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铁路路基病害的出现成为威胁铁路正常运输秩序的祸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治,才能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本文主要针对铁路路基病害类型以及形成机理,提出铁路路基病害检测方法,为铁路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形成机理,检测方法

一.前言

随着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铁路病害成为分布广并且治理难的病害,所以要了解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和机理,并作有效的检测,帮助提出解决措施,对铁路路基的养护和治理有重要的作用意义,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有关内容。

二.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原因

1.挤出变形

挤出变形具体表现为路肩隆起、侧沟被挤等,是由土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引起的。

2.翻浆冒泥

翻浆冒泥分为道床性和基床性两种。道床性是由于道床板结,阻塞路基面降水的顺利排出而形成的。基床性是由于基床土质不良,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液化成泥浆,由于荷载的反复作用形成抽吸作用,泥浆受挤压向上冒出。其发展过程一般为道心积水阶段、冒砂阶段、局部翻浆冒泥阶段、区段翻浆冒泥阶段。

3.路基下沉

(一)主要特征和一般表现形式

路基下沉是指路基压实质量不足或基底松软,在水和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在初期运营时,沉降变形会逐渐减小。但当荷载增加或水渗透导致填料含水量增加,会使路基沉降变形加大。路基下沉可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一般不发生翻浆冒泥,雨季下沉较快,旱季下沉较缓,道碴囊越来越深(一般>50cm),有时软卧层较薄,道碴囊较浅时就发展成为挤出。轨道的水平、高低、方向有较频繁,较大的变化,道床石碴因陷入碴囊而逐步减少,每年均须适量补充石碴。路堑处侧沟长年呈湿润状态或有明显的地下水从沟边或沟底渗出。有时有泥浆从轨道一侧的沟边或沟底冒出。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地防治与处理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与治理 姓名:袁赫洋专业:高速铁道技术工作单位: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学生 号: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纪平 发题日期:2016年日 完成日期:2016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与治理一、毕业设计(论文)容 随着现代物流运输业的日益繁忙,对铁路承载压力日益增强。铁路对路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路基病害的防护与处理也显的越来越重要。而铁路,作为一种线形带状的特殊人工建筑,不可避免地经过不同的地质地区。对于不同的地质地区铁路工程地基土的沉积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地基土的变化往往是极其复杂的。所以要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分析各种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与处理。 二、基本要求 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科学管理。 2、熟悉设计文件,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 3、合理配备劳动力、施工机具; 4、推行ISO9002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制订工程创优规划,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重点把好技术方案审查关、材料进场检验关、施工过程控制关,切实保证实现质量目标。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山区铁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黄土地区路基的病害防治与处理

四、主要技术指标 满足《铁路工程技术标准》及《最新铁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技术规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汇编》要求。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 2016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 2016年月日 指导教师:纪平 中文摘要

路基病害的防护处理是铁路设计,施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容,它对铁路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级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基病害的防护处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路基病害大都带有地区特点,有各自的地域特性。可简要分为山区地区,黄土地区,沿海软土地区,西北盐渍土地区和西南及东北冻土地区。路路基的各种病害及破损都是由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与地质条件,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另外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而路基建成后,其质量将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养护水平。 关键词:路基病害防治处理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浅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浅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摘要:铁路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承受列车和轨道荷载,固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床出现病害,将影响线路质量、行车速度,增加轨道养护工作量、给运输能力带来很大影响,严重的将危及行车安全,为此,铁路部门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整治基床病害。 关键词:铁路路基; 下沉病害;加固;土工固格网 以前的整治措施在既有线上应用,旋工周期长,对运营干扰大,刚性或半刚性封闭层,强度不易控制,因此效果欠佳,故而探索研究新的整治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铁路路基下沉的原因 1、路基基床土质不良。产生路基基床病害的地段路基土多数为两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粪土甚至膨胀土。 2、排水不畅。由于地表地下排水没施不足,道床污染严重,持剐近几年来工务部门为了增加路基宽度便于养护维修,在路肩两侧作了浆砌或干砌条石路肩,增大了路基基床压应力,堵塞了路基面的排水通道,使路基基床产生翻浆冒泥与道渣陷槽而酿成基床土的承载能力不足则发生下沉和从基床两侧隆起。 3、基底软弱。据调查,修建复线时,路堤基底和老路基边坡未作任何处理。原地表土质松软,强度不足,路堤稳定性差,承载力低。 4、水浸路基。上行线旁靠近路堤有一稻田灌溉用水渠,种植季节,部分地段的渠水漫流至上行线旁的取土坑内和低洼处,地表水排水不畅,路堤边坡及基底长期被水浸泡,使基床及地基软化,强度降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线路下沉,道碴上鼓、轨枕位移和翻浆冒泥等病害。 5、列车动荷载的影响。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不但承受着线路上部建筑的静载而且承受着列车循环作用的动载,翻浆冒泥等浅层病害和下沉挤出变形等较深层的病害,均与路基基床动应力有关。当基面动载超过基床土体的承载能力时,随着列车荷载的作用,道床会不断地“切入”基床土体内,导致线路持续下沉。 二、路基加固 路基加固有两种方案,一种为搅拌桩加固,另一种方案为冲击挤密复合桩加固。从工程造价、加固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比较分析,第二种方案经济合理、操作简单以及加固效果良好,被推荐为施工方案。

铁路路基基床病害及其防治研究(原创)

目录 1.基床下沉(道砟陷槽) (2) 1.1道砟槽及其整治 (2) 1.2道砟箱及其整治 (6) 1.3道砟囊和道砟袋及其整治 (7) 2.翻浆冒泥 (8) 2.1铺设砂垫层。 (8) 2.2设置封闭层。 (9) 2.3换填。 (10) 3.基床外剂 (10) 4.基床冻害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铁路路基基床病害及其防治研究 ———黄土地区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孙晓亮 摘要:铁路路基由路肩顶面、基床、基床下部、边坡、路基基底等路基本体部分和排水、防护、加固等路基设备部分组成。其中基床是路基的基础,在列车的动力作用下,强度不足的的基床将产生有害的永久性久性变形,从而影响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基床病害是因基床土质不良和强度不良,在机车动力作用下变形所造成的病害。基床变形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引起过大基床变形的过程一般称为基床病害。基床病害严重影响了干线列车的运行,必须对其及随时加以防护和整治,保证列车能够整点整时的通过,提高线路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铁路路基;路基;基床病害;防治研究

1.基床下沉(道砟陷槽) 基床下沉是由于基床填料的压实度不够,土质不良或由于线路荷载增加而

图1-1-3 道砟槽处理方法示意图 方法二:换填不透水土,如站场内路基面上道砟槽削去不便,可采用此法, 料地表水渗漏,聚合材料的连接和延长处均应搭接。搭接长应不小于0.3m。聚

合材料上下均应铺设砂层,层厚:上层10~20cm,下层5~10cm。在新线施工或病害段线路改建施工中,也可用沥青土,、沥青砂、水泥土、三合土、水泥三合土及石灰炉渣三合土等铺垫,作基床强化措施。对于病害的路基段则应先清除 图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病害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挤出变形、边坡坍方、边坡冲刷、陷穴、滑坡、水侵路基、冻害等。 1.1.1翻浆冒泥 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 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危及行车安全。翻浆冒泥分为土质基床翻浆、风化石质基床翻浆和裂隙泉眼翻浆。 1.1.2路基下沉 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道砟囊或道砟袋。填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为路堤沉陷。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冈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1.1.3挤出变形 表现形式有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主要是由于土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基床内的土经常处于软塑状态,在基床内的影响深度较大,在列车

荷载的作用下,基床上发生剪切破坏,发乍外挤变形。外挤是因为基床强度不足引起,。外挤分为路肩隆起、。 1.1.4边坡坍方 坍方的表现形式有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坍。剥落、碎落、滑坍主要发生在路堑边坡。剥落是指边坡表层土壤,岩石风化成零碎薄片,从坡面上脱落下来的现象,剥落碎屑的堆积。会堵塞边沟,影响路基稳定。 碎落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落石产生的冲击力可使路基、路面遭到破坏,威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崩坍是大量土石脱离坡面翻滚于边坡下部形成倒石堆或岩堆的现象。 崩坍的土石方往往造成交通中断,也是危害最大的路基病害。崩坍的发生主要是路堑的开挖使原有自然坡面失去平衡所致。滑塌是指边坡上的大量土石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 1.1.4边坡冲刷 边坡冲刷指较高大的土质路堑、路堤边坡、岸坡(滨河、河滩、海滩和水库(塘)的路堤边坡)或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受到水流的冲蚀、冲刷作边坡冲刷用向形成冲沟或冲坑为边坡冲剧。边坡冲刷分为边坡淘刷和边坡冲沟。 1.1.5陷穴 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宅,中断行车,甚事造成列车颠覆。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等。 1.1.6 滑坡 滑坡指影响路基稳定的土(岩)体滑动。分为边坡的深层滑动、路基滑移及山体滑坡。

既有铁路路基路基基床病害类型成因及整治方法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成因分析及整治方法铁路路基是为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筑的土工构筑物,与桥梁、隧道、涵洞和上部轨道结构一起构成铁道线路的整体。由于路基本体或路基附属设备在列车荷载的作用、自然营力的侵袭和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降低或破坏了原有的设计标准,出现了非正常的变形状态甚至导致其使用功能的丧失,铁路路基不可避免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与病害,且在不间断运营的条件下,路基病害的出现往往是多种类型并存,并相互引发。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以不同的形式削弱路基原有的强度并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铁路的行车安全。 1.1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类型 既有铁路路基病害多种多样、病害程度轻重不一,为了较客观地认识各种病害的成因与规律,更好地采取相应的积极防治措施,通过对既有铁路产生路基病害的现场调查分析,对铁路路基病害仍沿用铁路系统的习惯分类,即按铁路路基结构的基本部位分为路基基床及本体、路桥(涵、隧)过渡段、路基边坡、路基基底及路基排水设施等五大类,按其病害特征可细分为18种类型。 (1)基床下沉外挤:基床土被水浸湿软化,基床面下沉形成道砟囊,并越来越深,或软弱层发生剪切滑动,致使道床下沉、路肩隆起、边坡或侧沟外挤等现象。 (2)基床翻浆冒泥:基床土体或风化岩被水浸蚀软化,在列车动力作用下液化成泥浆挤压冒出的现象。 (3)路基过渡段病害:在既有线路基连接处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路堑与隧道等连接路段),由于以往建设标准较低,未有设置过渡段的结构要求,因结构的特殊性引发的病害造成连接部位两端的刚度突变,与沉降不一致,导致轨面不平顺,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 (4)边坡溜坍:黏土质土(如黄土质砂黏土、砂黏土、黏土等),干燥时易崩裂,长期阴雨或暴雨后,雨水沿裂隙下渗,使表层饱和,失去稳定造成溜坍;或倾斜及基岩面上有黏土质覆盖层,受地表水下渗或地下水影响,造成覆盖层沿基岩面溜坍。 (5)边坡坍塌:一般发生在路堑中的某一部分,节理较发育,岩层较破碎,风化较严重,稳定性较差,路堑边坡坡度陡于其天然休止角,稍有外界影响(如与水等)就发生坍塌,坍塌前顶部先发生裂缝,当边坡坡度与天然休止角相适应时,可以稳定。 (6)风化剥落:整个边坡基本稳定,但由于岩层本身易受风化(如绿泥生岩、页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与整治技术分析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与整治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0T19:42:11.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史桂丞和勇樊春喜[导读] 摘要:针对目前铁路工程路基结构因地质水文环境复杂与影响的长期性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病害,文章分析了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病害检测与整治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针对目前铁路工程路基结构因地质水文环境复杂与影响的长期性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病害,文章分析了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病害检测与整治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重型动力触探技术;地质雷达技术 0.引言 铁路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受工程所处复杂地质水文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铁路路基存在诸多病害影响,如滑坡、崩坍落石、路基下沉外挤、翻浆冒泥、排水不良以及砂害等。这种情况,导致铁路工程的运行稳定效果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耐久性需求。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在明确铁路路基病害类型以及产生机理的情况下,采用病害检测技术与整治技术,来控制病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铁路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这是实现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可持续性目标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践。 1.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现阶段,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主要分为如下几类,即滑坡、崩坍落石、路基下沉外挤、翻浆冒泥、排水不良、砂害以及冻雪害等。其中滑坡是指,铁路路基因常年暴露在外,受到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干扰,使得岩体和土体的受力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出现沿着软弱带向下滑动的变形问题。崩坍落石病害的产生,是由于铁路路基处于地势陡峭与复杂的地质条件,从而导致路基土体或是岩体长期受到地、风华腐蚀以及水流冲刷等问题的影响。再加上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土体和岩体出现了脱离母体,转而快速向下滑落的现象。而落石,则是此状态下,石头因受力失衡而出现了从斜坡上滑落的现象。下沉外挤,则是由于土体长期被雨水浸湿出现软化现象,使得路基的整体强度受到影响,进而使路基面出现了向下沉降问题。外挤则是因为铁路运行过程产生的振动会将道碴压入路基,当其影响不断加深,土体软弱层就会出现剪切滑动,从而导致侧沟向外进行挤压,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滑坡坍滑现象。由上述内容可知,铁路路基出现病害的原因,均是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以及长期作用影响造成的。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病害出现机理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手段,来提高病害整治技术应用质量[1]。 2.铁路路基病害产生机理 研究表明,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与路基填料所属的工程性质、所处的地下水、地表水环境、土体的动力强度特性、列车振动荷载影响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此基础上发现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机理是:路基填料、列车荷载、水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当铁路列车的车轮轴荷载在重复作用下,路基呈现出渐进式破坏,其最主要体现在塑性变形过大。如不加以控制,这种变形的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路基填土结构产生塑性流动,进而产生病害。究其原因,病害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路基土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了抗剪强度特性,其会与土的饱和度相关联。即饱和度增大,土的动强度就会减弱。以处于轨道下放的铁路路基土为例,其因反复受到挤压和固结作用的影响,累积产生了塑性变形,最终形成了道碴坑或是枕木下放的积水坑[2]。 从水文环境角度来看,当铁路路基处于雨季作用条件,其基床填土的含水量将达到饱和状态,即动强度明显减小。这就会使道床的工作特性大幅度减弱,进而导致线路产生了严重的不平顺问题,从而严重威胁铁路车厢运行的安全稳定效果。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对其的优化控制力度,以保证铁路路基结构作用的安全性。此过程,由于不同病害类型,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与程度均存在偏差,因此,技术人员应在通过检测手段,确定病害存在状态。这样一来,采取的病害整治技术应用方法,就能具备针对性的控制效果。 3.铁路路基病害检测与整治技术应用控制策略 3.1病害检测技术 首先,铁路路基病害检测人员要将线路特征作为技术应用依据,即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地质雷达技术,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对于复杂地质环境的影响,检测技术人员可通过开挖横沟,来查明路基的几何特征。这样一来,检测技术人员就能采用瞬态面波法或是地质雷达法,来进行大面积的扫描检测。其中瞬态面波法的应用,会受到石碴散射、地质表层状况以及高频限制等问题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检测人员应结合铁路路基所处的实际情况,采用地质雷达方法,来反映铁路道床的几何特点。 最后,铁路路基强度与刚度参数的分析,应通过重型动力触探技术,来进行路基的力学性能检测。即按照击数×10-1cm来进行路基各个位置力学性能参数指标的标线确定。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现有的铁路线路的特征,对现有路基测试要按照原位以及区段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措施,这就能够实现对既有铁路路基的基本状况的综合评价,从而为铁路路基病害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准确的资料[3]。 3.2病害整治技术 针对铁路路基应地质环境复杂而出现的滑坡病害与崩坍落石病害,整治技术人员可通过在路基周边布置挡土墙、抗滑桩或是拦石墙,来进行控制。此外,还可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护墙、锚杆框架梁以及喷射混凝土等措施方法,来解决病害问题所带来的不稳定问题。 对于路基基床下沉外挤以及翻浆冒泥等病害,整治技术人员应通过向外引出地下水或是地表水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基床土体处于疏干状态。此外,还要结合检测技术应用结果,确定的病害影响程度,来合理选用铺设施工的材料、换填技术以及垫砂层等。这样一来,铁路路基的基床承载能力与强度就能得到有效保证。 铁路路基排水工程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才能满足路基排水系统的沟沟相连以及沟沟相通目标需求。此过程,为避免铁路路基结构出现被水流冲刷的问题,应在地下水出现位置,按其埋藏深度以及含水层情况,来提高明沟、渗水涵洞以及排水槽等排水效果控制技术选择的科学合理性[4]。

武广高铁路基常见病害案例

武广高铁工务(路基)常见病害案例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株洲工务段首席工程师李以湘 1 堑坡溜坍 案例: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 1.1检查经过 2010年6月19日武广高铁k1512+947雨观测点连续雨量及日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达到限速警戒值,18:23限速160km/h,后限速80km/h。 2010年6月22日8:38长沙南路桥车间长沙南路桥工区武广高铁防洪巡查小组雨后巡查发现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 1.2现场调查水害情况 现场调查情况如下: ①水害地点: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 ②堑坡高度:侧沟平台至堑顶高差10.0m左右 ③既有边坡防护及支挡情况:该水害地段未设片石混凝土挡墙等支挡工程,但水害地段往北同高度路堑坡脚设有2.5m高片石混凝土挡墙;边坡防护为全浆砌片石加植草窗植草防护。 ④水害情况:严重地段从距堑顶2.0m处裂缝、错台,最大错台 0.8m,侧沟平台宽度2.0m,坍体坡脚向侧沟方向有小量位移。图片如下: 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正面图片 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俯视图片

1.3原因分析 ①降雨量大 5月19日k1512+947雨监测点连续降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防灾系统工务终端显示动车组限速80km/h。 ②路基支挡工程欠缺 10.0m高路堑坡脚未设支挡工程进行防护。只设有边坡防护 ③排水系统不完善 二级平台截水沟未接通吊沟或引出路基外,水直接冲刷路堑边坡。 1.4临时抢修方案 ①接长二级平台截水沟20.0m,并将地表水引向路基边坡外。 ②路堑坡脚在侧沟平台用编织袋装土码砌坡脚。 ③白天及夜间加强检查。 1.5水害复旧方案 ①利用天窗时间在侧沟平台处设临时栅栏200m,完成临时栅栏施工后,水害复旧施工在白天进行。 ②在路堑坡脚设锚固桩6根,间距6.0m,断面尺寸1.5*2.0m,桩长6.0m ③锚固桩间设片石混凝土挡墙。 ④边坡设拱形骨架护坡进行加固。 1.6施工方案 利用天窗设临时栅栏隔离后施工,临时栅栏设置图如下 1.7整治效果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摘要】铁路线路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加之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作用,轨道的几何尺寸及状况不断发生变化,路基、道床也在不断的变形变化中,加上对其重视及整治的力度不够,因此对铁路路基造成许多病害。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铁路路基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较低,再加上施工质量监管不力,会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所以了解病害的类型、成因及整治措施,对铁路路基的防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铁路路基病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成因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铁路是线状工程,决定了要通过各种地质条件及气候环境不同的地区,而不少地区都存在膨胀土、红黏土、软岩风化残积土等各种不同工程性质不良的 土,并且受到地理和气候环境常年变化影响,加之由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铁路路基设计通常采用较低的技术标准,施工质量往往要求不严,从而导致各种铁路基床病害成为一种分布广、治理难、多发性强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行。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发 生机理,并能对其进行实用的检测,对路基的防治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铁路路基病害的分类及成因 预防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找出病害的原因,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整治,以加强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机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是工务段的主要职责。铁路路基的病害按表现形式,分为路基下沉、翻浆冒泥、挤出变形、边坡坍方、

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变形及沉降监测方案

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变形及沉降监测方案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面的几何形态、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变形、基床厚度、路基基底的沉降变形与不均匀沉降等监测,有条件尚应进行基床土的应力测试。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应布设在路基填料或基床土质不良、基底地质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路基排水不畅、以及各种过渡段等部位。尤以路基出现病害或潜在危险地段应加强加密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且不影响正常行车运营或对整治施工造成不便的部位。 1.1 监测布置原则 1.1.1 路基面外观监测 路基面外观监测主要包括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几何形态(路肩形状、路基面宽度、路拱形状、横向坡度及其平整度、基床陷槽、翻浆冒泥点等)。可在两侧路肩上安设固定测点,采取开挖道床后经纬仪测量或直接采用钎探丈量。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每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路基基床病害严重地段应适当加密。 1.1.2 变形监测 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等。既有铁路受行车运营影响,一般以路基面沉降监测为主,较直观适用,便于实施且不影响既有线行车运营,其它变形监测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监测元件埋设对行车运营干扰较大,但对于既有铁路路基的稳定、沉降变形严重地段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路基变形监测布置图详见图1-1。

2.08 2.0 8 B/2B/2 注:当同时进行路基本体监测与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时,可在同一孔中上下分布埋设监测元件。 图1-1-1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断面示意图 (1)路基面沉降监测 分别于既有路基内侧钢轨顶、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两侧路肩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包桩),钢轨顶处在钢轨内侧刷红色油漆作为标识,用精准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采用精密测量方法。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当既有路基填料不良、压实度不足或较高填方等路基本体沉落变形较大时,可视需要进行路基本体沉降监测。于既有路基路肩(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埋设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分别设置于基床表层底部、基床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高大于8.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1~2个监测点。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3)基底沉降监测 当既有路基基底软弱沉降变形较大时,可进行路基基底沉降监测。于既有路堤路肩处(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在路基基底地面埋设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膨胀土地区铁路路基病害分析与整治

膨胀土地区铁路路基病害分析与整治 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种特殊豁土,膨胀土有着这样的性质,也就是膨胀土当遇水的时候会发生膨胀并且失水收缩开裂,而且当其反复胀缩将会导致土体强度的减小,这些都对于铁路建设工程安全性有都有着巨大隐患。因而对于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以及后来的运营而言,需要地预防整治膨胀土地区铁路基床病害。这些病害主要有路基下沉等表现,而且其中里面基床翻浆最为明显,因此文章从该角度对于膨胀土地区基床病害综合整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标签:膨胀土;基床;病害;预防(整治) 1 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膨胀土的分布都非常广泛,一直到当今为止,膨胀土所分布的地方以及国家遍布世界各地[1],例如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家,膨胀土年蒸发的蒸腾量超过甚至都超过了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而且膨胀土分布比较集中的位置大概处于在北纬60度至南纬50度的区间。可见膨胀土的分布之广,对于一些建设项目工程都有着很大的威胁。 对于膨胀土而言,有明显胀缩性、多裂隙性等特点,而且这些特征都会引起铁路工程施工及维护方面的不安全[2]。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京九、南昆等几条铁路干(支)线,运行通车后这些膨胀土地区的路基段都产生了路基病害,甚至有的路基损坏率达到75%,路基基床病害很常见。 2 膨胀土定义与特性 2.1 膨胀土的定义 膨胀土定义为它是一种容易膨胀,并且在失水收缩后开裂的土壤,这种土壤的主要成分成分包括了有着较强的亲水性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等,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是硬质塑料或硬状态,与裂隙发育,常见的表面光滑,划痕,裂纹开闭等,这些大多数存在于盆地的边缘,山前丘陵等地方,膨胀土无明显天然陡坎,它的基本特性包括胀缩性以及抗裂性等[3]。 2.2 膨胀土的基本特性 2.2.1 膨胀土微结构 细小的豁土矿物颗粒是膨胀土微结构的主要成分,同时还有粉粒和砂粒等。伊利石多呈叶片状,薄而细碎;蒙脱石呈球状集合体;长石为长柱状,主要已蚀变为蒙脱石。颗粒主要以微集聚体形态在膨胀土里面[4]。这些土里面的裂隙比较成熟,也许是土在胀缩过程中因受力引起,这些裂隙的存在是促使其强烈膨胀

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浅谈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摘要:本文对铁路路基中存在的病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路基病害发生的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病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 路基是铁路轨道下的基础建筑,为了保证线路平顺,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产生的路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治措施。 1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1.1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主要病害有滑坡、基床翻浆冒泥、边坡溜塌、基床下沉外挤、陷穴、排水不良、崩塌落石、风化剥落、河岸冲刷、冻害、雪害、泥石流、沙害、水侵路基。 下面针对我段管内常见的路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 1.1.1 基床翻浆冒泥 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 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危及行车安全。

1.1.2 基床下沉、外挤 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等。填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为路堤沉陷。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1.1.3陷穴 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宅,中断行车,甚事造成列车颠覆。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等。 造成洞穴顶部塌陷的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和列车荷载作用。洞穴在水的侵蚀、潜蚀作用下和列车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洞顶的岩土结构逐渐遭到破坏,承载力也逐渐丧失,最终突然塌陷。 1.1.4 冻害 冻害发生在寒冷地区,如路基土为透水性较差的细粒土,当含水量较高或基面积水,在冻结过程中,土中水重新分布和聚集形成冰块。又引起不均匀的冻胀现象。 冻胀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有向冻结锋面迁移的特征,并不断析出冰层,且体积增大这一物理力学现象造成。所以,冻结过程中土中水的迁移机理,是产生路基冻害的基本原因。

普速铁路路基维修管理办法

普速铁路路基维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是重要的土工结构物。为了加强普速铁路路基修理工作,提高设备抵御灾害和适应运输的能力,保持线路稳定,确保运输安全畅通,制定本办法。 第2条路基维修的基本任务是: 1. 经常保持路基本体及排水、防护、加固等设备的完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及时整治路基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 有计划地改善路基设备状态,不断提高路基整体强度。 第3条路基维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检修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原则,按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安排路基设备维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病害。 第4条应高度重视路基检查和巡视工作,对路基病害应治早、治小,防患于未然。 第5条线桥车间应建立相应的检查、维修体系,加强管理,确保路基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第6条路基维修工作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积极采用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努力发展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7条建立健全路基大修、维修工作的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合理运用路基维修费用,确保路基维修工作正常进行。 第8条本办法适用于段管内线路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的铁路路基维修管理。本办法未涉及的应执行现行有关规定。 第二章基本技术要求 第9条路基设备应满足轨道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舒适与畅通。 第10条路基设备主要包括路基本体、基础桩板结构、路基防排水和路基支挡及防护结构等。 第11条线路设计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区间铁路路堤地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8m,路堑地段不应小于0.6m。 第12条路基基床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组成。基床厚度为2.5m,其中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1.9m。 第13条基床表层应填筑A组填料或满足设计标准。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满足压实性能要求。 第14条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地层变化较大处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铁路路基病害的出现成为威胁铁路正常运输秩序的祸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治,才能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本文主要针对铁路路基病害类型以及形成机理,提出铁路路基病害检测方法,为铁路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形成机理,检测方法 一.前言 随着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铁路病害成为分布广并且治理难的病害,所以要了解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和机理,并作有效的检测,帮助提出解决措施,对铁路路基的养护和治理有重要的作用意义,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有关内容。 二.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原因 1.挤出变形 挤出变形具体表现为路肩隆起、侧沟被挤等,是由土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引起的。 2.翻浆冒泥 翻浆冒泥分为道床性和基床性两种。道床性是由于道床板结,阻塞路基面降水的顺利排出而形成的。基床性是由于基床土质不良,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液化成泥浆,由于荷载的反复作用形成抽吸作用,泥浆受挤压向上冒出。其发展过程一般为道心积水阶段、冒砂阶段、局部翻浆冒泥阶段、区段翻浆冒泥阶段。 3.路基下沉 (一)主要特征和一般表现形式 路基下沉是指路基压实质量不足或基底松软,在水和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在初期运营时,沉降变形会逐渐减小。但当荷载增加或水渗透导致填料含水量增加,会使路基沉降变形加大。路基下沉可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一般不发生翻浆冒泥,雨季下沉较快,旱季下沉较缓,道碴囊越来越深(一般>50cm),有时软卧层较薄,道碴囊较浅时就发展成为挤出。轨道的水平、高低、方向有较频繁,较大的变化,道床石碴因陷入碴囊而逐步减少,每年均须适量补充石碴。路堑处侧沟长年呈湿润状态或有明显的地下水从沟边或沟底渗出。有时有泥浆从轨道一侧的沟边或沟底冒出。

高速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

高速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常见病害 高速铁路路基常见病害有:路基沉降、边坡损坏、雨水风沙冲蚀、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病害等。行车影响最为关键的沉降问题,以及边坡防护。 二.影响铁路路基稳定的因素 (一)土壤的性质 铁路的修建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因此,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同的地质状况以及性质各异的土体类型。而土壤的性质根据其类型的不同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成为了影响铁路路基沉降的首要因素。例如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具有较强的湿陷性,故而成为引发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的重要原因。同样,在软土地区进行铁路铺设时,也需要注意土体的性质对铁路路基的影响。由于均匀并且土质良好的土壤,在沉降过程中沉降均匀。 (二)水分的影响 水分对于铁路路基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在地质岩性较强,土壤的排水能力较好的地带,降水对铁路路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当铁路铺设在土质疏松或土壤湿陷性强的地区时,水分的多少会对铁路路基的沉降起到重要的影响。如在土质疏松的地区,强降水会不断冲刷路基两侧的土壤,破坏路基填土的稳定性,降低路基填土的抗剪强度。从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现象的发生。而在土壤湿陷性较强的地区,降水不仅影响着路基填土的承载力,也会对土体的结构产生破坏最用,最终引起路基的沉降变形。 影响边坡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和风沙侵蚀,边坡的破坏将直接影响路基的长期稳定喝列车的正常运营,所以应足够重视边坡的防护,对于保护路基免受损坏、美化环境也有很大帮助。 (三)土壤的影响 普通土壤一般工程性质良好,沉降均匀稳定,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对于此类土壤的处理措施已经非常成熟,可参考资料也非常多,故不作介绍。特殊性质的土壤,工程性质较差,常发生灾害,对行车安全和养护维修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影响较大分布广泛的特殊性质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冻土、软土、膨胀土。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_机理及检测与整治技术

100429665/2005/13(02)20195205 Jou 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与整治技术3 彭 华 张鸿儒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摘 要 针对既有铁路的特点,分析了常见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机理;提出路基病害的检测应运用现代化检测工具,采用原位和区段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路基病害整治技术的复杂多样,整治具体路基病害的困难性,指出了铁路路基病害智能管理系统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 既有铁路路基病害检测整治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TY PES AND M ECHAN I S M S O F ROAD BED D EFECTS I N EX I ST I NG RA I L2 W AY S AND THE I R D ETECT I O N AS W ELL AS TREAT M ENT PENG Hua Z HANG Hongru (B eijing J iaotong U niversity,B eijing 100044) Abstract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the existing rail w ay,the authors analyze types and mechanis m s of r oadbed de2 fects.The authors then p resent a ne w method in detecti on of r oadbed defects,which combines the s pot detecti on and secti on verificati on using modern equi pment.Considering comp lexity of measures f or treat m ent of r oadbed de2 fecti on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in their i m p le mentati on,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an intelligent manage ment syste m of rail w ay r oadbed defects will be a very effective t ool in assessing railr oad r oadbed defects and selecting app r op riate measures f or treat m ent. Key words Existing rail w ay,Roadbed defects,Detecti on,Mechanis m s 1 引 言 铁路路基是一条带状结构工程,沿线经过的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填料也不均匀一致,加之由于技术、经济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填料、结构设计以往采用较低的技术标准,施工往往要求不严,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行。此外,以往基床填料基本上都是土质,压实系数小,弹性模量小,设计厚度也偏小,在此范围之外,列车重复荷载引起的动应力还很大,近年来随着重载及提速列车的大量开行,路基负荷发生了较大变化,路基内应力水平、分布状态和作用方式显著改变,原有动态平衡被破坏,逐渐产生病害或使已存在的病害更加严重,使重载或提速得不到可靠保证,为此,在对线路提速改造或重载化之前,需要针对不同的提速区段彻底整治路基病害。 2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特性与机理分析 3收稿日期:2004-08-02;收到修改稿日期:2004-10-16. 第一作者简介:彭华(1971-),博士,主要从事铁道工程和岩土工程.Email:jhpeng@vi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001757.html,

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中铁北京局一公司 作者岳飞 公章: 负责人:年月日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1、铁路路基病害类型特性-----------------1 2、铁路路基病害产生的机理---------------3 3、铁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4参考文献--------------------------------6

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摘要】对铁路路基中存在的病害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铁路路基病害发生的机理,介绍了路基病害的检测方法,指出明确各种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并进行准确的检测,是预防铁路路基病害并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机理;检测铁路是线状工程,决定了要通过各种地质条件及气候环境不同的地区,而不少地区都存在膨胀土、红黏土、软岩风化残积土等各种不同工程性质不良的土,并且受到地理和气候环境常年变化影响,加之由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铁路路基设计通常采用较低的技术标准,施工质量往往要求不严,从而导致各种铁路基床病害成为一种分布广、治理难、多发性强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行。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并能对其进行实用的检测,对路基的防治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1、铁路路基病害类型特性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有翻浆冒泥、下沉、挤出变形、边坡溜坍、边坡冲刷、陷穴、滑坡、水浸路基和冻害9类,具体类型和发生原因如下: 1.1翻浆冒泥。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水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

铁路路基基床病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论文

铁路路基基床病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 引言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35 条规定:“路基应按铁路等级选择优质填料填筑坚实,基床应强化处理,并经常保持干燥、稳固及完好状态……对不稳固的路基,应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消除病害。”由于铁路既有线路建设年代、技术标准及填筑材料不同,在列车运行速度、密度和单位荷载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既有线路路基基床会发生各种病害,如,多雨地区的浸水、沉降,寒冷地区的冻胀、隆起,软土地区的地基路堤工后沉降①等,直接引起基床变形,这些变形都会导致线路上部构造发生变化,譬如:几何尺寸、线路方向、轨道平顺度等不易长期保持稳定,从而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甚至危及列车安全。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研究铁路线路路基基床病害的防治技术,以利在在新线路铺设和既有营运线路基床维修和病害整治中,利用现代化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设备等,确保铁路路基基床技术状态完好,支撑线路上部建筑,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由于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有限,本文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请各位导师批评指正。 1 基床病害的分类及形成条件

铁路路基基床是指路基上部受列车动力作用和水文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一层,它的确切厚度,视路基构造、运输条件和水文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约有1 —3m左右,在这范围内,尤以路基面下0.5m 内受动力的影响较为剧烈,再下去应力缩减较快,到路基面下1.0m 处,路基动应力约为路基面的1/3 。 运营线路,由于列车经常不断地、反复地运行,对线路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剧烈的振动,这些重压与振动通过线路上部构造(轨道)对路基基床施加相应的压力和振动,以致轨道面的质量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有的是由于水、土、力等不力因素的作用,有的是技术设施上存在缺点,有的是在筑路施工中施工不良,有的是经常养护维修不好所引起的。由于上述原因,基床会产生变形和病害。 基床变形是指路基基床部分原有形状发生非弹性的任何变形。在发生变形之先,有一个引起变形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称之为基床病害,而变形只是病害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是先发生病害而后引起变形,但有时病害与变形同时发生。例如,轨道沉落,既是病害又是变形,变形可由外表的观察或测量断定,病害的判断则需经过研究和检查路基内部情况。

铁路路基监测方法

铁路路基监测方法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面的几何形态、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变形、基床厚度、路基基底的沉降变形与不均匀沉降等监测,有条件尚应进行基床土的应力测试。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应布设在路基填料或基床土质不良、基底地质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路基排水不畅、以及各种过渡段等部位。尤以路基出现病害或潜在危险地段应加强加密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且不影响正常行车运营或对整治施工造成不便的部位。 1.1 监测布置原则 1.1.1 路基面外观监测 路基面外观监测主要包括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几何形态(路肩形状、路基面宽度、路拱形状、横向坡度及其平整度、基床陷槽、翻浆冒泥点等)。可在两侧路肩上安设固定测点,采取开挖道床后经纬仪测量或直接采用钎探丈量。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每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路基基床病害严重地段应适当加密。 1.1.2 变形监测 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等。既有铁路受行车运营影响,一般以路基面沉降监测为主,较直观适用,便于实施且不影响既有线行车运营,其它变形监测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监测元件埋设对行车运营干扰较大,但对于既有铁路路基的稳定、沉降变形严重地段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路基变形监测布置图详见图1-1。

2.08 2.0 8 B/2B/2 注:当同时进行路基本体监测与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时,可在同一孔中上下分布埋设监测元件。 图1-1-1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断面示意图 (1)路基面沉降监测 分别于既有路基内侧钢轨顶、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两侧路肩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包桩),钢轨顶处在钢轨内侧刷红色油漆作为标识,用精准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采用精密测量方法。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当既有路基填料不良、压实度不足或较高填方等路基本体沉落变形较大时,可视需要进行路基本体沉降监测。于既有路基路肩(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埋设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分别设置于基床表层底部、基床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高大于8.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1~2个监测点。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3)基底沉降监测 当既有路基基底软弱沉降变形较大时,可进行路基基底沉降监测。于既有路堤路肩处(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在路基基底地面埋设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