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京剧趣谈》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

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课件1:课题】(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装饰约定俗成

绱鞋底酒宴唯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越发

三、了解京剧特点

1.【课件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板书:虚拟)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板书:马鞭)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绱鞋底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二、演员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三、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课件4】京剧中骑马、绱鞋底、举杯饮酒的图片。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五、体会表演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别人听。注意讲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板书:亮相静止杂技)

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多媒体播放:【课件5】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法的好处。

六、拓展阅读资料

出示:【课件6、7】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板书内容

京剧趣谈

虚拟:马鞭绱鞋底举杯饮酒

亮相:静止杂技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

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23*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常识。

2.通过自读、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理解京剧的“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经典的京剧视频片段和京剧人物图片。

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们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马鞭》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马鞭》,思考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马鞭》。

3.学生汇报。

第1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2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3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

课件呈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真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

2.出示课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师: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学生发言)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读出:“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真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3.“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指名发言)

师呈现课件: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4.欣赏京剧视频《林海雪原》片段,感受“马鞭”的独特魅力。

5.再读第1自然段。

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过渡: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的介绍让我们认识了“马鞭”这一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那么课文还讲了什么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课件呈现: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的作用。从马鞭过渡到虚拟道具。)

4.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以《拾玉镯》为例,介绍了虚拟道具的可感觉可使用的特点以及“无”远胜于“有”的妙处。

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2.指名回答。

3.师:在这自然段中,哪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生回答)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4.师小结。

三、学习《亮相》

(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亮相》,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读《亮相》。

3.学生汇报。

第1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第2自然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3自然段:介绍了“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

课件呈现:《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1.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味。

交流:双方对打的时候,越是到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人物的动作就会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2.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亮相”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指名回答)

(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3.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指名回答)

师出示课件: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4.师小结。

四、总结特色,提炼主题

1.总结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

(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师: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五、综合感受,感悟京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课前也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能谈谈对京剧的新认识?(指名回答)

师:是啊,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板书设计

京剧趣谈

⎭⎪⎬⎪⎫马鞭⎩⎪⎨⎪⎧产生 作用 艺术魅力虚拟道具的妙处亮相⎩⎪⎨⎪⎧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动,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喜爱自豪 教学反思 我选择以我们的国粹京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融入课堂中,引导

学生多种形式地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

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拼读识字课《汉语拼音k h》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拼读识字课《5.g k h》人教(部编

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汉语拼音10《ao ou iu》人教(部编

版)(第一课时)

拼音10 ao.ou.iu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ao.ou.iu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能分清ao和ou,ui和iu的音形。

3、能正确拼读声母和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音节词“xiao niu”。

教学重点:ao.ou.iu及其四声的正确拼读。ao.ou.iu与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ao.ou.iu与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孩子们我们学习了六个单韵母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投影出现单韵母)单韵母和单韵母成为好朋友可以变成复韵母,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复韵母有哪三个吗?一起把他们也请出来吧?谁来说说我们是怎么发音的呢?(可能学生不会说,教师引导孩子由前一个字母的发音快速滑到后一个字母的读音,嘴型也跟着发生变化。)

孩子们练习发音ai.ei.ui.

二、借助图画教学ao.ou.iu的发音。

1师:森林大王派出了小动物们去参加奥运会,我们来看看,都

派出了哪些小动物?(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森林大王派xx参加xx)2师:小动物们参加奥运会,我来考考大家,今天我们要学的复韵母也藏在这些图画里,我们来猜一猜,他们藏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出ao .ou.iu.并示范读音,教读。

3师:仔细观察ao.ou.iu.与ai.ei.ui区别。怎么区别他们呢?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做讲解;ao发音时嘴巴先长大再拢圆,ai 是先张大再变扁。Ou是先拢圆再突嘴。Iu和ui的区别在于先发谁的音?

三、学习声调

1师:还记得标调吗?有a在,给a戴,没有a.照o,e。i.u并列标在后。我来考考你,ao标在谁的头上?紧接着ou.iu.

2发声练习。请把小手举起来,我们一起来练习读它们的四声吧。先跟老师念,再读给同学听听。

四、拼音节练习。

过度,ao.ou.iu戴着帽子一个人在家玩,玩得都腻味了,他想出去找声母玩,我们看看他们去找哪些声母玩了。

1复习声母。

g.k.h.j.q.x.zh.ch.sh.r.z.c.s.y

2、师教读一声音节,学生拼出其余四声音节。

2.挑战更难的带调音节,自由练读拼音节,别忘了要组词哦。(认真的小组贴星星)

展示课文中的梅花盘,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拼读。准备好小组

比赛“青蛙跳伞”.

3、青蛙跳伞。(读对的小朋友发给明星贴)

学生开火车读,小组读的方式拼读,读对的大家跟着一起划手读。巩固读音。

五、拼音运用。

1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大家能够用拼音拼出来吗?

首先给出小牛图,观察图画:看看图中画的是什么?谁来拼出来?给出小牛的音节,拼一拼。

2挑战:写写小牛的音节,你会写吗?写小牛音节三个吧。

3写音节:小牛是一个词,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挨近,空格写第二遍。

六.总结

今天我们和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进行了一场比赛,它们比完了自己的比赛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们呢?学会了ao.ou.iu了吗?会拼音节了吗?让我们和ao.ou.iu 说再见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 《京剧趣谈》教学反思 《京剧趣谈》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很少。所以本课教学时,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课前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从文本来看,之所以叫“趣谈”是因为作者通俗幽默的语言和文本原生价值中的京剧元素。如果说,通俗幽默的文本语言更加能体现语文要素,那么,文本原生价值的京剧元素中的“趣”是不是可以通过教师在文本中的读、赏、演、模等环节表现出来呢?这是不是就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呢? 教学一篇文章,不仅要有总体安排和实在的内容,还要有很精当的构思。既然是趣谈,教学上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趣”。六年级的学

生,处于小学生向中学生过渡的时期,心智不成熟,天真活泼是他们的特点。只有“趣教”也许才能真正把握文本原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那么,如何做到“趣教”呢?我觉得教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努力尝试。 一是通过视频及道具来“激趣”。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尝试播放了一段学校文化节中自己表演的《四郎探母》片段,因为很多同学看过现场的表演,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再次播放这个视频,可以很快让学生拉近与京剧的关系,并且我在播放视频之前,要求学生们思考:你有没有在视频中发现一些特别的装备?看完视频,学生们很快回答出诸如雉鸡翎、旗头、官靴、手绢、“喜神”等服饰和道具。顺水推舟,由“喜神”这个道具引出文本中关于“马鞭”这种道具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由视频转移到了文本。 在说到“马鞭”这种实在道具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感知,我播放了一段京剧演员表演使用马鞭的折子戏片段,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认真观看,并且能感受到道具使用的艺术效果,从而为接下来的表演和模仿环节做好体验的铺垫。紧接着,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道具,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并且在课堂上表演了手持马鞭演绎“上马”和“骑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老师亲自演绎京剧动作,课堂气氛顿时再次活跃了起来。 二是通过赏析文本语言来“品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

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 彻()虚()维()凸() 切()虑()唯()凹() 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全面的,充分的。( ) 唯独害怕;只怕。( )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四、修改病句。 1.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写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戏 作者: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8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课前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

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对于享有如

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生齐读:京剧趣谈。)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 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 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 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课件1:课题】(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装饰约定俗成 绱鞋底酒宴唯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越发 三、了解京剧特点 1.【课件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板书:虚拟)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板书:马鞭)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绱鞋底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员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三、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举杯喝酒。)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课件4】京剧中骑马、绱鞋底、举杯饮酒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优质教案+说课稿

24*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语文要素】 3.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充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提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胡琴、锣鼓;中国国粹;梅兰芳)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畅谈,教师指导。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1.指名读。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纳鞋底仆人突显戛然而止 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 (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 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因而与小标题不冲突。 (4)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板书:虚实相生) 2.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介绍亮相的内容。 (1)静态的亮相是如何体现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的?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明确:课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印证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的,同时作者通过俗语和古诗,进一步论证静态的亮相的妙处。 (2)京剧中动态的亮相有何高妙之处?作者是怎样论述的?(指名说) 明确:课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体论述动态的亮相的高妙之处的,作者通过动态的亮相的具体表现,引出杂技表演的艺术,以此印证动态的亮相不愧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3)小结:通过学习《亮相》,我们发现京剧表演艺术还有着动静结合的特点。(板书:动静结合) 五、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京剧表演艺术的资料,或观看一些京剧戏曲视频,了解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和奥秘。同学之间进一步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 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 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难点)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京剧 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2.助读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

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 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 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 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 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 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 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 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 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 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思考: 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 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完整教案

24*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戏曲唱段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戏曲引入,初知京剧 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引导:你知道这是哪种戏曲形式吗? 2.资料交流,了解京剧。引导: (1)在课前,大家已经查找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对于京剧,你有哪些了解? (2)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 3.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他是在骑马? 4.导入课题: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特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戏曲唱腔片段,导入新课。在学生查找、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播放《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把抽象的艺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导读”和作业预习单,

完成整体感知环节,课堂上通过预习单检查预习效果,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板块三品读《马鞭》,品悟“道趣” 1.默读《马鞭》,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哪几种实在的道具?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第1自然段马鞭第2自然段鞋底第3自然段酒杯酒壶 2.研读第1自然段,了解马鞭。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使用马鞭?有什么妙处?学生交流反馈,根据相关信息填写表格。 实在道具出现原因妙处 马鞭①古人时常骑马,舞台太小,无 法表现。 ②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 ①符合中国的美学。 ②可以展现骑马人的姿态。 ③拥有表演的自由。 ④本身具有装饰的美。 (2)引导想象:一根虚拟的马鞭,给了演员怎样的表演自由?(指名读) (3)提问: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有哪些约定俗成的方法呢?(出示资料) 京剧中马鞭的颜色是比较多的,有白色、黑色、红色等,马鞭的颜色一般表示马的颜色,比如白马鞭代表的卢白马,黑马鞭代表乌骓马,红马鞭代表赤兔马。同时,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的起伏,形象地表现出马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颠簸情况。 (4)学生齐读写马鞭妙处的句子。 3.学生自读第2~3自然段,了解道具艺术。 (1)(出示表格)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虚拟的道具?有什么妙处? (2)小组内交流分享,小组填写表格,汇报学习结果。(板书:虚实相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优秀教案第【2】篇〗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了解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3. 体会京剧的魅力,接受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魅力,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京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听音识曲。 教师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学生猜名称,猜剧种。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吗,齐读课题。 3.教师质疑:“趣谈”是怎么谈?同桌交流交流。 4.指明发言,教师小结。 5.教师追问:你喜欢京剧吗?为什么?

6.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喜不喜欢先不说,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喜欢京剧吗? 二、初读课文,引起兴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把读不准的词语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用字典查一查读不准的多音字,把这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写在该字的上方并组词。把另一个音写在下方并组词。 在喜欢的句子下方画上横线,在不懂的句子下方划上波浪线。 2.交流汇报。 你找到了哪几个多音字?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些词语不容易读准?你能带领大家读准它吗?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把话说完整。不懂的句子我们先自己思考思考。 3.教师小结:大家找的很仔细,读的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 作者喜欢京剧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老师追问: 那作者通过本文给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呢?指明学生回答。 5.教师:速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马鞭和京剧有什么关系? 6.读完之后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7.那文中重点介绍了在京剧表演中有关马鞭的哪些知识? 8.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9.从作者对“马鞭”在京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让我们感受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京剧趣谈

23* 京剧趣谈 一、课前解析 《京剧趣谈》由两篇小短文组成,分别是《马鞭》和《亮相》,介绍了京剧表演艺术上的道具和表演形式,具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特点。 关注学习任务:作为略读课文,主要解决课题之下的学习任务。一是给学生提示关注京剧脸谱;二是谈谈自己对京剧的了解;三是课下看京剧,与同学交流。提示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外,还应对京剧的文化适当了解。 关注表达方法:两篇短文多次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以马鞭、针线、酒壶酒杯作为道具的例子,以亮相的具体动作作为表演形式的例子,具体生动,非常具有画面感。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 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可以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分享资料。 1.教师过渡:前几节课我们既感受了音乐和名画之美,今天我们开启新的艺术旅程,欣赏我国传统的艺术——京剧之美。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做个抢答小游戏。 第一关:下面哪个脸谱代表的是关羽? 出示课件1: 第二关:这是哪个京剧剧目?(武松打虎) 出示课件2: 第三关:下列哪个不属于京剧的行当? 出示课件3: 2.组织交流: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京剧文化,你在课下还了解到哪些? 预设1:我了解到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还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的服饰非常漂亮,不同的人物穿衣还有不同的讲究。

预设2:我爷爷很爱听戏,京剧的唱腔还有不同,分为“西皮”和“二黄”两大类。 发音方式有二十种呢,包容性真是太强了! 教师总结:是啊,京剧被称为自由的艺术,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的学习。 出示课件4: (板书:京剧趣谈) (设计意图: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少同学都对京剧脸谱很熟悉,也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闯关游戏涉及到的都是京剧经典的文化。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京剧知识,可以用“已知”的来激发“未知”的兴趣,打开学习京剧文化的兴趣大门。) 二、整体感知,疏通词义。 1.自主学习。请你出声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并且思考:课文通过《马鞭》和《亮相》介绍了京剧哪两方面的内容? 2.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5: (1)组织学习:请你来领读,注意“驰骋”的读音。 (2)组织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明白? 预设:“纳鞋底”不明白。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京剧趣谈》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3. 从语言文字中初步了解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体会京剧之“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京剧的常识,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妙处。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 1.教师:京剧表演视频及课件。 2.学生:分组收集京剧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梳理内容 1.资料补充,了解京剧。 (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提示1: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示2:胡琴、锣鼓。 提示3:中国国粹。 提示4:梅兰芳。 (2)学生读材料,了解作者。 2.揭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表现形式,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3.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二、细读《马鞭》 1.研读句子,了解马鞭。 (1)默读第1自然段,根据表格,画找相关信息。 (2)反馈交流。 马鞭,出现原因,好处①古人时常骑马,舞台太小, 无法表现。 ②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①符合中国的美学。 ②可以展现骑马人的姿态。 ③拥有表演的自由。 ④本身具有装饰的美。(3)研读“好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

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表演自由。 ②学生朗读提升。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拓展练习: 京剧中,不同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猜一猜下面这些人物分别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连一连。皇帝西楚霸王吕布刘备穆桂英,,红色粉色黄色黑色白色③交流反馈:皇帝骑马一般用黄色的,霸王骑乌骓马用黑色的,吕布骑赤兔用红色的,刘备骑的卢白马用白色的,穆桂英是女子一般用粉色的…… 2.体会京剧中的道具艺术。 (1)学习活动:道具分类。 ①默读第2~3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 具分类。 ②同桌交流京剧中道具的艺术特色。 (2)交流反馈。 实在道具:马鞭、鞋底、酒杯、酒壶 虚拟道具:马、针线、饭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 《京剧趣谈》配套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五、教具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歌还是听戏?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和京戏相关的歌曲《说唱脸谱》。(播放歌曲) 歌曲欣赏听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脸谱,猜猜这些脸谱代表歌中唱的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是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大家说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京剧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脸谱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要介绍京剧的其它有趣之处。一起来看—— 出示题目:《京剧趣谈》 设疑自探:看到题目后,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去了解呢? 主要问题梳理: 1.什么是京剧? 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 3.京剧趣在哪里?

解疑合探1:什么是京剧? 京剧:戏曲的主要剧种。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它的行当全面(分生、旦、净、丑四大类)、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解疑合探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 自探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1.马鞭(道具) 2.亮相(表演) 解疑合探3:京剧趣在哪里? 自探提示1: 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1.舞台小2.真马难以控制) 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以“鞭”代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4《京剧趣谈》(教案)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第24课《京剧趣谈》课由《马鞭》和《亮相》这两篇关于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小短文组成,生动地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京剧的相关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学习这篇课文时,要通过朗读与欣赏,引导学生想象马鞭等道具和亮相等舞台动作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从而体会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常识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画出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义。 2.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教师:多媒体课件、京剧表演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脸谱,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学生欣赏京剧脸谱图片,交流对京剧的了解 图片2.板书课题,学生说说“趣谈”是什么意思?(有趣味的话语、谈论。) 3.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徐北城,去了解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吧! 设计意图:以京剧脸谱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交流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词语。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相机补充。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3)巩固练习,将词语与正确的词义配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 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体会课 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 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畅谈,教师指导。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

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指名答) 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以高扬,可以;可以,可以。 (2)俗话说,古诗也说。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 (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 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因而与小标题不冲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 第23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