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罗德住宅的理解

对施罗德住宅的理解

施罗德住宅是一座位于德国巴特·尼德尔的著名建筑,由德国建筑师路德维希·米施设计并于1925年完工。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施罗德住宅以其简洁的线条、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空间布局而著称,被誉为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灵感源于荷兰艺术运动德斯·斯泰尔,这一运动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米施在设计施罗德住宅时,充分考虑到了业主施罗德夫妇的需求,将住宅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单元,分别供他们居住。这种创新的空间规划不仅满足了业主的私密性需求,也符合了现代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

施罗德住宅的外观简洁而独特,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和白色的墙体,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住宅的平面布局呈现出明确的几何形状,且非常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互连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此外,施罗德住宅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如可移动的隔断、隐藏式储物空间等,增加了住宅的灵活性和可利用空间。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理念:功能主义。建筑的各个部分都被赋予了明确的功能,没有多余的装饰和华丽的细节。每个空间都被精心设计,以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例如,住宅内设有一个宽敞的客厅、卧室、厨房和浴室等功能区域,每个区

域都被合理地布局,使得居住者能够舒适地生活和工作。

施罗德住宅的建筑风格简洁而现代,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布局为后来的现代住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施罗德住宅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巅峰时期,它不仅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对后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简洁、实用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施罗德住宅成为了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如今,它依然吸引着无数建筑师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成为了建筑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式住宅(又名施罗德住宅) 简介: 乌德勒支住宅(SchroderHouse,1924年),荷兰的乌德勒支,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设计。新造型艺术运动以及里特维德的代表作。简洁的平面构成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细部处理上表现出许多生活细节。 由里特维德设计的这座住宅大体上是一个立方体,但设计者将其中的一些墙板、屋顶板和几处楼板推伸出来,稍稍脱离住宅主体,这些伸挑出来的板片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的造型,加上不透明的墙片与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虚实对比、明暗对比、透明与反光的交错,造成活泼新颖的建筑形象。 如果注意一下万·陶斯柏等人在前一年(1923年)所绘制的一个住宅设计图解,我们就更能了解风格派建筑的特点了。里特维德设计的这所住宅,可以说是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的立体化。 建筑理念: 乌德勒只是住宅强调面的因素,所以大面积的形体如烟囱、阳台板以及入口处的垂直白墙面等垂直构建掩饰住了这些构建后面的水平向构建,譬如阳台板向下压得很深,完全挡住了阳台跳梁和地板的视线,从而净化了立面:水平向与垂直向的相交方式的第三种模式是二者皆不出头,强调含连续性,给人含蓄、精细之感。1923年底,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荷兰乌德勒支市郊的一所住宅,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筑作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个部件在视觉上的相互独立。通过使用构件的重叠、穿插以及使用原色来强调不同构件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灵巧的建筑形象。室内陈设也体现了与室外一样的灵活性(图7-11),楼层平面中唯一固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和厨房,因

而可以自由划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设计也同样用在室内,以色彩来区分不同的部件,又富于装饰意味。 作品展示: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 本文是关于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 国际风格派,简称风格派,是伴随着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的,这个流派反对虚伪的装饰,强调形式服务于功能,追求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设计自由,不受承重墙限制,被称为流动的空间。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光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主要特征。 国际风格派的目标主张 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0xx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国际风格派的特点 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在创造新的视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陶斯柏声称:“艺术……已发展成了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够影响所有的文化,而不是艺术本身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他看来,绘画和雕塑已不再是与建筑及家具不相干的东西了,它们都同属一个范畴,即创造和谐视觉环境的手段。这种用艺术改造世界的思想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浅析蒙德里安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与影响

浅析蒙德里安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与影响 一、蒙德里安的设计艺术核心理念及其发展过程 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纪西方美术史上的一位重要领头人,是抽象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蒙德里安早年的绘画主要方向是写实的风景画。1892年,他进入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蒙德里安的绘画风格开始转变偏向组合构图,画面的用色也逐渐减少到原始色。1909年蒙德里安加入荷兰通神论协会,这对他的绘画艺术理念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并为他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1911年,蒙德里安深受布拉克和毕加索等立体派作品的影响,逐渐放弃了对自然的描绘,而是转向强调对象的形体结构。期间在他的代表作品《灰色的树》中,他摒弃了对客观物体的形体刻画,运用线条组合构成的形式,这是他在尝试用一种理性的绘画手法去表达事物的本身。由于一战的爆发阻挡了他会巴黎的步伐,于是在荷兰躲避战争的日子里,蒙德里安对艺术创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绘画风格迎来了巨大的转变。1917年蒙德里安与、奥特·凡·杜斯堡三人共同创立了DeStijl杂志,蒙德里安在这本杂志中发表了很多随记,通过这些随记,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德里安认为抽象的设计是“现代主义”发展趋势的需求,强调现代设计是一种综合艺术,他追求对客观事物内部的和谐,想要通过基本的几何线条来达到一个事物两个极端的均衡。施恩马克思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哲学思想认为垂直和水平使构成这个宇宙世界的两大基础,红黄蓝三原色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色。这对蒙德里安的影响很大。1940年,蒙德里安移居到纽约,他将一生的矛盾与纠结用直线、垂线以及红黄蓝三原色表达出来,通过巧妙的计算与安排,使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秩序。这是他绘画艺术理念的最终的转变。 二、蒙德里安的设计艺术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与影响 蒙德里安认为艺术是完全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追求物体的原始状态,他尝试用一种全新的风格来打破传统束缚和理性压制。从蒙德里安的经典作品红黄蓝的方块格子构成中可以发现蒙德里安的绘画艺术是非常冷静和理性的来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他的艺术理念一方面是在探索定义一种新的美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对后世多个领域的设计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一)对建筑领域的启示 荷兰设计师里特维德受当时“风格派”的影响,其作品更偏向彩色模块与几何形体的形式。施罗德住宅是他主张风格派艺术的一个经典之作,平滑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各个建筑构件都以线、面、块的形式,遵循蒙德里安绘画艺术理念进行组合构成,整个作品既对立又统一,犹如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设计也受到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影响,他追求简约的形式感和完整的形体,认为“少即是多”。他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会馆以及范斯沃斯住宅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二)对家具领域的启示 蒙德里安所处的时代是各国工业技术迅速发展,新的机械、工具不断出现,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 【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英国大笨钟。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幕墙架构,梁柱支撑。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美国的弗兰克·赖特。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代表人物:柯布西埃。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 【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 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在建筑造型上,纯粹主义摒弃个人情感,反对装饰,认为比例是处理建筑体量与形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提倡表现立方体,圆锥 体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为主的构图手法。柯布西埃1928 主义的经典作品。 【草原式风格】也称“草原式住宅”。建筑师弗兰克·赖特。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代表作品:流水别墅。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1917年俄国构成主义,从立体主义派生出来。“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用非常简单的造型,抽象的手法。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探寻理性主义。构成主义的三大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构成。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构成主义风格来源:①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对构成主义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②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对构成主义的影响: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③至上派(至上主义)——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当我想离开自己生活过、工作过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恐惧就会降临。”随后宣称至上主义结束。 【样式主义】20世纪20年代开始。“样式追随市场”的设计理念。美国工业设计一种理念:

对施罗德住宅的理解

对施罗德住宅的理解 施罗德住宅是一座位于德国巴特·尼德尔的著名建筑,由德国建筑师路德维希·米施设计并于1925年完工。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施罗德住宅以其简洁的线条、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空间布局而著称,被誉为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灵感源于荷兰艺术运动德斯·斯泰尔,这一运动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米施在设计施罗德住宅时,充分考虑到了业主施罗德夫妇的需求,将住宅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单元,分别供他们居住。这种创新的空间规划不仅满足了业主的私密性需求,也符合了现代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 施罗德住宅的外观简洁而独特,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和白色的墙体,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住宅的平面布局呈现出明确的几何形状,且非常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互连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此外,施罗德住宅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如可移动的隔断、隐藏式储物空间等,增加了住宅的灵活性和可利用空间。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理念:功能主义。建筑的各个部分都被赋予了明确的功能,没有多余的装饰和华丽的细节。每个空间都被精心设计,以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例如,住宅内设有一个宽敞的客厅、卧室、厨房和浴室等功能区域,每个区

域都被合理地布局,使得居住者能够舒适地生活和工作。 施罗德住宅的建筑风格简洁而现代,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布局为后来的现代住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施罗德住宅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巅峰时期,它不仅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对后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简洁、实用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施罗德住宅成为了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如今,它依然吸引着无数建筑师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成为了建筑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别墅设计调研报告

别墅设计调研报告 学院:无锡太湖学院 专业班级:环艺122班 学生姓名:陆益军 指导教师:袁莎莎 调研时间:2014/6/21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国外的标志性别墅的建筑风格、背景和别墅本身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互相衬托从而产生的对居住者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别墅设计的领悟,更好地融入设计者的理念,从住户的体验出发,使别墅建筑能更大程度的展现其自身功能。 二、别墅设计概述: 别墅,是居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在国外第一居所的房子叫做house,第二居所叫villa。追溯其起源,现代意义上的别墅主要是师承国外工业革命后的开发理念。按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山地别墅(包括森林别墅)、临水(江、湖、海)别墅、牧场(草原)别墅、庄园式别墅等。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 中国古代称别业、别馆。3世纪,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中国西晋出现别墅,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此外,历代著名的别墅有唐代蓝田王维的辋川别业、明代苏州的拙政园、清代杭州的金鳛别业和北京的勺园。 近代、现代最具特色的别墅有: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等。别墅设计要点是:因景、因地制宜,布局

灵活,体型轻巧,结构简洁。别墅与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别墅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它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 设计VILLA时,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符不符合我们的理想。别墅生活,人生梦想的家园。随着生活品质的迅速提高,普通商品房已不能满足富有品位的成功人士的置业需求,强烈追求更加高尚的居住格调与生活品质,逃离嘈杂的都市喧嚣,回归纯朴自然的别墅生活已成为广大城市精英们的共识。 然而,由于传统别墅远离城市,生活成本高,配套薄弱,只能作为第二居所周末度假之用,别墅使用率一直不高,随着别墅开发理念的成熟,集居家度日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城市别墅悄然兴起。拥有别墅,意味着:1.你处于社会最富裕阶层或最特权阶层,可以看作“富贵”的象征;2.你还有闲暇享受自然自在的生活,即富贵且有闲,这接近于西方真正的中产阶级标准。 所以从最一般意义上说,别墅,是你成功人生、不虚此生的标准。 三、别墅分类 独栋别墅 即独门独院,上有独立空间,下有私家花园领地,是私密性极强的单体别墅,表现为上下左右前后都属于独立空间,一般房屋周围都有面积不等的绿地、院落。这一类型是别墅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私密性强,市场价格较高,也是别墅建筑的终极形式。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对建筑和设计的影响05644692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风格派”介绍 “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是产生于荷兰的一种艺术运动。“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风格派”,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并不局限于绘画,它对当时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以及印刷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 风格派" 内的许多成员正是各艺术领域的积极活动家。 二、彼埃·蒙德里安介绍 彼埃·蒙德里安荷兰画家,是“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早期大量作品风格介于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之间。20年代初开始从事纯几何形的抽象创作,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原色红、蓝、黄及灰色,这种画被称为新造型主义。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净化,只有用抽象的形式,才能获 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表现。蒙德里安是立 体派的代表人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油画 《百老汇爵士乐》。晚年移居纽约,大 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 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 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 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百老汇爵士乐 三、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对建筑和设计的影响 1.“风格派”建筑: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设计人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

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端。里特维特受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的影响,施罗德住宅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性展现。 1.1蒙德里安构图对施罗德住宅立面的影响:

外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分离派;2德意志制造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纯粹主义;3理性主义;国际式;功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包豪斯学派;草原式住宅;4有机建筑;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模度; 居住单位; 少就是多; 十次小组; 5典雅主义; 粗野主义; 高技派; 密斯风格; 象征主义;6 银色派; 灰色派; 白色派; 阿基格拉姆学派; 新陈代谢派;费城学派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Secession):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工业设计史知识点2

1.在工业设计史中,继承和变革这两个孪生的主题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 2.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概括为“简”字。具有形象浑厚,端庄肃穆、质朴的效果,概括为“厚”字。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概括为“精”字。风格曲雅,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概括为“雅”字。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说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一是注意意匠美;二是注意材料美;三是注意结构美;四是注意工艺美。 3. 【名词解释】哥特式:13世纪后半期,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风靡欧洲大陆。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的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名词解释】洛可可:愿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粉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在法国,洛可可用称为中国装饰。 【名词解释】美国制造体系:19世纪中叶,为适应大规模机器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机械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美国制造体系”。怀特尼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 【名词解释】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名词解释】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美国建筑界兴起的一个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的流派,这就是芝加哥学派。建筑设计的特点是: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 【填空】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口号。第二代芝加哥学派中最富盛名的人物是建筑师莱特,1901年在一次演讲中,表他达了对于

荷兰风格派的名词解释_作品特征_艺术家代表_深远影响

荷兰风格派的名词解释_作品特征_艺术家代表_深远影响 荷兰风格派的名词解释 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代表人物还有奥特·凡杜斯堡、巴特·凡·德·莱克等。 荷兰风格派的作品特征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 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以上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看出。 荷兰风格派的艺术家代表 △画家P·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德 △杜斯柏格 像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就用了四维分解法,相互分离的面,没有的阻碍似的向周旁延伸扩展开来,这让我立马联想到赖特的“草原房屋”, 风格派的四维分解法,同赖特利用大面积低矮屋顶的用意似乎同出一辙,而实际上,在当时确有一些风格派的建筑师对这位美国建筑师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近来一直在看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作品,很喜欢他的建筑中用光所营造出来的能震慑人心魂的氛围,喜欢混凝土和玻璃融合所碰撞出的一虚一实的强烈的视觉效果。比起安藤忠雄的作品,风格派建筑多了些跳跃的色彩,且更注重建筑本身的不对称性,面的穿插。把两

者放在一起是想将它们在空间扩展的手法上做个比对,在我觉得安藤忠雄的建筑更多的是利用大面积的同种材质的使用,从而造就视觉上的空间延展;而风格派则是通过立面的分离,即四维分解法,赋予建筑空间流动性。仅仅针对里特维尔德的乌德勒支施罗德住宅,这个以反对称、抽象的几何形构图、有着光滑的墙面和被施以不同色彩的建筑构件的住宅,在空间扩展上似乎并不及安藤忠雄的作品,比起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它更像是个被立体化的蒙德里安作品。 荷兰风格派的深远影响 风格派的闻名遐尔与凡杜斯堡的大力宣传也是密切相关的。这位自学成才且兴趣广泛的艺术家虽然在绘画上没有太多惊人的天赋,但却是一个极有号召力的理论家、演说家和宣传家。他在战争以后遍游欧洲大陆,通过演讲和宣传,使风格派的美学思想传遍欧洲各地,并对包豪斯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风格派的艺术实践是多方面的。除蒙德里安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无以伦比的成就外,里特维尔德在建筑方面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他所设计的席勒住宅展示了风格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他还设计过一把红黄蓝三原色椅子,虽然坐上去不太舒服,但充分体现了风格派的造型原则。万东格洛则以简洁的空间造型《体积关系的构成》来诠释新造型主义在雕塑领域的实践。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尤其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部分知识点 名词解释 简答题

三、名词解释: 1. 主流建筑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型制和建筑风格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 2. 吉萨金字塔群;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 4. 山岳台建筑;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6. 帕赛玻里斯;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8. 希腊三柱式; 1、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代表着男性的阳刚 之美 2、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代表着女性的阴柔 之美 3、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代表着生命的华贵 之美 9. 雅典卫城;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筑群,几乎影响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包括:山门、雅典娜神像、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其建筑特点: 1、突破了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 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 小亚西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 术。 2、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对立 统一的构图原则。雅典卫城建在希腊 雅典城中央的一个突起的不大的山冈 上。 剧场会堂建筑代表:麦迦洛波里期剧 场。 宗教建筑代表:宙斯祭坛。 集中式纪念建筑代表:奖杯亭和莫索 列姆陵。 市场敞廊建筑代表:阿尔索斯中心广 场。 11. 罗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 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 斯柱式、混合柱式,柱式通常由柱子 和檐部组成:柱子由柱头、柱身、柱 础组成罗马塔司干柱式的柱径与 柱高的比例是1:7 1:8 1:9 12. 巴西里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 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 或两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 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 成五个空间。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 中厅高出其他部分,入口通常在长边, 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 堂的基本形式。 13. 劵柱式立面是古罗马建筑技术 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 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支 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 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 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 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 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 式与拱券的矛盾。非承重构件也是一 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 面构图。 15. 斗兽场建筑;古罗马大角斗(斗 兽)场(公元75-80年)容纳5-8 万人 –椭圆形、长轴188 米、短轴156米 –分5个区、60排座、 坡度升起62度 –四层建筑、券柱式 立面、高48.5米 –装饰恰当、轮廓清 晰、开朗明快、生动宏伟、型制完善 –建筑成就很高,是 功能、结构、形式的和谐与统一 –开创了体育建筑的 先河,在体育建筑中沿用至今。 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 是现在体育建筑的原型,下部三层采 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 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16. 公共浴场建筑;古罗马的公共浴 场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 室、商店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功能、 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群。是古罗马 贵族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公共浴场建筑的功 能齐全、设备完善、结构出色、空间 丰富,代表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 –对18世纪以后,欧 洲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 17. 拜占庭建筑;教堂平面格局大致 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 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 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装饰:马赛克、粉画、石雕、 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 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穹窿顶为主要 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 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表装饰朴实 18. 拉丁十字平面;在原有巴西利卡 基础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 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 两边侧廊组成,中庭比侧廊高很多, 可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 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这 种平面称为拉丁十字。 19. 希腊十字平面;中世纪罗马风时 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平面形制,由于宗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荷兰风格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的过程,对荷兰风格派的主要人物的主张进行阐述和概括。荷兰风格派运用了简单明了的几何图形,追求简化和抽象的新造型主义,通过运用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三非色的色彩,以及以直线和矩形为艺术支柱的结构特征来表现人们内心的活动,也从中能发现现代主义设计的某些设计灵感来源。荷兰风格派区别于十九世纪以前的写实造型主义和画派,因此在20世纪5.60年代,荷兰风格派逐步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新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讨论荷兰风格派对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方面)的运用和影响。 关键词:荷兰风格派;现代主义;抽象和简化 一、荷兰风格派的发展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形成的一个集体。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在多方的支持下创办了艺术杂志《风格》(De Stijl),并以其杂志以为中心,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伯格,其中杜斯伯格为其创始人,主要领袖为蒙德里安,其他参与的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雕塑家凡东格洛、建筑师欧德、里特韦尔德等人,他们关心美学,努力将生活和艺术相联系,希望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将古装、雕塑、建筑和家具紧密联系在一起。荷兰风格派从一开始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以蒙德里安为首,这些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完全拒绝使用任何具象元素,单纯的色彩和纯粹的几何形象是他们的设计语言,所以他们为了避免事物的个体特殊性,所以要舍弃对具体的事物形象的描述,拒绝使用任何具体的形象元素,并且省略细节部分,他们相信,只有纯粹的抽象才能表现纯粹的精神。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并且,在二十世纪20年代,荷兰风格派已经不仅再局限于荷兰本土,而要走出国门,并且在欧洲的设计艺术市场上占据领先的地位,同时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建筑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它使荷兰风格派正式进入了前卫艺术的行列,给以后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其他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荷兰风格派的著名刊物《风格》刊登了许多荷兰风格派初期的一些主要思想和设计作品,此刊物对设计界的影响非常巨大,其影响力在1924-1925年之间停止。在1921年时,被视为荷兰风格派发展的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风格》杂志的封面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长方形的封面变为了更宽的封面版面,这样可以展示更多幅度更宽的图片;同时在这一年风格派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921年之前是荷兰风格派,之后是国际风格派,这种划分可以更加明确的展现出风格派的发展过程。 荷兰风格派由设计界的多种行业的设计师所组成,其领域包括画家、建筑师、平面设计师、雕塑家等。其风格领袖人物为杜斯伯格,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荷

谈谈你对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的理解作文 500字

谈谈你对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的理解作文 500字 一、产生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艺术家和设计师在相对稳定且较少受到外来主义影响的环境中,开始了艺术探索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和工艺对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发出挑战,风格派应运而生,并在绘画、建筑、家居等设计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发展过程 1917年,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艺术家通过《风格》[1]杂志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最初在绘画领域产生影响,后逐渐蔓延至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风格派运动虽然仅仅维持了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简洁的设计手法,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风格派的规模逐渐扩大,从荷兰蔓延至整个欧洲,对世界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特点 1、色彩 风格派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对于黑白灰和三原色的运用,这也是风格派和其他派别最为明显的区别。 2、表现形式 风格派将物体原有的具象的特征完全剥离,转而采取抽象化的几何线条组成物体。风格派艺术家喜欢用抽象和精心设计的几何图案、

垂直平行的线条表达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难以找到对称的元素,他们通常利用几何图案和线条达到一种均衡。 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风格派运动自1917年开始,促进了大量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的 作品产生,如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德。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倾向于理想主义的表达,作品只是表现物体的视觉符号。杜斯伯格更多的倾向于实用主义,其作品中的物象大多和生活息息相关。 1、蒙德里安 1917年,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在荷兰成立风格派,并一起为《风格》杂志撰写文章。后来因为和杜斯伯格在艺术理论上有不同的见地,蒙德里安离开了《风格》杂志,开始了独自的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他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艺术思想理论也逐渐成熟。蒙德里安的思想主要受到其宗教信仰的影响,其早期作品风格偏向写实;后期,其艺术思想逐渐成熟,擅长运用二维的图案和线条表达物体,色彩也回归最本真的红黄蓝三原色。作为风格派的开创画家,虽然蒙德里安早期和成熟期的作品风格不尽相同,但他的作品仍为人们研究风格派提供了重要参考。《百老汇爵士乐》是他成熟期的作品,画面中满是红黄蓝三原色排列组合的线条、块面,推动了风格派向平面设计的延伸。画面由不同的小方块组成,看起来如同今天的二维码。颜色的搭配和元素的组合烘托出画面整体的韵律感,能使观赏者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欢快和热情,从而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2、里特维德

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分析

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分析 1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建筑 作为最古老的四大职业之一,建筑师的身份在历史中早已脱身于搭建房屋的匠人,对于城市物质形象与社会文化审美扮演着仲裁的权利角色,并逐渐演变成具有执业资质的置业顾问。正是因为这种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时代需求的改变,建筑师在工作中往往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个人灵感的捕捉与创意的实现中,主观地将建筑当作“艺术品”来设计把玩。尽管对于广大普通的使用者来说,落成的建筑物可能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物件等同,也不过是一种体量庞大的“产品”,并不会着意生发出设计师所期待的某种共鸣或互动。就如同可以想见,在人们使用手机带来的便利时,却不会深思其中的科学原理,抑或玩味其中的美学玄虚。在如今这个的时代,虽然人们空前地标榜自己在审美方面的追求,但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忙碌的情境中,美的感知是难的。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建筑,一方面不能脱离于物质世界的束缚,另一方面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路上又没有足够的魄力背离人情的指摘。建筑,并不具有“被理解”的特殊待遇。历史上的诸多建筑设计理论已经反复论证或影射过:建筑空间并不是某种定式的、先存的、不受社会实践变化影响的背景,而是为了占据其中的使用者及其活动所构建的。从这个原初的意义上来讲,建筑语义的可认知性可以转译为空间对于人类精神情感层面的回应与追求。因而在一个令人愉悦的建筑中,空间不再是数学的几何概念,而应该是可以拓展变化的[1],这使得空间的构建过程变得无比复杂,充斥着模糊要素的介入。建筑师虽然不能够通过一系列科学体系的分析程序,“归纳”得出一个复杂建筑的整体,因为无论是形态的生成还是空间本身,在设计与体验环节都是部分与

整体协调变化的,但这其中,那些遵守一贯规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预测的,而那些小的或者不规则变化的则是无法预测的,是设计师发挥“直觉性”创造的空间异化点[2]。建筑空间的异化是建筑师最得心应手的路数,即抓住建筑设计中某一个部分的矛盾为出发点,加以仔细雕琢,使之成为现存原型的变异体,成为整个建筑的高潮点或志趣所在。空间的异化常用来巧妙地回应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逐渐重视的功能需求、人性化情感需求乃至社会性的精神追求,同时可以将建筑师的个人表演情结借以发挥,免除了自说自话的尴尬。本文对建筑空间异化的概念,包含设计手法、空间形态、功能主题、创作思维、建筑师的角色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2建筑空间的异化分析 2.1设计手法层面。对于空间的异化,在手法层面最初可以追溯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时期。那个时期的建筑师倾向于将建筑理解为体量框架与装饰手法的二元结合,力求在艺术形式上突破传统,企图在视觉环境上打造一种全新的、异化了的空间来完成建筑的革新[3]。例如高迪,在他诡谲的雕塑性造型上(图1),镶嵌着细致入微的装饰物,使得使用者所接触到的界面在远近高低不同尺度能够不断呈现出惊喜的效果。虽然这种方式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建筑师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创造力,但有时却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触及人们内心孩童般的悸动与愉悦。活跃在20世纪中后期的奥地利建筑师Hundertwasser出身为画家,他的画风淳朴而童真,色彩明亮而大胆,他的建筑与高迪有着相似的气质(图2),虽然更像是他的画作在建筑上的转印,但童话元素拼贴出的一个个充满怪诞的小场景优雅而温馨,仍旧使人不禁莞尔,揣测起建筑师的创作历程。除了高迪惯常

(完整word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S226;德&S226;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1917年由万&S226;陶斯伯主编的期刊《风格》在荷兰问世,并把风格一词作为同时成立的集团名称。成员有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作曲家。风格派的目标是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遍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 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开辟国际市场。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

第一代现代主义大师的工业设计产品及理念

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工业设计产品及理念

关键词工业设计建筑产品风格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一批思想超前并对社会需要非常敏感的设计大师出现了,他们以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设计手段,结合新时代所提供的工业技术和和新的美学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解 决办法,这些办法大都具有划时代的新意,对后世及同时代的设计师有着决定性的启发,这些设计大师 于是被称之为本世纪的第一代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正文第一代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共有四位——密斯、柯布西耶、布劳耶、格罗皮乌斯,由于他们都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多有独创,同时被称作现代建筑大师,这些大师都不是孤立的, 他们都活跃于频繁的国际交流中,他们受到许多同代设计师的影响,在很深层的意义上,是有 一大批第一代设计大量共同工作,创造着现代设计风格,四位大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同属 于第一代设计大师还有:里特维德、贝伦斯、阿尔托、麦金托什、赖特、老沙里宁等。 1.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 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德堪称开路先锋,他的设计更多地体现在设计观念和手法上,在现代 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里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的理解,创造出许 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他也是家具设计史上第一件现代家具的设计人,1917-1918年他设 计并制作了极富轰动性的“红蓝椅”,在20年代,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早期,里特维德1924年,他设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筑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施罗德住宅,其 设计思想和手法都与“红蓝椅”出于一辙,同时也贯彻着杜斯伯格的设计理论和蒙德里安的艺 术理念。仅此两项就足以奠定里特维德在现代设计中的大师地位。之后设计的“柏林椅”、“Z”形椅对工业设计和家具设计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