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基钦周期

重视繁殖母猪的断奶-发情时间间隔

美国专家建议:重视繁殖母猪的断奶-发情时间间隔 编译王楚端1王瑞年2黄川2鲜凌瑾3 1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1; 2 成都泰丰畜牧新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3 成都 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Billy Flowers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养猪生殖生理专家。他最近表示,重视那些影响繁殖母猪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的管理因素,将有助于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窝产仔数,如果繁殖母猪的发情间隔延长,那么必须检查包括哺乳母猪采食量、哺乳期长短以及断奶程序等哺乳期管理措施。 他解释说,“经历了妊娠期和分娩的超负荷压力,母猪的生殖系统必须在哺乳期间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才能开始下一个繁殖周期。研究已经证实,大脑中那些能刺激发情和排卵的性激素水平在刚刚完成分娩后是非常低的。大多数研究已经表明,性激素水平的恢复需要12-16天。在母猪生殖器官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哺乳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小猪的吮乳动作使母猪的大脑处于非活跃状态,使性激素处于低分泌状态。在断奶期,由吮吸产生的对性激素的抑制作用被解除,性激素分泌活动开始活跃,当性激素的分泌量达到可以使母猪发情的水平,那么发情和排卵将在4-8天内发生。如果没有发情,那么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就会延长,甚至不发情。” 从管理的角度讲,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成了生产者评估母猪从上一个妊娠期恢复情况好坏的第一个指标,这也是确定哺乳期管理对断奶-发情时间间隔到底有多大帮助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的结论是,如果母猪在断奶后8天内发情,那么表示性激素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如果断奶-发情时间间隔很长,那么说明在断奶的时候,母猪体内的性激素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将影响母猪下一胎或下几胎的繁殖性能。 最近一份针对断奶-发情时间间隔长短对母猪产仔率及窝产活仔数的影响的调查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表1)。断奶-发情时间间隔少于8天的猪场,其平均窝产活仔数为10.9-11.0头。相反,如果农场的断奶-发情时间间隔为8天或更长时间,那么平均每窝要少0.5头。断奶-发情时间间隔与产仔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确,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断奶-发情时间间隔的延长,产仔率会下降。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生猪养殖,这几点需要注意!

生猪养殖,这几点需要注意!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与回乡就业力度的增加,农村养猪农户数量日益增长。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疾病预防体系,以及相关的猪疾病知识培训与预防措施指导,因而一旦发生流行性疫情、猪类疾病,往往会给农村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猪养殖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猪只对饲养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如散户养殖中因头数较少往往一个门外的猪圈就可以完成饲养。而数量多一点的小规模养殖则以群圈式进行养殖。由于农户缺少科学养殖的相关知识,不注重卫生的定期清洁,疫苗接种不及时,因而往往会增加猪疾病发生的概率。以下就结合几类疾病对其预防控制展开具体说明。 1 猪养殖常见疾病 目前,猪类疾病比较常见的有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血性链球菌等。 1.1肺炎支原体疾病 该疾病的引发原因较多,包括饲养环境条件、饲料营养、天气变化、季节气候等。通常这种病始发于胸腔,当肺部功能逐渐被影响后,便会产生肺气肿、急性消肿。可以根据气喘、咳嗽等症状加以判断,患此病的猪只多有厌食表现,易

受感染,尤其是在农村养殖环境下,饲舍环境差易引发重复感染或复发,或造成集体传染,治疗相对困难。 1.2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当猪仔进入五六个月的生长期时,易染上此类疾病。主要特征集中于呼吸道,也称气喘病,引发原因在于2种杆菌感染,分别是败血博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气喘病发生后会产生鼻炎,进一步引发猪面部变形,萎缩性鼻炎较为常见。染病猪仔的免疫力遭到极大弱化,易受其他疾病感染,降低饲料转化率,严重者直接导致死亡。 1.3血性链球菌疾病 该疾病多由饲养环境、外界传染所致,能够直接造成猪的心肌、脑膜、关节、肺部发生炎症,并且引发败血症,通常的传染路径集中于伤口,也会由猪感染到人或由人感染到猪,属于人畜共患类疾病。当猪仔进入两三个月生长期时,易发脑膜炎,表现为神经症状。败血症发于体内,传播速度快。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点在于死亡率高。而关节炎多由病症由急转慢,逐渐引发、蔓延、转化而成;同时,血链球菌也会引起淋巴结炎,如通常所见的淋巴结诸疾病即属此类,包括化脓、肿胀,当其脓溃疡或破溃时会进一步引起流脓等。 2 防治措施 2.1预防措施

2020年生猪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生猪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我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其中散户养殖约占50%,中长期来看散户由于用工成本逐年提升呈退出趋势。根据《生猪养猪上篇》(下文简称《上 篇》)报告分析,本次非洲猪瘟疫病变相提高了全行业的生物防控壁垒,这将 明显加速散户的退出;而龙头公司受益于自身养殖成本和疫病防控能力的优势, 顺势扩张,可以在本轮猪周期加速提升自身出栏规模和市占率。因此我们认为 龙头公司中短期来看处于高盈利期,中长期可以穿越猪周期,具备较高成长性, 银行可以积极关注并优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适时开展相关业务。 一.建议适时加大我行在生猪养殖领域的业务布局 1.1 当前是银行布局生猪养殖行业的较优时机:猪周期中继、 规模化进程的上半场 1.1.1 本轮猪周期的中继:非洲猪瘟导致产能恢复将慢于过去任何猪周期, 未来两年头部企业仍将高盈利 根据《上篇》报告分析,本次非洲猪瘟使得行业产能受到重创,且疫病提高了全行业的生物防控要求,这将明显加速散户的退出,使得后续产能恢复将 长于过去任何一个猪周期。未来两年的猪价对头部企业来说,可能代表着较高 的毛利。而龙头公司受益于成本和疫病防控能力的优势,可以在本轮猪周期加 速提升自身出栏规模和市占率。高毛利加上高产出数量,意味着中期来看头部 公司都将处于高盈利期。 图1:本轮非瘟超级猪周期下头部企业获利颇丰:元/kg 历史生猪均价中性预测未来猪价头部企业养殖成本 26.0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资料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 注:头部企业养殖成本按照温氏和牧原完全成本平均,参考年报及调研信息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选择高产品种与个体如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在个体选择中,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怀孕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喂给过多的能量,否则将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而使哺乳能力下降。同时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个月~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在母猪配种前10 –15天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短期优饲可以增加排卵)。妊娠前期即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1.8千克~2.2千克。但蛋白不低于13%/日/头~14%/日/ 头。但如膘差,仍应给予高营养。在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的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2.5千克/日/头。进入妊娠后期(妊娠后80天~107天)后,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初生重的2/3。这时要给母猪营养水平略高的饲料3千克/日/头。粗蛋白16%~18%。采用这一方法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初生子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母猪发情开始时,经其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国际单位,可增加其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三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母猪初配年龄:过早配恶果多:产仔数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体质弱、生长慢;母猪本身也生长发育不良,未老先衰,种用期缩短。过晚配又减少产仔胎数。本地母猪:6~8月龄,体重70kg以上配;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在7月龄左右。杂种体重不低于80~100kg;国外中型猪:如中约克夏,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配;国外大型猪如大约克夏:体重120kg

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全文)

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全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352412.html, 2012年05月11日 18:26 发改委网站 在坚持现行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的基础上,为建立和完善生猪市场调控机制,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缓解生猪生产和价格周期性波动,有效维护养殖户、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调控,调节市场供求,引导市场预期,缓解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生猪市场调控管理体系,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细化“菜篮子”工作的各项具体职责。 (三)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辖区和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形成职责明确、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综合调控的工作格局。 二、预警指标 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 猪粮比价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2461,6.00,0.24%)批发价格的比值(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其中,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统计的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和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根据生猪生产成本构成历史资料测算,目前我国生猪生产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6∶1;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是指农业部动态监测点的母猪存栏量月同比变化率,根据历史资料测算,月同比变化率在-5%—5%之间属正常水平,超出上述范围则表明生猪生产出现异常波动。 三、调控目标 国家加强对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监测,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促使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6∶1—8.5∶1),辅助目标是能繁母猪月存栏量同比变化率在-5%—5%。

猪养殖业存栏出栏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母猪8月龄开始可进入种群并配种,其平均怀孕时间为114天,断乳4周或5周,即28~35天仔猪断奶,母猪返回配种舍,仔猪进入网上培育。母猪断奶后5~7天又发情配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本文为猪场动力网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图3-1所示: 一、确定繁殖节律和生产工艺参数 集约化猪场都是采用的分阶段饲养和全进全出的连续流水式生产工艺,为了有效地组织生产首先要确定繁殖节律,即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建起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便保证分娩后组建起规模的哺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人们把组建哺乳母猪群的时间间隔(天数)叫做繁殖节律。时间经验表明,年出栏1万~3万头规模的猪场多实行7日制,规模较小的猪场采用14、28或56天制。7日制繁殖节律有很多优点:第一,可减少空怀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恰好是7的倍数。第二,可将繁殖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1周5天内完成,避开周六和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断奶后第4~6天发情,因此配种工作可在3天内完成。第三,有利于按周、按月、按年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秩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和盲目性。为了准确计算猪场的猪数和存栏数,据此计算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需要量、产品出栏数量等各项生产数据,必须首先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由于不同的猪场其生产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工艺参数也不相同。现以5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说明,见表3-1。 项目参数 项目参数 妊娠期(日) 114 哺乳期(日) 28

保育期(日) 42 母猪窝产仔数(头) 11 断奶至受胎(日) 7~14 窝产活仔数(头) 10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配后圈观察(日) 21 栏位消毒时间(日) 7 母猪进产房(日) 7 公母进产房 1:25 成活率(%): 哺乳仔猪 92 断奶仔猪 96 生长育肥猪 98

猪生长各阶段的日增重、用料量等

以30头经产母猪的猪场为例:每天需要各阶段的猪饲料量为: ⑴ 猪场开始运营时,每天需要后备母猪饲料72公斤左右,进入实际产仔阶段后,则只有6头后备母猪,每天需要后备母猪饲料15公斤左右。 ⑵ 每天需要种公猪饲料8公斤左右。(以2头左右为准) ⑶ 每天需要哺乳母猪饲料40公斤左右。(以8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0天左右/批) ⑷ 每天需要教槽料为:2.5公斤左右。(以80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0天左右/批,即从7~38日龄左右,体重从2公斤~12公斤左右) ⑸ 每天需要保育料为:50公斤。(以60头为准,保育期22天/批,即38~60日龄左右,体重是从12公斤~24公斤左右;当然,从断奶的28日龄开始就与教槽料混合使用了) ⑹ 每天需要小猪饲料110公斤左右。(以110头左右为准,周期为40天左右/批,即从60~100日龄左右,体重是从24公斤~50公斤左右) ⑺ 每天需要中猪饲料190公斤左右。(以80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0天左右/批,即从100~130日龄左右,体重是从50公斤~75公斤左右) ⑻ 每天需要大猪饲料280公斤左右。(以105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8天左右/批,即从130~168日龄左右,体重是从75公斤~110公斤左右) ⑼ 每天需要妊娠母猪饲料50公斤左右。(以20头左右为准) 以上为粗略的估计值,可作为生产中的参考数据。实际生产中以现实存栏的各阶段的猪只数量为准。(例如刚引进种猪时,只有后备母猪和种公猪,而没有小、中、大猪、和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料等) 哺乳期教槽料的消耗量大约为500克左右。 从28日龄到38日龄为断奶期,这阶段以教槽料混合保育料来喂养,此10天的断奶阶段大约消耗教槽料3千克/头,保育饲料3千克/头。 再从38日龄到60日龄为保育阶段,以保育料为饲料进行喂养,此阶段消耗保育料大约为:20千克/头。 从上表可知道: ⑴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60日龄的仔猪阶段期间:共消耗教槽料3.5千克,乳猪饲料即保育料23千克。 ⑵ 小猪从60日龄到100日龄(24~50公斤重阶段:平均日增重680克)共消耗小猪饲料:51千克,阶段料肉比为:1.96︰1。

养猪成本分析:利润达22%

养猪成本分析:利润达22% 2011-08-15 03:08:50 来源: 华西都市报(成都) 有691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3) 近一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不乏地产商、投资机构等 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影响下,许多散户热情退烧,选择退出市场,也给大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 而在前一轮猪周期中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盈利 近几年,养猪道路上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前几年有高盛、网易、泰国正大集团养猪,今年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投资机构联想投资、九洲投资等一串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而与农村散户相比,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当猪倌?早期加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又是否获得了回报?大量外来密集资金加入传统的养猪行业,会对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期《华西财侦局》将带您破解这一谜题。 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 养殖成本:1300元 卖出批发价:1800元 养猪收入:400多元 利润率:约22% 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 【现象】 跨界养猪房企、投资机构凑热闹 曾经是药老板的泸州叙永人杨炳秋2006年下半年开始饲养生猪。2007年,随着肉价上涨,尝到养猪甜头的杨炳秋,正式转行进入养猪业。现在,他已成立了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员已有100多家了”。

不仅杨炳秋这样的小老板,许多大企业也开始争当猪倌。近一年时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甚至包括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等。 南京富腾地产董事长程君玲创办了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之一。广州开发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在今年7月也表示,将投资 1.5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 同样在7月,联想投资、九洲投资注资成立江苏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计划到2015年新建养鸡、养鹅、养猪一体化公司8-10家。 【疑问】 利润22% 为啥散户还不愿养了?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愿意来养猪?杨炳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猪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目前每头猪养殖成本1300块左右,批发价1800元左右,一头猪可以赚400多元,利润率约22%。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的同时,许多养猪散户却选择退出市场。主要原因是,“猪周期”近年来频繁出现,散户养殖的弊端开始显现,肉价暴涨时一哄而上,肉价跌时挥泪杀猪。 农业部曾对全国20个生猪主产省调研,2007年7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0.5%,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7.3%,散养户在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这也给大型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 【收益】 亏了两年外行养猪终于赚钱了 在先期进入养猪行业的大企业中,有人已经尝到了“猪肉香”。 据四川一家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2008年收购了北方某肉制品企业,介入养猪产业,但一直亏损,直到今年6月实现了盈利。上述人士分析说,这主要是受到养猪产业投资周期较长的影响。 泸州老板杨炳秋也告诉记者,2008年他进入养猪业的第一年也曾亏损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恰好是上一轮“猪周期”的价格最高点。杨炳秋说,当时进入市场养殖成本较高,再加上遇到了疫情影响,因此当年出现了亏损。不过随着“猪周期”的调整,今年肉价高涨,他一年收入可达六七十万。 【观察】

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母猪叶酸营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Krider等(1946)、Ensminger等(1951)、Otel 等(1972)研究表明,叶酸具有改进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叶酸的吸收与转运 绝大多数饲料中都存在叶酸,谷物饲料中叶酸盐含量变化很大。在谷物饲料中主要以四氢叶酸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之前必须降解转化为一氢或二氢叶酸形式。饲粮叶酸(四氢叶酸)和分解的四氢叶酸在由钠泵介导的活性叶酸结合蛋白运输系统作用下经小肠黏膜吸收,在各种体组织(包括胎盘、脉络丛和乳腺)存在3种类型叶酸盐结合蛋白受体(Combs,1992)。 叶酸衍生物在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中作单碳单位的受体或供体。DNA合成的限速步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需要叶酸盐,在胚胎发育早期,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高时,对叶酸的需要也较其它时期多。叶酸在胚胎、胎盘中的活性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叶酸对母猪体内叶酸盐状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Matte等(1984a)对大约克夏和长白母猪研究表明;母猪体内血清叶酸盐浓度出现2个下降峰值,第1个是配种期间,从断奶时的99.5ng/mL骤降到68.5ng/mL下降率为30%以上,这可能与排卵时的生理活动有关。另一个在妊娠第60d,由59.4ng/mL下降到39.6ng /mL,由此推断母猪怀孕中期叶酸可能缺乏。Trembley等(1986)用大约克夏、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进行4种补饲水平(0、3、9和27mg/kg)和1种肌注水平(15mg/头)的试验,结果发现,注射叶酸组母猪血清叶酸水平高于补饲叶酸组,补饲叶酸组母猪断奶和妊娠第56d的血清叶酸浓度又较未补饲组提高许多。Matte和Girard(1989)从分娩后第2天到断奶给母猪每周肌注15mg叶酸,发现母猪血清、乳汁和仔猪血清叶酸盐含量增加。Birgit等(1988)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导致叶酸经过胎盘转运至卵泡的量以及初乳和乳中叶酸含量均增加。 Gannon等(1988)报道,在怀孕母猪饲粮中补加1mg/kg叶酸后,发现其仔猪血细胞比容值提高5.5个百分点。Tremblay等(1989)研究发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对血清铜、铁含量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血清锌含量影响显著。 3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从已有的资料可见添加叶酸盐似乎能改善胚胎存活率,补充的最关键时期是妊娠60d。Matte等(1984b)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注射叶酸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Tremblay等(1989)报道,添加叶酸可增加妊娠34d 母猪胎儿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浓度,当排卵率高时(如用PMSG处理),叶酸减少胚胎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Stancic等(1993、1994)。Hsu等(1994)、Fuchs等(1995、1996)的研究也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或降低死胎猪数。Matte等(1993)研究了长期添加叶酸对小母猪叶酸盐状况。生长性能、发情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叶酸添加水平为0.5mg/kg和15mg/kg饲粮,试验从9周龄开始至妊娠7周结束。结果表明,添加

养猪成本分析

养猪成本分析 近一年里,有 10 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不乏地产商、投资机构等。 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影响下,许多散户热情退烧,选择退出市场,也给大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而在前一轮猪周期中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盈利近几年,养猪道路上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前几年有高盛、网易、泰国正大集团养猪,今年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投资机构联想投资、九洲投资等一串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而与农村散户相比,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 猪用干湿料槽: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当猪倌?早期加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又是否获得了回报?大量外来密集资金加入传统的养猪行业,会对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期《华西财侦局》将带您破解这一谜题。 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 养殖成本:1300 元 卖出批发价:1800 元

养猪收入:400 多元 利润率:约 22% 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 7 个月的时间 欧式最新款漏粪板模具:长1.5米x宽0.6米x厚7公分漏粪孔径:1.6公分: 【现象】 跨界养猪房企、投资机构凑热闹 曾经是药老板的泸州叙永人杨炳秋 2006 年下半年开始饲养生猪。2007 年,随着肉价上涨,尝到养猪甜头的杨炳秋,正式转行进入养猪业。现在,他已成立了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员已有 100 多家了”。 不仅杨炳秋这样的小老板,许多大企业也开始争当猪倌。近一年时间里,有 10 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甚至包括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等。 南京富腾地产董事长程君玲创办了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之一。广州开发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在今年 7 月也表示,将投资 1.5 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 同样在 7 月,联想投资、九洲投资注资成立江苏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计划到

2020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

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不看别后悔! 2018-06-21 00:21消费 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近半,是名副其实的生猪产销大国。自今年3月开始,我国生猪养殖业因供应面持续宽松导致猪价快速跌破成本线,生猪价格步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芝华数据分析师团队特别从纵向产业发展与横向产业比较等方面入手,结合芝华自采数据,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行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 一、中国生猪养殖产业体量巨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我国生猪养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 超过百分之六十。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 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 图1 全球生猪养殖分布及中国畜禽饲养产值分布

二、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图2 中国生猪养殖发展阶段 纵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猪供给严重不足,1949-1978年。开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期,国内经济缓慢恢复,生猪产 业发展非常缓慢,市民以凭“猪肉票”消费猪肉。1978年全国生猪存栏3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415万头,出栏量 1.61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8.2千克。 第二阶段:生猪产业恢复发展,1978-1984年。农民获得生产自主经营权,生猪养殖积极性提高,1984年生猪出栏量22047万头,较1978年增长37%,年人均猪肉占有量13.84千克,生猪供应紧缺程度 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第三阶段:生猪产业快速发展,1985-1997年。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市场自由交易开始,1988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后,生猪养殖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大幅增加至3596.3万吨,较1990年增长58%,年人均猪肉占有量29.1千克,首次超过美国年人均猪肉占有水平,这一阶段生猪供给紧缺局面彻底扭转。这一阶段生猪养殖主要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户为主。

生猪价格规律

生猪生产及其价格变化规律 1 2007年生猪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回顾 2007年是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的一年,也是各项扶持政策出台最多的一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生猪生产逐步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全年生猪生产基本稳定,预计猪肉产量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 1.1 价格上涨幅度大,创历史新高 根据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调查统计,2007年生猪产品价格经历了平稳上涨、快速攀升、高位运行3个阶段,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2007年1-4月,生猪产品价格比较稳定,仔猪价格稳中上涨,活猪和猪肉价格小幅波动,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2.59、9.17和14.69元/kg。5月份,生猪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到8月份,仔猪价格比4月份增长近1倍,活猪和猪肉价格也上涨50%以上,分别达24.09、14.27和22.95元/kg。9-10月,由于各地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扶持政策,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恢复增长,生猪产品价格小幅回落。11-12月进入生猪消费和加工旺季,生猪产品价格又出现反弹,12 月份再创历史新高。总体看,2007年价格涨幅比较大,1-12月,全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8.6、11.84和18.81元/kg,同比分别上涨111.1%、64.5%、55.3%(图1)。 1.2 生产开始恢复,养殖效益显著 2007年上半年生猪存栏略有下降,9月份后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农业部统计,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2%。据农业部门跟踪20个重点省份调查统计,10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3.4%,环比上升1.9%;生猪出栏同比增加3.1%,环比增加16.6%,扭转了持续多月的下跌状况。10月份生猪存出栏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生猪生产进入全面较快恢复阶段。据全国畜牧总站对

不同初情期日龄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不同初情期日龄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初情期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某猪场337头份杜洛克母猪初情期日龄的记录,按初情期日龄的不同分为初情期早、中和晚期,统计分析不同初情期日龄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初情期日龄中间的母猪的第一胎均产仔数和第一胎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初情期日龄较晚的母猪的均产仔数和均产仔活数(P<0.05)。结论:母猪初情期日龄的早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初情期日龄居中的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好,胎均产仔数、胎均产活仔数均较多。 关键词:初情期日龄母猪繁殖性能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母猪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1],并且母猪繁殖性状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成为一个育种研究者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营养、小气候条件、疫病和管理等方面,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但是近期有学者提出,不同初情期日龄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oongsitthichai等[3]发现初情期日龄为181~200d的母猪比221d以后发生初情的母猪较早初配,证实了母猪初情期早,则生产力获得较早,并且初情期日龄较晚的母猪,更易于因繁殖障碍而淘汰。Tummaruk 等[4]发现初情期日龄在180~200d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均产仔数比初情期为150~180d和201~220d的母猪的均产仔数多。因此,本试验主要对某猪场杜洛克母猪初情期记录及其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初情期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该地区规模化猪场制定科学的母猪生产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数据采自某猪场,主要收集337头份杜洛克母猪初情期日龄的原始数据及其第一胎繁殖记录,包括产仔数、产活仔数、死仔数和木乃伊数的原始数据。 1.2分组方法 杜洛克母猪初情期日龄的分组:初情期日龄早组(d<190)、初情期日龄中组(190250)。 1.3饲养管理 该场实行现代集约化养猪的要求,分别设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种母猪实行全进全出。在各个猪舍装有风机及水帘,以确保夏季猪舍内地较适温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及时淘汰不合格母猪。 1.4配种方式 母猪的查情采用公猪试情和人工查情同时进行的方法,所有发情母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配种,每头发情母猪配种三次,每次时间间隔8~12个小时。 1.5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后,用SPSS19.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性做Duncan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情期日龄的基本描述

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能量需要

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能量需要 29th May 2003. [author: beisoya ] James E.Pettigrew,Jr. 明尼苏达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SW1--94 养猪生产的效率和利润,二者均取决于母猪高水平的繁殖性能。这种高水平的生产性能本身又取决于健康仔猪窝断奶数量高,同时维持母猪适当的健康状况,以延长其繁殖生命期。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方面是,第二产母猪的生产性能差。这些动物第一胎断奶至第二胎受孕的非繁殖性间隔期,常常延长(Aumuitre等,1976;Fahmy等,1979),而我们通常希望的从第一胎转至第二胎时,其窝产仔数的增加(Krider等,1982)有时并不出现(Love,1979)。也许这些问题是出于母猪在预期的排卵和第二胎开始发育这段时间,体况差引起的或加剧的。 虽然,二胎次母猪看来有这么个焦点问题,但在所有年龄母猪中,均存在着繁殖性能得以改善的机遇。所担心的母猪繁殖周期中至关重要阶段体况差的问题,只发生于某些母猪。 脂肪贮存和繁殖性能之间的联系 对体况差的担忧一般假设,有害影响是通过不适当的脂肪贮存间接引起的。然而在这个题目方面的推测远远多于事实。 已知贮存的脂肪既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动用的能源,又可作为类固醇激素贮存,代谢和释放的一个活动器官(Frisch,1984)。对妇女一些已认可的生理条件表明,体脂含量下降会引起生殖力的损伤,值得注意的是闭经,它常常伴随着精神性厌食或体育训练症(Lutter和Cushman,1982)。这些观察结果看起来与母猪情况类似,母猪脂肪贮存的损失可能类似地受断奶后发情周期恢复的干扰,也许受到其他对激素状况有反应的生理现象的干扰,如首次断奶后发情时的排卵数的干扰。与“瘦母猪综合症”有关的繁殖问题已经认识多年了。有这种症状的母猪变得消瘦,断奶后不表现发情和配不上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严格限制母猪能量摄入而实验性地产生。 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者们表明,严格限制哺乳期能量摄入的母猪(8百万卡/天),在断奶后最初7天内,不发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能量摄入量为上述二倍的母猪(Reese等,1982)。同一试验组其后又显示,能量限制到每天10百万卡就会有损害影响,但日摄入量提高至12百万卡时则无影响(Nellsen等,1983)。最近一份有关商品母猪未进行实验性掉膘的研究,未能表明繁殖性能与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体况测定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未能演示这种关系可能是由于缺乏脂肪贮存和繁殖之间的联系引起的。估测体脂时采用不精确的老方法,或是由于实验缺乏灵敏度引起的。 总之,有许多证据表明,贮存的脂肪极度减少会阻碍母猪的周期发情。从商品猪生产经验来看,体脂丢失程度是许多母猪繁殖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尚无实验性的证据。 体脂贮存的变动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21日就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我国生猪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马有祥表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 ——环境压力加大。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种养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 ——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大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 ——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猪肉进口的压力加大。 ——疫病隐患凸显。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复杂,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隐患。 ——市场波动加深。最近一轮“猪周期”和禁养限养叠加,产能下调、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马有祥说,发布规划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 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马有祥说,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 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重点提出了以下任务: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进企业集团育种和联合育种;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环保型饲料产品,培育兽药产业集团,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同时,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促进屠宰行业结构调整;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强化生猪疫病防控。 从生产和市场入手实现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据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规模化水平提高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 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组织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生猪市场、屠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

养猪周期分析

养猪业再遭猪周期重创 已经困扰我国多年的猪周期魔咒再次来袭。近日,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殖户抛售母猪,引发业内“猪价暴跌之后必有暴涨”的担心,并将对物价产生巨大压力。为什么会出现猪周期?为何养殖户不能进行逆猪周期养殖?扩大养殖规模能否摆脱猪周期魔咒… 背景 生猪养殖行业受供给波动、需求变化影响较大。生猪的自然生长周期较长,且企业决策周期较长,在繁育过程中容易受到疫病影响,因此生猪养殖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大。 一个万头猪场的场长年薪基本在10万元左右,10万头猪场场长的年薪则要达到50万以上。而要培养一个万头猪场的场长至少要3年以上。 养一头猪亏200余元养猪业已逼近深度亏损 新一轮猪周期魔咒来袭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部,瑞银证券估算

近日,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面临深度亏损,已经开始抛售母猪。过往猪价暴跌之后必有暴涨,如果养殖户继续亏损,市场信心难以恢复,价格暴涨为期不远,届时CPI 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从养殖规律看,母猪高存栏将导致6个月后生猪的高出栏。2012年9月后母猪存栏超过5000万头高位,往后延6个月,即从2013年3月起刚好进入生猪高供给状态,这是最近猪价大幅下跌的最重要原因。 最近10多年中国生猪价格频繁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被称作“猪周期”。根据生猪养殖周期,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大约需要2-3年。亏损期基本出现在春节之后的两个月,到当年国庆节价格才会回暖。 虽然从2007年开始,国家加强了对于生猪市场的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等。但是猪周期依然在继续。通常来说,养殖户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 目前正进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生猪存栏量较高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乏力,而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却推升了养殖成本,养殖户盈利下降,导致养殖户宰杀、抛售母猪。随着存栏量回落,价格下行压力缓解,猪周期面临新的上行阶段。 逆猪周期养殖:有心无力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我国居民对猪肉需求刚性较强,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供给。 由于生猪养殖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散养户,而这些散养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科学养殖也难以掌握。面对如过山车一样的市场波动,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价格高了就多养,价格跌了就认赔。在猪肉价格波动导致盈利变化时,散养户进出市场导致了供给的大幅波动。 而在生猪市场低迷时,规模化养殖厂经营也很困难,饲料成本、瘟疫、再加上人工费管理费,亏损也几乎没有悬念。 目前很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责备养殖户没有采取逆猪周期的决策,反而推涨助跌。事实上这种责备是比较片面的,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生产实际情况。

《猪的高效繁殖实用技术》试题

互助县新型农牧民培训考试题 (畜牧养殖《猪的高效繁殖实用技术》)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母猪繁殖周期包括3个时期,即、和。 2、母猪配种后再发情又称,就是母猪在配种后天又出现发情表现,但母猪并没有的现象。 3、母猪发情鉴定的方法有、、三种。 4、造成胎儿畸形的原因有、、、、。 5、“三七”消毒制度,即每间隔天则连续消毒天,消毒时应每天次。 6、仔猪初生重的大小与、、母猪妊娠期营养水平及等因素有关。 7、母猪预产期前天或母猪转群前天,必须要为母猪准备好专用产房。 8、母猪的死胎可以发生在3个时期,即、和。 9、仔猪假死是仔猪出生后有而无的现象。 10、母猪断奶3天后饲养的主要任务是、、及保证配种受胎率。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1、提高胚胎成活率的关键时期是母猪配种后()天。 A、21 B、30 C、7 D、15

2、母猪配种后15~25天是胚胎死亡的第一个高峰期,死亡率为()。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3、母猪发情周期平均()天。 A、21 B、30 C、7 D、15 4、采用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饲喂的猪是() A、种公猪 B、后备猪 C、妊娠母猪 D、哺乳母猪 5、作商品育肥的仔猪断尾时应() A、断去2/3留1/3 B、断去1/3留2/3 C、断一半留一半 D、全断掉 6、一般猪场要在仔猪()周龄时进行早期断奶。 A、3~4B、3~5C、4~5D、4~6 7、母猪各乳头的泌乳量()。 A、前面高于后面 B、后面高于前面 C、前后一致 D、中间的最多 8、仔猪1~3日龄保温箱内的温度为() A、32~34 ℃ B、30~32 ℃ C、28~30 ℃ D、23~24 ℃ 9、接产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断脐-擦粘液-吃初乳 B、擦粘液-断脐-吃初乳 C、吃初乳-断脐-擦粘液 D、擦粘液-吃初乳-断脐 10、仔猪断奶时正确的做法时() A、将仔猪赶走,母猪在原圈饲养1~2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