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于湘水之滨,南岳之麓,四周林木荫翳,院内幽静雅致。一千多年来,众多博学鸿儒在这里开坛设讲,湖湘文化也由此形成。今天,它仍然延续着教学功能,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古代的儒生还是今天的学子,这里都实在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而从岳麓书院的地位和影响来看,这里又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走进岳麓书院,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两侧白底黑字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比上面宋真宗御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匾额还要引人注目。湖南人的文化自信在这八个大字中彰显无遗。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门口这副楹联却不是一开始就挂上去的。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公元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唐五代学人在山中办书院,掌教者称山长。到南宋及元,官立书院,设山长,讲学以外,总领院务。清乾隆改称院长,清末仍用旧名)。门人请其撰题大门楹联,袁以“惟楚有材”为上联,令学生们应对。“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学生们正苦思冥想之际,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对道:“于斯为盛。”这一句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副著名的流水对就此撰成,常有湖南人引以为傲。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人们对此有误读。这副楹联的意思应该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而不是这个地方很盛。不过,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岳麓书院时说:“岳麓书院也好,湖南也好,是完全担得起的。

岳麓书院的雏形始于唐代,由僧人智旋等人在岳麓山蟒蛇洞附近建立了类似于学斋一样的书院府,麓山寺碑至今留存。到宋太宗时期,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沿袭旧学斋办起了书院,最先称之为岳麓山书院,后改名为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担任岳麓书院山长。他接任后,书院的生徒达到数百人,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规模。周式兴学的事迹很快为宋真宗赵恒所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就出自这位皇帝,他对教育极为重视,亲自接见了周式,并封他为国子监主簿。然而周式一心办学,不愿做官,宋真宗被其精神所感动,同意他归院掌教,赐他鞍马和《九经》,并赐御题匾额——岳麓书院。真宗所赐的匾额没有传下来,今天岳麓书院保存的年代最久远的匾额,为明朝所传。

岳麓书院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为康熙皇帝御赐“学达性天”,二为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代,湖南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直到宋朝,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才有所改观。时人记载道:“谁谓潇湘,此为洙泗;谁谓荆蛮,此为邹鲁。”洙泗指孔子家乡旁的两条小河,邹鲁是孟子和孔子的家乡。也就是说,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湖南已跻身为文化先进地区。

湖南大学校歌中唱道:“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朱张”指的是朱熹和张栻两位大儒。张栻生活于两宋之际,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他在担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数年之中,把岳麓书院变成了湖湘学派的基地,在南宋名满天下。作为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张栻完成了湖湘学派的理论化,为学派中一批人争取了学术地位。张栻还与他的好友朱熹在岳麓书院举办了著名的“朱张会讲”。朱熹来过岳麓书院两次:第一次是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带着几个学生从福建骑马来与张栻会讲了三个月,留下“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谚语。据说因为远道来听课的学生太多,所骑的马把岳麓书院门前池塘的水都喝干了。今天岳麓书院的讲堂中,仍为朱张二人摆放着两张座椅。第二次是在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作为湖南的地方长官经营岳麓书院。“朱张会讲”使湖湘文化、湖湘学派达到巅峰,与中国其他区域的文化相比,经世思想传统在湖湘文化中表现特别突出。

及至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倡导经世,呼唤改革,“三湘学人诵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这部著作为湖湘文化吹拂起一派新风。魏源是晚清经世派的杰出代表,此后从岳麓书院走出的知识精英们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魏源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他的后辈师弟们用于实践。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近代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谭嗣同、陈天华、黄兴、邓中夏、蔡和森、何叔衡、程潜等众多革命者都出自岳麓书院,湖南也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操着湖南口音的有识之士们走出三湘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中心人物。

毛泽东与岳麓书院

毛泽东的老师,也是他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是岳麓书院的教授。1917年和1919年,毛泽东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在此期间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建立了新民学会。赫曦台、爱晚亭是青年毛泽东经常散步、学习的地方。

爱晚亭

岳麓书院门前的赫曦台是个戏台。“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是指红色,“曦”是指朝霞,合起来就是“旭日东升,红霞满天”的意思。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张栻曾在岳麓山顶看日出,遂筑“赫曦台”,朱熹题额。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将其修复。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与一般戏台无异。

但赫曦台照壁上题着的三首诗可不同凡响。第一首是朱熹、张栻登台看日出时的联句:“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当中一首诗是王阳明的《望赫曦台》:“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第三首是毛泽东的《和周世钊同志》,这首诗写于1955年。当年6月,毛泽东来到长沙,6月20日,他在一群故交好友的陪伴下畅游湘江,游完泳后,又登上岳麓山。随行中有毛泽东的早年同学,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后来,周世钊将自己所作的《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他几首诗词寄给他看。10月4日,毛泽东回信和诗一首:“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https://www.360docs.net/doc/4b9037916.html,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30年过去了,毛泽东再不是那个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少年。

爱晚亭与毛泽东也颇有渊源。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毛泽东就常和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在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1918、1919年,毛泽东两次离开长沙去北京,都是在爱晚亭前话别友人。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致书毛泽东,请求题写亭名,毛泽东欣然提笔。爱晚亭内立有石碑,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

赫曦台

岳麓书院到底对毛泽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没有明确的记载,人们只能从他的言行中揣测一二。讲堂位于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

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是1916年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宾步程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在讲堂两旁还有宾步程写的楹联:工善其事必善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副楹联与“实事求是”的匾额相呼应,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宾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校训影响却极为深远。毛泽东居住在岳麓书院时,这块匾额已经挂在檐前了,想必令青年毛泽东印象深刻。后来,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并系统地阐释了其内容。1943年,毛泽东亲笔写下“实事求是”,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沿用至今。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立的“整齐严肃”碑。“整齐严肃”作为岳麓书院的院训,对毛泽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后来他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制定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可以看作是对前者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岳麓山上还有一个人和毛泽东有些关系。他就是原国民党18师师长张辉瓒。1931年,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成功,毛泽东填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末尾一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使这名倒霉的军人家喻户晓。1931年,张辉瓒被红军俘获后处决,同年,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健为其建墓于岳麓山,占地1000多平方米。1938年,在日本人的追捕下,被尊为韩国“国父”的金九还曾在岳麓山张辉瓒墓庐养病,并且一呆就是8个月。

历届领导人爱上岳麓山

对岳麓书院有特殊情结的并非毛泽东一人,刘少奇、贺龙、王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多位领导人都曾在任职期间或者退休后参观岳麓书院。书院专门开辟了一间展室,展览领导人们参观时的照片和题词。

生于湖南省浏阳市的胡耀邦把他唯一一次正式题词献给了岳麓书院。那是1989年1月,也就是他去世前不久。湖南省委副书记刘正等陪同他去参观岳麓书院。参观完,众人要胡耀邦题字,他指着摊开的大张宣纸说:“这纸太大,容我回去写好送来行不行?”众人不允,胡耀邦只好思忖:“写什么呢?”站在一旁的湖南大学负责人说:“就写千年学府吧。”胡耀邦略一沉吟,说:“题‘尊重知识’好吗?”胡耀邦蘸墨挥毫,凝神运笔,四个大字跃然纸上。题毕,未署年月日,在场的人问他为什么不署,他回答说:“尊重知识是没有年限的。”

岳麓书院御书楼

1991年3月16日,江泽民参观岳麓书院,并向院方要了一份岳麓书院学规。该学规是清代王文清山长制定的,江泽民说要带回去送给自己的小孙子,给工作人员留下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印象。

2003年11月16日,朱镕基在退休当年就和夫人造访了岳麓书院并题词“千年学府”。此前,在1993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就曾到书院视察。

2014年4月9日,胡锦涛参观了岳麓书院。据院方介绍,11年前他就有参观岳麓书院的计划,但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此次,在结束了80多分钟的参观后,胡锦涛婉拒了院方题词的要求,只是签下了名字。

书院,自唐初开始出现,到清末历经1200多年,历朝累计设有7525所。其中属清朝最多,有5836所。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一般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1006年,宋真宗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1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名太乙书院。宋代赐名太室书院,宋太宗赐书院匾额和九经印书。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改名嵩阳书院。南宋时嵩阳书院已废。清康熙年间重建。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山下。相传,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年前后),洛阳人李渤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为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时,重建院宇,在此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条规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吸引了海内外知名学者皆来此地讲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几百年“讲学式”书院的楷模。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园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

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

湖南大学学校总体规划

大学学校总体规划 一、大学概况 1.学校简介。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 2.获奖情况。近十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16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奖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6项、二等奖60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26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5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近1400项,其中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SAE 方程式赛车新秀奖等。2014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冠军。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得"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总分第一名,并获得唯一特等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国际上,有本科学生获得了有全球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和全球设计界公认最高奖项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Award)。 3.研究机构设置。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与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5个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目前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学校还建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已正式投运,为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 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与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

英阿兰·德波顿《壮阔》阅读答案

[英]阿兰·德波顿《壮阔》阅读答案[英]阿兰·德波顿《壮阔》阅读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8题。 壮阔 [英]阿兰·德波顿 西奈之旅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十二人来到一个毫无 生机的山谷,这里没有树,没有草,没有水,也没有动物。沙岩地上满是巨石,它们仿佛被一个粗野的巨人踩 过后,滚下周围的山坡。这些光秃秃、赤裸裸的山脉, 显露出了通常被层层泥土和茂密的松树林所遮掩的地貌。狭长的洼地和裂缝诉说着千万年来饱受的压力,而经历 不同地质年代的演化,山脉间也出现了众多的横断面。 地球的地壳构造板块之间的褶状花岗石,就像亚麻布一样。山脉在地平线上无止境地延伸,直到西奈山的高原 逐渐变成铺满碎石的“砂砾烤盘”。 我们因一些风景而引发的感受,很少能用三言两语 就形容出来:好比在初秋的黄昏看着天色渐渐暗去,或 者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看到一池静谧的湖水,我们往往 要用一大堆拗口的辞藻来描绘我们的情感。 不过,到了18世纪初,终于出现了一个词,它清晰地反映出我们对悬崖峭壁、山川冰河,以及辽阔夜空和

巨石林立的沙漠的特别感受。这个词就是“壮阔”。在 这些景观面前,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感受,而且 一提到“壮阔”,别人也可以理解是什么样的风景。 黎明时分的西奈南部,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4亿 年前形成的幽谷、2300公尺高的花岗石山以及陡峭谷壁 上千年的侵蚀造就了它。人在这些壮阔景观面前,就像 迟来的尘埃。 我的背包里有一部伯克的著作。伯克24岁时,放弃了在伦敦的法律研究之后,就写了《关于壮阔和美丽理念之源的哲学探究》。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景致之壮阔和脆弱的感觉有关。很多景致是美丽的,例如春天的草原、 柔美的山谷、橡树和河畔小花(尤其是雏菊),不过这些 景致并不壮阔。“壮阔和美丽常被人混淆,”他抱怨道,“两者所指相差很远,有时性质可说是南辕北辙。”对 于那些从丘园瞭望泰晤士河,然后惊叹泰晤士河是何等 壮阔的人,这位年轻的哲学家显露出了一丝的不耐烦。 一种景致只有具备某种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关于壮阔,他用耕牛和野牛做比较来说明这个道理;“耕牛力 气很大,但它是温驯的,任劳任怨,不构成威胁,因此 耕牛并不会给人以雄伟的感觉。野牛的力气也很大,但 是这种力气属于另一种,往往是非常具有破坏性……因 此野牛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无比的,壮阔的感觉也是如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全国八省市2021届高三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三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书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英才的重任,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 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千余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 机构和学术机构,书院在历经辉煌、困顿和沉寂中发展着,至今仍然“活着的书院”岳麓书院就是其中的典范。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 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其千百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始终坚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高扬爱国 务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姿态,培养和熏陶了大批人才。以近代中国为例,先后涌现了以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鳄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杨昌济、范源赚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以何叔衡、蔡和森、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 目前,岳麓书院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努力推

中国诗意千年的文明古国

中国诗意千年的文明古国 题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春秋战国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平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溪流在华夏汇成滚滚大河,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 三月的纸鸢载着悠长的梦影,伊人的面容却在雨雪纷纷的清晨消释溶化。“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之悲,一声长叹,响彻苍穹,千百年来,却无人可解。对于国人来说,能把一个重要的节日慷慨的赋予一位诗人,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心灵里诗的禀赋,诗化的生活情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中国的诗魂最终没能与这个世界和光同尘,汨罗江的惊世一跃,泛起的涟漪2000多年仍未平静。虽然,系粽子的五色绳早已褪色,龙舟竞渡的喧嚣也渐行渐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吟泽畔的形象却永远那

么清晰,如一副凄美的中国画,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此,中国的诗歌添上了圣洁的光辉。秦汉“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灭诗书的秦始皇的万世梦刚刚开始,就在杀声震天中戛然而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挥舞着巨大的戟闯入咸阳,不久即发出“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叹。曾经的战友刘邦却已经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汉王朝在平静中逐渐强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才在汾河上感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李延年就为之送上《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如此曼妙可人儿自然令汉武帝也为之摧眉折腰。李夫人(李延年之妹)由此令“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欢娱嫌短,繁华有尽。盛世年华转瞬成过眼云烟。“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里道出了多少离乱人的悲苦!华夏大地,干戈四起。英雄如曹孟德也不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世事乱象反激起其雄心万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下尚未统一,却祸起萧墙。“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为建安七子

岳麓书院导游词(完整版)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 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 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

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 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附送: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篇1: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云麓宫!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临湘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为宫门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传为佳作。 以前云麓宫宫门处挂有一幅对联: 古刹出层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名山多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对联的上联写云麓宫的地势雄伟,似乎矗立在云端,在此可以近看岳麓山色,远眺湘江北流;下联提及云麓宫所在的岳麓山有许多历史胜迹,杜甫在这里留下了诗句,李邕题撰了著名碑刻。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此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岳麓书院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一千年学府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了。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古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就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当年,朱熹应理学大师张拭的邀请来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每当看到日出呢就高声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就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一块匾,这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其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所炸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

1984年按照照片所复制的。现在大家在看向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呢是出自与《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与《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在这里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啊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先生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

湖南大学优秀个人简历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31岁 上海 139********(手机) dingqi@https://www.360docs.net/doc/4b9037916.html, 丁奇经理 最近工作 公司:X X食品有限公司行业:批发/零售 职位:财务经理 最高学历 学校:湖南大学 学历: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经验 公司:X X食品有限公司2010/1--2017/5 职位:财务经理 行业:批发/零售 部门:财务部 工作内容: 1、编制公司的财务报表; 2、方案跟进,成本优化; 3、负责公司年度资金预算,风险、成本控制,各部门资金运作管理与监督; 4、公司税务(纳税申报等)、以及账务的处理; 5、审核公司付款及报销单据,监督付款和费用开支; 6、负责各项财务相关的年检工作; 7、配合审计师完成季度、年度审计工作; 8、配合上级制定公司行政管理制度。 公司:X X进出口贸易有 限公司 2009/1--2010/1 职位:采购专员 行业:贸易/进出口 部门:采购部 工作内容:自我评价 熟悉贸易、商检、报关、海运相关操 作流程,熟悉外贸单证的填写与审 核;精通日语、英语,能够与供应商 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有责任心, 工作仔细、认真、务实,具有良好的 团队意识。纪律性强,能够配合上级 和其他部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能够 不断地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 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公司一同发展。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经理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 读写:精通 证书 中级会计师2007/9大学英语六级2006/12报关员资格证书2006/7大学英语四级2005/12

中国四大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 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 中。白鹿洞最初是唐代贞元时,李渤、李涉兄弟隐居 读书的地方。 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由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置田聚徒,成为讲学和藏书之所。“四方之士受业而归,出为用世,名绩彰显者甚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赐九经。宋仁宗皇祐五年,孙琛在故址建学馆十间,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应天府、嵩阳并为“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虽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朱烹到任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毁于兵燹,栋宇消落,林园荒芜,触目皆是尘封书海,网结门廊。经过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同意重建白鹿洞书院。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其中包括御书阁、明伦堂、宗儒词、先贤祠、忠节祠等。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在文会堂有朱熹亲书“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峰泉交映,知仁独得之天”的对联。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学术空气相当活跃。宋淳熙二年,朱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曾在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的鹅湖发生过激烈的论辩。但是朱熹并不因此而持有门户之见,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湛、透辟的说讲感动得落泪。为此,朱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这不仅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范例,在中国儒学史上也一直被传为佳话。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一直到明代的正统元年才修复,以后又有所扩修。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原因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有感 就在新的千禧年前夕,世界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举行了全球范围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活动。这本身就是令人高兴而又令人感慨的事情,它饱含着举办者对全球人类千年命运的关切之情和宏大气魄。但更加令人欣喜而又令人深思的是,被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十分敬仰的革命导师马克思。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从公元纪世到现在才有两千年,马克思就被誉为刚刚过去的一千年之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足见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况且,在最近的一千年中,人类社会发展之快是历史上所仅见的。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从封闭生存到全球发展,都是在这一千年中实现的。因而这一千年波澜壮阔的人类社会又是需要巨人和铸造巨人的历史洪炉。曾先后出现过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一批批科学巨匠,产生过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罗素等一代代思想大师。他们都曾经在时代的舞台上演出过震撼世界、流芳千古的历史剧,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然而,在此次千年思想大师的评选中,他们的得票数都远远落在了马克思的后面,原因何在?还有,马克思主义产生,如果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算起,到今天也只有150多年的历史,比起其他许多思想家对人类的影响时间要少得多,马克思又何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影响如此多的人们,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而成为千年巨人?所有这些,岂不都值得我们仔细思索吗? 其实,所有这些,都尽在情理之中。只要鸟瞰一下马克思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就清楚了。最近,俞可平教授有一篇访谈文章《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发表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1999年10月11日)上。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决不仅限于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也相当大。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成了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二是开拓了新的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三是造就了一批声誉卓著的国际著名学者。” 的确如此。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流派纷呈,新说众多,但很多学派都是昙花一现;有的虽然存在时间较长,但也不免被新的学派所取代。惟独马克思主义常盛不衰,而且新的分支学派日益增多。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的新马克思主义各派不断发展,成为在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流派。比如在法国,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学派;在英国,有分析马克思主义、老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在德国,有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有学院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等。此外,还有许多跨国学派,如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可以说,几乎西方所有的左翼学派和社会进步运动都跟马克思主义有一定联系。 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马克思的学说都占有原创性地位。在哲学领域,马克思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划上了历史的句号,开创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社会学领域,马克思被尊为现代西方三大社会学家之首;在政治社会学方面,马克思被称为“政治社会学之父”;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开创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河;在历史学的世界,马克思的历史阶段论和历史发展规律论等思想为人们揭开历史之迷提供了锁钥;在文学评论的天地,马克思的人民性价值标准在历史的考验中日见辉煌;……借用目前西方最时髦的一个概念即“话语”(Discourse)来说,马克思所创造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即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所构成的概念体系,日渐成为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社会最庞大的“话语体系”。它不仅日益为学术界所认同,也日益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日常语言”。人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套“话语体系”,人类的“现代文化”或“现代文明”会是什么样子。 与这些情况密切相关的是,20世纪西方几乎所有思想大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的影响。譬如曾经轰动一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匈牙利的卢卡奇和意大利的葛兰西;法国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结构主义代表阿尔都塞、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大师德里达、批评学派领袖拉比卡;英国的老历史学派元勋汤普森、分析哲学家科恩;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领袖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后移居美国,成为美国思想界的风云人物)、哈贝马斯;美国的学院马克思主义代表奥尔曼、人本主义大师弗罗姆、后现代主义大师詹姆逊、世界体系理论大师沃勒斯坦;埃及的“依附理论”大师阿明;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伊滕诚;等等,不一而足。他们都从马克思那里汲取了不少思想营养,从而自立于20世纪人类思想家之林,有的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湖南大学各类奖学金简介

湖南大学各类奖学金简介 国家奖学金 National Scholarship 一、奖励对象 我校全日制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本科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二、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违纪违规现象,未受过学校违纪处分;(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达到国家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五)学习成绩优秀,在上学年无课程考试不及格现象; (六)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突出,上一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年级本专业前3%。 三、奖励金额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额度为每人每年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National Scholarship for Encouragement 一、奖励对象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二、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违纪违规现象,未受过学校违纪处分;(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达到国家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五)学习成绩优秀,在上学年无课程考试不及格现象,上一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年级本专业前15%; (六)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 三、奖励金额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额度为每人每年5000元。 综合奖学金 Comprehensive Scholarship 一、奖励对象 我校全日制本科生除以下情况外,均可参评。 受到违纪处分不参评综合奖学金;未修完应修学分(因学校要求参加各类竞赛等活动的除外)不参评综合奖学金;有课程初修成绩不及格记录(含公选课)不参评综合奖学金;同一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不再参评综合奖学金。 二、申请条件 (一)一等奖学金: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學府岳麓书院参观。 (一)石碑 这边有一塊簡單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書院,是我國古代集教學、藏書與祭祀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地方教育組織。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近千所書院,最著名的莫過於古代四大書院。它们分別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懸掛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書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讚譽。“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歷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嶽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時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們的講解也將以中軸線為主。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講學、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2号建筑,赫曦台。 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指朝阳,赫曦即紅色的朝陽。赫曦臺名字的由來与书院历史上著名的学术峰会有关。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应嶽麓書院主教张栻的邀请,朱熹从福建来岳麓书院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间学者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稱朱张会讲。据说当时张栻和朱熹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日出东方,朝霞似锦的时候,朱熹便指着太阳说:“看赫曦,赫曦”,张栻便让人在山顶修建了一座赫曦台,后因年久而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建了这座台,道光六年,山长欧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湖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是由岳麓书院衍续至今、办学历史悠久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57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4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40余人,教授、副教授950余人,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9540余人。其中:本科生22330余人、研究生72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5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学校藏书360多万册,订有中外文数据库140多个,提供统一检索平台,可实现跨库检索。校园网设备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强大,教学、办公楼实现了1000M网络互联和10/100M的桌面网络连接,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已接入互联网和校园网。 学校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 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优秀博士论文2篇。通过稳定本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当选为院士。近五年,学生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TCL杯竞赛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05项次、1028人次。 学校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与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等都已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和“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十五”期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24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纪晓岚对联精选

纪晓岚对联精选 1、纪晓岚蒙学时的一幅对子: 牛皮拧鞭鞭打牛 苇草织席席盖苇 2、纪晓岚给铁匠的春联: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给理发店的对联: 虽然毫发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钱大昕经理发店的对联是: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刘墉给理发店的对联是: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3、翰林纪晓岚的妙联: 与乾隆对的联: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有寡妇遇鳏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东抛 看左传书向右翻 4、纪晓岚督学福州时的对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注意联中的人名)鲁肃,樊哙,狄青,萧何,一水涨喧人语外 万山青到马蹄前 5、当侍读学士时的对联: 和乾隆同上“天然居”茶楼时对的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不过后来张琏对出了“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的绝妙下联) 寿联一幅:(补乾隆的) 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 三个儿子都作贼,天宫偷桃献母亲 袁枚到纪晓岚故乡,临走时留下一上联:双塔隐隐,七级四面八角 后纪晓岚回故乡对出下联: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泰山南天门的对联: 门辟九霄昂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障奇观 与吴文魁对的联: 山竹无心,空生几对枝节 河藕有眼,不沾半点污泥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难倒了纪晓岚的一上联: 夏布糊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后来纪晓岚的妹妹对出:老翁掌勺,勺勺粥余粥供紧妙吧!但此联现代有人又对出: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更妙!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兰芳是艺名) 千叟宴上的对联: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你能猜出是几岁?) 纪晓岚和和绅对对联 和绅出上联树上有只鸟,鸟摇树也摇,鸟都飞走了,树还摇三摇. 纪晓岚对下联: 和绅去尿尿,鸟摇尿也摇,尿都尿完了,鸟还摇三摇! 乾隆二十五年, 乾隆五十寿辰, 文武百官纷纷撰联赋诗, 无非万寿无疆之类. 而纪晓岚所写之联别出心裁: 四万里皇图, 伊古以来, 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 自前兹往, 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上联指清朝统一全国后, 西起葱岭, 东濒大海, 北至外兴安岭, 南至南海, 纵横均为四万里, 版图之大, 为历史上所未有, 下联指五十圣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岁, 正好合为万岁, 敬祝乾隆万寿无疆. 见到此联后, 乾隆大喜, 当即传旨, 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 以道府记名. 乾隆八十大寿时正好登基满五十五年, 纪晓岚作对: 上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下联: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登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一副对中对, 暗含: 春秋和寿月, 天地备期年 还有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 不怎么工整, 可能是杜撰的吧: 水部失火, 金尚书大兴土木(含金目水火土) 北人南相, 和中堂什么东西(含东西南北中) (一)解缙是明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主持撰修了《永乐大典》。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特别擅长作对联,被誉为“对联大师”。 解缙七岁时,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把脱下的衣服挂在老树上说了上联: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望着波澜壮阔的江水,马上对出下联: 万里长江作浴盆 (二)一次,一位大官不信解缙有此高才,决定招见他,解缙来到门前,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西小门进入,解缙不从,大官命人送来上联: 小犬无知嫌地窄, 解缙不假思索地答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大官只好开门相迎。他见解缙穿着绿色的衣服,又奚落道: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笑笑,指着大官的红袍说: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于湘水之滨,南岳之麓,四周林木荫翳,院内幽静雅致。一千多年来,众多博学鸿儒在这里开坛设讲,湖湘文化也由此形成。今天,它仍然延续着教学功能,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古代的儒生还是今天的学子,这里都实在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而从岳麓书院的地位和影响来看,这里又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走进岳麓书院,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两侧白底黑字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比上面宋真宗御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匾额还要引人注目。湖南人的文化自信在这八个大字中彰显无遗。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门口这副楹联却不是一开始就挂上去的。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公元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唐五代学人在山中办书院,掌教者称山长。到南宋及元,官立书院,设山长,讲学以外,总领院务。清乾隆改称院长,清末仍用旧名)。门人请其撰题大门楹联,袁以“惟楚有材”为上联,令学生们应对。“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学生们正苦思冥想之际,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对道:“于斯为盛。”这一句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副著名的流水对就此撰成,常有湖南人引以为傲。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人们对此有误读。这副楹联的意思应该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而不是这个地方很盛。不过,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岳麓书院时说:“岳麓书院也好,湖南也好,是完全担得起的。 ”

(完整版)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一) 余先生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奥秘,感受文化历史的兴衰,有对文化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又有对文化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进入新世纪,余秋雨在考察审视中华文明之后,随着香港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和欧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寻和精神漫游拓展到中东和欧洲,完成对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深入探寻。 《千年一叹》,正如歌词中所写:“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盘的凤凰再飞翔。”饮着屈原的梦,李白的歌,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古文化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忧伤。轻轻地抚去时光遗留的尘埃,深情地抚摸历史的肌肤,细致地剥落包裹于往昔躯体上的坚韧外壳,把希腊神话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冲突,侯赛因的陵寝,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和泰姬陵的圣洁娓娓动听的道出,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时空,去享受和品味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超常强韧的缘由。在这里,历史的回忆与追踪只是一种传达心灵感受的博大场所,而所谓的文化精神,传统气韵以及种种与人生,与命运,与人的存在景况相关的意蕴,也就经由这样的场所而获得自然而然的体现。

废墟,大海,流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蔽;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苍凉,寂寞,执着,历史常常在这里凝冻。米开朗基罗,伽利略,莎士比亚,但丁,歌德,黑格尔,一个个历史上熠熠闪光的大师,在这里与你直面;庞贝古城,罗马的废墟,巴黎圣母院,希隆大教堂,一座座闻名的建筑,让你亲身感受;怀古之请,兴衰之叹!秉承《千年一叹》的风格,审视欧洲文明,反思中华文明----让人和自然更紧密地贴近,让个体在辽阔的田地中更愉悦地舒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询一遍,让更多的老年人能以无疆无界的巡游来与世界做一次壮阔的挥别,让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脚步间交融,让历史的怨恨在互访间和解。 纵横捭阖的宏观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观体悟,它流溢着历史诗情的的沉郁柔丽,张扬着现代飞天的吟啸。它不动声色却有内里乾坤,波涛澎湃又不失骄矜,天马行空遨游于无限时空,回眸一顾却尽显生命本色。 暮色四合,喧哗的一切复于平静。静静的夜里,最好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一杯浓茶,细细品味秋雨散文。读罢掩卷沉思,顿觉韵味无穷。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阅读了余秋雨《千年一叹》这本书,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在也放不下了。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显示了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同时也带给了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