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归零报告.doc

技术归零报告.doc
技术归零报告.doc

说明:1. 此表为厂所级批准时使用,并上报院签署(2)(3);

2. 技术归零报告(有未归零问题)为阶段报告时签署(1);

3. 技术归零报告为院级批准时,院行政总指挥签署(3)。

说明:1. 此表为院级批准时使用;

2. 技术归零报告(有未归零问题)为阶段报告时签署(2)。

技术报告编写规范

技术报告编写规范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及缩略语 4. 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4.2模板使用 5. 引用文件 6. 附录

1.目的 技术报告编写规范主要描述在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开发完成时所需编写的技术报告应该包含的内容,使得本公司编写的技术报告便于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日后的维护、交接和代码重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的技术报告的编写。 3.术语及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编写规范 4.1排版规范 1)整个规范由2节构成,模板单独一节。 2)正文样式采用“规范正文”。 3)标题编号采用每节独立编号。 4.2模板使用 1)拷贝规范。 2)删除第一节(技术报告封面前的所有页)。 3)在修改完内容后,更新目录域和相关的页数域。 5.引用文件 (无) 6.附录 以下部分为技术报告的模板。

密级: 文档编号:第版分册名称:第册/共册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技术报告 (部门名称)

目录 1. 引言 (3) 1.1目的 (3) 1.2背景 (3) 1.3术语 (3) 1.4人员 (3) 1.5参考资料 (3) 2. 系统概述 (3) 2.1适用范围及系统特性简要说明 (3) 2.2子系统及其模块的划分 (3) 2.3系统运行环境 (3) 3. 文件一览 (4) 3.1系统运行文件一览 (4) 3.2源程序文件一览 (4) 3.3函数、类、事件一览(可选) (4) 4. 数据库结构 (4) 5. 可重用子系统或模块 (4) 6. 总结与展望 (4)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模版精编版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模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产品名称型号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公司 二〇××年××月

产品名称型号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共页 拟制: 校 对: 会 签: 审核: 审定: 批准: 军事代表:

目次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1问题过程概述 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地点、技术状态、现象及发展过程,问题产品描述。 2问题定位 定位过程,如何层层分析、分解到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定位,定位依据、结果(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软件......)。 可建立故障树、故障分析流程等。 3机理分析 过程、方法、分析结果(理论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根据机理分析或试验过程,找出问题原因和故障模式,尽可说明主因(设计、工艺、操作、管理、器材、软件、设备、环境......)。 4问题复现 复现试验情况、结果,是否验证定位准确性和机理分析正确性,无法或不需进行复现时,应说明原因。 5措施及验证情况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实施情况,进行验证试验的结果及有效性,纠正措施在文件上的落实情况(技术文件名称、编号等)。 6举一反三 在本品、本单位范围内的举一反三和应汲取的经验、教训等。 7结论 是否完成归零,还有什么遗留问题或建议及结论意见。 8归零证明资料和清单 1、双归零问题的管理归零报告名称、编号(涉及管理归零时); 2、试验报告名称和编号; 3、验证旁证材料、名称、编号;

4、落实文件(通知单、更改令、工艺文件等)名称、编号; 5、其他证明材料名称、编号。

技术咨询报告编写文本规范

技术咨询报告编写文本规范(供参考) ●标题:按5级分 章——1用2号黑体居中。 节——1.1用3号宋体居中(加黑)。 条——1.1.1.用4号华文中宋,自左起空2个字距(加黑)。 款----1.1.1.1.用小4号新宋,自左起空2个字距(加黑)。 项----1.1.1.1. 1)其他列项用 1),2),3),…;或a,b,c,…编排。 正文: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编排。 ●开本:用A4幅面 扉页:由总编统一安排。扉页是指在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等项的一页,或者是封面后或封底前与书皮相连的空白页。 版心:按Word文档标准模式。版心是指书刊幅面除去周围白边,剩余的正文和图版部份,也就是排版范围。 版面:由总编统一编排。版面是指书刊每一页上文字图画的编排方式。 页眉:由总编统一按每章名称编辑。 页脚:由总编统一编辑脚线。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按国标要求,非普及性书刊和高中以上教科书在表达量值时都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即字母符号),中文符号只有在小学、初中教科书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才使用。长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公里)km。 面积:平方千米(平方公里)km2,平方米㎡,平方分米 dm2,平方厘米cm2,公顷hm2。(农村土地面积可在法定单位后标明“亩”) 体积:立方米m3,立方分米 dm3,立方厘米cm3。 容量:升 L,分升dL,厘升cL,毫升mL。 质量(重量):吨 t,千克(公斤)kg,克g,分克dg,厘克cg,毫克mg。 百分数范围:如10%~20%,不能用10~20%。

电流:安〔培〕,——用A。 电能:千瓦时kW·h 温度:摄氏度,——用℃。 时间:年a,天(日)d,(小)时h,分min,秒s。 ●参考文献著录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报告:序号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 ●图纸 1.书本附图,用A3号图纸。 2.展示图,用1号图纸。 3.挂图,用0号图纸。 ●打印及装订 1、文本:用A4幅面打印排版。 2、图纸:专用图纸激光彩色打印。 3、装订:精装,彩色硬封面,表面覆膜,具有凹凸质感的亚光膜,水磨沙纸作衬页。 4、顺序:彩色硬封面—→磨沙纸衬页—→内页封面—→扉页—→目录—→正文—→ —→附录—→附表—→附图。

管理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编写细则 管理归零报告是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形成的报告。 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过程概述 2原因分析 3措施及落实情况 4处理情况 5完善规章情况 6结论 7管理归零的证明资料清单 《×××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编写细则主要参考文件如下: 1. QJ 3183-200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2. Q/QJA10-2002《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 3. Q/QJA1 4.6-2003 《航天型号出厂评审第6部分:质量问题归零专项评审要求》 4. Q/Y144-2005 《型号产品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要求》 说明:本细则适用于从初样开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编写。各章节一级标题不可删减。二级以上标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剪裁。

1过程概述 ×××年××月××日,在×××(地点)进行×××(工作)时,发现×××(对问题现象及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并说明所属型号、批次,产品名称、批次及编号、研制阶段,该产品的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等)。 2原因分析 经过××(查找原因的活动),确认此问题是由于××(原因概要)所造成的(问题性质)质量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1)×××××(原因一) (2)×××××(原因二) …… 根据以上分析,该问题的主要责任单位是×××,主要责任人是×××。3措施及落实情况 3.1纠正措施 3.1.1 ×××××(措施一) 3.1.2 ×××××(措施二) …… 3.2 落实情况 3.2.1 ×××××(落实一) 3.2.2 ×××××(落实二) ……

技术研究报告书写要求

技术研究报告书写要求: 一、立题依据、目的意义。 该研究领域的现状(立项时),存在什么的问题,本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有何意义?得到哪些资助(课题来源),起止时间。例如: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或诊断方法的研究。首先写该病年发病率多少?大约多少人?致残致死率是多少?当前国内外治疗、诊断中有什么难题没有解决?针对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得到了哪些部门的资助,研究结果对推动本行业进步的作用和人民健康有什么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及比较 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情况,本项目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例如: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如何?与我们研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我们研究结果先进在什么地方(不要写的太多)。 三、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写本研究详细的技术工作内容。研究的对象、使用的先进技术、做了哪些工作?研究结果是什么?要具体写到应用多少病例(或动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情况,使用方法,观察时间及结果。顺序按研究内容重要程度,不按论文发表时间先后写(要详细,写出难度和工作量)。 四、创新点 研究中所取得的创新点(成果),要逐条写明。创新点是指在国内外首先提出的新观点、发现的新规律、创建(开展)的新技术等,要与一般研究结果区别开(具备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果)。 五、推广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 1.该研究结果实际应用情况,包括本单位和推广单位实际应用情况。例如:临床开展的治疗或诊断新技术项目,要写治疗、诊断病人数包括本单位和推广应用单位分别写,应用效果如何。 2.发表论文情况:在国外、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及被引用收录情况 3.参加学术交流情况: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交流次数,是否大会发言及权威专家的肯定性评价。 4.举办学习班、培训班情况,参加学习人数,培训进修医生数。培养研究生情况。 六、存在问题 本研究存在问题和今后设想。

技术报告撰写规范

2015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RoboWork) 技术报告撰写要求 此次工程机器人大赛的技术报告的成绩是各参赛队伍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请各参赛队严格按照如下要求书写技术报告。 一、技术报告印装 技术报告用A4纸单面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18磅;版面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cm;装订线位置为左,0.5cm;页眉加“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技术报告”宋体小五号居中,页码用宋体小五号字放在页眉中居右,样式为“第X 页”。页眉距边界1.5cm,页脚距边界1.75cm。 二、技术报告结构及要求 技术报告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⑴封面;⑵技术报告使用授权说明;⑶中文引言;⑷英文引言;⑸目录;⑹正文;⑺参考文献;⑻致谢;⑼附录。 说明:其中正文部分建议结构为:系统整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开发与调试;结论。但是,各参赛队在写技术报告的正文部分时也可以不按照建议的结构书写。 ⒈封面 封面统一采用大赛官方提供的模板,自行在模板基础上根据队伍参赛情况进行填写。 ⒉技术报告使用授权说明 技术报告使用授权说明部分统一采用大赛官方提供的模板,其中签名部分要求必须为手写,不得打印。 ⒊中文引言 引言部分是技术报告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技术报告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结论及主要创新之处等,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一般为400字左右,“引言”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技术报告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中英文引言均要有

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各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引言正文部分下方。中文引言及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 ⒋英文引言 英文引言应与中文摘相对应,且中文引言在前,英文引言在后。英文”ABSTRACT”居中,英文引言和关键词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⒌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及致谢等。“目录”二字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四格。 ⒍正文 统一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重要编辑手段。技术报告正文统一按如下格式: 1(空一格)☆☆☆(居中、小三号、黑体) 1.1☆☆☆(四号、黑体、顶格) 1.1.1☆☆☆(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最小值18磅) 技术报告的正文一般不少于15000字。 ⒎参考文献 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引用他人成果,在引文前后必须加双引号,并标明序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中先列出直接引用过的资料,再列出直接阅读过且被参考的资料。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工程技术报告编写制度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标准 工程技术报告编制规定 YND/QSC717-2001 A/0 1.目的 为保证本院勘测设计产品质量,使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标准化、规范化,以便使用、存档和交流,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适用于本院水利水电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各设计阶段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其它技术报告、技术资料可参考执行。 3.职责 3.1 各生产部门负责实施本规定,成品室配合实施本规定。 3.2 本规定的编制、发布以及对规定的解释、修订,由质技处负责。4.基本要求 4.1 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应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执行相应规程、规范和本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大纲的规定,并遵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1997年) 、DL5020-9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进行编制。 4.2 报告的印刷、书写和绘图所用纸的幅面尺寸应满足GB/T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幅面尺寸》的要求。报告的打印和印刷一般采用A4纸,幅面尺寸210mm×297mm,偏差不得超过±2mm。页边和版心尺寸应符合YND/QSC723-2001《产品印制和防护管理规定》的要求。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07-26发布2001-08-16实施 4.3 报告的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宜用文字的用文字,宜用图表的用图表。 4.4报告的技术内容应正确无误,同一报告中的术语、符号、代号、单位应统一,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5.编制格式 工程技术报告按《工程技术报告编制格式规定》(见附件)进行编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规定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前言 本制度规定了我院质量问题归零的具体办法,描述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术语和定义,报告编写要求,归零范围,评审工作程序。是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级文件,是我院质量问题归零工作的执行文件。 本制度修改采用QJ3183-2003 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处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制度起草部门:质量管理处。 本制度主要起草人:唐桂云。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实施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从初样开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HBY·GZ 7.5.7产品出厂质量评审管理制度 Q/HBY·CX 质量信息控制程序 Q/HBY·CX8.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质量问题归零术语 3.1.1 质量问题归零 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的活动。 技术归零术语 3.2.1 技术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五条逐项落实,并形成技术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 3.2.2 定位准确 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

3.2.3机理清楚 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3.2.4 问题复现 通过试验或其它验证方法,再现或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3.2.5 措施有效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经过验证,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3.2.6 举一反三 把质量问题信息反馈给本单位并通过其它型号,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模式或机理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管理归零术语 3.3.1 管理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 3.3.2 过程清楚 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3.3.3 责任明确 根据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3.3.4 措施落实 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3.5 严肃处理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汇编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前言 本制度规定了我公司质量问题归零的具体办法,描述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术语和定义、报告编写要求、归零围、评审工作程序。旨在导入和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细化和增强质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级文件,是公司质量问题归零工作的执行文件。 本制度由质量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1.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实施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从初样开始至各阶段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 2.规性引用标准和文件 2.1.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2.GJB9001C-2017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3.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4.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质量问题归零术语 3.1.1.质量问题归零 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检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的活动。 3.2.技术归零术语 3.2.1.技术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技术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 3.2.2.定位准确 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

3.2.3.机理清楚 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3.2. 4.问题复现 通过试验或其他验证方法,再现或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3.2.5.措施有效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经过验证,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3.2.6.举一反三 把质量问题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扩展到其他型号的产品,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或机理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3.3.管理归零术语 3.3.1.管理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 3.3.2.过程清楚 查明质量问题发生的全过程,从中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3.3.3.责任明确 根据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 3.3. 4.措施落实

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4.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

归零报告

WD67Y-30/1600液压板料折弯机管理归零报告 一、过程叙述 2014年8月25日,上海新力机器厂对无锡吴新外协生产的140340/14批次,编号143007,WD67Y-30/1600液压折弯机进行例行产品出厂检验时,发现有两项数据不符合出厂要求。1.空运转时油温不符合出厂检验的要求;(出厂检验要求:空运转时油箱内的油温不得超过50℃。)2.上下模具硬度未达到HRC45±3,局部无硬度。(技术要求:淬火硬度不低于HRC45±3,且硬度均匀。) 二、原因分析

针对这两项问题,通过排查分析确定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导致产品出现上述不合格。 a)外协装配人员存在不足,未对产品原理吃透。 b)相关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c)外协厂商检验有限,对其缺乏有效手段。 d)缺乏工艺装配文件,操作指导性不强。 e)技术人员无法获知现场情况,无法有效管理。 三、措施及落实情况 针对WD67Y-30/1600液压板料折弯机产品存在的上述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纠正措施 a)加强外协厂商的质量意识 b)加强对外协生产的检验工作

c)对其他系列的折弯机产品装配进行举一反三 d)要求外协厂商对装配员工加强教育培训 e)加紧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2.落实情况 a)完成对WD67Y-30/1600液压折弯机产品的复查 b)装配工艺编制细化 c)对外协厂商发函,限期整改 d)对其他系列的折弯机产品装配进行举一反三 四、处理情况 对责任单位进行发函通报,并限期整改。 五、完善规章情况 无。 六、结论 该问题已按照Q/QJA10-2002《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剖析,明确纠正措施,对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理,可以进行管理归零评审。

可研报告编制规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

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质量问题归零实施细则精编版

关于印发《公司质量问题归零实施细则》 的通知 为使我公司产品在研制、生产、试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含故障,下同)按航天工业总公司关于质量问题归零的“双五条”标准真正实现归零,并使归零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标准的含义 (一)质量问题在技术上归零的“五条”标准的含义 1.定位准确 “定位准确”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质量问题,要准确确定发生问题的部位。 2.机理清楚 “机理清楚”是指质量问题一旦定位后,要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等各种手段,弄清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机理。 3.问题复现 “问题复现”是指在“定位准确”、“机理清楚”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仿真试验或其它试验方法,复现问题发生的现象,从而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4.措施有效 “措施有效”是指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纠正措施及实施计划,措施要经过验证有效。 5.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指把发生的质量问题的信息反馈给本单位、本系统、本型号和其它单位、其它系统、其它型号,从而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 “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这五条要求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是指导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工作的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二)质量问题在管理上归零的“五条”标准的含义 1.过程清楚 “过程清楚”就是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这是管理归零工作的基础,要做到实事求是、事实过程准确。 2.责任明确 “责任明确”就是在“过程清楚”的基础上,分清造成质量问题各环节和有关部门及人员应承担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前言 本制度规定了我院质量问题归零的具体办法,描述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术语和定义,报告编写要求,归零范围,评审工作程序。是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级文件,是我院质量问题归零工作的执行文件。 本制度修改采用QJ3183-2003 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处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制度起草部门:质量管理处。 本制度主要起草人:唐桂云。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实施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从初样开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HBY·GZ 7.5.7产品出厂质量评审管理制度 Q/HBY·CX 6.5质量信息控制程序 Q/HBY·CX8.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问题归零术语 3.1.1 质量问题归零 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的活动。 3.2 技术归零术语 3.2.1 技术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五条逐项落实,并形成技术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 3.2.2 定位准确 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 3.2.3机理清楚 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3.2.4 问题复现 通过试验或其它验证方法,再现或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3.2.5 措施有效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经过验证,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3.2.6 举一反三 把质量问题信息反馈给本单位并通过其它型号,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模式或机理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3.3 管理归零术语 3.3.1 管理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 3.3.2 过程清楚 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3.3.3 责任明确 根据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 3.3.4 措施落实 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3.5 严肃处理 对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严肃对待,从中吸取教训,达到教育人员和改进管理工作的目的。对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根据情节和后果,按规定给予处罚。 3.3.6 完善规章 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从规章制度上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3.3.7 重复性质量问题 本院已发生过的质量问题或各级已通报过的其它型号已发生的质量问题,在本院再次发生。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模版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 告模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产品名称型号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公司 二〇××年××月

产品名称型号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共页 拟制: 校 对: 会 签: 审核: 审定: 批准:军事代表:

目次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1 问题过程概述 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地点、技术状态、现象及发展过程,问题产品描述。 2 问题定位 定位过程,如何层层分析、分解到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定位,定位依据、结果(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软件......)。 可建立故障树、故障分析流程等。 3 机理分析 过程、方法、分析结果(理论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根据机理分析或试验过程,找出问题原因和故障模式,尽可说明主因(设计、工艺、操作、管理、器材、软件、设备、环境......)。 4 问题复现 复现试验情况、结果,是否验证定位准确性和机理分析正确性,无法或不需进行复现时,应说明原因。 5 措施及验证情况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实施情况,进行验证试验的结果及有效性,纠正措施在文件上的落实情况(技术文件名称、编号等)。 6 举一反三 在本品、本单位范围内的举一反三和应汲取的经验、教训等。 7 结论 是否完成归零,还有什么遗留问题或建议及结论意见。 8 归零证明资料和清单 1、双归零问题的管理归零报告名称、编号(涉及管理归零时); 2、试验报告名称和编号; 3、验证旁证材料、名称、编号;

4、落实文件(通知单、更改令、工艺文件等)名称、编号; 5、其他证明材料名称、编号。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我院质量问题归零的具体办法,描述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术语和定义,报告编写要求,归零范围,评审工作程序。是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级文件,是我院质量问题归零工作的执行文件。 本制度修改采用QJ3183-200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处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制度起草部门:质量管理处。 本制度主要起草人:唐桂云。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实施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从初样开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Q/HBY ? GZ 7.5.7产品出厂质量评审管理制度 Q/HBY ? CX 6.5质量信息控制程序 Q/HBY - CX8.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3.1质量问题归零术语 3.1.1质量问题归零 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的活动。 3.2技术归零术语 3.2.1技术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 的五条逐项落实,并形成技术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 3.2.2定位准确 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 3.2.3机理清楚 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3.2.4问题复现 通过试验或其它验证方法,再现或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3.2.5措施有效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经过验证,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3.2.6举一反三 把质量问题信息反馈给本单位并通过其它型号,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模式或机理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3.3管理归零术语 3.3.1管理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 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 3.3.2过程清楚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3.3.3责任明确根据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 3.3.4措施落实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3.5严肃处理对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严肃对待,从中吸取教训,达到教育人员和改进管理工作的目的。对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根据情节和后果,按规定给予处罚。

质量归零报告模板

质量归零报告模板 篇一: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模版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公司二〇××年××月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共页 拟制: 校对:会签:审核: 审定: 批准: 军事代表: 目次 1 问题概述过程概述 ................................................ ................................................... ................ 1 2 问题定位 ................................................ ................................................... ................................ 1 3 机理分析 ................................................ ................................................... ................................ 1 4 问题复

现 ................................................ ................................................... ................................ 1 5 措施及验证情况 ................................................ ................................................... .................... 1 6 举一反三 ................................................ ................................................... ................................ 1 7 结论 ................................................ ................................................... ........................................ 1 8 归零证明资料和清单 ................................................ ................................................... (1)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 1 问题过程概述 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地点、技术状态、现象及发展过程,问题产品描述。 2 问题定位 定位过程,如何层层分析、分解到质量问题发生的准

GJB9001C要求的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再学习

GJB9001C要求的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再学习 GJB9001C标准在10.2.1条款中明确要求:“当产品和服务发生严重、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应实施问题的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 技术和管理质量问题双归零是当前武器装备质量问题处理的有效、科学、实用的方法,已在武器装备质量建设的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的了解双归零的要求,主要参考GJB5711-2006《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和Q/QJA10-2002《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双归零实施要求》进行学习。 一、GJB 5711-2006《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坚持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坚持分级、分类处理; 坚持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坚持原因找不出不放过、责任查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坚持有利于保证装备质量、有利于提高装备完好率、有利于增强部队战斗力;坚持装备质量问题归零的要求。 二、Q/QJA10-2002《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双归零实施要求》 1、技术归零范围: a)影响研制进度、造成与其它单位的接口设计修改、造成性能指标下降、造成生产返工的设计质量问题;

b)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计和生产质量问题; c)因技术原因,造成批次性和重复性的生产质量问题; d)因技术原因,造成批次性电子元器件、原材料质量问题; e)造成试验失败或损坏产品的试验技术问题; f)单机、系统(分系统)交付后出现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g)产品在靶场或外场出现的所有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h)武器装备交付后反映出的影响使用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i)卫星、飞船在轨运行和回收中的故障或影响任务完成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j)上级部门、型号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确定需技术归零的质量问题。 2、管理归零范围: a)重复性质量问题 b)人为责任质量问题 c)无章可循,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质量问题 d)技术状态管理问题 e)行政领导和型号指挥系统确定需管理归零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前言 本制度规定了我公司质量问题归零的具体办法,描述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术语和定义、报告编写要求、归零围、评审工作程序。旨在导入和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细化和增强质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级文件,是公司质量问题归零工作的执行文件。 本制度由质量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1.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实施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从初样开始至各阶段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 2.规性引用标准和文件 2.1.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2.GJB9001C-2017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3.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4.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质量问题归零术语 3.1.1.质量问题归零 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检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的活动。 3.2.技术归零术语 3.2.1.技术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技术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 3.2.2.定位准确 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

3.2.3.机理清楚 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3.2. 4.问题复现 通过试验或其他验证方法,再现或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3.2.5.措施有效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经过验证,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3.2.6.举一反三 把质量问题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扩展到其他型号的产品,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或机理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3.3.管理归零术语 3.3.1.管理归零 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 3.3.2.过程清楚 查明质量问题发生的全过程,从中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3.3.3.责任明确 根据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 3.3. 4.措施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