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

规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变更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0 职责:

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变更类型:

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

部门申请变更需填写变更申请计划表,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申请计划表提交至所属系统主管部门。

变更申请计划表的审批。所属系统主管部门对申请部门提交的变更申请计划表进行预审批后,交质检负责人进行复审批,最后

交总经理予以批准。

变更对比试验(验证)申请及实施。对于批准的变更申请计划,需要进行试验(验证)的,申请部门向系统主管部门进行变更对比试验(验证)的申请,经过批准后,申请部门实施变更的对比试验(验证)。

对比试验实施:对比试验需至少进行三批。实施部门需汇总试验数据并写出试验总结和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变更前后的

操作方法、质量对比分析,必要时还需提供产品或成果稳

定性试验数据,以此作为最终批准变更前的数据支持。

验证:对于批准验证的变更申请计划,由变更实施部门组织编写验证方案,经质检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验证。对验证

的3批产品或成果和变更前质量进行比较,比较质量

符合性。验证的结果要形成验证报告。

变更对比试验结果评价及变更审批。实施部门完成对比实验或验证,系统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对变更对比试验结果的评价,明

确实验对产品或成果质量的影响,报主管部门负责人、质量

部门负责人完成内部审批。

通知相关方。变更结果评价及内部审批完成后,及时将变更计划通知下列相关方:

通知相关部门,完成必要材料的编写、存档工作。

相关的客户:由质检下发相应通知,销售事业部相关人员通知相关客户。

新编或修订文件及培训。相关方同意变更前,变更实施部门完成相关文件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变更实施部门完成对新编或修订

的文件及变更实施的培训,为变更实施前做好准备。

变更的实施。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相关方同意变更的实施

后,报总经理批准最终实施。总经理批准后,主管部门组织

相关部门实施变更。

变更实施后的再评价。变更实施后的一个月内,所属主管部门组织完成对实施情况的再评价。

其它相关管理:

变更的编号管理。为了便于对变更的控制管理,申请部门填写完《变更申请计划表》后,由管理事业部负责编号存档。

变更登记台帐。变更实施部门、质检部门均建立相应的“变更登记台帐”,以便于对变更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他的管理

工作的进行。

变更申请计划表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0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0 变更类型: 4.1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4.2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4.3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4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5.0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5.1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程序文件

1目的 规定对公司已定案的各类职能、过程、关键人员、关键设施/设备、供方等发生变更时控制的程序,以保证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 2 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类管理、过程方面的变更。 3职责 3.1 各个部门或个人可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变更申请。 3.2 受变更影响的各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审核、列出相关的实施计划。并对经批准的变更申请和行动计划负责实施,负责将实施情况书面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变更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变更控制工作,界定变更分类,组织变更评估和审核,制订变更实施计划,跟踪变更的实施,对变更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变更信息。 3.4总经理对重大的变更申请和实施计划进行批准以及对变更进行批准。 4 管理程序 4.1 变更类型 4.1.1 组织机构及职能、管理流程变更 4.1.2 制造场所的变更 4.1.3 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变更 4.1.4 重要人员的变更 4.1.5 关键设备、设施的变更 4.1.6 关键原材料供方和外包方的变更

4.1.7 应急计划的变更 4.1.8 产品相关的标准/规变更引起的变更 4.1.9 检测方法和程序变更 4.1.10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非计划性重要变更(如来自于客户要求) 4.2变更流程 4.2.1 组织机构及职能、管理流程变更:由提出部门申请,经高层领导交换统一意见,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4.2.2 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制造场所的变更,如果涉及第三方认证,则需重新进行质量策划,变更后应通知认证机构对新的制造场所进行审核。 4.2.3 重要人员的变更:由使用部门的负责人提出,综合办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招聘/换岗和培训,确保变更的人员满足能力要求。 4.2.4关键设备、设施和公用工程的变更:按《工程变更控制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4.2.5原材料供方和外包方的变更:由采购部提出申请,并按《采购控制程序》相关规定对供方和外包方进行调查和评价合格,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 4.2.6 应急计划的变更: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应急计划的变更或修订进行评估,确认变更能够满足应急要求,方可进行变更。 4.2.7产品相关的标准/规变更引起的变更。由技术部组织评审规,涉及到相关要求的变更,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对相关的工艺技术文件及时修订,并重新发放。 4.2.8检测方法和程序变更。质保部应对新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适用性和有效性验证,确认不会对产品的符合性评价造成影响后,方可进行变更。 4.2.9 非计划性变更: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生产工艺、指令、记录、设备参数、方法等的书面规定与实际操作不符需要变更时,应执行《工程变更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ISO质量管理体系版标准新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 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 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 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定

1、目的 确保本公司制定的综合管理体系文件有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便于统一管理和查询。 2、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文件编号的表达形式及编号要求,适用于公司内使用文件、记录的编号。 3、职责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文件编号规则和对体系文件的编号。 4、部门代号 人力资源部:RL 综合管理部:ZH 财务部:CW 营销部:YX 研究所(油田化学工程中心):YJ 质检部:ZJ 生产部:SC 5、文件分发号 认证机构:00 总经理:01 管理者代表:02 人力资源部:03 综合管理部:04 财务部: 05 营销部:06 研究所(油田化学工程中心):07 质检部:08 生产部:09 6、编号规则 6.1一级文件:手册 注各管理体系代号如下: 质量管理体系(9000):QMS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HSE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E0M API石油天然气行业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SC 6.2二级文件:程序文件 注各管理体系代号如下: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HSEP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E0P API石油天然气行业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CX 6.3三级文件 6.3.1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图纸等) □□□/□□-□□-□□□□-□□ 顺序号 审批年份 部门代号 文件类型代号 公司缩写 注:文件类型代号 管理类文件:GL 技术类文件:JS 6.3.2记录表格类 □□□/JL-□□-□□ 顺序号 部门代号 记录缩写 公司缩写 注:质检部、生产部涉及记录内容较多,为便于区分,可在顺序号后加工段号或产品代号,以便于区分。例:产品原始检测记录(DSP-2、DSP-3、SMP-Ⅰ、SMP-Ⅱ等),可记录为:DSY/JL-ZJ-01-(DSP-2)、 DSY/JL-ZJ-01-(DSP-3)等 6.3.3外来文件 GK –□-□□□ 顺序号 类别号,用A、B、C……表示 外来文件代号注:A表示法律法规类文件;B表示技术标准和规范类文件;C表示与体系有关的文件;…… 6.5通知通报类文件 -□□□□-□□

IATF16949QMS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程序

QMS变更管理程序

1目的 规定对公司已定案的各类职能、过程、关键人员、关键设施/设备、供方等发生变更时控制的程序,以保证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类管理、过程方面的变更。 3职责 3.1 各个部门或个人可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变更申请。 3.2 受变更影响的各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审核、列出相关的实施计划。并对经批准的变更申请和行动计划负责实施,负责将实施情况书面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变更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变更控制工作,界定变更分类,组织变更评估和审核,制订变更实施计划,跟踪变更的实施,对变更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变更信息。 3.4总经理对重大的变更申请和实施计划进行批准以及对变更进行批准。 4 管理程序 4.1 变更类型 4.1.1组织机构及职能、管理流程变更 4.1.2制造场所的变更 4.1.3 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变更 4.1.4重要人员的变更 4.1.5关键设备、设施的变更 4.1.6关键原材料供方和外包方的变更 4.1.7应急计划的变更 4.1.8产品相关的标准/规范变更引起的变更 4.1.9检测方法和程序变更 4.1.10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非计划性重要变更(如来自于客户要求) 4.2变更流程 4.2.1组织机构及职能、管理流程变更:由提出部门申请,经高层领导交换统一意见,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4.2.2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制造场所的变更,如果涉及第三方认证,则需重新进行质量策划,变更后应通知认证机构对新的制造场所进行审核。

4.2.3重要人员的变更:由使用部门的负责人提出,综合办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招聘/换岗和培训,确保变更的人员满足能力要求。 4.2.4关键设备、设施和公用工程的变更:按《工程变更控制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4.2.5原材料供方和外包方的变更:由采购部提出申请,并按《采购控制程序》相关规定对供方和外包方进行调查和评价合格,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 4.2.6应急计划的变更: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应急计划的变更或修订进行评估,确认变更能够满足应急要求,方可进行变更。 4.2.7产品相关的标准/规范变更引起的变更。由技术部组织评审规范,涉及到相关要求的变更,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对相关的工艺技术文件及时修订,并重新发放。4.2.8检测方法和程序变更。质保部应对新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适用性和有效性验证,确认不会对产品的符合性评价造成影响后,方可进行变更。 4.2.9 非计划性变更: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生产工艺、指令、记录、设备参数、方法等的书面规定与实际操作不符需要变更时,应执行《工程变更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4.3 变更的流程 4.3.1除相关程序文件有规定的变更用表单外,其他的变更应由提出变更的申请人按以下要求填写“管理变更审批表”,交本部门负责人评估、签署意见: a) 变更名称:明确变更的主题及变更类型; b) 变更理由:描写该变更提出的原因; c) 变更内容; d) 申请人、申请日期及所属部门。 4.3.2 申请变更部门负责人按照以下要求对变更进行评估: a) 变更风险是否可控; b) 变更是否违背了政策法规、法定标准、产品规范; c) 变更是否会涉及其他过程的变更; d) 变更是否属于需验证的范围; e) 如果变更需要培训,变更执行前必须完成培训。 4.3.3申请部门负责人应列出本部门变更的工作计划和受变更影响的部门, 4.3.4变更申请部门将《管理变更审批表》分送到各相关部门。 4.3.5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收到变更申请后,需对变更申请部门的申请及变更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在相关部门评估意见栏注明部门、意见并签名。若同意变更申请,需提出变更涉及的本部门文件及完成变更工作计划。若不同意变更申请,需书面说明理由。

007.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管理体系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管理体系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包括:管理、新扩改基建、新增环境安全设施、新作业环境、新人员、新设备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设备用途更改等。 3 定义 3.1新扩改基建:指用于生产、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构或规模的项目。 3.2新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指新增机械设备或安全设施、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 3.3新材料:指新增原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新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材料。 3.4新产品:指新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 3.5设备更改:是指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改造,例:生产线设备改造、手动工具等改造。 3.6用途更改:是指由一般用途该做特殊用途,例: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或油库等。 3.7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 职责 4.1质安环部 (1)负责协助各部门对变更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调查、策划、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等。

(2)负责办理新改扩建项目的申报手续。 (3)负责管理体系变更时的文件建立及修订,并将变更内容传达到各部门人员。(4)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变更时的及时更新,并将最新法规、标准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5)组织对应急计划变更的沟通,协助各部门将应急修订内容传达与员工。(6)对新扩改建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办理竣工验收、三同时验收、消防验收等工作; 4.2设备组 (1)负责对作业场所合理布局,选择低能、高效、安全、噪音低的设备设施,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改善作业环境; (2)负责设备更改前后的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降低设备更改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4.3采购组 (1)负责获取新材料的信息、MSDS、运行时相关数据等资料。 (2)负责供应商变更的主要管理工作。 4.4工艺组 (1)负责对工艺变更需要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等调查,控制环境负荷物质、职业危害因素; (2)负责设计变更的接收,并及时传达设计变更的内容; (3)负责顾客要求的变更时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作管理及控制。 4.5办公室 (1)负责人员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的变更; (2)负责组织对新进人员、调岗人员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 (3)负责新进人员、调岗人员职责的确定、更正及传达、并修订相关文件。4.6生产部 (1)负责设备、工具等用途更改前后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控制由于设备、工具等用途变更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2)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变更需求,并在生产过程中遵守、执行环境职业健康安

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1、目的:对质量活动进行预防、控制和改进,确保分店所经营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规范质量管理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执行、存档等操作程序。 2、依据: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3、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等文件。 4、责任:分店质量管理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文件的起草: 5.1.1文件由分店质量负责人根据门店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起草,起 草完成后报公司质量负责人进行审核,经公司法定代表人批准后执行。 5.1.2文件应有统一的格式:文件名称、编号、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 批准日期、批准人、执行日期、起草/起草原因、版本号、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责任和内容。 5.1.3文件编号规则: 5.1.3.1形式:公司代码-文件类别代码-顺序号-年份。 5.1.3.2公司代码:由本公司名称由第一个拼音大写代表。 5.1.3.3文件类别代码:质量管理制度(代码为QM);岗位职责(代码为QD);操作程序(代码为QP)。 5.1.3.4顺序号按文件类别分别用2位阿拉伯数字,从“01”开始顺序编号。 5.1.3.5年份是指制定或修订当年。 5.1.3文件起草时应依据文件的合法性、实用性、合理性、指令性、可操作性、

可检查考核性等六个方面进行制定。 5.2文件的审核和批准: 5.2.1公司质量负责人对已经起草的文件进行审核。 5.2.2审核的要点: 5.2.2.1是否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矛盾。 5.2.2.2是否与分店实际相符合。 5.2.2.3是否与分店的现行的文件相矛盾。 5.2.2.4文件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 5.2.2.5文件的语句是否通畅。 5.2.2.6文件是否有错别字。 5.2.3文件审核结束后,交公司法定代表人批准签发,并确定执行日期。 5.2.4文件签发后,分店分店质量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学习,并于规定的日期统一执行,分店分店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 5.3文件的印制、发放: 5.3.1正式批准执行的文件应由公司行政部统一进行印制并发放。 5.3.2行政部发放文件时,应做好文件发放记录。 5.3.3分店分店质量管理人员收到文件后负责文件的保管工作。 5.4文件的复审: 5.4.1复审条件: 5.4.1.1法定标准或其他依据文件更新版本,导致标准有所改变时,应组织对有关文件进行复审。 5.4.1.2在文件实施过程中,文件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4.1.3每年12月对现行标准文件组织复审一次。 5.4.2文件的复审由分店质量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参加复审人员应包括执行人员。 5.4.3分店质量管理人员依据复审结果,做出对文件处置的决定。 5.4.3.1若认为文件有修订的必要,则按文件修订规程,对文件进行修订。5.4.3.2若认为文件无继续执行的必要,则按文件撤销程序将文件撤销。 5.4.4分店质量管理人员应将文件复审结果记录于文件档案中。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整理资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印制、发布、保管、修订、废除与收回,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4、责任:企业负责人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 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标准和记录。 5.1.2 标准性文件是用以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明确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规定各项质量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途径的文件,包括: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档案、记录和凭证等。 5.1.3 记录是用以表明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证实其有效性的记录文件,包括药品采购、验收、销售、陈列检查、温湿度监测、不合格药品处理等各个环节质量活动的有关记录。 5.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5.2.1质量管理人员统一负责制度和职责的编制、审核和记录的审批。制定文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5.2.1.1 必须依据有关药品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的要求制定各项文件。 5.2.1.2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各项文件具有实用性、系统性、指令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5.2.1.3 制定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程序,对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印制、发布、存档、复审、修订、废除与收回等实施控制性管理。 5.2.1.4 对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等外部文件,不得作任何修改,必须严格执行。 5.2.2 企业负责人负责审核质量管理文件的批准、执行、修订、废除。 5.2.3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起草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印制、存档、发放、复制、回收和监督销毁。 5.2.4 各岗位负责与本岗位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收集、整理和存档等工作。 5.2.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前,应由质量管理人员组织岗位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培训。 5.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检查和考核。 5.3.1 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协助企业负责人每年至少一次对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的执行情况和体系文件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应有记录。

(完整版)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8个步骤: 1.确定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该流程同样适用于保持和持续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 按照ISO9000:2000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分四个阶段:前期准备、体系策划、体系建立、体系试运行。(一)前期准备阶段 1、思想准备 组织的各级领导在贯彻《标准》(简称贯标)上统一思想认识,贯标是实行科学管理、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的需要,只有充分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准备,才能自觉而积极地以推动贯标工作,严格依据《标准》逐步建立和强化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自我完善机制,完善和规范本组织管理制度,保证组织活动或过程科学、规范地运作,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组织培训 (1)选择培训对象:组织活动(过程)中全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是贯标的骨干力量,贯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标准》的理解。 (2)培训内容: ①2000版GB/T19000族标准基础知识, ②《标准》的理解和实施, 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3、建立贯标运行机构

质量体系变更策划程序

1 目的 有效控制各类变更,以保持体系的完整性、充分性、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产品、过程的变更 3职责 3.1涉及到技术、工程类的变更由工程部门归口管理; 3.2 涉及到体系、过程的变更由质量部负责归口管理; 3.3 其它管理变更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落实管理;具体分工见本规范 4.2条。 4工作内容和要求 4.1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动因素 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 人:一切过程中的员工,比如新员工上岗、员工转岗、新培训员工上岗、岗位人数变化(增加或减少)等因素会造成员工岗位技能或岗位要求变化; 机:泛指用于生产的所有机器设备、工装夹具等,比如新增、维修、保养等会改变机器状态,需点检确认; 料:用于生产的物料(原材料和辅料),比如变更供应商、供应商工程变更、储存期、本公司物料变更等引起物料状态变化; 法:生产工艺方法,比如工艺流程变更、工艺要求变更等引起工艺方法变化; 环:环境,比如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静电等状态变化;由于灯光、、噪音、工作时间引起员工工作状态变化等; 测:测量,即对生产的工艺、质量的检验检测状态,比如电子组装生产中的在线测试、功能测试、目视检查等工艺检验和IPQC的抽检巡检等状态改变。 4.2变更策划-- (IATF16949--6.3 变更策划) 各部门按系统化的方式及时进行策划变更,并充分考虑: a 变更的目的及其后果 b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资源的获得 d职责权限的分配与再分配

b)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如:纸质、电子)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具体填写《文件制/修/废申请通知单》执行。 4.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变更 (IATF16949-8.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变更) 无论售前还是售后,若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更改的要求。 产品和服务要求变更时,应确保相关文件(如合同、产品标准、技术和工艺规范、采购规范、检验规范等)得到修改,确保与变更相关的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产品要求变更时的处理要注意: a)顾客提出更改时,组织宜请顾客出具书面凭证,并评审。 b)组织提出更改时,应根据需要及时评审并通知顾客,得到顾客确认(如签字确认)后执行。对已实现的部分产品,应与顾客协商,妥善处理。 所有的更改,由相关部门负责填写《工程变更申请单》、《工程变更通知单》进行办理更改手续。 4.5 设计和开发变更(IATF16949-8.3.6 设计和开发的更改): 应识别评审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期间或后续过程中的更改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对符合要求没有负面影响;按《工程规范及变更控制规范》进行控制,并保持以下方面的文件信息: a)设计开发的变更-《工程变更申请单》、《工程变更通知单》 b)评审的结果-(设计和开发评审单》 c)变更的授权-《工程变更通知单》 d)所采取的预防负面影响的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表》 在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具体按《产品设计开发规范》执行。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注:设计和开发更改包括产品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技术性更改。 4.6 产品实现变更(IATF169498. 5.6 更改控制) 按《产品实现更改控制规范》对以下产品实现管理过程的更改进行控制: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4.3 质量管理体系4.4 领导作用5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质量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2 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7.1 资源7.2 能力意识7.3 沟通7.4 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运行策划过程8.3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产品和服务开发8.5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8.6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不合格产品和服务8.8 绩效评价9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9.2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 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注:外部供应商可以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之外的供方或兄弟组织。 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范围应形成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佰和BH-SMP-00(001)-00第1页,共2页【目的】制订质量管理标准文件的编制、修订、审核、批准、撤销、印制及保管、分发的规定规范本企业质量管理文件的管理。 【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管理文件的起草、审核、审定、发布、修订、废除与收回的部门及其职责,适用于管理文件的管理。 【责任】质量负责人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的记录结果组成的、贯穿药品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连贯有序的系列文件。 1、质量管理文件的分类: 1.1、质量管理文件包括法规性文件(标准类文件)、见证性文件(记录类文 件)两类。 1.2、法规性文件指用依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阐述质量体系的构成, 明确有关组织、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规定各项质量活动的目的、 要求、内容、方法和途径的文件。它包括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的法律法 规、政策方针、国家法定技术标准,以及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

理工作程序等规定性文件。 1.3、见证性文件指用以表明本公司实施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证实有效性的 文件,如各种质量活动和药品的记录(如图表、报告)等,记载药品购进、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质量活动、质量状况,是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明文件。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2.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公司的药品质量规定性文件,并指导、督促制度执行,以及负责见证性文件的审核。文件制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使制定各项管理文件具有合法性。 B、结合本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制定的各项文件具有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C、制定文件管理程序、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修改、作废、回收等实施控制新管理,并严格按照文件管理程序制定各项管理文件,使各项管理文件在内部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 D、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国家法定技术标准等外来文件,不得编制、修改,必须严格执行。 2.2、公司质量负责人负责审定和修订质量管理规定性文件。 2.3、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规定性文件的审批与废除。 2.4、公司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文件的印制、发布和保管。 3、各部门制定专人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审核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审核要点: 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并发布质量管理手册,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体系过程的策划和实施: 1、分配质量管理体系职能要素,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2、策划的过程分为生产运营、支持和管理,为各过程,制定并发布程序文件,确定每个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确定和提供每个过程所需的资源。 a)生产运营: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活动),包括:顾客沟通;确定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合同评审及要求的更改;顾客财产管理;交付后的活动;产品的放行;顾客投诉处理。 ——与外部供方有关的过程(活动),包括: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外部供方的沟通及要求的确定;外部供方的控制和监视;外部供方的财产管理。 ——生产过程(活动),包括:生产前准备(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编制、生产原辅料准备、放行等)。技术准备(工艺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准备、产品验收准则准备等);生产过程控制;标识管控;产品防护;中间体检验放行;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原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及产品的不合格处置、变更控制。 b)支持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意识以及培训。 ——文件和记录管理,包括:文件的建立、评审、发布、更新;外来文件管理;记录的建立、评审、更新、使用、存储、防护。 ——信息交流和沟通。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包括:资源配置;校准或检定(验证);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包括:基础设施的购进、验收、交付使用、日常保养、点检、预防性修理以及故障性检修、报废;关键生产设备的能力确认。 ——运行环境管理,包括:物理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的确定、提供和维护。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更新、知识应用。 c)管理活动 ——风险和机遇分析及措施应对,包括:识别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关方要求;风险应对以及应用。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确定、监视、评审、更新。 ——岗位、职责和权限的确定、监视、改进。 ——绩效评价,包括:顾客满意度测评;绩效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持续改进。 3、编制《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确定产生非预期的输出或过程失效对产品和顾客满意带来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4、编制过程实施所需的准则、方法、测量及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5、对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定期进行体系评审,必要时变更过程,以确保过程持续产生公司期望的结果。 6、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持续改进过程以及实现结果。 企业要保持体系和过程运行形成的文件化信息,确保过程运行有效实施。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报告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报告 (管理评审文件6 ) 一.内容提要 1. 市场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供销部) 2. 供应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供销部) 3 技术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技检部) 4. 组织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办公室) 5. 总结 二.市场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 (供销部) 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给我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由于保持架制造的技术含量并不十分高,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参与的企业日益增长,加之主机厂为了抢占市场,实施低价竞争,对其供应商施行竞价投标,致使产品的价格下滑。保持架产品属料重工轻产品,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这对成本的压力十分明显,所以质量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历来是十分敏感。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是保持架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主机厂的质量索赔也一年比一年严格,PPM值考核基数年年降低,人本公司产品系列全,单个产品每季度销售量多,要想不被考核只有做到零缺陷,但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事,随着营业额的增加带来索赔和罚款随之增加。但更重要的是顾客要求一天比一天严格,而且在过去认为是合格品,现在未必合格,在合格边缘上产品今天会被判为不合格品,所以我公司在产品检验必须执行加严的内控标准,制定加严的内控标准是2007年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编制:2007年6月28日 审核;2007年6月28日 批准:2007年6月28日

三.供应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供销部) 一.2005年钢材开始涨价,2006年达到高峰,几乎涨价1倍都多。但是汽车零部件的售价并没有涨价,反而下降。这使得公司的经营处于更加富有挑战性。保持架钢价格的上扬,促使公司的经营只能是内部节约挖潜,精打细算,任何对原材料的浪费,都会增加成本,减少效益。 二.由于山东聊城一带,基本形成全国保持架生产加工民营生产基地之一,对供方的选择有天时、地利优势,在此种形势下,我公司时时关注保持架钢价格走势,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合格供方. 编制:2007年6月28日 审核;2007年6月28日 批准:2007年6月28日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 0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3.0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0 变更类型: 4.1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4.2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4.3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4 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5.0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5.1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 5.1.1部门申请变更需填写变更申请计划表,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5.1.2申请计划表提交至所属系统主管部门。 5.2变更申请计划表的审批。所属系统主管部门对申请部门提交的变更申请计划表进行预 审批后,交质检负责人进行复审批,最后交总经理予以批准。 5.3变更对比试验(验证)申请及实施。对于批准的变更申请计划,需要进行试验(验证) 的,申请部门向系统主管部门进行变更对比试验(验证)的申请,经过批准后,申请部门实施变更的对比试验(验证)。 5.3.1对比试验实施:对比试验需至少进行三批。实施部门需汇总试验数据并写出试验总结和 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变更前后的操作方法、质量对比分析,必要时还需提供产品或成果 稳定性试验数据,以此作为最终批准变更前的数据支持。 5.3.2验证:对于批准验证的变更申请计划,由变更实施部门组织编写验证方案,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管理制度(终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对与分公司质量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保证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都使用相应文件和资料的有效版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与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控制;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作业指导书由分公司技术经营部编制审核,分管领导批准; 第五条分公司技术经营部分别负责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 第六条分公司技术经营部负责质量体系文件在本单位的二次分发管理; 第七条项目部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含顾客提供的文件; 第八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质量有关的文件使用和保管。

第三章体系文件和资料的编制程序 第九条作业指导书由分公司技术经营部组织编制; 第十条内部技术文件的编制由相关部门控制; 第十一条各部门的有关文件由本部门编制。 第四章体系文件和资料的受控标识 第十二条《质量手册》、体系程序文件、其他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在受控范围内分发的盖“受控”章,在非受控范围内分发的盖“非受控”章,无论是否受控制,均应有唯一的分发号。 第十三条所有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应盖“作废”章,并保证及时从工作场所撤出或销毁。 第十四条为法律所用或积累知识的目的保留失效或作废文件,应盖“作废”章,并加盖“保留”章。 第五章文件的分发 第十五条文件的分发主要过程有:编制分发清单,审批分发清单,按清单分发,签收。 第十六条技术经营部负责编制《文件发放清单》,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放。 第十七条工程技术部只发放一份文件至分公司,再由分公司技术经营部对文件进行二次分发。发放清单由部门负责人批准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 规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变更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0 职责: 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变更类型: 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