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微课教案

合并同类项微课教案
合并同类项微课教案

合并同类项

解决两个问题:

1、什么是同类项?

2、怎样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定义: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

★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与字母顺序无关;

★与系数无关;

★要注意:所有常数项也看做同类项。

辨一辨: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2x和-3x;(2)-0.5x3y2和y2x3; (3)2a与2ab;

(4)2a2b与2ab2 (5)-2.1与5

想一想:

5x2y和42y m x n是同类项,则m=______, n=________

合并同类项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

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________,作为结果的_____,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__.

另外,在求代数式的值时,如果代数式能化简,则要先化简,再求值.

合并同类项:

(1)10y2 - 0.5y2 (2)-6ab+ba+8ab (3)2x2-5x+x2+4x-3x2-2

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文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本文结构(分为三部分) 2、明确作者以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并且运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重点) 3、熟知本文运用的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重点) 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的说明文。在七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初步了解,所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无须再反反复复讲授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本课是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学生理解起来并无太大难度。我以本课的说明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州桥和泸定桥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和哪些说明方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分析本文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教学课时:2个课时 教学工具 粉笔、黑板、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随处可见,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类型的桥呢?(引出石拱桥,出示石拱桥的图片) 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请同学们看看图片,说说你眼中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们刚刚回答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茅以升先生学习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看看中国石拱桥到底有什么特征,为何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 二、作者简介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长江大桥的建造。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三、初步感知,理清结构 1、.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容。 2、本文的说明事物是什么?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州桥和卢沟桥?(中国石拱桥,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代表) 3、快速默读课文,本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全文可分四部分。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4、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洨河(xiáo)匀称(chan)惟妙惟肖(xiào) 2、解词:匀称古朴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茅以升,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四、研讨归纳 提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思考研讨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明确: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

11、中国石拱桥教案(公开课)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桥梁学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三十年代即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由他的学生担任总工程师的。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扫清生字词障碍。 弧形(hú)长虹饮涧(jiàn)匀称(chèn) 桥墩(dūn)惟妙惟肖(xiào)河堤(dī) 2、词语解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十分推重。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巧灵巧高明,独一无二。 3、学生听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特征。(播放课文录音)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4、学生自学找出作者主要以那几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四、再读课文,局部探究。 请学生速读4~8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1、找出赵州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鷟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迄今保存完整的大量石桥,是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找出卢沟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13世纪就闻名于世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 3、教师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五、学习说明方法。 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17中国石拱桥 知识与技能1.明确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2.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重难点) 3.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朗读、默读、跳读等方式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激发爱国热情。 第1课时 1.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重点) 2.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看见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提问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提问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明确: 赵州桥卢沟桥 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 狮子 结构坚固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雄姿 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卢沟桥却极少 出事 修建时间公元605年左右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石阡县汤山中学:杨昌军

教与学过程设计 §3.4.2 合并同类项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②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x x 33与是同类项。 ( ) (2)、ab ab 52-与是同类项。 ( ) (3)、2 2 3 13yx y x - 与是同类项。 ( ) (4)、c ab ab 2 225-与是同类项。 ( ) (5)、2 3 32与是同类项。 ( ) (这是判断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3、填空: (1) 如果2 3k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k = . (2) 如果3423x y a b a b -与是同类项,那么x = . y = . (3) 如果12 3237x y a b a b +-与是同类项,那么x = . y = . (4) 如果2326 34k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k = . 二、新课 引入:为了搞好班会活动,班长和生活委员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抄本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抄本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抄本和5支水笔。问: 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抄本和多少支水笔?21本,25支。 2、如果软抄本的单价为每本x 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 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

多少元? (知识的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从而能提高学生从事探索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以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的结果为: 152065(2125)x y x y x y +++=+元或者元)2521(520615y x y y x x +=+++ 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同类项,那么常常要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以简化。那么,怎样才能把同类项合并起来呢?请同学们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例1、找出多项式2222343525x y xy x y xy --+++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分析:首先找出同类项,用不同的标志把它们标出来: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问题1、35-=+ . 2235x y x y =+ = ,其理由是 . 2 2 42xy xy -=+ = ,其理由是 . 问题2、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可以结合在一起,理由是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原多项式不变)。 问题3、试合并多项式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解: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222222222 2 22354235 (35)(42)(35)(35)(42)(35)82 2. x y x y xy xy x y x y xy xy x y xy x y xy =+-+-+=++-++-+=++-++-+=-+ 问题4、根据上面合并同类项的实例,你能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吗?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说明:(1) 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 (2) 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相加”指的是代数和。 (3) 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

微课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微课教学设计 南陵县城东实验学校杜宣静 一、教学背景: 在学习说明文中,学生对于说明顺序的问题不容易理解,尤其是逻辑顺序不懂。《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标准的说明文典范,说明条理极为清晰,并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两种说明方法。所以,我打算以文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尤其是第五段说明赵州桥四个特点的部分为例,教会学生学会说明文的顺序。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这份微课作品。 二、教学目标: 以《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为例,学会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 运用图片、视频直观展示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利用分解法,逐层分析。 四、教学重点: 赵州桥四个特点的排列顺序 五、教学难点: 对于赵州桥结构的说明 六、教学过程: (一)、以说明文的三种顺序,导入本知识点的学习。 说明文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观看视频,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特点:1、只有一个弓型大拱 2、拱肩上各有两小拱 3、28道拱圈拼成大拱 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 (三)、具体分析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以及四个特点的排列顺序。 从主到次——逻辑顺序

(四)、引申说明顺序的种类及要点。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依次进行说明,说清事物的空间状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五)、拓展: 布置任务: 思考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写卢沟桥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两座桥的排列按哪种顺序说明的? 3、第九段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采用了什么顺序? 4、从整体看,全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七、教学总结: 这节微课,我以一个极小的段落,重点分析本段说明顺序,然后延伸到对三种说明顺序的学习,最后布置思考题延伸拓展,当学生在根据微课所学内容正确解答后,三种说明顺序的知识点也就在举一反三中掌握了! 同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也就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了!

【范文】合并同类项 公开课教案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 课 件www.5yk https://www.360docs.net/doc/4d2324311.html,教 材] 淅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情感目标: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教学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教室里非常混乱,有书本、扫把、粉笔等东西,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将扫把放到一起,将书本摆放整齐…。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存在于生活中。由学生举例在生活中那些运用到归类方法。2.教师: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场比赛,看谁最快得到答案,你们愿意吗?

学生:(很好奇、兴奋)愿意。出示题目:求代数式 —4x2+7x+3x2—4x+x2的值,请一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一至两位整数,教师和另一学生比赛,结果教师很快说出答案。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教师说:“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了这节课后你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算得那么快了。”(用师生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1x电演演示:(1)如图4—5,如果一块砖的外侧面面积为xcm2,怎样计算图中残留墙面的面积? aab(2)如图4—6,有甲、乙两块长方体木块,它们的长、宽、高分别为b,a,a和2b,2a,a。请完成下面的填空:2aa2b两块木块的体积和为a2b+ =( + )a2b= a2b 分组讨论得出:4×4x—3x—x a2b+4a2b=(16—3—)x (根据分配律) =(1+4)a2b=x

《中国石拱桥》 教案教学设计资料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二、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word可编辑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桥梁图,适时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让学生边看边说观看的感受。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并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著作有《中国古桥与新桥》,《桥话》等。 word可编辑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2、学生默读课文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可以分组读书、讨论:一组讨论石拱桥;二组讨论中国石拱桥;三组讨论赵州桥;四组讨论卢沟桥)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3、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word可编辑

合并同类项教案(公开课)

合并同类项教案 (瓮溪中学王艳 2015年10月30日) 设计说明: 《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2章第5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一步体会代数式的表示作用。并为下面学习整式的加减等知识内容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 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赛一赛: 当x=10时,求代数式5-4x2+3 x3+4x2-3x2-1的值.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 (设计目的:用师生竞赛的方式,构造问题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并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二)积极思考、探求新知 2、观察故事,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小明是个热心的孩子,暑假里他帮行动困难的住户买早点。小明对卖早点的老板说:“王奶奶要一袋牛奶,4个包子,2根油条;李大爷家要4个包子,2袋牛奶,2根油条;张二婶家要3根油条,3袋牛奶,5个包子;赵婆婆家要2个包子,一袋牛奶。”老板说:“你烦不烦?”老板为什么烦?小明应该怎么说?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 篇一:合并同类项优质课比赛教案 2.2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会准确合并同类项。数学思考:经历类比数的运算研究式的运算的过程,理解“数学通性”,体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问题解决:通过不断的问题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观点,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教学难点:准确合并同类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是多少?(单位:千米) 100t+252t 类比数的运算,我们应如何化简100t+252t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复习: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并表示)(a+b)c=ac+bc 2、探究1 算一算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100×2+252×2= ____________________100×(-2)+252×(-2)=_______________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道理100t+252t=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 2 填空:(1)100t-252t=(100-252)t=(-152)t=-152t (2)3x2 +2x2 =(3+2)x2 =(5)x2 =5x2 (3)3ab2 -4ab2 =(3-4)ab2 =(-1)ab2 =-ab 2 上述运算中:项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的两项有什么共同点?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着重强调同类项的特征:(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特别:(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游戏:写同类项游戏规则:随机抽三个组,依次写出黑板上单项式的同类项,要求不能重复,且每人只能写一个,看看哪一组写的又多又准,限时一分半钟。练习:比比谁更快(1)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 2x2 与 3x3 B. 8ax与8bx C. x4 与a4 D. -3a 与2a (2)若5x2 y与4xmyn是同类项,则m=____, n=_____ (3)判断对错:3x2 y与2yx2 是同类项。() 3和-52 不是同类项。() 4、探究3观察探究2中的计算(1)100t-252t=[100+(-252)]t=(-152)t=-152t (2)3x2 +2x2 =(3+2)x2 =(5)x2 =5x2 (3)3ab2 -4ab2 =[3+(-4)ab2 ]=(-1)ab2 =-ab2 得到: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说课讲解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班级:八(2)班授课时间:2017.11.8.9.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词义;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 2.能力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①了解作者与说明文 ②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了解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回答课文一、二自然段讲什么?(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中国石拱桥具有哪些特点呢?文中又是怎样介绍的呢?(板书:中国石拱桥)

(二)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回答:①这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②哪句话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这句中的“大约”、“可能” 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哪句能说明分布广?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④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怎样?(准确) ⑤为了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板 书:赵州桥、卢沟桥) (三)研读课文4、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后面的课文内容,找出介绍赵州桥河卢沟桥的段落 2.请同学们总结一下4、5自然段。说说赵州桥有哪些特点?(板书:历史悠久、坚固美观、雄伟奇特) 3.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而又坚固的? 4.赵州桥不仅历史悠久、坚固美观又独具特色,文中怎样描写它雄伟奇特的?这座桥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5.“这个创造性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创造性设计? 6.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什么? 7.为了说明赵州桥的这些特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数据?(四)自学课文6、7、8段思考解答: 1.卢沟桥有哪些特点?

10《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中国石拱 桥》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①了解作者与说明文 ②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了解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回答课文一、二自然段讲什么?(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中国石拱桥具有哪些特点呢?文中又是怎样介绍的呢?(板书:中国石拱桥)(二)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回答:①这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②哪句话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这句中的“大约”、“可能”能 否去掉?为什么? ③哪句能说明分布广?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④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怎样?(准确) ⑤为了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板书: 赵州桥、卢沟桥) (三)研读课文4、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后面的课文内容,找出介绍赵州桥河卢沟桥的段落 2.请同学们总结一下4、5自然段。说说赵州桥有哪些特点?(板书:历史悠久、坚固美观、雄伟奇特) 3.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而又坚固的? 4.赵州桥不仅历史悠久、坚固美观又独具特色,文中怎样描写它雄伟奇特的?这座桥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5.“这个创造性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创造性设计? 6.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什么? 7.为了说明赵州桥的这些特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数据?(四)自学课文6、7、8段思考解答: 1.卢沟桥有哪些特点? 2.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3.这部分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17 中国石拱桥-部优 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探究课 【教学设想】 翻转课堂+语文味:在智慧教室的网络和平板电脑支持下,应用微课和“爱学派”平台辅学,进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探究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教材《语文》坚持“守正创新”方向,注重积累和感悟,强调生活实践。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中国石拱桥》,可以围绕“广州的桥”的话题,结合课本上“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和“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从活动形式方面来看,这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学习方式,具有“翻转课堂”的课型特征。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在课堂的渗透落实,与“语文味”教学提倡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相契合。 【教学模式】 教师一次备课后创建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推送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北京四中网校的“爱学”平台上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整理反馈。教师获取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教师依据学情形成生成性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增强教学针对性。 【教学目标】一语三文+核心素养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和揣摩词语,熟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语言) (2)梳理文章中引用的资料,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蕴。(文学)

(3)掌握文章结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文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绘画作品或制作PPT,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说明对象。 (2)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模式,通北京四中网校的“爱学”和“爱学派”平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和世界地位,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文化) (2)了解石拱桥建筑艺术,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文化) (3)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感情。 【重点难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课前热身,文体常识。 课前复习说明文知识,包括说明食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全文共10个自然段,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从外形和历史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部分(第10段)概述中国石拱桥随着中国建筑事业发展而取得辉煌的成就。 2.诗情导入,咏石拱桥。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刘百煕(元)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乾隆皇帝(清) 以上两句诗,分别描写了和两座古代石拱桥。 二、展示交流

最新数学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2.2.1合并同类项1公开课教学设计

2.2 整式加减 1.合并同类项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重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周末,你和爸爸妈妈要外出游玩,中午决定在外面用餐,爸爸、妈妈和你各自选了要吃的东西,爸爸选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妈妈选了一个汉堡和一个冰淇淋,你选了一对蛋挞和一杯可乐,买的时候你该怎么向服务员点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多项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单项式归为一类. 自主探索:把下列单项式归归类,并说说你的分类依据:-7ab 、2、3、4ab 2 、6ab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同类项的概念 【类型一】 同类项的识别 指出下列各题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2y 与12 2y ;(2)23与-34; (3)2a 3b 2与3a 2b 3;(4)13 yz 与3y 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对各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1)是同类项,因为-2y 与12 2y 都含有和y ,且的指数都是2,y 的指数都是1; (2)是同类项,因为23与-34都不含字母,为常数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不是同类项,因为2a 3b 2与3a 2b 3中,a 的指数分别是3和2,b 的指数分别为2和3,

所以不是同类项; (4)不是同类项,因为13yz 与3y 中所含字母不同,13 yz 含有字母、y 、z ,而3y 中含有字母、y 所以不是同类项. 方法总结:(1)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的条件:a 所含字母相同;b 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3)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类型二】 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字母指数的值 若-52y 与n y 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 A .1 B .2 .3 D .4 解析:∵-52y 和n y 是同类项,∴n =2,=1,+n =1+2=3,故选 方法总结:注意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探究点二:合并同类项 【类型一】 合并同类项 将下列各式合并同类项: (1)---; (2)22y -32y +52y ; (3)2a 2-3ab +4b 2-5ab -6b 2; (4)-ab 3+2a 3b +3ab 3-4a 3b 解析: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再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 解:(1)---=(-1-1-1)=-3; (2)22y -32y +52y =(2-3+5)2y =42y ; (3)2a 2-3ab +4b 2-5ab -6b 2 =2a 2+(4-6)b 2+(-3-5)ab =2a 2-2b 2-8ab ; (4)-ab 3+2a 3b +3ab 3-4a 3b

微课设计稿

《同类项》微课设计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3.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本人设计了一个学生早上买四份早餐的例子,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可以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由事物的分类很自然的引入到对单项式的分类。 2、探索新知 由一组代数式按照我给的要求进行分类,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再由学生概括出同类项的定义。由教师补充: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探究课 广州市南海中学江慧琼 【教学设想】 翻转课堂+语文味:在智慧教室的网络和平板电脑支持下,应用微课和“爱学派”平台辅学,进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探究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教材《语文》坚持“守正创新”方向,注重积累和感悟,强调生活实践。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中国石拱桥》,可以围绕“广州的桥”的话题,结合课本上“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和“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从活动形式方面来看,这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学习方式,具有“翻转课堂”的课型特征。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在课堂的渗透落实,与“语文味”教学提倡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相契合。 【教学模式】 三翻两段十环节 = 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 教师一次备课后创建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推送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北京四中网校的“爱学”平台上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整理反馈。教师获取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教师依据学情形成生成性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增强教学针对性。 【教学目标】一语三文+核心素养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和揣摩词语,熟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语言) (2)梳理文章中引用的资料,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蕴。(文学) (3)掌握文章结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文章)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绘画作品或制作PPT,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说明对象。 (2)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模式,通北京四中网校的“爱学”和“爱学派”平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和世界地位,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文化)

微课亮点介绍

本微课视频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2、教学设施中,我非常重视开头的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从生活中的两幅图片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数学知识,通过知识迁移、类比的方法归纳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使他们不会觉得数学概念学习的单调乏味,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学的设计主要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思考、交流,相互比赛,并解决问题,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点拨,从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自学,再小组讨论,把不懂的问题都在组内消化完成。全班交流展示时,所举同类项的例子,能检验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同类项的概念,突出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通过议一议,汇报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理解记忆。通过比一比,看谁反应快;填一填,看谁写得最快;全班分为两组进行比赛能检验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否掌握,学生通过两组比赛活动,也能发扬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严谨求实的学习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比赛活动中都有收获。 5、通过学生谈收获,教师做补充,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因此整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贯穿了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了一种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锻炼了一种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