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小说的文学性分析

阿加莎小说的文学性分析
阿加莎小说的文学性分析

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研究

1)缘起及意义

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侦探小说曾被翻译成103个国家的文字,其累计总印数居世界图书品种发行量第二位(第一是《圣经》,第三是《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而其又被多次诠释为电影游戏等多种形式。我平时也十分喜欢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为何其会风靡全球并俘获读者的心呢?相信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文字方面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下面我将就其意义作一些探讨。

2)侦探小说概述

侦探推理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体体裁,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侦探小说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智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解破犯罪(多是凶杀)的疑案。它的结构、情节、人物、甚至环境都有—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一种程式文学。由于传统侦探小说中的破案大多采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推理小说。

3)部分作品的分析

《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相关信息: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公认的三大奇书是《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而《无人生还》是阿加莎笔下最成功的小说,全球销量超过一亿册。原作出版于1939年。

内容介绍:

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印第安岛上。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罗杰斯夫妇俩。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众人正在惶恐之际,来宾之一忽然死亡,噩梦由此开始了。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都发现了一首关于小人偶相继死去的儿歌。

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瓶就会少掉一个。一时之间,人人自危,都希望能找出一个办法拯救自己的生命……

内容评析:

首先作者自己在《自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它很难写,可是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际。有十个人要相继死去,而又不能写得太荒唐,或者使谋杀者显得一目了然。我是经过大量的策划之后才写成的,我对自己写成的这本书感到高兴。它条理清晰、直截了当,虽然有重重谜团,但却有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事实上,为了解释,它应当有个尾声。这本书的反映很好,对他的评论也不错。不过真正感到高兴的却是我自己。因为我比任何评论家都清楚写这本书的艰难。”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构思这样一篇小说是十分困难的。开篇就描述八个人各自的旅途中读信的情况,却来自不同的发信人,被引导到了同一个地方,悬疑气氛在开头就被渲染开来。但当人们逐渐友好起来时,却从“大家的情绪都好多了。他们开始比较自由和友好地相互交谈。”到“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它是那样的突如其来、毫无感情、有些刺耳……”当一台留声机的声音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时,当人们面临死亡时,一幕幕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将他们的性格以及紧张程度甚至当读者重读作品知晓的凶手的伪装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下为截取的两段)

A(发现留声机后)

阿姆斯特朗医生如释重负地说:“我觉得,这是一个丑陋、残酷的恶作剧。”

法官沃尔格雷夫的声音虽小但却很清楚:“这么说你觉得这是个恶作剧是吧?”

医生瞪了他一眼反问道:“那还能是什么?”

法官用手轻轻地摸了摸上唇说:“此时此刻我还不打算发表什么见解。”我的赏析:这里其实为后文揭示法官的真实身份作了铺垫,小声与轻轻,都写出了其镇定的性格。与他类似人格分裂却又掩饰着的情况有了冲击。这里能看出医生对法官的信任是有理由的——他有领导力。法官的态度自然与文中出现比例之大也暗示着他就是凶手,当然,这种暗示也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B(发现法官尸体前一段韦拉的特写)

韦拉尖叫起来。她连声尖叫着——充满恐惧的尖叫——极度绝望的求救声。

……

接着,她恢复了理智,门口出现了摇曳的光——蜡烛光——匆忙进入房间的几个人。

……

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我的天哪,快看这个!”这时她恢复了知觉,睁开双眼,把头抬了起来。她看见了几个拿着蜡烛的男人都在看的东西。

天花板上挂着一根宽宽的、湿漉漉的海草。刚才黑暗中碰到她喉咙的就是这东西。它被她当成了一只湿手。她还以为是那个溺死鬼伸出手来向她逃命呢!

她开始歇斯底里地大笑,接着说道:“原来是海草——不过是海草——那气味原来是这里……”

……

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他们给她拿来喝的——把杯子放在她的唇边。她闻到了白兰地的气味。

她心里很感激,正准备把酒喝下去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警惕起来——就像敲响了警钟。她坐起来,用手推开了酒杯。

她警惕地问道:“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回答的是布洛尔。他先瞪了她一眼,然后才说:“我是从楼下拿上来的。”

韦拉大声说:“我不喝……”

我的赏析:这段描写针对韦拉崩溃的精神做了细致的处理。在现实与回忆的双重压力下,她的幻觉逼迫她从“连声尖叫”到“歇斯底里地大笑”到“感激”到“警惕”。明明身处绝望的她需要人安慰,却更需要提防外人的伤害。海草作为一个她以前杀人时的象征,在文中韦拉的幻想中多次出现,加上她敏感的性格,也为最后她会走进房间看见绳索而自杀有了极其合理的解释。很多人都因为侦探小说的出人意料而喜欢上它,但是真正好的侦探小说并不以好的结尾而出名,它更要求整篇文章的精巧构思以及文中多处的案件线索提示(却又不让读者一目了然)。这种略带迷雾的剧情会给人以更好的体验。而阿加莎就做到了这一点——不仅仅在剧情上做到了完美,亦在细节刻画上做得很好。

总体评论:

虽然《无人生还》一书中并没有出现波洛或者马普尔,但依旧吸引人,从文学的角度,我认为其原因是此书有比普通侦探小说更深层的立意——人性。当人们在极端的环境中时承受的压力与平时工作学习时承担的压力是全然不同的,此时人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会与平时完全不同,从而表现出平时他人所不见甚至截然相反的性格,因为人性是会随环境而发生变化的。阿加莎在《无人生还》一书中很好地阐释描绘了这一点并放大具体化,读者读来为之震撼。

《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相关信息: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本故事的写作灵感来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姐夫和蒙巴顿勋爵,故事中的卡罗琳小姐和马普尔小姐形象类似,并被认为是马普尔小姐的雏形。从本书开始,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了与柯林斯出版公司长达50年的合作关系。首次出版于英国,1926年。

内容介绍: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罗杰被“我”(谢泼德,一名医生)和他的管家帕克发现死于他的书房中。经过“我”的检查,罗杰是在那天晚上九点五十至十点死的,这点也得到了他的侄女费格拉和管家的旁证,而“我”是差十分九点从罗杰家出来的,“我”为自己能洗脱嫌疑而感到高兴。几天后,费格拉小姐告诉“我”新邻居就是著名的大侦探波洛,他接受了调查罗杰被刺一案的请求。因为“我”对罗杰比较了解以及“我”有不在场证明,“我”成了波洛的助手,他的所有调查“我”都跟在后面并记录了下来……

内容评析:

这是用很独特的第一口吻记述方式所完成的作品,因为它并非出自黑斯廷斯,却是记述波洛的事迹。与众不同之处的是,“我”是嫌疑人之一,尽管已经被“排除”了嫌疑。当每个出场人物被依次怀疑着时,读者也就渐渐冲淡了对“我”的怀疑。当结果揭晓时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兴奋与惊异。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尽管在侦探小说中屡见不鲜,但是这样令人诧异的结尾却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赞叹不已!下面是对文中“我”的分析——(以下为截取的两段)

A(“我”在协助波洛调查)

我俩一起往宅邸走去,而警督则不知去向。波洛在露台上停了一会儿,背朝房子站着,然后慢慢地把头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漂亮的花园住宅,”他以赞赏的口气说,“这笔遗产由谁来继承?”

听了他的问话,我心里不禁一怔。这个问题提得很唐突,到现在为止我还从未考虑过财产继承的问题。波洛那犀利的目光直盯着我。

“对你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新问题,”他终于说道,“你过去可能从未想到过吧。”

“没想到过,”我跟他说了实话,“我过去想到过这个问题就好了。”

他又一次好奇地看着我。

我的赏析:“我”和其他的犯罪分子不同之处是“我”可以如此镇静地记录自己的一举一动。(尽管掩饰了很多部分,但看上去很真实,当然这一点可能是不符合真实的逻辑的,在此也不加开论述)注意本段的“实话”二字,看完全书后,觉得特别讽刺。“我”的形象从开始时,读者会觉得很诚恳,如同黑斯廷斯,甚至引起人们的同情,可见这一角色阿加莎塑造得很好。“我心里不禁一怔…我还从未考虑过财产继承的问题”也可谓一语双关——“我”真的怔到了么?“我”又在怔什么呢?我认为这里“我”有被波洛的问话吓住——波罗在怀疑“我”,而我被此所怔,也为了掩饰自己而怔。B(“我”的自白书中)

但愿我事先能够知道弗洛拉会说她九点三刻还见她伯父活着。她的话简直把我搞懵了。事实上,在整个破案过程中有许多事使我感到迷惘,好像每个人都卷入了这场谋杀案。

我一直最担心的是卡罗琳,我想她可能会猜出来。那天在谈话中她以非常奇特的方式说我“本性邪恶”。

不管怎么说,她将永远不知道事实真相。正如波洛所说,只有一条路

可走……我对他还是信任的,他和拉格轮警督肯定会把这件事办妥。我不想让卡罗琳知道这件事。她很喜欢我,而且也感到很自豪……我的死会使她感到很悲伤,但悲伤过后……我把手稿全部写完后,我将把它装进信封寄给波洛。

接下来——该干什么呢?安眠药?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公正的处罚,并不是因为我对弗拉尔太太的死负有责任。这是她谋害丈夫的报应,我对她并不表示同情。

我也不可怜我自己。

只有让安眠药来了结一切。

如果赫尔克里〃波洛没有隐退到这里来种南瓜就好了。

我的赏析: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不得不说是点睛之笔,“如果赫尔克里·波洛没有隐退到这里来种南瓜就好了。”若不是凶手“我”的过于精心而周全的策划被识破,又怎会说出如此无奈的话语。“我”最终决定用安眠药自杀来结束一切,是对自己的惩罚,也算是对波洛的敬佩。

总体评论:

在真相被揭露之前,我一直没有猜到凶手是谁,这在于惯性思维在作祟。阿加莎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及她的这几部作品中医生诚实可信的形象,使读者把最终的凶手排除在嫌疑人之外。是凶手说有人打电话告诉他罗杰死了,也是他第一个进入凶杀现场,同时也是他提供了死者的死亡时间,使得警察把作案时间定在九点四十五到十点,犯罪嫌疑人自然就是在此时间内没有不在场证据的人,因此出发点就错了,结论怎么可能正确,而各种问题的出现只会使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果不是惯性思维,一开始就把叙述者排除掉,倒是可以运用推理找到凶手的。所以,看阿加莎的小说不能掉以轻心。

《ABC谋杀案》(《The ABC Murders》)

相关信息:

一个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通过字母表一步一步实施犯罪。作为死亡标记,杀手在每个被害人的尸体旁留下一本ABC铁路旅行指南,翻开的那页就是杀人之地。先是在安多弗,接着是贝克斯希尔海滩,然后是克拉克爵士被发现谋杀与彻斯顿的海边小径。看起来继续作恶的凶手毫无被擒的希望,直到凶手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向波洛挑战杀人计划……当

第四封信到来,并宣布下一次作案地点是唐克斯特时,不仅媒体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苏

格兰场也部署了大量警力来防范。那么罪犯能得手吗?动机到底是什么?罪犯是谁?

原作出版于1935年。

内容评析:

同样是以黑斯廷斯口吻叙述的作品,但其中穿插了亚历山大·波拿帕特·卡斯特的自述。时间与地点的一次次吻合带给读者此人即凶手的错觉,殊不知已被阿加莎·克里斯蒂带入了一个更深的谜团之中,读到结局,才知结局,也不得不感叹阿加莎扎实

的写作功底以及巧妙的构思与布局。下面是对原文一段的分析——

亚历山大〃波拿帕特〃卡斯特先生静静地坐着,他的早餐已搁久变凉了,在他的盘中没有被碰过。有一张报纸托靠着茶壶,卡斯特先生正以浓厚的兴趣阅读着报纸。

突然间他站起身,前后踱了一会儿步,然后又坐入临窗的一把椅子中。他把头埋在双手之中,发出一声沉闷的呻吟。

他没有听见门被打开的声音。他的房东太太,马伯里太太,站在门口。

“我在想,卡斯特先生,你是否会想吃点好的,怎么啦,是什么事?你觉得不舒服吗?”

卡斯特先生从手中抬起头来。

“没事,什么事也没有,马伯里太太。我今天早上有点不太舒服。”

马伯里太太检查了早餐托盘。

“我明白了。你还没碰过早餐,是你的头痛又在困扰你吗?”

“不是。不过,也是……我——我只是有点不舒服而已。”

“哦,我想我很抱歉。那么,你今天不出门吧?”

卡斯特先生突然发话。

“不,不,我必须去。那是些公务,很重要的事。非常重要。”

他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着。看到他如此焦虑不安,马伯里太太试图安慰他。

“噢,如果你必须去——必须去的话,这一次是否要远行?”

“不,我要去——”他犹豫了一两分钟,“切尔滕纳姆。”

他吐露出这个词语时,那犹豫不定的样子是如此奇特,马伯里太太惊讶地看着他。

“切尔滕纳姆是个好地方,”她健谈地说,“有一年我从布里斯托尔出发去过那里,那儿的商店真是太好了。”

“我也这么认为——是的。”

马伯里太太极为僵硬地弯下身去,这是由于弯腰并不适合她的身材,她捡起地上皱巴巴的报纸。

“这些天尽是关于那件谋杀案的报道,”她说着话,瞥眼看看标题,随后把报纸放回桌上,“这案子真象是肢解者杰克的再版。”

卡斯特先生的嘴唇挪动,可是并没有出声。

我的赏析:开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ABC先生(即亚历山大·波拿帕特·卡斯特)似乎很忧虑(也许他就是凶手?而事实上布置出如此精密计划的凶手会这样么?),房东太太的介入更突出了ABC的不自在。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凶手,没有做过仍何事,但迷惑的状态——被嫁祸为凶手的自己渐渐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杀人魔。当事实和

现实交错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犯迷糊。“卡斯特先生的嘴唇挪动,可是并没有出声”一句也意味深长。初读的读者便想这是凶手本能的一种逃避感、紧张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简单而鲜活的文字刻画出了一个纠结者真实的内心感受。报道谋杀案的报纸、早餐的餐盘——ABC先生的内心真的在以“浓厚的兴趣”读着报纸吗?A BC“浓厚”不在报纸,不在早餐,而在于谋杀案,轻松的早餐气氛里突然变得凝重,想必侦探推理小说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吧。短短的对话,就烘托出了悬疑的气氛,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没有熟练的文笔及精巧的构思怎能完成此处的细节描写?总体评论:

曲折的故事和令人诧异的结局都在本作上体现得淋漓精致。我十分欣赏。推理大师朱利安·西蒙斯曾称其“一部精心蕴涵技巧于无形的杰作,其独树一帜被人折服”,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概括了。

4) 总结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英国的文学地位,大大超过了柯南道尔。她在66岁那年,荣获“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法国总统戴高乐自称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迷”,英国皇太后玛丽也把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作为一种最好的享受。在玛丽王后80岁生日时,英国BBC电台为女王祝寿,记者问女王喜爱什么节目,玛丽女王指定要播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

来自上流社会的嘉奖和鼓励大大提高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知名度,她的侦探名剧《捕鼠器》在英国舞台连演30年至今不衰,创造了戏剧史上长演不衰的记录。她的作品被译成103国文字,在157个国家出版。据1988年统计,总印数达4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图书,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同列世界畅销书前三名。

现在想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也并非没有原因。她能以细致的文字描绘翔实的情节,短时间就能完成非同凡响的思考,超人般的写作效率都促使他走向成功。

当我们抛开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依旧可以在她的小说里读出味道,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收获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1)《无人生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罗杰疑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ABC谋杀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五个秘密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五个秘密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很难留下通俗小说作家的身影,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却把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世界文学史册上。大多数作家——即使那些著作等身、获得无数奖项的畅销书作家——也会在死后很快被读者遗忘,其作品也渐渐无人问津。乔治·巴尔·麦卡琴(George?Barr?McCutcheon,1866—1928)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20世纪早期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其中《酿酒师的百万横财》(Brewster’s Millions,1902)还曾七次被改编拍成电影,在当时是声名远扬的文学之星。然而,100年之后,已经没有几个人听说过他的名字,即使有人知道他的代表作《酿酒师的百万横财》,那可能也是因为曾主演过同名电影的影星理查德·普赖尔(Richard?Pryor)。 而克里斯蒂则完全是个例外。这不仅因为她是有史以来作品最畅销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已经卖出约40亿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还在于她的作品历久弥新,始终深受不同年龄和阶层的读者的欢迎。当然,克里斯蒂的作品之所以始终没有从人们的阅读视野中消失,是因为不管时光流逝还是科技发展,犯罪和阴谋总会存在,抽丝剥茧、直抵真相的侦探小说有其不可替代的阅读需求。 这使得克里斯蒂的小说特别适合改编,事实上,她那些最出名的小说仍然不断地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无论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来的故事,还是旧瓶装新酒地加入新时代的元素,它们都保持了一部侦探小说围绕“谁是凶手”(whodunnit)为核心的叙事模式。此外,尽管作为一名侦探小说作家,出版的都是平装本的廉价书,在世俗看来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克里斯蒂常常无视旧有的写作樊篱,她标新立异,给读者带来惊险刺激的阅读体验。毕竟,她是个女人,竟然写了一本由凶手自己来讲述故事的书,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推理小说。 这可能就是克里斯蒂的作品一直广为流传的原因。尽管创作的是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历年阅读分析题及答案

2000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20分)阅读巴金的散文《废园外》,并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 答:(1)主题:通过对“我”走过一个废园,想起几天前敌机夫炸昆明,炸死园内一个深闺少女的叙写,表达巴金对青春的留恋和赞美,对扼杀年轻生命的控诉,对日军暴行的抗议。(4分)(2)艺术特色:①根据抒情的需要,以简洁的语言描写、记述。(3分)②以“花”和“毁了的楼房”这两个对立的形象为抒情线索,通过“我”晚饭后出去散步串连全文。(3分)③“花”是青春、美好、生命的象征,“毁了楼房”是残败、废弃、死亡的象征,两个形象放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3分)④情感深厚真挚,富于感染力。(2分) 2004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凌叔华的短篇小说《绣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 要求: 1.围绕作品的主要线索“绣枕”,着重评析作品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和结构特点。 2.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绣枕》是凌淑华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文如其人,作品淡雅幽丽,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温柔的深闺小姐,她长时间地在家中默默地精心刺绣一对靠枕,完工后将其送给白总长,以便这位上层人物请客时为人赏识,纷纷来说亲。但绣枕送去的当晚,却被醉酒的客人吐脏踩坏,最终丢给家中的佣人。小说以此反映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苦闷心境,描绘了中产人家温顺女性的孤寂和忧郁的灵魂。 幽闭的闺阁是大小姐生活的全部空间,在那死寂闺房中,她恪守着传统的闺阁之道,企盼通过绣枕攀上一门好亲事,过上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她内心对幸福未来的憧憬与渴望是何等强烈,这一切全部融注在绣枕的动作上。“脸热的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为了“绣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都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她以为用全部心力做出精美无比的靠垫,送于白总长,人家会由此注意到做靠垫的人,以此与其二少爷成就美好的姻缘;就算这不能实现,“大家看了(靠垫),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但大小姐内心这一热切渴望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精美的绣枕遭人唾弃变得肮脏、残缺不全的遭遇象征着大小姐备受冷落遭人蹂躏的悲惨命运。大小姐是孤独的,被抛弃的,处境悲凉,引发了读者对人物的同情与怜惜。小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叙事模式独特 从叙事角度看,作者采用纯客观叙事,始终与小说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动生色地叙述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态度。 从叙事结构上看,作者突破传统的情节结构,将大小姐富于戏剧性的经历通过两个场景“绣枕”和“看枕”呈现,极力淡化了情节。小说没有直接描写“大小姐”的情感和命运,而重在通过人物的外在言行来刻画两个场景中人物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从而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遭遇的不幸,使读者产生悲悯之情。

推荐100本经典网络小说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完结烽火戏诸侯都市生活修真世界连载中方想仙侠 师士传说完结方想机甲科幻卡徒完结方想科幻 天神下凡更新中烽火戏诸侯西方奇幻穿入聊斋连载中南朝陈古典仙侠老子是癞蛤蟆完结烽火戏诸侯都市生活雪中悍刀行更新中烽火戏诸侯玄幻 庆余年完结猫腻东方玄幻间客完结猫腻东方玄幻机甲将夜更新中猫腻东方玄幻剑道真解完结滚开异术超能我的老婆是军阀更新中录事参军清史民国穿越股神来了更新中丰言都市 极品明君更新中晴了历史两宋材料为王更新中急冻人都市重生殖装更新中铅笔刀古武机甲垄断异界更新中大巫师异界穿越绑架全人类更新中小雨清新时空穿梭地球游戏场更新中吉风冰末世科幻地球上最后一个修道者更新中珺子现代修真变异杀机更新中赤虎科幻进化变异召唤万岁更新中霞飞双颊异界召唤宠物盗梦宗师更新中国王陛下奇幻国士无双更新中骁骑校历史穿越长生不死完本观棋奇幻修真美女凶猛完结蓝之颜都市职场舵爷更新中端午正阳都市生活旱魃日记更新中月下美人灵异东方玄幻贩罪更新中三天两觉异术超能天才相师更新中打眼都市生活通天大圣更新中蛇吞鲸奇幻修真独闯天涯完结蝴蝶蓝虚拟网游网游之书生传奇太监期待虚拟网游高手寂寞完结兰帝魅晨虚拟网游读心高手在都市更新中兰帝魅晨异术超能惊仙完结兰帝魅晨异界大陆情与血完结兰帝魅晨都市异能兰帝魅晨系列之饮完结兰帝魅晨游戏生涯重生之官道完结录事参军重生官场奋斗在新明朝更新中随轻风去历史 悟空传第二部更新中长川古典仙侠诛仙二停更萧鼎古典仙侠

莫问天完结蘑菇东方玄幻佛本是道完结梦入神机仙侠 亵渎完结烟雨江南西幻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称职的小说推荐者,本站仅提供小说推荐目录,不提供小说内容的阅读。每天定时为您推荐可读可品的经典好小说。 更多小说推荐请关注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885751.html, 2012/8/4

中外文学比较与欣赏(小说篇)

中外文学比较与鉴赏 纵观中外文学小说,我最爱的莫过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和沈从文的《边城》,我将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鉴赏,来对比中外文学在描述凄美爱情上的不一样。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源自于“他和我是同一块料子做的”。爱情从幸福的追求转变成自我的追求,只是“超人间的爱”。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憎,亨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埃德加·林顿。这是她自己在”人间的爱“和”超人间的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在全书的结尾,是原野上的三块墓碑:林顿的墓碑,斯克利夫的墓碑,中间是既做妻子又是情人的凯瑟琳的墓碑。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凯瑟琳一死,斯克利夫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恨,是爱的异化”。在女作家心中,对立的爱和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斯克利夫对整个人类的憎恨来自他的爱。而“爱”,是“恨”的归附。因此,爱和恨是互相对立的,又是彼此统一的。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死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希斯克利夫的到来,使一个家庭失去了平衡,失去爱的亨德雷自然会不满,我们不必要一个小孩子去宽容,世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宽容呢?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报复: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对亨德雷和林顿。佛曰;冤冤相报何时了。哈里顿成了亨德雷的牺牲品,伊莎贝拉成了林顿的牺牲品。只是因为仇恨,希斯克利夫甚至宁愿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接近死亡,最终死去,仇恨已将他完全控制。当然,他也有爱,对凯瑟琳的爱。彼此相爱的没能在一起。爱与恨之间,有时那样遥远,有时却又那样接近。在爱与恨的选择中,希斯克利夫不是个悲剧,无法想像,当他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凯瑟琳的向往时,他是多么得痛苦。但最后的他是幸福的——当他笑着死去时——他也应该由恨而得到了解脱。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

全国统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l试卷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刊载《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杂志是()(1分) A:《论语》 B:《新青年》 C:《小说月报》 D:《七月》 2、被胡适认为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的作家是()(1分) A:沈从文 B:闻一多 C:徐志摩 D:林语堂 3、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病情恶化后的表现是()(1分) A:尽可能地多做工作 B:尽可能地多休息 C:尽可能地多治疗 D:尽可能地多享受 4、散文《灵魂的呼号》的文体及叙述人称是()(1分) A:日记体第三人称 B:书信体第二人称 C:日记体第一人称 D:书信体第一人称 5、诗句“在人道恶浊的涧水里流着,浮荇似的,五具残缺的尸体,它们是仁义礼智信,向着时间无尽的海澜里流去”出自()(1分) A:《婴儿》 B:《毒药》 C:《白旗》 D:《我用残损的手掌》 6、诗歌《老马》中,“老马”象征的是()(1分) A:背负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中国农民 B:工作辛苦却工资微薄的产业工人 C:追求进步、坚忍顽强的中国知识分子 D:辛勤劳动、面对苦难积极反抗的战斗者 7、出自辛笛诗歌《航》,体现了现代派诗“思想知觉化”的艺术观,把对生命的抽象感知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审美空间的诗句是()(1分)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B:“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从日到夜/从夜到日/我们航不出这圆圈/后一个圆/前一个圆/一个永恒/而无涯溴的圆圈” 8、郭沫若创作的《屈原》是()(1分) A: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剧 B: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悲剧 C:融诗、歌、舞于一体的民族新歌剧 D: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喜剧 9、小说《拜堂》表现汪大嫂与汪二拜堂前后的惊恐和痛苦所运用的手法是()(1分) A:环境描写与心理独白 B:语言描写与肖像刻画 C:心理独白与动作描写 D:细节描写与气氛营造 10、散文《死火》中,“死火”与“我”要挣脱的困境是()(1分) A:大石车 B:冰谷 C:火宅 D:烈焰 11、小说《断魂枪》中,至死不传“五虎断魂枪”的人物是()(1分) A:沙子龙 B:王三胜 C:孙老者 D:鬼冬哥 12、以眉间尺为父报仇作为中心线索的小说是()(1分) A:《九十九度中》 B:《蜗牛在荆棘上》 C:《铸剑》 D:《山峡中》 13、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结局是()(1分) A:贫病而死 B:不能嫁给相爱者而抑郁致死 C:难产而死 D:陪伴相爱者的亡灵孤老终身 14、新闻特写《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中,被赋予“忠诚”品性的动物是()(1分) A:狼犬 B:鸟 C:猫 D:肥猪

经典网络小说推荐

高考临近,我的小说生涯也将告一段落。体谅书友们的书荒,在此推荐一些好书,我发誓,本本必读,申精! 鄙人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发贴,真的不希望它沉了。敲了一星期的键盘才打出来,没有半个字是从网上拷贝的,希望大家赏脸! 欢迎资深读者,这里既是推书,也是重温曾经给予我们欢笑和泪水的经典 声明:我并不反对白和虐,下面很多我热爱的神作里都有这两个元素,只要能给我们感动的书,都是好书。 我唯一抵制的是烂尾、太监,我宁可让他请假一年构思,也不想看到一本出色的书却有一个残疾、病态的结局。这种行为是对读者的极不负责,这种作品没资格封神。 这里的每本书,都是真正的大神网文! 玄幻 《佣兵天下》(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是鄙人第一本从头读到尾的书。十年了,依旧忘不了艾米的黄金脑和痴情,可以用智慧偏空一国国库,也可以为挚爱孤身一人杀入精灵禁区;也忘不了池傲天的孤傲和果决,率领黑龙骑士血屠花语三千里,令诸神都为之动容;更忘不了那用生命诠释骑士精神的真男人——大青山,为了兄弟,主动承受那亘古以来最可怕的惩罚,被那连龙神都不敢想象的诅咒焚为灰烬;更更更忘不了那个一直玩世不恭、毁人不倦的池寒风,在帝都血夜确能为了忠义挺身而出并且笑对死亡,或许也只有他,才能教出铁血的人龙神组合…… 《亵渎》(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要想看明白,至少看两遍。如果读者至今没看懂,我献丑分析一下。主角胖子罗格是在劈木头那夜明白了领域的才是真正的力量,但却长期苦于太过弱小形不成自己的域;在看到人类生长越来越快以及天使不断降临后,明白了神汲取信仰、吞噬位面的意图;经历矿村红衣主教、女精灵、艾米的事情后,懂得了于人于己留得后路的道理,才选择了最后的计划;得到一位看似不起眼的天使的传承后,终于有了足够的力量来破局!这才得以有机会在自己的绝对领域里和风月,幸福又性福地生活下去 《风姿物语》(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十分个性的书,我第一次见到一本书配角的光彩,完全遮蔽了主角的光辉;第一次见到头脑简单如日本热血漫画的主人公,居然能在中国网络小说里过得生龙活虎。此书读起来真是特别有味道,而且有特别的味道。快来吧,一起来领略后主李煜的绝世剑法,一起和公瑾、小乔守护埃菲尔铁塔,一起与成吉思汗横扫天下吧! 《神墓》(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辰东的巅峰之作,原来吧里曾开玩笑说:东哥的是读这一本也就够了。死去万载的平凡青年一朝觉醒,只为寻找前生挚爱的红颜,却卷入天人之争,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辰南,南,真男,真难,他除雨馨外从来别无所求,但奈何身负完美世界种子,又留着太古神族的血;七君王一战后,修为尽失,身躯老去,曾经天下无敌又有何用,

浅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三种创作模式

浅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三种创作模式 【摘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侦探小说并在前人基础上又创新设计出了多种模式,对后世侦探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很多侦探小说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侦探小说大师,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克里斯蒂则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最为可贵的是她的侦探小说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新设计出了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在后来不断地被其他推理小说作家所借鉴和模仿,从而推动了世界侦探小说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她的几部创作模式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品。 一、暴风雪山庄模式 代表作:《无人生还》。《无人生还》中八位互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一座孤岛上,用晚餐的时候,餐厅的留声机里一个神秘的声音忽然响起并指控他们八人及管家夫妇二人都曾犯有谋杀罪,却都逃过了法律的制裁,如今他们将要按照一首童谣所描述的方式一一被处死。餐桌上还有十个小泥人,从第一天开始,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泥人就会少掉一个。最终十个人全部惨死在了这座孤岛上。这部构思奇特的侦探小说,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开山之作。所谓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是指互相认识或不认识的一群人,聚集于一座建筑物之内。接着由于各种原因,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与外界隔绝,非但个人无法进出,甚至也无法与其他人取得任何联系。然后,在这期间发生事件(多是连续杀人事件),而凶手就在众人之中,侦探就多在这个特殊环境中、在警察无法介入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度的搜查、推理和破案。这类故事通常情节紧凑、气氛紧张,往往营造出一种使人透不过气的氛围,所以倍受推理爱好者的推崇和青睐。虽然后世有很多推理小说以及影视作品都反复地模仿这一模式,但《无人生还》无疑是这一模式的巅峰之作,至今无法被逾越,这也正是其被认为是史上成就最高的推理小说之一的原因。 二、合作谋杀 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发表于1934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克里斯蒂在中国最为家喻户晓作品之一。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比利时的大侦探波洛乘上了一列东方快车。一个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夜晚过后,一名美国乘客被刺死在包厢中。波洛根据他所观察到的各种可疑迹象以及对同车人士的讯问,成功地揭开了一桩12人合作杀人的“复仇”奇案。谋杀发生在一列由于大雪被迫停在不可预知的地点的封闭的火车中,而且与外界失去联系,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在“密室杀人”这一古典推理小说手法基础上的一种演变。但这部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并不在此,而是在于克里斯蒂开创了“合作谋杀”的这一新的犯罪模式。在侦探小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徐志摩写过一首爱情诗( D 《雪花的快乐》),其中化用了冰雪红梅的典故。 [A] 《我的失恋》[B] 《我不知道风——》 [C] 《小河》[D] 《雪花的快乐》 2、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 D现实主义者)。 [A] 理想主义者[B] 颓废者[C] 浪漫主义者[D] 现实主义者 3、巴金创作的《家》塑造了多种青年的典型形象,其中的(B觉慧)是作者给青年“应该怎么做”提供的“榜样”。 [A] 觉新[B] 觉慧[C] 祥子[D] 天保 4、《诗八首》中对爱情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它的作者在写作时仅仅24岁,这位作者是( C穆旦)。 [A] 冯至[B] 徐志摩[C] 穆旦[D] 戴望舒 5、在192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女作家( C丁玲)脱颖而出,以迥异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婉转低回的笔墨,大胆书写五四之后知识女性的苦闷,她的自叙传小说是对五四郁达夫开创的自叙传小说的总结和结束。 [A] 冰心[B] 凌淑华[C] 丁玲[D] 淦女士 6、巴金的《家》是其( D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A] 《春秋三部曲》[B] 《雷电三部曲》 [C] 《风雪三部曲》[D] 《激流三部曲》 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 D周作人)的散文集。 [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周作人 8、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 A文言)写成的小序。 [A] 文言[B] 白话文[C] 文白夹杂[D] 韵文 9、1933年,23岁的曹禺在大学读书期间创作了自己的戏剧处女作(B雷雨),出手不凡,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A] 《日出》[B] 《雷雨》[C] 《原野》[D] 《北京人》 10、1932年9月,林语堂开始主编(B论语),创刊号即一鸣惊人。 [A] 《莽原》[B] 《论语》[C] 《人间世》[D] 《语丝》 11、曾和废名共同创办了《骆驼草》的作家是( C周作人)。 [A] 鲁迅[B] 茅盾[C] 周作人[D] 钱钟书 12、鲁迅曾经把冯至称为( A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A]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B] “中国优秀的抒情诗人” [C] “有后劲的年轻诗人”[D] “中国抒情诗人” 13、《酒后》中没有出现的人物是(B孩子)。 [A] 妻子[B] 孩子[C] 一个男子[D] 丈夫 14、下列作家不是《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的是( C何其芳)。 [A] 鲁迅[B] 周作人[C] 何其芳[D] 林语堂 15、关于《死火》的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色彩华丽)。 [A] 色彩黯淡[B] 色彩华丽[C] 平直淡泊[D] 通俗明快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1]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 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 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 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 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新 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 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 ,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 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 【创造社】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 自己“内心的要求” , 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 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 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 一支生力军, 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 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语丝社】 “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 一般指刊物语丝社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 人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从1924年底自1930年初,历时约五年多时间,以《语丝》周刊为依托, 围绕着鲁迅和周作人,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 说明: 1.本习题由三部分构成: ①各章课后习题 ②题库 ③部分国内高校研究生入学试题 各章课后习题: 第2-3章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第4章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 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5章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 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 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6章 1鲁迅在30 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 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试借用鲁迅的评价,并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说明“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2.试评周作人的散文观,及其小品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3.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 第7章 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 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部分识记题应试指导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部分识记题应试指导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的考试内容按考试大纲规定,分为课文阅读分析和课外作,品阅读分析两部分。关于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两大类。下面我们就识记类问题的主要考核内容来做一下指导。大纲规定,识记的主要任务有:(一)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文学社团、流派;(二)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件类别;(三)识记下述两类作品的发表年代、创作背景:一类是在文学史或作家创作道路上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另一类是内容与创作背景密切相关的作品。其中“发表年代”是指时期或年代,如“五四”时期、左联时期、抗战时期或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不要求识记哪一年。(四)识记课文中叙事性作品所列造的主要人物。小说部分应当识记的内容详列如下:一、描写农民形象和农村生活的小说。(一)精读1.《阿Q正传》: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属于中篇小说,是作者发表于二十年代初“五四”时期的作品。创作背景:五四时期,在救国救民的强大思潮冲击下,文化界出现的一股启蒙主义文化思潮逐渐成为主流,他们提出很多振兴民族的文化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要进行“民族自我批判”。文学创作在实践这种思想上的表现就是揭露“愚弱”国民性;鲁迅自己也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竞是二三十年之后”。文中主要人物:阿Q、赵太爷、王胡、假洋鬼子、吴妈、小D等。2.《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作品发表于三十年代。写作背景:三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农村破产,以及所谓“新生活运动”的推行,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便荡然无存了。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特有的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对现实的逼真再现,而是通过构筑一个理想世界,来表达他对人性堕落的忧心仲仲和对创造这种民族品德的热情。作者主要人物有:老船夫、翠翠、船总顺顺、天保等。3.《小二黑结婚》:作者赵树理,原名赵树礼,主要作用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作品发表于四十年代。创作背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崭新的美学风貌。与国统区作家不同,解放区作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极为紧密,在这里,阶级斗争、民统斗争的新题材和新主题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作品的语言形式越来越民族化、大众化。赵树理是一个杰出代表。他从农民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去观察、思考解放区的人民生活、来反映时代变迁过程中,人民在思想层面上的变化??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家庭内部关系(长幼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的变化,并且通过这个变化过程,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作品主要人物:“二诸葛”刘修德、“三仙姑”、区长、二黑、小芹、村长、金旺、兴旺等。4.《荷花淀》: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用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荷花淀》是孙犁发表于四十年代的优秀短篇小说。创作背景: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地区。在白洋淀这个方圆几百里的湖泊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充分利用地理上的自然条件,英勇机智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荷花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描写了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妇女的故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杀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中主要人物:水生、水生嫂等。(二)泛读以上四篇都是精读课文,在泛读课文中,描写了农民与农村生活的课文主要有《祝福》、《拜堂》、《丈夫》、《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等。1.《祝福》

文学书籍必读书目推荐

文学书籍必读书目推荐 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 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进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文学书籍必读书目推荐,欢迎阅读。 1.《神箭》([尼日利亚]钦努阿·阿契贝著,陈笑黎、洪萃晖译,重庆出版社2011年8月) 阿契贝被称为“现代非洲小说之父”,他的冷峻与洞彻鲜明地体现在这部尼日利亚民族 的动荡史诗之中。 2.《遣悲怀》(骆以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一部参悟生死的书。 3.《H:死于非命》([美]苏·格拉夫顿著,张劼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8月) 这是中译“字母系列”最新出版的一本,这一系列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女硬汉”形象。当今最走红的推理小说作品中,要数苏·格拉夫顿写的最耐读了。 4.《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俄]鲍·列·帕斯捷尔纳克、[俄]玛·伊·茨维塔 耶娃、[奥]莱·马·里尔克著,刘文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8月)

此书曾以《三诗人书简》之名出过中译本,现在我们读到的是全译本,内容增加许多。三位作者都是二十世纪世界诗歌的重镇,他们的交谈,诚如译者所说,是“精神上的会见 和情感上的拥抱”。 5.《理想藏书》([法]皮埃尔·蓬塞纳主编,贝尔纳·皮沃介绍,余中先、余宁译,上海 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此书有旧译本,现修订增补,重新出版。这是一本读书人必备的书。但展卷之际,也许一则以喜,一则以憾。喜欢者,自己读过的不少书列在“理想藏书”;遗憾者,“理想藏书” 所列书中尚有许多没有译介过来,我们无从读到。 6.《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美]史黛西·希芙著,李小均译,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1年8月) “薇拉是谁?妻子、缪斯、经纪人、秘书、信使、司机、翻译、管家、厨师、账房、顾问、门卫、接线生、教学助理、守护天使……”一部引人入胜,而又充满人生启迪意义的传记。 7.《劫后书忆》(躲斋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7月) 作者藏书万卷,“文革”中十九丧失,由此所生感慨颇为深切,所述见解亦能落到实处,且多为独到。 8.《黄昏的下落》(皮皮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8月) 一部从案件与侦破入手,实际上在探讨当下社会问题的作品。 9.《春尽江南》(格非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8月) 一部文人小说,可以视为是作者对其所景仰的若干位作家有关我们时代的思考的承继,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譬如有意思地提到了作者一向关注的福楼拜未完成的《布法和白居榭》。——附带说一句,福楼拜那部作品早已收入《福楼拜小说全集》翻译出版,可惜迄今还没有一个单行本。 10.《七日谈》(刀尔登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七日谈》被认为“有点像小说,有点像随笔,也有点像寓言”,其实所体现的还是一 种现实关怀。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文介绍

Agatha Christie is one of the three masters of whodunit . As the only woman among the masters , she was recognized as the queen of whodunit .Agatha was both in Step , 1890 in England . Her mother , who was a characteristic and active woman , gave her a good education . When Agatha was 11 , her father died of pneumonia . Agatha began to touch more poems , novels and plays . Agatha tried to write whodunits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 And she shaped a lovely detective , Poi rot . After the war , her works became famous ,especially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 She went through divorce and remarriage and wrote a greet number of works .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 Agatha aged with popular praise . And she passed away in Oxford , 1976 when she was 85 years old . As the master work of Agatha`s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has been known by almost everyone . Especially after the movie based on it , which was on in 2001 . Alfred Molina played Poi rot , the hero of the story , who is clever and righteous . It is a story about an illegal but just punishment to a criminal . And it tried to tell us that justice always wins . I knew about Agatha at first when I read her novel , Death in the Clouds . And I enjoyed the world her built , which is full of imagination and surprise . I think that for Agatha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her life is writing . And it`s lucky for her ,a writer ,to know that many people enjoy reading her works .

中国现代文学的三部曲

中国现代文学的三部曲 "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贯的文学作品.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来>,《动摇》,《追求》.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移》,《复兴》.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龙》,《自由》,《曙光》.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 另外,巴金的"抗战"三部曲指长篇小说《火》,共三部分. 沙丁的"三记"指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和《还乡记》 田间的《中国农村的故事》三部曲:《饥饿》、《扬子江上》、《去》。 蒲风的《抗战》三部曲:《茫茫夜》、《生活》、《钢铁的歌唱》。 黄谷柳的《虾球传》三部曲:《春风秋雨》、《白云珠海》、 《山长永远》。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三部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今夜有暴风雨》、《雪城》。 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沉沦》、《沧溟行》、 《插天山之歌》。 冯德英《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杨沫《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赵德发《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 《青烟或白雾》 韩素音自传体三部曲《伤残的河》《凋谢的花》《无鸟的夏天》李乔《欢笑的金沙江》三步曲:《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 李满天《水向东流》三步曲:《水向东流》《水转千转》 《水归大海》

古典文学—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史》学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志人小说: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志人小说有《世说新语》等。无论素材还是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甚至戏曲产生了相关影响。 《莺莺传》:是中唐文士元稹创作的著名唐传奇,描写了莺莺被张生“始乱而终弃”的爱情悲剧。作者塑造人物时侧重性格和心理,生动而传神。作为崔张故事的缘起,这部文言短篇小说不仅成为创奇繁盛期的爱情代表作,而且开后世西厢文学之先河。 话本:与宋元时代“说话”艺术的繁盛相关联,指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包括小说、讲史、讲经等,情节往往生动曲折动人心弦,不惜制造悬念;语言则通俗易懂,极富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说书人风味,代表古代白话小说发展的一大变迁。 章回小说:中国古代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形成的长篇小说样式,经长期演变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说的体例正式形成。这种白话小说,由于篇幅较长,说话人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分回标目,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而且情节连贯,首尾完整,韵散结合。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往往分有四大类,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构建了古代长篇小说的典范样式。 “三言二拍”:是对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以及凌濛初的拟话本集的合称,冯梦龙“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二拍”则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些小说在搜集、改编基础上,“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主要针对市井生活和思想,或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或追求爱情平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或者表达发财致富的强烈愿望,题材丰富,故事曲折,成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高潮。 二、简答题: 1、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其成就主要有:题材丰富多样,但凡历史政治、爱情、侠义等无不被作家生动演绎;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运用心理、细节等多元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如莺莺、霍小玉等;文士“始有意为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富有完整的篇章结构;加之融入诗词议论等,为小说平添含蓄韵味。这些优秀的艺术经验直接影响着后世文言小说的创作。 2、简述《三国演义》的世代累积型成书特征。 《三国演义》的成书呈现出世代累积型特征,同时开辟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成书路径。三国至元代,三国故事经过民间传说、说书艺人的口头宣讲,经过文人对“说三分”之类话本等的整理加工,即经历漫长的史学、文学的双重准备,为《三国演义》成书提供了基本故事框架和拥刘反曹的价值取向;元末明初罗贯中集前人情节及手法之大成,创作成书;之后明清时期又经历一些修订补充,从而臻于完善。 3、简答《西游记》的喜剧特征。 《西游记》集幻想性与喜剧性于一身,诙谐笔调贯穿全书,而不限于某章某节的偶而点染。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幽默诙谐的轻松笔调:喜剧性的矛盾冲突,作者巧妙运用误会、夸张、对比等手法,使书中的情节既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又充满诙谐、令人发笑;喜剧性的人物性格,作者着力于发掘人物性格中的喜剧因素,展开了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等各种矛盾冲突,人物既具有其生物性、社会性和神奇性,又富有幽默感,读之使人忍俊不禁。如悟空与八戒之间;喜剧性的细节描写,运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展开充满诙谐情调的细节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