米8厘米=________米 5吨50千克=________吨600克=________吨60克=________千克 13.比多________;0.75比少________。 14.12÷________=________%=0.75= ________. 15.5个1角就是5个________元,是________元;6个1分是6个________元,是________元。 16.0.454,,,4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17.=________

五年级数学上册1 小数乘法第4课时 小数乘小数(2) (6)

编号:85989385000400012744523444276565 学校:施理本市模工同镇高录小校* 教师:英物记* 班级:启明星玖班* 第4课时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例4,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第1、2题和P9~10“练习二”第9~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能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乘小数,知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结合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感,增强估算和验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稍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乘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板演,全班练习。 师:小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小数是怎样计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用竖式计算后回顾计算法则: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都是小数乘法,都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2)]

【设计意图】复习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回顾和巩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 为学习稍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科书P6例4。 课件出示教科书P6例 4。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小组交流。 师:计算时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先按一般方法计算,发现并引出问题: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 积应该是四位小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乘得的积的小数 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运算过程。(板书运算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第一,要数清楚两个因数中小数的总位数,弄清楚应补上几个 0;第二,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探究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全班练习。 师:说一说,哪几题最容易出错?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反思,重点分析后三题的计算需要注意 的问题,即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形,其中第2、4小题还要注意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 师:大家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发现:在小数乘法中,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左边4道题), 积比第一个因数大;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右边4道题),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师:这个规律怎样总结更为严密? 引导学生补充条件:这里的第一个因数不包括0。 【教学提示】 教学此题时,不 仅让学生学会计算, 更学会发现规律,并 逐步将规律表述完 整。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要点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2.把353缩小到它的1 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 100呢?1 1000呢? 3.2.5+2.5+2.5=2.5×( )=( ) 6.3+6.3+6.3+6.3+6.3=(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 )来实行简便计算。 二、合作探究 1.理解小数乘整数 师:秋高气爽的时候,老师最爱放风筝,同学们一定很想亲自体验放风筝的乐趣,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购买风筝吧! (1)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有3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每人买3.5元一个的风筝需要多少钱?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怎样计算? (3)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想到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加法算式:3.5+3.5+3.5=10.5(元) 乘法算式: 方法一:把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1.5元

9元+1.5元=10.5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结果:3.5元×3=10.5(元) (4)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解决这个问题用了小数加法,化零为整数,单价×数量=总价的方法。大家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第三种方法的算式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5)对应练习:请大家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方法尝试完成教材第2页的“做一做”,并全班汇报交流。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算式:0.72×5= (1)小组合作,尝试计算因数不是钱数的小数乘整数算式的积。 (2)全班汇报算理算法,课件演示。 (3)组织学生讨论,理解算理,算法。(课件出示问题) ①因数是小数时如何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②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数是小数的乘法,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再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末尾的0去掉。 (4)闯关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全班反馈。 ②点名口述第2题,并说出原因。 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请学生观察算式,说出特点,并口述计算方法,请四名同学板演。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3,5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1.小数乘法 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 人教版

第3课时小数乘小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例3和P6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8“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图片、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口算出得数后可能会说,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教师引导学生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算式之间的联系。第2题: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集体订正时关注学生的错误,并强调: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如果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算完后,应检查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如果不同,检查哪一步计算出了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3。

师:从题中大家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应该先算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已知宣传栏的长、宽和每平方米要用的油漆 质量,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须先算宣传栏(长方形)的面积。列出算式2.4×0.8。 师: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1)]2.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师: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学情预设】把2.4和0.8分别看成整数2和1,所以算得的积大约是2。 师: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情预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交流不同的算法。 【学情预设】预设1:2.4m=24dm 0.8m=8dm 24×8=192(dm2) 192dm2=1.92m2 预设 2: 预设 3: 师:积是19.2还是1.92?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把2.4m和0.8m分别改写成用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92dm2,再换算成用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二是运用积的变【教学提示】 教学中注意将估算与笔算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估计和验证的意识和习惯。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1小数乘法 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难点】 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指导】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192缩小到1.92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

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 1.小数乘整数...............................................1课时 2.小数乘小数...............................................3课时 3.积的近似数...............................................1课时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5.解决问题.................................................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做一做”,第3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人教新课标

课时教案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 2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10 ÷100 ×10 2 × 1 9 2 × 9 × ×10 ÷100 ×10 2 4 × 8

6 ……两位小数 6 × 4 ……两位小数→× 4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 ×0. 03 ××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1)

1 小数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使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准确地实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小数)的近似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会使用这些定律实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在解决相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上述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编排注意增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水平和推理水平。此外,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教科书安排了涉及估算和分段计费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收集信息,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水平;会求积的近似数,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数。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数。 从年龄特点来看,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性格特征,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教师能够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促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小数,会实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学生熟悉和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和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掌握算理。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因为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协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同时掌握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升学生的推理水平。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所以,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协助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重点引导学生从积与因数的关系出发,强调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时,要特别突出两点:一是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二是小数点的处理,也就是利用因数和积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必须读懂题意,发现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整理,也就是阅读理解题意的水平。能够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的方式来理解。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 小数乘小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具学具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1.2、0.8、0.56、0.04各表示什么意思。 2.填空。 (1)1.2120.5656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 )。 (3)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 )。 二教学实施 (一)投影出示教材第5页例3图。 1.分析题意。 (1)看图,读懂图意。 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问:这个例题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需要知道这个宣传栏的面积和每平方米用的油漆的质量) 已知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2.尝试计算。 (1)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4×0.8。 (2)观察思考。 2.4×0.8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3)分组合作思考,尝试计算。 (4)集体交流。 3.弄清算法和算理。 (1)组织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方法一: 方法二: 2.4 ×0.8 1.92 (2)分组派代表简述各自算法的道理。 (3)理解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思考:2.4×0.8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同学们把这个式子转化成了整数乘法。你们用什么方法转化的呢?(把两个因数都扩大)2.4转化成多少?(24)教师板书:24。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10倍)教师用彩笔从2.4到24画个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到原来的10倍”。0.8转化成多少?(8)教师板书:8。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10倍)教师用彩笔从0.8到8画个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到原来的10倍”。 整数乘法的积是多少?(96) 2.4 24 × 0.8×8 192 一个因数转化成整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转化成整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样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该怎么办?(缩小到它的,将19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积应该是多少?(1.92) (4)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一共用多少千克油漆。列式计算:1.92×0.9=1.728(千克) (二)出示例4。 教师板书:0.56×0.04。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 小数乘法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2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1)1角=( )元 (2)3角=( )元 (3)9分=(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学一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1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板书: 1分米 3分米 7分米 1/10米 3/10米 7/10米 0.1米 0.3米 0.7米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 小练:如果8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9分米呢? (2)教学两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1分米)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一样吗?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份,这样1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1小数的意义一word教案(2)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9页主题图、例1、例2,课堂活动1-3题,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游戏用纸条和题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才召开了运动会,你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最喜欢运动会上的哪些项目呀?你在运动会上都获得过哪些奖项呢?明明的学校也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运动会上的选手们争夺得非常激烈,让我们一起到现场看看。 105 课件出示47页的主题图。 2.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反馈:跳高比赛李云1.05米,林山0.95米,王海0.92米 …… 像2.36、0.95、0.92这些数是什么数呢?除了在运动会上会有小数,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呢?看来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第五单元就是系统地研究小数的有关

知识。板书课题:小数 3.小数的产生 (1)感知测量时常常得不到整数结果 我们来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的长和高,(师生一起动手测量)黑板的长度刚好是3米长吗?它的长度是一个整米数吗? (2)介绍小数的产生 在生活中,我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常常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结果,这时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回忆旧知,作好铺垫 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小数,我们来看看这几道题。 (出示准备题,生口答) 1角=1元=0.1元1cm= 1 m=()m 10 100 5角=5元=()元23cm=()m=()m 10 100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开运动会的体验,直接过渡到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收集信息,导出新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当测量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时候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再通过几道准备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尝试例1 请看大屏幕,你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请打开数学书48页完成例1。 学生独立完成。 106 (2)反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会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迁移能 力和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措施: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置了复习旧知这一环节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两大道题目,让学生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需要用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在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时,需要应用到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有效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快速的回忆起知识点,有效的抓住了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索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一)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放过风筝?这里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在放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摘录,以待后续解决)解决:买三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 引出课题: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师:请你自己算一算:3.5×3=?说一说,你怎么计算的? 方1:3.5+3.5+3.5=10.5 方2:3.5元=35角,35角×3=105角=10.5元 方3:35×3=105,35扩大了10倍,积105也扩大了10倍,所以要缩小10倍,变成10.5 方4:0.5×3=1.5,3×3=9,9+1.5=10.5 方5:用竖式计算 (三)解决问题 师:请你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三、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出示:0.72×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4.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总结: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小数怎么表示?呢?0.5怎样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0.9,0.6,。 2.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小学数学】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教案)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利用小数进行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3.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指导】 1.抓住整数与小数的联系。 将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整数知识、规律迁移到小数中来,进行抽象、概括、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以及读法、写法等。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又会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有效地理解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之处。 2.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小数知识,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人民币的兑换,科普知识中的计数方法并

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1课时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1课时 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1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第1课时小数的性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性质(2)…………………………………………1课时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1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1课时第3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1课时第2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1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1课时【知识结构】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第1课时小数乘小数 人教新课标

第1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页例3,做一做及第8页练习二的第2-4题。 例3学习的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算理及算法,是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转化的方法将两个因数同时转化成整数来进行计算。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会应用转化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发展学习的迁移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宣传栏刷油漆的情境,通过自主探究,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正确解释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写法和算理。 2.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合理地解释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对比,能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3. 能运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正确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学习难点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口算,说一说算式之间的联系。 2×3=20×30=2×0.3=200×30=0.2×30= (2)南北对决:列竖式计算。 南:1.8×23 北:7×0.86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乘整数,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 同学们,经过暑假的装修,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起走进美丽的校园吧!(课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传栏)看!工人叔叔正在给宣传栏刷油漆,可是有个问题却难住了他们,请你来帮忙! 2. 问题探究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师:先独立阅读信息,找出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小结:要解决宣传栏刷油漆问题,要先解决宣传栏的面积问题,再解决所需油漆数量的问题。 列式:2.4×0.8=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