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绘得 萧红影 -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电子版导航:[河南日 …

何人绘得 萧红影 -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电子版导航:[河南日 …

我省作家青青的《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出版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读书界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看

点。2014年12月11日,由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学院主办,济源市委宣传部承办的“作家和他的时代暨《落红记》研讨会”在济源市举行。

青青本名王小萍,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是河南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先后出版《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小桃红》、《采蓝》等多部文学作品。《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是她历时7年,走访了萧红漂泊流浪过的十几个城市倾心创作出的一部萧红传记。该书出版后,出版界将其誉为“采用最新披露的萧红史料和萧红研究成果的才女传记”、“国内唯一配有精美手绘萧红文化地图的有趣传记”、“一本与萧红身世性情相近的女记者近距离逼近萧红的感性之作”。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主持了研讨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肖建中与来自省内外的文学评论家、作家和萧红研究家鲁枢元、李佩甫、耿占春、艾云、刘先琴、单占生、李静宜、章海宁、袁培力、朱自奋、张鲜明、张爱萍、冯杰、张延文等,高度评价了青青严谨的创作态度,并对她在传记文学方面的创新,以及在语言方面所显现出来的卓越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本版对研讨会上专家的发言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编前的话

何弘:我们对《落红记》,对青青,对萧红的关注,大家提了很好的意见,再次对各位出席今天的会议发表真知灼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2015年1月28日星期三

8编辑∶杨呈霞电话:0371-********E-mail ∶ncbycx@https://www.360docs.net/doc/494777513.html, 版式∶屈伸校对∶王姝

人绘得萧红影

感谢小萍给我们大家生了一个漂亮的娃娃,这个娃娃就叫《落红记》。这个娃娃是在河南日报怀孕的,在济源市出生的,所以河南日报和济源市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血缘关系如果追溯到从前,河南日报的著名诗人王怀让老师是济源人,河南日报的原总编辑郭正凌也是济源人,所以济源人杰地灵。

今天特别感谢东道主济源市,特别感谢我

们省文联原副主席李佩甫老师和省文学院的

何弘院长,更要感谢我们各位专家,尤其是从苏州、海口,从哈尔滨、西安,以及包括上海、广州其他地方过来的老师们,还要特别感谢关注我们这一次研讨会的媒体记者朋友们。

最后,我祝愿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愿王小萍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高远,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肖建中

省文学院院长、评论家何弘

刚才肖总做了一个致辞,下面进入

研讨环节。我们先请萧红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落红记》的策划人章

海宁先生介绍一下有关情况,章会长对

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萧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萧红文学馆馆长章海宁

说起《落红记》这本书,其实跟萧红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小萍前几年到哈尔滨去踏访萧红遗迹的时候,我们有幸相识。有的人可能就是仰慕萧红的名字去看一看,像到此一游这种感觉,小萍是把心放进去的,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

由此我想到,萧红这样一个作家为什么在当下大家那么关注她?不是因为萧红有坎坷的情史,也不是因为萧红有很多离奇的东西值得我们关注,其实我觉得萧红身上更多的还是一个作家的那种精神,文化传承的

那种力量。萧红的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

度,更重要的是有热度,热度是说她关注民生,关注疾苦,关注那些最贫困的生活在底层的生存,还有精神上的困境。这个恰恰是我们当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精神深处很缺乏的东西。

那么,我们去纪念萧红,去纪念这样一个作家,或者我们去关注一个作家,怎么为我们当下文化的发展服务,建构一种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或者说建构我们文化大的架构,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项目中国

委员会委员鲁枢元

小萍写了一本好书,她送我书之后,我真正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现在我已经很少读大部头的书,但是小萍这部30多万字的《落红记》,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她给我的感觉是清新流畅,晶莹剔透,写的是民国旧事,处处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才情。我觉得她这个书因史实而丰韵,显得更厚重,又因为小萍的才情,文字上又显得非常灵动。下面我谈三个问题,都是王小萍的书《落红记》引起的思考。一、传主和传者传主就是萧红,传者就是写传记的人,传在汉语里面就是一个阐释写书的意思。传记提倡过一种零度写作,要求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思想和情感的中立,不带任何主观上的爱憎去书写对象。小萍写《落红记》不是这样的,她不但没有零度写萧红的念头,甚至也不愿意与传主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反而恨不得以上百摄氏度的高温和自己的传主写在一起,融为一体。为了写好萧红这部传记,小萍积数年之功,勘察了凡是萧红驻留过的地方,在写作时经常陷入她与萧红亦真亦幻的境界。在众多的萧红传里这样的写法不多,所以《落红记》就显得自成一统。我读《落红记》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候觉得是一位当代的记者在诉说一位民国年间老祖母的故事,但是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像是一位宽容厚道的成熟女性在关爱体贴任性而又命运多舛的这样一位姐妹。她这个投入好处是情真意切,感同身受,文字灵动,布局活泛。她的布局也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每一节都是按照两三千字,这样读起来非常方便,所以能够给读者更多的审美和享受。这正是《落红记》获得许多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史实与诗情确切地说,《落红记》是一部“传记文学”,横跨在“史实”与“诗情”之间。传记,最应该写出的是历史的真实还是文学的情愫,一直是存有争议的。美国当代史学家海登·怀特就曾强调指出:历史学注定蕴含着文学性,历史书写避不开诗化的诱惑(前提是不要把文学书写当做胡编乱造)。对于这样一部传记文学来说,史料当然是重要的,青青在这方面着实下了大工夫,而且得到许多师长与友人的援助。但对于一部传记文学来说,诗情更是必不可少,正是诗情使那些史料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史料的真实与诗情的幻化是可以相互认可、融为一体的。传记写作尽可以发挥作者的文学才华

与诗歌灵性。三、性爱与文学两性之爱,在萧红的生活中无疑占据了显著地位。在她31岁的漂泊生涯中,不止与6位男性陷入情天恨海。对于萧红繁复而跌宕的两性关系,不乏有人站在道德高地上责

骂她。青青则相反,她在《落红记》中对萧红在婚姻爱情中遭遇的不幸百般回护、万般同情。从青青对萧红的袒护与辩解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同是女人的那颗柔弱善良的心、那种诚挚而又无奈的爱。但青青的辩护有时又显得如此苍白,比如她在访谈中说:萧红一生都在追寻爱与温暖,她不是追寻男人,她寻找的是灵魂的知己,是亲人般的宠爱与温暖。这实际上是女作家对于进一步谈论两性关系的回避,甚至是落逃。青青另一解说是“所嫁非人”:命运待她不公,她遇到的男性,都不能算是“对”的人。那么对的人又在哪里?后来的史料说明,未婚夫汪恩甲也并非负心之人;第二任丈夫端木有些懦弱也仍旧是一个好人;萧军毛病的确很多,但萧红临终前最信赖的还是他。青青自己也说:时代是在进步,女性的处境并没有变好,在爱的历程里,女性的困惑仍然在。看来问题并不只在萧红这里,而是一个

“普世性”的问题。青青笔下的萧红,就是这样一个一生追梦的人。这样的萧红,方才是一位自然天真、任情率性的文学家。

小萍是具有优秀作家和好作家潜质的,

我觉得她是个性的、精神的、有选择、有方向的,对一个作家是很重要的,我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有用的,都是有价值的,凡是无用的都是没有价值的。看了王小萍的文字之后,觉得首先她具备的是个性的,独一无二的,这是最难的,每一个作家最基本的素质。

我看小萍写的萧红,至少她写的这个角度是独一无二的,她那带有一点忧郁的笔调是个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个人的,这是王小萍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想谈谈《落红记》。在我心目中,有三个萧红,一是鲁迅那时候的萧红,在我印象中是带有一些政治符号的。今年我又看了两个河南作家写的萧红,一是电影《黄金时代》,编剧是安阳人,现在已经成为大腕了,我看了以后觉得《黄金时代》里面的萧红是一个

真实的,物质化的萧红,我不太喜欢。包括演

出,我都觉得不是最好的,不是我心目中的萧红。接着我看《落红记》,《落红记》是一个真实的精神化的萧红,小萍的萧红是纯个人的,她这个纯个人之所以能在诸多有萧红的传记中脱颖而出,正因为她是一个个人化的穿越时间的精神旅行,是一种自我的精神发问,通过萧红实际上她内心是很想写一些自己的,把自己的内心话写出来,是一个对照检视自己一生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对萧红本身的一种研究,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

另外,她的语言很具个性化,这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在新闻圈子里,能有这样个性化的语言,我确实有点吃惊,这是一个作家必备的素质。我觉得小萍将来在个性化创作当中是有潜力有发展的,希望越写越好。我觉得河南将有一个新的女作家出现,对河南文学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书其实挺特别的,好多年也没看过这样的书,说它是传记吧,它带有很强自转、自我表达的动机,前半部分写到童年的时候,青青投入的认同比较多,到后半部分她就隐去了,不再讲述自己跟萧红的相似之处,比如关于婚姻、情感、写作,反而把这种认同隐去了,可能还是有一点顾虑,那个认同就变成了为萧红生活做一些辩护,隐藏在这种辩护中,不再谈论自己的生活和她的相似。如果说这个作品是一个传记的话,刚才两位老师指出了除了有非常强的传记之外的因素在里边,甚至可能还隐含着自传的动机。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书应该是一个跨文体的作品,她里面有很多小说的段落,比如萧红和其他人的私人生活、私人空间的谈话,这个未必都是能够找到史料的,所以她在一定意义上

有一定的虚构。其实历史著作本身就带有一

种不可避免的虚构,因为历史并不是档案,并

不是文献可以自觉呈现的,它必须对档案和文

献进行一种叙述才能够成为可以理解的东西,

所以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或者说是一部

小说,但是它确实又是一个传记,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有研究的性质,因为有些地方她注明

了叙述的来源,资料的来源,这是一个很混合

的文本。另外,刚才有老师谈到,研讨会的主题挺好的,就是“作家和他的时代”。其实这里面隐含着双重的意思,一是萧红和她的时代,二是青青和她的时代。在这种关系中,青青一个女性作家选择写萧红的书,和她对自己时代的认知还是有关系的。萧红和自己的时代无疑构成了一种特别紧张的关

系,在她的身体里面,还有一种和她时代另外的一种紧张关系,就是两性的关系。

青青觉得有一个可能适合萧红的人,其实永远也没有,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个人适合另外一个人,他可能在某一个瞬间是适合的,所以萧军一定在某个时间适

合她,端木也在某一个时间适合她,汪恩甲

也在某一个时间适合她。这是另外一种残酷,其实,作家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应该是面对真实的,他们和一个道德家或者一个社会管理者考虑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是要通过认识来表述世界真实性的作家。在这些方面,青青过于善良了。

广东作协创联部主任、作家艾云

我看了《落红记》以后,非常震动,尤其

是在家乡,能有这样一位潜心写作的女人,写出这么空灵的文字。关于萧红,关于青青的《落红记》,我想到一句话,我的痛苦配不上我。《落红记》给我的一个基本印象:在场中的词语。我说的在场,首先是在诸多的萧红研究中,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落红记》的出现最大的特点是在于我引入,我在场。

这个在场的个性化,我觉得写得非常突出,而且感受也非常好,她有一种我的心到哪儿,手也到哪儿。她这种在场性的写作,如临其境的写作,自由和舒展的写作,文本宽松的写作,都是我要学习的。

关于词语方面,我记得有一个老师说过,她这个词语是被不断附加的,那么小萍的词语呢,我们看着这本书的基本线索来

理,比如母亲、倾城、鲁迅,都是一些人名,

基本上都是一些名词,我觉得这些东西都

非常敞亮,这种敞亮让这个人,这个事情都

慢慢还原到它本身的东西。青青在这还原

符合人性真实的那些东西。比如她说到,

鲁迅见到萧红什么感觉?一个病弱的四面

都是敌人的可以说每天都彷徨的鲁迅,一个又干又瘦的老头儿,这个时候他看到萧红像乡野一样的风吹过来的时候,她让他高兴,让他笑起来了,我觉得这种在场的还原都非常好。这里面每一次的阅读,看了还想看,我觉得它是让人欣赏的。

一个女子要想美好,她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智力的条件,二是审美的力量,三是生命的能量,就是心智、审美和能量。如果真正的女人要想一辈子坚持到最后,必须有这

三个能量。萧红有两个能量,她的审美和心

智足够,但是生命能量不够,萧红就是在用

她很微弱的生命在坚持着写作,很了不起。在这个意义上我在想,青青的这个东西,她写得好像很遥远,好像写的不是我们的乡土,好像也不涉及河南,但是我觉得恰

恰在这里面,她恰恰写出了更文学性的东西。我觉得文学的很多东西是失效的,写

作开端你想到的是占据某种领地,但是它

传达的是非文学的价值,是失效的。《落红

记》本书放在书架上,偶尔和它相遇的人会

心一笑,我觉得这就是有效的写作。

第一,小萍是一个成功者,在这个时代,当下吸引了这么多读者,让大家来看她的书,说不定这本书的后续还会有不小的波澜在这儿等着她。我觉得这是她成功的一个地方。第二,我也是在新闻和文学之间经常串场的人,我觉得非常好,特别是有时候她写的传记,在浪漫和真实之间非常自如地

表现她的个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存在。

我一向认为,一个作家可能会当成一个

好记者,但是一个好记者如果重新去开始当

一个作家是不容易的。我不敢在这儿鼓动

我们记者都去写小说,写诗歌,但是做新闻

的去关注文学是一件好事。祝贺小萍!

《莽原》杂志社总编、作家李静宜

在《落红记》里面是可以触摸到青青的

心跳,感受到青青的呼吸。这个传记真的可以很鲜明地看到传者和传主之间是心心相映、心气相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读这本传记的时候既是在读萧红,也是在读青青。

我看了青青的《落红记》以后,就有一种安慰,因为在她的《落红记》里面,她真的对萧红有一种深度理解,而且对她的优

缺点全部都是包容的,还有她自己和萧红

心气相通,心心相映。有她的理解、呵护、心疼之后,我们再看萧红,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钦佩。

当下社会这样一个很缺少诗意,很物质化,很功利的社会,感谢青青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很美好的《落红记》,在这里既祝贺青青,也谢谢青青。

河南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评论家单占生

《落红记》吸引我并使我产生了丰富的

审美愉悦,应该有其诗性的语言和自由化的表达,有扣人的情节线索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但是,也许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对于一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读书人来说,《落红记》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在我看来,一部传记之所以能吸引人,依然是要看书中有没有活生生的人,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性情、性格,要看作者写没写书中人物命运的纠结,要看这纠结的命运是不是引起了读者真心的关心,喜其所喜,

怒其所怒,痛其所痛,哀其所哀。这些,小

萍做到了。一部《落红记》,真可以说是两个有着诗性心性和孤独灵魂的女性的隔世对话。小萍是如何做到如此的呢?

我觉得青青的这部作品是一种自己内心的创作,因为这本书和她现实的利益也没有关系,这部书是脚和手并用来写的,实际上她对萧红的经历,她用脚做了一些考古。脚和手并用这种创作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脚、手、脑并用的创作,就很容易产生有温度的作品。

小萍虽然是个女性,但我始终认为她有自然之美,是南阳盆地那个地方多少年来土地、生灵,包括幽灵在用很大的能力在塑造和支撑的一个作家。比如她在写《落红记》的时候给我讲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除了对萧红本身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萧红的《呼兰河传》,对她早期的阅读和写作产生了影响,是她对土地深层次的思考和迷恋。我感觉到她确实是个自然之子,包括她的小说、散文等。

今天这个研讨会,我们要说的是作家和他的时代,而我想谈的是作家和他的土地。每一个作家和他的童年,和他的土地

都有一种极深的关系。小萍的人生经历,

早年的孤独造就了她和自然的亲密关系,她和田野的关系,那些经历,她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她听到了一般人听不到的东西,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更深层次的东西。我感觉到《落红记》仅仅是她创作的一个开始和她前期准备的一个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来了非凡的才华,就是对人性深处东西的挖掘。

所以,我感觉到青青的写作对我的启示是,怎么样更加贴近大地,贴近我们童年的记忆,贴近人性本身。

《文汇报》读书周刊主任朱自奋

在拿到《落红记》的时候,我是抱着读

一本传记的心态去看的,但是我打开之后,说实话我有一种吃惊,因为青青在写作当中把自己放进去了,所以我们同时可以看到一个当代女性,和100多年前上个世纪初的一个才华女性,这两个人物之间隔着时空的对话、交流是那么坦诚,不加掩饰,非常细致,而且最可贵的是,她是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角度零距离地去贴近。在这个过

程中,我觉得很能打动读者这种情感的表达,或者女性特有的评点。青青几乎在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她自己的评点,这个时候她是用一种研究者的笔触在写的。

70多本萧红传记里面,这本传记如何得到大家的认识,尤其是好评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她有浓烈的感情投入,同时又有一种清新的评价。我觉得,读的时候我是一口气读下来,觉得很过瘾。

萧红在河南是待过的,只是没有被人注

意。1938年1月27日,萧红在武汉奔赴抗日前线临汾,为国效力,乘坐的火车在1月30日到达河南省陕县会兴镇(今三门峡市湖滨区),走在一段下坡的路上,经过一座桥的时候,火车发生了事故,经过了两次猛烈撞击。相信这列火车不能继续前行了,需要修理。萧红他们在会兴镇遇险,在萧军书信中和胡风日记中都有记载。而且因为火车上还载有弹药,更增加了危险程度。

我们知道在当年2月4日,萧红他们的火车到了陕西潼关,从潼关乘船过黄河到山西。从1月30日到2月4日,有6天时间,而会兴镇离潼关107公里,火车跑起来顶多半天就能跑到。那么推算起来,

萧红最起码在会兴镇待了4天的时间。

可以想像到在这4天时间里,萧红在中原大地上曾经多次散步,会兴镇北面茅津古渡吹来的黄河之风抚摸过萧红的脸颊和身躯。

萧红在河南驻足过,我觉得她的气场在中原应有存在。青青初次看到《呼兰河传》,就立即觉得她和作者萧红一定是亲人是姐妹,她甚至说萧红一直住在她的血液里,萧红简直就像是另一个隐蔽的自己。青青的这种感觉,是萧红给的,茅津古渡的黄河风百年来一直刮着,把萧红的气场吹遍了中原。王小萍和萧红在中原交集了,我个人相信这种交集。王小萍写萧红也是写自己,亲人姐妹就是这样息息相通。

海南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耿占春

萧红研究学者、作家袁培力

诗人、作家、画家,获得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作家冯杰

《落红记》里的萧红文化地图是我画

的,其实我画插图也不专业,我考虑到文学人物插图,我是外行,我就通过文学地理进行插图,过去的地名如何说,现在的地名如何说,我就做了一个插图。“萧红地图”,说是传记的一个亮点,还在封底广告上大书一笔,破例用彩印。以往出版的萧红传记多附图片,我有意避开这些,萧红

一生都是人在途中,选择地图作元素我认

为恰当,我不能画成实际地图,太像地图,还不能离题太远,又不像地图,这样才有现在的“萧红地图”。像简笔画,像童画。首先我写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一些体会,最后还加上了一些平时用的章“不系之舟”,我觉得这四个字代表了萧红的一生,一个是心灵的漂泊,一个是文学的漂泊。

河南教育学院教授、评论家张延文

我有一个想法,我个人认为,大家一般都把青青的《落红记》重点放在了对萧红的传记上。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喜爱看,是当做文学作品。我更看重的是《落红记》的独立价值,它作为一个文本,它的独立价值显然

是要大于萧红的,要大于青青的,因为它一旦沉淀了以后,将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中拥有它自身的价值。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马治军青青作为一个创作主体,对她描写对象主体的情感穿透,

以及这种情感的归宿。作者对萧红经历中生发出来的那种感悟,那种敏感的感触,那种在史实之上重在抒情的这种风格,使我感受到,这是一个非传记的散文化的作品。大河报副总编辑、作家赵红

非常了解青青和王小萍这两个不同的角色,

我的理解是,作为媒体人的王小萍帮助作为文学人的青青完成了她的一系列作品。看过她所有作品的人,

对她写作的轨迹应该有所了解,她的《二十四节气》解决了她和她故乡童年的问题,她的《小桃红》解决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问题。

《落红记》她解决的是她和她生命的问题。省文学院院长助理、

办公室主任,诗人萍子我觉得王小萍的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美丽的心,她的心里面装满了植物花朵,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里面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更加美好的东西。我觉得,小萍的写作是她修心的过程。她其实一直在修行,我们一直走在一

条路上。我可以这样说,小萍因为对这个

世界,对人的热爱,因为她对自我要求很

严谨,她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一定会

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谢谢!

我今天特别幸福,因为这里面有很多

我在大学听过课的老师,这么多老师不远千里之外跑过来,我特别的感动、感恩。昨天他们开玩笑说《落红记》

有三个男人,一是章海宁老师,书的策划人,一是在史

料上给我无限帮助的袁培力老师,还有为

我书插出非常美妙图的冯杰先生,感谢所

有的人!

农村版

《落红记》作者王小萍

《落红记》研讨会现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落红记》作者王小萍文字整理:晓平

郑州商城遗址调研报告

郑州商城遗址调研报告 班级:2008级城市规划2班 小组成员:郑文静(组长)李娜 朱加菊芦小英 董青松郭康太 郭非凡张庆鹤 田山林 指导老师:郭楠 日期:2011年03月23日

【摘要】: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最初发现于1955年,是中国商代早期规模最大的都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但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商城遗址存在墙体破坏严重、城墙不连续等诸多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商城遗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恢复被占压城墙、复原墙体原貌、保持墙体历史文化廊道的连续性、开发建设重要景观节点等方面提出了商城遗址恢复重建的对策,并对商城遗址恢复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郑州商城遗址的特点及文化地位,提出了未来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模式。 【关键字】: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 一、商城遗址的简介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自治区,东临城东路,西邻杜岭街、顺城街,南靠城南路,北至城东路、紫荆山公园、金水河和杜 岭街围合成的区域。 郑州商城遗址距今 约3600年。商城近似长 方形,遗址内容包括城垣 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 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 作坊遗址(冶铜、烧陶、

制骨等)、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公里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三重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 城垣周长6960米,有11个缺口,其中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目前仍保留有总长2,586米高大连续的地面墙体遗存,展示出商代城市的宏伟气势。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每段长3.8米左右,夯层较薄,夯窝密集,相当坚固。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往往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 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发现宫殿基址多处,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设施。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小型墓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中型墓多随葬青铜礼器、玉石器及象牙器,一座墓中有殉人。在南城外侧还发现一段外郭城墙。此外,发现两处铜器窖藏,内有杜岭方鼎及圆鼎、提梁卣、牛首尊等,被认为是商王宣的礼器。遗址中还出土原始瓷器和刻辞卜骨等。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对认识商代前期历史、对商文化研究、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中国报业集团一览表

中国报业2006.02 24 报海观潮 BAOHAIGUANCHAO 每年办一份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的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因此,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向全国报业集团发出倡议:组建全国报业内容联盟,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合理利用价格杠杆,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新闻内容回归应有的价值。” 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徐心华从形势、发展、改革、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说道:“大家说现在的报业发展好像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有的人称2005年是报业发展的拐点,有的甚至称为冬天要来了,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不外乎是报业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也有自身的原因,改革、机制方面的问题,我们确实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 题。”他话锋一转,热情洋溢地说:“但我参加了这一次论坛后,我没有一点冬天的感觉。”这番话给与会者极大的鼓舞。 本次论坛显示,10年来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正由一个数量增量阶段向着改革创新、提升质量阶段的转变,中国报业集团正充满信心地在新阶段的路上继续奋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报业集团一览表 (注:本表所列报业集团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成立的,不包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 ■新闻内存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集团名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批准成立时间 1996.11998.61998.61998.61998.61998.61999.41999.101999.121999.121999.121999.121999.121999.121999.121999.122001.62001.62001.62001.6 序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集团名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 批准成立时间 2001.72001.72001.72001.72001.72001.7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62002.12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1)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会议纪要 (2015年第24期) 7月21日下午,集团公司在国龙大厦2621会议室召开了煤炭板块总工程师技术例会。会议贯彻学习了国家和省里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瓦斯、水害防治等有关文件精神,听取了各煤业公司上半年瓦斯防治、防治水、冲击地压等灾害防治情况和科技创新项目计划进展情况,通报了近阶段对各煤业公司开展的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会诊情况以及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情况,并对焦煤赵固一矿注浆堵水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邢奇生出席会议,并对下一步科技创新和技术管理工作做了重点部署和要求,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辛新平主持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积极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和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一)要积极落实国家总局82号局长令、《关于落实河南煤监局座谈会会议纪要和工信委文件要求的执行意见》等文件精神。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把瓦斯防治的技术管理工作与安全监察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联防联治;二要突出异常区管理,关注异常,运用科学的手段、科学监测、科学分析、科学管理消除异常灾害;三要稳定技术队伍、强化责任

落实,要继续落实好瓦斯综合治理纲要规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突出矿总工程师的待遇问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达到人员稳定、责任落实、灾害防治事半功倍的目标。 (二)要积极落实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转发的《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5〕64号)》(豫工信〔2015〕202号)。要做好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运用先进的探查手段,做到优势资源互补和共享,做好水害超前治理和综合防治工作,落实好雨季“三防”工作和强降雨期间停产撤人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水灾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水害防范技能和应变能力,保障矿井和人身安全。 (三)要积极落实集团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将“三严三实”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一要落实好重大隐患的整改工作。在处理重大隐患整改的过程当中,要采取积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落实责任、限期、资金整改重大隐患;二要落实好降本增效。开展技术攻关出主意想办法节约成本,如解决支护问题降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降成本等;三要开展好“三查三保”活动。总工程师必须严以修身,敬畏企业,对企业所制定的制度要有敬畏之心,为企业解忧分愁,攻坚克难,尽职尽责,把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技术管理人员,要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管理平台,持之以恒,坚持修身,不断内省、不断纠偏,不断完善,按规律办事,做到“莫以问题不大而妄动”、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又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 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3年末户籍人口为1.06亿人,常住人口为9413万人 云台山简介: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百家岩、红石峡、子房湖、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叠彩洞、茱萸峰、万善寺、峰林峡、青龙峡等主要景点。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 云台山整个景区山峦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黄河如带。云台山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坐落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 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3月,“云台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首届)河南省省长质量奖。2011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12月1日,《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2014年1月,云台山景区被列入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环艺《4》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2014年10月 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 二、调研目的: 1.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的 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的布置方法。 2.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们 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加深了解周边环境对博物馆的影响和关系。 4.了解认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和处理。 5.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3、关于博物馆的资料及规范图书等。 4、河南省博物馆。 四、调研成果: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馆内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陈列室、陶艺馆、办公楼(兼文物库房)等。保护房为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四面坡瓦顶,面积400平方米;陈列室为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平面呈亚字形,面积80 0平方米;陶艺馆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办公楼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面积650平方米。 大河博物馆给我的感受就是尽管此处的交通便利,但是没有好好的利用,可能是由于基金不够得原因,只有一条后来修建的水泥路可以到达博物馆,其后面的一条田间小道没有利用。其西面的仓库还有一些建筑可以说是把整个博物馆挡在了后面,在107国道上还有在其北边的路上很难发现这一个建筑,这就显得其价值一般。博物馆的路标也不明显,我们几个调研的问了周围的住户,他们很多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问路找到这个博物馆的我们竟然发现我们是在博物馆绕了一圈才找到得,当我们走在那条博物馆后面的小路上的时候还不确定我们看见的四坡屋顶是博物馆的,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我们几个没有能进到博物馆里面,就算是馆的环境布置也没有办法看到,所以···太可悲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基地位于现在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西边,临近老10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现在是农田,基地的西边是一些公司的仓库,很多的货车等在此过,就我感觉而言

能源企业文化(精选汇编)(可编辑)

能源企业文化(精选汇编)(可编辑) 文档可编辑可打印也可以直接使用欢迎您的下载能源企业文化(精选汇编)第一篇:河南能源企业文化河南能源集团十大理念企业使命:勇于担当成就梦想释义:站位高远服务大局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大业中勇担重任成就河南能源做强、做大、做久的企业梦成就员工高尚、卓越、受人尊敬的人生梦共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企业愿景:行业领先国际一流释义:坚持战略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卓越团队以全球化视野瞄准行业最前沿抢占行业制高点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企业文化先进、发展战略清晰、管理模式科学、产业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集团。 企业哲学:人企合一顺势而行释义:企业和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企业以人为本感恩员工让员工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员工感恩企业用心做事实现人企共赢、人企共荣。 顺应宏观大势研判经济趋势把握发展走势应势而变乘势而上顺势而行。 核心价值观:用心做事追求卓越释义:持之以恒强化想做事的紧迫感细心专注强化善做事的责任感精益求精强化做成事的使命感。 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把企业当家把岗位当命把工作当事业持续提升超越优秀追求卓越让员工实现更好发展让企业实现更

大价值。 管理理念:三化为本创新驱动释义:以“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为内容的三化管理是企业规范高效运作的活力之本。 “制度化”是基础“规范化”是保障“市场化”是核心。 依靠创新驱动“三化”有机融合激发管理内生动力激活资源要素活力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理念:先人一步持续提升释义:先人一步遍地黄金。 研判宏观大势、市场趋势、行业走势洞察先机、抢占先机、赢得先机。 坚持战略引领、风险可控原则秉承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价值增长优先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并举、产业运营为主的发展思路科学决策诚信立业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安全理念:从零开始向零奋斗释义: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思路坚持“铁制度、硬执行真较真、不糊弄”的要求做到“安全管理十个零”*。 实施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安全管理十个零”:即安全工作零起点、责任落实零距离、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排查隐患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置、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事故零效益。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奖惩条例知识测试题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奖惩条例暂行规定》 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公司(下面简称“集团公司”)员工奖惩条例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依法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 2、员工奖惩条例在集团公司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于1月 16日下发。 3、员工奖惩遵循“依法合规、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原则。 4、员工奖惩按照“谁管辖、谁实施”的原则办理,由员工管理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记入员工档案。 5、奖励分为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其中荣誉奖励分为“通报表彰”、“授荣誉称号”、“特殊贡献奖”和“杰出贡献奖”四种。 6、惩戒包括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7、组织处理包括通报批评、责令检查、取消荣誉(政治)待遇、诫勉谈话、调整岗位、责令辞职、职务禁入和停职、免职等。 8、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及解除劳动合同七种。 9、经济处罚指扣减薪酬或赔偿经济损失。 10、处分期间指自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至解除处分之日止的时间区间。分别为:警告6个月;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12个月;撤职、留用察看24个月。 11、员工在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行为或受到上级和集团公司表彰的,原处分批准单位或上级单位可作出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 12、受到处分的员工在处分期间不得评选先进或优秀人才,不得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晋升职级、职务(含技术职称),不得提工资级别和工资水平。 13、企业领导人员因违反本规定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二年内不得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14、受到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处分期满不视为恢复原职级、原职务和原待遇。 15、违反本规定分则中规定的两种及以上应当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应当合并处理,按违规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16、受处分员工对处分决定不服,可自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分决定的单位或上一级纪检监察、人事部门提出申诉,也可提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员工受警告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5%;受记过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10%;受记大过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20%;受降级(降职)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30%;受撤职处分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50%。员工因责任追究被责令辞职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30%;免职的,扣减其当年薪酬总额的40%。党员员工受党纪处分的,比照执行。 18、员工构成犯罪免予刑事处罚或判处管制、拘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19、违反国家信访法律法规,组织、串联、煽动集体上访或者滥访、闹访、缠

河南省旅游概况简介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确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截止2001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省辖地区为:周口、驻马店、信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2001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9555万人,居全国第1位,人口密度为572人/平方公里。截至到2001年,全省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78%,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等50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22%。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在中州大地上,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中国七大古都来看,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三个。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分布区5处:登封的嵩山、洛阳的龙门、信阳的鸡公山、济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云台山,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逾百万件,约占全国的1/8。全省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0处,省级保护文物253处,市、县级保护文物2600多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2000年11月30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推开了一扇河南走向世界的大门,扩大了河南在国际上的影响。河南洛阳将会作为国际旅游业的一个黄金点、黄金线来吸引外国游客。

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

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

文明向四周传播。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饱含文化展厅的神秘气息。在色彩上,顶部使用直通大厅最里侧的矩形白炽灯,色调偏冷,给人气贯长虹的庄严之感。一楼的灯饰主要以各种交叉存在的矩形白炽灯为主,为一楼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光线,色调偏冷,给人庄严、气派、高贵之感。在雕塑的上方则使用暖暖的黄色调的灯饰,跟青铜雕塑交相辉映,符合雕塑的吉祥和谐之寓意。而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在材质上主要由木质的扶手组成;在色彩上,以黑色和少量的红色为主,照应地板的颜色,给我们的启发是再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风格一定要统一。在这里可以纵观一楼大厅的所有风景,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人以开阔、明亮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层高适合和空间开敞的原因,配合二楼屋顶星星点点的灯光,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怀。

XX能源企业文化理念

XX能源企业文化理念 一、企业使命:勇于担当成就梦想 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位高远,胸怀全局,开放包容,勇当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引领者,致力于实现企业的价值和员工的价值最大化,实现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良好业绩回报股东,回报社会,让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成就高尚、卓越、受人尊敬的企业梦想,为实现“中原梦”“中国梦”增光添彩。 二、企业愿景:行业领先国际一流 各个产业板块要争做行业排头兵,占领行业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要树立全球化的视野,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标国际一流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卓越的团队、创造卓越的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发展战略明晰、企业文化先进、产业结构合理、股权结构优化、管理模式科学、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集团。 三、企业哲学:人企合一顺势而行

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和员工要形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相互成就、同创共享。企业要感恩员工,最大限度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员工要感恩企业,与企业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必须遵循企业自身发展规律,跳出企业看企业,准确研判面临的外部环境、宏观形势和发展趋势,自觉与全球经济发展融为一体,使企业与社会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要善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防范风险,顺势而为,科学发展。 四、核心价值观:用心做事追求卓越 用心就是细心专注,持之以恒。用心做事就是把企业当家,把岗位当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就是要有“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责任感、使命感;就是要有接受任务不讲价钱,执行任务不打折扣,完不成任务不找借口的执行力。 卓越是一种标准,一种境界,为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就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不断追求个人的更高素质和更大成就、团队的更高能力和更好业绩、企业的更高价值和更优品质。 五、发展理念:先人一步持续提升 先人一步,遍地黄金。准确研判市场形势,抢先洞察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做到思路理念快人一拍,措施方法上高人一筹,执行落实先人一步。

何人绘得 萧红影 -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电子版导航:[河南日 …

我省作家青青的《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出版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读书界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看 点。2014年12月11日,由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学院主办,济源市委宣传部承办的“作家和他的时代暨《落红记》研讨会”在济源市举行。 青青本名王小萍,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是河南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先后出版《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小桃红》、《采蓝》等多部文学作品。《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是她历时7年,走访了萧红漂泊流浪过的十几个城市倾心创作出的一部萧红传记。该书出版后,出版界将其誉为“采用最新披露的萧红史料和萧红研究成果的才女传记”、“国内唯一配有精美手绘萧红文化地图的有趣传记”、“一本与萧红身世性情相近的女记者近距离逼近萧红的感性之作”。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主持了研讨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肖建中与来自省内外的文学评论家、作家和萧红研究家鲁枢元、李佩甫、耿占春、艾云、刘先琴、单占生、李静宜、章海宁、袁培力、朱自奋、张鲜明、张爱萍、冯杰、张延文等,高度评价了青青严谨的创作态度,并对她在传记文学方面的创新,以及在语言方面所显现出来的卓越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本版对研讨会上专家的发言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编前的话 何弘:我们对《落红记》,对青青,对萧红的关注,大家提了很好的意见,再次对各位出席今天的会议发表真知灼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2015年1月28日星期三 8编辑∶杨呈霞电话:0371-********E-mail ∶ncbycx@https://www.360docs.net/doc/494777513.html, 版式∶屈伸校对∶王姝 何 人绘得萧红影 感谢小萍给我们大家生了一个漂亮的娃娃,这个娃娃就叫《落红记》。这个娃娃是在河南日报怀孕的,在济源市出生的,所以河南日报和济源市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血缘关系如果追溯到从前,河南日报的著名诗人王怀让老师是济源人,河南日报的原总编辑郭正凌也是济源人,所以济源人杰地灵。 今天特别感谢东道主济源市,特别感谢我 们省文联原副主席李佩甫老师和省文学院的 何弘院长,更要感谢我们各位专家,尤其是从苏州、海口,从哈尔滨、西安,以及包括上海、广州其他地方过来的老师们,还要特别感谢关注我们这一次研讨会的媒体记者朋友们。 最后,我祝愿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愿王小萍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高远,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肖建中 省文学院院长、评论家何弘 刚才肖总做了一个致辞,下面进入 研讨环节。我们先请萧红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落红记》的策划人章 海宁先生介绍一下有关情况,章会长对 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萧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萧红文学馆馆长章海宁 说起《落红记》这本书,其实跟萧红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小萍前几年到哈尔滨去踏访萧红遗迹的时候,我们有幸相识。有的人可能就是仰慕萧红的名字去看一看,像到此一游这种感觉,小萍是把心放进去的,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 由此我想到,萧红这样一个作家为什么在当下大家那么关注她?不是因为萧红有坎坷的情史,也不是因为萧红有很多离奇的东西值得我们关注,其实我觉得萧红身上更多的还是一个作家的那种精神,文化传承的 那种力量。萧红的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 度,更重要的是有热度,热度是说她关注民生,关注疾苦,关注那些最贫困的生活在底层的生存,还有精神上的困境。这个恰恰是我们当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精神深处很缺乏的东西。 那么,我们去纪念萧红,去纪念这样一个作家,或者我们去关注一个作家,怎么为我们当下文化的发展服务,建构一种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或者说建构我们文化大的架构,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项目中国 委员会委员鲁枢元 小萍写了一本好书,她送我书之后,我真正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现在我已经很少读大部头的书,但是小萍这部30多万字的《落红记》,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她给我的感觉是清新流畅,晶莹剔透,写的是民国旧事,处处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才情。我觉得她这个书因史实而丰韵,显得更厚重,又因为小萍的才情,文字上又显得非常灵动。下面我谈三个问题,都是王小萍的书《落红记》引起的思考。一、传主和传者传主就是萧红,传者就是写传记的人,传在汉语里面就是一个阐释写书的意思。传记提倡过一种零度写作,要求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思想和情感的中立,不带任何主观上的爱憎去书写对象。小萍写《落红记》不是这样的,她不但没有零度写萧红的念头,甚至也不愿意与传主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反而恨不得以上百摄氏度的高温和自己的传主写在一起,融为一体。为了写好萧红这部传记,小萍积数年之功,勘察了凡是萧红驻留过的地方,在写作时经常陷入她与萧红亦真亦幻的境界。在众多的萧红传里这样的写法不多,所以《落红记》就显得自成一统。我读《落红记》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候觉得是一位当代的记者在诉说一位民国年间老祖母的故事,但是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像是一位宽容厚道的成熟女性在关爱体贴任性而又命运多舛的这样一位姐妹。她这个投入好处是情真意切,感同身受,文字灵动,布局活泛。她的布局也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每一节都是按照两三千字,这样读起来非常方便,所以能够给读者更多的审美和享受。这正是《落红记》获得许多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史实与诗情确切地说,《落红记》是一部“传记文学”,横跨在“史实”与“诗情”之间。传记,最应该写出的是历史的真实还是文学的情愫,一直是存有争议的。美国当代史学家海登·怀特就曾强调指出:历史学注定蕴含着文学性,历史书写避不开诗化的诱惑(前提是不要把文学书写当做胡编乱造)。对于这样一部传记文学来说,史料当然是重要的,青青在这方面着实下了大工夫,而且得到许多师长与友人的援助。但对于一部传记文学来说,诗情更是必不可少,正是诗情使那些史料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史料的真实与诗情的幻化是可以相互认可、融为一体的。传记写作尽可以发挥作者的文学才华 与诗歌灵性。三、性爱与文学两性之爱,在萧红的生活中无疑占据了显著地位。在她31岁的漂泊生涯中,不止与6位男性陷入情天恨海。对于萧红繁复而跌宕的两性关系,不乏有人站在道德高地上责 骂她。青青则相反,她在《落红记》中对萧红在婚姻爱情中遭遇的不幸百般回护、万般同情。从青青对萧红的袒护与辩解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同是女人的那颗柔弱善良的心、那种诚挚而又无奈的爱。但青青的辩护有时又显得如此苍白,比如她在访谈中说:萧红一生都在追寻爱与温暖,她不是追寻男人,她寻找的是灵魂的知己,是亲人般的宠爱与温暖。这实际上是女作家对于进一步谈论两性关系的回避,甚至是落逃。青青另一解说是“所嫁非人”:命运待她不公,她遇到的男性,都不能算是“对”的人。那么对的人又在哪里?后来的史料说明,未婚夫汪恩甲也并非负心之人;第二任丈夫端木有些懦弱也仍旧是一个好人;萧军毛病的确很多,但萧红临终前最信赖的还是他。青青自己也说:时代是在进步,女性的处境并没有变好,在爱的历程里,女性的困惑仍然在。看来问题并不只在萧红这里,而是一个 “普世性”的问题。青青笔下的萧红,就是这样一个一生追梦的人。这样的萧红,方才是一位自然天真、任情率性的文学家。 小萍是具有优秀作家和好作家潜质的, 我觉得她是个性的、精神的、有选择、有方向的,对一个作家是很重要的,我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有用的,都是有价值的,凡是无用的都是没有价值的。看了王小萍的文字之后,觉得首先她具备的是个性的,独一无二的,这是最难的,每一个作家最基本的素质。 我看小萍写的萧红,至少她写的这个角度是独一无二的,她那带有一点忧郁的笔调是个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个人的,这是王小萍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想谈谈《落红记》。在我心目中,有三个萧红,一是鲁迅那时候的萧红,在我印象中是带有一些政治符号的。今年我又看了两个河南作家写的萧红,一是电影《黄金时代》,编剧是安阳人,现在已经成为大腕了,我看了以后觉得《黄金时代》里面的萧红是一个 真实的,物质化的萧红,我不太喜欢。包括演 出,我都觉得不是最好的,不是我心目中的萧红。接着我看《落红记》,《落红记》是一个真实的精神化的萧红,小萍的萧红是纯个人的,她这个纯个人之所以能在诸多有萧红的传记中脱颖而出,正因为她是一个个人化的穿越时间的精神旅行,是一种自我的精神发问,通过萧红实际上她内心是很想写一些自己的,把自己的内心话写出来,是一个对照检视自己一生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对萧红本身的一种研究,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 另外,她的语言很具个性化,这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在新闻圈子里,能有这样个性化的语言,我确实有点吃惊,这是一个作家必备的素质。我觉得小萍将来在个性化创作当中是有潜力有发展的,希望越写越好。我觉得河南将有一个新的女作家出现,对河南文学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书其实挺特别的,好多年也没看过这样的书,说它是传记吧,它带有很强自转、自我表达的动机,前半部分写到童年的时候,青青投入的认同比较多,到后半部分她就隐去了,不再讲述自己跟萧红的相似之处,比如关于婚姻、情感、写作,反而把这种认同隐去了,可能还是有一点顾虑,那个认同就变成了为萧红生活做一些辩护,隐藏在这种辩护中,不再谈论自己的生活和她的相似。如果说这个作品是一个传记的话,刚才两位老师指出了除了有非常强的传记之外的因素在里边,甚至可能还隐含着自传的动机。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书应该是一个跨文体的作品,她里面有很多小说的段落,比如萧红和其他人的私人生活、私人空间的谈话,这个未必都是能够找到史料的,所以她在一定意义上 有一定的虚构。其实历史著作本身就带有一 种不可避免的虚构,因为历史并不是档案,并 不是文献可以自觉呈现的,它必须对档案和文 献进行一种叙述才能够成为可以理解的东西, 所以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或者说是一部 小说,但是它确实又是一个传记,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有研究的性质,因为有些地方她注明 了叙述的来源,资料的来源,这是一个很混合 的文本。另外,刚才有老师谈到,研讨会的主题挺好的,就是“作家和他的时代”。其实这里面隐含着双重的意思,一是萧红和她的时代,二是青青和她的时代。在这种关系中,青青一个女性作家选择写萧红的书,和她对自己时代的认知还是有关系的。萧红和自己的时代无疑构成了一种特别紧张的关 系,在她的身体里面,还有一种和她时代另外的一种紧张关系,就是两性的关系。 青青觉得有一个可能适合萧红的人,其实永远也没有,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个人适合另外一个人,他可能在某一个瞬间是适合的,所以萧军一定在某个时间适 合她,端木也在某一个时间适合她,汪恩甲 也在某一个时间适合她。这是另外一种残酷,其实,作家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应该是面对真实的,他们和一个道德家或者一个社会管理者考虑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是要通过认识来表述世界真实性的作家。在这些方面,青青过于善良了。 广东作协创联部主任、作家艾云 我看了《落红记》以后,非常震动,尤其 是在家乡,能有这样一位潜心写作的女人,写出这么空灵的文字。关于萧红,关于青青的《落红记》,我想到一句话,我的痛苦配不上我。《落红记》给我的一个基本印象:在场中的词语。我说的在场,首先是在诸多的萧红研究中,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落红记》的出现最大的特点是在于我引入,我在场。 这个在场的个性化,我觉得写得非常突出,而且感受也非常好,她有一种我的心到哪儿,手也到哪儿。她这种在场性的写作,如临其境的写作,自由和舒展的写作,文本宽松的写作,都是我要学习的。 关于词语方面,我记得有一个老师说过,她这个词语是被不断附加的,那么小萍的词语呢,我们看着这本书的基本线索来 理,比如母亲、倾城、鲁迅,都是一些人名, 基本上都是一些名词,我觉得这些东西都 非常敞亮,这种敞亮让这个人,这个事情都 慢慢还原到它本身的东西。青青在这还原 符合人性真实的那些东西。比如她说到, 鲁迅见到萧红什么感觉?一个病弱的四面 都是敌人的可以说每天都彷徨的鲁迅,一个又干又瘦的老头儿,这个时候他看到萧红像乡野一样的风吹过来的时候,她让他高兴,让他笑起来了,我觉得这种在场的还原都非常好。这里面每一次的阅读,看了还想看,我觉得它是让人欣赏的。 一个女子要想美好,她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智力的条件,二是审美的力量,三是生命的能量,就是心智、审美和能量。如果真正的女人要想一辈子坚持到最后,必须有这 三个能量。萧红有两个能量,她的审美和心 智足够,但是生命能量不够,萧红就是在用 她很微弱的生命在坚持着写作,很了不起。在这个意义上我在想,青青的这个东西,她写得好像很遥远,好像写的不是我们的乡土,好像也不涉及河南,但是我觉得恰 恰在这里面,她恰恰写出了更文学性的东西。我觉得文学的很多东西是失效的,写 作开端你想到的是占据某种领地,但是它 传达的是非文学的价值,是失效的。《落红 记》本书放在书架上,偶尔和它相遇的人会 心一笑,我觉得这就是有效的写作。 第一,小萍是一个成功者,在这个时代,当下吸引了这么多读者,让大家来看她的书,说不定这本书的后续还会有不小的波澜在这儿等着她。我觉得这是她成功的一个地方。第二,我也是在新闻和文学之间经常串场的人,我觉得非常好,特别是有时候她写的传记,在浪漫和真实之间非常自如地 表现她的个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存在。 我一向认为,一个作家可能会当成一个 好记者,但是一个好记者如果重新去开始当 一个作家是不容易的。我不敢在这儿鼓动 我们记者都去写小说,写诗歌,但是做新闻 的去关注文学是一件好事。祝贺小萍! 《莽原》杂志社总编、作家李静宜 在《落红记》里面是可以触摸到青青的 心跳,感受到青青的呼吸。这个传记真的可以很鲜明地看到传者和传主之间是心心相映、心气相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读这本传记的时候既是在读萧红,也是在读青青。 我看了青青的《落红记》以后,就有一种安慰,因为在她的《落红记》里面,她真的对萧红有一种深度理解,而且对她的优 缺点全部都是包容的,还有她自己和萧红 心气相通,心心相映。有她的理解、呵护、心疼之后,我们再看萧红,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钦佩。 当下社会这样一个很缺少诗意,很物质化,很功利的社会,感谢青青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很美好的《落红记》,在这里既祝贺青青,也谢谢青青。 河南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评论家单占生 《落红记》吸引我并使我产生了丰富的 审美愉悦,应该有其诗性的语言和自由化的表达,有扣人的情节线索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但是,也许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对于一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读书人来说,《落红记》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在我看来,一部传记之所以能吸引人,依然是要看书中有没有活生生的人,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性情、性格,要看作者写没写书中人物命运的纠结,要看这纠结的命运是不是引起了读者真心的关心,喜其所喜, 怒其所怒,痛其所痛,哀其所哀。这些,小 萍做到了。一部《落红记》,真可以说是两个有着诗性心性和孤独灵魂的女性的隔世对话。小萍是如何做到如此的呢? 我觉得青青的这部作品是一种自己内心的创作,因为这本书和她现实的利益也没有关系,这部书是脚和手并用来写的,实际上她对萧红的经历,她用脚做了一些考古。脚和手并用这种创作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脚、手、脑并用的创作,就很容易产生有温度的作品。 小萍虽然是个女性,但我始终认为她有自然之美,是南阳盆地那个地方多少年来土地、生灵,包括幽灵在用很大的能力在塑造和支撑的一个作家。比如她在写《落红记》的时候给我讲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除了对萧红本身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萧红的《呼兰河传》,对她早期的阅读和写作产生了影响,是她对土地深层次的思考和迷恋。我感觉到她确实是个自然之子,包括她的小说、散文等。 今天这个研讨会,我们要说的是作家和他的时代,而我想谈的是作家和他的土地。每一个作家和他的童年,和他的土地 都有一种极深的关系。小萍的人生经历, 早年的孤独造就了她和自然的亲密关系,她和田野的关系,那些经历,她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她听到了一般人听不到的东西,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更深层次的东西。我感觉到《落红记》仅仅是她创作的一个开始和她前期准备的一个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来了非凡的才华,就是对人性深处东西的挖掘。 所以,我感觉到青青的写作对我的启示是,怎么样更加贴近大地,贴近我们童年的记忆,贴近人性本身。 《文汇报》读书周刊主任朱自奋 在拿到《落红记》的时候,我是抱着读 一本传记的心态去看的,但是我打开之后,说实话我有一种吃惊,因为青青在写作当中把自己放进去了,所以我们同时可以看到一个当代女性,和100多年前上个世纪初的一个才华女性,这两个人物之间隔着时空的对话、交流是那么坦诚,不加掩饰,非常细致,而且最可贵的是,她是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角度零距离地去贴近。在这个过 程中,我觉得很能打动读者这种情感的表达,或者女性特有的评点。青青几乎在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她自己的评点,这个时候她是用一种研究者的笔触在写的。 70多本萧红传记里面,这本传记如何得到大家的认识,尤其是好评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她有浓烈的感情投入,同时又有一种清新的评价。我觉得,读的时候我是一口气读下来,觉得很过瘾。 萧红在河南是待过的,只是没有被人注 意。1938年1月27日,萧红在武汉奔赴抗日前线临汾,为国效力,乘坐的火车在1月30日到达河南省陕县会兴镇(今三门峡市湖滨区),走在一段下坡的路上,经过一座桥的时候,火车发生了事故,经过了两次猛烈撞击。相信这列火车不能继续前行了,需要修理。萧红他们在会兴镇遇险,在萧军书信中和胡风日记中都有记载。而且因为火车上还载有弹药,更增加了危险程度。 我们知道在当年2月4日,萧红他们的火车到了陕西潼关,从潼关乘船过黄河到山西。从1月30日到2月4日,有6天时间,而会兴镇离潼关107公里,火车跑起来顶多半天就能跑到。那么推算起来, 萧红最起码在会兴镇待了4天的时间。 可以想像到在这4天时间里,萧红在中原大地上曾经多次散步,会兴镇北面茅津古渡吹来的黄河之风抚摸过萧红的脸颊和身躯。 萧红在河南驻足过,我觉得她的气场在中原应有存在。青青初次看到《呼兰河传》,就立即觉得她和作者萧红一定是亲人是姐妹,她甚至说萧红一直住在她的血液里,萧红简直就像是另一个隐蔽的自己。青青的这种感觉,是萧红给的,茅津古渡的黄河风百年来一直刮着,把萧红的气场吹遍了中原。王小萍和萧红在中原交集了,我个人相信这种交集。王小萍写萧红也是写自己,亲人姐妹就是这样息息相通。 海南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耿占春 萧红研究学者、作家袁培力 诗人、作家、画家,获得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作家冯杰 《落红记》里的萧红文化地图是我画 的,其实我画插图也不专业,我考虑到文学人物插图,我是外行,我就通过文学地理进行插图,过去的地名如何说,现在的地名如何说,我就做了一个插图。“萧红地图”,说是传记的一个亮点,还在封底广告上大书一笔,破例用彩印。以往出版的萧红传记多附图片,我有意避开这些,萧红 一生都是人在途中,选择地图作元素我认 为恰当,我不能画成实际地图,太像地图,还不能离题太远,又不像地图,这样才有现在的“萧红地图”。像简笔画,像童画。首先我写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一些体会,最后还加上了一些平时用的章“不系之舟”,我觉得这四个字代表了萧红的一生,一个是心灵的漂泊,一个是文学的漂泊。 河南教育学院教授、评论家张延文 我有一个想法,我个人认为,大家一般都把青青的《落红记》重点放在了对萧红的传记上。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喜爱看,是当做文学作品。我更看重的是《落红记》的独立价值,它作为一个文本,它的独立价值显然 是要大于萧红的,要大于青青的,因为它一旦沉淀了以后,将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中拥有它自身的价值。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马治军青青作为一个创作主体,对她描写对象主体的情感穿透, 以及这种情感的归宿。作者对萧红经历中生发出来的那种感悟,那种敏感的感触,那种在史实之上重在抒情的这种风格,使我感受到,这是一个非传记的散文化的作品。大河报副总编辑、作家赵红 非常了解青青和王小萍这两个不同的角色, 我的理解是,作为媒体人的王小萍帮助作为文学人的青青完成了她的一系列作品。看过她所有作品的人, 对她写作的轨迹应该有所了解,她的《二十四节气》解决了她和她故乡童年的问题,她的《小桃红》解决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问题。 《落红记》她解决的是她和她生命的问题。省文学院院长助理、 办公室主任,诗人萍子我觉得王小萍的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美丽的心,她的心里面装满了植物花朵,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里面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更加美好的东西。我觉得,小萍的写作是她修心的过程。她其实一直在修行,我们一直走在一 条路上。我可以这样说,小萍因为对这个 世界,对人的热爱,因为她对自我要求很 严谨,她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一定会 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谢谢! 我今天特别幸福,因为这里面有很多 我在大学听过课的老师,这么多老师不远千里之外跑过来,我特别的感动、感恩。昨天他们开玩笑说《落红记》 有三个男人,一是章海宁老师,书的策划人,一是在史 料上给我无限帮助的袁培力老师,还有为 我书插出非常美妙图的冯杰先生,感谢所 有的人! 农村版 《落红记》作者王小萍 《落红记》研讨会现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落红记》作者王小萍文字整理:晓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