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道家之天眼

认识道家之天眼
认识道家之天眼

认识道家之天眼

《道枢?平都篇》亦云:

“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园虚以灌真,万空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宫虽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听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统帅诸神。

《太上老君内观经》

“太乙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之也。元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构三魄也。桃核住脐,深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不空也。文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由然也。”各宫神君,上下左右互用而相应,均在泥丸神君统一协调下发挥整体神明之德。《指玄篇?修仙辨惑论》称泥丸君在人之机体生命活动中有至关重要作用,故《云笈七签?元气论》把它与人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把泥丸宫与生死联系在一起,故曰:“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神存则健,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正因为泥丸宫有神所居,真气存于内,为人生命中枢,所以《素问?刺禁论篇》强调指出:“刺脑,中脑户,入脑立死。”现代医学称脑死亡才是生命真正终结。

泥丸君与各神君之所以能发挥神明作用。还有下列两个原因:一为泥丸与全身百节相通《黄庭经医疏?至道章?第七疏注》“至道不烦存决真,泥丸百节皆有神”时云:“在这一大泥丸之中,其中不同节度,皆能与全身各部的神气息息相通。”各脏腑之神气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上朝泥丸,同时,泥丸之神明又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下行脏腑和各节度,从而形成上通下达之传达通路,而效神明之德。二为泥丸与肾气相通。

《道枢?黄庭篇》云:“肾者,其左少阴,其右太阳,上通诸气,常随呼吸而出焉,内灌于生门,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运行。心之动静、呼吸、心宫常存诸也。气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从而形成肾→脑→肾→全身神气之路,以致肾气随呼吸出入,上朝于脑,使脑效其神明之德。

隐仙派丹诀述要

隐仙派丹诀述要 *导读:先说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在网上看了很多的道友 高谈阔论,这是一件大好事,道家仙术终于有扬眉吐气的机会。但是 先说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在网上看了很多的道友高谈阔论,这是一件大好事,道家仙术终于有扬眉吐气的机会。但是话又说回来,很多道友见地不真,如果私心自用,难免不会出问题,到时候这笔帐只怕又要算到仙学的头上。在下虽然功夫不好,但初步的见地总是有的,只能义不容辞写点东西来纠偏。也算对仙学作点贡献吧。 说到仙不能不说道。道,有人以为很复杂。以至于作出大幅的文章来阐述,其实这种人根本就不懂。道本至简,我们每天的点点滴滴,无不贯彻着道的真义。一部《道德经》五千余言,说到底也不过说的道的本性,至简而赅。而《淮南子》洋洋大篇,却说不尽道?为何?因为它说的是道的表现,即道的外涵,道包罗万象,当然说不尽了。我们初步工夫先不去管这些,只问学仙是为何。一般人当然是为了长生。不管你信不信仙,每个人在未勘破生死之前,无疑都希望长留在这世上。学仙是长生的唯一选

择,所以古今无论什么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说到死都是很害怕的。故惜时成为文学的一大景观,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到老毛的还看今朝,无一不是极好的例证。故学仙的初步目标就是学会长生。 如何长生呢?为什么学仙的较普通人能长生呢?这是我们 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仙家认为人本长生,只因后天不会摄养,乃至于不但不能维持原来的生命限数,反而要短寿。不知道长生就是不懂道,不懂道所以才会不知如何調养。 以上几点似乎无关宏旨,其实有人一辈子研究仙学,只怕连此等学问都弄不清。先说这些,无非是为了与世间一切其他学术区别开来。 下面说仙学的基礎。仙学重先天一炁,长生*他,圣化也*他。先天一炁是什么,怎么也说不清。诸位须知凡是先天的,都是如此,不是能说得出的。回忆学仙之初,总叹师传不清不楚。到了自己初入玄关,才知此种境界任你如何说,是不可能言清。能说的只是指出一条道路,让大家有门可入。现在人家编出种种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中国天眼”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中国天眼”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题解说】 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这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怎样一种装置?究竟能探索宇宙有多远?它会给中国空间探测能力带来哪些变化?读了下面两篇文章,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溶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免费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

“中国天眼”免费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 近期重磅消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 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记者从望远镜所在地贵州省平 塘县了解到,景区只收取每人50元的景区摆渡车票,天文体验馆门票为每人50元。 “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启用,为加强景区管理,规范景区收费行为,贵州省平塘县对景区摆渡车运营价格及国 际天文体验馆门票价格进行定价成本监审,按程序组织举行了“中 国天眼”景区摆渡车运营价格及国际天文体验馆门票价格制定听证会,最终确定景区实行免门票政策,景区摆渡车票和天文体验馆门 票均为每人50元,简直白菜价就能随意观赏啦~下面赶紧来看看它 的厉害之处! 圆底巨无霸锅 首先,人家并不是一口炒锅汤锅煎锅......而是有着一个巨洋气的名字:FAST。 这是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正式名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家要的就是快!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 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那么问题来了, 天眼到底能“看”多远?它是普通的望远镜吗?NO! 能接收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能解决球面镜随时变抛面镜!中国可是世界上首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据说人家还能看外星人,厉害了! 它还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

哦~But,暗物质到底是个啥?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解释说明」 暗物质:是一种因存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而假想出的物质,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 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是它的密度 巨小,但是数量庞大,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它们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质含量,其中人类可见的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5%不到(约4.9%),是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的!但是!!!中国在有了这款FAST之后是有能力 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 虽然中国不是最先建造FAST的国家,但中国FAST有超越其前辈独特的性能,相比于其他国家,FAST射电望远镜的创新在于其能主 动接受电磁波。作为国民中的一员,看到这一幕就好像自家八辈祖 坟冒青烟了,与民同乐的赶脚!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国在科技创新 方面,会越来越强大!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1教学提纲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 1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 前言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这门功夫无论对于练武和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神奇的功夫。功法极为简单实用,即使寻常未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技法修炼十五分钟,一个月后便可达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至零上40°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为大无穷。其实,这门功夫是修道之人所应必修的基础功夫。在古史记载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经常不妙不食达数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大概就是得益于这门功夫的奥妙神奇。修道之人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尤其为了锻炼心性和身体,经常游方行脚遍天下,以化缘乞食为生,因此有一个好身体以应付气候的恶劣变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恶奴野犬的袭击实属必要。如果能练成这门功夫,则足以应付这些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和意外袭击。因此,这套功夫实为入道修行的必修课。当世武当山紫霄宫进人朱诚德便精通此功,可达不畏寒暑,长力致远及辟谷不食之境界。其功法也十分简便易行。无论有无又化根基,只要师傅点破迷津,均可修炼成功。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诚哉斯言!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畏寒暑及铁布衫抗击打是无限神秘的,可是这门功夫的道理却几句话就可点透。有多少练武老,为了追求这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练也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本人也曾是其中之一。自从追随两位裴锡荣、金子弢恩师习艺后,得受此千古奇艺,始知平淡之中蕴天真之理。从此以后,有不知感冒风寒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数日下饮不食也属寻常事。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字。这个"气"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神秘奇特的"恭,更不是所谓内功中的真气,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气,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操作这口"气"、锤炼这口"气"而已!所以,修炼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从12岁少年到80岁老人无分男女,只要精神与身体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炼成功。 功法歌赞如下: 寒暑铁布衣,奇功世间稀。三丰祖师传,后学应谨记。阴阳合于心,寒暑两无碍。 男女有别法,修炼要注意。一气先和合,九九须抟聚。再以息贯之,鼓荡不可泄。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无力。更将金刚柞.毛穴可封闭,自可辟五谷,又可却宿疾。 手足力无穷,身披铁布衣。言行依道理,动静可如意。 2、上身保持不动,双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 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确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

中国天眼的阅读附答案

中国天眼的阅读附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

中国天眼-FAST资料

观天巨眼--FAST 一、什么是FAST 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 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 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 一是口径大小。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

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所以想去天眼旅游发朋友圈的朋友要失望了) 为此早在2013年,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区。2016年9月颁布实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

中国天眼-FAST教程文件

中国天眼-F A S T

观天巨眼--FAST 一、什么是FAST 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 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 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 一是口径大小。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

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 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 (所以想去贵州天眼旅游发朋友圈的朋友要失望了) 为此早在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 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

太极拳文化和哲学思想

太极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老子》、《庄子》、《易传》及阴阳家和道家学说上。 中国的哲学思想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但中国的哲学思想真正形成理论体系却是在战国乃至秦汉年代。这里,我们先简略地综述有关“阴阳”的史据考察。《老子》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此,老子明确提出了“阴阳”属性普遍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这是道家对阴阳学说的最早理论贡献。《庄子·大宗师》中继续发展了这一观点:“阴阳于人,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不仅如此,道家在观察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中,发现了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辩证法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老子》二章),提出了“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的著名辩证学说,为以后的阴阳理论体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辩证基石,这就是道家对阴阳理论形成的巨大贡献。 战国后期的苟况在其著述里也举起了阴阳理论的旗帜。《荀子·礼论》云:“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肯定了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是天地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否定了鬼神支配万物的存在。《荀子·天论》中就指出:“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在这里,荀子指明罕见现象也是服从于阴阳的规律,奇怪是可以理解的,但迷信而畏惧是不正确的。 “易传”中凡有关“阴阳”范畴的论述源于道家,凡“五行”方位说及“天人感应说”来自于阴阳家。统观先秦至战国以前儒家《论语》、《孟子》等等学说中,均没有涉及阴阳五行方面的记载,便是有力的说明。从占典太极拳哲学理论中可以发现,它的很多要求和方法以及运用原则,都离不开道家哲学理念。如《老子》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欲之。”这种认识方法沦就在太极拳诀中体现出来,“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等。 《老子》云:“以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太极拳的技击原则正是“以柔克刚”,在具体运用时则要求“以弱为本,舍己从人”。 太极拳古典哲学理论中,有关“阴阳”相互间既统一又互相转化的思想随处可见。《太极拳论》中载,“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瓦济,方为懂劲”,上述沦说就体现了有关这一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引伸。 二、阴阳家道教文化与太极拳 阴阳家的哲学,主要阐述的是宇宙生成沦,由“阴”、“阳”概念观点而得名。在中国的哲学思想范畴里,阴阳是宇宙形成的两个主要法则,中国古今的人都相信,阴阳的结介与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 阴阳家的论述强调“五行”的什用,最早的记载见于《书经·洪范》里,“五行,一口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洪范》中还告诉人们,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关联的,君主方面的恶行,会导致自然界异常现象的出现。这种观念被阴阳家发展成为“天人感应沦”。 《礼记·月令》也是阴阳家的著述,书中概括的告诉君民心当按月做什么事,以便与自然力保持协调。这其中,宇宙的结构是按阴阳家的理论描述的,它的表述是时空的。就是说,它既是空间结构,同时又是时间结构。如,阴阳家把四季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知识小课堂 一、天眼FAST是做什么的? 初见这口“大锅”,会觉得它很搞笑,但其实,它牛逼得不行!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2007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总投资12亿元。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它一开机,就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未来可用于捕捉外星生命信号!如今,铺天盖地的宇宙电磁波已经开始涮起来了……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最顶级的射电望远镜。可用于太空天气预报、探测遥远的"地外文明"、带动中国制造技术发展、服务中国航天项目...... 它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还能发送电波信号,几亿光年远的"外星朋友"将有可能受到来自中国的问候,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延伸到宇宙边缘。 二、天眼到底有多大? 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中国天眼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天眼口径有500米,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而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拥有6770根主索和4450块反射面板,周长约1.6 公里,绕边一圈约要40分钟。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 世界第二大是美国的直径305米的阿雷西波(Arecibo),第三是德国的直径100米。三、谁是中国天眼之父 南仁东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正在进行,全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家们,都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前,能建造出新一代的射电“大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代表中国参会的南仁东,激动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就他这一句话,便开启了一段22年,仰望星空的浪漫冒险! 想制造射电“大望远镜”?那可是上十亿的经费,90年代的中国哪有这样的条件?那时,核心技术遭遇封锁、关键材料需要攻关,想建一个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都很难,可他:竟然还想建一个直径500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那可更是难上加难啊! 可南仁东又来起了那股倔劲,不能放弃,先自己干起来再说。要比其他国家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时效,选址就是关键。于是他带着咸菜,扛起锄头,这个曾经深爱西装的海外归国科学家,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跑遍全国各地,什么荒郊野外都去过,在祖国西南的一座座大山里冲锋!山险路难,很多地方,当地老农都不敢走,他却从不回头,从1994年到2005年,为了最好的地址,他就在祖国各地的奔波中,度过了11年!边选址,还要边为工程立项奔波。他清楚地知道,要建一个500米口径的大家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块头,需要大资金,必须得充分论证!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1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 前言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这门功夫无论对于练武和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神奇的功夫。功法极为简单实用,即使寻常未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技法修炼十五分钟,一个月后便可达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至零上40°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为大无穷。其实,这门功夫是修道之人所应必修的基础功夫。在古史记载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经常不妙不食达数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大概就是得益于这门功夫的奥妙神奇。修道之人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尤其为了锻炼心性和身体,经常游方行脚遍天下,以化缘乞食为生,因此有一个好身体以应付气候的恶劣变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恶奴野犬的袭击实属必要。如果能练成这门功夫,则足以应付这些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和意外袭击。因此,这套功夫实为入道修行的必修课。当世武当山紫霄宫进人朱诚德便精通此功,可达不畏寒暑,长力致远及辟谷不食之境界。其功法也十分简便易行。无论有无又化根基,只要师傅点破迷津,均可修炼成功。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诚哉斯言!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畏寒暑及铁布衫抗击打是无限神秘的,可是这门功夫的道理却几句话就可点透。有多少练武老,为了追求这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练也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本人也曾是其中之一。自从追随两位裴锡荣、金子弢恩师习艺后,得受此千古奇艺,始知平淡之中蕴天真之理。从此以后,有不知感冒风寒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数日下饮不食也属寻常事。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字。这个"气"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神秘奇特的"恭,更不是所谓内功中的真气,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气,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操作这口"气"、锤炼这口"气"而已!所以,修炼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从12岁少年到80岁老人无分男女,只要精神与身体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炼成功。 功法歌赞如下: 寒暑铁布衣,奇功世间稀。三丰祖师传,后学应谨记。阴阳合于心,寒暑两无碍。 男女有别法,修炼要注意。一气先和合,九九须抟聚。再以息贯之,鼓荡不可泄。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无力。更将金刚柞.毛穴可封闭,自可辟五谷,又可却宿疾。 手足力无穷,身披铁布衣。言行依道理,动静可如意。 2、上身保持不动,双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 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确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 4、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用力,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肩部松垂。 5、身缓缓下坐,同时双掌缓缓随身体下按至小错前,双掌仍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五指自然分开。此势即为"大乙七返桩"定势,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盖弯处约成120角即可,身体保持中正,脊柱竖直不可尾闾骨前顶。两胯根处微有向两侧的横撑之意,使阴部两睾丸及阴茎都保持自然松垂。女性也需要横撑胯根,并意念阴部阴道口子宫口微微开张。两手不可有丝毫用力,意念双脚与大地粘在一起,并越粘越紧,牢不可拔。 6、现在开始调呼吸。其实所有的内功都是由呼吸炼成的,此处也不例外。注意,缓缓地吸气,意念大地阴冷冰凉,而地心处却涌动着炽热的地火,我的吸气便是把地心处的地人热气吸上来,沿着我的两足心"涌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着骨髓向上升,在"会阴穴"(在前

道家五种养生法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刘玉贤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从道教发展史上看,道教养生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道教草创至西晋末,为道教养生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萌芽,尤以守一、内丹、房中、符箓最为系统;东晋至唐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医道最为发达,外丹、服气、存思、辟谷、调息等功法均盛行于世;唐末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诸派渐归内丹一途。南北朝时刘韶把道教养生之道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指先秦时代老子提出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们主张的神仙服饵;最下乘的是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要求五斗米道徒修持的符篆禁庵(《灭惑论》)。宋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依修炼的内容分为清净派、炼养派、服食派和符篆派四类。宋元以后的道教大致分为炼养派(又称丹鼎派,在北方者称全真派)和符篆科教派(即正一派)两大派。本文总结前贤的创见并结合中医学理沦,将道教养生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浅述之。 一、养神之道 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自然”。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n}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2)“断缘”。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3)“收心”。物欲之起,皆因我之知觉、感觉及思维意识的存在,欲长生则必“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老子》)。(4)“简事”。一切身外之物,皆“情欲之余好,非

中支天眼-致敬笃定执着的中国精神!

中支天眼—致敬笃定执着的中国精神! 中国天眼-国之重器,世界第八大工程奇迹。云烟(中支天眼)以中国天眼命名,致敬中国天眼所蕴涵的伟大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人类对天体和宇宙的探索贯穿了整个科学史。天幕和星辰,激发人们永恒的思考与求索,也产生各种浪漫的联想和作品。 星空是诗人笔下优美的诗行;星空是画家绚丽的作品;星空是哲学家深邃的思考。 云烟(中支天眼):云贵高原天赐密码,交织本香与蜜甜,融汇科技与人文,彰显云产卷烟“云贵香”子品类“清甜自然、蜜韵厚实”的风格特征。 云韵·星空紫调:包装采用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星空底纹,神秘紫色天幕,缀以瑰丽星云和灿烂繁星,正面有天眼微缩画面,背面则是地平面及天眼全景模型。 云集·烟叶贵胄:专注提取北纬23°至27°回归线优质烟叶精粹,甄选出22个滇黔顶级原料,手工片选,100%还原云南烟叶的自然清香与贵州山地生态烟叶的厚实蜜韵。 云联·自然精华:以烟草本香为基础,精选枇杷蜂蜜、无花果、茶柚等甜蜜因子打造蜜甜口感,复配普洱茶、高原香米、葡萄酵素等云贵特色食材形成酿造香韵,带来每一口层次分明的余香回味、陈酿香韵。 云萃·星辰爆珠:选取西江清流的柑橘青果,秘萃精华,打造高冷、深邃、纯净的专属爆珠,甜爽润喉,清冽怡人,赋予产品最东方的唇齿触感体验。 云酿·精工制艺:精炼普洱茶内生菌、酿酒酵母发酵因子施加于烟叶,放置葡萄酒橡木桶制成的专用储箱中,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静待时间的酝酿,使陈香与甜润浑然一体,让每一片顶级烟叶由里而外,焕然新生。 从中国天眼FAST工程到云烟(中支天眼)。体现的是同样的人格力量与人性光辉,传达的是同样的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 中国精神中国作品

太乙派心法

武当“太乙隐仙派”有七大专修功,现简述如下: 1、寒暑铁布衣: 按法修炼,一月后便可达“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 2、鹤舞风摆柳: “鹤舞风摆柳”既是修太乙五行拳及太乙九宫十八跌的基本功,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可系统修炼的内外双修的特殊功夫。其由“太乙混元桩”、“独立风云桩”、“鸳鸯水上飞”、“凤凰三点头”、“金钩滚跌桩”及“太乙颐养术”六大部分组成。 3、太乙哼哈力 “拿住丹田练内功,太乙哼哈力是道家太乙门武功的基础内壮功及受力发力功夫。有关拳谱说, 哼哈二气妙无穷----”由此可见“哼哈力”源流之广。其“哼”字指的是受力之法,“哈”字则全是发力之法。需要经过“太乙混元桩”、“玄门抟气术”、“九九和合凝”等系列步骤锻炼,然后才谈得上受力发力养力化力的修为。 4、太乙磨盘手 “太乙磨盘手”又称“太乙魔手”,是武当道内秘传的内外双修之功。通过“筋、骨、皮、气、运、化、阴、阳、神”等九个层次的系列的修练,实为太乙道法中由武入道的一大法门。 5、五雷劈空掌 “五雷劈空掌”纯粹为内家武学以气击人的功夫。必须由“太乙混元桩”入手,通过“提气丹田”、“炼气化劲”、“和合凝集”等系列功夫的修炼,便全身经脉气血贯通。其后再经过采收阴阳二气合本身先天元气,炼而聚合为通灵活泼之气团,此气团能随神意运化贯注于各处,

气流由双掌发出时,便形成一股特殊的内气能量流。 6、太乙阴阳术 “太乙阴阳术”的功法有两重,在武功而言它是太乙派“阴阳掌诀”的修炼秘技;在道法而言,它蕴涵着道家隐仙派“阴阳道法”奥秘。武功方面,由“太乙绵掌”及“太乙雷掌”两部分组成的。在道法而言,“阴阳道法”是张三丰嫡传之隐仙派传习的最重要的入道方法。其特点是由“阴阳栽接大法”可迅速入道得功。 7、太乙摄心术 “摄心术”是古代道教内纯粹修炼精神的功夫,教内也称为“九层炼心术”,通称为“摄心九论”。 摄心九论内容: 1、和合诀:功分三层九步,俗称九九和合凝,为“太乙摄心术“的最基本功夫,主要修炼自身呼吸与精神的基本能力和相互的结合能力。其具体功法为: 第一层:调息 第一步:沐浴平息 第二步:吞放调息 第三步:鼓荡凝息 第二层:凝神 第四步:神息初凝(心息相依) 第五步:息凝光现(玄窍出现) 第六步:光息相凝(窍穴相合) 第三层:和合

中国天眼工程

中国“天眼”工程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的称作中国“天眼”。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的视野有多 远?据专家介绍,哪怕是远 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 中国“天眼”也有可能捕捉 到,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 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 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 破;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 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 等等。 中国“天眼”有多大?沿 着FAST的圈梁走了一圈用时43分钟。“天眼”的“眼眶”是一圈钢铁结成的圈梁,登上圈梁往下看,巨大的天坑里,星罗棋布地排列着一个个“网结”。FAST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高低不等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FAST口径有500米,组成的球形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 中国“天眼”建成后,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埃菲尔斯伯格100米口径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能提高约1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

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是其2.25倍。 FAST工程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全国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百余位科技骨干参加此项工作。2007年7月FAST项目正式立项。2011年3月25日,FAST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将于2016年9月25日竣工。 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关。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FAST项目的科学意义非常重大。建望远镜是瞄准21世纪的科学前沿,寻找暗物质、暗能量。现在宇宙中有99%的质量和能量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么。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寒暑铁布衣功

寒暑铁布衣功 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这门功夫无论对于练武和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神 奇的功夫。功法极为简单实用,即使寻常未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按法修炼十五分钟,一个月后便可达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其实,这门功夫是修道之人所应必修的基础功夫。在古史记载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经常不饮不食达数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大概就是得益于这门功夫的奥妙神奇。修道之人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尤其为了锻炼心性和身体,经常游方行脚遍天下,以化缘乞食为生,因此有一个好身体以应付气候的恶劣变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恶奴野犬的袭击实属必要。如果能练成这门功夫,则足以应付这些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和意外袭击。因此,这套功夫实为入道修行的必修课。当世武当山紫霄宫道人朱诚德便精通此功,可达不畏寒暑,长力致远及辟谷不食之境界。其功法也十分简便易行。无论有无文化根基,只要师傅点破迷津,均可修炼成功。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诚哉斯言!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畏寒暑及铁布衫抗击打是无限神秘的,可是这门功夫的道理却几句话就可点透。有多少练武者,为了追求这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练也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本人也曾是其中之一。自从追随两位裴锡荣、金子弢恩师习艺后,得受此千古奇艺,始

知平淡之中蕴天真之理。从此以后,再不知感冒风寒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数日下饮不食也属寻常事。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字。这个"气"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神秘奇特的”炁“,更不是所谓内功中的真气,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气,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操作这口"气"、锤炼这口"气"而已!所以,修炼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从12岁少年到80岁老人无分男女,只要精神与身体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炼成功。 功法歌赞如下: 寒暑铁布衣,奇功世间稀。三丰祖师传,后学应谨记。阴阳合于心,寒暑两无碍。 男女有别法,修炼要注意。一气先和合,九九须抟聚。再以息贯之,鼓荡不可泄。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元力。更将金刚杵.毛穴可封闭,自可辟五谷,又可却宿疾。 手足力无穷,身披铁布衣。言行依道理,动静可如意。四海任我行,吟啸杳云际。 一太乙混元桩法 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 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传内家拳功者,无不以此桩为基础,其中的”七返九还大法“为隐仙 派采气得气之源,而”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之法更为求得拳术中”旋转

《中国天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天眼 神秘宇宙,浩瀚星空。地外文明的壮阔和玄妙,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类的奇妙遐想。 人们观测天象,起初是用肉眼,继而借助光学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射电天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盘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利用索网结构。国家天文台天眼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 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关。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它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如果将地球生命3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太空无垠的广袤。”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从2016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与德国波恩100 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天眼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率提高100倍。其应用价值可以是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为国家安全服务;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今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团组利用位于贵州师范大学的早期科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并进行后随观测认证,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6颗脉冲星。其中2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约1.6万光年,另外4颗还有待测量。 (取材于陈芳、丹长江等人的相关文章) 7. 下列关于“中国天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天眼的启用是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成为我国首次发现脉冲星的天文望远镜。 B. 中国天眼依靠索网结构和馈源舱可随天体移动调整视线的指向,可以看到遥远的太空的任何地方。 C. 中国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号,其灵敏度、综合性能和探测范围等都位居世界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