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课时教案..

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课时教案..
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课时教案..

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

氧族元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2.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请学生观看P125图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谈谈有何感想?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

今天,我们在学习了IA、VIIA及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一族主族元素,即以氧为首的氧族元素。

【板书】第一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

请一同学到黑板默写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板书]1.原子结构

元素O S Se Te Po

名称

主族

周期

原子半

径变化

金属性

非金属性

结构决定性质,请同学们阅读P126表6-1归纳出氧族元素的单质的物理性质。

(学生听录音,讨论)

(1)做为氧族的首领——氧,已被大家熟知了,若想了解排行第二的硫,请你打开书中彩页:火山喷口处的硫。

(2)我是硒,氧族第三位主人,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了,我在常温下为固体,虽然脸色发灰,可用途不少。其一,半导体材料少不了我,制造彩电、太阳能电池,光电

管,甚至制造导弹也请我帮忙。其二,人类更是缺我不成,你每天必须摄入0。05mg

硒,人缺硒时,易患大骨节病、胃癌等;但你可不要贪婪,过量摄取硒会使人中毒,

导致头发脱落,双止失明,甚至死亡。我愿做你的好朋友。

(3)我是氧族元素的第四位主人——碲,比硒发现得还早,1782年就被人所识。我貌似金属,银白色的脸膛,虽然没有把我列入金属之列,却有金属之性质,能导电,

主要用于冶金工业,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和热电元件等,还用于橡胶工业中,可不要

小瞧我呀。

(4)我是氧族第五位主人——钋,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却具有放射性,是在1898年被居里夫妇历尽艰辛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得到的。我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的祖国

波兰而命名的,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元素之一,与铍混合可作中子源。

讨论

根据图6-1和表6-1分析:

1.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等是如何变化的?

2.各元素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是怎样变化的?

3.从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2.单质的物理性质

单质O2 S Se Te

颜色

状态

密度的

变化

熔、沸点

变化

H2R热稳定性中的几点具体情况是;O2与H2易发生爆炸,H2O在高温下也难分解;S、Se与H2只有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够化合,H2S、H2Se受热易分解;Te通常不能与H2直接化合,H2Te只能通过其他反应间接制得,H2Te很不稳定。

3.氧族元素的化合物

氢化物的化学的

化学式及稳定性

常见氧化物

的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的化学式及酸性强弱

金属性

讨论

第VIA元素与同周期第VIIA族元素相比,原子结构、位置、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以S、Cl为例)

代表S Cl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周期表的位置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及其酸性

与Fe反应

与Cu反应

作业:P129 二P130 四(1和2)

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回忆碳元素有几种单质,引出氧元素也不只一种单质。

【板书】二臭氧

介绍臭氧的组成,得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注意:①两“同”:同种元素,同种类型(单质);

②三“不同”:不同结构,不同物质,不同性质。

介绍几种同素异形体:

①碳元素: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60)等;

②硫元素:S2、S4等;

③磷元素:白磷、红磷等。

2.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比较

概念研究对象性质关系实例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氧气与臭氧,

单质

质不同。

金刚石与石墨

同位素

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1

1H 、21H 、3

1H , 35Cl 、37

Cl 。

学生阅读,比较氧气和臭氧。

物质名称 臭氧

氧气

物 理 性 质

通常状态

气味 熔点比较 沸点比较 颜色 标况密度比较 溶解性比较

主要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自然存在

相互转化

【板书】三、过氧化氢

请同学举出医疗上使用双氧水的例子。

H 2O 2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它有什么性质呢? 【板书】1.过氧化氢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2.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

请同学们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注意与过氧化钠比较)

思考:1.如何评价臭氧的“功”和“过”? 2.“臭氧洞”就是臭氧层局部中的臭氧明显减少的现象,列举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MnO 2 点燃

点燃

分析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推测它的化学性质。 3.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Na 2O 2 + 2HCl = H 2O 2 + 2NaCl (强酸制弱酸) ②氧化性:(还原产物为H 2O ,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③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 2 )

④不稳定性:2H 2O 2 2H 2O +O 2↑(可用于实验室制O 2)

思考该装置如何?(同实验室制CO 2)

有资料显示,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H 2O 2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双氧水在500C 时每小时仅有0。001%的H 2O 2分解。光照、加热及一些重金属离子都能加速它的分解。

注意:①过氧化氢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又以氧化性为主。

②过氧化氢遇到强氧化剂时显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遇到强还原剂时,发生还原反应。 ③过氧化氢在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时,其本身都不给反应环境造成杂质。因此,过氧化氢是某些物质制备和除杂质时较为理想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请同学们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归纳出过氧化氢的主要用途。 【板书】4.过氧化氢的用途。

作业:P129 一,P130 三、四(3)

第三课时 补充硫化氢

阅读课本P128,归纳硫化氢的物质性质。 【板书】四、硫化氢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毒。

请同学写出硫化氢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判断硫化氢是否有极性,指出硫化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2. 化氢的分子结构:

为极性分子。 3. 化氢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分解成氢气和硫。请写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比较硫化氢与水的稳定性,从而比较氧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从贮气瓶中取硫化氢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2)可燃性:

2H 2S + 3O 2 2SO 2 + 2H 2O (完全燃烧)

2H 2S + O 2 2S + 2H 2O (不完全燃烧)(无↓符号)

注意:n (H 2S )/n (O 2)= a

完全燃烧时,a = 2/3,产物为SO 2,不完全燃烧时,a = 2,产物为S ,当2/3〈a〈2时,产物为S 和SO 2。

在硫化氢的可燃性中,也表现了其具有还原性。 (3)还原性:

硫化氢中的硫显-2价,它为硫的最低价,又硫元素的非金属性不是很强,硫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不太大,故硫化氢的还原性较强。硫化氢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H2S + Cl2 = S + 2HCl

2H2S + SO2 = 3S + 2H2O

H2S + 2FeCl3 = S + 2FeCl2 + 2HCl

讨论:比较H2O、H2S、H2Se、H2Te的还原性,比较P、S、Se、Te的非金属性。

4.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硫化亚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

装置:启普发生器(与H2、CO2相似)

原理:FeS + 2HCl = FeCl2 + H2S FeS + H2SO4 = FeSO4 + H2S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硝酸铅试纸

除杂质:吸HCl:饱和NaHS溶液

吸水:CaCl2固体或五氧化二磷固体

尾气吸收:用NaOH溶液

补充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可参考)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易溶于水或水解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酸

5.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

(1)弱酸性

①弱:不完全电离,分步电离:

②二元弱酸:

H2S HS-+ H+HS-S2-+ H+

【思考题】H2S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反应的描述实验现象。

①石蕊试液②Br2水③Fe2(SO4)3溶液④CuCl2溶液⑤FeSO4溶液⑥Na2S 溶液⑦NaClO溶液⑧KMnO4酸性溶液⑨浓硫酸⑩Pb(CH3COO)2溶液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 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

从1974年起,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提出问题] 酸雨的危害是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二氧化硫,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揭开酸雨形成的其中一种主要物质之谜。[实验] 1.观察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并闻气味,(学生操作)

2.将一支装满了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试管内水面上升)

[板书] 一、S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

[提问]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回忆一下酸性氧化物具有什么通性?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

[实验6-1]

结论: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2+ H2O H2SO3(H2SO3是二元中强酸,它的酸性强于H2CO3)

复习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②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高温

SO2+CaO CaCO3

[练习] 写出SO2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边讲边板书] ③与碱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思考:SO2与NaOH反应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有几种可能?如何判断溶质的组成情况?

(答案是:4种,分别为NaOH、Na2SO3;Na2SO3;NaHSO3、Na2SO3;NaHSO3;

可以根据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和生成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关系

例如:一定量的SO2通入100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后,小心将溶液蒸干,得到11.5克固体,则通入的SO2的体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

④与盐的反应

SO2+Na21CO3=Na2SO3+CO2

小结: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CO2的性质很相似,要注意模仿。

[过渡] SO2除了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外,还有它自己的特性。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

0 +4 +6

[边讲边板书] S S O2S O3

氧化性(弱)还原性

2.弱氧化性:2H2S + SO2= 3S↓+ 2H2O

3.还原性2SO2 + O22SO3

5SO2 + 2H2O + 2KMnO4 = 2MnSO4 + 2MnSO4 + K2SO4(可要学生配平)

2SO2 + Cl2= H2SO4+ 2HCl

4.漂白性

[实验6-2]

[提问] 有什么现象?品红试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重新变红说明什么问题

[边讲边板书] 漂白机理: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但是这些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

[结论] 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

(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设疑] CO2和SO2在化学性质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如何区分这两种气体呢?

[回答] 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过品红溶液或溴水或KMnO4溶液,使之褪色者为SO2,反之为CO2。

[追问] 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吗?为什么?

[回答] 不能。因两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原理为:

CO2+Ca(OH)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SO2+Ca(OH)2CaSO3↓+H2O CaSO3+H2O+SO2Ca(HSO3)2

[讲述] 我们知道性质决定用途,SO2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阅读] SO2的用途。

[提问] SO2具有什么样的用途?

[小结] SO2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 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过渡] SO2有它的用途,但事物都是两面的,有利也有弊。二氧化硫也不例外。

[板书] 三、SO2的污染

进行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

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H2SO3H2SO4(主要途径)

灰尘H2O

(2)SO2SO3H2SO4

[练习]

1.由于易被氧化,在实验室不易长期保存的溶液是()A.Ca(OH)2 B.氢硫酸C.Na2SO3 D.氯水

答案:BC

2.下列气体在浓碱溶液中能做喷泉实验的是()A.N2 B.He C.SO2 D.HCl

答案:CD

3.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可选用试剂()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溴水D.饱和NaHCO3溶液答案:D

4.向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沉淀生成,此沉淀是()A.BaSO4 B.FeS C.BaSO3 D.S

答案:A

5.将n mol K2SO3和m mol Na2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后,若生成物分别是:①SO2和S ,

②H2S和S,③只有S,则n与m之比值从(Ⅰ)1∶2,(Ⅱ)大于1∶2;(Ⅲ)小于1∶2

中选出符合上述情况的组合是()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Ⅲ)(Ⅱ)(Ⅰ) D.(Ⅱ)(Ⅰ)(Ⅲ)

答案:B

6.已知实验室制取H2S气体的原理是:FeS+H2SO FeSO4+H2S.根据下图中A~D的实验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由双孔塞、玻璃导管及

和组装

起来的.

(2)组装一套制取SO2气体的装置,并

证明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按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把a f各

导管口连接起来,正确的顺序是,

连,连;

②C装置中的溶液是,反应后该溶液变为无色,说明SO2具有性;

③D中产生的现象是,说明SO2具有性;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

答案:

(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①a、d、c、e、f、b

②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还原性

③瓶壁有浅黄色固体出现氧化性

(3)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4)吸收未反应的H2S和SO2,以免污染空气

[作业] P133,四、五

硫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三大性质即: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兴趣;

3.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抽象学习化学。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 硫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在初中已学过它的一些性质,这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硫酸的其它性质。

[板书]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提问] 两个试剂已失去标签,只知道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为浓硫酸,身边无任何试剂,只用两个试管,如何进行识别?

[板书]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1)色、态:无色油状液体

(2)熔、沸点——高沸点酸(难挥发)

(3)密度——比水重(98%的浓硫酸密度约为1.84g/cm3)

(4)溶解性——易溶于水(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放出大量的热)

[讨论] (1)如何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先放密度小的液体,再放密度大的液体。

(2)硫酸有什么酸的通性?

讨论

从酸的通性出发,举例说明稀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讲解并板书] 2.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课本P134——电离方程式)(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板书] 3.特性(浓H2SO4)

(1)难挥发性

[演示]出示一瓶浓硫酸,打开瓶塞,瓶口看不到白雾。(与浓盐酸打开比较)

[设问] 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将其敞口放置浓度和质量是否不变呢?

[板书] (1)吸水性(干燥剂)

[补充演示实验] 在试管中加少许胆矾,再加少量浓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 1.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2.胆矾失去的结晶水是否成为溶剂?

3.溶液为什么不变蓝色?

[讲解] 胆矾失去的结晶水与硫酸分子结合,生成了硫酸水合物。

[板书] CuSO4·5H2O+H2SO4(浓)==CuSO4+H2SO4·5H2O

[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说明:①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②浓硫酸在发挥吸水作用的过程中吸的是H2O分子,H2O分子又和H2SO4分子化合成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③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水(如气体的水份)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H2O)中的水。

④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作为吸水剂或干燥剂。通常可干燥:H2、CO、CO2、CH4、NO2、

NO、SO2、Cl2、HCl等,不能干燥:H2S、HBr、HI、NH3等。干燥气体时,浓硫酸应盛入于洗气瓶中,注意“长进短出”。

[板书] (2)脱水性(炭化)

[实验6-3] 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 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提问] 以[实验6-4]为例,已知蔗糖分子式为C11H22O11,问黑色物质是什么?

[讲解] 浓硫酸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纸屑、棉花、锯末、蔗糖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生成黑色的炭。

[结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说明:①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②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2:1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③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提问] 若皮肤上沾上浓硫酸,该如何处理?

[讨论]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吸水性中的“水”以水分子形式存在,而脱水性中的“水”没有水分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的。

[设问]“黑面包”体积为什么会变大?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过渡]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又吸水放热,使生成的碳继续被浓硫酸氧化。

[板书] (3)强氧化性

①氧化非金属单质C+2H2SO4(浓)CO2↑+2SO2↑+2H2O

[思考]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木炭和浓H2SO4共热生成的混合气体?

[练习] S+ H2SO4(浓)

[演示] 在试管中加3ml浓硫酸,放入铜片,加热,把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放试管口,反应后液体呈蓝色

[设问]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反应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②氧化金属单质Cu+2H2SO4(浓)=CuSO4+SO2↑+2H2O

[讨论] 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指出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产物。

[思考] 用Cu、浓H2SO4、水、空气为原料,如何制取CuSO4,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启发] Cu是H之后的较不活泼金属,那么H之前的金属是否就更容易被浓H2SO4氧化呢?

引出钝化概念。介绍铁制槽车运输浓H2SO4。

钝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化学反应,不能叫不反应;另外铝制槽车也可运输浓H2SO4。[设问]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又能氧化大多数金属,能否氧化还原性化合物呢?

[板书] ③氧化化合物

[演示] 氢溴酸溶液中加浓硫酸反应后,用CCl4检验Br2产生。

2HBr + H2SO4(浓)= Br2↑+ SO2↑+ 2H2O

[板演] 写出浓H2SO4与H2S、HI反应方程式。

[总结] 小结:(1)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SO2。

[总结] 1、难挥发性

浓硫酸的特性2、吸水性

3、脱水性

4、强氧化性

请同学们根据硫酸的性质,归纳出硫酸的主要用途。

[板书] 4.硫酸的用途

[巩固练习] 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和浓硫酸?请同学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作业:P138 三、四

硫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浓硫酸的保存方法

2.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物质检验的基本操作。

(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

[复习] 1.浓硫酸有哪些特性?写出硫酸溶液电离的方程式。

2.下列硫酸的用途决定于它的什么性质?

(1)制备硫酸盐如:CuO+H2SO4====CuSO4+H2O

(2)金属除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3)用磷灰石与浓硫酸作用制磷肥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4)做气体干燥剂

答案(1)酸性(2)酸性(3)强酸性、难挥发性(4)吸水性

[引入] H2SO4和可溶性硫酸盐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SO42-,如何检验呢?

+BaCl 2溶液 +Ba (NO 3)2溶液

+HNO 3溶液 +Ba (NO 3)2溶液 +HCl 溶液 +BaCl 2溶液 +HNO 3溶液 [板书]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6-6]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

加入BaCl 2溶液

加入盐酸

稀硫酸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Na 2SO 4 溶液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Na 2CO 3 溶液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原理:H 2SO 4和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SO 42-,可以利用BaSO 4的不溶性来检验SO 42-的存在。使用试剂是:可溶性钡盐和盐酸(或稀硝酸)。 常用方法:

①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有SO 42-、Ag +、Hg 22+。

②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SO 42-、SO 32-。

③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SO 42-、SO 32-。

④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SO 42-、SO 32-、Ag +、Hg 22+。

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 32-、SO 32-、Ag +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 2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SO 42-存在。

上述实验中,待测试剂是客观的,并且是给定范围的,所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待测液是未知的,就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干扰,就要对所加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进行恰当选择,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方法之一: +HCl 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归纳SO 42-的检验方法。

讨论 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 、Na 2SO 4、NaNO 3、Na 2CO 3? NaCl 、Na 2SO 4、NaNO 3、Na 2CO 3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 淀生成 无白色沉 淀生成

[介绍] 介绍选学:硫酸钙、硫酸钡。 [练习]

一、选择题

1.用一无色盐溶液作下列实验,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的是 ( ) A .加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 B .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 .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以上都不能证明

答案:C

2.去K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加入试剂和顺序均正确的是 ( ) A .过量BaCl 2溶液——过量K 2CO 3溶液——适量盐酸 B .过量Ba(NO 3)2溶液——过量K 2CO 3溶国——适量盐酸 C .过量Ba(OH)2溶液——适量盐酸 D .过量Ba(OH)2溶液——过量K 2CO 3溶液——适量盐酸

答案:A

3.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钾三种 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1:1 D .1:3:3

答案:D

4.有一瓶Na 2SO 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用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 ,滴 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HNO 3,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Na 2SO 3已部分氧化 B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BaSO 4 C .加入HNO 3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 4

D .此实验不能确定Na 2SO 3是否部分氧化 答案:CD

5.为检验Na 2SO 3溶液中不否含有Na 2SO 4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 .BaCl 2溶液 B .BaCl 2溶液、稀盐酸 C .BaCl 2溶液、稀硝酸 D .BaCl 2溶液、稀硫酸

+ Ba (NO 3)2

Na 2SO 4、Na 2CO 3 NaCl 、NaNO 3 继续加HCl 取原溶液加AgNO 3溶液

白色沉淀 消失 白色沉淀 不消失 Na 2CO 3

Na 2SO 4 NaCl NaNO 3

答案:B

6.硫酸亚铁强热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FeSO 4 Fe 2O 3+SO 2↑+SO 3↑

将气体混合物通入氯水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 A .生成白色BaSO 4 B .生成白色BaSO 3沉淀 C .生成BaSO 4及BaSO 3沉淀 D .生成白色BaSO 4沉淀及放出SO 2气体

答案:A 二、填空题

7.有A 、B 、C 、D 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 +、Ba 2+、SO 2-4、CO 2+3 、SO 2-3、OH -离子中的两 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①A 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 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 刺激性气味气体;③C 的水溶液是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 ;④ D 可溶于水,与H 2SO 4 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 可使溴水褪色.

(1)推断A 、B 、C 、D 、E 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2)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B 与盐酸反应 ;

C 与硫酸反应 ;

D 与硫酸反应 ;

E 与溴水反应 . 答案:(1)BaSO 4 BaCO 3 Ba(OH)2 K 2SO 3 SO 2 (2)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Ba(OH)2+H 2SO 4 BaSO 4↓+2H 2O K 2SO 3+H 2SO 4 K 2SO 4+H 2O+SO 2↑ SO 2+2H 2O+Br 2 2HBr+H 2SO 4

8.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它的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w1g; ② 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盐酸酸化了的BaCl 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 称其质量为w 2g.试回答:

(1)BCl 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 (2)BaCl 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 (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的方法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5)Na 2SO 3纯度的表示式为 答案:(1)防止BaSO 3生成 (2)使SO 42-完全转化为BaSO 4

(3)取上层清液少许,滴加稀H 2SO 4,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操作③完成,否则未完成。 (4)取最后几滴洗液,滴加AgNO 3,若无沉淀,已洗净,反之,未洗净。 (5)Na 2SO 3%=[(233W 2-142W 2)/233W 1]×100% 9.只用BaCl 2溶液和试管鉴别Na 2SO 3溶液和稀H 2SO 4.简述鉴别步聚和现象及结论(上述三种 溶液只准各取用一次):

强热

答案:取部分Na2SO3、H2SO4,分装甲、乙二支试管中,分别滴加BaCl2;均产生白色沉淀,至刚好完全。静置片刻,把甲试管中澄清液倒入乙试管中,若乙试管中沉

淀消失并产生气体,那么乙试管原液是Na2SO3,甲是H2SO4。若无反应,那么乙

液是H2SO4,甲是Na2SO3

三、实验题

10.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接,接,接;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

乙中,丙中;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A、F、E、C、D、B

(2)乙中出现白色沉淀,丙中品红未褪色

(3)吸收SO2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四、计算题

11.将28.8g铁和硫化亚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使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生成物通入盛浓H2SO4的洗气瓶,结果洗气瓶增重7.2g.求:

(1)混合物中铁和硫化亚铁各几克?

(2)把最后所得溶液稀释到500ml,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铁11.2g 硫化亚铁17.6g

(2)0.8mol/l

12.4.76g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硫酸作用逸出气体672mL(标准状况),同样质量的混合物恰好和24.04mL3.2%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mL)反应,试计算在混合物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26.5%

作业:P137 一

P138 二

环境保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在第一节介绍了臭氧层问题,在第二节介绍了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酸雨问题,这些都属于环境保护的范围。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们在这节课介绍的主要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物等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就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人为环境,如城市、农村等。

[板书] 一、环境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1.自然环境: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如阳光、空气、水……

2.社会环境: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人为环境,如城市、农村、生活区……

[过渡] 研究环境问题所设计的学科包括地理、化学、物理、生物,甚至历史、政治等。化学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但我们更应看到,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化学的方法。那么,环境污染是如何造成的呢?[板书]二、环境污染

1.环境自净——由于大气、水、土壤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毒性和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2.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3.环境污染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板书] 三、大气污染

同学们阅读P139至P140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大气污染的含义

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

气污染。

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

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

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

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

3.大气污染的形成

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

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4.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

②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死

亡,这些氧化物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

的主要因素。

③对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些雕像;

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世界的气候,引起多种自然灾害大区

域频发;

⑤氟氢烃类物质的排放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使人类及动物遭受紫外线的

伤害。

征对大气污染的类型和原因,请提出治理方案。

1.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再是运用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治理大气污染,适当扩大城市、城镇绿化面积,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还要制订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和预报,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可靠的参数。

小结:从80年代起,酸雨、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暖这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使地球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专题介绍

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当烟囱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气体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汽相遇时,在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尤其是铁、铜、锌的氧化物作用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作用生成硫酸和硝酸水滴,当雨水的pH值低于5.6时(pH=5.6是空气中二氧化碳造成酸性的pH下限),就形成有“空中死神”之称的酸雨。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湖泊和地下水被酸化后,有毒的金属被溶解,可能危害饮水者的健康。

我国酸雨工业化水平不是很高,酸雨的危害以二氧化硫为主,分布南重北轻,南方降雨

2020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单元第4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

第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氮气及其常见氧化物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①(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与氢气反应:②(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④、⑤、⑥、⑦、、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⑧。 ()和的比较 性质 色、 态、味 ⑨⑩ 溶解性 毒性(跟血红蛋白结合) 与水反 应 不反应 与氧气不反应

反应 对环境 的 影响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及破坏臭氧层 . 氮气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为放电,而一氧化氮与氧气在常温下就可反应,且反应较快。 二、氨气和铵盐 .氨气 ()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还原性:与氧气反应:。 .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现象:; 应用:用于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与水反应:,,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

(与用或制 的装置相同) ,一般在管口塞一 团棉花球,可减小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 到更纯净的 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 .铵盐 ()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Ⅰ.不稳定性 受热分解:。 受热分解:。 Ⅱ.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加热时或浓溶液:。 ()的检验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硫及其化合物(一)

硫及其化合物(一) 乐陵一中许兆元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1>.根据教材中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石膏:芒硝:黄铁矿:雄黄: 雌黄:辰砂: <2>.硫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但分布却很广,既有游离态,如;又有化合态,如等. 2.认识硫单质 <1>.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通常状态下它是一种或的固体,很,易研成 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熔点和沸点.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是. <2>.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用化学事实说明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 ②还原性: <3>.硫的用途: 硫磺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等,硫磺可作为施用,

供给作物营养,促进根系发育.天然橡胶可用硫磺;硫磺温泉可医治 典题解悟: 例1.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 A.氯B.钠C.氧D.硫 解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与元素活泼性有关,但活泼性强的元素,在自然界中也有游离态存在(如O2) 答案:C.D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最外层都是6个电子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 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SO2而不是SO3答案:A.D 例3.考古科学家在大洋的小岛下钻井取沉积层的样品分析,发现在公元前1200年及公元600年的沉积样品中的硫酸盐的含量,大大超过其他年份的沉积样,由此推断这些年代中,有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什么可以这样推测?请说明理由,并写出必要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发生火山喷发时,地壳中的硫黄喷发出来,燃烧生成SO2,SO2和水生成H2SO3,H2SO3容易被氧化为H2SO4,H2SO4和岩石土壤接触生成硫酸盐,同时SO2也能与空气在土壤颗粒催化下形成SO3,进而也有硫酸生成。有关化学方程式:S + O2=SO2 SO2 + H2O = H2SO32H2SO3 + O2=2H2SO4 2SO2 + O2=2SO3 夯实基础: 1.除去试管壁上的附着的硫,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氢气后加热B.伸入灼热的铁丝 C.用水洗涤D.用二硫化碳洗涤后再用水洗 2.有关单质硫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单质硫易溶于酒精难溶于CS2 C.硫有可燃性D.硫有杀菌能力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识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硝酸泄漏会有黄色的气体产生? 二、讲授新课 (一)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 (1) HNO 3的不稳定性 a.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发生反应 4HNO 3(浓) ===△ 4NO 2↑+O 2↑+2H 2O b. 贮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并避光放置于冷暗处 (2) HNO 3的强氧化性 ①与Cu 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5-8】 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视频】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教学实验】硝酸与铜的反应”。 Cu+4HNO 3(浓) === Cu(NO 3)2+2NO 2↑+2H 2O 3Cu+8HNO 3(稀) === 3Cu(NO 3)2+2NO↑+4H 2O 硝酸的浓度不同,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②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 、Al 发生钝化 ③与非金属反应 C+4HNO 3(浓)===△ 2H 2O+4NO 2↑+CO 2↑ S+6HNO 3(浓) ===△ H 2SO 4+6NO 2↑+2H 2O 【资料卡片】

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题复习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题复习教案 海南省文昌中学吴志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构建,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掌握SO2与浓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观看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学会知识的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SO2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及浓硫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SO2的还原性和浓硫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引导小组内讨论 四、教学过程 展示目标,引入课题。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与知识网络: 物质类别: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化合价:-2 0 +4 +6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 思考1:以煤炭(含硫元素)为主要燃料的地区,易形成硫酸型酸雨,解释原因,写出有关变化的方程式。若在煤炭中加入生石灰可大大降低形成酸雨的概率,同时得到可用于建筑材料的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总结:同价态,常从类别的角度分析,不同价态,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分析。

思考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在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溶液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产物呈________性。 (3) 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 (4) 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5) 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6) 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SO2的化学性质(属性、价态、特性) 思考3: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举区分 SO2和C O2的方法。再次体会S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练习: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中所列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SO2和CO2生成。 (1)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 Ⅰ.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 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Ⅲ.教材精讲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NH3·H2O NH4+、OH-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

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5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5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4N+(NO2)、2N+(NO)、1N+(N2O)、0N(N2)或3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⑤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高中化学《非金属硫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非金属硫及其化合物观课评课记录 授课人: 课题:非金属硫及其化合物 时间: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 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的含量有关。 本节教材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知识既是学生今后继

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基础。课本原有内容新颖,空气质量日报、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防治酸雨的措施、雨水pH 的测定等都是比较新的内容,而且是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或进行适当的扩充,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课堂上呈现方式灵活本节除文字叙述外,还安排了“实验”“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的要求,努力达到有计划、有步 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①《化学1》SO42-的检验,S 的存在形式与性质,SO2 的性质与用途,H2SO3 的性质,SO3 的制备、性质与用途,工业制H2SO4 原理,H2S 的性质,SO2 对大气的污染、来源及防治,浓H2SO4 酸性、三大特性与用途,S 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②《化学2》Si、P、S、Cl 非金属性递变,苯的硝化、酯化反应、多糖和油脂水解中硫酸的作用,火法炼铜(Cu2S + O2),空气吹出法—海水提取溴。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学业考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主要是以学业考试为教学目标的复习,复习内容的深广度,必需严格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的要求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化学分析与思维能力,因为硫及其重要合物内容学生已经在高一经过系统的学习,对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有了一定的集累,因此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并对各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与能力进行串联,让学生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有个整体的认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目标是: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

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目标: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科目)说明上的要求是:(1)了解硫的可燃性(2)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4)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铝、铁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5)了解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 硫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化学时,由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实验较多,实验现象也丰富多彩,与生活实际联系也相对密切,所以学生学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兴趣较浓,学习比较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高二分科后长时间的遗忘,加上知识零碎,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a:游离态b:化合态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 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 ? 巩固练习: 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 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 4CO 2+N 2 练后小结: 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关系式法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 SO2 H2S04勺性质、制法 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 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 1、硫的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P90 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举例说明 3、硫的化学性质硫的常见价态-2、0、+ 4、+6 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 (1)氧化性 与铜反应:2Cu+S=Cu2S 思考:为什么不是+2 价铜 回忆:S与钠、铝、铁的反应 与氢气反应:H2+S=H2S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S+02=S02 演示燃烧视频 (3)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6Na0H+3S=2N2aS+Na2S03+3H20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4、用途: 用于制取硫酸 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 板书:二、二氧化硫(S02) SO,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S02,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1、SQ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教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NO2的性质、制法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

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 2或 N 2O 4并___纯。 ③NO 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 2和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 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 2 =2NO 2 ………① 3NO 2+H 2O =2HNO 3 + NO ………② ① x 3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 、NO 2的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N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N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典题解悟 【例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 A .工业合成氨 B .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 .动物尸体腐烂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E .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3H 2 + N 2 2NH 3 ,硝化细菌的硝化 过程是将氨或铵盐转化成硝酸盐;动物尸体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氮气和氮的固定教学设计分析.doc

氮气和氮的固定教学设计分析

氮气和氮的固定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在章引言中,介绍了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在这之前高一已介绍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的 知识,学生对于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本章没有将这部分内容单独编节,而是作为章引言介绍。 本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氮气,包括:氮气的物理性质,氮 分子的结构,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氧化物的污染,氮气用途;二是磷,包括: 磷的化学性质,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的区别与转化。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种范例”。在教材节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我们根据设 计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将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整合为“氮气和氮的固定”,将章引言与磷的有关知识整合为下一节课时内容,将氮氧化 物的污染的相关内容安排到硝酸一节处理。这样处理第一课时是因为氮元素在自 然界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对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又是具体的物质循环。让学生了解氮元 素在自然界的循环,了解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在自然界循环中重要作用,了解化 学物质、化学反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会化学对人类、社 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将本课时的课题定为“氮气和氮的固定”的重要 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对“氮的固定”的原理、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掌握N2的性 质、用途,了解 NO 、NO 2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氮分子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氧化还原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氧化还原思 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 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分子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3节硫的转化 第1课时硫与二氧化硫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1)硫元素的存在 ①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②存在范围:存在于海洋、大气和地壳及动植物体内。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认识硫单质 (1)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 硫黄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较低(2)化学性质

根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两角度理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H 2S -2 、Na 2S -2 、Fe S -2 ←――――被还原 S 0 ―――→被氧化 S +4O 2、S +4 O 2- 3 (1)硫与金属反应规律 ①硫在一定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硫化物。 ②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 ③常温下硫粉易与汞反应,Hg +S===HgS ,撒落金属汞时,可用硫黄粉覆盖。 (2)硫与热的碱溶液反应为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 ,硫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 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 2S 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 B 解析 A 项,硫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错误;B 项,硫溶于二硫化碳,正确;C 项,硫与铁反应时,硫得电子做氧化剂,但反应产物为FeS ,与铁和硫的用量无关,错误;D 项,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硫,燃烧产物与氧气用量无关,只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思维启迪 (1)不论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都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本课时主要研究硝酸化学性质和酸雨及其防治。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1、通过对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强化学生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2、通过学习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 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准备实验仪器药品,查找酸雨的相关知识。

氮的循环教案

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最新硫及其化合物讲课讲稿

硫及其化合物性质---高三复习课 【硫及其化合物】在近五年全国卷中的考察情况: 【2015年全国1卷】:选择:8:亚硫酸的可逆电离; 【2014年全国1卷】:选择题13:稀H 2SO 4 与Na 2 S的反应;蔗糖与浓硫酸碳化反 应;稀HCl与Na 2SO 3 反应;SO 2 与Ba(NO 3 ) 2 溶液反应; 大题26:MgSO 4 固体做干燥剂; 大题28: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 2H 5 OSO 3 H),再水解生成乙醇。的 反应方程式书写; 【2013年全国1卷】:选择题9:S2-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2011年全国1卷】:选择题12:FeS与稀HN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少量SO 2 与 苯酚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选择题13:硫元素与碳元素形成是否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 2 ; 大题26:一定质量CuSO 4·5H 2 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为载体的相关计算 及信息型方程式书写; 【课前活动说明】学生预先完成环节2中的实验设计原理及装置图。 【教学过程】 环节1:硫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梳理 请用以下词语描述硫及其化合物并回忆各类物质通性: ①氧化性②还原性③强氧化性④强还原性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⑥弱酸⑦强酸⑧酸性氧化物⑨碱性氧化物⑩非金属单质 ⑾弱酸强碱盐⑿强酸强碱盐⒀强酸弱碱盐⒁弱酸弱碱盐⒂酸式盐 ⒃吸水性⒄脱水性⒅漂白性 H 2 S: S: SO 2: SO 3 : H 2SO 3 : H 2 SO 4 :(稀) H 2SO 4 :(浓) MgSO 4: NaHSO 4 : Na 2SO 3 : NaHSO 3 :

Na 2 S: NaHS: 【设计意图】让学生慢慢养成通过类别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习惯,使学生看到 一个物质能够联想到其类别及其同性。 环节2:SO 2 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收集干燥纯净 ....的SO2气体,要求进行 尾气处理并画出实验装置图。 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浓硫酸、Na 2SO 3 固体、Na 2 S、石墨、金属铜、NaHSO 3 溶液、NaHCO 3溶液、Na 2 CO 3 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饱和食盐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气体的制备装置、除杂试剂的选择、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有较完整的认识,从而更容易读懂较为复杂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析各步骤产生气体成分的方法。体会评价实验方案优劣的一些思维角度。 环节3:SO 2 性质实验 《备考指南》P28-29:【学生活动2】【学生活动3】 【学生活动2】预测以下实验现象并解释: 【学生活动3】预测以下实验现象并解释:

(教案)硫及其化合物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黑火药 1.黑火药是我国值得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把木炭粉、硫磺粉和硝酸钾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制得黑火药。 2.黑火药的合理配比为:n(S) : n(KNO 3) : nC . = 1 : 2 : 3。 3.火药爆炸原理:点燃火药后,混合物发生迅猛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并生成大量气体。气体体积急剧扩大,发生爆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e S + 2KNO 3 + 3C ??→ ?点燃 K 2S + 3CO 2↑+ N 2↑ 10e 知识点2: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硫: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硫为分子晶体,熔点 112.8℃,沸点444.6℃。硫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52%,但是硫的分布很广。 (2)化学性质: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元素有 -2、0、+4、+6四种常见的化合价。) ①硫通常以弱氧化性为主。如:与金属、氢气的反应。 Fe + S ??? →FeS (黑褐色) 2Cu + S ???→Cu 2S (黑色) Hg + S →HgS (黑色) S + H 2? ??→H 2S ②硫也可以表现为还原性。如:与氧气的反应。S + O 2???→点燃 SO 2(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点燃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24 22S+2H SO 2SO +2H O ? ??→↑(浓) 23223S+6NaOH Na SO +2Na S+3H O ? ??→(洗去试管上残留的硫单质) 【例1】有关单质硫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单质硫易溶于酒精,难溶于二硫化碳 (C)硫有可燃性 (D)硫有杀菌能力 【解析】硫是一种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单质硫中硫所呈现的0价是硫元素的一种中间价态,既可得到电子,显示氧化性,变成-2价,也可失去电子,显示还原性,变成+4、+6价;单质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溶于CS 2;硫易燃烧生成SO 2;硫对某些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可杀菌。【答案】B 【例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消除散落在地面的汞滴的方法是撒上硫粉 (B)铜丝擦亮后,伸入硫蒸气中产物是CuS (C)可以用CS 2浸泡的方法除去附在玻璃器皿上的硫 (D)可以用加热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除去附在试管壁上的硫 【例3】在一定条件下,将70 mL H 2S 气体与90 mL 氧气混合,点燃并使其充分完全反应完,再恢复至原来条件,则生成 SO 2的体积为 ( ) (A) 70 mL (B) 60 mL (C)55 mL (D) 50 mL 【分析】H 2S 在O 2中的燃烧分两种情况: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氮及其氮的化 合物教案 Ⅰ.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 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Ⅲ.教材精讲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NH3·H2O NH4+、OH-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5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5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4N+(NO2)、2N+(NO)、1N+(N2O)、0N(N2)或3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