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10107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

总学时数:54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是一门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3学时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学时

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

第二节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及镁代谢障碍

第四节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2学时

第一节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缺氧2学时

第一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三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四节氧疗与氧中毒

第六章发热2 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七章应激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

第八章休克2学时

第一节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学时

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学时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第四节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2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

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疾病2学时

病生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 实验一实验性肺水肿 [实验目的] 1.复制急性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 2.观察肺水肿的表现,分析肺水肿的发病机理。 [药品与器材] 生理盐水,25%乌拉坦,肾上腺素,5%肝素,电脑及压力、张力生物信号软件一套,打印机一台,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动脉夹,静脉输液装置一套,颈部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注射器及针头,天平及砝码,听诊器,纱布、棉线、烧杯、滤纸等。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方法] (一)取家兔一只,称重后用25%乌拉坦按4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然后将动物仰卧固定台上,调好记录装置。 (二)剪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气管、一侧颈总动脉和对侧颈外静脉,以及双侧迷走神经,各在其下穿两条线备用,将动脉插管插入颈总动脉,结 扎固定后连接于相应的血压记录装置,将静脉插管插在颈外静脉(插管前应排气),结扎固定,最后插入气管,连接于相应的呼吸描记装置。 (三)描记一段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并用听诊器听肺呼吸音,然后由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输入总量按100ml/Kg体重输液,将近一半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并立即从小壶中加入肾上腺素(0.45mg/Kg)。 (四)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不断用听诊器听肺部,并注意有无湿性罗音出现(右肺底部最早出现)及气管插管内有无淡红色泡沫液体流出,当证 明有肺水肿时,则夹注气管,处死动物,打开胸腔,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 止水肿液流出,在结扎上方切断气管,提起结扎的棉线,小心分离肺脏以外的组织,最后把肺取出,用滤纸吸取肺表面的液体,称重,计算肺系数,观察肺大体的改变,然后切开肺,注意切面的改变,有无粉红色泡沫液体流出。 肺系数=肺重(克)/体重(公斤) 正常兔肺系数为4~5。 [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基础题库2-0-8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基础题库2-0-8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下列检查首选()。 A.A.头颅X线片 B.脑电图 C.脑血管造影 D.CT E.ECT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情况是()。 A.A.脑梗死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水肿 E.颅内压增高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A.脱水治疗 B.化疗 C.放疗 D.去病因治疗 E.去骨瓣减压 (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4496934.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检查显示:右颞顶部低密度灶,其外后方可见一略高密度结节,右侧脑室体受压,中线结构右移。增强示结节均匀强化,整个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根据检查结果,患者较符合下列哪项诊断()。 A.A.星形细胞瘤 B.脑膜瘤 C.脑脓肿 D.脑出血 E.脑梗死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20

病理生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1、绪论和疾病概论:5% 健康与疾病、病因学、发病学、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2、基本病理过程:50%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凝血瘀抗凝血平衡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病理生理学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40% 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 4、病理生理学实验:5% 缺氧耐受性的因素、高钾血症、发热、水肿、缺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右心衰竭、呼吸衰竭、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酸碱平衡紊乱。 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b: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c:问答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绪论 考试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病理生理学在研究疾病时侧重于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临床观察特别是动物实验在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沟通基础与临床医学,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病理生理学发展的历史。 考试要求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历史演进,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 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生条件的一般概念。 病因的种类。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7、胸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慢性炎症致胸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纤维化玻变,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 8、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 (1)脾脏表面和切面见一灰白色三角形坏死灶;(2)坏死组织质地干燥、致密稍硬,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周围可见暗红色或棕黄色充血出血带。请推测此病变的结局。 9、肾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色黄、质松软、脆、细腻似奶酪,部分坏死物排出形成囊腔。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10、足坏疽(gangrene of foot) 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有何特点? 11、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体积增大,切面见一个较大“脓腔”,系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脏液化性坏死,坏死物呈果酱样,流失后形成“脓腔”,腔壁上残留未彻底坏死的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呈“破絮状”。试问病人可能有何临床表现?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62-1#

病理生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掌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熟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 了解:发展简史 思考题: 1、病理学的任务?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原因与发生机制 二、形态学变化 (一)变性 1、细胞水肿 2、脂肪沉积/脂肪变性 3、玻璃样变/透明变性 4、粘液样变性 5、淀粉样变 6、病理性色素沉积 7、病理性钙化: (二)细胞坏死 (三)凋亡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类型、各类损伤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及结局;坏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凋亡概念、与坏死的区别。 熟悉:了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 了解:病理性色素沉积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萎缩、化生3、变性、坏死、坏疽、机化 2、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再生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肉芽组织、疤痕组织 第四节创伤愈合 掌握:创伤修复的基本概念、再生的类型、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熟悉:创伤愈合过程 了解:各种组织再生过程 思考题: 1、简述细胞再生能力分类及两种再生类型的主要特点 2、简述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1、概念: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器官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2、原因: 3、病变及后果: 4、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第二节出血 第三节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强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结构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一)阻塞血管 (二)栓塞 (三)心瓣膜变形 (四)出血和休克 第四节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后果 (一)血栓栓塞 (二)脂肪栓塞 (三)气体栓塞 (四)羊水栓塞 (五)其他栓塞 第五节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类型与形态 (一)贫血性梗死 (二)出血性梗死 三、梗死的结局 掌握:静脉性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 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后果、慢性肝淤血及慢性肺淤血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血栓形成原因、机制、过程、形态、结局、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淤血 2. 血栓形成 3. 栓塞 4. 梗死 二、思考题: 1.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2. 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什么样的器官?

生理学设计性实验

不同pH值对牛蛙离体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 2008231144 赖泽红生科一班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在保持灌流液高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别以不同pH值的溶液对牛蛙离体心脏进行灌流,经张力换能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处理系统记录心肌的活动过程,探讨不同pH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pH值;离体心脏;收缩活动 生理状态下,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这是保证细胞惊醒正常代谢和机能活动的基本条件。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体内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产物,机体通过多方面的调解活动,使血液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一旦机体酸碱调节失衡,会导致体内酸中毒或碱中毒,对机体造成影响。心脏直接与血液接触,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容易受血液pH值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用不同PH值的灌流液灌流牛蛙离体心脏,观察其对心脏某些功能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用离体牛蛙心脏,排除了在体时的神经体液干扰,故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一、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pH酸度计。 2、常用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蛙心套管,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玻璃板、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污物缸,纱布,棉线,

常用手术器械。 3、药品:任氏液, HCL溶液,NaOH溶液。 4、实验动物:牛蛙2-4只(雌雄不限)。 二、实验步骤与方法 1、药品配制 (1)任氏液配制 母液及容量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2PO4 、NaHCO3 、葡萄糖、蒸馏水,注: 表内各成分除葡萄糖以 g 为单位外,均以 ml 为单位. 任氏液的配制方法:一般先将各成分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而后按所要的容量混合。需要注意的是:CaCl2 应在其他母液混合并加入蒸馏水后,再边搅拌边加入,以防钙盐生成。另外,葡萄糖应在用前临时加入,否则不宜久置。两栖类的为PH6.5-7.0 (2)不同PH浓度的任氏液配制。 不同PH值灌流液的配制。首先,校整酸度计。先将酸度计“PH-mv”开关拨到位置。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预热30分钟。取下放蒸馏水的小烧杯,并用滤纸轻轻地吸去玻璃电极上多余水珠,在小烧杯内放入选择好的已知的PH值准确的缓冲溶液。将电极浸入。根据标准缓冲液的PH,将量程开关拧到 0~7 或 7~14 处。调节控温钮指示的温度与室温相同,调节零点,使指针在PH为7.0处。轻轻按下或稍许转动读数开关使开关卡住。调节定位旋钮,使指针恰好指在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处。放开读数开关,重复操作,直到数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家畜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兽医专业用 中国农业大学编

目录 绪论 (3) 实验一发热 (10) 实验二肺水肿 (12) 实验三乏氧性缺氧和中毒性缺氧 (13) 实验四应激对耗氧量的影响 (15) 实验五实验性休克 (17) 实验六急性心机能不全 (20) 实验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2)

绪论 一、概述 家畜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家畜患病时机能变化的实验性科学。为了研究患病机体机能变化和确定其病理过程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经过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性,广泛地应用着动物实验的研究方法,此外也应用临床观察及实验治疗的方法。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造成各种生命活动障碍,各种病理过程,并控制及改变其持续和经过,仔细观察记录其变化,以求更深刻地分析疾病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经过和转归规律的可能性。今日病理生理学的重大成就,大多是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因而说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疾病是很复杂的,为了要阐明疾病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实验中又常常把疾病简化,分出其主要和次要方面,前者常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动物实验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分。急性实验是动物经过麻醉后,进行一般实验外科手术,找出血管或神经,打开腹腔或胸腔,再以病原因子作用于机体,这时使用一定的仪器记录各脏器的机能活动,如描记血压、呼吸、脏器的体积变化、腺体的分泌滴数等。实验完毕后动物即死去。慢性实验则是先给动物施行一定的无菌外科手术,以创造实验条件,待其手术完全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和观察。这样就避免了因急性实验时使动物处在将死亡的,不合乎正常生活条件的或者因麻醉而改变了神经机能活动和器官机能活动状态的缺点,而获得较近似正常生活条件下的机能活动的规律,使其所得到的实验成果更富有临床医学的实践意义。然而,也必须说明,慢性实验是属于综合性研究方法,而急性实验是分析性研究方法,若当须综合某些材料时,常须事先掌握足够的已分析研究好了的局部性材料,故慢性实验常需要急性实验的配合。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常采取慢性实验及临床观察的方法,但在教学实验中,由于时间及设备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通常较多地运用急性实验方法。 (一)病理生理教学实验目的和任务 除了验证课堂讲授的部分理论,加深理解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实验性疾病的技能,为今后临床医学研究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为人类疾病提供动物模型:(1)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制家畜疾病小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2)训练学生作实验设计的技能;(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要求 1.实验前 (1)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复习实验都分有关理论。 (3)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全。 (4)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但同时应重视合作,使每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 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指100ml血液中得血红蛋白完 全氧和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量,包括物理溶 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 量/血氧容量。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又 称乏氧性缺氧;吸入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分流是其主要原因。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主要因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 血氧含量降低,但动脉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主要特点为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过高。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 足,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故又称 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ion reation HVR):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呼吸加 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吸入氧分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 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 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病理变化过程。 ?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标准条件下(血液温度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为40mmHg气体平衡)测得的血浆中HCO3ˉ的含量。正常值22-27mmol/L。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 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ˉ浓度。 ?缓冲碱(buffer base,BB):在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 子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中的HCO3ˉ、Hbˉ、HbO2ˉ、Prˉ、HPO4ˉ。 正常值45-52mmol/L。 ?碱剩余(base 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 时所需的酸或者碱的量。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 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Na+]—[Cl-]— [HCO3-]=12±2mEg/L。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值下降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酸负荷过多是主要原因,碱过少是重要原因,高血钾)。

病理生理学考试-- 病理生理学考试--第十一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习题

第十一章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习题 一、选择题 1.为研究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对大鼠生殖系统的联合毒性作用,将32只月龄相近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含双酚A饲料、含邻苯二甲酸饲料、含双酚A+邻苯二甲酸饲料、普通饲料(不含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4种处理,观察指标为每只雌鼠所产仔鼠畸性发生率。基于实验目的,本实验属于哪种设计方法()。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 交叉设计 E. 析因设计 2.已知A、B、C都是三水平因素,且根据预实验得知:A×B、B×C不可忽视。若希望试验次数尽可能少一些,设计时最好选择()。 A.正交设计 B.析因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裂区设计 E.交叉设计 3.在某实验研究中欲考察三个因素的影响,若三个因素的水平数分别为2、2、3,又无合适的正交表可供选用时,设计时最好选择()。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 析因设计 D.拉丁方设计 E.交叉设计 4.以下实验设计中,相同条件下所需样本含量最少的是()。 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 析因设计 D.拉丁方设计 E.交叉设计 5.欲分析某抗肿瘤药物对来自中国、美国和伊朗的肿瘤患者各分期的治疗效果,应该采用何种分析方法()。 检验 B.秩和检验 C. υ检验 A.2 D.t检验 E.反差分析 二、思考题 1.一名医生欲研究某新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较之常规药物是否有提高。 (1)可选用何种实验设计。 (2)若要考虑治疗阶段和受试对象的影响,应该采用那种设计,选取20名患者,试述设计过程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组。 2.某地发生农药中毒事件,23名中毒者被送往医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天后均有测得的血药浓度。某研究生经过配对t检验,得出结论:该治疗有效。请评述该生的方法及结论。如果有错误,如何改进。

病理生理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基本病理过程(C) A.肺炎 B.痢疾 C.缺氧 D.呕吐 E.白血病 2.在疾病发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B) A.疾病的诱因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条件 D.社会环境因素 E.精神心理因素 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C) A.研究疾病发生原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发生条件的学科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D.研究疾病时机体变化的学科 E.研究疾病转归的学科 4.死亡的标志是(D)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体内所有细胞死亡 5.霍乱患者易引起下列哪一种紊乱(A)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6.急性重症水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A) A.脑水肿,颅内高压 B.血管破裂 C.肾功能衰竭 D.低钾血症 E.稀释性酸中毒 7.尿崩症患者易引起下列哪一种紊乱(A)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8.大量丢失体液后只补充葡萄糖溶液会导致(B)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高血糖症 9.成人失钾的最重要途径是(C) A.经胃失钾 B.经小肠失钾 C.经肾失钾 D.经皮肤 E.经结肠失钾 10.严重呕吐可引起下列哪一种类型酸碱紊乱(C)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水 11.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C) A.醛固酮分泌过多 B.肾脏排钾增多 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D.结肠分泌钾增多 E.经皮肤排钾增多 12.低钾血症时可出现(C) A.正常性酸性尿 B.正常性碱性尿 C.反常性酸性尿 D.反常性碱性尿 E.中性尿 1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B) A.增加肺泡通气量 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能力增强D.碳酸酐酶活性增强 C.肾小管泌NH 3 —增加 E.肾小管重吸收HCO 3 14.酸中毒时血钾变化的规律是(A) A.升高B.不变C.降低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汪思应郑红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录 一,概论┈┈┈┈┈┈┈┈┈┈┈┈┈┈┈┈┈┈┈┈┈┈┈┈┈┈1 二,病理生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2 三,实验性肺水肿┈┈┈┈┈┈┈┈┈┈┈┈┈┈┈┈┈┈┈┈┈┈3 四,兔小肠灌溉的水肿模型复制┈┈┈┈┈┈┈┈┈┈┈┈┈┈┈┈3 五,缺氧┈┈┈┈┈┈┈┈┈┈┈┈┈┈┈┈┈┈┈┈┈┈┈┈┈┈4 六,再吸入式缺氧┈┈┈┈┈┈┈┈┈┈┈┈┈┈┈┈┈┈┈┈┈┈5 七,钾代谢障碍┈┈┈┈┈┈┈┈┈┈┈┈┈┈┈┈┈┈┈┈┈┈┈5 八,失血性休克┈┈┈┈┈┈┈┈┈┈┈┈┈┈┈┈┈┈┈┈┈┈┈5 九,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6 十,急性左心衰竭┈┈┈┈┈┈┈┈┈┈┈┈┈┈┈┈┈┈┈┈┈┈7 十一,急性右心衰┈┈┈┈┈┈┈┈┈┈┈┈┈┈┈┈┈┈┈┈┈┈┈8 十二,病例讨论—肝性脑病┈┈┈┈┈┈┈┈┈┈┈┈┈┈┈┈┈┈┈8 十三,病例讨论—急性肾功能不全┈┈┈┈┈┈┈┈┈┈┈┈┈┈┈┈9 十四,病例讨论—MODS┈┈┈┈┈┈┈┈┈┈┈┈┈┈┈┈┈┈┈┈┈10 十五,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1 十六,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12

概论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之一。它在理论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的机能代谢:①发生何种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②为何发生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的机制);③这些改变的规律性及与疾病的关系;④预防和处理这些改变的机理(即疾病防治措施的原理)。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即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虽能直接应用于患者,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病理生理学主要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或病理过程,作为人类相应疾病的模型。实验者可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环节、发病机制等。还可用于疾病的实验性预防、治疗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研究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有很多方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①从自然界中选择发病动物(如选择生长有肿瘤的鼠、狗等)作为疾病动物模型。但该动物模型个体间差异很大,且发病条件及病程等不易控制,已很少被直接采用。现主要用经人工选择培育的不同品系的发病动物如由Okamoto和Aoki选育成功的SHR 大鼠,其成年后100%发生高血压,常用作自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我国天津医学院培育成功的津白-Ⅱ小鼠,成年后易发生乳腺癌等;②根据疾病发生原因来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来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我室张载福教授用盲肠结扎穿孔法造成小鼠腹腔感染来复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动物模型;③根据疾病发生机制复制动物模型。如本指导中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提高家兔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以复制的实验性肺水肿模型,动脉控制性放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模型。④根据疾病的发生环节复制疾病的动物模

生理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以家兔为例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学习对家兔采血和注射方法,了解血糖浓度测定方法,验证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实验原理: 对血糖产生影响的激素有很多,其中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为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本实验将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空腹采血后分别注射各激素,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分别采血,同时观察注射激素前后的家兔血糖浓度的变化,以验证激素的调节作用。 萄糖氧化酶(GOD)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POD)和色素原性氧受体存在下,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同时使色素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其色泽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其反应式如下:葡萄糖+ O2(GOD)—→葡萄糖酸 + H2O2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试剂: 胰岛素注射液(40单位/ml)、胰高血糖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

液(1︰1000)、生理盐水、肝素抗凝剂(配成2500单位/ml)、凡士林、二甲苯、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55mmol/L)、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酶试剂、酚溶液、酶酚混合试剂、12mmol/L苯甲酸溶液、100mmol/L葡萄糖标准贮存液 实验器材: 适量规格注射器、台式磅秤、兔手术台、刀片、干棉球、纱布、试管、试管架、沸水浴 实验操作: 1.动物准备及空腹采血 取试管8支,编号1-8,分别加入肝素抗凝剂0.0l ml。取空腹16小时以上的正常家兔四只,分别编号a、b、c、d,称体重(一般是 2-3kg)并记录。 用耳静脉采血法:先拔去兔耳缘静脉处的毛,再用二甲苯擦拭兔耳部静脉,使其充血,在其周围抹上凡士林(防止污染、润滑),用刀片轻轻挑破边缘耳静脉,放血入含抗凝剂的试管1~4,约需2-3ml,边滴边摇,以防凝固。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血管止血 2.注射激素并再采血 注射液生理盐水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取血时间 a 0.4mg/kg——————30min b ——4单位/kg ————1h c ————0.4mg/kg ——30min d ——————0.4mg/kg30min

普通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 1.准备下列10种植物病害标本,如玉米大小斑病,稻瘟病等。 2、扩大镜、小刀及记载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陈列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1、病状类型: (1)变色 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①褪绿或黄化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②花叶与斑驳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 (2)坏死 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①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 ②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③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健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④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 ⑤溃疡: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叶片或果实上。病部面积大,中央凹陷,坏死深入到皮层,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⑥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坏死引起突然倒伏的称为猝倒;坏死而不倒伏的称为立枯。 (3)萎蔫 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 (4)腐烂 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又分为干腐和湿腐。 流胶也是腐烂的一种,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从病部向外流出粘胶状物质。 (5)畸形 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①徒长:植株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 ②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是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 ③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 ④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

病理生理学基础重点(章节)

病理生理学 疾病:是指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是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包括脑干在内)。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①出现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甚至对疼痛刺激亦无反应。②颅神经反射消失。③无自动 呼吸。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管照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适应在形态学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萎缩:是指以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组织之间。 损伤: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不能耐受的有害因素刺激,引起细胞、细胞间质发生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异常变化。损伤性病变包括变性(可逆)和细胞死亡。 变性常见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细胞死亡分坏死(病理性)和凋亡(生理性)。坏死:是指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细胞坏死的形态标志是细胞核的变化。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干性坏疽常发生四肢动脉堵塞、湿性坏疽常发生与外界相通的内脏AV都堵腐败菌、气性坏疽常发生深部组织的开放性损伤厌氧菌)和纤维蛋白样坏死。 坏死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细胞的再生能力分为:不稳定细胞(不断繁殖、如黏膜血细胞)、稳定细胞(潜在再生、如平滑肌细胞)、永久性细胞(不再生)。 肉芽组织:是由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及一定量的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肉芽组织的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伤口的组织缺损,机化、包裹坏死组织和异物。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的老化阶段。 骨折愈合过程: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和再塑 充血:是指机体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动脉(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是指动脉输入血量增多导致局部组织、器官动脉内血量增多。(温度升高、鲜红) 静脉(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是由于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量增多。(温度下降、暗红) 心力衰竭细胞:当肺泡腔内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红细胞崩解,血红蛋白被转变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简而 言之就是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常见淤血:1 慢性肺淤血:见于左心衰竭,长期导致肺褐色硬化。 2 慢性肝淤血:见于右心衰竭,早期为槟榔肝,长期为淤血性肝硬化。 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形成的固体质块就是血栓。 血栓形成机制:①内皮损伤,胶原暴露,血小板与胶原粘附。②血小板释放颗粒,合成TXA2、。③血小板被激活并相互凝集。 ④血小板聚堆,释放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和细胞,形成血栓。 血栓类型:1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2 混合血栓:主由纤维蛋白网及其中的红细胞组成。 3 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网中充满血细胞。 4 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常见于DIC。 血栓形成的结局:溶解吸收或脱落,机化、再通,钙化。 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常见血栓栓子: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瘤细胞栓子、细菌栓子、羊水栓子。 梗死:是指由于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器官的缺氧性坏死。梗死条件:是否侧支循环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实验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临床研究尤其是动物实验,使病理生理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发展。同时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初步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锻炼了操作技能、验证和复习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与课堂讨论的具体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进行医学研究与临床思维所必备的“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因此实验课是病理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手段的进步,病理生理学在近年也有飞速的发展。为配合规范教材第五版的使用,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对病理生理实验进行了部分调整。为此特修订《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使其更适合我们教学需要。 概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实验课的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2,熟悉病理生理实验目的; 3,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理论与实验课的特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大致方法; 2,病理生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3,病理生理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实验一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鼠的捉拿、腹腔注射技术; 2,掌握家兔的固定,耳缘静脉注射,颈部、腹股沟手术操作规程及气管、动脉、静脉插管技术; 3,熟悉实验室常规器件、仪器的使用,大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技术; 4,了解实验动物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介绍了病理生理动物实验的主要对象——家兔、大鼠、小鼠的大致生理特点; 2,重点进行家兔的称重、固定,术前皮肤准备,麻醉,颈部及腹股沟手术; 3,颈部手术主要分离气管、颈外静脉、颈动脉并做相应的插管,进行呼吸描记,静脉输液及血压测量; 4,腹股沟手术主要分离股动脉并插管以进行股动脉放血; 5,大、小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等技术。 实验二实验性肺水肿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法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家兔模型; 2,复习水肿理论知识,解释家兔肺水肿时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 3,讨论本水肿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肾上腺素的应用意义。 主要内容: 1,家兔称重、固定及颈部手术进行气管、颈外静脉插管后,由静脉大剂量

病理生理学38266

组织损伤 男,55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因外伤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切片可见脾中央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内可见均匀红染,半透明物质,这些半透明物质可能为 正确答案: E. 血浆蛋白和基底膜样物质 问题2 关于骨折愈合,下列哪项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骨折两断端间的血肿形成,阻碍了骨痂的形成,致使愈合时间延长 问题3 男性,10岁,因车祸致左小腿横断性断裂伤,抢救及时,行断肢再植术后,左小腿功能恢复尚好,在行此种断肢再植术后,下列组织属可完全再生的组织是 正确答案: A. 皮肤表皮 问题4 肉眼观察心脏标本,判断其萎缩的最主要根据是 正确答案: C. 心脏外形不变,表面血管弯曲 问题5 细胞内出现下列哪种色素表示细胞萎缩 正确答案: C. 脂褐素 问题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化生 正确答案: E. 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问题7 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正确答案: E. 纤维性修复 问题8 王某,男性,56岁,肥胖,酗酒,喜高脂饮食,余无不适,考虑其肝脏可能的病变为 正确答案: C. 脂肪肝 问题9 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 正确答案: B. 脂肪变性 问题10 下列哪种病变或其进一步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

正确答案: C. 静脉石 问题11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 正确答案: D. 神经纤维 问题12 创伤愈合中,伤口收缩,创面缩小,主要由于 正确答案: D. .肉芽组织的肌纤维母细胞收缩 问题13 关于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E.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问题14 患者,男,46岁,慢性左心衰竭6年,近来咳铁锈样痰,你认为可能系下列哪项原因引起 正确答案: A. 含铁血黄素颗粒 问题15 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 正确答案: E. 心肌梗死后的变薄心室壁 问题16 男,68岁,糖尿病史10年。近1年来左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近2个月左踇指变黑,皱缩,知觉消失。此种坏死是: 正确答案: B. 干性坏疽 问题17 体积增大的肾萎缩见于 正确答案: D. 严重的肾盂积水 问题18 软组织中出现骨和软骨组织,应考虑是 正确答案: D. 组织化生 问题19 男,60岁,因胃癌广泛性转移而死亡。尸体解剖检查,心脏重200g。切片检查心肌细胞核两侧可见黄褐色细颗粒状色素,此色素是 正确答案: D. 脂褐素 问题20

病理生理学实验流程

实验项目:肾前性及肾性因素导致家兔急性肾衰竭的比较。 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因素导致家兔急性肾衰竭的程度。 2、复制不同因素导致家兔急性肾衰竭的模型。 3、观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动物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含量及肾 形态等因素的变化,分析其发生机制。 实验原理:1、中毒导致肾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采用甘油160 mg/kg 体重造成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坏死,复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通过观察动物血尿素氮、尿及肾形态的变化。 致病机制:小鼠肌肉注射甘油后, 由于禁水及甘油的高渗透压造成 局部体液蓄积而引起血容量降低,肾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肾 血管阻抗增加,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丧失,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另 外,高渗透压造成肌肉及肌肉血管的溶解,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及钾 的释放,产生肾毒性最终造成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功能异常。甘油 引起的ARF 兼有肾缺血及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肾脏损伤的双重作 用,类似于挤压综合征。(我们不清楚是否需要禁水) 2、缺血及施用血管收缩药物引起肾功能衰竭(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 竭):采用人工夹闭双侧肾动脉方法使肾脏缺血,引起肾灌注压下 降,肾血管收缩等一系列变化,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实验器材和药品:手术器械,20%乌拉坦,50%甘油,普鲁卡因,生理盐水,肝素,插管,刻度试管。 注:50%甘油配制方法:量取甘油50mL用右旋糖酐-70稀释至100mL。 实验步骤:1、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⑴提前将一只家兔限制饮水18h。 ⑵提前24h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复制急性中毒性肾功能不全。 ⑶24h后将家兔用20%乌拉坦麻醉3-4ml/kg、固定,对家兔进行肝素 化。 ⑷下腹部正中切口,膀胱穿刺取尿3ml,离心后做尿蛋白定性实验。 ⑸做颈总动脉插管,取3ml动脉血,离心后做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含 量的测定。 ⑹处死动物,取肾,测定肾系数。 ⑺剖开肾脏,观察肾皮质和肾髓质的变化。 2、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⑴取一只正常家兔称重,20%乌拉坦麻醉3-4ml/kg麻醉,固定在兔台 上,肝素化家兔。 ⑵下腹部正中切口,寻找左右肾。 ⑶行颈总动脉插管。 ⑷夹闭双侧肾动脉,至少60min。 ⑸待60min时间到后,取尿,离心后做尿蛋白定性实验。 ⑹取3ml动脉血,离心后做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的测定。 ⑺处死动物,取肾,测定肾系数。 ⑻剖开肾脏,观察肾皮质和肾髓质的变化。 3、肾性因素+肾前性因素。 ⑴提前将一只家兔限制饮水18h。 ⑵提前24h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复制急性中毒性肾功能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