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1

2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20世纪最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留给发展中国家最为深刻的影响便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体接二连三地受到金融危机的无情打击。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效应已构成了和平时期对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挑战。金融全球化的过度发展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变得空前脆弱,该体系日益增长的系统性风险已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从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的角度对金融全球化进行反思,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无法逃避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

一、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

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是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自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20多年里,金融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真实经济的增长速度。当前,它的规模大约是真实经济的30-50倍。

金融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制度和政策以及发达国家私营机构的金融创新决定的。

3

第一,1971年美国黄金窗口的关闭造成了储备货币与黄金的脱钩,这使

得货币这一传统上真实而具体的财富变成了一种没有基本价值的抽象符号和新兴债务,从而使得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分离成为可能。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的价值与黄金脱钩,这不但重新定义了货币,而且拆散了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最后联系。

第二,货币这种没有基本价值的抽象符号或新兴债务脱离真实经济发展需要的过度创造,使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分离与背道而驰成为现实。

中央银行创造货币非常容易。创造货币的方式有大杠杆和小杠杆之分。大杠杆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小杠杆指中央银行改变银行存款的准备金比例和调节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来间接增加或者减少进入经济体系的货币。

商业银行也有创造货币的巨大能力。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传统方式是贷出存款。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海还能够经过创造"近似货币"来增加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最典型的"近似货币"是信用卡。花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平均信用额度是美元,如果发行3000万张,花旗一家银行就能够创造600亿美元的近似货币。还有很多种近似货币,全部由私营金融机构创

4

造出来,而且除了市场力量以外不受任何约束。

从国际方面来看,欧洲美元市场形成后的二十多年中,数以千亿计的欧洲美元在银行和银行间不断流转,重复贷出,随着欧洲美元贷款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不过欧洲美元终究不是具体的纸币或金属货币,而是一种电子货币。虽然这些货币的创造过程与国内银行的货币创造遵守同样的规则,但在1987年以前,这种无国界的美元代表一种自治的货币,完全由民间控制,因此与它们的美国表亲相比更少受到限制。例如,欧洲美元没有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经营欧洲美元的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就比国内银行要大的多。另外,在近20多年里,美国政府又经过巨大的贸易赤字把成堆的新美元送往国外。

第三,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崛起,金融期货与期权等衍生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布莱克-肖期权定价理论的完成使金融投机资本经过组织效率的提高、现代理论的指导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高杠杆率的运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第四,电子网络和电子结算系统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货币或资本流动速度的增长潜力。科技的进步已使得每一笔交易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

5

高。作为购买力的货币或资金能够以光的速度在属于全球市场组成部分的各地市场间流动。在金融经济和真实经济的距离不断扩大之时,科技更造成两者间迅速的疏离。

世界经济财富价值体系示意图

金融经济过度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了世界经济财富价值体系的极度扭曲(如上图所示)。今天,世界经济巨大的财富价值,其形成如一座倒置的金字塔,在底层是实际的物质和知识产品,在其上是商品和真实的商业服务贸易,再往上有复杂的债务、股票和商品期货,最后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衍生期货和其它虚拟资本。金字塔的维持和扩张,有赖于各层的适当比例以及上一层结构有多大能力从下一层汲取收入。在整个财富体系难以维持所需的日益增长的收入时,整个金字塔就会轰然解体。由于连锁反应,庞大的金融体系可能就要顷刻垮掉。

世界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金融体系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归根结底还是要以货币资产转化为实物(含知识和信息)。

可是,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使得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严重脱节。当前,全球外汇交易额大于世界市场进出口总价值的60倍,而且还在不断繁衍。当

6

前美国对金融和房地产投资的新信贷是制造业的3倍,美国实物贸易额不到期货贸易额的一半。跨国债券和股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高达151.51%、196.8%、690%和120%。其中衍生交易市场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1987年以来,每2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就要翻一番。根据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在11个国家67家银行的调查,这些机构手中持有的衍生交易合同总值在1995年以来已高达63.6万亿美元。这是全球GDP的总和的两倍多。1997年初,仅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持有25.7万亿美元的衍生合同,这是美国GDP的三倍以上。与此同时,世界真实的实物生产,不论人均和地均计算,均比过去20年有实际的缩减,而实物生产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服务于虚拟经济的运作。美国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仅为1%左右,即使是在经济最为景气的20世纪90年代,整个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仅为1.1%,为战后甚至1870年(至1970年为2 .3%)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们能够看到,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金融经济过度扩张所带来的大量的纯粹的"虚拟"的金融资产近年来无节制地增长,结合整个世界真正物质生产的停滞和下降,已使金字塔严重变形、失真,为全球性的金融崩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尼鲍姆指出:

7

国家金融安全

国家金融安全 今晚探讨金融安全问题是个人理解,没有参考专业国际金融理论,所以要是用专业观点来评价可能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但是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首先要弄清楚传统的财富观念,在纸币大规模使用以前,真金白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本国货币就可以和黄金直接兑换,同样,为了保证货币的供需平衡,为了保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安全,货币发行量一般和黄金白银的实际拥有量是对应的。这种最基本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最基本底线,这也是我认为的金融安全的底线。 其次要弄清楚财富的获取途径,传统的财富获取手段一般有两种。一个就是开矿,金矿,银矿,你国家每年开采金矿银矿得来的金银有多少,国家就会相应的发行相对等的货币。另一个就是财富的原始积累,通过劳动积累增值最后达到财富的货币变现,比如你养鸡,鸡下蛋,能卖钱,养鸡多了,蛋下的多了,买到了更多的钱。这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财富,当你变现的时候,国家就会通过货币供应来保证你的财富和你创造的实物价值相对等。 还有两种财富获取手段那就是战争和贸易,通过战争等暴力手段去掠夺,当然这种手段比较恶劣,他往往带给别的国家是巨大的灾难。而且发起战争的国家也会受到正义力量的抵制,最后也有不可预知的政治风险。通过贸易手段来赚取财富,这种手段的有效前提是,你必须通过国际贸易顺差获得别国的货币。然后在别国黄金和货币比价稳定的前提下,而且对方愿意用黄金回购货币。 有人会说,那流通中的黄金白银不算吗?因为流通中的黄金白银只要不在国家的手里,就不能作为国家货币发行的参考,货币是国家发行的,是国家保证经济快捷运转的一种信用手段。你有多大的风险承担能力,你就只能提供多大的货币供应量。 在这四种财富积累手段中,前两种手段是传统文明社会常用的手段。也就是中国人常用的手段,前两种手段因为合理合法,不用国际贸易就能自我发展,所以闭关锁国就是基本的国策。清王朝,新中国前三十年基本上都是这样过来的。如果说闭关锁国政策错了,那就是说我们的文明社会错了。 第三种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殖民战争就是这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这样的。德国失败了,日本失败了,殖民战争也结束了,殖民地都独立了。也就是说,野蛮国家的第三种发财途径被堵死了。他们很清楚,战争的代价太大了,转嫁国内危机做的不好是要被解体灭亡的。 例如,英国在同清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有贸易行为,但是,这样一个懒惰成性,贪婪成性的国家谁愿意靠生产产品和中国贸易交换换取财富呢?而且那时侯的大清王朝,物产丰富,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国外的洋玩意。所以,英国人就用鸦片来和中国交易,因为中国的南方人都喜欢抽烟。烟这东西容易上瘾,所以,英国人用鸦片骗取中国人的财富,后来发现林则徐戒烟力度很大,没有办法,那就打吧,抢吧!这就是清王朝加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能让一个国家灭亡的,只能是外部力量,内部力量往往集聚不到极端的地步是不会发生作用的。就是火山爆发也要有一个积聚能量的阶段。所以,八国联军侵华才是清王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就说明,贸易和抢劫往往结伴而行,先是打着贸易的幌子和你交往,等把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摘要】:技术的进步、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形成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带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全球化步伐是当务之急。本文在论述金融全球化的涵义与特点、分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并根据这些归纳结果和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并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金融发展;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并没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这就使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显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全球金融一体化使金融监管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及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和收益,以及金融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全球化等方面。但对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不统一。其定义主要是从核心论、趋势论、过程论、一体化论等几种理论来表述。其实质反映了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各国或地区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它具有广泛的内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 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深层次思考与对策

摘要:本文对韩国和拉美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分析,试图通过鉴别比较,广泛吸收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微观经济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把货币市场利率改革作为突破口,积极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产品创新,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市场监管(一)韩国和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分析1.韩国的利率市场化分析 (1)韩国利率自由化进程。韩国政府对于利率的管制始于1952年的《利息限制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 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需要,韩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1982年开始取消对重点部门的优惠贷款利率,使之与一般贷款利率一致。1988年开始允许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参照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自行决定利率水平,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更大的一步。但是,当时国内经济状况不稳定,导致总体经济条件从1989年初开始迅速恶化,中央银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利率重新进行了管制。1991年,韩国再次宣布利率市场化,开始采用阶段式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1991年,作为金融第一圈的银行金融机构10%的存、贷款利率,作为金融第二圈的非银行金融机构45%的存款利率和25%的贷款利率实现了市场化;1993~1994年,这个比率逐渐扩大,银行30%的存款利率和75%的贷款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65%的存款利率和全部的贷款利率于1994年底都实现了市场化;至1997年,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实现彻底的利率自由化。 (2)利率改革的效果。放开利率,实行利率自由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储蓄、提高投资收益以及深化金融市场。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效果明显。利率市场化所形成的实际利率的提高,刺激了本国或本地区储蓄和投资的明显增加,也促进了产量和就业的增加(1965~1969年间韩国的实际产量增加了90%,而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前的1960~1964年间,韩国的实际产量仅增加40%)。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和储蓄的联动性:1972~1986年间,韩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31,实际利率与存款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34(江春、刘春华,2007)。可见,韩国利率改革达到了鼓励银行储蓄、抑制非银行投资的目的,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化,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非中介化的状况。而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总量规模变得容易了,同时也保证了更多的生产性投资需求得以满足。因此,利率自由化通过使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为正值而促进了金融演化并且提高了投资效率,达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拉美国家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利率市场化分析智利采取了快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策略。从1974年5月开始,到1976年为止,短短的两年内,完成了国内所有的金融自由化改革。1974年智利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自主决定短期利率,1976年银行私有化,1977年利率市 场化,1979年资本账户开放。在智利金融深化改革的前3年,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智利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是,由于金融监管乏力和银行制度的不完善,智利出现了一个超高利率时期,1977~1983年间年平均实际利率达到50.8%。在超高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和投资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实际利率与存款的相关系数为-0.44),也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稳定增长(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2)(江春、刘春华,2007)。 由于过高的利率迫使许多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银行大量借外债用于放款,造成了智利银行体系的实际破产。智利政府不得不出面挽救,重新将银行收归政府帐下,利率也就不得不被重新管制,利率自由化改革宣告失败。 阿根廷也采用了类似的快速利率市场化改革策略。70年代阿根廷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低利率政策,这使得其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形下,阿根廷政府于1977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进行私有化、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为外资银行提供便利等措施,同时允许银行根据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利率。此时严重的宏观经济不平衡和银行监管不力,导致了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到无法想象的高度,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本国商业银行和企业被迫转向利率相对较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外债的增长迫使中央银行发行大量货币来挽救企业,加剧了通货膨胀;而企业的倒闭又使得银行相继破产,金融危机在全国蔓延。政府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放弃改革,恢复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乌拉圭采取了与智利和阿根廷基本相同的改革措施,较其他拉美国家而言,乌拉圭的金融改革进行得最为激烈。早在1974年,乌拉圭就承认了私人资本的合法性,于1976年和1977年分两次将利率上限提至90%,因为实际利率低于这个水平,以致利率上限形同虚设,后来又干脆取消了这个上限。同时,政府取消了信贷分配的规定和资本流动的限制,承认资产关系的可变性。从1978年开始逐渐降低银行的准备金率,取消了对进入银行系统的控制,同时一举取消了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从而使银行基本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但是乌拉圭的改革成效也不显著,改革状况与阿根廷相似。 从利率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这个角度看,拉美3国利率改革是失败的。利率自由化后,金融机构正常的竞争因素未能发挥主要作用,银行却被一些大集团所拥有,成为它们的资金供应商。在智利,利率改革后国有银行被私有化,私营银行迅速增加,但多数银行被少数财团控制,银行贷给拥有银行的公司的贷款占到整个贷款总额的20%。再加上3国在利率自由化的同时,未加强金融监管,这就导致银行不能正确地评估风险,贷款质量低下,坏帐增加,坏帐又导致银行丧失流动能力,利率改革的成效不大,甚至危及了经济的健康成长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深层次思考与对策* 闫素仙 *本文是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转轨时期的利率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041059—02)的阶段性科研成果。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深层次思考与对策短论 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每年_________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正确答案:B ? A 4月10曰 ? B 4月15曰 ? C 12 月10 日 ? D 12 月15 日 [单选] 2.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于_______颁布实施。( ) 正确答案:A ? A 2015年7月1曰 ? B 2015年7月15曰 ? C 2014年11月1曰 ? D 1994年6月4曰 [单选] 3.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______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正确答案:D ? A 专门机关 ? B 专门部门 ? C 专业工作 ? D 专门工作 [单选] 4. 下列关于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的职权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D ? A 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 B 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 ? C 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 ? D 统筹协调所有国家安全事项和工作

[单选] 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国家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应用的范围?()正确答案:B ? A 地区之间 ? B 企业之间 ? C 军地之间 ? D 中央与地方之间 [单选] 6. 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不负有此项义务的是______。()正确答案:A ? A 美籍华人李某 ? B 我国某出版社 ? C 台湾公民张某 ? D 九三学社 [单选]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______。( ) 正确答案:A ? A 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 ? B 霸权主义和极端主义 ? C 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 ? D 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 [单选] 8. 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下列哪项权利是国家安全机关不能行使的?()正确答案:B ? A 拘留 ? B 起诉 ? C 预审 ? D 侦查

浅论经济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浅论经济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市场规模的量的扩大和积累,更是各国经济的质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仅仅从全球金融市场联为一体的角度,或者从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按国际惯例开展业务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全球化是不全面的,金融全球化至少应包括货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经济、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但其间又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宽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它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主导,由跨国金融机构担任运行主角,其发展建立在金融各类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并紧密依托于多种科技化的创新。今后国际的金融体系将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网络化,金融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威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阴影依然在全球徘徊。 20世纪最后10年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者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诸如经济、金融全球化发生的原因,对各国和整个世界经济、金融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以及面对这一形势各国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应采取的对策,等等。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预计在新世纪或新千年各国经济、金融必将进一步融合,甚至一体化。以上这些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认为,对经济、金融全球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在分析经济金融全球化本质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自主化、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惯例、全球化与贫困化、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论证,指出西方掩盖全球化本质的主流理论在国内泛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我所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自己;又要必须坚持民族化、自主化(国产化),这应该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金融机构首要任务必须要扶持技术、品牌国产化,以赢得在全球化中取胜。 不少学者只宣传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等等,说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而忽视在全球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种基本趋势。不能否认,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化”最新阶段的巨大作用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世界是有众多的有主权的民族国家组成,资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垄断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之间,是相互尖锐对立的,它们所决定的“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化”趋势,是世界经济这一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全球化趋势越强,民族化问题也随之越突出。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适应和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研究各国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安全。我国是一个寻求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与富强,这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一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波兰的国有银行已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外国资本家将波兰银行筹集的资金调往国外,使波兰的企业得不到信贷扶持,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前车之鉴。其二是在世界现实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全球,因为世界尚未大同。在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竞争中,如果本国银行不重点扶持提高本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这是舍本逐末,颠倒了主次,最终会导致民族经济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地使本国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全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法发[2008]38号 【发布部门】最咼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2008.12.03 【实施日期】2008.1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两高工作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8]3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 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十二月三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世界经济衰退,正日益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国务院强力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通过扩大内需来抵消出口的减弱,通过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来振兴日趋放缓的经济。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我国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为遏制世界经济衰退所采取的重要战略措施。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运行也出现了很多需要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司法领域已经出现明显反映。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下,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法院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在司法领域引发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敏感性,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保持国民经济稳定的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牢牢把握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主动权,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 一、依法保障金融债权,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国有银行是金融的重心。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国际金融局势的复杂性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自觉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担负起保护金融债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职责,支持金融监管机构有效行使管理职能,保障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施。要最大限度保障国有金融债权。为了减少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确保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兑付能力,中央和国务院实施金融不良债权剥离和处置战略。自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_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_孙杰

收稿日期:2002-09-06 作者简介:孙 杰(1962-),男,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公 司融资理论、国际金融和货币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2002年第10期(总268期)金 融 研 究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10,2002General No.26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 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 孙 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用一系列相关指标来描述和量化金融结构、股票市场的发展、公司融资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将有关数据分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组,分别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本文的基本推断是:在新兴市场上,与银行体系密切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是股票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金融深化的主张需要进行重新的审视,或者更准确的表达为股票市场深化的政策主张,但是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规模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公司行为规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金融结构;公司融资;股票市场;新兴经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2)10-0014-11 一、引 言 最近20年以来有关公司融资理论,特别是有关公司资本结构方面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背景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依然受到金融结构的影响,而且公司融资行为还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随着经济发展,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演变。中央银行资产、商业银行资产、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公司信用、金融深化程度以及股票市场资本化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和不同的时间截面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高收入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比例和股票市场资本化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央银行资产比例则要高于高收入国家(Asli Demirguc -Kunt 和Ross Levine,1996,a)。 Goldsmith(1969)使用1860-1963年的数据证明了人均收入随着的金融中介资产与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浅谈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不仅给各国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隐患。金融全球化也可以说是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促进了资本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同时也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应该认真研究,未雨绸缪,加快改革发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正文: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是分不开的。这种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金融管制放松所带来的影响;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影响;投资主体的变化等等。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金融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风险与机遇始终相伴。 金融全球化它具有积极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 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资金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增加,使有限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到了及时调剂资金余缺的作用。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要素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还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并且极大地压缩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时空限制,使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瞬间完成,资金的迅速、方便调拨,资金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投融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一、美国的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从2007年春季开始逐步呈现的。首先是房贷公司出现坏账和亏损,点燃了次贷危机的“星星之火”。 次贷的主要受众是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和消费者。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一套自住房,但看到房价迅速上涨,便动起了房产投机的念头。没有本钱,他们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次级抵押贷款公司,从后者那里获得贷款。这类贷款年利率高达8%到9%。凭他们自己的日常收入很难支付。但当时房价上涨的速度超过了利率,他们在房产上投资可以净赚不赔。所以有些人把贷款买的房再抵押买第三、第四……套房,这就等于贷款买房进行投资,借钱付利息,低投入者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可是他们抵押给贷款公司的房产是“死钱”,贷款公司要牟利必须把它变成“活钱”。于是贷款公司开始“变戏法”,进行以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发行抵押担保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这种操作显然存在着高风险。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而利率不断提高,还贷数额一年比一年大,房产投机者终于无力偿债,只得把房子甩给银行,违约就此产生。当违约者较多产生,银行承受不了这样的巨亏,只能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终于爆发。 次贷危机最初发生在虚拟经济层面,后来逐渐向实体经济扩展,各类市场却陷入“熊市”。2008年以来,与商品原材料紧密相连的货币都大幅度下跌。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是美国消费的萎缩,二是企业和机构破产增多,三是失业增加,四是企业经营困难。由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海啸”,进而导致了“金融危机”。 美国是经济大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全球失业增加,经济增长的放慢,通货紧缩显现,引起了国际金融危机,几乎涉及全球所有国家。 二、金融危机大事记 1.2008年3月,次贷危机迎来第一个“高危期”。美国大投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欧洲银行与家西方主要央行也宣布联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 2.2008年7月,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房地美”亏损超过140亿美元。7月30日,布什签署总款3000亿美元的房市救助法案,旨在帮助“房利美”、“房地美”摆脱困境。 3.2008年9月,首次“高危期”到来,15日,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林公司也被收购;16日,美国政府接管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4.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再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缓解流动性不足。 5.2008年9月20日,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国会参重两院随后通过了经过修改的救援方案,该方案随即获布什签署并生效。 6.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美国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联合大幅降息0.5个百分点。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首脑共同通过行动计划,同意各成员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德、法等国根据这一计划,纷纷出台各自救市举措。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摘要] 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的趋势逐步推进,并 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如下威胁:(1)削弱一国经济主权,冲击国家金融监管的调控权力;(2)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国际支付能力下降,引发债务危机;(3)国际金融市场自由而开放,金融投机便捷而频繁。针对以上威胁,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的措施建议如下:(1)迅速增强风险意识;(2)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调控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理顺政府与企业、银行的关系;(4)加强对外债的统一管理;(5)加强金融立法;(6)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效益和素质。 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的趋势逐步推进。1992年意大 利里拉和英国英镑受到冲击,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投机失手造成银行倒闭,以及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后发生的。这充分说明,在以金融资本国际化为突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风险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加大加重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着金融风险,只不过是发展中国家的风险更为

严重一点罢了。我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够免受波及,并不 表明我国金融行业就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叶稳如泰山的安全 之舟。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之所以能避开金融危机的灾难,其 中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开放,保护了不 甚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二是银行拥有大量储蓄资金,抵销了银 行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我国在经济 全球化浪潮中会不断走向开放,金融体系迟早会完全开放,这也 会导致居民投资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投资选择自由度逐步加 大,因而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运行。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 日益加强的今天,如何建立和健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机制,不 断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 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亟须研究和解决的 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19世纪中晚期就已出现,当时经 济、贸易、投资甚至人员的跨国、跨地区活动就相当频繁。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尔后的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刚 刚兴起的经济全球化被迫中断。二战后,经济全球化重新发展, 特别是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带来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新 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正在进行中的经济全球化已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

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 翁世淳 当前以美国日益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地区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结果是全球资产流动性泛滥,房地产和证券资产价格不断推高,金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加快,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建立在国际收支均衡基础上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面临潜伏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势下维护自我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评价国际金融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并根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 关于金融安全,国外学者并没有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他们通常将金融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经济安全的部分进行探讨。中国学者对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以王云龙为代表的“正常运行”论和以梁勇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论两种主流观点。 王元龙(2003)认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和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1] 梁勇(1999)从国际关系学角度认为,金融安全是对国家“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维护价值的能力与实际能力的信心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2] 综合上述两种关于金融安全概念的观点,无论是“正常运行”论还是“核心价值”论,其理论的研究角度是一国主权这个层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一国金融体系已经纳入到国际金融体系之中,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经济发展。如果片面强调一国的金融体系正常运行、金融财富安全、金融主权不受妨碍、金融信心维持,那么采取措施所导致的结果将是大量国际投资外流、失业率增加、国际贸易活动减少,最终使国家经济增长受阻(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政府为避免大量资本流,出于1998年9月1日宣布实行了严厉外汇管制政策,内部包括对外资对外往来资金账户的资金调动需经政府批准,所有金融资金交易只能通过马来西亚政府授权的金融机构进行,外资投资需在马来西亚滞留一年以上方能撤资汇出国,实施钉住汇率(1美元兑3.8马元)等。结果造成马来西亚在金融风暴后的数年内承受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和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国家的经济增长严重受阻。)。 从今天来反思和审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给予的启示,不应将金融安全的概念从一国角度来定义,而应当从全球视角出发来界定。一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是在不完全市场约束条件下实现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法人治理六大功能,而金融危机出现的后果必然是金融体系功能无法实现或者被扭曲。所以,金融安全应该被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下,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变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瞿强 1. 问题的提出: 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内部的金融工具、中介和市场,也包括外部与企业部门的联系和政府的监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均经历着急剧的变革,因而比较不同的金融体系、研究其变化规律与趋势,对于政策部门和学术研究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如果试图对金融体系的演变进行统一的分析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金融体系?有没有统一的金融体系?世界各国存在着多种金融体制,典型的有欧洲大陆以及日本的以银行为主的体制,和美国、英国以资本市场为主的体制。这一现象引起了大量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金融制度?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人为政策与监管的产物?金融体系与经济表现是否有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体制是否存在趋同的现象?向什么方向趋同?推动金融体系变化的基础力量是什么? 金融产业由于其特殊性1,因此各国均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其发展格局较多地具有人为因素2;因此,理论研究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金融体制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靠近德日模式,就动态观点看,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正在朝美国模式发展。对于这种正在摸索、转型的金融体制来说,比较不同的金融体制,有助于我们理解同一个金融体制内部,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金融体系发展与变化趋。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正处在形成初期,与具体的金融技术层面的风险相比,金融体制设计偏差所造成的风险更为重要,通常,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对各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与历史有透彻的了解,本文不揣冒昧,进行初步尝试。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概述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二部分,根据功能主义金融观点,构建一个分析比较不同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在分析不同金融体系起源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等方面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2. 金融体制的分类:不同金融体制概述 人类自有记录的历史以来就从事金融交易。大约在5000年前,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有农业信用的记录。公元前18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Hammurabi’s code)有很多章节涉及到对信用的管制。银行机构出现在公元12世纪意大利城邦国家热内亚,并在此后 1经营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所有金融资产实际上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货币,即现实购买力,而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是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体系提供的;同时,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具有高杠杆率、高风险特征;金融机构之间风险容易相互传递。 2Allen and Gale(1999)认为金融体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管制的影响,而政策主要是对金融危机的反应;Rajan and Zingales(2000)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政治因素在各国金融体制形成中的作用。此外,很多学者在研究金融体系的形成时,用了“设计”这样一个主观色彩较强的词。

金融安全知识题库

金融安全知识题库 金融是政府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由 ___关于金融题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金融市场以( )为交易对象。 A.实物资产 B.货币资产 C.金产 D.无形资产 2.一般说来,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 )。 A.呈正比关系

B.呈反比关系 C.呈线性关系 D.无确定关系 3.推动同业拆借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的实施。 A.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政策 D.存款派生机制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 )。 A.同业拆借市场 B.票据市场

C.回购市场 D.债券市场 5.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一种凭证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的集合投资制度指的是( )。 A. B.债券 C.投资基金 D.公开市场业务 6.某国有银行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方式属于( )。 A.直接融资 B.间接融资 C.吸收投资

D.民间借款 7.股票等证券的转手一般是在“纸张上的”交易,并不涉及发行企业相应份额资产的变动,这体现的金融市场特点是( )。 A.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 B.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 C.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 D.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 8.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是( )。 A.金融产品 B.金融产品交易 C.金融机构

D.政府部门 9.信托市场的主体是( )。 A.信托投资活动 B.信托产品 C.信托当事人 D.信托关系人 10.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被称为( )。 A.经营租赁 B. C.短期租赁 D.长期租赁

我对金融全球化的个人看法

个人对金融全球化的浅析 首先,我们在课上通过老师先是了解了金融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分别是: 1.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2.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4.金融监管的全球化。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发达国家在70年代初遭到了二次能源危机冲击,战后“黄金30年”结束,发达国家进入了“滞胀”阶段,重点是生产过剩,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过剩,劳动生产率下降,资本利润率下降,资本贬值。可以说,金融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过剩积累促进而来的,成为了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再者我想总结下促成金融全球化的条件,第一我认为是发达国家以及跨国金融机构处于其主导地位。具体变现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雄厚,金融结构更加完善,而且跨国金融机构是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为发达国家的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第二,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注入了强大力量。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等的日趋成熟,使得资本在全球金

融市场上全面铺开。第三就是金融创新,例如,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信用制度的创新。 众所周知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占有着金融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也不能说金融全球化对我国是只弊无利的事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具有双重影响。 首先,通过金融全球化,我国可以吸收来自国际的资金。由于流入更多的资金,弥补了我国的资金缺口,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力资源。其次,金融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金融运作经验,加步提高了我国的金融效率。但是,与此同时,也对我国有很多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行业起步晚,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且我国的金融创新缺乏,在各领域发展不均衡。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存在突出问题。 李金德 201341161 金融学院

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习题

第一章金融体系概述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的。() 2、直接融资的缺点是不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3、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4、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有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5、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6、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能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 7、金融制度是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 8、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直接建立融资关系被称之为间接融资。() 9、当代金融创新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10、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假说() 11、“交易费用创新假说”的金融创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提出() 12、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约束引致创假说() 13、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主要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14、金融创新消极作用之一是使中央银行难于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 15、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性趁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16、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之一是它能够“集零为整,续短为长”。() 17、间接金融是发展中国家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 18、直接金融是发展中国家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直接融资优点:() A 投资者承担较小的投资风险。 B 容易实现资金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 C 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D 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2、()的金融创新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A 20世纪50年代 B 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C 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