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

鸟儿依恋辽阔无垠的天空,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壮族人最想念的当然就是民族母亲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走进壮族村寨,一起去领略领略壮族传统服饰的魅力吧!

《天下郡国利病书》曾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作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服饰虽不是最美的,价值最高的,确实最具特色的。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是用当地土布制作的,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这一微小的民族习惯,无不体现出壮族人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壮族妇女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有了特色的衣裳,自然还要有特色的服饰做搭配。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壮族的传统服饰,不过只是众多民族服饰的冰山一角罢了,它们就像一朵朵鲜花,装扮着祖国的大江南北。

少数民族服饰欣赏复习题汇总

少数民族服饰欣赏复习题 1. 擦尔瓦:彝族服饰之一,类似于斗蓬。凉山彝族地区服装的季节性不强,四季均穿单衣,但为了适应气候寒暑变化,男女老少均披这种擦尔瓦,日可挡风,夜可作被,生不离身,死亦同焚。 2. 英雄结:彝族男子头饰之一,一般用深色布匹在包头之外缠绕定型,青年男子的细如长笋,老年男子的粗似螺髻。 3. 勇士坎肩:满族男子服饰之一,分前后身两片,两肩和前胸上都装有排扣,因此,只要解开前面和两侧的排扣,便可隔袍穿脱,十分方便,满族八旗子弟将此坎肩穿在长袍外面,以示其英武。 4. 鱼皮衣:赫哲族服饰之一,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人多以鱼皮制作衣服,具有耐磨、不透水、保温、轻便的特点。 5. 袷袢:维吾尔族的男子服饰之一,是一种宽袖对襟无领无扣的长袍,根据季节分为单、夹、棉三种。 6. 瑶族女子服饰五大件:无领无袖贯头衣;衣身两侧只用带子连接(冬季穿右衽有袖衣);蜡染或刺绣花背牌;蜡染白褶裙;腰带和绑腿。 7. 瑶族服饰色彩:P47,在近于黑色的深蓝色服装上装饰红、黄、绿、白、蓝色,色彩趋于红绿黄白黑五种。 8. 瑶族有13种不同族称,列举6个:盘古瑶、过山瑶、茶山瑶、平地瑶、背篓瑶、红头瑶、蓝靛瑶、白裤瑶、青裤瑶、花篮瑶、花瑶、平顶瑶、长衫瑶 9. 朵巴:维吾尔族的四楞小花帽,男女老少必须配戴,不同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身份、场合各有区别。 10. 假壳:贵州省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姑娘头顶一块头巾,用发辫压住,已婚妇女在包头内衬箕形竹皮,近一尺长,很有特点,俗称“假壳”。 11. 五彩花袖长袍:土族妇女的服饰之一,从肩部至袖口用红、绿(或蓝)、黑、黄、白五种颜色的布或彩缎拼接而成,排列教有规律,颜色各有寓意,红色象征太阳,绿色象征青草,黑色象征土地,黄色象征五谷,白色象征乳汁,以期待带来丰收和吉祥。 12. 阿德拉斯:维吾尔族妇女连衣裙面料,是一种采用经向扎染方法制作的丝绸。另一说法是指用这种面料制作的连衣裙。 13.维吾尔族服饰面料和纹样,服饰特点。 服饰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

浅论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运用

浅论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4-22T14:32:13.1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作者:李灵丁晓彤欧佳慧孙铭浩 [导读] 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审美水平的进步,现代服装设计的实施,开始从一些新的角度出发,更加希望将民族的元素更好应用,这样就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审美水平的进步,现代服装设计的实施,开始从一些新的角度出发,更加希望将民族的元素更好应用,这样就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增添较多的特色,对于将来的设计水平提升,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壮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代服装设计的开展,不断的追求个性化的特征,同时在很多方面,还在实施定制化的发展,对于服装本身的功能、审美等,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在此种状况下,民族服饰元素的应用,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与指导。壮族服饰元素具有的特色较多,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 一、壮族服饰元素的特点 (一)款式特点 现代服装设计在落实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如果仅仅是追求当下的短季流行,并不能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多的帮助,也无法在客观的工作水平上大幅度的提升。此时,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引起了很多设计人员的注意,如果在该方面的款式特点上积极的把控,将很容易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得到较大的突破,由此得到的服装设计成果非常的优良。分析认为,壮族服饰元素的款式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壮族男子服饰在设计的过程中,款式相对简洁,同时在区域的差异性并不是特别的大。壮族男子服饰比较注重将自身的一些文化内涵有效的融合进去,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凸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例如,男士服饰的上身位置,通常情况下是着有无领对襟上衣,有些服饰也会在衣襟的边缘位置,镶嵌花边。第二,壮族的女子服饰设计过程中,更加偏向于偏襟无领阑干上衣,或者是对襟扣襻上衣,下身的服饰配合上,主要是表现为黑色的肥型长裤为主,在裤脚的位置存在明显的阑干镶边。 (二)纹样特征 壮族服饰元素在经过长久的发展以后,一方面对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和内容积极的接受,另一方面也在自身的服饰文化上不断的凸显,由此就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纹样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在服饰的文化展现上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日常的穿着而言,也是非常有民族审美特色的。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在壮族服饰元素当中,纹样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抽象的几何纹样应用较多,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其主要是通过重复组构的形式来做出积极的展现,这充分表现了壮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抽象的纹样表达当中,包括了云气纹、水波纹、旋涡纹等等,这些纹样都是壮族服饰元素的特色内容,同时也得到了其他民族的欢迎和认可。第二,龙的纹样在应用过程中,会充分的结合花草的纹样来共同绘制完成。龙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在壮族服饰元素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壮族人民生活在清新的大自然环境当中,因此在龙的纹样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自然的花草相互结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亲民的韵律感,得到的纹样效果特别的显著。第三,鱼虫花草纹样的实施,也是壮族服饰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而言,鱼虫花草的纹样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在工笔的写实描绘上投入较多的努力,而是会积极的对这些纹样的内在美做出良好的提炼,从而帮助壮族服饰元素的展现,达到源远流长的效果。 二、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的现代服装设计,都在不断的寻求新的突破,希望由此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在多个层面上,将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对于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主要是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而言,现代服装设计存在部分应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纹样的采纳和特色图案的应用,都可以给很多人以全新的审美观点。壮族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纹样还没有完全的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展现给大众的过程中,往往可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得到的欢迎程度是比较高的。第二,壮族服饰元素在现阶段的应用当中,对于上衣的设计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成果。对于现代化的社会而言,下部的服装设计,并不适合在当代的职场当中应用,可是适当的实施上衣设计,则可以让日常的工作服饰、生活服饰等,都得到较多的欢迎和认可,很少出现排斥的现象。第三,壮族服饰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不断的得到现代服装设计的认可,在多个层面上,都直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推动了服装设计的长久发展。 (二)将传统的壮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互融合 壮族服饰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途径可以操作,并不是完全拘泥在传统的应用形式上。我国的内部团结程度较高,针对壮族服饰元素的应用,可以尝试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互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壮族服饰元素更好的向前发展,同时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应用时,也可以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例如,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经过改良的简单上衣和具有壮族特色的绣花围裙。后来,张艺谋《印象?刘三姐》中也保留了较完整的壮族服饰,但为了实景效果,在服装轮廓加上了发光的灯管。由此可见,这种应用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与艺术加工相互结合,在应用的效果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整体上未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传统的壮族服饰元素,在很多的艺术表达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给国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特别多的启发,在将来的工作成就上,相信能够得到更大的巩固和进步。 (三)打破壮族服饰元素的固有架构,与现代服装设计重新融合 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壮族服饰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自身所拥有的架构,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当代的服装设计,最大目的在于服务百姓,服务大众。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壮族服饰的固有架构上特别的拘泥,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出发,将现代服装设计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壮族服饰元素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迎宾服装的设计主要是将服装结构进行变化,在此基础上,在衣领、袖口、裤脚等处运用壮族服饰图纹,如南宁蕴霞服装设计工作室设计的含有壮族服饰元素的现代服饰。通过这样的应用方法,能够让壮族服饰元素,

壮族服饰:壮族服饰的历史意义及其自身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服饰:壮族服饰的历史意义及其自身特点 导语: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范文

民族传统服饰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对美的观念,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为大家带来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7月21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上百名瑶族妇女在向中外游客展示传统纺织技艺。近年来,该县通过挖掘民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传习基地、开设服饰制造技艺传习班、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等举措,加大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活性传承力度。去年,红瑶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由当今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而引发的包括文化诸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在族群辨识上早已失去了判断力与载体。在西方科技、商业、经济和文化的强大诱惑和吸引下,西方的政治与高科技,文化意识和审美已逐步熏陶和教育着我们。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这种教育下毕业了。 今天,我们说着最时尚的名词,干着最时髦的事情,快速引进着所谓西方最先进的文化、管理和科学技术等等。我们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思想的意识上已经与西方接轨了——那就是一切向西方看齐。我们似乎比从前先进了许多,但从服饰文化的角度上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也许没有人愿意去思考,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民族服饰文化的彻底消亡是必然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提升,中国正在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文明的冲击波已经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步伐也大大加快,经济变革日新月异,如火如嗏……,但民族服饰文化的存留与保护却在经济的大潮中呈现着一种尴尬的窘境。 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完全破坏了民族服饰文化存在的基础,二者几乎不可能共容。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是不可预料的。今天,在依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领域,我们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的文化部门和很多专业人士都在大声呼吁要尽快采取措施,从宏观上规划,投入必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力图对现存的民族服饰文化予以保护和开发。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脆弱性,我们基本上没有找到一种既能融入所谓现代文明,又能存留、保护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方法。文件规划更像是一纸空文,口号还是口号,愿望仍是愿望,服饰文化的基础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制造多少漂亮的口号和规划也无济于事。 现代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商业化,有人力图用商业的手段,曲线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与发掘。然而实际情况是,凡是进入商业化领域的就几乎就没有什么民族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赏析教学大纲

《民族服饰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四号黑体、下同):XXX(四号宋体、下同)学时:32学分(含课外学时)学分:2分 适用对象:艺术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阳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94年应立国主编,《世界民族服饰》,高等教育出版社,98年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下同)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学时分配 早节课程内容学时 1 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4 2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10 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14 4 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4 5 世界民族服饰 4 (表格内容为小五号楷体)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鄂温克、 朝鲜、赫哲、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从事游牧、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少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满、蒙、鄂伦春、朝鲜、赫哲民族的民族服饰:1、了解历史;2、熟悉文化习俗;3、掌握民族服饰特点。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 的服饰进行图片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 出2-3 套现代日常服

第二章: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鄂温克、朝鲜、赫 哲、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从事游牧、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少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满、蒙、鄂伦春、朝鲜、赫哲民族的民族服饰:1、了解历史;2、熟悉文化习俗;3、掌握民族服饰特点。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出2-3 套现代 日常服 第三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有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 尼、傣、苗、侗等个民族,也是民族服饰最丰富多彩的地区。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其服饰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信仰、风俗及审美观念。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出2-3 套现代 日常服 第四章: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中南、东南地区有壮族、瑶族、仫佬族、毛难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 族、高山族。他们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在服饰的风格上也完全不同,这里我们向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欧艳陈燕君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4-0205-02 摘要独特的壮族服饰是壮族民俗文化最直接的展现,民 族服饰的良性开发利用对壮族民俗旅游能够形成有益的影 响。本文以广西南宁为具体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旅游开发 设想。 关键词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策略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n the Folk Culture Tourism of Bouxcuengh Clothing // Ou Yan,Chen Yanjun Abstract Bouxcuengh clothing is the most direct show of Bouxcuengh folk culture, the national dress of benig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ouxcuengh folk tourism can form a beneficial impact. In this paper, Nanning, Guangxi specific tourism development envisaged for the specific object of study commenced. Key words Bouxcuengh clothing;folk culture;tourism;value;development strategy 近年来,民俗旅游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地的饮食、服饰、建筑等民俗风情都是当地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其显现的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服饰民俗独特的文化价值为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能够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开发项目,提高旅游开发层次。 1 壮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壮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服装,二是指装饰(修饰),是壮族文化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这是壮族文化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审美意念、宗教信仰等。 1.1 体现着深刻的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审美是旅游审美的主要内容,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少数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民族审美意识与观念的深刻影响,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的壮布与壮锦,都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著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既取决于地理环境、生产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取决于诸如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积淀与刻画。 1.2 沉淀着广西壮族的历史影迹 任何民族的服饰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这些脉络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附着一些历史的影响和痕迹。壮族服饰刻录着壮族艰苦奋斗的历史,到壮乡的游客,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可从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壮族知识。 1.3 发扬民族传承思想,增强民俗文化保护意识 由于重视和保护不够,群众保护传统民族服饰的意识不强,各民族服饰失传和外流现象严重。把壮族民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二者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求知需求,带给游客独特的精神享受,同时为保护服饰民俗注入资金,作为服饰民俗保护和开发的有效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和宣传,促进服饰民俗文化的更新和传承,最终达到保护服饰民俗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2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使旅游者融入到当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了解最地道的民俗风情,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对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1 开辟新的旅游市场,提高了旅游知名度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培训资料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

《少数民族服饰鉴赏》 结课论文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 专业:产品设计 班级:产品L151 姓名: 傅增森 学号: 15L1251019 成绩: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 产品设计产品L151 傅增森 15L1251019 1藏族介绍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也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3]。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2藏族服饰外貌与介绍

藏族服饰藏族服饰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1.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2.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壮族服饰

鸟儿依恋辽阔无垠的天空,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壮族人最想念的当然就是民族母亲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走进壮族村寨,一起去领略领略壮族传统服饰的魅力吧! 《天下郡国利病书》曾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作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服饰虽不是最美的,价值最高的,确实最具特色的。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是用当地土布制作的,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这一微小的民族习惯,无不体现出壮族人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壮族妇女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有了特色的衣裳,自然还要有特色的服饰做搭配。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壮族的传统服饰,不过只是众多民族服饰的冰山一角罢了,它们就像一朵朵鲜花,装扮着祖国的大江南北。

壮族风俗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色为主基调,妇女服色在此基础上配以少量五彩色,是壮族人民典型的服饰用色和配色方式。根据壮族服色用色的特点,将其服饰色彩分成两个不同的色组,来阐述不同色组及其配合的语义和功能。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而且壮族女子喜戴银饰;男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穿阔边大脚裤。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壮族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领襟开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饰品,发式等可变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壮族服饰。 黑衣壮服饰讲究实用,款式大方而朴素。黑色既是黑衣社的象征,也是其族群标志。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白族尚白,而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彩色凤凰帽。传说为凤凰所赠,后人仿制而来。 ?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喜吃腌制的酸食。 农业民族,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瓜类、果类,饲养猪、牛、羊畜类和鸡、鸭、鹅禽类,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接触和认识了各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故美食风味甚多。他们居住在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烟瘴重,各种疾病易于发生,因此各种美食风味又与气候相关。他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食俗文化,其饮食又与他们的历史文化有关。下面且将壮族的风味美食,择要予以介绍。 ?壮族特色菜。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味养, 使其肉细皮嫩为上。然后以独特工艺、熟练的火工精心烤制, 使其皮丝黄透亮, 然后切块上盘, 拌以葱酱、白糖食之, 其味香甜松脆、肉质细嫩甘香, 具有滋心润肺、养颜养容功效。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2000多万人口,同时,它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壮族古居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壮族儿女的珍贵宝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壮族村子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梯田也是壮族古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龙脊梯田为代表。平安梯田是龙脊梯田的核心地带。平安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海拔380米,垂直高差500米,占地4平方公里。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共有大小个异的梯田15862块,最大的梯田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和“一床蓑衣盖过田”之说。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是自由的。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婚较多,婚恋较为开放。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的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壮族地区都为热带、亚热带,炎热多雨、潮湿,同时壮族地区也多山,"干栏"住宅具有通风干爽,有节约土地的作用。所以山区的壮族民居多为全"干栏"住宅。壮族的民居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和气候、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壮族人自古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表面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球公转形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是一致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详解】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地球的运动,解答时要牢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下图为某网友用手机查询的“百花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百花山主峰的大致位置是() A.南纬39.9度,西经115.6度

B.南纬115.6度,西经39.9度 C.北纬115.6度,东经39.9度 D.北纬39.9度,东经115.6度 2.关于a、b两条登山线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沿着山脊走,坡度较缓 B.b沿着山谷走,坡度较缓 C.a沿着山谷走,坡度较陡 D.b沿着山脊走,坡度较陡 3.百花山主峰与甲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m B.260m C.550m D.1700m 【答案】1.D 2.A 3.B 【解析】 1.地图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从图中左下角的信息可以知道,百花山的经纬度位置是北纬39.9度,东经115.6度,故选D。 2.由图可以看出,a路线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沿着山脊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b处等高线向高处凹进,是沿着山谷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选A。 3.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是1700米,等高距是100米,百花山的海拔是在1900-2000米之间,所以百花山主峰与甲地的相对高度是在200-300米之间,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 3.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角洲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靠近海洋,有便利的水运B.气候适宜,畜牧业发达 C.均为重要的全国政治中心D.煤、石油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分别位于长江与珠江的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海洋,有便利的水运,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种植业发达、煤炭、石油贫乏,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依据题意,故选A。 4.关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正确的是

认识壮族,了解壮族,多姿的壮族服饰

认识壮族,了解壮族:多姿的壮族服饰 服饰是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复合表征,即外表特征与心理审美的结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创造智慧的结晶,展示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 壮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服装,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裤、裙、帽、围巾、手套、腰带、鞋、袜、绑腿等;一是指装饰(修饰),包括发型、首饰、眼镜、背包(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两大部分组合成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衣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它反映了壮族经济发展水平,形象展现壮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审美意念、道德伦理、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 据专家的专著论述: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黑地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说明当时就有了壮锦这种饰物。还有一种“峒布”,是麻织品及蚕丝品,说明远在汉代,古壮民就种麻养蚕,为服饰提供原材料。三国时代的竹疏布,隋唐时代的蕉葛布、细白麻布、筒中布,均作为当时的贡品。元代始种棉花,织吉贝布。明清时期,壮锦饰品制织达到高峰,五颜六色。从专家专著中的回顾论述,可看出壮族服饰制品,从蕉纤维、麻纤维到棉花纤维的进化过程。服饰印染工艺,壮族蓝靛染是有名的,直至当今,一些壮族村寨的妇女,仍以蓝靛染制黑色布料,以缝制黑色的服装。如百色市那坡黑衣壮人,崇左市龙州县金龙一带自称“布代”的壮人,大新县板价布侬妇女,她们穿着黑衣服装在舞台上展示其亮丽,成为展示壮族服饰特点的亮点。布匹染成之后,过牛角胶,折叠打平,闪闪发亮。有的则用米浆来浆过,晒干打平。 壮族1600多万人口,集居于广西,分布于云南文山及广东连山等地。这么广大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域服饰各有特点,即不同地域,不同板块的壮族服饰,构成多元一体的壮族服饰。 壮族学者梁庭望先生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广大的壮族聚居与分布地区的文化,划分为九个文化区: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文山文化区,来考察、分析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可以用地理学观念来进行。另一种方法,以江河流域为划分,来收集、发掘、整理、展示壮族服饰,如红水河流域,左、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等等。水文化与服饰文化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巴马、凤山,南丹的蛙婆崇拜风俗文化节,节日展示的服饰亦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壮族服饰目前仍相对保留传统特色的,如桂西有隆林、西林、那坡、靖西等县,壮族服饰特点较浓,以蓝、黑两色为主色。桂西北的巴马县壮族妇女服饰,其色彩以蓝、白色为主色调,与那坡黑衣壮人服饰形成鲜明对比。那坡黑衣壮男女老少身上,很难找到白色或黄色、蓝色。桂西南的龙州、金龙一带布代男女服饰,以黑色为主色调,妇女穿衣、裤、外套黑色长裙,头戴黑巾,穿黑布鞋,从头到脚,均为黑色,加之人的肤色洁白纯净,形成黑白对比,相辅成统一的服饰美学整体。桂西南的大新县板价村的布侬妇女服饰,亦别具特色:短衣、长裤裙,浅线花头巾、花鞋;镶金牙、戴银手镯等装饰。他们常在溪边唱壮欢,在家门前晒坪舂糯米糍粑,一派稻耕民族的鲜明形象及精神风貌。桂东北的龙胜壮族服饰,亦颇有特色,妇

学为中心

第五课绚烂的民族服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和种类,初步掌握衣饰上的色彩、图案等蕴含着的民族发展历史和传统故事,能对民族服饰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述。 2、感受民族服饰在造型、色彩、工艺、功能等方面的特点,探究民族服饰的艺术性、生活性、社会性,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中使用的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对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取舍之利弊。 二、教材分析 《绚烂的民族服饰》作为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在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历练和演进,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有的、反映传统民族形式的民俗服装的材质、形式、寓意、:工艺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中表现出的历史沿革和时代进步的素材,欣赏各民族优秀的手工艺在民族服饰中的使用和展现,提高学生对民族服饰整体美和细节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多彩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感知民族服饰因其材质、色彩、款式、制作工艺、装饰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难点:欣赏、评述民族服饰独特的美。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民族服饰图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民族服饰实物。 教学过程 1、导人:“概念”篇。 教师展示民族服饰的实物,请学生们结合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给“民族服饰”下定义。 展开:“赏析”篇(部分民族服饰)。

(1)岁月之影——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历史。 ①介绍苗族的迁徙史及其在服饰中的反映与传承。历史在服饰上的呈现:造型、纹饰、工艺技法等。 ②欣赏苗族服饰,介绍苗族是所有民族中支系较多的民族,感知苗族文化的多样性。 ③精湛的手工艺欣赏:苗银、苗绣。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寓意在这些作品中,穿在身上,常伴左右。 (2)天人之谐——藏族服饰:掖在腰间的温暖。 ①看特点:有什么(材质、色彩)。 ②找奇点:为什么(造型、穿着习惯)。 ③猜亮点:·做什么(功能、习性)。 (3)举足之魅——畲族服饰:飞在心头的凤凰。 ①畲族服饰欣赏。 ②服饰起源介绍。 ③分析:饰物、工艺、功能特点。 (4)章服之华一一汉族服饰:融在根里的情结。 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以华夏字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礼仪衣冠体系。 ②汉服的文化内涵:汉服是汉民族传承4000多年的传统民族月艮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字L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小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天圆地方,洒脱飘逸构成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气质。 ③汉服的基本特点、基本形制、组织构成。 ④重拾经典:现代汉服欣赏。 3、思考:“明日之新——传承与演变”篇。 (1)看一看:民族服饰在现代。 (图片欣赏) (2)谈一谈:民族服饰的尴尬。传统服装礼服化、服饰材料非本土化、传统

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09 级土木工程1班高翔2009102995 短短八周的少数民族服饰赏析课就要结束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了大概的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傣族的服饰和土家族服饰,下面就简单的说说这两个民族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傣族女子服饰,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年轻女子服饰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集会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美丽的傣族服饰特点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相互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所以本题选C。 【点睛】 该题考查板块的运动及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2.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题。 1.亚洲与其它六大洲相比,错误的选项是() A.跨纬度最广B.跨经度最广 C.面积最大D.东西距离最长 2.图中序号①代表的江河名称是() A.澜沧江B.黄河 C.印度河D.恒河 3.图中阴影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该地() A.高纬度B.高海拔 C.气候湿热D.沙漠广布

【答案】1.B 2.D 3.B 【解析】 【分析】 根据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进行分析解答。 1.与其它六大洲相比,亚洲是跨纬度最广、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选:B。 2.读图分析可知,①是恒河发源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故选:D。 3.图中阴影地区为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原因是该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海拔高,气温低,因而人口稀疏。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的地理概况。 3.对下列描述地理景观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纬度高低,影响植物的生长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景观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证了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A正确;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地形,影响植物的生长,B错; C.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内蒙古高原的生态景观,C错;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证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D错; 故A符合题意,选A。 4.《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