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课讲义(药学专业)

药理实验课讲义(药学专业)
药理实验课讲义(药学专业)

药理学实验须知

一、明确药理实验的目的要求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任务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掌握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肃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培养根据客观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初步基础,以便为实现中西医药结合作出贡献。

药理实验包括进行实验操作(有些部分可进行病例讨论)、整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等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前应作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中出现忙乱和差错。实验过程中要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培养独力操作能力,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通过实验操作要求在生理生化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固定动物和各种给药方法,掌握剂量换算和麻醉方法,学会观察记录主要生理生化指标,掌握注射器、天平、磅秤、二导生理记录仪、药理生理多用仪及描记装置等用法,掌握离体心脏、肠管、子宫和在体动物血压、呼吸及各系统药物的主要实验方法。

二、作好实验结果的处理

药理实验结果有生理记录仪等记录的曲线、测量资料(如血压、心率、瞳孔大小、睡眠时间等测量的数据)和计数资料(如动物死活数、阴性和阳性反应数等数据)等几种。要如实地准确地对观察到的数据及时加以记录,决不可想当然地用主要观想象或书本理论代替实验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实验完毕对结果分别加以整理。记录曲线要加以剪裁。注明动物性别、体重、日期、实验题目、给药剂量等。计数资料和测量资料应酌情列表或画图以便比较,使结果一目了解。

三、写好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每次实验后要求用统—实验报告本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评阅。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列出实验题目、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有时要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原理或对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略加讨论。讨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抄书。实验指导所列思考题或讨论题是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如果与实验结果无关,不必写入实验报告。最后把实验结果加以概括性总结,写成结论。结论不是单纯重复实验结果,也不应超过验证的范围任意外展,扩大讨论。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词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四、遵守实验室规则

必须保持实验室肃静,严肃认真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要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动物,防止浪费。要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实验后将仪器用具整理擦洗干净,如有损坏应报告教师。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与技术

一、动物的选择

在药理学实验中,常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动物。常用的动物有蛙、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猫和狗等。选用动物的根据是该动物的某一系统或器官能反映受试验药物的选择作用,并符合精简节约的原则。同一类实验还可选不同的动物。如离体肠管或子宫实验可选用兔、豚鼠、小鼠或大鼠,离体血管试验常选用蛙的下肢血管和兔耳血管,也可选用大鼠后肢血管及家兔主动脉条;离体心脏实验常选用蛙、兔,也可选用豚鼠;在体心脏实验可选用蛙、兔、豚鼠、猫和狗。实验用各种动物的特点如下:.

1.青蛙和蟾蜍:其心脏在离体情况下,能有节奏地搏动很久,因此常用于药物对心脏作用的实验。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对横纹肌或对神经肌接头的作用。

2.小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小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3.大鼠:需较大体型的实验动物时选用之。如药物的抗炎作用,常用大鼠的踝关节进行实验。也可用大鼠直接记录血压或作胆管插管。还常用于观察药物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4.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如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房、心脏、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菌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治疗研究。

5.兔:比较容易得到,而且驯服,便于静脉注射和灌胃。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脑内埋藏电极可研究药物的中枢作用。由于兔体温变化较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及热原检查;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6.猫:猫的血压比较稳定,而兔的血压波动较大,故观察血压反应猫比兔好。猫也常用于心血管药和镇咳药的实验。

7.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如降压药、升压抗休克药的实验。狗还可以通过训练使它顺从,适用于慢性实验。用手术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时,也常采用狗。

二、实验动物编号

狗、兔等大动物可用特殊的铝质号码牌固定耳上。白色家兔和小动物可用黄色苦味酸涂于毛上标号。如编号1—10,将小鼠背部分前肢、后肢、腰部的左、中、右部共九个区域,从右到左为1—9号,第10号不涂黄色。

三、麻醉药的选择

进行在体动物实验时,宜用清醒状态的动物,这样不但接近生理状态而且有的实验必须用清醒动物。但在进行手术时或实验时动物挣扎,为了消除疼痛或减少由挣扎而影响实验结果,必须先用麻醉药品即用麻醉动物进行实验。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和不同的动物选择麻醉药。

1、局部麻醉:以2%普鲁卡因给兔颈部皮下作浸润麻醉,可进行局部手术。

2、全身麻醉

(1) 吸人麻醉:乙醚蘸在棉球上放人玻璃罩内,利用乙醚挥发的性质,经肺泡吸收,作用快,适用于小鼠、大鼠短时间麻醉。除去乙醚后麻醉很快恢复。罩内麻醉时间不可太长,以免缺氧。乙醚麻醉初期常有兴奋现象,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致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是其缺点。乙醚易燃爆炸,使用时应避火。

(2) 注射麻醉

①戊巴比妥钠:对巴比妥类的一种,小剂量镇静、催眠,大剂量麻醉。因为动物麻醉作

用稳定,作用持续时间适中,故一般动物麻醉均可用。常用3%水溶液,一次给药可维持麻醉时间2—4小时,各种动物常用量如下:狗:iv30mg/kg。猫、兔:iv或ip中30—40mg/kg。大鼠、小鼠:ip40—50mg/kg。

②乌拉坦:对呼吸抑制作用小,作用较弱。兔、大鼠iv或ip 1—1.25g/kg。

③氯醛糖:对血压和神经反射影响小,适合于心血管药物实验。本药溶解度小,常配成1%溶液应用。狗、猫iV或ip80—100mg/kg。.也可与戊巴比妥钠或乌拉坦合用,可减少剂量。

四、药物的剂型

在动物实验中,常用的药物剂型有:水溶液、油溶液、乳剂和混悬液。

1.水溶液:是最方便,最常用的剂型。

2.油溶液:不溶于水而溶于油的药物,如挥发油、甾体化合物等,可以溶在植物油中灌胃或肌内注射。

3.乳剂:不溶于水而溶于油的药物,除可做成油溶液外,还可先加入少量乳化剂研匀,然后慢慢加水搅拌,做成乳剂。常用的乳化剂有吐温80,吐温60等。吐温80等也有助溶作用,因其本身有一定药理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

4.混悬液:对不易溶于水的,特别是水或油中都不易溶解的药物,可以将药物放在助悬液中搅拌或研磨,做成混悬液。助悬液的浓度以既能将药物悬浮,又不太粘稠为宜。一般用1—2%西黄芪胶浆剂或1—2%羧甲基纤维素(CMC),也可用35%阿拉伯胶浆或5%煮沸淀粉做助悬剂。但淀粉液易变质,不可久放。

五、药量单位、药物浓度及剂量换算

药物的重量以“克”为基本单位,容量以“毫升”为基本单位。这是衡量的公制,现将公制列表如下

药物浓度是指一定量液体或固体制刑中所含主药的分量。常用以下几种表示法:

1.百分浓度:是按照每100分溶液或固体物质中所含药物的分数来表示浓度,简写为%.由于药物或溶液的量可以用体积或重量表示,因而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浓度方法。

(1)重量/体积(W/V)法:即每100毫升溶液中含药物的克数,如5%葡萄糖即每100毫升含葡萄糖5克。此法最常用,不加特别注明的药物%浓度即指此法。

(2)重量/重量(W/W)法:即每100克制剂中含药物克数,适用于固体药物,如10%氧化锌软膏100克中含氧化锌10克。

(3)体积/体积(V/V)法:即100毫升溶液中含药物的毫升数。适用于液体药物,如消毒用75%乙醇即100毫升中含无水乙醇75毫升,相当于W/W法75%乙醇。

2.比例浓度:常用于表示稀溶液的浓度,例如1:5000高锰酸钾溶液是指5,000毫升溶液中含高锰酸钾1克;1:1000肾上腺素即0,1%肾上腺素。

3.摩尔浓度(M):一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称为该溶液的摩尔浓度。如0.1MNaCl 溶液表示1000ml中含1molNaCl。

剂量换算:

(1)动物实验所用药物的剂量,一般按mg/kg(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

液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公斤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1),以便于给药。

例:小鼠体重10克,腹腔注射盐酸吗啡100mg/kg,药液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量(m1)?

计算方法:0.1%的溶液每毫升含药物1毫克,剂量为18mg/kg,小鼠体重为18g 换算成公斤为0.018公斤,故l0ml╳0.018=0.18ml。小鼠常以mg/10g计算,换算成容积时也以ml/10g汁算较为方便。18g重小鼠注射0.18ml,相当于0.1m1/10g,再计算给其他小鼠药量时很方便。如20g体重小鼠,给0.2ml,以此类推。

(2)在动物实验中有时须根据药物的剂量及某种动物给药途径的药液溶量,然后配制相

当的浓度以便于给药。

例:给兔静注苯巴比妥钠30mg/kg,注射量为1ml/kg,应配制苯巴比妥钠的浓度是多少?

计算方法:30mg/kg相当于:1ml/kg,因此1ml药物应含30mg药物,现算成百分浓度1:30= 100:x,x=3000mg=3g,即l00ml含3克,故应配成3%的苯巴比妥钠。

习题:

1.给体重2.2kg的兔子注射30mg/kg的尼可刹米.注射液浓度为10%,应注射多少毫升?

2.大鼠口服双氢氯噻嗪剂量为5mg/kg,规定灌胃所需药液量为2.5ml/100g应配制的浓度是多少?

3.硫喷妥钠注射剂每支0.5g,免体重1.8kg,静注硫喷妥钠剂量为100mg/kg容量为1m1/kg,该药0.5g应配成多少ml?注射的药量是多少m1?

六、动物捉拿及固定方法

1.小鼠

右手抓住其尾,放在台上或鼠笼盖铁纱网上。然后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向前抓住其颈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和掌部夹住其尾固定在手上,另—抓法是只用左手,先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小鼠尾巴后用手掌及小指夹住其尾巴,再以拇指及食指捉住其颈部皮肤。前一方法易学,后—方法稍难,但便于快速捉拿给药。

2.兔

用手抓起它脊背近后颈处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如家兔肥大应再以另一手托住它的臀部,将吃重点承托手上。

将兔作仰卧时,—手仍抓住颈皮,另一手顺其腹部扶摸至膝关节,压住关节,另一人用绳带捆绑兔的四肢。使兔腹部向上固定布兔子手术台上头部则用兔头固定夹固定。

3.大鼠以右手或持夹子抓住鼠尾,左手戴上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鼠身作防护,握住其整个身体,并固定其头骨防止被咬伤,注意不要握力太大。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根据实验需要可固定于大鼠固定笼内或用绳绑其四肢固定于大鼠手术板上。

4.豚鼠以右手抓住豚鼠头颈部,将其两前肢夹在豚鼠头与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整个抓住颈胸部(不要抓得太紧以免室息),左手抓住两后肢,使腹部向上,而后进行操作。

5.狗

绑狗嘴法:先将绳子绕过狗嘴,在嘴上部打一活结。再绕到嘴下部打结,最后绕到颈后打结固定,才能避免绳子脱掉。

固定法:急性实验时,将麻醉狗固定在于术台,四肢绑上绳带。前肢的两条绳带在狗背后交叉,然后将对侧前肢压在绳带F面,再将绳带接紧缚在手术台边缘楔子上。两下肢绳带随下肢平行方向拉紧,缚在手术台边缘楔子上。头部用狗头夹或绳带扎其上颌固定之。七、给药方法

1.蛙的皮下有数个淋巴囊,注入药物易吸收。一般以腹淋巴囊作为给药途径。蛙(或蟾蜍)淋巴囊注射法。注射方法:一手抓住蛙,固定四肢将腹部朝上,另一手取注射器,将注射器针头从蛙大腿上端刺人,经过大腿肌层人腹壁肌层再浅出人腹壁皮下进入腹淋巴束,然后注入药液。因为针刺经过肌层,因此当拔出针头时刺口易于闭塞,可避免药液漏出。注射量:0.25-1.0ml/只。

2.小鼠

(1)灌胃法:用左手仰持小鼠,使其头颈部充分伸直,但不宜抓得过紧,以免窒息。右手拿起连有小鼠灌胃管的注射器,小心自口角插入口腔,再从舌背面紧沿上颚进入食道,注入药液。操作时,应避免将灌胃管插入气管。灌注液量:0.1—0.25m1/10g。

(2)皮下注射法:两人合作,一人一手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另一手抓住鼠尾。另一人注射药物。注射部位在背部皮下组织。如一人操作时,左手抓鼠,右手将抽药液的注射器针头(不宜太粗,宜用5—6号针头)插入颈部皮下或腋部皮下,将药液注入。注射量每只不超过0.5ml。

(3)肌肉注射法:小鼠固定同上,将注射器的针头刺人小鼠后肢大腿外侧肌肉,再将药注入。注射量:每腿一般为0.1ml。

(4)腹腔注射法:左手持鼠,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左或右侧(避开膀胱)朝头部方向插入。直先刺入皮下,经2—3mm再刺入腹腔,此时针头与腹壁的角度约45度。针头插入不宜太深或太近上腹部避免刺破内脏。注射量一般为0.1—0.25ml/10g。

(5)尾静脉注射法:将小鼠放人特制园筒或倒置的大漏斗(或乳钵)下,将鼠尾用电灯温烤或浸入40—50℃温水中半分钟使血管扩张。将鼠尾拉直选择一条扩张最明显的血管,用拇指及中指拉住尾尖,食指压迫尾根保持血管瘀血扩张。用吸取好药物注射器的小注射针头(4号或5号针头)插入尾静脉内,缓慢将药液注入。如果针头没有插入静脉,推阻力,而且局部变白,此为药液注入皮下表现,应重新穿刺。因此尾静脉注射时必须从近尾端静脉开始,这样可以重复注射数次。注射量:一般为0.1—0.25m1/10g。

3.大鼠

(1)灌胃法:左手戴防护手套握住大鼠头骨部,或同时压在桌上固定之,右手将连有注射器的塑料导管或磨平针头从其口角处插

入口腔,然后再进入食道。避免将导管或针头插入气管。灌注量不超过2ml/只。

(2)腹腔注射法:同小鼠。

(3)静脉注射法:麻醉后大鼠可从舌下静脉给药。清醒动物则从尾静脉给药,要充分加温使尾静脉扩张,注射才易成功。

4.豚鼠

(1)灌胃法:类似大鼠。

(2)静脉注射法:从耳静脉注入,方法同兔耳,但注射有时较难成功。必要时在麻醉状态下作颈外静脉或股静脉切开注入。

5.兔

(1)灌胃法

如用兔固定箱,—人可操作。右手固定含嘴(张口器)于兔口中,左手插导尿管。如无固定箱,需两人合作。一人左手固定兔身及头部,右手将含嘴插入兔口腔并压在兔舌上。另—人取合适的导尿管从含嘴中间小孔插入食道约15cm左右。将导尿管口放入一杯水中,如不见气泡表示导尿管插入胃中。然后将药液慢慢注入。最后注入少量空气,使导管中残存药液全部灌入胃内,灌毕后先将导尿管慢慢抽出,再取出含嘴。服药前实验兔要先禁食为宜。灌胃量:一般不超过20ml。

(2)耳静脉注射法

如两人合作,一人固定兔身,如一人操作则用兔固定箱,选用耳缘静脉,剪去粗毛,用手指轻弹耳壳,使血管扩张,以手指于一耳缘根部压住耳缘静脉,待血管明显充血后,取抽好药液的注射器,从静脉近末梢处插人血管。如见到针头在血管内,便以手指将针头与兔耳固定之,不让针头滑动。放开耳根静脉手指压力,即可注入药液。如系注入血管内则通顺无阻,并可见到血液被药液冲走。如注射在皮下则耳壳肿胀。注射完毕,用手指按在针眼上,然后将针尖抽出,并继续用指指或加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注射量:0.5—2.5ml/kg。

6.狗

(1)灌胃法将木制含嘴横放在狗上下门牙后固定,将导尿管自含嘴的小孔插入食道。将导尿管口置入水中,如无气泡,表示已插入食道;然后将药液注入,最后注入少量水,将导管中残存的药液冲入。

(2)静脉注射法

常用的注射部位是后肢小隐静脉,该血管从后肢外踝后侧走向外上侧。也可用前肢皮下头静脉,在脚爪上方背侧正前位。静注时先局部剪毛,一人用手抓紧腿使血液回流受阻。此时可看出血管走向,另一人随即将药液注入静脉。

八、取血方法

1.小鼠和大鼠

(1)尾尖取血:这种方法适用于采取小量血样,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均适用。取血前宜先使鼠尾血管充血,室温低时可用灯照射片刻即可,然后剪去尾尖,血即自尾尖流出。

(2)球后静脉丛取血:用左手抓住鼠的颈背部,拇指及中指抓住头颈部皮肤,食指按于眼睛后使眼球轻度突出,眼底球后静脉丛就郁血。右手取一特制的玻璃吸管或连注射器的粗钝针头,做血象检查时可用血细胞吸管,沿着内眦眼眶后壁刺入。穿刺时吸管应由眼内角向喉头方向前进约4—5mm,轻轻转动再缩回,血液自然进入管内,在得到所需要的血量后,抽出吸管或注射针头。

(3)心脏取血:左手抓住鼠背及颈部皮肤,右手持住射器,在心尖搏动最明显处刺入

心室,抽出血液。也可以上腹部刺入穿过横膈膜刺入心室取血。动作宜轻巧,否则取血后动物可能死亡。

(4)断头取血:如在实验结束时取血,可剪去鼠头或剪断一侧颈总动脉,收集自颈部流出的血液。

2.兔和豚鼠

(1)兔耳缘静脉取血:局部去毛,用电灯照射加热或用酒精或二甲苯棉球涂擦,使静脉扩张,再以石蜡油涂擦耳缘,防止流出血液凝固,用粗针头将静脉刺破或刀切小口后让血自然滴入已放抗凝剂的试管中。

(2)心脏取血:将动物仰卧,以左手拇指在胸骨一侧,食指及中指于胸骨另侧固定心脏,在心尖搏动最明显处将针与胸壁垂直刺入胸腔,当持针手感到心脏搏动时,再稍刺入即入心脏,然后抽出血液,取血时,针头宜直入直出,勿在胸腔内左右探索。

3.狗

(1)前肢皮下头静脉取血:剪毛后,助手压迫血管上端或用橡皮带扎其上端,以左手二指固定静脉即可用注射器针头刺入取血。

(2)后肢小隐静脉取血:血管部位已在静脉注射法中描述,取血方法同前肢皮下头静脉。

附:药理实验设计基础知识

(一)药理实验方法

药理学的动物实验按机体水平不同可分为整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具体可分为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整体动物和无损伤动物等水平的实验。按动物实验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实验(2天以内)、亚急性实验(1—4周)和慢性实验(2-6个月或更长时间甚至整个生命期)。急性实验法又可分为离体组织器官法和活体解剖法,如离体蛙心灌流即是离体组织器官法,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即是活体解剖法。急性药理实验持续时间短暂,条件简单,容易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并有可能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直接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动物在实验后一般不能存活,也无须无菌条件。亚急性及慢性实验通常需先制造动物疾病模型,即采用人工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致病因素(机械、化学、生物和物理)作用下,造成动物的组织、器官或全身的一定损伤,复制成与人类疾病相似的动物疾病模型。然后给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药物的作用和观察的指标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设计

1.设计原则

(1)对照原则:是使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加实验因素时和无实验因素时)的非处理因素处于相等状态,其结果是实验误差得到相应的抵消或减少。形式上有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等。

(2)随机原则:保证被研究的样本是由总体中任意抽取的,即抽取时要使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抽取,以减少实验误差和人为因素干扰。

(3)均衡原则:必须使实验组中的非处理因素和对照组中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突出实验的处理因素,减少非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4)重复原则:重复可消除偶然性造成的误差,样本越多,次数越多,结果越客观真实,误差越小。但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选取的样本数目有一个估计,要增强实验的敏感性来减少样本数量。

2.剂量的确定

(1)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在观察一个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多大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

①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②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

③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相似的已知药物,特别是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相似的药物的剂量。

④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

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做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

⑤用大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1/5—1/2,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⑥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一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剂量,如是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少。如以犬为例:6个月以上的犬给药量为1份时,3—6个月的给1/2份,45—89日的给1/4份,20—44日的给1/8份,10-19日的给1/16份。

⑦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给药途径不同,所用剂量也不同,如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

(2)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s体重应给予的药液量(m1数),以便给药。

例1: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 ?

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浓度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1)。

例2:给体重23g的小鼠注射盐酸吗啡15mg/kg体重,溶液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m1) ?

计算方法:小鼠每kg体重需吗啡的量为15mg,则0.1%盐酸吗啡溶液的注射量应为15ml/kg体重,现小鼠体重为23g,应注射0.1%盐酸吗啡溶液的用量:15×0.023=0.345(m1)。

(3)人与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人与动物之间,以及不同种类动物之间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别很大。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动物单位体重的用药量比人要大。人的各种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

用于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用药剂量换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基本原则都是根据体表面积来折算。但是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有些计算比较繁琐,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仅介绍两种常用的、简便的换算方法。

①按人与各种动物以及各种动物之间用药剂量折算系数表换算:当已知A种动物每kg 体重用药量,欲估算B种动物每kg体重用药剂量时,可根据表4查出折算系数(W),再按下式计算:

B种动物的剂量(mg/kg) = W×A种动物的剂量(mg/kg)

例如,已知某药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20mg/kg (20g小鼠用0.4mg),需折算为家兔用药量。查A种动物为小鼠,B种动物为兔,交叉点为折算系数W=0.37

家兔用药剂量为:0.37 ×20mg/kg=7.4mg/kg ·

1.5kg家兔用药量为:7.4mg/kg× l.5kg=11.1mg

表4 每公斤体重剂量折算系数表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 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 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传统的DNA扩增法是分子克隆法,需经过DNA 酶切、链接、转化等步骤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然后导入细胞中进行扩增,再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筛选,操作复杂,耗时。PCR技术灵敏度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06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 1.小鼠正规的LD50实验对给药途径、给药容量和观察内容有何要求? 答: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口服每次不超过40ml/kg,皮下、腹腔、静注不超过0.5ml/只。 观察动物各方面的反应,包括动物体重变化、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等。对濒死及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必要时,对病变的器官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期限一般为14天,如果毒性反应出现较慢,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对中药新药进行药效实验时,对受试药有何要求? 答:所用的中药材要经过生药学鉴定,确定中药品种、产地及药用部位。加工炮制品种,炮制方法应合理。受试药物的提取工艺应基本稳定,处方固定,质量稳定、工艺、质控指标恒定后的中试产品。 3.有15只小鼠,请根据下例随机数列将其随机分成3组。 58,71 ,96,30,24,18,46,23 ,34,27, 85,13,99,24,44,48,18,09,79,49 答:A: 1, 7, 9, 11, 12 B: 2, 8, 15, C: 3, 4, 5, 6, 10, 13, 14 48/7=6 18/6=0 调整后: A: 1, 7, 9, 11, 12 B: 2, 8, 15, 13, 14 C: 3, 4, 5, 6, 10 3.请列举两种过氧化损伤涉及的疾病,三种检测过氧化损伤的指标(不必说明具体测试方法)? 答: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组织脂褐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 5.理想的动物“证”的模型应具备哪些要素?应用现有“证”的动物模型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症状、病理变化与临床证型相似。2.病因相似。3.代表方药治疗后可纠正上述病理生理变化。4. 有客观指标指标的敏感性、重现性、定量或半定量。用两种以上模型,互补欠缺,下结论避免片面。 三、计算问答题 1.下例两组资料是否可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如不行请说明理由,如行,请说明差异是否显著。(10分) 资料1: A: 126,135,182,145,137,178,156,153 151.5±20.1 B: 130, 132, 142,141,120, 148,129,146 136.0±9.7 不能,方差不齐 资料2: A:18.50, 10.85, 19.50, 11.21, 9.15, 11.63, 11.30, 10.70, 11.05, 10.25, 6.62 11.89±3.79 B: 7.58, 6.67, 7.85, 14.42, 6.92, 15.51, 7.87, 6.89, 7.52, 5.85, 6.35 8.49±3.27 不能,偏态 5.某中药提取物剂量按80mg/kg给重180-220g/只大鼠口服有降血压作用,现要用重12kg 左右犬进行相同的药效实验,请计算其等效剂量。(8分) 答:80mg/kg/5=16mg/只大鼠 16mg/只×17.8=284.8mg/犬 (284.8mg/犬)/(12kg/犬)=23.7mg/kg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 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 .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 1% , 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 ?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实验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药理实验

实验一常用动物的捉拿与给药方法 【实验目的】 1、了解小鼠的饲养方法 2、练习并掌握小鼠的捉拿与给药方法 【实验材料】 1、器材:鼠笼、饮水瓶、大烧杯、托盘天平、灌胃器、注射器、棉签 2、药品: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75%酒精 3、动物:小白鼠,20~30g 【实验方法】 1、捉拿与固定:用右手捉住鼠尾,将其提起置于鼠笼或者粗糙平面上,向后轻拉鼠尾,用左手的拇指和 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及颈背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以小指夹住小鼠尾巴即可。 2、给药法 ⑴灌胃:将小鼠固定,口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针,先从口角处插入口腔,再沿上颚轻轻插入食管。一般给药剂量0.1-0.3ml/10g。 ⑵腹腔注射:将小鼠固定,右手持注射器自下腹部一侧刺入皮下后,再刺入腹腔,缓慢注入药物。一般给药剂量0.1-0.3ml/10g。 ⑶皮下注射:两人合作,一人左手抓住小鼠头部,右手拉住小鼠尾巴固定小鼠,另外一人用左手提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注入药物。一般给药剂量为0.1-0.2ml/10g ⑷肌肉注射:最好两人合作,一人固定小鼠,另外一人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后肢外侧肌肉,回抽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一侧给药剂量为0.02-0.05ml/10g。 ⑸静脉注射:一般采用尾静脉注射。将小鼠固定,使尾巴露出来,在50℃热水中浸泡或者用75%酒精擦拭尾巴,使血管扩张,左手拉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从鼠尾巴末梢开始进针,注入药液。一般给药剂量为0.1-0.2ml/10g 【心得体会】 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 4、器材:大烧杯、托盘天平、灌胃器、注射器、棉签少许 5、药品:10%硫酸镁溶液、5%氯化钙溶液、苦味酸溶液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石菖蒲的镇静作用 【目的】 1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的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改变,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 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石菖蒲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其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小鼠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观察药物的镇静作用。 【动物】小鼠6只,实验前禁食12h o 【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水煎液,生理盐水 【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电子称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杯。 【方法】将6只动物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灌胃石菖蒲水煎液(连续 两天),丙组灌胃地西泮1次,0.2ml/10。给药后1小时各组动物放入小动物自主仪,先适应2分钟,再记录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结果】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药理 与临床.1999.15 (30: 19 [2] 刘新民.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研究.1992. (4): 57 [3] 吴启端,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2006,17 (6) :477-480 实验二、石菖蒲对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 【目的】 1、学习小鼠跳台原理和操作,正确运用跳台实验仪器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 2、观察石菖蒲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疗效作用。 【原理】鼠跳台实验装置由DT-200小鼠跳台测试箱和DT-200小鼠跳台测试仪组成。测试箱由6个小房间构成,一次可同时试验6只动物,每个小房间有一橡皮台,箱底是可通电的 铜栅,在训练期通电小鼠跳下平台在箱底不断被电击,这个过程中小鼠获得记忆,24 h后测 试时观察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和 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比较各组老鼠记忆保持的 能力。 戊巴比妥钠能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的作用,能够促进学习记忆。本实验以小鼠跳下潜伏期及5min内错误次数作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学习

药理实验指导

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回苏灵为中枢兴奋药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g,同一性别。 0.04%回苏灵溶液 【方法与步骤】 动物称重,标记。每鼠给药剂量均为8mg/kg。甲鼠灌胃给药,乙鼠皮下注射,丙鼠则为腹腔注射。仔细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下各鼠的潜伏期和最终结果。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4,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三种给药途与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和作用程度,最好能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三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药,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筛选保肝药物。 【材料】小鼠2只,四氯化碳原液,0.36%戊巴比妥钠。 【方法与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在试验前24h,分别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原液和生理盐水0.1ml/只。 2.2只小鼠分别ip戊巴比妥钠30ml/kg。 3.观察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情况,记录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试验结束后,解剖小鼠,比较2只小鼠的肝脏外观有何不同。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5,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不同肝脏状态对药物作用影响,最好能进行分析。 实验四药物的抗电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对电惊厥的保护作用。 【原理】以一强电流刺激小鼠头颅可引起全身强直性惊厥,若药物预防强直性惊厥发生,可初步推测该药有抗癫痫大发作的作用。 【材料】小鼠3-4,体重18~22g,雌雄不限。钟罩、天平、注射器,药理生理多用仪。 0.5%苯妥英钠溶液,0.5%苯巴比妥钠溶液。

药理实验

[键入公司名称] [键入公司地址] [键入电话号码] [键入传真号码] 2010/12/5华西药学院08级四班钱明春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糖尿病新药研究计划书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其中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一、靶点选择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近年来在肥胖及糖尿病(DM)发病机制研究中被逐渐重视的一种促进脂肪酸合成的酶,其处于脂肪和糖代谢的一个交汇点,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ACC有可成为将来DM治疗的新靶点。 一、ACC的生物学特性 ACC是脂肪酸合成限速酶,它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反应,即ACC合成丙二酰CoA(MA),然后MA在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作用下进一步合成长链脂肪酸。产物MA还能够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阻止长链脂肪酸转移至线粒体内膜,减少脂肪酸的氧化。ACC通过这两种途径促进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并减少其氧化[1]。ACC存在于胞液中,有单体和多聚体两种形式,单体无活性,多聚体催化活性比单体高10~20倍,受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REBPlc)的调节[2]。ACC有2种亚型,ACC1主要分布在脂肪合成、储存的器官和组织,如肝脏、脂肪、胰岛和下丘脑;而ACC2主要分布在脂肪分解的组织即骨骼肌和心肌。 二、ACC在体内的调节 最近研究表明,ACC受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调节,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调节ACC 活性的主要物质,可以使ACC磷酸化,抑制ACC的作用[3] 。而蛋白磷酸化酶2则使ACC去磷酸化,激活ACC。当细胞接受刺激或能量消耗增加时,细胞内AMPK含量增加,使ACC磷酸化增加而活性降低,进而减少脂肪酸合成并提高脂肪酸的氧化量,以适应能量增加的需求。当机体内能量储存增加或能量需求减少时,体内胰岛素含量升高,增加脂肪酸的合成从而促进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胰岛素能通过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使磷酸化的ACC去磷酸化而使ACC 恢复活性,而胰高血糖素能激活AMPK使ACC磷酸化而降低其活性。NogalskaA等[4]发现,在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随着瘦素浓度的升高,ACCmRNA表达逐渐降低,瘦素对ACC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与抑制ACC上游调控因子sREBPlcmRNA表达有关。另外,三碘甲状腺氨酸、柠檬酸、异柠檬酸、辅基生物素以及芳香烃类及其衍生物均有一定调节ACC活性的作用。 三、ACC的作用与能量代谢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 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

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药品与试剂 10%硫酸镁溶液,苦味酸 实验内容 1.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镁的症状。 2.小鼠灌胃给予硫酸镁的症状。 实验步骤 1.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1,2号),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2.1号小白鼠从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1ml/10g体重,给2号小白鼠以同样剂量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供自学助考班用)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 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

药理实验指导43252

药理实验指导 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3)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重复性 (2)对照性 (3)随机性 三、药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动物 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 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的实验动物 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质量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物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选用的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 原则。 蛙和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 小白鼠: 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 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 系动物。7.喜居于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9. 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效价。

药理学实验(一)

(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的差异 原理:影响药物的因素有药物的给药剂量,当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效应也随之增加。但这一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制的,当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药物的效应恒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当药物剂量过大时,可致中毒或死亡。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1ml注射器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 动物:小白鼠3只 方法:取小鼠3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3组,各鼠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尼可刹米溶液(1#:2.5%尼可刹米溶液0.15ml/10g;2#: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3#:2.5%

尼可刹米溶液0.05ml/10g),观察潜伏期、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1、小鼠对尼可刹米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急促,反射亢进,震颤,惊厥,死亡等。 2、比较各鼠表现出来的药物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快慢。 思考:本实验结果对药理实验和临床用药有何启示? (二)安定抗尼可刹米惊厥的作用 目的:观察安定对尼可刹米中毒动物的解救作用 原理: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可清除病理性中枢兴奋状态。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0.5ml注射器、1ml

注射器、大烧杯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0.5%安定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2只 方法:取小鼠2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2组。1#腹腔注射0.5%安定溶液0.05ml/10g,2#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各鼠均腹腔注射 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观察两鼠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使用剂量的准确性 思考:安定为什么能解救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 (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西藏大学12级护理本科班雷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确定药物在作用部位能否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 4.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②研究开发新药;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6.药理学实验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②实验治疗学方法;③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8.药理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差异性。 选择性产生的原因:①药物分布不均匀;②组织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③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根本原因)。 选择性的意义:①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副作用少,应用范围窄;②选择性低,针对性弱,副作用多,应用范围广。 10.治疗效果(疗效):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1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13.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14.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5.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16.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生物利用度:是表示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是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 18.不良反应:药物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按其性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停药反应。三致反应包括致畸胎、致癌与致突变,均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19.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20.效价: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可用理化方法检测,也可用生物检测方法测定;或生物制品活性(数量)高低的标志,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 21.最大效应(效能):是指药物分子引起生理反应的能力,不同药物引起的反应不同,准确地说应称为内在效能或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

药理实验

实验一抗炎药物对大鼠发热反应的影响 【目的】 熟悉致炎物质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模型制作方法和进一步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抗炎作用 【原理】 发热反应大多是各种致热因子作用于机体,产生和释放热原,并进一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调温起步点提高,体温相应升高,因此,实验室常用有关的刺激因子激活产生内热源。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COX-2)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E)的合成,阿司匹林为PGE的合成抑制剂。 【实验材料】 动物:4只大鼠 药品:1%阿司匹林0.9%生理盐水 器材:注射器,肛门温度计,固定器 【步骤】 1.取大鼠四只编号,称重(150-200g最适宜)一只对照组,三只实验组,用肛门温度计测量体温(肛门表面涂上凡士林,插入2cm,放置3到5分钟后读取读数),记录下正常体温(大鼠正常体温范围36.6-38.3℃) 2.将伤寒内毒杆菌用生理盐水配置后,给大鼠50ugl/kg腹腔注射后,将大鼠固定在箱内 4.1 h后大鼠测体温(此时发热最高温[1],上升约0.99-0.93度,此时发热模型已造成) 5.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实验组注射阿司匹林10ml/kg,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肛温,共3次,对比发热温度,计算下降值 兔号正常体温发热体温差值 1h 2h 3h 1h 2h 3h 1 2 3 4 【注意事项】 1.大鼠体重以100-200g最适宜,正常体温范围在36.6-36.8度之间 2.注射细胞内毒素后,发热大鼠大部分出现寒颤,战栗,树毛等症状。 3.进行体温实验时必须考虑动物的活动情况,如果把动物长时间捆绑,体温可显著降低,当动物挣扎时可使体温升高,因此需要把动物固定在木盒内,以限制多于的活动。 4.实验环境的温度能明显影响发热反应速度和强度,低温对动物的发热比常温环境中强而持久,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常使室温保持在偏低水平(20-25),而当前的11月份的天气满足这一条件。 【思考题】 为什么先注射阿司匹林再注射内毒素造模? 1.先给药后造模可以看做是预防性给药,先造模后给药可以看做是治疗性给药,也有关于, 药物起效时间和造模起效时间的考虑 (1)阿司匹林半小时至2小时内达到峰值[1]

中药药理与药理实验方法

中药实验遵循原则: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药新制剂功能与主治的现代医学概念,选择药理试验方法中药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 主要药效1观察指标(1)择特异性强、(2)敏感性高、(3)重现性好、(4)客观、(5)定量或半定量 2给药剂量及途径 1.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高,中,底>,2对照组;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 一般药理研究(一)神经系统(二)心血管系统(三)呼吸系统 毒理研究一急性毒性试验1,最大给药量试验2,LD50测定:二长期毒性试验1动物;啮齿类(大鼠,每组20~40只,最长6个月),,非啮齿类(狗,猴..每组至少6只,,不超过9个月)2.剂量:一般应设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 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药理作用:(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抗心肌缺血性损伤。(2)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肌代谢。3)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担。 2.心肌缺血动物模型(1)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模型:(2)结扎(犬、猪)左冠状动脉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3,观测指标: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七个休克类型:失血性休克(狗、猫).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猫“脉微欲绝模型”。)、、过敏性休克(小鼠)、神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闭性休克 2 观察指标,,,血压高低,,动物死亡率 治疗高血压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DOCA(去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 治疗中风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I.治疗脑出血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降低颅内压试验,橄榄油导致的家兔脑水肿模型 2.治疗脑出血试验,(1)SHR/SP自发性大鼠脑出血模型:(2)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3)动物脑血肿模型 Ⅱ治疗脑缺血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四脑动脉阻断致全脑缺血模型:(2)三脑动脉阻断致全脑缺血模型:(3)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放血致全脑缺血模型:(4)小鼠断头缺血法:(5)局灶性脑缺血(阻断大脑中动脉)模型: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主要药理作用: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1.镇咳作用试验:(1)化学刺激致咳法:如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2)电刺激引咳法:猫狗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咳法 2.祛痰作用试验(1)气管内酚红排泌量法、(2)大鼠气管排痰量法(毛细玻管法)。 3.平喘作用试验(1)整体动物平喘试验:用豚鼠(2)离体气管试验:用豚鼠 治疗痛经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对痛经动物模型:(1)大鼠痛经模型:(2)小鼠痛经模型:雌性小鼠。催产素.观察扭体反应次数。(3)MPGF2α致大鼠离体子宫痉挛模型: 2.对子宫影响的试验:(1)离体子宫试验;(2)在体子宫试验。 3.镇痛试验; 4.抗炎试验; 5.大鼠子宫微循环试验。 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一.消化、吸收及运动机能试验: (1)胃液分泌试验:(2)肠道葡萄糖吸收试验(3)碳末胃肠推进运动试验: 观察指标;耐寒机能试验,抗寒冷实验;耐缺氧实验;抗疲劳试验 常用药物;大黄,玄明粉,番泻叶,甘兰,猪油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1)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 (2)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3)利血平性胃溃疡模型:(4)消炎痛致溃疡模型:(5)盐酸性胃溃疡模型:(6)胃粘膜损伤模型:(7)阿司匹林致胃溃疡模型:2.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1)乙酸灼烧型胃溃疡模型:(2)乙酸注射法致胃溃疡模型:(3)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模型: 观察指标;出血点,出血面积, 治疗水肿(急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观察指标:(1)蛋白尿;(2)血尿素氮、肌酐;(3) 肾脏病理形态。 治疗肾功能衰竭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1)甘油所致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2)庆大霉素所致ARF模型: 2.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1)肾脏大部分切除法致大鼠慢性肾衰模型(4)冷冻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CRF)模型:(5)电灼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CRF)模型: 3观察指标:血尿素氮、肌酐; 治疗骨折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建立骨折动物模型,观察指标:(1)X-线检查,(2)抗折强度检查。(3)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4)3H-TdR放射自显影检查, 2.鸡胚股骨的培养试验:观察指标:(1)股骨的长度(mm),计算增长值及重量。 治疗痹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大鼠佐剂性多发性关节炎模型:给药时间及观察指标: ①观察药物对原发病变的影响:②观察药物对继发性病变的预防作用:③观察药物对继发病变的治疗作用: 治疗消渴证(糖尿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2.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降血糖试验(1)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2)链脲霉素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3)链佐霉素诱发大鼠高血糖模型:(4)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动物模型:(5)氨基葡萄糖性高血糖动物模型:6)胰腺次全切除法致大鼠高血糖模型7遗传性自发性高血糖模型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其主要用途 小鼠:小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小鼠适合用于需要用大量动物的试验。 大鼠: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大鼠无胆囊,利胆作用;降压药及检测升压物质;发热病理模型;踝关节肿模型。 豚鼠:研究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抗过敏反应药物;地鼠:肿瘤学研究;中国地鼠的真性糖尿病。 家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角膜炎症模型及角膜瘢痕模型;解热药物和检查热原。 猫:血压稳定,研究降压药;研究镇咳物。 狗:高血压的实验治疗;药物长期毒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狗和猫都是研究降压药物较理想的动物。 青蛙和蟾蜍:研究药物对心脏的作用;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来观察药物作用。 猴:研究避孕药;镇痛药的依赖性及戒断症状。 树鼬:现已用于化学致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猪:烧伤和烫伤;研究降血糖药物。 鸡、鸽、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鸽和猫是检测强心甙作用强度;鹌鹑作高脂血症造型。

药理学实验指导

2实验报告的写作 2.1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主要内容等。如“心得安对麻醉犬的降压作用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小鼠局麻作用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等。 2.2实验目的 2.3实验方法 2.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2.5讨论 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 2.6结论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第二章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药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发新药和评价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生物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必须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