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远行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远行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远行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远行

本文是关于第七单元远行,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单元目标

1、会读36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了解古诗诗意,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3、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学习习惯。

4、使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燃起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单元重点

1、会读36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单元难点使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燃起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早发白帝城2课时

南辕北辙2课时

远行靠什么3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读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会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

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具和学具

1、小黑板、挂图等。

2、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3、适合诗歌朗诵所配的音乐。

教学方法朗诵法、鉴赏法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认读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会背诵。

教学过程

一、观察诱情,由情入文。

1、出示挂图

2、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啊?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他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对学生不良坐姿进行及时纠正。)

2、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看书下注音、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

3、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读给同桌听一听。

5、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7、全体朗读。

8、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学习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小组解决。

五、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科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重点指导“朝、陵、猿”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难点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赛读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细读课文,诵读悟情。

1、题目。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2、读全诗,划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3、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4、以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5、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表演读、有感情读、带动作读、配乐读等)

6、背诵。

三、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对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自评、同桌评、小组评、全班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四、练写生字,师巡视,矫正、指导。

五、课外作业

1、默写课文。

2、抄写本课生词

六、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课后反思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

3、知道什么事情是“南辕北辙”。

4、在感悟寓意中学做一个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点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什么事情是“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具和学具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法、交流探讨法、表演法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2、学会抓住人物言行和提示话,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过程

一、简介寓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被人们称为“理性的诗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记住它们。

2、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5、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6、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读题,解题。

学习“辕、辙”两生字。(结合插图)

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

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

南辕北辙: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向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四、初读课文。

1、进一步明白“南辕北辙”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生自由发言,说说看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新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感悟寓意中学做一个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句子测读。

二、合作理解,提炼寓意。

1、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2、根据质疑理解:“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

3、据此引导学生读对话,注意引导朗读语气。

季梁——不解、耐心、诚恳的劝说语气。

朋友——骄傲、固执、不听劝告。

(1)“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要读出不解的语气。

(2)“不怕,我的马好。”读出骄傲的语气。

(3)“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读出耐心劝说的语气。

(4)“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要读出自豪,骄傲的语气。

(5)“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读出非常自豪、固执的语气。

4、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之间练习朗读。

(2)指名起立表演读。

(3)生评价。

5、针对内容谈看法。

(1)你觉的文中哪个人做得对?哪个人做错了?错在哪里?

(2)出示小黑板。(填空练习)

那个人错在,又,这样他永远也到不了。因为他的行动和目的。

(3)引导想像:当那个人最后旅费用完,人疲马乏,却还没到达楚国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6、课外延伸。

(1)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请你举一个例子。

(2)观看地球仪,鼓励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与季梁不同的看法。(如:地球是圆的,如果我旅费省着点用或想办法挣点钱,总有一天,我会到达楚国的。)

三、小结。

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与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了解生活中的“南辕北辙:”的事例。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知道什么事情是“南辕北辙”,了解生活中的“南辕北辙:”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培养能力。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什么了?

2、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学写生字。

1、小组合作,分析字形,教师答疑。

2、给生字组词。

3、重点学写“系”和“旅”,教师指导笔顺。

4、集体书空,认读,加深记忆。

三、练写生字,师巡视,矫正、指导。

四、作业设计。

1、请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成语,写一写。

2、给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应()。

固()。

五、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六、课后反思

远行靠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了解效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具和学具教学挂图、小黑板、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等。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出行时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轮船、飞机、火车、汽车……)

2、老师出示上述交通工具的图片。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出行用的交通工具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让我们一起走进交通工具发展史来仔细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2、用你喜欢的方法识字。

3、小组或同桌用识字卡检查生字,并相互交流。

4、按自然节小组内读课文,检查字音。

5、说说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6、同桌你读我找,我找你读,练习组词语。

7、齐读课文。

三、交流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读课文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结合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挑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

2、朗读体会。

3、齐读1—4自然段。

(1)说说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人们出远门只能步行或骑马)(2)后来人们为了出远门,发明了什么?(马车和帆船)看录像认识马车和帆船。

(3)抽读第三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分小组解决汇报。

(4)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这里的天涯海角指哪里?(播放轮船航行的情景)

(5)你们看,200多年前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此有了火车和轮船,你们佩服他吗?羡慕他吗?请用佩服羡慕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6)不久人们又发明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快快的把第四自然段默读,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有了内燃机,火车跑得更快,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内燃机也用到了军舰上。)

(7)课文中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川流不息”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出门都驾驶着汽车。公路上的汽车非常多。)(8)谁能用“川流不息”说一句话?

4、学习领会5—7自然段。

(1)除了火车、汽车、轮船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人们还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你们猜一猜,这个梦想能实现吗?请看书,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的。自由读文。

(2)请喜欢第5自然段的同学闭上眼睛试着把这一段背下来。再想象一下你会做飞机飞向那,看见了什么?(看见高山、大海、河流)

(3)是呀!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力机车、核潜艇等。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4)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想法?(我也想发明更好的交通工具)如果让你来

发明交通工具,你想发明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能上天入地的汽车;像变形金刚那样我想上天就可以组装成飞机,想入海就变成轮船;想游览风景就变成小轿车;超级环保宇宙飞船,既可以自由驾驶着在太空遨游,又可在海面乘风破浪,想要去的地方,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到达,不要用燃料,可利用二氧化碳来启动,排出来的又是氧气。)

四、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想象力也很丰富,希望你们回家多看书、多动脑动手,你们也一定会发明出更好的交通工具,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让我们努力学习,长大研制出更多更快的交通工具!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与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重点学写“舰”、“幻”和“艇”,教师指导笔顺。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培养能力。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2、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学写生字。

1、小组合作,分析字形,教师答疑。

2、给生字组词。

3、重点学写“舰”、“幻”和“艇”,教师指导笔顺。

4、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三、练写生字,师巡视,矫正、指导。

四、作业设计

填空:人类远行靠什么?

最初,人类。

二百多年前,蒸汽机诞生后,人类靠。

不久,内燃机发明后,人类靠。

现在,人们又发明了。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

五、板书设计

远行靠什么

最初:步行、骑马、独木舟、马车……

200年前:火车、轮船……

不久:汽车、军舰、快艇……

现在: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

将来:……

六、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复习多音字。

2、仿例说句子、写句子。

3、读短文。

4、认识交通工具的品种。

5、为未来设计一种交通工具。

6、积累成语。

7、在读、设计、积累中训练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1、复习多音字。

2、读短文。

教学难点

1、仿句说句、写句。

2、设计一种交通工具。

教具和学具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互评学习法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多音字。

2、仿例说句、写句。

教学重点复习多音字。

教学难点仿例说句、写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音字。

1、出示多音字。

2、读、认、记。

3、连线、对校。

二、仿例说句子。

1、出示例子:

军舰在海面上巡逻。

认识句形特点:在。

2、出示习题训练。

3、联系实际出几道题。

(1)学生在。

(2)教师在。

三、仿例写句子。

1、出示例句。

2、认识句子特点:转折句——前面讲的意思与后面的意思相反。

如:前半句讲生病了,后半句却表扬他坚持上学。

3、出示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短文、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认识交通工具的品种,为未来设计一种交通工具。

教训难点在读、设计、积累中训练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一、自读短文《我的路》。

1、打开短文,自由朗读。

2、根据问题进行探究。

我走的是什么路?

我走路时的心情如何?

3、自学、探究、交流、汇报。

我走的是石砌的马路呀,是雨后铺展的水洼。

我走路时心情十分快乐。

4、写一写你喜欢走什么样的路?(教师辅导)

二、阅读训练。

小组内自由选几篇短文,读一读,说一说

三、搜集图片、资料,填一填。

1、向同学们说说你搜集的资料。

2、大家一起填一填。

四、画图画。

1、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什么样?

2、小组讨论。

3、画出来向同学介绍。

五、积累成语。

1、出示成语。

2、读成语,大致说说成语的意思。

3、试着用成语讲话。

4、讲几条学过的成语。

六、课外作业。

1、积累成语。

2、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画出来向同学们介绍。

七、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本P8一10例1、2,做一做,习题1、2。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 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会正确计算。 课件、小棒若干条、直尺、卡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卡片口答:36、35、45、73、30、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说36、35、45各个数位上的数是什么? 2、课件展示课本参观博物馆情境主题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 (2)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启发学 生列出36+30=和35+34=两个算式。提问:这里为什么用加法 计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3、让学生观察比较36+30、35+34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 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揭示课题) 二、协作探究,概括方法。 A、探讨例1的计算:36+30

1、学生口算并说明口算依据,指出36+30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说一说桌面上有多少根小棒,请学生投影演示摆的过程,并边摆边说。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引导领会把哪些小棒合拼? 3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 (1)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2)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36。 (3)在36的下一行和在36高位之前书写“+”号。 (4)在36的下行在十位上写3与上面的3对齐,在个位上写0与上行的 6对齐,写出另一个加数30。 (5)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__”,相当于“=”号。 4、学生尝试笔算,引导学生阅读P9讨论:这道题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5、P9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B、尝试探究例2的算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边摆边说把什么对齐),再尝试笔算。 3、指名板演笔算并口述思维过程,再同位口述计算的过程。 4、小结:例1、例2计算题除了以上发现的共同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点? 5、练习:P 10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3习题1:独立训练,指名口述图意和笔算的思维过程。 2、P13习题2:独立训练,指名板演订正。 3、课件出示错题:看谁是小医生,请判断说理。 2 3 6 5 3 5 4 7 +4 2 +2 3 +4 0 +2 6 6 4 8 7 5 6 7 4、找朋友训练:同桌比赛找出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四边形》教学设计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难点: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 教师:这是哪儿?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至于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虽然教材中还没有正式出现,但学生并不一定就一无所知,如果学生能说出,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没说出,教师可以补充)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演示课件:把学生发现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当学生全部回答完后,课件只留下图形,其他内容全部隐去。2.教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象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意见。 2.找一找。 教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也涂色,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是把长方体的三个面涂上颜色,因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二是涂的就是整个长方体,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混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如果是第一种,不盲目否定,要指出这个图形虽然每个面都是四边形,但整个图形不是四边形。如果是第二种,教师要给予指正,让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3.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掌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学会选择拼图法,使得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 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从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发现法。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学设计 教材P18--21“长方体的认识及练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各1个,观察记录表一张。学生准备长方 体 、正方体纸盒、剪刀,胶纸。 1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 点 课件演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让学生欣赏到几何学之美。 适时指导 体验数学之美,愉悦美丽心灵,激发求知欲望。 实践活动 1、“摸一摸” 摸一摸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点、面、棱。 2、“剪长方体” 适时指导 板书要点 在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及多种方式的基 础上,让学生 在做中学、学中做。感知探

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 3、“做长方体” 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4、将探究发现填入表中。 5、组织研究成果发布会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要求说出本组发现的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其余学生则倾听、补充、提出问题。 6、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整理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特征的?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集体评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与学.使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教材 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 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的出现.本单元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2难点:探究并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88---P89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

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铺垫: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主题图 问题: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 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 2、探究小数的读法 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P89例一)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 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小数)

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实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水平点:1、培养学生计算水平和估算的水平。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水平。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水平。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协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实行计算。 水平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德育点:对学生实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使用多种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能够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

人教部编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chéng huàn làzhúyòu rùn chéng 呈幻蜡烛诱润乘 máng jiàn pǔ tōng mó xíng 芒剑普通模型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 呈,甲骨文(口,诉说,陈述)(王,首领),表示向首领或上级禀报。造字本义:动词,向首领或上级禀报。 乘,甲骨文(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造字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 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造字本义:动词,彼此来往,交换物用。 (4)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chéng diāo huàn là zhú huī máng xíng 呈雕幻蜡烛辉芒型 (5)多音字 乘chéng乘凉模mó模型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了解古文 认读生字 学生记忆多音 字解词方法,结 合古文识字加深 学生对于生字的 记忆;第二个环 节初读课文、整 体感知,通过对 课文主要内容的 整体把握,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 情,借助填空的 形式便于学生理 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第三个环节 生字书写,通过 找一找、换一换 等多种形式了解 字的结构,借助 动画感受字的行 笔顺序;第四个 环节课堂练习, 主要对本课的生 字词的掌握情况 进行考察。

部编一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内容简说: 《文具的家》《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一分钟》《一分钟》讲的是主人公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的故事非常有趣,写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狗熊一连通知了四次,每次都要用大喇叭喊十遍,动物们才听明白。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在先搞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再去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教学目标: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课时安排: 15.《文具的家》…………………………………………………………2课时 16.《一分钟》…………………………………………………………………2课时 17.《动物王国开大会》……………………………………………………2课时 18.《小猴子下山》……………………………………………………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15.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我们都有一个家,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文具,

人教版英语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An Open Class for Grade 7 Go for it (The 1st period of Unit 7, Book 1B) By Place: Class 1, Grade 7 School:Central School Date: April 17, 2012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The First Period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1).Main Words: hair, height,build,short, tall, medium, thin, heavy, curly, straight 2).Main Phrases : straight hair, of medium height, of medium build, look like 3).Main Sentence Structures: -What do you look like? - I’m short.I’m thin. - What do they look like? - They’re of medium height. - What does he look like? - He is of medium build.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is tall. She has curly hair. 2. Ability Objects 1).Students can use English to describe people well, and can draw the person they say. 2).Students can guess the person according to others’ description. 3).They can master the main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class and use them to write their own passages. 3. Moral Object 1).While discussing with others, students should know how to describe others and learn to respect others. 2).Teach students to learn to praise others in a good way and try to find the advantages of others.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 第一课时平均分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构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创新五步教学的整合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余美夫一、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二、课题 Unit 5 I’m watching TV 三、教学课型 综合技能课 四、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祥见教材《英语》新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Analysis of Unit 5 (第五单元要点分析) 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别人的行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1.重点 词汇、词组搭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2.难点

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及读音,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 3.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要求学生能通过上下文内在的逻辑联系,或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时能用现在进行时来准确地表达所发生 或进行的动作。 4.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描述一个场景的语言材料 说:能够就自己或别人在做的事情进行描述 读:能读懂含有进行时的短文 写:能写出section A和section B 中的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并能对周围的的人物环境进行描述 5.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任务性活动,我的目的是能培养同学间的友好相处,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中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6.语言目标 1) 语言知识: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汇(phone, mall, movies, sound, show, boring, library, soccer. watch TV, do homework, eating dinner, talking on the phone)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七单元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导入新课: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笑、码(mǎ)头。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艇、艄、翘、祷、雇、簇”,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1自然段) (2)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第2~3自然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 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 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折线统计图,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据的本质及规律。 单元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结构: 单式折线统计图例1 拆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例2 课时安排: 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和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15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 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并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画,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课文的插图,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练,再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发学生自主表达。 学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受到自我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渗透爱护文具的习惯培养。 二、联系自己,学习表达,学语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你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在小组里人人发言,推选说的最好的同学作总结。 三、学习生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自己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觉得哪个字有困难。 4.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字头。(写字好的同学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抄写字头。) 7.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比比谁先记住它们。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练→小组练习→推荐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 16 一分钟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就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就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单元知识结构: 课时划分:共分8课时 因数与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与合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就是不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与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就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都就是整数,商也就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就是2与6的倍数,2与6就是12的因数。

第7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美好”为思想主题组织教学。选编了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 《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告诉我们要发现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细寻找的道理。 《海底世界》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火烧云》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中,红霞飞舞、瞬息万变,让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口语交际”围绕“劝说”这个话题分享说话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习作内容可以包括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这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学习写作“寻物启事”;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八字成语学习、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阅读书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分享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美好,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4.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创设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 《我们奇妙的世界》2课时 《海底世界》2课时 《火烧云》2课时 口语交际:劝说1课时 习作:国宝大熊猫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童话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大象的耳朵》写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有问题,大象便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了起来,结果给他带来了烦恼,最后大象明白了耷拉耳朵的好处。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人云亦云,要有主见。 《蜘蛛开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蜘蛛当成一个没有经验、不会经营的小商人,写他开口罩店、围巾店、袜子店都没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复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青蛙卖泥塘》讲述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听从小动物们的建议,逐步改善了泥塘的环境,最后舍不得卖掉泥塘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的环境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小毛虫》写了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只有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才会取得成功。 “语文园地七”让学生认读11个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体会比喻修辞的运用,培养写字能力。朗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以及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培养学生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另外,重点进行写话的练习,启发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培养写作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学会多音字;朗读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启发学生从童话中悟得成长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多音字。 2.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体会比喻手法表达的妙处,学会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 4.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二十四节气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