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室

长沙健路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性能验证报告(全血修改)

长沙健路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性能验证报告

目录 一、验证目的 二、验证内容和方法 1.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设备 4.实验要求 5.操作程序 三、验证结果 1.阳性符合率 2.阴性符合率 3.空白验证 4.检测重复性 5.检测灵敏度 四、结果说明 五、验证结论

一、验证目的 本实验室计划使用北京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国食药监械(准)字 2013 第 3401518 号]开展相关检测项目,根据《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为保证实验室按照厂家所提供的试剂盒或检测系统说明书使用时,能复现生产厂家所宣称的检测性能,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计划,对生产厂家提供的试剂盒和检测系统进行了性能验证,报告如下。 二、验证内容与方法 1.对象 1.1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 1.2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为北京康为世纪有限公司血液基因组非柱式提取试剂盒(CW0544) 1.3样本:人全血,适用抗凝剂为 EDTA 或枸橼酸钠等,不得以肝素抗凝。不分病种、检测目的、性别、年龄。 1.4质控品:该试剂盒中均包含正常野生型质控品,同时实验室提供4个已知突变的阳性质控品,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2.内容与方法 根据产品说明书标示的性能指标,验证以下内容: 1.1阳性符合率:已经测序确定为特定突变的核酸4(4例,每种类型突变一例)例,由本实验室使用待评价试剂盒进行测试,结果应与已知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应达到100%。 1.2阴性符合率:已经测序确定为野生型的核酸2(2例,正常人)例,由本实验室使用待评价试剂盒进行测试,结果应与已知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应达到100%。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意义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得意义 我国科学家1998年成功克隆了人类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疾病基因GJB3、近年研究证实,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SLC26A4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国内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调查研究表明,GJB2突变最为常见,其次就是SLC26A4突变,前者突变检出率为21%,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5%;后者突变检出率约15%,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2%。迟发性显性遗传性聋患者虽然出生即携带致病突变,但幼年时听力可完全正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听力减退,进行性加重。?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得耳聋基因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线粒体DNA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筛查对先天性或遗传性聋得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耳聋有关;GJB2基因被认为我国最常见得致聋基因,患儿GJB2基因阳性,应考虑先天性或遗传性聋得可能性;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全序列扫描可作为分析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得客观指标;还有比较常见得GJB3基因得538C>T为目前已知可诱发耳聋得致病基因、GJB3基因得538C>T纯合突变,提示目前已经耳聋或以后发生耳聋得机率非常大;而GJB3基因得538C>T杂合突变,提示以后可能发生耳聋或不发生耳聋得可能性均存在,因此需要长时期听力监测。必须强调指出,目前得耳聋基因检测仍处于非常初级得阶段,影响因素多,临床意义有限,某个项目一次或多次得检测值异常并不一定能得出耳聋病因得肯定性结论。而且,耳聋基因检测只就是提示

在耳聋病因中占很少数得先天性或遗传性聋得可能性,对在耳聋病因中占大多数得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诊断仅具有排除性诊断方面得参考意义。?由于耳聋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较高得携带率,如GJB2、SLC26A4突变在听力正常人群中携带率均为3%,线粒体DNA1555与1494突变携带率约为1/300,听力正常得育龄夫妇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得几率为6。3%。因此我们认为在有生育要求但无耳聋家族遗传史得听力正常育龄夫妇中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此基础上对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得夫妇提供遗传咨询,这一前瞻性防治策略将阻止较大比例得先天性隐性遗传性耳聋得出生,其意义远远大于对已生育聋儿得正常夫妇进行耳聋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从根本上为预防遗传性耳聋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因此耳聋基因筛查与产前诊断可以产生巨大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真正达到提高人口质量,优生优育得目得。 一、预防避免耳聋发生或通过及时治疗延缓听力下降 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得母系遗传线粒体DNA12SrRNA突变相关性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这就就是在携带此突变得个体中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以导致或者加重耳聋得原因。如果携带该突变得个体通过基因检测预知自己与家族成员携带这种突变,避免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则完全可以避免耳聋得发生,这也正就是耳聋基因检测得意义所在。不仅为聋人明确病因,还要为耳聋易感个体提供个体化得遗传咨询与预防措施、 另外一种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延缓听力下降得耳聋类型就是由

耳聋基因检测

耳聋基因检测 中国耳聋现状 2006年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高达8000多万,听力语言残疾者达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并以每年新增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 3月3日是我国“爱耳日”。2011年(第12次)“爱耳日”的主题是“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中国新生儿耳聋现状 先天性耳聋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致残性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耳聋发生率约在1-3‰,在目前可筛查的出生缺陷中发病率最高,以我国每年出生19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大约要新增2万至6万名。 目前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证明,早期发现、诊断和早期干预康复,9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可以获得正常交流的能力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93496200.html, 2010年10月25日来源:新华社 耳聋分类 按发病原因分为:遗传性耳聋(占50-60%)和非遗传性耳聋 根据病变部位分3类: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型耳聋 根据发病时间分:先天性和迟发性耳聋

根据有无伴发疾病:综合症(占1/3)和非综合征性(占2/3)耳聋 以语言功能发育程度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 耳聋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8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0%-20% 性连锁遗传:1%-2% 线粒体基因突变:主要是母系遗传 耳聋致病基因 目前已鉴定的相关基因至少44个 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GJB2(connexin 26),碱基缺失与先天性中至重度耳聋有关,位于13q11-12 SLC26A4(PDS),突变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有关,位于7q22-31.1 12SrRNA,突变与药物性耳聋有关,位于mtDNA 干预措施 GJB2耳聋:电子耳蜗移植(重度耳聋),进行早期听力恢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不适合剧烈体育活动,一旦头部受伤,就可能引起听力突然下降 线粒体基因突变者:用药警示,避免氨基糖苷类药物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意义修订稿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 意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意义 我国科学家1998年成功克隆了人类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疾病基因GJB3。近年研究证实,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SLC26A4基因突变显着相关。国内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调查研究表明,GJB2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SLC26A4突变,前者突变检出率为21%,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5%;后者突变检出率约15%,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2%。迟发性显性遗传性聋患者虽然出生即携带致病突变,但幼年时听力可完全正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听力减退,进行性加重。 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耳聋基因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线粒体DNA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筛查对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耳聋有关;GJB2基因被认为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患儿GJB2基因阳性,应考虑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全序列扫描可作为分析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客观指标;还有比较常见的GJB3基因的538C>T为目前已知可诱发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基因的538C>T纯合突变,提示目前已经耳聋或以后发生耳聋的机率非常大;而GJB3基因的538C>T杂合突变,提示以后可能发生耳聋或不发生耳聋的可能性均存在,因此需要长时期听力监测。必须强调指出,目前的耳聋基因检测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影响因素多,临床意义有限,某个项目一次或多次的检测值异常并不一定能

什么是耳聋基因检测

什么是耳聋基因检测 我国有两千多万聋哑人,其中遗传性耳聋占50%以上。 遗传性耳聋多为隐性遗传病,即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时,自身听力正常,但子女有25%的机会为聋儿;而仅当夫妻中一方为携带者时,子女听力不受影响。目前正常人群中携带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的比例是5-6%,因此听力正常的夫妻生出聋儿的现象时有发生,新生儿中耳聋发病率已达1-3‰。 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已发现与耳聋相关的基因至少有200—300个,相关突变位点达1000个以上,这给临床检测聋病易感基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对中国人而言,8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其致病基因为:GJB2基因235delC、SLC26A4基因919-2 A>G、线粒体12Sr RNA基因1555A>G和1494C>T。进行这四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 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对于个人、家庭及下一代都十分重要。 (1)避免“一针聋”: 原本听力正常的人,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出现听力下降或者耳聋俗称“一针聋”。既往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现已经明确是由携带线粒体基因被氨基糖甙类药物损伤所致。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和抗炎治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拉霉素等,因其价格便宜和疗效好的原因,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用药途径包括静脉、肌肉和局部,抗生素都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耳聋,其中一部分患者(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对上述药物极其敏感,少剂量短时应用此类抗生素后也有可能发生耳聋,所谓“一针致聋”。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明确耳聋的病因,尚可指导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但未发病母亲家族中的亲属用药,避免他们因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也发生耳聋的悲剧。 (2)减缓耳聋的发展。 PDS基因突变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头部外伤等原因引起颅压增高,损伤内耳,从而可减缓耳聋的发展;GJB2、GJB3基因突变可导致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部分婴儿出生就会耳聋,还有部分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发生耳聋。 ????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意义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意义 我国科学家1998年成功克隆了人类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疾病基因GJB3。近年研究证实,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SLC26A4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国内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调查研究表明,GJB2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SLC26A4突变,前者突变检出率为21%,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5%;后者突变检出率约15%,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2%。迟发性显性遗传性聋患者虽然出生即携带致病突变,但幼年时听力可完全正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听力减退,进行性加重。 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耳聋基因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线粒体DNA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筛查对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线粒体DNA A1555G 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耳聋有关;GJB2基因被认为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患儿GJB2基因阳性,应考虑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全序列扫描可作为分析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客观指标;还有比较常见的GJB3基因的538C>T为目前已知可诱发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基因的 538C>T纯合突变,提示目前已经耳聋或以后发生耳聋的机率非常大;而GJB3基因的538C>T杂合突变,提示以后可能发生耳聋或不发生耳聋的可能性均存在,因此需要长时期听力监测。必须强调指出,目前的耳聋基因检测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影响因素多,临床意义有限,某个项目一次或多次的检测值异常并不一定能得出耳聋病因的肯定

性结论。而且,耳聋基因检测只是提示在耳聋病因中占很少数的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对在耳聋病因中占大多数的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诊断仅具有排除性诊断方面的参考意义。 由于耳聋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较高的携带率,如GJB2、SLC26A4突变在听力正常人群中携带率均为3%,线粒体DNA1555和1494突变携带率约为1/300,听力正常的育龄夫妇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的几率为6.3%。因此我们认为在有生育要求但无耳聋家族遗传史的听力正常育龄夫妇中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此基础上对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这一前瞻性防治策略将阻止较大比例的先天性隐性遗传性耳聋的出生,其意义远远大于对已生育聋儿的正常夫妇进行耳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从根本上为预防遗传性耳聋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因此耳聋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真正达到提高人口质量,优生优育的目的。 一、预防避免耳聋发生或通过及时治疗延缓听力下降 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的母系遗传线粒体DNA12SrRNA突变相关性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这就是在携带此突变的个体中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以导致或者加重耳聋的原因。如果携带该突变的个体通过基因检测预知自己和家族成员携带这种突变,避免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则完全可以避免耳聋的发生,这也正是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所在。不仅为聋人明确病因,还要为耳聋易感个体提供个体化的遗传咨询和预防措施。 另外一种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延缓听力下降的耳聋类型是由

儿童耳聋基因检测详解

儿童耳聋基因检测 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在我国60%以上的先天性耳聋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明确致聋病因,对于防聋治聋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家庭生育一个聋儿后,再生育二胎时,建议夫妻双方和胎儿都要做耳聋基因检测,及早治疗,降低聋哑的发生率。 导致耳聋的原因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者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是主要的部分。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也是由于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以往受检测条件所限,耳聋病因学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医生诊断到“神经性耳聋”这一步就无法再深入。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遗传性耳聋的病因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耳聋基因检测可为相当比例的遗传性耳聋患者提供准确的分子诊断,并可依据遗传模式对患者或突变携带者进行相关婚育指导和后代遗传性耳聋风险的评估。结合产前诊断,还可以在孕早期对胎儿的基因突变遗传情况进行检测,进而有效地减少遗传性聋病的发生。 80%的听障儿童由听力正常父母所生 有一些家长会非常疑惑,父母都没有耳聋,为什么生出孩子会是遗传性耳聋呢?这就涉及到遗传性耳聋的隐性遗传和新发突变的问题。顾主任解释说,数据显示,80%的听障儿童由听力正常父母所生,但事实上每100个正常人就有6个人携带耳聋致病突变基因。但是,他们大多数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父母各自携带一条致病的耳聋基因,他们自身只是携带者,不发病,但是会有25%的概率将两条致病基因都遗传给孩子,孩子就患上了遗传性耳聋。 另一种情况很少见,就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病毒感粱、环境毒害因素等导致基因发生新发突变,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耳聋。 如果在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采取“基因检测+物理听力筛查”的联合筛查方式,则能抓住很多“漏网之鱼”。基因检测非常简单,只需抽一点血就可以了,而这种检测将常规听力筛查可能漏掉的药物性耳聋(一针致聋)、迟发性耳聋(一巴掌致聋)的检出,及早干预避免耳聋发生,并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患儿家庭提供后续生育指导的依据。从而有效阻断遗传性耳聋在家庭成员中的传递,降低了生育聋儿的风险。

防控耳聋,从基因筛查开始

防控耳聋,从基因筛查开始(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戴朴) 相当多的遗传性耳聋都是单基因病。现在,基因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因此从婚检到孕前阶段通过基因筛查就可以避免耳聋儿童的出生。这是一种被大家认可的有效且理想的防范手段。 早期检测可防“一针致聋”——我国7岁一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其中,绝大多数聋哑儿都是因为在小时候注射链霉素而“一针致聋”,永远失去了听力。全国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中国聋人群体中4.4%的个体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在使用以链霉素为代表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后会引发听力下降。 这类链霉素等所致的药物性耳聋属于后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联合导致的出生缺陷,早期耳聋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患儿。如果母亲在孕前筛查出带有药物性耳聋基因,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就可以同时保护母亲和孩子的听力健康,完全能够避免“一针致聋”的发生。 除先天性听力障碍外,遗传性耳聋还能以迟发性听力障碍的方式表现出来。迟发性耳聋的特点是:患有迟发性耳聋的人往往有很好的语言基础;迟发性耳聋的过程是渐进的;迟发性遗传性耳聋通常与遗传基因有关。虽然迟发性耳聋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但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仍将会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影响。由于迟发性耳聋具有隐蔽性,传统的检查方法难免会有所遗漏。对于这类患者,耳聋基因检测有可能明确其真正的病因,帮助医患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保护残留听力,避免听力损伤加重。同时,在青少年聋人中进行相应的基因筛查和诊断,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致病原因,能够有效地避免与同样有耳聋基因突变致聋的聋人异性结合,可有效地预防聋-聋的传递现象。 绝大多数遗传性耳聋为单基因病——我国现有听力致残人群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33%),同时耳聋也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 来自美国的遗传病学专家Mckusick的统计表明,目前已经知道的遗传性疾病有4000多种,包括地中海贫血、先天愚型、耳聋等。对于这些遗传性疾病,通过检查遗传基因状况,就可以明确发现出生缺陷的风险。在所有致聋病因中,遗传因素是导致聋儿出生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60%。另外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由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 相对于多基因疾病,遗传性耳聋等单基因疾病更容易筛查和防范。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遗传性耳聋属于单基因病。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的自2004年起进行了全国性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GJB2、SLC26A4、线粒体基因是导致中国大部分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的3个最常见的致病基因。通过对以上基因进行检测,可诊断近60%的遗传性耳聋。这项调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示中国聋人中可预防的比例较高,有可能通过规模化预防使中国耳聋发生人数逐年减少。 相对于消化性溃疡、哮喘等多基因疾病,作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进行早期耳聋基因筛查。由于遗传性耳聋发病率较高,早期筛查就显得更为有效且格外重要。

耳聋基因检测八大问题

耳聋基因检测八大问题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有遗传因素作用。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由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故此,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学诊断十分重要。 针对耳聋基因检测小知识,整理了以下8问,希望能够给你们帮助。 1、父母三代都没有耳聋者为什么小孩会检查出是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者? 遗传基因有缺陷不一定就发病,只有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缺陷重合了就表现出来了。 2、先天性耳聋会遗传吗?需做耳聋基因检测吗? 遗传性耳聋肯定是遗传给下一代的,但是下一代不是每个个体都会发病,有的可以正常。如果想做产前诊断,需要先搞清楚造成耳聋的遗传基因,因为每个家族都可能有不同的遗传基因。 3、药物造成的耳聋,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是的。有许多患者的药物性耳聋是“一针致聋”,这说明他们对药物的毒性比一般人更敏感,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携带了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这种基因可以通过母系遗传方式传给下一代,预计我国有420万这样的携带者。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他们及其后代的耳聋发生。 4、如果做了本次筛查结果正常,是否就不会得遗传性耳聋? 不是。目前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只涵盖80%左右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现阶段的科学研究仍无法明确一部分遗传性耳聋与基因的关系。 5、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比例高吗?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出生比例是1-3‰,每年新生聋儿约3万人,但是还有许多孩子在0-11岁发生耳聋,每年实际新增聋儿达5-6万。 ????

6、正常听力的人有可能生遗传性耳聋患儿吗? 中国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高达3-5%,正常听力的父母如果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也将面临生育聋儿的风险。事实上,每年新增的3万多聋儿,其父母听力多半正常。 7、宝宝出生时听力正常,长大后就不会出现听力下降了吗? 不一定。如果宝宝携带有药物性/“一巴掌”致聋基因,在出生时听力是正常的。在宝宝成长过程中,一旦服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而导致耳聋,或此类个体只要头部受到轻微碰撞(包括耳光),就会导致耳聋。所以无论是否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或者筛查结果是否正常,宝宝都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8、新生儿做了普通的听力筛查还需要做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吗? 需要。普通听力筛查能检测出部分先天性耳聋。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是一个补充,能筛查出一部分的先天聋、后天聋、药物聋等。 ????

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工作实施方 案(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与常规听力筛查联合工作模式,扩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疾病谱,降低渐进性/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做好全市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提高人口素质,防残、减残,减少出生缺陷。 (二)完善常规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联合的工作流程,弥补常规听力筛查不能发现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的不足,早期干预、阻断耳聋新生儿再发生。 (三)扩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疾病谱,通过筛查确诊,得以早期诊断,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到90%、耳聋基因筛查率达到90%,血样本采集合格率>98%;出生缺陷发生减少,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 二、服务原则 (一)公益性原则。由政府购买,对呼和浩特市出生的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48种遗传代谢病筛查服务。需再次接受检查或超出免费服务项目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自愿自费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与诊断服务。 (二)知情选择原则。新生儿疾病筛查要充分尊重监护人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服务。 (三)义务告知原则。承担免费筛查服务的助产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履行主动告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义务,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四)规范服务原则。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等要求提供服务。

(五)信息保密原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尊重被服务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和检测结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筛查机构 采血机构:本市各级经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名单附后)筛查机构: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 四、筛查对象及项目技术 (一)筛查对象 凡在呼和浩特市助产机构出生的、父母一方为呼和浩特市户籍的所有新生儿。 (二)项目技术 1.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 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被筛查对象的GJB2、GJB3、 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四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2: 35delG、176-191del 16、235delC、299-300delAT,GJB3:538 C>T,SLC26A4:2168 A>G、IVS 7-2A>G、1174 A>T、1226 G>A、1229 C>T、IVS15+5G>A、1975 G>C、2027 T>A,线粒体12SrRNA:1494 C>T、1555 A>G)进行检测。 2.新生儿48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足跟血干血片样本中的氨基酸和肉碱/脂酰肉碱进行分析,筛查包括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脂肪酸代谢病在内的48种遗传代谢病。 五、筛查服务流程 (一)采血:各助产机构按照原卫生部采血相关技术规范,在婴儿出生72小时充分哺乳6-8次后进行采血,采血时间与新生儿“两病”筛查采血同步,制成血样标本,并填写《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本》、《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登记本》,做好相关信息录入登记。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数据集编制说明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数据集》 编制说明 一、背景介绍 1.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介绍 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新生儿常见出生缺陷之一。常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物理学技术只可检查宝宝当时的听力状况,但对于新生儿体内的遗传物质(即耳聋基因)的改变而导致的听神经病、迟发性与药物敏感性耳聋无法及时检测到而失去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机会。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是通过荧光PCR、质谱、或者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新生儿耳聋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精准判断新生儿耳聋基因是否存在缺陷的检测技术。通过采集新生儿微量血液样本,提取DNA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新生儿患听力障碍的疾病风险。此技术能同时检测先天性、迟发性、听神经病与药物敏感性耳聋等非综合征型耳聋和发病率高或以听力障碍为首发的综合征型耳聋基因。 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可为临床医师及父母提供更为全面的新生儿听力护理及诊疗指导。 2.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应用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遗传性耳聋约占耳聋患者的60%。据统计,平均每100个中国人中,会有高达5-6人出现常见耳聋基因异常,包括受累者(即存在较高的听力损失风险),及携带者(一般不会表现出听力损失)。2013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聋合作中心会议暨中国听力论坛上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者2780万人,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以2.3万的数量递增,而其中至少一半的聋儿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可见遗传因素在致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新生儿阶段及早发现这些耳聋致病基因受累者,使得部分语前听力损失、迟发性语后听力损失以及药物性聋易感患者得到准确的遗传学诊断,能够实现对这些聋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或治疗。因此,正确做出病因分析,提出早期干预措施,是降低耳聋发生的有效途径。

药物性耳聋检测

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李兴敏临床医学部内容概要:1药物性耳聋的背景及现状 2、耳聋的分类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药物性耳聋的基因检测 正文开始: 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支由21名聋哑表献上的“千手观音” 让太多人感到震惊和感动

千手观音华丽的表演背后,21 位演员中有18 位都是药物性耳聋。她们本该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却因为药物使用不当葬送了自己的听力。 线粒体DNA1555和1494突变携带率约为1/300,听力正常的育龄夫 妇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的几率为6.3%。

什么是耳聋 耳聋分类:耳聋按听觉系统所受影响的性质、原因和病位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传导性耳聋 二、感音性耳聋——也称神经性耳聋 三、混合性耳聋 一、传导性耳聋——是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所致。 二、感音性耳聋——也称神经性耳聋。即因听神经损害,导致听力均减弱或丧失。是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的病理改变,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或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其特点为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耳蜗的病变一般称为感音性聋,蜗后病变则称为神经性聋,由于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感音神经性耳聋。多数患者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烦躁、腹胀、腰酸乏力、耳内闷塞等多种全身症状。临床治疗中按疾病类型可分为以下七种: ?1、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外伤迷路圆窗破裂等因素有关。常伴有耳鸣、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2、药物性耳聋——是因抗生素、水杨酸盐、利尿类、抗肿瘤类等药物应用过程或应用以后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一般是双侧性对称,多伴有耳鸣。 ? 3、传染性耳聋——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4、外伤性耳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常伴有耳鸣、眩晕。 ? 5、爆震性耳聋——突然发生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 6、噪声性耳聋——是因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常伴有耳鸣、头痛、失眠、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 ? 7、老年性耳聋——是因为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 ? 三、混合性耳聋——是综合传导性与神经性听力障碍混合而成,具有传导性耳聋和感音性耳聋的特征。 什么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有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等、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还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