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0 前言

本文针对我国各种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矿井水,而且我国矿区严重缺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低以及处理成本高,矿区环境恶化等的现状进行研究。就目前国内外矿井水的综合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

目前,全国每年矿井排水量约22亿吨,其中中性水约占70%~80%,硬度符合饮用水要求的占40%~5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水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所限和认识不足,矿井水只被当作水害加以预防和治理,很少考虑到矿井水的有利一面,矿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综合利用和保护,目前矿井水的利用率,平均只有22%,其中北方国有煤矿每年矿井水排放量达14亿吨,利用率还不足20%[1]。

毫无节制的排水不仅大大浪费水资源、增加了矿产成本,而且还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流失,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地面水源受到广泛污染,处理成本日益提高,而矿井水来源于地下水,矿井水污染程度轻,处理容易,成本低,是一笔宝贵的水资源。矿井水资源化,不但可减少废水排放量,免交排污费,而且节省大量自来水,节约水资源费和提升电费,为矿区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矿井水资源化开辟了新水源,减少了淡水资源开采量;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减轻或避免长距离输水问题;解决矿区严重缺水状况,解决职工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缓减城市供水压力也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经济合理;矿井水资源化将会减除矿井水对地表水系的污染,堵住污染源,保护美化矿区环境,保护地表水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矿井水的来源性质、水质特征与分类

1.1 什么是矿井水

矿井水是一种特殊的水资源,是指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区域水文地质系统与水文地质单元隔水构造的破坏,从而改变了地上水及地表水径流方向和途径,最终在采矿场所聚集的水体。通俗地说,凡是在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渗入、滴入、淋入、流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工作面的任何水源水,统称为矿井水[2]。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上水和老采空区积水。由于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保证生产安全的需要,矿井水往往被抽排到地表。矿井水的利用主要是针对这部分提出的。同时,我们也把洗矿和选矿过程中所产

生的大量废水作为矿井水。

1.2 矿井水的分类

受地质年代、地质构造、煤系伴生矿物成分、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矿井水大致分为五类型: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特殊污染物矿井水。其中,洁净矿井水即未被污染水质较好的地下水,可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其余4类型的矿井水,虽然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经过相关工艺的处理后,可用于工农业生产。

1.3 矿井水的水质特征

从矿井水的物理,化学及细菌学性质上看,矿井水常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水质特征[2]:

1)矿化度(含盐量)高。我国矿井水的含盐量一般多在l 000mg/L以上,其盐类成份主要是硫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等。而且含盐量将随开采深度的加大而增加。

2)硬度大。其总硬度一般多在30个德国度以上,属极硬水范畴。一般情况下,总硬度与矿化度成正比;硬度中永久硬度所占比重远大于暂时硬度;高矿化度占50%,部分为酸性水。其pH值在4~7之间。

4)水浑浊、色度明显。悬浮物含量一般多在500mg/L以下,多为煤尘和岩尘,以及胶态氢氧化铁,使水呈灰黑色。对酸性矿井水,多为黑色和黄褐色。

5)含有一定的石油产品。其来源是综合机械化的液压系统,机器和机械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另外,当岩层中含油页岩时,其对矿井水的污染则另作别论。

6)化学需氧量(COD)高于地下水。一般地下水的COD为2~5mg/L,矿井水为10~12 mg /L,甚至更高。主要是由于粉尘所致,其次在于井下人员便溺以及水中落入各种动植物残骸所造成。

7)常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例如,苏联顿巴斯的一些矿井水含有约30种的化学元素。1.4 矿井水水中污染物分类

水中的污染物概括起来分为四类: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物无毒物、和有机毒物[3]。无机无毒物主要是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指各类重金属(汞、铬、铅、镉)和氰、氟化物等。有机无毒物主要是指水体中比较容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有机有毒物主要指酚苯,多环芳烃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的化合物,如多氯联苯农药等。除上述四类污染物外,还有常见的恶臭、细菌、热污染等污染物质和污染因素。

1.4.1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是指生活污水和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矿山废水池和尾矿池职工的植物的腐烂,可使废水中的有机成分含量很高。矿山选场、炼炉厂以及分析化验室排放的非有种含有酚、甲酚、萘酚等有机物,他们对水生物极为有害。

1.4.2 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是矿山废水中较为普遍的污染物。水面油膜的存在,不仅给人以讨厌的感觉,而且当油膜厚度在10-4cm以上时,它会阻碍水面的复氧过程,阻碍水分蒸发和大气与水体间的物质交换,改变水面的发射率和进入水面日光辐射,这种情况对局部区域气候可能造成影响,而主要造成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繁殖。

1.4.3 酸碱污染

酸碱污染是矿井水污染中较普遍的现象,像美国水体中的酸70%来之矿山排水,尤其是煤矿排水中含酸最多。在矿井酸性废水中,一般含有金属和废金属离子,其资和量与矿物成分、含量、矿床埋藏条件、涌水条件、采矿方法、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酸性废水排入水体后,使水体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还可腐蚀船舶和水体构筑物;若天然水体长期受酸碱污染,使水体逐渐酸化或碱化,从而产生生态影响。

酸、碱污染不仅改变水体的pH值,而且还可大大增加水中一般无机盐和水的硬度。酸、碱与水体中的矿物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盐类,水中无机盐的存在能增加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和植物生长有不良影响。

1.4.4 氰化物

矿井含氰化物废水的主要工艺有:浮选铅锌石矿时每处理一吨矿排出 4.5~5m3水,其中含氰化物20~50g,平均浓度约4~8mg/L;在用氰化法提金时,所排放的废水也含有氰化物;电镀水中氰化物的含量为1~6mg/L。此外,高炉和焦炉冶金生产中,煤中的碳与氨或甲烷与氨化物化合生成氰化物,一般在其洗涤水中氰化物的含量高达31mg/L。氰化物虽是剧毒污染物,但在水体中较易降解,其降解途径如下:

氰化物与水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氰化氢,挥发而出,这个降解过程可去除氰化物总量的90%。如下式:CN-+CO2=HCN+HCO3-

水中游离氧使氰化物氧化生成NH4+和CO22-离子,逸出水体,这个过程只占净化总量的10%,如下式:CN-+O2=2CNO-

CNO-+2H2O= NH4++ CO22-

氰化物剧毒,一般人只要误服0.1g左右的氰化钾或者氰化钠就会死亡,敏感的人甚至会服用0.06g就致死。当水体的CN-含量达0.3~0.5mg/L时便可使鱼类死亡。

1.4.5 重金属污染

在废水污染中,重金属是指原子序数在21以上83以下范围内的金属,矿井水中主要有:汞、铬、镉、锌、铜、铅、镍、钴、锰、钒、钼、铋等,特别是前几种危害更大。如汞进入人体后被转化为甲基汞,在脑组织内积累,破坏神经功能,无法用药物治疗,严重时能造成全身瘫痪甚至死亡。镉中毒时引起全身疼痛腰关节受损、骨节变形,有时还会引起心血管病。

重金属毒物中毒有以下特点:

1)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在各种形态间相互转化、分散,如无极汞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

2)重金属的毒性以离子态存在时最严重,金属离子在水中容易被带负电荷的胶体吸附,吸附离子的胶体可随水流迁移,但大多数会迅速沉降,因此重金属一般都富集在排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底泥中。

3)能被生物富集于体内,即危害生物,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如淡水鱼能将汞富集1000倍、镉300倍、铬200倍等。

4)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够和生理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酶发生作用而使这些胜利高分子物质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积累,造成慢性毒害,其危害,有时需几十年才能体现出来。

被重金属污染的矿井排水随灌渠进入农田时,除流失一部分外,另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剩余的大部分在泥土中积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农作物就会出现病害。土壤中含铜达20mg/kg时,小麦就会枯死,达到200mg/kg时,水稻会枯死。此外,重金属污染了水还会时土壤盐碱化。

1.4.6 氟化物

天然水体中氟的含量变化为每升零点几至十几毫克,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热水中,氟的含量可达每升十几毫克。饮用水氟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萤石

矿的废水中含有氟化物,因为这种废水通常都是硬水,其中氟形成钙或镁沉淀下来,故不表现出很大的毒性,而软水中的氟毒性却很大。

1.4.7 可溶性盐类

当水与矿物、岩石接触时,会有多种盐类溶解于水中,如,氯化物、硝酸盐、磷酸盐等。低浓度的硝酸盐和磷酸盐是藻类营养物,可促进藻类大量生长,从而使水失去氧;硝酸盐类、磷酸盐类浓度高的水,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淡水中含氟的盐类不超过100mg/L,超过次值就成为盐水。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钙、氯化镁等会使水变为硬水。

除此外,矿山废水中污染物还有放射性污染、热污染、水的浊度污染以及固体悬浮物和颜色变化等污染形式。

2 矿井水的危害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矿产开采对环境影响现状,随着矿井水排放而引起的矿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良效应也日益明显,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平衡。

目前国内外在研究矿产开采活动中,由于矿产开采活动废水排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中。如2008年,王岩、梁冰、张兴华、胡晓吉对酸性矿井水在土壤-水环境中运移规律的研究,以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酸性矿井水在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模拟了酸性矿井水对地下水污染的动态过程,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污染面积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且纵向扩散显著;不同组分由于各自特征的巨大差异,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其研究对预测预报酸性矿井水迁移归宿、评价环境质量、资源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

近年来,矿产开采产生的矿井水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较为活跃的领域,与国外有关方面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矿业开发的迅速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增大科研资金投入,尽快组织科技力量对矿区环境矿井水的污染进行攻关,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迅速提高我国对矿区环境危害研究与治理水平。

2.2 矿井水的影响

2.2.1 对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

1)对周围地表水的影响

我国河川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因素很多,如近年来降水量的减少,地表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但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是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常常是矿产开采以前,位于矿区周围的溪沟保持常年有水,自大规模开采后,大部分原常年有水河段,现己变成季节性河段,仅在其中下游接纳大量矿坑水后才恢复常年水流。这反映出矿产开采后,矿产资源层顶板以上含水层的破坏和疏干情况,采空区由于生产排水,无法形成有效的储水空间,使得地下水调储空间减少,导致了天然基流大量转化为矿坑水迅速排出,使得流域地下水调储作用减弱,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更加不均衡[5]。矿产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破坏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流域水文下垫面的破坏。随着矿井的不断开拓延伸,采空区不断扩大,势必导致大面积土地塌陷,地面裂缝、裂隙潜水位下降以致疏干、饱气带厚度加大,陆面蒸发减少,水土保持条件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其次是河川基流大幅度减少。由于矿产开采和矿坑排水,河川基流将达幅度减少,河道的稀释自净能力也将大幅度减少,环境功能下降,再加上污废水的大量排入,河流的水环境质量有变差的趋势。

如酸性矿井水污染地表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含硫酸盐酸性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污染。环境将使受纳水体酸化,降低pH值,危害水生生物,并产生潜在的腐蚀性;这类酸性废水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减少农作物产量。由于酸性矿井水的pH值较低,通常pH<5.0,导致鱼类、藻类、浮游生物等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死亡,既减少了水生生物的数量,也限制了生物的多样性。酸性矿井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而重金属能够在生物食物链内富集,大大增加酸性矿井水的毒理性指标,从而威胁到下游地区的饮用水供给和灌溉系统[7]。

2)矿井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在含矿产资源的地层,特别是矿产层围岩中通常有一定量的矿床充水,采矿时这些地下水和某些地表水可持续流入采矿井巷,形成矿床涌水,因此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而深部开采为了维持采矿的正常进行,采矿工作面的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必须将工作面周围的水或潜在的水排出.这样导致矿井排水量逐年加大,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相应地所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和幅度也越来越大,地下水的流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矿开采区含水层水位变化主要是由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地下开采破坏了原有的力学平衡,使得上覆岩层产生移动变形和断裂破坏。当导水裂隙带波及到上

覆含水层时,含水层中的水就会沿采动裂隙流向采空区,造成岩土体中水位下降。

3)污染地下水系统

如硫酸盐废水潜伏周期长,虽然有自然的稀释作用,即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负面作用,但是一旦大面积形成污染,则其治理难度很大。这是因为硫酸盐在水体中的性质很不稳定,不易像一些有机废水可以比较容易依靠自然的作用而逐渐地消除污染。硫酸盐废水污染作用会很容易积累,即使自然界中存在某些生物降解作用确实可以转化硫酸盐,但是自然作用相对可能形成的大面积的污染是微不足道的,酸性水大量排放到地表,并且泄入河流、湖泊或潜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由于酸性矿井水在井下与围岩裂隙水存在着一定的水力联系,因此有可能在未排放前,直接污染地下水。另外,受酸性矿井水污染的地表水,如果直接补给浅层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在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超标,且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尤为困难[6]。

2.2.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井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高矿化矿井水为例。矿区开发后,大量的高矿化度矿井水外排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区原本潜水位高,高矿化度矿井水排放河沟中,将有矿井水水渗漏,致使沿河两侧浅层地下水位抬高,且含盐量增加[7]。当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蒸发量增大,大量盐分逐渐贮留于地表,积累富集,使土壤盐渍化加重。对于来就受干旱、风沙气候和土壤盐碱化影响的地区,而且地下水位较高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大量排放使浅层地下水位相对上升,使附近土壤水分及可溶性盐类含量增高,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和林木种植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由于土壤水分含量高,湿度大,易于产生大的华块,形成粘闭现象,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土壤中盐分的增多,既影响了耕地的物理性质,又影响了上壤养分对农作物生长的有效性,造成减产;且某些盐类的离子过量时,会直接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由于土壤的理化以及生物性质恶化,通常难以得到改良利用,严重影响土地的永续利用[8]。

2.2.3 对周边居民生活及健康影响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对水文地质环境与自然生态状况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使本来就已经十分紧张的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山区矿区的地下采矿引起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及疏干影响高度可达煤层采高45~

100倍(一般为20倍),疏干影响范围要比采空区实际面积大得多,即影响范围可达数公里以外,浅层裂隙地下水一般来说是山区农村人畜吃水的主要水源,矿井排水疏干了裂隙水,同时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地面裂缝,井下涌水量明显增大,地表泉眼及小溪流量逐渐衰减,使得山区裂隙小泉水漏失,造成许多新的人畜吃水困难的村庄。

2)恶化井下施工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如酸性矿井水在向深部排泄过程中,可能发生脱硫酸作用,生成的硫化氢毒性很强,其含量达万分之一时,就能闻到难闻的气味;达万分之二时,人的睛、喉头就会受到严重刺激;达千分之一时,就会导致死亡。由此可知,酸性水的形成,极有可能造成对并下工人身体健康的损害。

3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3.1 国内外矿井水利用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在利用技术上,一般都能做到因地制宜。例如,当矿井水排水时间不均衡时,设置调节;当原水悬浮物含量高时,增加预沉池;水中粗颗粒物多时,设沉砂池;水的pH值较低时,要增加中和设备;有的煤矿还采用澄清池代替混合、反应和沉淀池,作为回用水。但是我国矿井水的利用率还很低,有意识的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起步较晚,根据不同具体情况,我国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现状也不同。全国范围内,只有田陈煤矿、平顶山矿务局、充州矿务局、大同矿务局、鲍店煤矿、古汉山矿等的矿井水处理工艺比较成熟,一般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矿井水利用率比较高,但处理成本都较高。

国外把处理矿井水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认为矿井水是一种伴生资源而不是负担,矿井水涌出愈大,盈利愈多,经济效益也就愈大。所以矿井水处理技术发展比较完善。许多国家对矿井水进行适当处理后,一部分达到排放标准,排入到地表水系。另一部分水量回用于选矿厂工业给水和矿井生产。

日本矿井水除部分用于洗矿外,大部分矿井水经沉淀处理去除悬浮物后排入地表水系。对矿井水处理采用的技术一般有:①固液分离技术;②中和法;③氧化处理;④还原法;⑤离子交换法等。

如:英国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主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①是对含悬浮物的矿井水进行沉降处理;②是对矿井水中铁化合物的去除;③是矿井水中溶解盐的去除,采用化学试剂中和处理以及反渗透、冻结法进行脱盐处理。

俄罗斯对矿井水的处理技术及其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显著,居世界领先地位。俄罗斯煤矿环保研究院研制了用气浮法净化矿井水,采用净化水部分循环工作方式,循环水在压力箱中剩余压力作用下充满空气,较好地形成轻浮选剂。俄罗斯采煤建井和劳动组织所研究的电絮凝法,是以直流电通过金属电极处理矿井水,在电化学、电物理综合作用下,使矿井水杂质颗粒、水和微气泡形成松散团粒,凝聚后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泡沫后用刮板排除。此法可使杂质团粒的沉淀速度提高数倍,并对排除乳化于水中的石油产物和其污染物有效[5]。

20世纪80年代前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先后开展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矿井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目前己逐步应用于生产,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法具有投资省、运行费低、易于管理等突出的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总之,世界上不少国家在矿井水的利用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己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矿井水成份的复杂性和地域的特点等因素,现有的处理与回用工艺技术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针对不同的水质情况和回用的具体要求,应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3.2 矿井水利用技术分类

矿井水水质由于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下开采运输、围岩与煤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处理工艺选着可根据以下几类:一般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洁净矿井水等[9],另外,矿井水在流经采矿工作面、巷道以及采空区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岩粉,煤粉和其它有机物进入水体,使水质复杂。因此,矿井水的资源化应根据不同的矿井水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

3.2.1含一般悬浮物的矿井水利用技术

含一般悬浮物的矿井水,一般水质为中性,矿化度小于l000mg/L,金离子微量或未检出,或基本上不含有毒有害离子,悬浮物的主要成分是粒径极为细小的煤粉和岩尘[6]。因此,靠自然沉淀去除是困难的,必须借助混凝剂,采用混凝沉淀的处理方法以实现对悬浮物的去除。目前,对于矿化度不高而悬浮物含量较高的矿井水的处理,有较成熟可行的经验,一般采用混凝,沉淀 (或浮升)以及过滤,消毒等工序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即能达到生产使用和生活饮用标准的要求。对于洁净矿井水的处理,此类矿井水水质好,一般采用清污分流方式,即利用各自单设的排水系统,将洁净矿井水和已被污染的矿井水

分而排之。洁净矿井水经简单处理后作为某些工业用水,或经消毒处理后供生活饮用。有的矿井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开发为矿泉水。采取清污分流法,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并可减少矿井污水处理量及外排量。对此类矿井水要在其源头处妥善截流,单独布置排水管路,避免与其他矿井水混排。

3.2.2含悬浮物矿井水的利用技术

1)常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工艺进行处理。图1给出在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中常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其关键是自动投药系统的开发应用和选择合适的混凝剂,以节省药剂,简化工艺,提高出水水质,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夏畅斌等考虑利用煤矸石制成一种PSA 高效混凝剂来处理矿井水;徐海宏等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使用来处理矿井水。

矿井水

图1 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

Figure 1 suspended solids containing the basic process of mine water treatment

2)井下水仓混凝沉淀处理。井下水仓混凝沉淀处理是使矿井水在井下水仓停留较长时间(大于30

分钟),在距离水仓前50m

左右的排水沟中投药,并在沟中铺设大块矸石,人为制造水力湍流,使混凝剂充分混合反应;在水仓设置多层挡板,清水溢流后从集水井外排;实行井下主副水仓定期交替清泥,从而取得了更好的处理。

3)氧化塘净化矿井水。将矿区塌陷坑改造成氧化塘,利用自然条件下的微生物处理原理净化矿井水(如图2)。氧化塘水面还可放养各种水生生物及种植水面作物,利用生物塘提高矿井水的水质,使出水水质达到渔业水域及农灌用水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

图2 氧化塘净化矿井水工艺流程

Figure 2 oxidation pond mine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3.2.3 酸性矿井水的利用技术

目前,对酸性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很多,一般多采用石灰石或者石灰为中和剂进行处理。中和后的水一般可以直接排放或者作为生活工业用水,若含有其他成分则进一步处理已达到回用目的。

1)石灰石中和法。以石灰石为中和剂的处理工艺有滚筒中和法、升流过滤式中和两种。见图3所示滚筒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的工艺流程。该方法是目前煤矿经常采用的酸性矿井水处理工艺。见图4所示为升流过滤为中和处理单元的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浓缩脱水

酸性

矿井水

图3 石灰石滚筒中和—曝气—混凝沉淀联合处理工艺流程 Figure 3 limestone rollers and - aeration - a joint deal with coag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process

图4 升流过滤中和处理单元处理工艺流程

Figure 4 liters flow filtration and processing unit to deal with process

2)石灰中和法。在矿井水处理中采用来源方便、价格便宜的石灰作为中和剂。使用时需先将石灰(CaO)调制成石灰乳后形成熟石灰(Ca(OH)2),其具体工艺流程见流程图5所示。

石灰粉

井下水仓

图5 石灰石中和法处理工艺流程

Fig.5 limestone and treatment process

3)石灰石一石灰联合中和法。该法是将石灰石中和法与石灰中和法经优化组合而形成一种处理工艺,因而兼具前两种工艺的优点,其工艺流程见图6所示。废水先流经石灰石

滚筒,以中和水中大部分的游离酸,然后再用石灰或石灰乳中和,使水的pH 值进一步提高,一般控制在8.0左右。在此条件下Fe

离子水解并产生沉淀,形成的絮状物可以起到混凝作用,有利于悬浮固体的去除。

石灰石

酸性

矿井水

图6 石灰石—石灰联合中和法处理工艺流程

Fig.6 limestone - lime joint and treatment process

4)石灰乳中和法。石灰乳法是将生石灰加水配制成5%左右的石灰乳后,加入中和池内进行中和反应。优点是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对水量、水质的适应性强。但在处理水量大时因石灰的用量大,运转费用较高。

5)生物化学中和法。生物化学中和法是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将Fe 2+转化成Fe 3+,然后用石灰石进行中和,可同时实现对酸性矿井水的除铁以及中和处理。具体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

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方案汇编

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方案(湿地处理矿井疏干水初步设计方案) 榆林市六墩煤矿

湿地处理矿井疏干水初步设计方案 一、湿地概况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的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是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 2、湿地的作用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被称为“生物超市”)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被称为“大地之肾”)、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3、湿地的分类: 湿地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二、湿地组分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 (一)、湿地植物在污水降解中的作用及机理

1、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机理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物质,供其生长发育。污水中氨氮可以被植物直接摄取,合成植物有机氮,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去除。而污水中的有机氮多通过系统中微生物的降解来达到去除的目的。污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植物的ATP、DNA、PNA 等有机成分,然后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系统中去除。目前,通常的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不高,仅能达到20%~40%,而用于污水处理的湿地植物通常都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和吸收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吸收而去除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从而成为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一个简单有效且费用低廉的工具。例如,研究表明香蒲每年每公顷可吸收2630kg氮、403kg磷和4570kg 钾。 除营养元素外,大型水生植物还可吸收铅、镉、砷、汞和铬等重金属,以金属螯合物的形式蓄积于植物体内的某些部位,达到对污水和受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湿地植物可以将重金属积累在植物组织内。重金属在一般植物中的积累量为0.1~100μg/g,但也有一些特殊植物超量积累重金属。植物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作用还表现在植物的产氧作用使根区含氧量增加,促进了污水重金属的氧化和沉降。 污染物中有机物和氮的降解所需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微生物和氧,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能够对氧进行运输、释放和扩散作用。植物可将空气中的氧转运到根部,在植物根区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生物对磷的过

关于综合开发利用矿井疏干水的建议 范例

范例 政协××市委员会关于综合开发利用 ××矿井疏干水的建议 ××市委: 为合理开发水资源,缓解我市市区供水紧张,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局面,市政协在市政府、市城科会、××矿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组织了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考察了××12个矿井开发利用矿井水的情况,听取了××区和××区农业局关于使用矿井水浇地范围和用水量方面的汇报,并多次召开矿井水净化利用问题论证会和专题讨论会。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调研组成员分析研究了大量有关资料,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建议方案。 下面,分四个方面汇报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建议方案。 一、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必要性。 (一)开发利用矿井水是解决××市区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二)开发利用矿井水是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三)在目前市区地下水资源紧缺,一般又不允许再多抽取地下水的情况下,开发利用矿井水是解决工业及民用水的迫切需要…… 二、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可能性 (一)矿井水量丰富而且比较稳定,服务期限长,可作为长久水源…… (二)矿井水质一般属于重碳酸钙镁型水,ph值在7-8之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三、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的方案设想 (一)指导思想…… (二)净化水厂的建设…… (三)矿井水量的分配设想……

(四)矿井水的回灌设想…… 四、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建议方案实施步骤设想…… (一)关于净化水厂的建设…… (二)关于对矿井水源地的建设…… (三)关于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向地下回灌的设想…… (四)为实现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设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略)。 附:开发利用××矿井疏干水分矿实施方案 政协××市委员会 ××××年×月×日

煤矿水资源论证报告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报批稿) 二O一九年三月

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水论证乙字第15205017号 审定:谭明毅 审查:张玉明(0522093) 校核:罗康(0635059) 项目负责:程福明 报告编写:蒋华玲(0522092) 工作人员:李红祥(0635057) 陈安忠(0635060) 郭剑 李勇

目录 1 总论 (1) 1.1项目来源 (1) 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2) 1.3编制依据 (2) 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4) 1.5工作等级 (4)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5) 1.7水平年 (6)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6) 2 建设项目概况 (7)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7)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7) 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9) 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3) 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6)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8) 3.1基本概况 (18) 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9)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22) 4.1取水合理性分析 (22) 4.2用水合理性分析 (22) 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26) 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26)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27) 5.1水源论证方案 (27) 5.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27) 5.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41)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52) 6.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52) 6.2煤矿井下开采地下水的影响 (52) 6.3煤矿井下开采地表水的影响 (53) 6.4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4) 6.5结论(综合评价) (54)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55)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55)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56) 7.3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56) 7.4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59)

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

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

前言 我国矿产以井工开采为主,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必须排出大量的矿井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污染环境。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不但可防止水资源流失,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于缓解矿区供水不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节约水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 21号)及“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涉及全国主要产矿区,是我国矿井水利用工作“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性文件和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规划范围是年涌水量60万立方米以上的煤矿。《规划》主要针对煤矿矿井水,对于非煤矿矿井水利用,应参照此《规划》执行。

目录 一、我国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 (1) (二)矿井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二、矿井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 (一)矿井水利用面临的形势 (2) (二)主要任务 (3) 三、矿井水利用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遵循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4) 四、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 (4) (一)发展重点 (4) (二)区域布局 (5) 五、保障措施 (7) (一)加强规划引导 (7) (二)完善政策措施 (7)

(三)加快技术进步 (7) (四)拓宽融资渠道 (8) (五)健全标准体系 (8) 一、我国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矿井水是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涌水。为了保障矿井生产和安全,矿山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矿井水排出地面。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到粉尘和岩尘的污染,是煤矿及其它矿山具有行业特点的废水,这部分废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据统计,目前全国煤矿矿井每年涌水量在42亿立方米左右,利用率为26%左右。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不但可防止水资源流失,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于缓解矿区供水不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涌水量与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和开采方法等因素有关。就地区而言,一般规律是东、南部地区涌水量大,西、北部地区涌水量小。多年的实测数据表明,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排放量相对稳定,作为水资源其水量是有保证的。矿井水水质状况随矿山开采的品种、类型、方式以及矿山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构造等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按水质分,矿井水主要可分为五类: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特殊污染型矿井水。不同水质的矿井水只要

矿井水利用规划

附件一: 《矿井水利用规划》编制大纲及要求 一、前言 二、总则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范围 三、现状和预测 (一)现状评价 (二)预测分析 四、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发展思路及主要任务 五、重点项目建设及布局 (一)规划项目 (二)实施计划 (三)资金来源 六、保障措施

规划大纲说明及编制要求 1、前言 说明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并简述矿区概况:人口、水资源状况、主要的经济指标等。 2、规划编制依据 规划编制的依据是:矿区发展总体规划、矿区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相关的水资源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3、规划编制范围 一般为年涌水量60万m3以上的矿区。极度缺水地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4、规划年限 主要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鉴于统计原因,相关数据可依据2004年。 5、现状评价 应包括目前产量、矿井水排放总量、吨矿排放矿井水量、矿井水利用量、主要用途、矿区水资源供求等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6、预测分析 根据矿区总体规划、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规划期内的矿井水排放量和水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 7、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 根据对规划期内矿区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及水资源供需情况、矿井水排放量的预测分析,提出推动矿井水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思路,

明确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包括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并围绕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安排。 8、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提出“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项目规模、建设周期、主要用户、投资估算以及项目建设顺序与实施计划等,明确项目建设导向。重点发展大涌水矿区、严重缺水矿区、重要产矿区(尤其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矿井水利用。 9、保障措施 提出推动矿井水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10、提交形式 在提交规划报告的同时提交电子版。

煤矿矿井水利用的必要性

煤矿矿井水利用的必要性 摘要:煤矿矿井水既是一种具有行业特点的污染源,又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将煤矿矿井水处理后作为煤矿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其它用水,不仅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而且充分利用了矿井水水资源,节省了地下水资源,有利于煤炭产业和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井水;必要性;综合利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矿井水也已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将矿井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加以处理利用,即矿井水资源化。 1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分析 矿井水实际上就是矿区所采煤层及开拓巷道附近的地下水,有时也含有少量渗入的地表水。由于受到当地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各种煤系伴生矿物成分等因素的影响,还有流经煤工作面时,带入一定的煤粉等悬浮颗粒,还受到井下生产的影响,矿井水的水质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煤炭行业特征。根据矿井水污染物的种类和化学成分,一般将矿井水分为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含微量元素或有害元素矿井水等五类。 矿井水来自地下水系,同属水资源,由于生产的开凿从岩层中涌出,在未经污染前是清洁的水,水量的大小取决于井下地质条件和生产方式。通常生产煤水比为1∶0.5~1∶5之间,个别矿井高达1∶10以上,日涌水量少则几千立方米,多则数万立方米。矿井水含有较多煤粒、岩、粉等悬浮物一般呈黑色,但其总硬度和矿化度并不高。根据悬浮物的特性,对工业用水净化处理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混凝、沉淀。常用的混凝剂为铝盐和铁盐混凝剂。混合过程是让药剂迅速而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与原水均匀混合,使水中的全部胶体杂质都能和药剂发生作用。原水加混凝剂后,经过混合作用,水中胶体杂质凝聚成较大的矾花颗粒,在沉淀池中去除。 2矿井水利用的必要性 水资源紧缺,形势严峻。我国目前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136座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 600万m3,年缺水量60亿m3,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 000多亿元人民币。尤其是北方城市普遍缺水,水资源已成为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矿区采煤抽排大量的地下水,破坏和疏干矿区和周边地区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矿区水资源的枯竭,引起隐伏矿区的地面下降,诱发岩溶矿区岩溶地面塌陷。大量的矿井地下水若直接外排则会引起水质恶化,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这些地下水初始流入井筒和巷道时比较清洁,如果将矿井地下水资源净化成饮用水,不仅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可以节省大量钻探深水源井的资金,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济三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工程的实践与研究

济三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工程的实践与研究 邵晨钟1,吕华浦2 (1.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山东济宁272072) 摘要基于目前国内矿井水处理技术现状,探索把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集成嵌入到煤炭生产过程,作为煤炭开采的必然行为同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实现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同步开采模式。研究实施了矿井水处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矿井水井下处理就地复用及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井下突水工作面矿井水的有效分流与处理等关键技术,以及电吸附除盐技术在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矿井水水力循环澄清池电吸附煤水分离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X752:X703文献标识码B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mine water resource recovery engineering of Jining III coal mine Shao Chen-zhong1,Lv Hua-pu2 (1.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Xuzhou221006,China; 2.Jining III Coal Mine,Yanzhou Coal Mining Limited Company,Jining272072,China) Abstract Basing on the technology status of mine water treatment in China,this paper explores approaches to realize the pattern,which achieves syn-chronization of coal and water resources mining.This pattern makes mine water resource recovery utilization be integrated and embedded in the process of coal production as a system engineering and a necessary behavior of coal mining,which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designed and planned with coal mining in a systematic way.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mine waters treatment system、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underground mine water treat-ment and on-site reuse、the effective distributary and treatment of mine water in underground water-inrush working face are studied,which serve as key technologies,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sorption desalting technique in high mineralized mine water treatment in coal mine.provide effective approaches and technical supports to the mine water resource recovery utilization. Key words mine water hydraulic circulating clarifier electrosorption coal-water separation resource recovery utilization 1矿区基本情况 济宁三号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南郊。矿井配套建设年入洗能力500万t的选煤厂和规模为2?300MW的发电厂各一座。矿井涌水量在8400 19200m3/d范围内。矿井水悬浮物含量在300 2000mg/L范围内,总碱度为533mg/L,溶解性总固体为1690mg/L,属高悬浮物、高矿化度矿井水。针对矿区产业布局,济宁三号煤矿对矿井水进行了系统处理,实现了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年节约水资源370万m3,节约费用600余万元;减少了环境污染。 2关键技术 2.1地面矿井水处理站 矿井在地面设矿井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24000 m3/d。选择广泛使用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1],矿井水排出地面后,首先进入平流式预沉池,经初步沉淀后,进入生产调节水池,由水泵输送到水力循环澄清 *收稿日期:2012-05-15 作者简介:邵晨钟(1988-),男,汉族,山东济宁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池,澄清水经机械过滤和消毒后输送到各用户终端,分别用于井下生产、地面生产、生态养护等,部分矿井水去深度处理车间,经电吸附除盐后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底流煤泥水煤泥浓度较高,去选煤厂浓缩池,进一步浓缩后输送到压滤机进行煤泥回收,滤液作为选煤厂洗煤补充水。工艺流程见图1。 2.1.1水力循环澄清池结构改进 设计四个水力循环澄清池,池体为半地下式钢砼结构,地上7.0m,地下1.2m,外径12.6m,单池设计流量取6000m3/d。因矿井水絮凝反应物(即矾花)的沉降速度慢于普通地表水[2],在其清水区安装Kop型专用高效增强沉淀装置,高度1.5m,沿周向60度布置,断面呈六角形pp管上下用尼龙绳固定。改进后絮凝和沉淀时间、回流比、表面负荷及其他相关水力参数得到了改善,运行效果较好,出水相关指标为:PH8.0 8.2;COD≦16mg/L;SS≦10mg/L;浊度≦3NTU。2.1.2电吸附﹙EST﹚除盐技术应用 根据《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矿井水碱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出水质标准。选用电吸附除盐深度处理工艺[3],设计处理规模为8000m3/d。出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00mg/L,产水率平均75%,产水量平 71 2012年第3 期

矿井水综合利用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南山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飞1,张斌1,赵斌2 (1.新疆天富南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石河子832026; 2.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南山煤矿2014年小沟分矿矿井水利用改造主要为矿井涌水40吨每小时苦咸水淡化洁净淡水工程。苦咸水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可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通过反渗透处理矿井水,矿井水回收利用达到百分之六十二,每年解决生活用水15万吨,解决矿区绿化,设备用水,清洁路面用水20万吨。节省原由总矿向小沟分矿供水局面,节约电力能源277400度,节水25万吨。而且对于缓解小沟矿区供水不足、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生活和矿井生产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矿井水;综合利用;改造;水资源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 water transform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GAO Fei1, ZHANG Bin1, ZHAO Bin2 (Xinjiang Tianfu Nanshan Coal Mine co, LTD, Shihezi,832026,) Abstract: 2014 Nanshan coal mine ore minor groove points wells primarily for use transformation Swallet 40 tons per hour of clean fresh water and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project. Brackish water through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filtration, can achieve high-quality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Mine water by reverse osmosis, mine water recycling reaches 60 percent of domestic water 150,000 tons a year to resolve, solve mine landscaping, water equipment, clean water for 200,000 tons pavement. The total saving reason to the minor groove of sub-ore mine supply situation, saving electrical energy 277 400 degrees, saving 250,000 tons. And to ease the shortage of mine water supply, improve 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ife and satisfy production needs is important. Key words: Mine wate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odification; The water resources 0前言 新疆天富南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小沟分矿位于石河子市西南约75千米。行政区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南山煤矿小沟分矿北西距石场4km为柏油路,从石场北行50km可至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线上143团全为柏油路,143团东距石河子市30km,西至沙湾县城12km,交通便利。 小沟煤矿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矿井的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但节能减排投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矿井井下涌水外排问题,由于新疆本是淡水严重缺乏地区,合理的利用井下水对响应国家号召,节省能源,增加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以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目的。 1矿井水处理发展及前景预测 (1)西北地区主要以甘肃,新疆,陕西,宁夏,青海等地为主,是我国主要产煤地区之一。至2010年,该地区矿井水排放量达到 3.3 亿立方米。由于该地区严重缺水,大多数矿区严重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急需提高矿井水利用率,且该地区矿井水多属苦咸水,因此工作重点主要是进行矿区苦咸水淡化,以解决矿区职工日常生活用水。到2010年新增矿井水利用量1.5亿立方米,矿井水利用量达到2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0%左右。

矿井水综合利用规划(一)

矿井水综合利用规划(一)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本文通过对招金矿业金翅岭矿井水综合利用规划探讨,以带动我市黄金矿山矿井水的重复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矿井水水资源重复利用效益 引言: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东经120°09ˊ~38ˊ,北纬37°05ˊ~33ˊ,西北濒渤海,北靠龙口,东邻栖霞,南接莱阳、莱西,西界莱州,总面积1433.18Km2,东西长28Km,南北宽约51Km,海岸线长13.5Km,以黄金生产,龙口粉丝加工闻名国内外。 招远市多年平均降水648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7331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195万m3,地下水资源量13546万m3,河川基流量9410万m3。根据近十年用水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用水量为17179万m3,其中地表水4399万m3,地下水12780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62%。招远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无客水资源可以利用,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二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在年内表现为冬春少,夏秋多,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74%。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市的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平水年水资源总量为2.3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仅405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20%,属水资源贫缺地区。 据有关资料统计招远市内金矿矿井排水总量约为1300万m3/年,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大量的水排入河流,不能充分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矿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减少损失浪费,解决矿区及周边地区工农业、人畜缺水问题,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建金翅岭矿区矿区水处理厂一处,用于矿区工业及生活用水,其余的用于矿区周边的工业、农业及人畜饮水,该项目建成后使矿井水的利用率达到85%左右,年增加产值6.3亿元,利税0.9亿元。为招远市地下矿井水资源得到高效和循环利用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正文: 一、企业基本情况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该矿是采、选、氰、冶综合配套的中(一)型企业,国家金银冶炼加工重点企业之一。公司自产黄金采选能力达到了600吨/日,常规金银精矿处理规模为600吨/日,高含砷难处理复杂金银精矿处理规模为100吨/日。矿区人口12266人(包括村庄居民人口),拥有总资产2.2亿元。2004年企业共完成自产黄金18000两,冶炼加工黄金29万两,冶炼加工白银50000公斤,实现利润4180万元。 二、金翅岭矿区水资源状况: 金翅岭金矿位于张华山以北,属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47~180m,基岩裸露,冲沟发育。区内最大河流为界河,呈北西向流经矿区中部。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水势汹涌,旱季干涸无水。根据勘探资料,矿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花岗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及花岗岩脉状裂隙含水带,而花岗岩脉状裂隙含水带为矿床的直接充水来源。矿区内主要发育有北北东、北北西、北东、北西、北东东等方向的断裂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成矿后又经受了构造运动,导致矿体破碎,与围岩中的次生裂隙一起构成宽约8~10米的裂隙含水带,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贮存空间。 经现场调查,矿山已疏干排水20余年,目前矿坑正常涌水量14000m3/d,4#、19#矿脉涌水量占60%,民井放水占30%,而其他北东向矿脉及北东东向、北西向断裂涌水量仅占10%。其中4#、19#矿脉虽然涌水点随掌子面推移,但矿脉总涌水量稳中有升,应以动贮量为主,其中北东向补给水量又占矿脉涌水量的60%,南西方向则占40%,而其它北东向矿脉及北东

煤炭行业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煤炭行业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0-12-30 13:39:03
一、技术名称: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二、适用范围:煤炭行业煤矿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三、与该节能技术相关生产环节的能耗现状: 年产 150 万吨的矿井,年供暖及工艺用热消耗近 1 万吨原煤。 四、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为了充分利用地热,选用水源热泵机组取代传统的燃煤锅炉。冬季,利用水处理设施 提供的 20℃左右的矿井排水和乏风作为热能介质, 通过热泵机组提取矿井水中蕴含的巨 大热量, 提供 45~55℃的高温水为井口供暖。 夏季, 利用同样的水源通过热泵机组制冷, 通过整体降低进风流的温度来解决矿井高温热害问题。系统主要包括水处理、热量提取 及换热系统、热泵系统和进口换热部分。 2.关键技术 热量提取及换热工艺,矿井供暖末端。 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分别见图 1 和图 2。

图 1 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流程图
图 2 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原理图 五、主要技术指标: 1)提取热源不低于 15℃; 2)供暖温度为 40~50℃。 六、技术应用情况: 该技术已通过山东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技术鉴定。 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并已应用 于新矿集团。

七、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孙村煤矿、新巨龙公司、华恒公司 1)建设规模:4200kW 矿井乏风和排水系统。主要技改内容:3 台 10t 的热力锅炉改 造为三台热泵机组,增加热量提取装置。减少燃料排放,净化乏风,处理排水。节能技 改投资额 750 万元,建设期 1 年。每年可节能 1000tce,年节能经济效益 321 万元,投 资回收期 2 年。 2)建设规模:2600kW 矿井乏风和排水系统。主要技改内容:1 台 20t 的热力锅炉改 造为两台热泵机组,增加热量提取装置。减少燃料排放,净化乏风,处理排水。节能技 改投资额 550 万元,建设期 1 年。每年可节能 880tce,年节能经济效益 200 万元,投资 回收期 2.7 年。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全国煤矿 80%分布在北方地区,副井都需要供暖,否则影响安全生产。目前基本都 采用锅炉供暖,直接消耗一次能源,采用该技术可有效利用矿井乏风和排水的热能,降 低一次能源消耗。预计到 2015 年,该技术可推广到全国 30%的煤矿,建设约 540 个此 类项目,实现年节能能力约 55 万 tce。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0 前言 本文针对我国各种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矿井水,而且我国矿区严重缺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低以及处理成本高,矿区环境恶化等的现状进行研究。就目前国内外矿井水的综合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 目前,全国每年矿井排水量约22亿吨,其中中性水约占70%~80%,硬度符合饮用水要求的占40%~5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水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所限和认识不足,矿井水只被当作水害加以预防和治理,很少考虑到矿井水的有利一面,矿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综合利用和保护,目前矿井水的利用率,平均只有22%,其中北方国有煤矿每年矿井水排放量达14亿吨,利用率还不足20%[1]。 毫无节制的排水不仅大大浪费水资源、增加了矿产成本,而且还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流失,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地面水源受到广泛污染,处理成本日益提高,而矿井水来源于地下水,矿井水污染程度轻,处理容易,成本低,是一笔宝贵的水资源。矿井水资源化,不但可减少废水排放量,免交排污费,而且节省大量自来水,节约水资源费和提升电费,为矿区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矿井水资源化开辟了新水源,减少了淡水资源开采量;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减轻或避免长距离输水问题;解决矿区严重缺水状况,解决职工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缓减城市供水压力也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经济合理;矿井水资源化将会减除矿井水对地表水系的污染,堵住污染源,保护美化矿区环境,保护地表水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矿井水的来源性质、水质特征与分类 1.1 什么是矿井水 矿井水是一种特殊的水资源,是指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区域水文地质系统与水文地质单元隔水构造的破坏,从而改变了地上水及地表水径流方向和途径,最终在采矿场所聚集的水体。通俗地说,凡是在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渗入、滴入、淋入、流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工作面的任何水源水,统称为矿井水[2]。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上水和老采空区积水。由于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保证生产安全的需要,矿井水往往被抽排到地表。矿井水的利用主要是针对这部分提出的。同时,我们也把洗矿和选矿过程中所产

矿井水处理及利用

矿井水处理及利用 摘要:环保问题是个人和国家都重视的问题,它关系着每个人健康和生活品质,怎样给矿井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直是企业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煤矿;矿井水处理;利用 一、现状 矿井水是地下开采煤炭资源的"副产品",长期以来被片面地作为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相待,并习惯性地以工业废水长年外排流失。目前,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井下工业水日排数量达到13000多立方米,这些大量未经处理含有煤粉、岩粉和其他污染物的矿井水外排,影响到矿区及周边的环境。因此,如何处理矿井排出的工业废水的水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科研小组成员寻求矿井水净化处理设备,必须在井下对进入水仓前的矿井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清水入仓,水体中的煤泥打捞并经脱水实现最大化的综合利用,处理完毕的水提升至地面,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彻底解决井下水仓沉积物淤积及人工清仓问题。 二、矿井水处理解决方案 选用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成套技术设备,ReCoMagTM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2.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不到3min,冶金系统单台设备最大处理量为1500m3/h,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 2.2占地少、出水稳定。出水SS稳定在<10mg/L。 2.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装置得到的污泥浓度高。 2.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 2.5日常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三、矿井水净化工艺流程简述 3.1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流程图 ReCoMagTM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难沉降悬浮物的废水,其工艺流程图如图3-1-1所示。

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及应用

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及应用 张勇 (山东新查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肥城271612) 摘要该文以山东新查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成功实例,有力地证明了开发、处理、利用好矿井水资源,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井水处理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X752:X703文献标识码B 山东新查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开采现已进入到深部采区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受水威胁程度逐渐加重,最大涌水量达到1400m3/h。一方面,外排矿井水影响生态环境,还需交纳一定数额的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公司及周边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目前主要是抽取地下水,取水成本达到2元/m3。因此,开发、处理、利用好矿井水资源,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合理、有效的重要课题。 1矿井水主要处理技术 我国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现大多矿井废水治理工作都只停留在为达标排放而被动治理的阶段。然而矿井废水经处理以后再实现合理利用才是当今污水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国内使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后直接排放的矿井水,通常采用沉淀或混凝沉淀的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工业生产用水或其它用水的,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过滤后还须再经过软化、除酚及消毒等工艺。本文主要介绍混凝沉淀过滤法处理煤矿矿井水做为工业生产用水使用。 2矿井水处理及利用的条件 2.1矿井废水的产生及水质条件 煤矿矿井水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地质性涌渗水及井下采煤生产过程中洒水、降尘、灭火灌浆、消防及液压设备产生的含煤尘废水。 根据水质资料,取矿井正常排水时井口水样,矿井水均为较干净的矿井岩层涌水,总体来说水质较好,主要污染物以悬浮物为主,其余指标,如COD、氨氮、硬度、石油类等较低;经处理后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循环冷 *收稿日期:2012-02-02 作者简介:张勇(1981-),2004年毕业于黄石理工学院,现任山东新查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企管部助理工程师。却水要求,若作为电厂锅炉用水等高级水质使用,除净化处理外,还必须进行软化处理,方可分质供水,优质优用。 2.2矿井水处理要求 根据矿区及周边企业生产及生活用水要求,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回用于矿井采掘用水、洗煤厂洗选用水、厂区绿化、道路洒水及坑口电厂、钢厂循环冷却水等,水质要求达到以下标准: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再生水质标准》GB50050-2007。 3建设规模及处理工艺 3.1建设规模 2009年,山东新查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一座处理能力为30000m3/d的矿井水处理厂,采用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再生水质标准》GB50050-2007。 3.2主要技术 采取的主要技术:网格混合絮凝池+斜板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消毒。工艺流程图见图1 。 图1工艺流程图 其中,混凝单元去除的对象是水中呈胶体和微小悬浮状态的有机和无机物,同时混凝技术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某些溶解性物质,如砷、汞等,也能够有效地去除能够导致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其基本技术原理就是将与作用机理相适应数量的混凝剂投入水中,经过充分混合、反应,使水中的(下转第147页) 541 2012年第3 期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井水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 1.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3) 1.4项目概述及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7) 2.1**县概况 (7) 2.2项目提出的背景 (9)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矿井水综合利用概述 (12) 3.1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2) 3.2矿井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4) 3.3矿井水利用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发展目标 (14) 3.4矿井水利用的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 (16) 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8) 4.1项目选址 (18) 4.2主要建设条件 (19) 第五章建设规模和内容 (21) 第六章工艺设备方案 (23) 6.1生产流程工艺图 (23) 6.2目前状况 (24) 6.3项目改造方案 (25) 6.4改造后水平衡图 (27) 6.5设备选型 (27) 第七章工程方案 (30) 7.1主要土建内容 (30) 7.2土建设计方案 (32) 7.3电气设计方案 (33) 第八章环境保护 (33) 8.1环境现状 (34) 8.2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 (34) 8.3项目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 (36) 第九章节能 (37) 9.1节能规范 (38) 9.2节能效果分析 (38)

9.3主要节能措施分析 (41) 第十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43) 10.1劳动安全 (43) 10.2卫生防护 (45) 10.3消防 (46) 第十一章组织管理运营与项目实施进度 (48) 第十二章项目招标 (50)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3) 13.1投资估算 (53) 13.2资金筹措 (53)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64) 第十五章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67) 15.1环境效益 (67) 15.2社会效益 (67)

矿井水处理综述

矿井水处理综述 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煤炭资源,它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煤矿挖掘过程中,需要向外排出大量的矿井水,对周围地下水产生较大的危害,导致淡水资源严重污染。因此,在煤炭采掘过程中,需要对矿井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煤炭采掘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据相关资料证明,煤炭矿井水资源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决定煤矿企业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将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矿井水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宏观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矿井水利用产业化。受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矿井水的杂质成分与含量差异也很大。通过查阅文献,对煤矿矿井水的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煤矿开采矿井水矿井水处理 煤矿矿井水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所有渗入井下采掘空间的水,有时也含有少量渗入的地表水。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中和酸性水、絮凝处理去除悬浮颗粒物、反渗透去除可溶性盐类等技术以及组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煤矿矿井水回收利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1 矿井水的分类[1] (1)洁净矿井水。即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可开发为矿泉水。 (2)含悬浮物矿井水。其水量约占我国北方部分重点国有煤矿矿井涌水量的60%。水质呈中性,含有煤粉、岩粒等大量的悬浮物。长期外排,会破坏景观、淤塞河道,影响水生生物及农作物的生长[2-4]。 (3) 高矿化度矿井水。水中含有SO 4 2-、Cl-、Ca2 +、Na+、HCO 3 -等离子,水 质多数呈中性和偏碱性,带苦涩味,俗称苦咸水,又可分为微咸水、盐水。不能直接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4)酸性矿井水。水质PH值小于5.5,当开采含硫高的煤层时,硫化物受到氧化与升华作用产生硫酸,而使水呈酸性。目前酸性水一般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会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用水。 (5)含特殊污染物矿井水。这类矿井水主要指含氟矿井水、含微量有毒有害元素矿井水、含放射性元素矿井水或油类矿井水。

矿井水资源多元利用方案研究与实施

矿井水资源多元利用方案研究与实施 邯矿集团亨健公司通过应用水源热泵技术和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技术,并结合自身条件,在矿井水余热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将矿井水作为充填原料,用于超高水材料制浆充填,使每年约20万m3矿井水的二次入井,实现了矿井水资源的多元利用。 标签:水源热泵绿色开采超高水材料多元利用 0 引言 矿井水是伴随煤炭开采而产生的地表渗透水、岩溶水、矿坑水、地下含水层的疏放水以及生产、防尘用水等组成,内部蕴藏着大量的低温热能,由于受采掘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矿井水极易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煤、岩尘等杂质,悬浮物浓度较高,并含有少量有机物和微生物,矿井水的大量排放,会对地表上河流等水资源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影响到人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于此同时,邯郸矿区9亿多吨煤炭资源储量中,建筑物下压煤达3.5亿吨。其中,主采2号煤层中的建筑物下压煤达1.5亿吨。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技术在邯矿集团试验成功并实现规模化充填开采,既为邯矿集团解决“三下”压煤难题、提高资源回采率、延长矿井寿命提供了技术保证,又降低了煤层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煤炭的绿色生态开采。 1 发展水源热泵技术,实现矿井水余热利用 1.1 水源热泵技术的引进与使用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空调冷、热源技术,冬季将低温矿井排水中的低品位热能进行提升,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将室内的热量释放到低温矿井排水中去,为建筑物制冷,具有较使用常规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再利用、清洁安全、性能稳定、运行灵活等的特点。亨健公司工业广场内有职工宿舍楼两栋,职工澡堂一个,联合建筑体1座(包括矿灯房和区队办公区域)。亨健公司冬季对上述建筑物均采用燃煤锅炉供暖,职工澡堂的洗澡用水也采用锅炉燃烧所产生的热蒸汽来加热,夏季制冷采用单机空调制冷方式。 亨健公司矿井排水常年排放温度在20℃左右,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排到了周围环境中。锅炉燃煤产物及矿井水的排放,周围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1.2 水源热泵技术在亨健公司的应用为了提高亨健公司绿色矿山的建设水平,亨健公司引进了水热源泵相关设备和技术,矿井水余热通过水热泵吸收再利用,使亨健公司工业广场建筑群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及职工澡堂用水加热全部利用矿井余热资源,淘汰了原燃煤锅炉,降低了空调电费和锅炉原煤的投入,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