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由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前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平移的性质:

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②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平移前后的两条对应线段的四个端点所围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个端点共线除外)

③对应角相等,对应角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3)用坐标表示平移: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横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

(4)平移的条件:图形的原来位置、方向、距离

(5)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将原图形的各个特征点按规定的方向平移,得到相应的对称点,再将各对称点进行相应连接,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方法有如下三种:平行线法、对应点连线法、全等图形法。

以上对图形的平移定义知识的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数与式”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与式”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中考命题形势与趋势 翻阅手中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仔细琢磨“数与式”的试题发现,这部分知识多考查实数、整式、分式以及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及其简单运算和求值,另外还有一类新情境下的探索性、开放性问题也是本章的热点考题.由于数与式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围比较广,而且都是研究数学的基础知识,所以预计2010的中考中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仍注重这些容,题型除了会加大创新的力度外,还将会沿袭传统的题型. ?数与式试题的特点 与数与式有关的试题的题型一般相对来说都比较小,而且大多出现在选择与填空中,即使出现个别的解答题,一般也是靠近较前面的,好让同学们下笔就能得分,个别探索型和开放型的题目也只需同学们略动一下脑筋就能解答,一般没有偏难的题目,更没有同学们没有遇到的问题,至于,试卷中会出现一些新定义,或简单的阅读理解问题,也会让同学们一看即会明了的,总之,数与式部分的试题大多属于送分题, 同学们只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即可^ ?典型问题归类例析 专题1实数 一、知识点 1. 实数的分类:按定义来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按正、负数来分类:正实数、0、负实数. 2.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 对应的. 3.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若a、b互为相反数,贝U a+b = 0,或—=-1(a、b乒0). a a a 0 , 4. 绝对值: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a = 0 a 0 , a a 0 . 5.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实数互为倒数,即若a与b互为倒数,贝U ab= 1;反之,若ab= 1,则a与b 互为倒数.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0没有倒数. 6.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把一个数记成 a X10n的形式,这种记法叫科学记数法.注意,科学 记数法的实质是有理数的乘方,其中 1 < a v 10, n是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的正整数.近似数是指近似地 表示某一个量的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个近似数就精确到哪一位.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 数精确到某一位,那么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位数字止,所以的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7.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若x2= a (a> 0),则x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可 以符号表示为“土”;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2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8. 实数的开方运算:Va = a(a>0), Va2 = a . 9. 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 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围仍然适用. 10. 实数的大小估算与实数大小的比较:(1)数形结合法;(2)作差法比较;(3)作商法比较;(4)倒数法;(5)平方法.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 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 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 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15.二次根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完整版)初中数学《数与式》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数与式》综合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果收入350元记作+350元,那么-80元表示 。如果+7℃表示零上7℃,则零下5℃表示为 2.﹣5的相反数是______,倒数是______ 3.如果多项式3x 2+2xy n +y 2是个三次多项式,那么n= 。 4.5x a+2b y 8 与-4x 2y 3a+4b 是同类项,则a+b 的值是________. 5. 多项式2x 4y-x 2y 3+12 x 3y 2+xy 4-1按x 的降幂排列为______. 6. 三个连续整数中,若n 是大小居中的一个,则这三个连续整数的和是______________. 7.99×101=( )( )= . 8.当x_______时,(x -4)0等于______. 9.当x_________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当x 时,分式 4 1-x 有意义. 10.若最简二次根式3b b a -和22b a -+是可以合并,则a b =_______ 11.不改变分式0.50.20.31x y ++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分母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结果是 12.计算1x x y x ÷?的结果为 13.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0001m ,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4.6239910≈ (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15.李明的作业本上有六道题: (1)3322-=-,(2)24-=-(3)2)2(2-=-,(4)=4±2(5)22414m m =- (6)a a a =-23如果你是他的数学老师,请找出他做对的题是

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总结及常用公式 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 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雨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 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 等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 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某条之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7.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 b2= 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四边形定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9.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 2)·180° 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 角和等于360° 10.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 对边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推论直角 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2.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3.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 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4.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 2 关于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n=a m+n.②am÷an=am-n.③(a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①(3- )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2 b b ac a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

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数与式 专题练习题 含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数与式 专题练习题 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 A. 2 B .3 4 C .π D .0 2.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109千克 B .50×109千克 C .5×1010千克 D .0.5×1011千克 3.若|a -1|=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x 3·2x 2=8x 6 B .a 4+a 3=a 7 C .(-x 2)5=-x 10 D .(a -b)2=a 2-b 2 5.如果a +a 2-4a +4=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2 C .a ≥-2 D .a ≥2 6.在代数式2x ,13(x +y),x π-3,5a -x ,x (x -y )x ,x +3(x +1)(x -2) 中,分式有____个. 7.如图,数轴上点A ,B 所表示的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是____. 8.分解因式:8-2x 2=____ . 9.若a <6<b ,且a ,b 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则a b =____. 10.若分式x 2-2x -3x +1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 11.计算: 8+|22-3|-( 13 )-1-(2015+2)0;

12.已知x+y=-7,xy=12,求y x y +x y x 的值. 13.先化简,再求值:a2-b2 a ÷(a- 2ab-b2 a ),其中a=2+3,b=2-3; 14.观察下列等式: 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解答下列问题: (1)32016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2)3+32+33+33+…+32016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汇总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超级大全 1.1有理数 1.1.1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1.1.2有理数的分类: (1)分为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2)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而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1.1.3数轴 1.1.3.1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1.1.3.2数轴的三要素:①原点②正方向③单位长度 1.1.3.3每个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1.4相反数 1.1.4.1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做互为相反数(注:0的相反数为0 1.1.4.2相反数的意义:离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1.4.3相反数的判别 (1)若,则、互为相反数 (2)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反,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1.5倒数 1.1.5.1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b=1 ,则 a、b互为倒数)注:零没有倒数。 1.1.6绝对值 1.1.6.1绝对值的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a的绝对值记作∣a∣) 1.1.6.2绝对值的性质:∣a∣≥0 1.1.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1.7.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1.1.7.2正数大于负数 1.1.7.3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这个数就大,绝对值小的这个数就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这个数就小,绝对值小的这个数就大。 1.1.7.4作差法:两个有理数相减。若大于0,则被减数大;若等于0,则两个数相等;若小于0,则减数大。 1.1.7.5作商法:两个有理数相除(除数或分母不为0)。若大于1,则被除数大;若等于1,则两个数相等;若小于1,则除数大。 1.1.8有理数的加法 1.1.8.1运算法则:①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③任何有理数加0仍等于这个数。 1.1.8.2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即: a+b=b+a 1.1.8.3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即: a+(b+c)=(a+b)+c 1.1.9有理数的减法 1.1.9.1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1.9.2有理数减法—转化→有理数加法 1.1.10有理数的乘法 1.1.10.1运算法则:①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口诀: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的负,负正的负)②任何有理数乘0仍等于0③多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1.1.10.2乘法交换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适用,即 1.1.10.3乘法结合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适用,即

初中数学五种作图基本概念及技巧

初中数学五种作图基本 概念及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五种作图基本概念及技巧 一、基本概念 1.尺规作图:在几何里,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叫做尺规作图. 2.基本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 3.五种常用的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平分已知角;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掌握以下几何作图语句: (1)过点×、点×作直线××;或作直线××,或作射线××; (2)连结两点×、×;或连结××; (3)在××上截取××=××; (4)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或弧); (5)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6)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7)延长××到点×,或延长××到点×,使××=××. 5.学过基本作图后,在以后的作图中,遇到属于基本作图的地方,只须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 如: (1)作线段××=××; (2)作∠×××=∠×××; (3)作××(射线)平分∠×××; (4)过点×作××⊥××,垂足为×; (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尺规作图基本步骤和作图语言 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AB,使AB=a 作法: (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则线段AB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2、作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作法:(1)作射线O′A′.(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初中数学数与式

初中数学数与式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 ≠1/a (a ≠±1);B.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 ≠0时,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 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数) 整数 分数 0 实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正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a │ 2 a a (a ≥0) (a 为一切实数)

奇数:2n-1 偶数:2n (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 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 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 1×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 、b 、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 │+│x-b │ =b-a. 2.已知:a-b=-2且ab<0,(a ≠0,b ≠0),判断a 、b 的符号。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a(a≥0) -a(a<0) │a │= a x b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分式有理式 无理式 代数式

最新初中数学定义汇总

初中数学定义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义汇总 目录 第一章证明(二)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证明(三)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期中考试前内容)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第二章二次函数 (拟定期末考试内容) 第一章证明(二) 1.你能证明它们吗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第三章证明(三) 1.平行四边形 2.特殊平行四边形 说明:为配合几何推理证明的教学,现将北师大版教材中的能作为推理证明依据的公理、定理、推论等整理汇编如下:

八年级下册证明(一) 一、公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此外,等量代换可作为公理使用. 二、定理及推论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对顶角相等.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8.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九年级上册证明(二) 定理及推论 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AAS) 2.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5.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 6.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8.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9.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 数学 SHU XUE 第一章有理数 一.基本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1)正负数通常用来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不一定是负数. (3)负数<0<正数.(要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有理数"或有理数 注:了解几个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非正整数"、"非负整数". 3.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判断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4.(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的绝对值.

注:①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 ② 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没有倒数. ③ 出现"平方"、"绝对值"、"距离"等关键字的题目,一般有两个答案. 例如:平方为9的数有±3;绝对值为3的数有±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3. 注:要求能够熟练、快速、准确的求出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0除外)和绝对值.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正数 负数 0 0 0 不存在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就

叫做科学记数法. 注: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是正整数. 6(1)近似数:它是相对于精确数来说的. (2)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1.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2.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注:加上一个数等于减去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 3.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0乘任何数都得0. 4.除法法则:

中考数学专题突破十:新定义问题(含答案)

专题突破(十) 新定义问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 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 上存在一点P ′,满足CP +CP ′=2r ,则称P ′为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如图Z10-1为点P 及其关于⊙C 的反称点P ′的示意图. (1)当⊙O 的半径为1时. ①分别判断点M (2,1),N (3 2,0),T (1,3)关于⊙O 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 坐标; ②点P 在直线y =-x +2上,若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P ′存在,且点P ′不在x 轴上,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当⊙C 的圆心在x 轴上,且半径为1,直线y =- 3 3 x +2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P ′在⊙C 的内部,求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图Z10-1 2. 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 >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 ,都满足-M ≤y ≤M ,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图Z10-2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 (1)分别判断函数y =1 x (x >0)和y =x +1(-4a )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b 的取值范围; (3)将函数y =x 2(-1≤x ≤m ,m ≥0)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是t ,当m 在什么范围时,满足3 4 ≤t ≤1?

(完整版)初中数学定义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寇本义老师直线、线段、射线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两点决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5.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垂线段最短) 平行线的判断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简: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角的关系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判定 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 等腰三角形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 1.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2.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旋转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5.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6. 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

初中数学新定义问题

新罡义问题 填空題 (2016东城二模)15.定义运算“性规定匕-y) py,其中a为常数,且1*2-5,则 (2016西城二模)16.在平臣宜冷坐标系xOy中,点M的坐标为(1, 0). P是第一彖限内枉意一点,连接P0,以.若ZPOA-m- . Z/W-n-.则我们把P (m°,於)叫做点P的“职角坐标".例如,点(1, 1)的“眾角坐祈”为(45* , 90* ). ⑴点(丄,巫)的“双角坐标"为; 2 2 --------------------------------- (2)若点卩到“柏的距离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 (2016东城二模)29.定义:y是一个关于X的函数,若对于每个实数厂函数歹的值为三数x + 2, 2工十1, -5x+20中的最小直,则函数y叫做这三数的最小值函数. (1)画岀这个最小值函数的图象,并判断点/(1, 3)是否为这个最小值函数图爰上的点i (2)设这个最小值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为B ,点力(15 3),动点Af (ni ? in). ①亘接写岀△MM的面积,其直积是_________________ ; ②若以M为园心的圆经过42?两点,写出点M的坐标; ③以②中的点M为园心,以迈为半径作园.在此II上找一点P,使刊+出% 2 的值 最小,亘接写岀此最小值. (2016西城二横)29.给出如下规定,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 y),以、及两f无公?共点的图形礦和足,若在图形和叫上分别隹在卢;M (兀,必)和N(X-,兀),使得P是线段MA/的中点,则称点M和N被点P"关联”,并称点P为图形硏和圧的一个“中位点”,此 时P, M, 2三个点的坐标满足% =玉出,尹=生岂. 2 2 (1)己知点4(0?l)』(4?l)?C(3._“D(3,—2),连接AB CD. ①对于线段AB和线段CD若点力和C被点P “关联J则点P的坐标为

初中数学《数与式》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数与式》综合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果收入350元记作+350元,那么-80元表示 。如果+7℃表示零上7℃,则零下5℃表示为 2.﹣5的相反数是______,倒数是______ 3.如果多项式3x 2+2xy n +y 2是个三次多项式,那么n= 。 4.5x a+2b y 8 与-4x 2y 3a+4b 是同类项,则a+b 的值是________. 5. 多项式2x 4y-x 2y 3+ 12 x 3y 2+xy 4-1按x 的降幂排列为______. 6. 三个连续整数中,若n 是大小居中的一个,则这三个连续整数的和是______________. 7.99×101=( )( )= . 8.当x_______时,(x -4)0 等于______. 9.当x_________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当x 时,分式4 1-x 有意义. 10.若最简二次根式3b b a -和22b a -+是可以合并,则a b =_______ 11.不改变分式 0.50.20.31x y ++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分母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结果是 12.计算1x x y x ÷ ?的结果为 13.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0001m ,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4.6239910≈ (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15.李明的作业本上有六道题: (1)3322-=-,(2)24-=-(3)2)2(2 -=-,(4)=4±2(5)2 2 414m m = - (6)a a a = - 23如果你是他的数学老师,请找出他做对的题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C 非负数包括正数和0 D 00 C 表示没有温度 2.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 A 、数字0也是单项式 B 、单项式-a 的系数与次数都是 1 C 、 2 1xy 是二次单项式 D 、- 3 2ab 的系数是 - 3 2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2=3×2 B 32=23 C (﹣3)2=﹣32 D ﹣32 =﹣3×3 4.如果2 2 2549x kxy y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是( )

初中数学基本概念整理

初中数学课本基本概念整理 七上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数轴: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午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幂:乘方的结果。 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是正整数) 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以及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样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幕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个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的数,结果仍相等。 七下: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初中数学《数与式》综合测试试题

C.(2m)=6m3 D.(m+1)=m2+1 ①b-a<0;②a+b>0;③|a|<|b|;④>0.其中正确的是(C) b ∴b-a<0,a+b<0,<0,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A.a=-2B.a=C.a=1D.a=2 《数与式》综合测试卷 [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2=(B) A.-2B.-4C.2D.4 【解析】-22=-4. 2.研究表明,可燃冰是一种可代替石油的新型清洁能源,在我国某海域已探明的可燃冰存储量达150000000000m3,其中数字150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C) A.15×1010B.0.15×1012 C.1.5×1011D.1.5×1012 【解析】150000000000=1.5×1011. 3.在下列的计算中,正确的是(B) A.m3+m2=m5B.m6÷m3=m3 32 【解析】m6÷m3=m6-3=m3. 4.计算|2+5|+|2-5|的结果是(D) A.-25B.-4C.4D.25 【解析】原式=2+5+5-2=2 5. 5.若a+b=4,ab=2,则(a-b)2=(C) A.0B.6C.8D.12 【解析】(a-b)2=(a+b)2-4ab=42-4×2=8. 6.已知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对于以下结论: a (第6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由题意,得b<-3<0|a|, b a 7.能说明“对于任何实数a,|a|>-a”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A) 1 3 【解析】若|a|>-a,则|a|+a>0,此时a>0. ∴当a≤0时,|a|>-a不成立, ∴反例只要是非正数就可以.

初中数学课本基本概念整理

初中数学课本基本概念整理 七年级上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数轴: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幂:乘方的结果。 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是正整数) 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以及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个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的数,结果仍相等。 七年级下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叫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叫假命题 正确性得到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定理 推理一个命题的正确性叫证明 0的算数平方根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